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烘焙甜品加盟店排行榜

本文目录

加盟面包店10大品牌排行,你了解多少?

近年来,随着年轻群体逐渐主导市场消费,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倾向于早餐吃面包、享受下午茶。因此因为消费习惯倾向,国内烘焙面包行业也逐渐扩大规模,对于创业者而言,面包烘焙行业,前景广阔,且拥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但同样,面包逐渐火爆出圈,面包烘焙品牌也随之竞争激烈,这导致了加盟者在品牌选择上犯了难。

作为恩焙优品烘焙连锁加盟店的店长,凭着多年行业以及市场经验,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加盟面包店10大品牌排行,让你看看哪些面包品牌值得加盟。

美丫妈妈起司蛋糕

美丫妈妈起司蛋糕创立于2013年,是一家全国性的时尚蛋糕店连锁品牌,虽然刚开始在北上广很火爆,但后继缺乏宣传力,在南方地区品牌知名度并不出众。

SMILEAT双麦

SMILEAT双麦是一家集欧式、美式以及港式的综合烘焙品牌,目前在广东地区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值得选择的加盟品牌之一。

鲍师傅

鲍师傅是以中式原创糕点为主的连锁品牌,其品牌为小贝蛋糕的原创者,主打蛋黄酥、提子酥等糕点产品,而且店面采用全透明公开厨房制作,在广东地区拥有较高知名度。

法诺面包

法诺面包是源自于法国烘焙技术的品牌,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其品牌推出的有软包系列、吐司系列、慕斯系列以及曲奇系列,市场青睐度较高。

好利来

好利来是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中式蛋糕连锁品牌,蛋糕的种类丰富多样,且还有各种口味的月饼、点心等,目前好利来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分布有加盟店,覆盖面积广,知名度高。

面包好了

面包好了是烘焙行业新晋品牌,主打休闲个性化的品牌理念,获得了许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这里不仅有各种面包,同时还可以搭配茶饮,享受欢乐休闲时光。

恩焙优品

恩焙优品源自法国烘焙工艺,品牌发展至今,目前在国内已经拥有600多家加盟店。作为面包烘焙连锁加盟品牌,他家无论是品牌知名度、产品、培训管理和扶持力度都是拥有成熟体系的。

主打欧包+西点+茶饮的复合型餐饮,超多的单品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味蕾需求,而且恩焙优品以现烤现卖的经营模式,俘获了诸多消费者的心,无论从餐品品质再到产品研发能力,从个人经验来说,这一品牌是十分优质的。

如果是个人创业,作为烘焙连锁品牌店长,能够为中小成本创业者提供发展平台的,要推荐恩焙优品。从品牌实力上而言,该品牌拥有足够的市场知名度,蛋糕、面包等种类繁多,且以现烤现卖的运营模式,更能获得市场消费者青睐,品牌特色鲜明。

从加盟条件上来看,恩焙优品品牌制定了诸多优惠扶持政策,针对创业者,量身定制了多种合作模式,在经营以及技术培训上,品牌方都是拥有十分专业且完善体系的,对于创业者而言更加友好。

2023中国烘焙十大品牌揭晓:烘焙还是门好生意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红餐网,作者红餐编辑部

近年,烘焙食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新烘焙品牌乘着国潮风,走进国人视野,另一边,呈现颓势的老烘焙品牌开始积极求变,新老品牌的交锋让烘焙赛道变得异常热闹。同时,也暴露出了烘焙市场集中度分散、跨区发展难等问题。

烘焙品类要做大仍需要面对诸多隐性难题,那烘焙这门生意还值得做吗?

