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投1.8亿在上海建第二总部;文和友和茶颜悦色进入南京 | 周报
上海第二家MUJI旗舰店就要开张啦,“自选套餐”改成全新“定食菜单”咯
上市前突击套现1亿,边开边倒闭,家族企业「杨国福麻辣烫」如何财富自由?| IPO观察
奈雪投1.8亿在上海建第二总部;文和友和茶颜悦色进入南京 | 周报
沪苏浙皖有望统一餐饮脸谱,已归集21.1万条数据
广州15万餐饮商户夜间营业,有企业称夜市营收占比可达87%
海底捞预计上半年净亏损近3亿元;呷哺上半年净亏损2亿元
老乡鸡、乡村基都做“自选称重”,旨在实现新的盈利模式
文和友即将进驻南京;茶颜悦色南京两店齐开再现排队长龙
单店月营收高达500万,朱光玉火锅馆高速成长离不开前后端深度结合
一年卖出3.5万吨鸭子的周黑鸭,全渠道触达占领消费者心智
奈雪的茶拟投1.8亿在上海建第二总部,烘焙、咖啡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
茅台冰淇淋8月16日起在网易严选发售,三杯包邮226元
五芳斋IPO正式获批,计划9月初登陆A股
茶呵完成千万天使轮融资拟用于门店拓展等
格力成立餐饮管理公司;LV、Ch等奢侈品大牌也开始做美食了
...
后疫情时代,本周餐饮业还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呢?
2023-8-21
餐饮O2O周报
一、产业资讯
1、国家统计局:7月全国餐饮收入3694亿,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59亿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70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餐饮收入3694亿元,下降1.5%,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59亿元。
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302亿元,其中餐饮收入23734亿元,下降6.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5847亿元,同比下降6.8%。
2、沪苏浙皖有望统一餐饮脸谱,已归集21.1万条数据
外出吃饭,你是不是已经习惯了看一看餐厅的“餐饮脸谱”。但是,如果你跨省市,不同地域不同的评判标准和脸谱呈现方式,是不是让你“看不懂”。
今后,这样的情况在长三角区域将越来越少见。8月16日,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长三角城市有望逐步统一餐饮脸谱。
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已明确了业务规则,确定了数据归集的标准,明确许可证号、单位名称、地址、检查结果等一系列的信息。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确定了首批开放数据的城市,并完成了数据的汇集。目前,长三角共享交换平台上的三省一市的数据接口均已完成,并上传了数据。
经市大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验证整理,已归集21.1万条数据,并向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进行开放,由其进行加工后进行展示。
3、广州15万餐饮商户夜间营业,有企业称夜市营收占比可达87%
来自广州市商务局的大数据显示,广州有超15万家餐饮商家夜间营业,深夜食堂24小时接力。
尤其是5月份以来,广州全市餐饮业快速恢复,各大商场、街边知名餐饮店再现排队候餐的热闹场面,而随着暑期的到来,全市主要商圈夜间消费日趋火爆。
有企业表示,在政府大力发展夜经济的大环境下,夜间营收已占到总营收的87%。
夜间消费活力强劲是大湾区餐饮市场的一大特色。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夜间餐饮线上订单量占比在40%以上,高于全国大盘。
夜经济带动消费新增量,美团数据显示,晚上9点至凌晨3点的深夜餐饮订单量中,广州和深圳分别包揽全国第一和第二。
4、长沙餐饮纷纷加推儿童专属套餐,暑期亲子经济持续升温,增长超50%
据中国儿童产业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80%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家庭儿童消费平均为1.7万~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每年为3.9万亿~5.9万亿元,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庞大的小食客群体也成了长沙多家餐馆瞄准的“目标客户”。美团餐饮数据日前发布《2023儿童“食”力洞察》:2023年儿童套餐订单量较同期增长超50%,消费用户增长80%以上;为满足消费需求,各大餐饮品牌使尽浑身解数,开发出了“花样套餐”。
