传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拟香港上市,顶新集团暂无回应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有消息称旗下拥有康师傅等品牌的顶新国际集团正在考虑将其在大陆的餐饮业务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炸鸡连锁餐厅德克士,以及主打台湾风味牛肉面的连锁餐厅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此次IPO预计筹集约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69亿元)。3月3日,新京报记者就此向德克士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顶新国际集团是台湾大型食品流通集团,目前在大陆投资总额达12亿美元,旗下员工近24000人,拥有康师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iM等品牌。德克士起源于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1994年进入中国成都,1996年被顶新国际收购。发展初期,德克士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一直在深耕三、四线城市,以避开肯德基、麦当劳的锋芒。其官网显示,德克士自2000年开启加盟以来,已在全国拥有超过2500家门店,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其中85%为加盟店。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肯德基、麦当劳对下沉市场发起进攻,德克士转而开始在一线城市谋求发展,德克士多次公开表示要重返一线市场。根据其官网的信息,在德克士的2500家门店中,布局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门店约130家。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近年来,德克士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设了第五代门店“新舒食概念店”、无人智慧餐厅“德克士未来店”。在产品层面,德克士也加快了推新速度,2023年10月,德克士在全国2600家餐厅限时推出了在正餐时段销售的植物肉汉堡,2023年1月,德克士又在早餐时段推出7款植物蛋菜品,覆盖500多家餐厅。
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是顶新国际于2006年在北京创立的餐饮连锁品牌,主打现熬汤头的台湾口味牛肉面。据了解,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厦门、成都等城市开设了约120家门店。
新京报记者王萍
编辑王琳校对薛京宁
方便面巨头王中旺:3年把公司从年销20亿干倒闭,凭野心搞垮自己
3年把公司从年销20亿干到倒闭,方便面巨头王中旺是怎么搞垮自己的?
即便是在这个速食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的老牌选手——方便面,依然在速食市场上屹立不倒。从我们熟知的方便面老大哥——统一、康师傅,到地方特征明显,坚持做国货的白象。即使方便面不似过去在市场上一枝独秀,但这些优秀企业依旧在努力创新,争取更大的方便面市场。
别看现在的方便面市场是由康师傅、统一领导,在过去,一个名叫五谷道场的品牌,就曾脱颖而出,引领国内方便面市场的发展。
一个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为什么到现在却没有任何音讯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五谷道场落败的秘密。
五谷道场的落败,还要从他们的总裁——王中旺说起。
辍学少年的求职路1970年,一个名叫王中旺的孩子,出生在河北省隆尧县莲子镇。家境贫寒的王中旺,像是一株小草,在田间横冲直撞地生长,是任谁看到,都要感叹一句生命力旺盛的程度。
很快,王中旺初中毕业,但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支撑起高中的学费,王中旺遗憾退学,早早地踏入了社会。
初中刚毕业的学生,还是个孩子,一没学历,二未成年,哪里有工作岗位敢收他呢?王中旺只能从最底层做起。
一开始是收破烂,长大了些就去搬蜂窝煤,后来手里攒下一些小钱,王中旺便开了一家小店,做着无比简单的小生意。
但是,王中旺的内心并不满足于此。内心总有一道声音告诉他:做大点,再做大点。就在王中旺一筹莫展时,与他一起步入社会的老乡——范现国的身影,出现在了王中旺面前。
范现国
与王中旺不同,范现国在社会上混的是如鱼得水,早早地就攒下了不菲的家业。在王中旺还开着小店做着小本生意时,范现国的公司——华龙集团成立了。
华龙集团主做食品,成立不久就研发出了一款名叫“华龙面”的方便面。因着“华龙面”好吃不贵,很快便占领了农村市场,在方便面市场站稳脚跟。不久之后,华龙面占领了河北、山西等地的市场,成为河北山西两地的方便面巨头。
没有学历和人脉的王中旺,在了解到范现国的故事之后灵机一动。同为老乡的范现国,不就是他能接触到的唯一的人脉吗?一个想法在王中旺的心底成形。
于是,王中旺带着自己全部身家,找上了已经成为企业总裁的范现国。
此时的范现国身为华龙集团的总裁,坐在窗明几净的高楼审批文件,与王中旺破旧窄小的小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情此景,再次激起了王中旺的野心,在他心里那颗名种子开始发芽。
“老王,最近过得怎么样啊?找我有什么事情吗?”范现国问道。
此时,坐在沙发上的王中旺还有些局促,他向范现国表明了来意,范现国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原来,王中旺向范现国提出的,正是现在十分流行的加盟制度。王中旺愿意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当,向范现国申请华龙方便面在兰州一带的代理权。
巧合的是,此时的华龙集团正处于扩张期,王中旺的提议正中范现国下怀。于是,王中旺顺理成章地成了兰州地区的代理商。
成为兰州地区的代理商后,见过世面的王中旺不愿停下脚步,他夜以继日地努力,终于在3年之后,成为“华龙面”西北地区的代理人。
成为西北地区代理人以后,王中旺的眼界与收入水涨船高。此时此刻,王中旺心底的那颗种子,也长成了参天大树。
于是,王中旺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两方对垒:成立新集团在做“华龙面”代理经销商的过程中,王中旺积累了资金,开阔了眼界。口袋渐满的他不再满足于现状,决定“揭竿而起”,成立属于自己的方便面公司。
1999年9月,王中旺召集了19名合伙人,在华龙集团总部旁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三太子”食品有限公司。
这个名字一出,不少人对王中旺的看法就发生了改变。我们都知道,三太子是哪吒的别名,哪吒是因为什么出名的呢?