本文由红餐网(ID:h18)原创首发,作者:陈兰。

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过去在国人的认知中,主要是零食甜点,并非日常刚需。随着经济发展,中西饮食文化交融,面包烘焙食品逐渐向“早餐化”“正餐化”过渡,消费场景更加多样化,市场规模也因此增长迅猛。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预估达2600.8亿元,同比增长19.9%。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将达3069.9亿元。

近年,在资本的加持下,烘焙市场更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前9个月,烘焙行业投资事件就多达22起,总融资金额达57.0亿元。

在烘焙正餐化需求与资本加持的双重推动下,烘焙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新老品牌争锋,2023中国烘焙十大品牌揭晓

9月23日,“第三届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发布了“2023中国烘焙十大品牌”榜单,好利来、幸福西饼、元祖、鲍师傅糕点、85度、美心西饼、仟吉、熊猫不走蛋糕、南洋大师傅、爸爸糖手工吐司登上榜单。

从这次上榜品牌可以看出,老牌烘焙品牌10席占了一大半,实力依然雄厚。老牌烘焙品牌好利来、幸福西饼、元祖牢牢占据着前三甲,85度、美心西饼、仟吉等紧随其后。

好利来已三年荣登榜首,作为中国最大的烘焙连锁企业,近年好利来动作频频,一改“传统”形象,大肆玩起了“联名游戏”,凭借与喜茶、哈根达斯、ROI微醺、阿华田、国货美妆品牌橘朵J等品牌联名,数次出圈,在年轻群体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部分联名单品的销量已超百万。

△图片来源:好利来官方微博

以烘焙新零售模式出圈的幸福西饼今年也启动了新一轮融资,拟在5年内打造1000家门店及配送站。

幸福西饼则从去年第七名的位置,攀升到了第二名。幸福西饼在市场深耕多年,从线下升级到线上,再从线上转战线下,其如今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和传播影响力,早已不容小觑。此前,幸福西饼也启动了新一轮融资,希望更快开拓县级城市,拟在5年内打造1000家门店及配送站。

去年排名第五的元祖今年也成功挤进前三。

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榜单烘焙新生力量也表现亮眼,熊猫不走、鲍师傅、爸爸糖手工吐司等后起之秀均有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后起之秀在近期都先后获得了融资和高估值。比如凭借肉松小贝火遍整个烘焙界的鲍师傅最近估值被推到了令人咋舌的100亿元人民币,而熊猫不走蛋糕日前也已完成1亿人民币B轮融资,今年的榜单上的新品牌手工吐司品牌爸爸糖目前也已完成了上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

△图片来源:鲍师傅官网

通过榜单及市场趋势不难看出,在烘焙品类中老品牌依然拥有较强的实力,位居前列,新烘焙品牌则凭借产品细分以及新模式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风头正盛。

而在榜单之外,一些新中式烘焙品牌也借助国潮风迅速崛起,比如今年的网红品牌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等,它们短短半年内就获得了多次融资,有的甚至达到了单店1个亿的高估值。虽然今年榜单上没有他们的身影,但是他们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容小觑。

而今年的烘焙赛道在新老品牌的交锋之下,也变得热闹非凡。

老品牌v新品牌,各有发展姿态

通过榜单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烘焙品类已经形成了新老两股势力。而在品类发展潜力及增长红利之下,烘焙品类的新老两股势力在烘焙赛道上交错共存,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发展形态。

1.浮浮沉沉的老牌烘焙品牌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烘焙市场一直以中式糕点领衔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人对西式烘焙的熟悉度与日俱增,很多品牌看中了这个发展机遇,纷纷涌进烘焙赛道。在这个阶段中,涌现了好利来、美心西饼、味多美,元祖等众多大众今天所熟知的烘焙品牌。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经过多年发展,这些烘焙品牌在各自的市场中稳稳立足,并隐隐有一种区域为王的态势。

2008年后,烘焙市场迎来了一轮发展的高峰,各大品牌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拓展,市场的竞争开始加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不少品牌开始谋求创新,以幸福西饼为代表的线下烘焙品牌逐渐转战线上,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O2O蛋糕品牌。

而在一大批烘焙品牌转战互联网的时候,烘焙细分品类涌现了一批“网红”品牌。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13年年初,随着徹思叔叔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初代”网红烘焙开始出现。REMICONE、瑞可爷爷、浮力森林、宜芝多等网红品牌开始悄然出现在公众视野。