“爱孩子就给孩子吃更好的儿童餐”“宝贝套餐上新啦”……暑期,放假在家的儿童随家人外出就餐的频次变得多了,长沙越来越多的餐馆针对“小小顾客”推出了品相可爱、色彩丰富的儿童餐,以此吸引客流。
“带孩子出门,我还是希望店里能提供营养全面的儿童餐。”正在炊烟小炒黄牛肉店内就餐的李女士表示,“这样我就可以和孩子一同到重口味的餐馆里吃饭了!”她点了一份18元的儿童套餐,内含西兰花虾仁、玉米松子、蒸鸡蛋、主食和一杯饮料。
此前,选择什么样的餐厅一直困扰着她。她爱吃辣,女儿却不能吃辣,大多数时候她只好选择和女儿一起去口味清淡的饭店。如今,她俩终于可以各取所需了。徐记海鲜的儿童套餐包含蒜香鸡翅、虾仁蒸蛋、核桃包,售价45元;味上湘菜馆的“宝宝套餐”为红薯、玉米、蒸蛋、西红柿搭配,19元一份;谭大厨土菜馆,一份儿童餐售价78元,包含椒盐虾、蒸蛋、主食。
专吃泰国菜的嘟嘟泰国小馆,一份有鸡翅、春卷、虾片及冰淇淋的儿童专属餐,售价29.9元。老牌“儿童友好”餐厅西贝莜面村,不久前也推出4款儿童套餐,均价29元。
餐饮O2O周报
二、餐企动态
1、海底捞注册多个“嘴里捞”商标,名下商标有3571件
近日,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注册多个“嘴里捞”商标,国际分类包括方便食品、餐饮住宿等,商品/服务项目包括:糕点、寿司、备办宴席、自助餐厅、榨菜等。
经查询,海底捞最早申请“嘴里捞”是在2023年11月,今年1月份又补充提交了3件,目前均已成功注册。
海底捞商标布局有多疯狂?截至目前,海底捞名下商标有3571件,商标布局十分到位!
包括汉字近似的“海详捞”、“海祥捞”、“海港捞”、“侮底捞”、“捞底海”、“诲底捞”、“海底选”、“清底捞”、“溪底捞”、“塘底捞”、“渠底捞”、“沟底捞”、“三每低手捞”等等。
与省份、地理位置相关的“秦底捞”、“粤底捞”、“琼底捞”、“黑底捞”、“淮底捞”、“台底捞”、“赣底捞”、“鲁底捞”、“闽底捞”、“苏底捞”、“浙底捞”、“鄂底捞”、“京底捞”等等。
所有的海,海底捞承包了!包括“渤海底捞”、“辽海底捞”、“内海底捞”、“外海底捞”、“公海底捞”、“沧海底捞”、“北海底捞”、“西海底捞”、“出海底捞”、“上海底捞”、“下海底捞”、“前海底捞”、“后海底捞”、“大海底捞”、“深海底捞”、“海底捞惊喜”等等。
2、老乡鸡、乡村基都做“自选称重”,旨在实现新的盈利模式
“自选称重餐厅”重回潮流前线快餐“自选称重史”,老乡鸡、大米先生争相开自选模式新店,两大准中式快餐上市公司,都在更新自选称重相关的动态。
老乡鸡最近在上海开了家新店,测试自选称重模式。自选称重区大约有30款家常菜,比如番茄炒蛋、土豆片。
目前,自选称重的菜价是2.98元/两,人均在30元左右。这个人均略低于老乡鸡门店平均水平。和周边的快餐店相比,人均也不算高,比所在商场里的连锁餐饮品牌价格低一些,有一定竞争力。
老乡鸡这家“自选称重实验店”开在上海虹桥的中骏广场,虽然叫“广场”,但它实际是周边办公楼里打工人的“食堂”,商场门店大半都是餐饮店。
实际上,老乡鸡两年前在合肥一家旗舰店中测试过“自选快餐”模式。老乡鸡这次到上海测试,应该是希望打通“办公楼自选称重餐厅”模型,增加新的盈利店型。
3、文和友即将进驻南京
近日,根据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长乐路132号地块改造批前公示,该建筑更新改造项目为南京文和友项目,该项目一大批最新效果图的曝光,意味着南京文和友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
南京长乐路132号地块前身为沃尔玛超市等商业体,位于长乐路与箍桶巷相交处。2023年,经营19年的沃尔玛退出后,该处建筑大体处于低效使用状态。
“作为夫子庙与老门东之间的一处大型建筑群,如何推动其再利用,促进区域文旅商融合发展,也是地方一直在考量的。”该公众号介绍。
2023年3月,南京市新工投资集团与秦淮区举行长乐路132号文旅合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火遍长沙大街小巷的“文和友”正式落户秦淮。
4、线上销售总量增70%“老字号”全聚德开辟“新主场”,进行数字化转型
近两年,国潮的风生水起,把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多年的“老字号”又推向了大众视野。
然而,老字号如今的处境却大不相同:一些老字号生产状况正常平稳,一些老字号生存状况堪忧。经得住百年风雨,更要经得起市场洗礼。
对老字号来说,既要把传统技艺的精髓传承下去,又要紧跟时代潮流,各种有经年坚守也有大胆革新。
拿数字化转型来说,疫情之下,随着消费者点外卖习惯的不断养成、社会餐饮规模的年均增长,餐饮行业线上线下“双主场”成为大势所趋,一众老字号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将2023年定位为集团转型发展关键年的全聚德,就是一个例子。
