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看了想骂人!再招摇撞骗,可真要请您吃老北京大耳帖子了
北京老字号自砸招牌
北京全聚德一个卖烤鸭的,却干不过人家卖鸭脖的,半年净利下滑近六成。而且还上了微博热搜。
据全聚德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同比下降58.51%。从2014年以来业绩停滞不前,“卖不动”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全聚德算来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在北京是首屈一指的老字号,曾几何时,谈起北京美食,烤鸭是绕不过的话题:“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早已成为北京饮食文化的一个标签。
然而,近年来全聚德却变得价格贵、服务差、又难吃,就连北京本地人都不愿意去吃。
一个品牌能流传百年以上,最终统领一行,那都是经历过艰苦奋斗的发家史和商业竞争留下来的极品,是非常难的事。
按理来说借着百年老号的金字招牌应该生意兴隆,为何现在一些百年餐饮老字号却差评不断,略显疲态呢?
北京老字号的内忧外患
先说外患,很多北京老字号都被冒名顶替过,冒牌货卖的东西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都跟正宗的老字号相差太远,让真正的老字号成了冤大头。
这段时间,京天红的创始人,一直在忙着打官司,自己经营了近30年,一手创办的北京名小吃“京天红炸糕”,竟成了别人的商标,自己还被告上了法庭。
同样受到商标困扰的还有北京老字号内联升,据内联升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内联升常常被“山寨”,一些山寨产品为了规避侵权风险,往往在文字上做文章,比如把“内联升”的“内”改成“芮”、“喜”、“瑞”,来蹭知名度。
而侵权行为最严重的就是“福联升”,“一次一位顾客到内联升退鞋,我们一看,从包装到产品都不是我们的东西,其实顾客拿的是福联升的鞋子,而这种情况不止发生一次了。”
前门大栅栏内联升门店
内联升和“福联升”打了好多年官司;庆丰包子维权3年,仅获赔5万元……,除了北京之外全国各地,假冒北京老字号的门店、摊位多达数千家。
除了这些知名老字号,就连各地小吃在北京都喜欢加上“老北京”三个字。在王府井小吃一条街,随处可见什么老北京虾棒、老北京五香肉卷、老北京天府豆花、老北京臭豆腐,您说可笑不可笑……
还有正宗老北京凉皮,竟有脸说自己是正宗,老北京人看了都想骂人。
只知道有老北京炸酱面,那冒出来的老北京牛肉面,还卖38元一份,你是宫廷御厨做的特别好吃?还是肉特别多?放了整头牛在里面啊!!!
还有这个老北京冰粥,我长这么大都没吃过,也没听说过的老北京小吃,什么时候出来的?还惊爆价格20元!哪里来的自信?
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那些打着老北京字号的小吃,有几个是老北京的,还不是因为上手容易,门槛低,来钱快,随便骗骗外地游客。
怎么才算老字号?按照20世纪80年代,当时商业部确认老字号的标准定得是100年以上,即所谓“百年老号”。但用这个标准,全国也没多少个老字号,后来,标准放宽到50年。
而这些打着老北京字号的小吃,有几个经营时长超过50年的。据2017年的统计北京50年以上的老字号一共也就150家左右。
北京年头最长的老字号,也就万全堂、永安堂和鹤年堂这三家老药铺和便宜坊烤鸭店、六必居酱菜园、大顺斋点心铺这几家。万全堂、永安堂和便宜坊相传始创明永乐年间,鹤年堂相传始创于明嘉靖年间,距今600年左右。
这些还只是外部原因,而让人更可怕的却是内部原因。
去年,江苏广电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节目曝光了同仁堂子公司委托生产企业回收过期蜂蜜,涉嫌更改生产日期的违规行为。
被媒体曝出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撤销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
这并不是第一次上了新闻了,仅2017年一年,因各种质量问题,同仁堂旗下企业10次上“黑榜”。2016年同仁堂“阿胶造假”事件发生,2013年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就被爆出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2012年,同仁堂清火片被检出不合格,牛黄解毒片生产日期早产。
这还是那个1702年在大栅栏开设同仁堂药铺时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著名训条的同仁堂吗?