可是,当新鲜感褪去,这些网红品牌逐渐被消费者抛弃,最终大多落得“查无此店”的结局。

而落寞的不仅是网红品牌,2023年前后,烘焙品类整体呈现出一股青黄不接的疲软态势,老品牌表现平淡,新品牌后劲不足。

不少烘焙品牌由于种种原因,纷纷陷入闭店困境。据《中国餐饮报告2023》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有8万家烘焙店关闭。

之后,整个餐饮行业受到疫情冲击,烘焙品类也不可避免。不少老牌烘焙企业宣布关店闭店,甚至不少烘焙品牌就此倒下。

比如,拥有26年历史的烘焙品牌东海堂,在上海开了22年的宜芝多,杭州浮力森林等都或宣布歇业停产或宣布闭店。甚至连面包新语这样的连锁品牌也频现关店潮,陆续撤离多个城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过,虽然老牌烘焙往日热闹景象不再,但仍有实力雄厚的品牌积极求变。

好利来、元祖、味多美、幸福西饼等烘焙品牌开始通过推出新品、与其他品牌联名、进行门店品牌形象升级等方式重新赢得市场。

而这些老牌烘焙品牌依靠着多年的市场影响力,成熟的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依旧难以撼动。

2.被资本投出道的新中式

和老牌烘焙整理势弱相比,新烘焙品牌却显得十分热闹。特别是在2023年前后,一批主打“中式点心年轻范”的新烘焙品牌集中爆发,成为了烘焙赛道上的耀眼新势力。

这批新烘焙品牌以年轻群体作为切入点,瞄准Z世代追求新奇、文化自信等特点,通过制造“爆品”,借助“国潮”东风,并灵活运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迅速崛起,成为年轻消费者的网红打卡点。

△图片来源:墨茉点心局官方公众号

而在资本的一再助推下,这些新烘焙品牌的风头更是一时无两。尤其今年,数个烘焙品牌相继获得高额融资,顿时让烘焙品类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例如成立于2017年的熊猫不走蛋糕在上个月宣布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成立于2023年的墨茉点心局,已完成4轮融资;新中式烘焙品牌虎头局渣打饼行也于7月完成近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鲍师傅更是被推到了令人咋舌的100亿元人民币估值。

可以说,如今市场上能看到的新烘焙品牌,大多都是被资本加码过的。

△图片来源:熊猫不走蛋糕官方微博

从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爸爸糖的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它们大多被视为新一代的网红品牌。而在产品结构上,它们都遵循单一爆品打造原则,产品品类都集中在麻薯、桃酥等,产品有一定的重合度,品牌壁垒和护城河暂时都未特别明晰。

也有不少行业人士对它们的未来发展持保留态度。

规模化程度低、区域发展为主

新老烘焙品牌难破局

不过,即便烘焙赛道陷入新老混战之中,但是其庞大的千亿级市场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少新入局者前赴后继地前来“淘金”,希望自己能分得市场的那一大块蛋糕。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烘焙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我国近些年面包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稳定在8%左右,2023年我国烘焙食品的人均消费量约为8.4千克,此数据还远不及美国、日本人均消费的一半。可见,烘焙品类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在庞大的市场潜力之下,中国烘焙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却并没有数据表现的那么理想。品牌多而分散,总体集中度不高,同时还要面临其他餐饮品类抢食的困境,烘焙品类破局难。

1.九成品牌门店数不足百家,规模化程度低

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显示,30000余个餐饮品牌中,烘焙甜品的品牌占比为11.8%,仅次于小吃快餐和中式正餐,烘焙甜品又分甜品甜点和面包烘焙两个细分品类,品牌数比例约为3:7。即面包烘焙在全品类品牌中占比为8.3%,仅比饮品少两个百分点,品牌数量庞大。

据美团点评数据,目前全国烘焙门店已突破50万家。但聚焦到品牌层面,面包烘焙品牌虽然多,却多以中小型连锁为主,门店数超过500家以上的仅占1%。头部品牌中,目前也尚未有门店数过千的品牌,幸福西饼、元祖食品,门店数均在750家以上。