5、一年卖出3.5万吨鸭子,全渠道触达占领消费者心智,周黑鸭领跑千亿卤制品赛道
1997年,第一家“周记怪味鸭”在武汉航空路诞生,周黑鸭开始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
从一个街边小店发展到如今估值百亿的卤味巨头,25年间,周黑鸭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并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8月16日,周黑鸭信息数据中心首席官张彦军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结合品牌六大战略,从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组织力等维度进行阐释。
针对数字化系统应当“自研”还是“采购”的问题,张彦军更是结合了自身的从业经验,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表达了深度认可,为餐饮企业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
6、单店月营收高达500万,朱光玉火锅馆高速成长离不开前后端深度结合
日前,朱光玉上海门店试营业,短短八天后,该门店拿下了大众点评“火锅热门榜”和“美食热门榜”双榜第一的成绩。
目前该店翻台率已稳定超过6.0次/天,月营业额高达500万以上,最主要的是热度持续不减。
在经过市场多方求证以及实地探访后发现,朱光玉的走红、爆火,这与其创始团队的管理能力、创新的产品力、缜密的商业布局等息息相关。
7、巴比食品门店规模达4251家,团餐业务迅猛增长,走向双轮驱动
8月11日,上市公司巴比食品公布了上半年度财务报告。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15.19%;实现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44.18%,主要是持有东鹏特饮的股份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所致。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巴比食品实现扣非净利润9306.8万元,同比增长61.23%,公司表示,主要是营业收入的增长以及原材料成本下降、毛利率提高所致。
巴比食品半年报经营活动方面,华中地区“好礼客”、“早宜点”品牌并购项目已于3月份完成,公司华中地区的业务布局顺利推进,截至报告期末,华中地区加盟门店数量达67家,该公司加盟连锁门店数量达4251家。
8、餐饮行业发展低迷,吉祥馄饨加盟店稳步上升,标准化管理功不可没
2023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大范围滑坡,在经济低迷期,很多人感叹“餐饮业难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餐饮企业却在逆势中默默成长,比如馄饨领域的标杆品牌“吉祥馄饨”,在疫情严峻的2023上半年,不仅完成了近亿元的融资,更是在全国开出上百家新店。为餐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
9、张亮麻辣烫新品上市,百变麻辣拌爆香来袭
近日,张亮麻辣烫官方微博和官方公众号同时发布了一则消息:新品百变麻辣拌上市了!消息一出瞬间引发朋友圈和网络的热议。
据了解,本次张亮百变麻辣拌一口气推出了两款口味:香辣和藤椒。香辣味百变麻辣拌是以红辣椒制作酱料,辅以肉桂、白胡椒、孜然等多款香料,打造出味型独特的复合口感,不但辣劲十足,而且咸鲜回香;藤椒味百变麻辣拌则是以四川藤椒制作酱料,酱体微微泛青,口感清新略麻不刺激。
百变麻辣拌作为张亮麻辣烫2023年推出的第一款新品迅速出圈,许多网友在品尝、讨论后,甚至造出“百变香”“张亮香”等网络词汇。
张亮集团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张亮麻辣烫拥有直营店100余家,连锁店面数量超过5800家。
10、600+店的第9味老上海馄饨持续供应链建设,为全国市场扩张夯实根基
馄饨作为中华传统美食,市场潜力无限,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一批知名品牌。这其中第9味老上海馄饨更是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日前,馄饨品牌“第9味老上海馄饨”与国内知名影视女明星董璇达成合作,后者正式出任第9味品牌形象大使的新闻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11、麦当劳CEO:机器人代替人工,适合上新闻但在餐厅里现阶段不实用
“机器人代替人工,适合上新闻但在餐厅里现阶段不实用!”