2001年9月,南京冠生园因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被媒体披露,品牌信誉毁于一旦,并株连其他冠生园品牌。次年3月,南京冠生园宣告破产,被称为国内“失信破产第一案”。
2010年,中央电视台曝光不法厂家用混了牛皮、猪皮、马皮的下脚料来做阿胶。更有业内人士爆料称,含阿胶的食品9成以上都是使用劣质阿胶,甚至根本不含阿胶。2012年北京稻香村店铺销售猪血勾兑假鸭血豆腐被曝光。
一边是部分老字号不珍视百年品牌自毁形象,一边是很多企业却对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垂慕不已。
北京老字号正在消失
想当年这些老字号,掌柜的带着伙计凭着祖传的配方,多年的经验,掌握着各种火候,味道。
而如今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一个大机器运转,什么时候加佐料,什么时候出锅都是统一的。这种方式做西式快餐还行,可换到咱中国美食,北京的小吃上真未必就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字号被加盟之后,味道差的原因,开加盟店的人纯粹是为了这块金字招牌拿来赚钱,在用料上偷工减料,在制作工艺上粗制滥造。
作为百年老店,客人多了做的不如以前精细了,味不纯正了;质量下降了,或者让步于快餐文化、速食文化。短期内看是赚到钱了,但是长此以往这是在砸自己的招牌。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前门大街,是北京最负盛名的传统商街,去年内联升、月盛斋、(苏州)稻香村、谭木匠等几家老字号陆续撤离北京前门大街。前门大街运营方回应:本次调整属于商户租约到期后的正常调整。
其实在2004年时,大栅栏地区改造,"爆肚冯"的传人冯广聚就十分痛苦,搬了几次店,从门框胡同原址到廊坊二条,后来廊坊二条也开始拆迁,他又搬了一次地址。“挪一次,涨一次价,房租快背不起了”。
冯广聚叹说,“我的财力实在太有限了,我要是有资金,盖所大房子,让小吃经营者们全到我这来。”
这也是很多北京老字号的经营现状,租金年年涨价,年年搬地方,导致很多老字号换了老板,老主顾想吃找不到地方,再吃不是那个味了。
现在北京发展的太快了,基本上一个礼拜就会出现很多“网红店”。许多年轻人也喜欢趁着周末一家一家的前去打卡品尝。
而许多老字号仗着金字招牌,吃老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体制和观念滞后,经营者长期知足于现状,不谋求新发展,是一些老字号从昌盛走向消亡的重要原因。
网红店门口年轻人冒雨排队
时至今日,多数老字号经营情况欠佳,不少老字号纷纷破产,甚至处于空有品牌,已无商品面市。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老字号品牌日益没落甚至是消亡,让人难免惋惜、唏嘘和无奈。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说了这么多都是希望老北京留下来的东西更加完美,保持住最初的味道,保持住老北京的真。
也希望这些百年老店痛定思痛,重整旗鼓,找回属于自己曾经拥有的辉煌!
今日互动:
你觉得现在北京老字号哪家最难吃?评论区和我们说说吧
各位北京爷们北京大妞,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关注“四九城大磊子”,关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tiktok店铺名称怎么起?请收藏好这几个起名技巧
起个顺口、好玩、有意思、让顾客看一眼就可以记得住的名字,是开始TikTk店铺运营的第一步。很多人可能只是随便构思一下就起了,但是店铺名字不止会影响客户的初印象,甚至可能会影响店铺后期的品牌建设等等,小小的名字里蕴含着大大的学问,那么该如何起TikTk店铺名字呢?