答案是,杀龙!
而王中旺的老东家,正是“华龙集团”。
王中旺曾解释过,起名三太子,是因为当时的方便面市场日趋成熟,他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够像哪吒闹海一样,打破市场上领先品牌的行业垄断。起名是否为巧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王中旺的“三太子”,确实在方便面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
三太子方便面刚成立时,王中旺拿着与合伙人合资的17万元,建立了一条方便面生产线,日产三万包。
看似规模很大,但是对比华龙、康师傅、统一等大品牌,三太子的规模根本算不上什么。跟随大厂的脚步,三太子集团也生产了一款名叫三太子方便面的红烧牛肉味方便面,但是在销量上,远远不及其他大厂。
满腔热血的王中旺一开始就碰了壁,但是,他并没有气馁。
这时,一种新型的方便面出现在王中旺眼前。那是一种既能泡着吃,又能干吃的泡面,名叫“双胞胎”。
“双胞胎”方便面一出世,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且受欢迎程度还在不断上涨。但是,“双胞胎”的前景,康师傅等大厂并不看好。
这样一款具有一定前景,并且还不被康师傅等大厂看中的小众方便面,不正是王中旺想要的拯救三太子的一剂良药吗?
于是,王中旺放弃了之前的三太子方便面,引进了“双胞胎”方便面,消费人群定位中小县城及农村,大量生产并推广。
同时,在经销商方面,王中旺还推出了进货奖、销量累计排行榜等奖励制度,加大返利,使得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加盟三太子。
这方法一出,“双胞胎”方便面异军突起,成为了当年方便面市场的一匹黑马。
但是,王中旺并不满足于此,“双胞胎”方便面,毕竟不是自己独创的品牌。王中旺又建立了三太子方便面口味研发中心,于2000年推出了一款名“一碗香”的方便面。乘着“双胞胎”东风,一碗香在全国爆火。
到了2000年年底,三太子的月销量突破一千万,年销售额达到一亿元。昔日的小店老板,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蜕变。
一碗香的出现,巩固了三太子在方便面市场的地位,从此以后,三太子正式成为方便面市场的顶尖行业之一。
但是,在王中旺宣布集团品牌起名三太子时,华龙与三太子的梁子就已经结下。之前三太子主要面向中小城镇以及农村市场,虽然照搬了华龙的营销策略,但是华龙主要面对的还是中端市场,三太子的火爆并不能影响华龙。
而此时,三太子宣布新品牌开拓中端产品市场,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动了华龙的蛋糕。终于,华龙集团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纷争开始了,此后的日子里,只要三太子推出一款新口味的方便面,华龙集团就会跟上,出一款口味一致的新品,以此分割三太子产品的市场。
华龙此举,成功地从三太子口中夺食。从此以后,三太子与华龙,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竞争对手,两家企业之间,火药味极浓。
到了2002年,三太子的年销售额再次刷新新高,王中旺用了三年的时间,成功地将一家小企业,做成了年销售量破5亿的大厂。
就在这时,康师傅集团突然找上了王中旺,表明想要与王中旺合资开设公司的想法。有了康师傅的加入,王中旺更放心地拓宽自己的商业版图。同年,三太子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康师傅的加盟,让王中旺再上一层楼,但是,老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快速的发展让三太子在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地位,但是却让三太子的领头人王中旺失去了拓展眼界的机会。