近日,麦当劳CEO克里斯·肯普钦斯基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对于餐厅机器人的看法。
他还补充说:“经济上来说并不划算,不一定有足够的空间,而且要投资很多基础设施,还要考虑效用和空气调节系统等等。暂时还没有基础广泛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炒菜机器人、传菜机器人、拉面机器人等等,以及机器人主题餐厅,都在国内餐饮业炒得火热。但同时机器人被认为噱头大于实用的说法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麦当劳中国宣布中国顾客中心(CCC)在线服务平台完成数智化升级,并启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全新顾客中心。
借助数字化赋能、智能化革新、硬件升级和团队扩容,顾客中心将提供全年24小时服务,包括在线点餐渠道、社交媒体、电话和邮件等多种服务形式。
顾客中心2023年预计将服务超过千万人次顾客,在解答问题、处理订单和接受反馈过程中,带来全面的服务平台、更智能的处理和更迅捷的响应。
12、百胜中国:申请自愿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
8月15日,百胜中国宣布,公司已就主要上市转换向联交所提出申请,并于当日接获联交所的收悉确认。主要上市转换的生效日期预计为10月24日。
餐饮O2O周报
三、饮品快报
1、茶颜悦色南京两店齐开再现排队长龙,开业半小时后停业,品牌方回应
8月18日,茶颜悦色南京市新街口IFCX店、江宁景枫中心店同时开业。
这是茶颜悦色在华东地区的首批门店,网友表示凌晨4点就有人开始排队,黄牛价已经炒到200元一杯。
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官方微博回应称,目前该区景枫商场新开业饮品店排队人员仍然较多,目前人员排队已至商场外,建议广大市民今日不要再来排队。
茶颜悦色的火爆已经引发了外界对其是否涉嫌雇人排队的质疑,实际上,奶茶店、网红店、拍卖会等场合雇人充场的行为较为普遍。
然而,茶颜悦色今日在回应中表示,“我们新品牌初来乍到,大家由此猜测雇人排队、请代购炒作也属常情,不求大家完全相信我们的清白、毕竟时间才是让我们互相了解和理解的良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排队=营销炒作’仿佛是个不可逆的命题。尊重理解这些过往印象,尽全力输出好的产品和服务,算我们少数能去做的。”
2、奈雪的茶拟投1.8亿在上海建第二总部,烘焙、咖啡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
据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消息,上海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已在闵行取得工商执照,正式落户七宝生态商务区。
目前,奈雪已购买万象企业中心总面积超3700平方米物业作为企业全国第二总部办公场所。
据悉,奈雪的茶于2023年9月决定在上海购买办公楼,随后选择华润集团旗下的企业总部中心为地点,投资约1.8亿元,作为上海总部及华东区域总部的办公场所。
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表示,落户闵行后,将进一步推动奈雪品牌的不断发展,服务市场、满足顾客消费需求,助力奈雪的茶成长为国际化的全球品牌。
3、瑞幸Q2财报:营收同比增长72.4%,拓店越来越快,走得越来越稳
继今年一季度首次实现全面盈利后,瑞幸再次于二季度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瑞幸财报显示,其二季度实现营收32.987亿元,同比增长72.4%。
自营门店收入23.311亿元,同比增长52.4%;联营门店收入7.775亿元,同比增长178.4%,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3.56%。
4、“茶乙己”携手奈雪控股开发布会
“茶乙己”8月8日举办主题名为“迈开步,敞开喝”的品牌发布会。
据悉,奈雪控股斥资千万入股“茶乙己”,后者“打造新生活理念下全品类健康鲜果茶”,并以直营店+模式开始发展加盟。
5、茅台冰淇淋8月16日起在网易严选发售,三杯包邮226元
“i茅台”宣布,从8月13日起,茅台冰淇淋将新增云南、广西、安徽等10个省区市的线上配送,至此,茅台冰淇淋全国覆盖地区已达19个省区市。
网易作为茅台冰淇淋的云平台服务商,其旗下的生活方式品牌网易严选也在8月16日上线发售茅台冰淇淋,新品首发价三杯包邮226元。
6、布鞋老字号内联升推出“大内·宫保咖啡”品牌
8月6日,布鞋老字号内联升推出的咖啡品牌大内·宫保咖啡于内联升大栅栏总店二楼正式开业,同时也意味着内联升入局咖啡赛道。
整个咖啡空间大体运用了红色以及白、金色,内部屋顶的样式,吧台运用浅色木质材料,令人仿佛置身“宫中”;除了咖啡,店内还提供独具特色甜品。
内联升鞋业,始建于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总店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前门大栅栏商业街34号,以生产制作千层底布鞋而闻名中外,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产企业。
7、星巴克推出全新城市杯系列
近日,星巴克推出全新城市杯系列BTh(意为“去过”),首批推出13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南京、青岛、苏州、武汉、厦门、西安等。
8、酸奶品牌B全国首家宠物露营主题店在上海开业
8月10日,被称为“酸奶界爱马仕”的B开出了全国首家宠物露营主题店,落地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
该门店拥有开放的露营式空间,让客人和宠物相伴的时光自由不束缚,且在产品、活动设置中也将感受到细致入微的人宠双重关怀。