一、各类店铺的命名规则如下:
1.旗舰店的命名规则。
品牌类别(非必需)旗舰店/官方旗舰店注:如以“官方旗舰店”命名,店铺所有人应为品牌(商标)所有人。
2.专卖店命名规则。
名牌企业和专卖店,例如:汉后水之莲专卖店
3.加盟店的命名规则。
经营名称(类别关键词)加盟店不得以“XX(品牌名称)加盟店”命名,例如:董保利数码加盟店。
4.普通店铺命名规则。
商家可以自行定义,但有相应的命名限制。
二、品牌名称
如果你想打造一个品牌账号或者频道,我建议你不要瞎取,可以善于使用起名工具。
以下10个网站提供了免费英文起名工具,大可以拿来用一下:
BiNG–FCNG
BiNG
FNG:GBiNOifF
Wi:ChNfC,PWi
DiNG
DiNG,DiSh,CwNC
DiShRiiChkExiDiBOi
DiSh
f,f,ih,hURL,wTLD,whi
高标签]三、店铺起名技巧
1)以姓氏起名
用姓氏为餐馆起名早已有之。比如说谭家菜、周氏馅饼,李家烧烤、张亮麻辣烫、西少爷肉夹馍、田老师红烧肉等等,这些店铺不但简单好记,还体现了店铺的具体经营内容。
2)以地名取名
以一个城市的区、县或街巷命名的餐馆也不为少见。如广东肠粉,重庆小面,地安门小吃店等。
3)以风味起名
如老北京炸酱面大王,金山城重庆火锅城,功德林素菜馆等,也能让顾客从店面了解其风味特色。
4)动物命名
比如说叫个鸭子、胖虎烤肉饭、猫眼izz、熊猫来了火锅外卖,这类命名的方法是动物名字+品类,动物名字+爆款,特点是更有趣味性和凸显门店的年轻化,符合年轻人群的喜好,我们采用动物名字会显得更有趣。有些动物呢,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刚从动画搬到门店,名字是会更有传播性。
以上就是关于“ikk店铺名称怎么起?请收藏好这几个起名技巧”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还有其他想要知道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北京老字号小吃太坑人?您去错地儿了吧
文章转自:大北京
国庆节小长假期间,北京王府井小吃街游客是人山人海,很多人是第一次来北京,没吃过正宗北京爆肚的人一看,还真以为这就是北京的小吃了呢。可真搁北京人看来,只能送他们五个字“什么玩意儿”!
除了所谓的老北京爆肚,在王府井小吃一条街,还随处可见老北京虾棒、老北京五香肉卷、老北京天府豆花、老北京臭豆腐,您说可笑不可笑……
还有正宗老北京凉皮,竟有脸说自己是正宗,老北京人看了都想骂人。
只知道有老北京炸酱面,那冒出来的老北京牛肉面,还卖38元一份,你是宫廷御厨做的特别好吃?还是放了整头牛在里面啊!!!
还有这个老北京冰粥,我长这么大都没吃过,也没听说过的老北京小吃,什么时候出来的?还惊爆价格20元!哪里来的自信?
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那些打着老北京字号的小吃,有几个是老北京的,还不是因为上手容易,门槛低,来钱快,随便骗骗外地游客。
01
啥是正宗老北京爆肚
据考证,爆肚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在乾隆年间就有了,清末民初时期最为兴盛。
当年看电视剧《大宅门》,白七爷和孙子白占元赌气,街边落座,15盘儿爆肚落肚,盘子落得老高,吃的那叫一个香。
从那以后,大北妞爱吃的食物,既不是涮肉,也不是烤鸭,就得数这爆肚了。蘸上芝麻酱、酱豆腐汤、辣椒油、香菜末、葱花等调料,口感香脆,吃多了也不会觉得油觉得腻,简直欲罢不能。
北京人天生爱吃且对吃讲究,看似简单的一个牛羊内脏,却能把它按照部位不同,汆烫时间不同,口味差异等分出13种不同的吃食来!