可见面包烘焙市场虽然大、增长速度也快,但连锁化、规模化程度还明显较低。

2.门店全国分布均衡,但跨区发展仍是难题

在地域和城市分布上,除一线城市外,新一线至四线城市的面包烘焙门店占比均靠近20%,分布比较均匀。表面看,面包烘焙在全国分布比较均衡,不像其他餐饮品类受地域口味差异、消费习惯限制,区域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红餐品牌研究院研究了近1500个面包烘焙品牌的门店跨区域分布情况发现,近70%的品牌的经营范围在三个区域以内。其中驻守单一区域经营的品牌占比34.5%,跨越两个区域的占比20.1%,跨三个区域的品牌占比14.6%;门店遍布全国的品牌非常少,比例仅为4.6%。所以烘焙跨区发展仍是难题。

与此同时,随着面包烘焙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入局分“蛋糕”者越来越多,近年来,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星巴克、瑞幸等咖啡品牌,还有光明、中石化、京东便利店这样的跨界“选手”纷纷加入烘焙赛道。

跨界而来的茶饮品牌通过“茶饮+面包”组合,迎合消费者吃喝搭配需求,实现了客单值与销售额的双赢,在烘焙甜品行业杀出一条血路。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官方微博

同时,疫情倒逼烘焙甜品业开辟出一条电商之路,打破区域限制,新零售巨头也瞄准了这一市场。2023年12月,全国首家盒马烘焙工坊落地上海日提供100多款面包,覆盖鲜牛乳吐司、丹麦酥皮、日式餐包、贝果、欧包、西点蛋糕等。

如今烘焙品类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既有潜力又有自己的劣势,要做大需要面对诸多隐性难题,那烘焙这门生意还值得做吗?

市场蛋糕很大,烘焙依然是门好生意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烘焙行业市场规模为2358亿元,2015—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均超过9%,远高于全球烘焙行业市场规模约3%的增速,预计未来5年也将维持在7%左右的增长速度。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也预示着烘焙市场的发展前景依旧可观,烘焙依然是门好生意。

1.未出现“全国性”的烘焙品牌

根据FSiv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0297亿元,2012年-2023年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

从细分行业占比来看,烘焙食品为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第一大品类,占比达24%,位居第二的糖果巧克力,占比仅有12%。烘焙食品的增速在2013-2023年CAGR达到了11.2%,为休闲食品中第二大增速品类。

由此可见,烘焙食品与休闲食品的其他细分品类比,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在如此高的市占率之下,中国烘焙行业却没有一个连锁品牌门店数量超千家,这可谓让人匪夷所思。

尽管好利来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开设了连锁店,元祖食品、面包新语等老烘焙品牌也已登陆中国大陆市场近20年,但还没有一个所谓的全国连锁烘焙品牌门店超过千家。

依此来看,烘焙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足够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烘焙依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根据三万资本的研究报告,A股食品板块的净利率中位数为7.7%,而烘焙食品企业在8%-15%,可见烘焙食品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其他食品企业。

据业内人士推算,一个200块的奶油蛋糕,面粉、糖、油、奶油、水果、包装成本加一起仅40元左右,所以即便除去房租、人工、卖不掉的甜品损耗,依然有钱可赚。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烘焙食品的消费场景不断扩大,新中式门店的坪效也有了明显提升。

虎头局创始人胡亭曾经向媒体透露,虎头局55平米的门店曾创下单月127万元营收记录,坪效达到2万元。墨茉点心局的业绩也不相上下,投资方番茄资本卿永曾表示,墨茉点心局60-70平米的单店月营业额达到200万元,坪效超过2万元,完全抬升了小吃所能触及到的盈利高度。

所以,无论是原有市场参与者还是新入局者在烘焙赛道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的烘焙产业处于品牌化进程的初级阶段,行业格局未定,行业容量未满。新老交替的行业局面无疑将行业推上了高速发展的热潮,烘焙市场潜力也吸引了无数资本前来掘金。