BY,中文名为阿秋拉尕酸奶,是一家创始于2012年的现制酸奶品牌。今年8月3日,B还在深圳深业上城开出了全国首家自然主题门店。
9、黑枪咖啡Q2营收同比增长27%,零售渠道的批发业务翻倍增长
近日,咖啡品牌黑枪咖啡BkRifCff在第二季度营收为6636.5万美元,同比增长27%,,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亏损为1075.5万美元。
黑枪咖啡称,营收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便利店渠道的批发业务和前端门店的业务快速增长所致。
餐饮O2O周报
四、上市投融资
1、五芳斋IPO正式获批,计划9月初登陆A股
近日,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递交招股意向书,并预计于9月初正式“603237”为股票代码在A股挂牌上市。
据了解,五芳斋始于1921年,于2004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现已形成以粽子为主导,集月饼、汤圆、糕点、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食品为一体的产品群。
2、海底捞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25-2.97亿元
8月14日晚间,海底捞发布2023年上半年盈利预警报告。
预计2023年上半年收入不低于167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减少不超过17.0%;预计上半年净亏损约2.25亿元至2.97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650万元。
海底捞称,预期亏损主要原因是,在“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及2023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
3、呷哺呷哺上半年收入约为人民币21.6亿元,预计全年新开餐厅约100家
8月14日晚,呷哺集团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约为人民币21.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约29%;预计净亏损约2.7亿元至2.9亿元,亏损幅度与上年同期的0.47亿元相比扩大近5.2倍。
呷哺集团称将陆续采取更科学化的选址系统,2023年全年新开业餐厅预计约100家。
4、茶呵完成千万天使轮融资拟用于门店拓展等
近日,茶呵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由本心资本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品牌建设、产品研发、门店拓展、优质果园供应链提升等。
茶呵隶属于北京邮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推广、管理与一体的全国连锁品牌。据悉,茶呵在北京、深圳均设有办公室,品牌持续致力于电子健康领域发展。
餐饮O2O周报
五、外卖新零售跨
1、牵手麦当劳中国,红星美凯龙布局时尚餐饮,探索居家服务新场景
8月16日,红星美凯龙与麦当劳中国在上海麦当劳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家居零售与餐饮结合的创新商业模式。
据悉,目前已有15家麦当劳餐厅入驻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厦门、福州、成都和武汉等地的红星美凯龙商场。
随着协议的签署,双方合作有望进一步扩大。首批40余家麦当劳餐厅计划在2023年前入驻各地红星美凯龙家居商场,其中包括20家得来速餐厅。两家公司还将就新项目启动前置招商意向合作。
2、双汇成立餐饮事业部,战略布局预制菜,初步形成五条餐饮产品线
日前,双汇发展发布投资者调研记录,公司董事兼总裁马相杰、常务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刘松涛、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立文等接待投资者。
上半年,公司肉类外销量153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降幅3.3%,主要受进口肉外销量同比下降影响;营业总收入280亿元,同比下降19.9%,主要是受本期猪价、肉价下降较大影响;利润总额34.8亿元,同比增长10.83%。
预制菜是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布局板块,为推进预制菜发展,2023年公司成立了餐饮事业部,专业负责预制菜业务的开拓。
3、格力成立餐饮管理公司
近日,珠海格创优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甘锦鸿,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经营范围包含:餐饮服务;食品生产;食品互联网销售;外卖递送服务;餐饮管理;初级农产品收购等。
股权穿透显示,格创优食是由珠海格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
4、当时尚“邂逅”餐厅:LV、Ch等奢侈品大牌也开始做美食了
品牌在自己擅长的时尚领域无拘无束、一往无前,而到了跨界做餐厅的时候,菜品的创新似乎更没有受拘束的理由。
在全球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扰攘的三年后,人们都希望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寻找到让人振奋的一抹亮色。
如今奢侈品牌在想方设法寻求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适应商业和时尚“总是不断变化”的内核。该如何定义奢侈品牌的2023年呢?