牛爆肚有4种:牛百叶、牛百叶尖、牛肚仁、牛厚头(也叫葫芦头)
羊爆肚分9种:羊散丹、羊肚领、羊肚板、羊肚芯(也叫肚板芯)、羊蘑菇、羊蘑菇头、羊食信、羊葫芦、羊肚仁。
但现在北京市面上能做全这13种传统爆肚的饭馆儿已是凤毛麟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这批孩子恐怕是没口福了。
秋末冬初,老北京人讲究“吃秋”“贴秋膘”,便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这也是北京人喜食爆肚且能延续百年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我们下馆子通常吃的最多的“黑百叶”是羊肚,更准确地叫法应该是:散丹。因为只有牛肚才叫百叶。
而牛的百叶也分两种,一种稍微偏黑一点,一种偏黄一点,前者多是圈养吃饲料的牛,后者多是散养吃草料的牛。至于口味,后者更胜一筹。
爆肚的原材是牛羊的胃,好吃,但是清理起来却费时费力。而且不能用热水清理,即使是寒冬腊月,清洗肚子也必须用凉水,在清洗的过程中还不能撕破肚子表皮。
切得时候也有学问,牛肚切片,羊肚切丁,百叶要分成几扇,顺着纹理切,照着韭菜叶儿的宽度来,太宽不容易熟,太窄了一烫就老了。
所有爆肚都是现吃现做。水要量大、滚开,火力要极旺。见熟就赶紧用笊篱颠翻,四五秒功夫就可以出锅,这个全凭有经验的师傅掌控。
02
北京爆肚曾分两派
因为北京人爱吃爆肚,爆肚店多也没什么稀奇,诸如爆肚张、爆肚于、爆肚王、爆肚满、金生隆、满广记、老门框爆肚……
但早期的北京爆肚分为南城天桥和东安市场两派。因为消费人群的不同,两派的用料、口味多多少少有些差异。
南城天桥、大栅栏以苦力工人、拉车的、卖艺的穷人居多,这些人体力消耗大,体内需要补充更多的盐,所以口味偏重一些,吃爆肚除了过嘴瘾,也为吃饱,以牛百叶、肚领为主,放蘸料加了酱豆腐、卤虾油。
而东安市场附近大都是满清子弟非富即贵,吃爆肚纯为享受,格调也自然高一些,制作上也精细得多,食材以羊肚为主蘸料清淡些。现在的爆肚冯、爆肚王就是其中的代表。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吃爆肚不太会选择太重口的了,能延续下来的爆肚老店也都以清淡为主,个别重口顾客的也可自己调制蘸料。
而在众多延续下来的老店中,大北妞偏爱爆肚冯,为啥呢,相比那些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爆肚,爆肚冯已经传承120多年。这里面孕育着老一辈北京人的记忆。
十几年前的北京,琉璃厂附近,没有今天热闹,人流也比不了如今。每天一大早,冯老就推着他那辆小车,从老旧的四合院里出来,严冬酷暑,雷打不动。
起这么早不是去公园锻炼身体,也不是赶早市,而是早早的赶到自家店里照看爆肚生意,一年四季,每天如此,虽然因为年龄问题,已经不再操刀掌勺,但不看一眼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这位老爷子名叫冯广聚,是京城百年老字号“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120多年来,燃料从柴火变成煤,又变成天然气,门店地址也几经更换,但那盘爆肚的味道却从未改变。
用咱老北京话说:“还是小时候的那个味”。
现如今还有几个店能保持味道百年不变的,有的早已加盟连锁,东西偷工减料,有的连自己家祖传的招牌都卖了。
2014年,12月29日21时31分,冯广聚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货真价实、精益求精,不能砸了自家这块招牌。”是冯老常跟后辈说起的话。
03
商品如人品,招牌即脸面
很多东西味道变了,做法变了,人心也跟着变了。
有人说这是时代变化快,好东西没市场了,这点大北妞很认同,因为社会发展,资本的注入,商业味越来越浓,但商品如人品,只要人心不变,顾客们就认它。不管它是涨价了,还是搬地方了都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不动了。
其实在2004年时,大栅栏地区改造,冯广聚就十分痛苦,搬了几次店,从门框胡同原址到廊坊二条,后来廊坊二条也开始拆迁,他又搬了一次地址。”挪一次,涨一次价,房租快背不起了”。
冯广聚叹说,“我的财力实在太有限了,我要是有资金,盖所大房子,让小吃经营者们全到我这来。”
这也是很多北京老字号的经营现状,租金年年涨价,年年搬地方,导致很多老字号换了老板,老主顾想吃找不到地方,再吃不是那个味了。
冯广聚用几十年坚守,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小吃界,真正的良心。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鼓励和鞭策都是希望老北京留下来的东西更加完美,保持住最初的味道,保持住老北京的真。
不要让老北京留下的东西,像城墙、街道、胡同、四合院一样一点点地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