在此时的王中旺看来,三太子的成功之路就是最正确,只要自己保持着这样的步调,就一定可以带领三太子走下去。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钻牛角尖的老板,大厦将倾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华龙集团在与三太子的竞争中意识到,与三太子这样无休止的竞争,始终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于是,历经几年折服,华龙集团推出了全新方便面品牌——“今麦郎”。
“今麦郎”的出现,改变了华龙集团在竞争中的被动地位,那个首次打破康师傅统一白象等大厂的泡面集团,又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
为了推广今麦郎,华龙甚至花重金请来了当时家喻户晓的明星张卫健代言。“今麦郎”在全国爆火,成为了方便面市场上强有力的一员。
为了应对“今麦郎”,有了康师傅加盟的王中旺决定要在推出一个新的方便面品牌。2003年时,为了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方便面市场,王中旺决定前往方便面的发源地日本,寻找新品牌的灵感。
前往日本后,超市里各式各样的方便面让王中旺目不暇接,但是看了许多泡面,也尝试了许多口味,王中旺依旧没有找到新牌子方便面的灵感。
就在这时,一款“非油炸”泡面映入王中旺眼帘。王中旺立刻购买了一盒非油炸泡面,打开盖子,一块从未见过的米白色面饼出现在王中旺眼前。王中旺尝了一口,与油炸面饼无异的口感让王中旺十分惊喜。
于是,王中旺决定,要做吃螃蟹的人,要做国内高端首款“非油炸”方便面!
但是这样先发,却遭到了公司当时最大的股东——康师傅的反对。
“非油炸”面饼的前景,他们可以预见。作为股东,“非油炸”泡面的计划当然可以实行,但是作为竞争对手,他们投资三太子的目的是让三太子在市场上走得更久,能够与华龙分庭抗礼。
而现在,三太子在制约了华农的同时,还要进军高端方便面市场,这不是在和他们抢饭碗吗?
尽管遭到了反对,但是王中旺仍然直抒己见,在他看来,想要让三太子更上一层楼,“非油炸”泡面的推出,势在必行!
但是,康师傅作为企业最大的股东,对王中旺的提议具有否决权。为了能够顺利实行自己的计划,王中旺决定,用一碗香这个商标以及名下三个生产场地,从康师傅的手中拿回了所有的股权,成为了三太子企业当之无愧的“土皇帝”。
2004年,王中旺推出了“非油炸”泡面——五谷道场,执三太子企业全力,运营发展“五谷道场”。
为了成功推出“五谷道场”,王中旺下血本,买下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位,并花重金精心打造了这支广告。
在广告播出当晚,那句朗朗上口的“无油炸,更健康”的广告词一出口,瞬间便引发了消费者的好奇,没有油炸的方便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这条广告的成功,预示着五谷道场的成功。果然,“非油炸”且口感与油炸无异的方便面——“五谷道场”,在全国掀起了热潮。
此后,王中旺复制了“双胞胎”的成功之路,在公司立下了五谷道场发“只记成功,不计成本”的命令。于是,五谷道场与“双胞胎”一样,踏上了快速扩张占领市场的道路。
就这样,仅在半年内,“五谷道场”就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分公司与生产线。在全国方便面事业呈下滑趋势时,五谷道场成为唯一的“逆行者”,坐稳了方便面市场黑马的位置。
同年,王中旺的集团成为了中国企业成长百强榜首,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新兴企业!
但是,就在这时,一直齐头并进的三太子企业,首次出现了分歧。
在一部分看来,现在的三太子进程太快,只要稳住“五谷道场”和“双胞胎”,将企业发展重心放在新品研发和企业渠道扩张上,就可以实现三太子的稳步上升。
但是,王中旺以及另一部分的员工认为,现在的三太子应该保持这种趋势,一口气将“五谷道场”发扬光大,之后创建新品牌,再研发“五谷道场”新品。也就是复制“双胞胎”的成功之路。
就在这时,身为“土皇帝”的王中旺不乐意了,他固执地认为,“双胞胎”能成功的,为什么“五谷道场”不行?