与其关注那些品牌不断换新的创意总监和那些追随潮流的忠实信徒,今年以来不少品牌在生活方式领域上的“开疆拓土”或许更有看头。
随着人们的生活和旅游逐渐恢复,餐饮业正成为奢侈品行业想要征服的新领地。乘着体验经济的重新崛起以及社交媒体兴起的东风,不少奢侈品牌都在高档餐饮行业看到了天然的风口。
5、每日优鲜被强制执行127万元
8月16日,每日优鲜新增15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累计超127万元。浙江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8月4日进行注销备案,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现正在进行债权人公告。
每日优鲜旗下两家子公司——北京每日优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均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END-
上海第二家MUJI旗舰店就要开张啦,“自选套餐”改成全新“定食菜单”咯
继淮海755旗舰店之后,MUJI在上海的第2家大型旗舰店即将在本周五于五角场悠迈生活广场开业。据悉,此次无印良品上海悠迈生活广场旗舰店融入了大量蕴含自然的设计元素,通过点缀在空间中的绿植,辅以木材、浮木及岩石,以期让顾客能在绿植的簇拥下拥有更恬静、舒适的心情。
除了配备儿童广场、刺绣工坊、MUJIBOOKS等服务,该旗舰店还将推出丰富的限定商品,包括上海限定图案共聚酯水杯、不锈钢保温保冷马克杯、布袋巧克力套装等。还有与格力高Pk的合作款限定商品登场哦~小伙伴们可别错过了~
同时,淮海路旗舰店人气很高的MUJI餐厅也会在新店亮相,新餐厅将在“素之食”理念的基础上,推出全新定食菜单,并选用低油、低盐、低负担的烹饪方法。
特别的是,区别于此前的“自选套餐”模式,新餐厅此次将提供现点现做的日式风味定食,例如大虾天妇罗定食、寿喜烧定食等,还会配上芥末章鱼、茶碗蒸、串烧等特色小菜。店内还设有提供饮料与烘焙产品的CféMUJI。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开业期间MUJI会推出哪些活动吧~
据悉,新旗舰店开业之际,MUJI会首发推出MUJIGIFT“新年新愿”公益礼包。邀请了多位设计师、艺术家等创作了MUJI公益款黄麻袋。该款黄麻袋将与MUJI商品一起,组合成“新年新愿”公益礼包,暖心支持困境儿童艺术公益项目。
1月29日至1月31日每天10点至19点,现场还会推出“无印良品联结市集”作为与顾客交流和互动的体验空间,大家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上海本地特色摊位哦~
来源:周到
上市前突击套现1亿,边开边倒闭,家族企业「杨国福麻辣烫」如何财富自由?| IPO观察
街边麻辣烫连锁店「杨国福」即将赴港IPO。
2月22日晚间,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若上市成功,「杨国福」将是「麻辣烫第一股」。
卖麻辣烫能赚多少钱?我们从招股书可以看到,「杨国福」的麻辣烫生意较为稳定。其2023年、2023年及2023年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11.8亿元、11.1亿元及11.6亿元,对应净利润1.8亿元、1.7亿元及2亿元。
来源:杨国福招股书
招股书中披露的杨国福麻辣烫平均客单价29元,36氪粗略计算,2023年9个月里,杨国福卖出了4000万碗麻辣烫。
杨国福自营餐厅数据
进一步分析招股书可得知,「杨国福」其实是原料供应服务商,在四川自建了工厂,向加盟商“卖货”才是其主营业务,并且这部分业务占到营收的90%。
换句话说,「杨国福」需要不断跑马圈地,才能从加盟商处获得稳定收入源。
对于加盟商来说,开麻辣烫店是二选一的问题。相比张亮麻辣烫,「杨国福」拥有品牌号召力,自建工厂,较为稳定的供货,提供开店培训。值得注意的是,「杨国福」加盟商来的快走得也快,2023年前三个季度,新增962家,流失439家。
上市后,「杨国福」还将继续跑马圈地。同时,这个传统连锁餐饮集团也意识到,依托加盟业务线有可能产生品牌危机,将继续拓展零售业务,例如杨国福自热锅、杨国福火锅底料等。
