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冒菜在东北地区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近10年,冒菜这个词逐渐被全国吃货认同,认知度迅速扩大。想分一杯羹的个体小商户蜂拥进场,各种连锁品牌冒菜店强力招商加盟,市场一片繁荣。
我本人也曾在东北地区的二线、三线城市经营冒菜店,做了3年,喜忧参半。谈不上这方面的资深玩家,只想客观的说说,把冒菜店开在东北地区的利和弊。
冒菜起源于四川,街头巷尾遍地开花,20平米的小店单日流水几千块,正常现象。做过餐饮的朋友,一旦接触过如此火热项目,不心动都难,都想把这个小店整体搬回自己的家乡,为家乡人民提供美食,为自己谋福利,眼镜哥就是当年到蜀地旅游,被冒菜深深吸引的一位。
当即拜师请教,想学好本领,回家挣钱。为了使用人家响当当的招牌,也支付了一定加盟费,出于人情的熟络,加盟费比其他人还少了些,暗自欢喜。手艺学成,回东北开店。
东北的冒菜店数量是真的少,即便是今天,也没有几家。我所在的城市仅我一家,很快,客似云来,大家都抱着吃新款麻辣烫的心情来店品尝。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店面变成了大家眼中的一家比较有特色的麻辣烫店。由于地方消费水平的限制,我的冒菜店能够维持生计,但是真的没有发财。我师傅家的20平米苍蝇小店常年单日流水几千,我的店面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新鲜感逐渐退去,特色光环消失,店铺转为平淡。同城陆续新开了几家其他品牌店,经营状况真的不算乐观,比我更早就不干了。
省内其他城市的冒菜店店主,我也有过交流,难道是我们偷工减料,导致味道变化才不好吃了么?不是的。至少我敢凭良心说,我没有偷工减料,你可以说我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家乡父老对其的期待。东北地区老百姓即便认可冒菜的味道,麻辣烫的江湖地位,仍然不可撼动,大家认为冒菜就是麻辣烫。吃两回就没有新意了,冒菜口味虽重,但是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冒菜火爆,就是在川蜀。
想加盟的朋友们,制作冒菜需要炒好底料,现在加盟店基本都会给你们提供冒菜的锅底料,你们直接付钱购买就行,顶多算是互利。总店帮扶你们的同时,也掐住了你们的要害,如果总店不提供你们底料了怎么办,总店经营不善,倒闭了怎么办?眼镜哥的建议是大家有条件的话学习一下锅底料的制作,根据你们当地顾客的反馈情况,适当进行调整。有人说,调整口味了,就不正宗了。但是您开店是为了让当地多数人爱吃,总去你家吃。少数去过四川旅游的吃货提出的异议,您可以对他们解释清楚或适当参考。再有一点,同一个人炒料,味道有的时候会由于原材料的少许变化产生差异,更别说不同的炒料师傅,不同的加盟总店了。在较真儿一些,就算是机器炒料,有时候具体材料用量还会出偏差呢。
我们小商家弘扬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同时,终极目的是挣钱养家,有的时候,该妥协的就妥协。举个例子:到云南吃过正宗云南米线的外地朋友,真心觉得云南的米线好吃么,您吃得惯么,是不是您已经习惯了自己家乡的那些“正宗云南米线”的味道?
在东北做冒菜的商家,我认识的人里面,几家欢喜几十家愁,太多因素能够决定饭店的盈亏状况。冒菜好吃,我本人也爱吃,但好吃的冒菜馆真不一定能挣钱,您首先得有广泛的群众饮食基础。店面位置,价格设置,广告营销,优惠政策等。能够坚持不倒的店面,基本上都是自带流量的,就算人家改成面馆,也一样火爆。这两年,挺多冒菜店做成网红店,大家去自媒体分享,种草之类的,一阵微风吹过,能带来点店面效益,风停了,店也准备转让了。
如果想入行的新手朋友,我的建议是做好后手,及时止损。搭配卖点其他的产品,米线,土豆粉,炒饭之类的,让店面食品种类丰富些,外卖订单也就多些,能够及时补充营业额。您可以认为多而不精,店面必须要有特色,我真的无力反驳。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薄见解,不代表大众,我只是觉得努力很重要,大环境也很重要。
废话虽多,但发自内心,具体炒料的工艺,我就不介绍了。眼镜哥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以上仅是个人对东北地区冒菜现状的一些不成熟观点,欢迎指正,互相学习。
不收徒、不加盟!成都“奇葩”冒菜,味道经典,竟然连招牌都没有
没有招牌,甚至连正规的店铺都没有。老板坚决不开分店,全成都仅此一家!每天都有超多人排队,用扑克牌排号!这家“神级”冒菜苍蝇馆子,绝对算得上成都美食江湖中的“洪七公”!外表虽“邋遢”,但武功功力深厚,能够在高手林立的美食江湖获得一席之地,绝非等闲之辈!