于是,在企业内部分歧愈演愈烈时,王中旺出面,将执反对创新意见的高层管理人员纷纷辞去。
王中旺此举,无疑伤害了老员工们的心,于是,越来越多的高层离职,但是在王中旺看来,这些都不是事儿。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三太子集团斥巨资在全国各地扩建了三十多条生产线,为了占领市场,“五谷道场”的售价接近造价,再加上广告费,加盟商的返利等出资,五谷道场出现了资金危机。
07年时,风光一时的三太子集团资金严重不足,在不足以维持运营的情况下,三太子公司旗下的“五谷道场”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拖欠银行贷款,一时之间,“五谷道场”的良好风评和口碑,都发生了改变。
到这时,王中旺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定下的“不计成本,只计销量”的发展策略是有问题的。于是,王中旺改变了之前的策略,开始调整管理结构,撤销过多的分公司,裁员来进行自救。
但,为时已晚。
2007年年底,在催款无效的前提下,法院对“五谷道场”本部进行了财产查封。讽刺的是,当时法院查封到的账面资金,仅有几十元钱。
这几十元钱,预告着五谷道场的经营失败,也预告着,三太子这个新兴企业,王中旺这个业界新秀的商业道路,就此落下帷幕。
此后,王中旺又带领三太子和五谷道场,在方便面市场起起伏伏好几年,到2009年,无可奈何的王中旺将“五谷道场”转手,卖给了下家。
王中旺的传奇到此结束,五谷道场风光不再,闹海的三太子也没像神话中的哪吒一样复活,就这么永远的消失在了商界的大海里。
王中旺与三太子集团的故事,是全国中小型企业的警钟,想要扩张成为大企,是每一个中小型企业的梦想,但是在扩张之前,不能激进,毕竟,大厂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厂,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多年经商积累下的底蕴。
古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样。王中旺的野心,造就了三太子、五谷道场,同时也毁了三太子,毁了五谷道场。
在衷心祝愿中国所有的中小型企业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以史为鉴”,不要走上三太子集团的老路。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王中旺
康师傅母公司顶新集团大动作,德克士、康师傅面馆或要上市了
文丨快消君
康师傅的主要股东、台湾食品商顶新国际集团,正考虑将其在内地餐饮业务打包在香港上市。上市后的德克士,能逆袭成功吗?
再谋上市昨日,据港媒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顶新集团已邀请银行参与将旗下中国餐饮业务IPO事宜,预计顶新可能考虑让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等在香港上市,估计筹资额将达8亿美元,由于相关讨论还处于初期阶段,顶新最后仍可能决定,不会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对于此报导,顶新方面尚未发表评论。
顶新集团由魏家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及魏应行)共同拥有,中国知名的综合食品集团,主要从事于便利、餐饮连锁事业,旗下聚集了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康师傅大牌饭、那不乐思披萨、贝瑞咖啡、味全等等连锁事业品牌。顶新国际集团的食品事业部也是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方。
公开信息显示,德克士是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其在中国约有2600家门市,员工数超过7万人,年客户量达6亿人次。
而康师傅私房牛肉面于2006年在北京创立。相比起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几乎没有过什么加速扩张的消息,门店一直维持在100多家,且多见于机场、火车站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按照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的说法,很多时候都是被邀请过去开店的。
对于顶新集团有意将内地餐饮业务在香港上市的动机,有分析认为,2023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莫过于餐饮行业,上市也从另一个层面透露出德克士和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当前面临高成本、低利润的现实压力。
事实上,截至2023年5月,餐饮行业新增注销、吊销的企业超过15万家。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实现餐饮业收入602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3%。
仅2023年上半年,6家已经上市的头部连锁餐饮企业(味千中国、唐宫中国、国际天食、呷哺呷哺、海底捞、九毛九)的平均收入较上年同期的平均收入30.49亿,减少23.56%。其中:收入减少超过20%的5家,其中1家超过50%;而收入减少低于20%的1家。