产自川渝,被东北人改良秘方:奶粉、牛骨粉、黄冰糖辣椒的成长,其一生跌宕起伏。最早,明代时期,被传入中国时,不幸被当作盆栽,用于观赏。
清朝康熙年间,在缺盐的川渝地区,船工和纤夫终于拿起辣椒,和花椒搭配,在河岸边发明了一切皆可水煮的麻辣烫。
让它万万没想到,自己在现代中国家喻户晓,地位一跃而上,成了“麻辣烫”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时光倒流到2003年,来自东北哈尔滨的杨国福夫妇,在川渝时偶然发现了麻辣烫的生意经。回到老家,他们在哈尔滨开了第一家麻辣烫店,起名「杨记麻辣烫」。
为了让麻辣烫适合东北人喜咸喜甜口味,杨国福将川渝的麻辣汤底改良为牛骨汤底,这种改良口味的麻辣烫被老铁们接受。入店自选食材按斤称重,食材被快速烹煮,配合「经典骨汤」、「酸甜番茄汤」以及「醇香麻辣拌」三种主要麻辣烫汤底,再搭配不同酱料,食客一人一锅,快速享受美食,酣畅淋漓。
36氪一窥招股书得悉,杨国福牛骨汤底产于杨国福四川工厂。牛骨汤汤底原料为全脂奶粉、牛骨粉,采取萃取工艺外加黄冰糖等材料中和口感。
杨国福经典骨汤配方
2007年,杨国福注册「杨国福」商标,开启加盟连锁模式。杨国福用“按斤称重”、“一人一锅”和连锁经营的方式让麻辣烫走向祖国东南西北,19年间,从1家门店开到5783家门店。据36氪估算,「杨国福」目前估值17亿元。
2023年前三个季度海外有21家加盟店
从1家到5783家跑马圈地,边圈边丢加盟业务是杨国福的主力,2023前三个季度,加盟餐厅共5759家。杨国福自营餐厅寥寥无几,仅剩3家。杨国福在中国境内的两大线上外卖平台上有外卖运营管控权限的麻辣烫餐厅,已经分别超过3400家和4000家。
36氪计算得知,杨国福每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开一家店,就能获得37.8万元的销售收入。如果开100家便有近4000万收入。若维持稳定的开店数量,杨国福盈利将持续增长。按计划,杨国福将于2023年至2024年每年在中国开设不少于1000家加盟餐厅。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到2023年期间,杨国福新加盟数量和关闭餐厅数量相持,边圈地边丢地。从下图可见,2023年,开了986家,关了1068家。2023年前3个季度,开了962家,关了439家。
加盟餐厅数量
招股书内解释,加盟餐厅退店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经营不善,另一方面是不符合杨国福要求被终止合作。
另外,管理加盟餐厅方面,杨国福总部略显乏力,更多的依赖“外包”。18家第三方管理公司赚“中间商生意”,管理5423家加盟餐厅。
杨国福上海总部派了15名员工与第三方管理公司合作监督加盟餐厅,9名直接负责管理上海、四川等地加盟餐厅,只有8员工负责处理投诉和维护杨国福的现场检查平台「YGF巡店系統」。
为了“拿稳”第三方管理公司,杨国福家族出让了一点点股份并“捆绑”52个月。这样就形成了四个股东,杨国福、杨国福妻子朱冬波、杨国福夫妇之子杨兴宇。剩下两个股东股份占3%,分别是员工激励平台和第三方管理伙伴平台。
“捆绑”限制期
在四川自建产线加盟商必须购买「杨国福」货品细看收入来源,杨国福扮演了供应商的角色。2023年前三季度加盟餐厅所得收入为10.97亿,占比94.3%,其中销售货品收入10.58亿元,收入占比90.9%。加盟费收入3873.8万,仅占比3.3%。自营餐厅收入、零售业务和其他收入占比5.7%。
加盟杨国福,有个前提条件是必须向「杨国福」统一采购货品。加盟商除向杨国福支付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培训费及保证金外,还需向杨国福统一购买货品,包括食材、调味料、统一制服、清洁产品等。
杨国福的加盟扩店途中不断遇到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但对于餐饮品牌来说,食品问题是硬伤。
于是从2010年开始,杨国福放缓门店加盟速度,对加盟商进行系统培训和要求,聘请第三方管理伙伴加强运营和监督,并深化供应链。杨国福在四川自建供应链生产牛骨粉、香辛料、汤底料等。2023年9月,杨国福四川工厂正式开工。
2023年数据显示,这家坐落在成都郫县的大型工厂建地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2.34万吨产能,6条主要产线,包括内部研发中心、大型化验室以及生产车间,共计267名员工。