接下来就跟我们一起去品尝这家“神奇”的冒菜馆子吧!
“店铺”据说是老板的自建房改造而成,门面上没有任何的广告和招牌,就简简单单地写了一行字:
“全成都仅此一家,绝无分店!”
老板也算是“奇葩”,不收徒、不加盟、不开分店、不挂招牌!
面对我们的采访,老板显得特别有亲和力,很热情地解释说,主要是要保证冒菜的味道,自己亲自做才放心!这么多年来,每一份冒菜都凝聚着老板的“用心良苦”。
一家连招牌都没有的冒菜,为何如此受到欢迎呢?他们家的冒菜跟别家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是汤底里加了豆豉,牛肉按斤计算,15元起称,分量很足,最让人惊喜的是,他们家的冒菜里还可以添加方便面!没错,就如同某些韩国料理一般,不过冒菜里加方便面的确是个好想法。
一个大大的不锈钢盆,香醇浓郁的红油覆盖在最上面,油香味十足,豆豉发出的阵阵香味,也让人欲罢不能!
2元一份的方便面,必须来一份啊!浓重的红油香气,伴随着每一次筷子的夹起瞬间,香味扑面而来!
我想说的是,方便面真的超级好吃呀!这跟我们平时吃的方便面完全不同!这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提前腌制过的麻辣牛肉,只能说真是太鲜嫩了,咬一口居然有点爆汁的感觉,又香又辣,好吃又过瘾!
这里不得不称赞下老板的大方,牛肉的分量很足,而且价格也比之前我们所分享的“LV冒菜”的价格实惠了许多!
(“LV冒菜”详见我们之前的文章推荐!)
冒菜里的素菜都是老板亲自帮我们搭配的,当然你也可以跟老板提前提要求。
因为我们也是第一次过来,所以完全听从老板的推荐吧,总之味道都很不错,素菜的种类也很丰富,藕片、豆芽、海带丝等等,个人觉得有时候素菜的口感比荤菜更好一些。
梅林午餐肉、千层肚都是每桌必点的荤菜,听老板介绍说,他们家的午餐肉都是选用大品牌的午餐肉,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同时,也能确保午餐肉的口感。绝对是良心商家啊!
经常关注我们“毛起吃”的朋友们都知道,越是香辣的美食,小姐姐们越喜欢搭配米饭一起吃,总觉得这么好吃的美味,不吃米饭的话,总觉得有些小遗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啊?
我们隔壁桌的几个小哥,吃到最后居然还拿起了勺子,直接舀一勺汤底淋在了米饭上,看得我们内心直呼敬佩。
虽然汤汁的味道麻辣诱人,但是看到那厚厚的红油,我们同行的几位小姐姐还是表示“有心无力”,不过这也充分说明了这家“神级”冒菜有多么的“魅力四射”,人均20元的消费水平也不算贵,如果你喜欢麻辣的口味或者特别喜欢吃冒菜的话,这家苍蝇馆子你可以试一试哦!
不打广告,却每天爆满!香醇又麻辣,价格还挺实惠,你觉得有必要排队吗?
关注@毛起吃,分享更多成都的地道美食,直接获取店铺详细地址!