2023年上半年,这6家餐饮公司全部录得亏损,平均每家归母净亏损为2.67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盈利2.13亿相比,平均大幅减少2.56倍。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的百胜中国在上半年内的总收入为36.56亿美元,同比减少17%,净利润1.94亿美元,同比减少52%。
近年来,餐饮企业似乎已成港股市场的“常客”,企业赴港上市的优势在于上市阻力小、融资能力强、可同股不同权,从而更能为品牌增值。尤其是火锅连锁品牌海底捞在港股上市创下千亿市值后,不少企业更是瞄准了港股市场。
夹缝求生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有效帮助顶新集团克服当下的财务难题,进一步加快门店数量的扩张速度,同时更新迭代产品、实现优化升级、推动自身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虽然,此次顶新集团计划上市的品牌有两个,但业内人士认为,相比起资产“超重”、扩张“温吞”的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德克士才是更让业内外期待的顶新餐饮核心资产。但多年来,德克士的发展之路走得颇为艰辛。
德克士是1994年出现在中国成都的快餐品牌,并于1996年被顶新国际集团收购。
由于租金高,缺乏与国际化大公司直面竞争的经验,德克士发展之初与肯德基、麦当劳在一线市场竞争就遇到挫折、遍体鳞伤后,德克士对营销模式重新定位,将市场锁定为麦当劳、肯德基无暇顾及、且不会形成激烈竞争的二三线城市。比起麦当劳、肯德基的苛刻加盟条件,德克士加盟的条件分外轻松。
经过二十年的布局,德克士遍布全国二、三线城市,在全国拥有2600多家门店,门店数量一度超过麦当劳成为行业第二;其中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店面数也接近200家,在很多城市的份额甚至超过了肯德基。
或许是二十年前的惨败,让德克士一直对肯德基、麦当劳耿耿于怀,近些年也是动作频频,先是加速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布局,又是不断推新零售,意图明显。
从2015年开始,德克士推出重返一线城市的计划,采用的是升级门店的方式。比如,2017年德克士在上海试点“舒食”概念店、2023年德克士在上海的无人智慧餐厅“德克士未来店”。2023年,德克士新开出一百多家店,其中有六成坐落于一线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德克士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植物肉”,并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德克士利用数字化的调研分析体系,压缩新品研发的整体周期,并先后与美团外卖、饿了么等O2O平台合作,强化第三方支付在整个餐厅运营系统中的作用。在营销方面,德克士重金签下罗志祥作为品牌代言人,并在各大卫视进行广告轰炸,后续还找来贾玲代言。德克士也是餐饮业当中,少数积极拥抱电商直播的企业之一。
破局不易不过,挑战依然不容小觑。
一方面是一线城市西式快餐市场基本饱和。一线城市各个重要的商业区、人口密集区都有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餐厅的门店,市场相对更加成熟,入局的品牌也很多,以炸鸡为特色的西式快餐市场已呈供大于求的现象。
目前,德克士在一线城市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门店,存在形式是“精选店”,出售的也是“英雄产品”,很难“全面回归”。不久前,德克士开始以外送的方式发力一线市场,而不是开直营店或者寻求加盟,基本失去了和麦肯正面刚的勇气和实力。其外卖的根基还在于门店的运营基础,没有门店的强势也就难有外卖的强势,试图通过外卖占据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过于粗放的加盟模式和较低的加盟门槛使得德克士的标准化经营参差不齐。据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某投诉网站关于德克士的投诉事件就高达647起,多集中在产品质量、店面环境、产品种类、服务态度上。
更“危险”的是,麦当劳、肯德基近年来也逐渐重视下沉市场。事实上,在德克士推出“舒食”、“德克士概念店”探索一线市场的时候,肯德基、麦当劳已经开始对德克士的二、三线大本营下手了。到2023年底,麦当劳计划在门店数达到4500家的同时,实现45%的麦当劳餐厅位于三、四线城市;而肯德基更是直接下沉到县级市场,同时在产品定价、市场推广上针对县域市场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沉市场,还有一个更为“流氓”的华莱士炸鸡,比德克士更为低廉的价格、更多的店面恣意扩张,隐隐有超越德克士之势。
如果从门店数来看,华莱士已然成为西式快餐领域的“华人之光”;肯德基以8000家店稳居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叫了只炸鸡”和“叫了个炸鸡”的门店数都在5000家左右,还在拼命厮杀中。接下来,麦当劳、必胜客、德克士三巨头以2000多家的门槛稳稳站在第5-7位。
近几年,本土品牌的贝克汉堡、派乐汉堡、三个先森的韩国炸鸡、享哆味汉堡炸鸡和稍晚进入中国的国际巨头汉堡王则都保持了1000家店以上的规模,再加上过去几年“山寨”华莱士的疯狂崛起,德克士下沉市场的增量基本上被挤占得差不多了。
可以说,德克士最初的设想“下沉市场做深做透之后,再来个反包围”,但目前来看,实现的难度不小。
或许,上市后募到的8亿美元,可以成为德克士破局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