产能足够支持杨国福的扩店计划
自有产线和供应链是杨国福的优势,杨国福建立了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供应链群。加盟商通过线上订货平台「YGF2.0订货APP-福宝模块」,向该平台上入驻的食材供应商采购特定货品,杨国福收取线上平台服务费。
截至2023年9月30日,杨国福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布局有10个常温食材物流基地及23个冻品食材物流基地。常溫食材通常2至3日内送达,冻品食材1至2日内送达。
在供应链中,把控成本尤为重要。在杨国福的管理团队中,36氪发现一名物流老将——财务总监周峰,在2023年4月加入「杨国福」前,曾任百世物流财务总监。
为了降低过度依赖加盟所带来的风险,杨国福还拓展起了零售业务。2023年1月,开始推出零售产品。目前16款SKU,其中包括麻辣烫自热锅、多人份自热大火锅及火锅汤底料,贡献营收3716万元,占2023年前三季度总收入的3%。杨国福计划于2023年及2023年每年分别推出约20至25款零售产品。
另外,杨国福还有两名独董,可见对协会组织的青睐。一位是71岁高龄的汤庆顺,现任中国烹饪协会主席团副主席;另一位是65岁的徐长宁,现任中国烹饪协会快餐委员会第五届副主席。
杨氏家族突击分红1亿元,全进自己腰包在国内麻辣烫赛道上,「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割据大半市场。
中式快餐市场高度分散,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前五大公司市占仅2.9%。按交易总额和餐厅数量计算,杨国福以49亿元,5238家餐厅,排名第一,后四位分别是张亮麻辣烫、老乡鸡、乡村基及李先生牛肉面。
中式快餐5
而在麻辣烫赛道,同样出生于东北哈尔滨的「张亮麻辣烫」紧随其后,拥有5200家餐厅,交易总额46亿元。排名第3的「觅姐麻辣烫」就与前两者相差甚远,交易总额仅10亿元,700家门店。
中国麻辣烫5
招股书显示,杨国福认为,中国麻辣烫赛道未来仍有机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麻辣烫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到1,973亿元,同时,中国麻辣烫市场的连锁化率至2025年将达到26.0%。
杨国福作为传统连锁餐饮企业,正融入数字化转型,优化管理。旗下拥有「YGF2.0订货APP」、「YGF巡店系统」、「福咚咚APP」线上学习平台等数字化管理系统。截至2023年9月,杨国福拥有160万名注册会员。
杨国福自2003年第一家店开始经营,19年以来从未面向外部融资。值得注意的是,杨国福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亿元,主要包括偿还向一名股东借入的贷款1.3亿元及支付租赁负债的资本部分700万元。
前述我们提到过,杨国福前三大股东分别是杨国福,杨国福妻子朱冬波,杨国福儿子杨兴宇。拟IPO前,杨国福家族出让3%的股份,曾向员工激励平台(上海福果果)和第三方管理伙伴平台(上海圣恩福)以激励和认购方式发放股份合计312.5万股占3%。
据招股书,关联人士大部分归属杨氏家族。18位第三方合作伙伴中,4人归属杨氏家族:除杨国福外,朱冬艳是朱冬波的胞妹;李建华是杨国福堂妹杨晓飞的配偶;孙国荣是朱冬波的表弟。
杨国福为「上海圣恩福」唯一合伙人
此次杨国福奔赴IPO,围绕「杨国福」的杨氏家族实现财富自由。(配合下图阅读)子公司鑫绪(上海)信息技术和上海昂铮的董事兼总经理张帆,为朱冬波女士外甥女;子公司上海沃福楼的董事兼总经理朱丹丹是朱冬波的堂妹;子公司上海月蓝的董事兼总经理白杨是张帆的配偶......
杨国福集团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9月,杨氏家族曾套现1个亿,扣税2000万元,8000万元进入杨氏一族的口袋。
上市前的突击套现
有趣的是,「张亮麻辣烫」最初加盟商多来自张亮老家哈尔滨宾县,如今东北人也占一定比例。未来,中国麻辣烫或许是东北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