未来烘焙赛道跑出百亿级、千亿级公司将指日可待,而烘焙千亿级的市场容量,也正在等待更多的入局者前来探索。

烘焙品类赛道蓝海显现,未来可期。

巴黎贝甜一夜爆红后,老牌烘焙依旧落寞

最近,巴黎贝甜因无证生产被罚58万,大家却纷纷购买表示支持。

这次处罚的缘由是,巴黎贝甜关联公司(上海艾丝碧西食品有限公司)在4月疫情封控期间封闭了工厂,公司安排部分无法回到住所的员工在培训中心过渡。在此期间,员工利用培训中心的烘焙设备及物流中心配送的原材料生产了面包,并以团购方式售卖给市民。

由于培训中心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相关资质,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属于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其处以没收物品、没收违法所得5.85万元、罚款58.5万元的处罚。

从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角度看,罚款有理有据。但用合理的价格买到了食物的上海市民来说,大众对这种处罚非但“不买账”,还共情了“赚良心钱”的巴黎贝甜,大量购买它的面包。

这大概是巴黎贝甜近年来动静最大的一次新闻。以巴黎贝甜为代表的老牌烘焙品牌,包括克丽丝汀、面包新语等,近些年的日子并不算太好。

业绩下滑、关店潮、被吐槽糕点产品毫无新意……这些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的老牌烘焙品牌正经历着煎熬和挣扎。

老牌烘焙品牌

经营不利

过去几年,巴黎贝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算好:增速缓慢,业务持续亏损。

据华安证券的行业研究报告,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央工厂等初始投入对业绩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是国内烘焙原料供应、物流体系成熟度较低,公司需要根据国内消费习惯调整产品组合。”

而从店铺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底,巴黎贝甜在中国共有304家门店,与三年前的门店数量相差无几。有媒体解读为这代表着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之路陷入瓶颈。

境遇不佳的老牌烘焙品牌,还有台资烘焙连锁品牌克莉丝汀。自其2012年上市后第二年起,业绩便由盈转亏,已连续亏损9年。关店潮也紧随其后。7年间,克莉丝汀的全国店铺从2013年的1052家,减少到2023年的476家。

而初代网红面包、新加坡连锁品牌面包新语的状况也没有更好。2014年巅峰时期超400家门店的它,在2017年时加盟店迅速扩充后,因管理不利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曝光。品牌形象受损的同时,业绩也开始下滑。2023年起面包新语的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且于2023年录得520万新加坡元的净亏损。

面包新语店铺(2014年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品牌创新力不够

或为主因

老牌烘焙品牌“集体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老品牌的倒闭与疫情有关,也与自身缺乏创新、机制僵化、团队老化有关。烘焙行业的创新和升级迭代,必定是未来的主旋律。

烘焙行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出新、新渠道布局、品牌新形象的打造等方面。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下,若创新力缺失,必定会将品牌推向不利境地。

老牌烘焙品牌过往的辉煌,也得益于他们曾经是先进品牌的代表。

巴黎贝甜是在80年代的韩国率先使用冷冻面团的创新品牌。“成型冷冻面团”运到店后发酵烘焙;“预烘烤面团”则直接加工半成品。不仅节约效率,提高了门店的标准化程度,让门店的可复制性极强。2004年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店铺后,巴黎贝甜的连锁化进程也在中国一路铺开。

而克丽丝汀在90年代就有着“健康西式欧包”的品牌理念,放到如今也很先进。少用牛油和糖的产品,也深受当年长三角地区消费者的欢迎。

如今的烘焙市场已经变天,能否顺应趋势甚至引领潮流,成为了摆在品牌们眼前的新课题。

首先是产业模式的变化。据一位烘焙业内人士对有意思报告表示,如今消费者口味偏向现场烘焙面包或糕点类产品。工厂流水线生产加工出来的面包是提早生产冷却再包装和运输的,口感和新鲜程度都不能满足当代人的消费诉求。况且,“现烤模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损耗率可控,也有利于烘焙店的制作效率提升。