卖冒菜不到一年,他成80家加盟店老总
创业,最重要的不是一个聪明的头脑,而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商家抢着要加盟的冒菜
按照李哥的标准,冒菜就像一个人的火锅,也要有滋有味,吃出人生百态。
而正是这样的理念,他的这个冒菜馆才开了不到一年,已经有很多商家上门要和他签约加盟,有些食客甚至在太古里吃过几顿后便找着他抢着要加盟。
就这样极小的店,卡在一个商圈和另一个商圈的美食街中间,客流量大得惊人。
也许就是因为店小,食客的眼光就更集中于眼前的美食。
新鲜的牛肉、肥牛、巴沙鱼套餐常常卖断货,现在一天最多能卖700份堂食+外卖出去,都是出自这个8平米的小厨房。
李哥主动砸了铁饭碗
2001年,李哥本来在老家一个小小的事业单位,好好生生地端着他的铁饭碗。
结果,在某次意外下,李哥被一个哥们硬撺掇着去卖麻辣烫。
其实这个哥们是李哥的发小,他思维灵敏,是个在大城市打工的崽儿。在这个世纪初,很多宜宾人还不知道麻辣烫是什么东西时,他就已经在省会城市体验到了麻辣烫的绝妙鲜香。于是赶紧跑回来,使劲撺掇着正在抱着铁饭碗吃饭的李哥去学麻辣烫。
相信兄弟的李哥,还是理智地去哥们所说的那个卖麻辣烫的地方实地考察了一下。
李哥看着眼前这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乱炖”,疑惑着又禁不住这香味,烟了咽口水,吃下了第一口麻辣烫。
就这样,李哥与麻辣烫、冒菜留下了不解之缘,凭着一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他砸了铁饭碗,冲到省会占据了北门届时最火的和平电影院,这个涉世未深的愣头青与哥们开始跟着师父学习制作麻辣烫。
从此,李哥与上班看报纸、喝清茶的保温杯老干部挥手诀别,踏上他的冒菜江湖路。
难题接踵而至,“总要一个一个解决”
上个世纪,学这手艺可不是给钱那么简单的事情。
先请师父吃饭,打好关系,再在师父身边跟着无偿打杂;节假日,给师父师娘买礼物刷存在都是分内的事情。
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李哥一边兼职赚外快,一边拿着之前存的铁饭碗工资买礼物孝敬师父。就这样,师父是认下了徒弟,而徒弟也凭借着自己的勤快和天赋几个月出师,开始自己摆摊卖起了麻辣烫。
麻辣烫与冒菜有点不同,从摆摊到开店成冒菜品牌创始人的李哥,也是经过的许多艰辛。
当年虽然摆摊麻辣烫还是挣了挺多钱,但开店转型仍然是个难题:如何摆?怎么节省人力?时间?又能把冒菜的品质做的标准化?这是李哥早早就在脑海里想的事情。
他请教了做了几十年麻辣烫的师父,师父又带他去老朋友成都天鸟那去请教了一番,将该省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省掉,这才把店面安排妥当,开始了自己的冒菜新征程。
李哥说,“有困难怕啥子诶,总要一个一个解决噻!”
确实,李哥确实一路走来,是一腔热血解决了他该解决的所有问题。
“扛过风暴,彩虹肯定有”
李哥的小小冒菜店,一点也不像李哥这个年代的人所开的。店面走的是现代简约风,没有任何噱头,就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门面,你进来坐下后不会自拍,只需闻着一室香气、满心满眼等待美食的诞生。
“中午11点这么早去他店里,都已经找不到地方下脚。外面排号的是一波人,里面吃饭的又是一波人,点外卖的肯定还有一拨人嘛,你说我们啷个吃得到他家的冒菜,靠抢吗?”一个食客抱怨道。
店面虽小,但五脏俱全。
食材冰鲜区有个精良秤,每一份套餐精确到克度;做冒菜的区域,冒菜师傅手上如翻花一样翻转,能够同时操控十几份涮勺;酱料碟摆放得整整齐齐,一直有人有条不紊地添续…
每个地方,就像一个工厂的流水线一样,不断运作着,配合尤其默契,没有断线。
背后的辛勤努力,永远不足对外人说道,李哥看着店里的一切,笑着说“扛过风暴,彩虹肯定有,我算是熬过来了!”
目前,李哥的冒菜品牌,已经在全国范围之内签约了七八十家,已经开业了20多家。这个品牌扩大的速度,我想任何人知道了李哥的经历,都不足为奇,毕竟这是他该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