依然沿用“中央工厂集中生产,再配送到门店”模式的烘焙品牌,无论在产品新鲜度还是效率上都失去了竞争力。

消费者对糕点的口味有了新偏好。朋克养生的年轻人更在意烘焙糕点的品质和健康程度,低糖低脂、零反式脂肪酸、全麦高纤维、无添加等诉求也推动着烘焙品牌对产品的升级换代。觉察到健康烘焙食品的缺口,新晋网红烘焙品牌“怪兽不厌食”就推出了无油无糖的面包,“0糖0黄油0添加剂”的椰子灰面包也成为了店铺的爆款产品。

而近年以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为主的新中式网红糕点,不仅通过联姻“国潮”踩中了年轻人的情绪爽点,更在口味上进行了创新。爆浆麻薯、咖啡、草莓、提子等更年轻化的糕点口味,让品牌频出爆款产品,这也得以成为品牌们红极一时的底气所在。

网红中式糕点店铺墨茉点心局。图片来源:有意思报告

诸如此类对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反应的行为,是大多数老牌烘焙品牌所欠缺的。克莉丝汀的离职员工曾在2023年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部门老主管基本很难接受新的东西,企划部的设计无论是包装还是产品都已经跟不上时代。”

同样是老牌烘焙品牌,诞生于1992年的好利来,面对不同阶段的发展危机,却有着“航母掉头”的突破。

好利来曾一度在2006年业绩下滑四成,创始人罗红在2008年回归,关掉300多家不满意的门店后又创立“黑天鹅”蛋糕,从此让品牌向“贵和好看”的方向焕新。

在第一代打造供应链、做工厂和渠道的基础上,第二代罗红之子接班后,带领好利来在营销、品牌和数字化的道路上向前一步。在审美设计和大量IP联名的加持下,好利来为自己打造了年轻潮流的标签。如今它已经在全国70多个大中型城市开设近千家直营连锁店,成为平均每天卖出30吨生日蛋糕和面包的烘焙巨头。

曾经的成功,如今的困境

老牌烘焙品牌路在何方?

老牌烘焙品牌的衰微,侧面也反映了时代洪流如何快速向前。一如它们在辉煌时期,也曾见证在2000年经济快速崛起的时代里,人们对西式生活潮流的热烈追求。

当年在烘焙行业整体面貌较为低端、杂乱的境遇下,克莉丝汀、巴黎贝甜等首批连锁烘焙品牌的出现,是不同于“作坊式经营”的行业现代化品牌开端。

连锁化西式烘焙饼店门店数排行。图片来源:东方证券

在随后的20多年里,随着烘焙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也更加激烈。

既有本地化老字号糕点如北京稻香村、杭州知味观、上海杏花楼等品牌成为盘踞在不同地域的强劲势力,也有初具规模的全国性连锁品牌好利来高歌猛进,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兴网红点心品牌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甚至乐乐茶、奈雪的茶、瑞幸咖啡等新式饮品等也在布局自家的点心产品,试图抢夺烘焙市场。

中国烘焙市场百家争鸣的局面下,老烘焙品牌们愈发艰难的生存境地,也在考验着着它们是否能突破自身的时代局限,去打开未来的局面。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有意思报告表示,面对竞争,老牌烘焙品牌的优势在于:消费者对老品牌关于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上的信任度更高,对品牌的认知度也更广。

同时他也提到,现制烘焙品牌,尤其规模化的连锁品牌会有很多把控上的问题,比如加盟店铺数量增加后,可能会出现品质参差不齐,服务有差异的现象,因此要在管理的标准化模式上多下功夫。

烘焙品牌如何才能力争上游?朱丹蓬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产业端更多地建立中央工厂,二是消费端要做一些个性化、高端化、营养化的创新。

烘焙业内部人士受访者同意上述说法,并对有意思报告表示:在烘焙行业,在创新的经营策略背后,更重要的是打造符合大众当今需求的好产品,才能让消费者对该品牌形成高忠诚度。

当巴黎贝甜以意外的方式再次闯进了人们的视野,对其本身来说或许也不是坏事。重新得到关注后,巴黎贝甜能否有所作为,在未来拥有一次全新的开始?

作者:郭艺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