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老娘舅快餐加盟店

本文目录

深耕长三角的中式快餐,老娘舅:致力标准化、稳定性、快捷化运营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马莉杜山)

01公司简介公司简介:中式连锁快餐领军者,专注标准化套餐模式

深耕长三角地区的中式连锁快餐领军者,致力标准化、稳定性和快捷化运营。

2000年,公司在浙江湖州开设了第一家“老娘舅”试验店,公司以经营“老娘舅”品牌标准化、高品质的新中式连锁快餐为主营业务。公司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的基础上,对传统餐品的“色、香、味、形、口感”进行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复刻与精进。

借鉴国际连锁快餐的标准化套餐模式。

公司创新性开发了以招牌米饭、中餐主菜为中心,辅以汤羹、蔬菜及小吃为营养搭配的堂食套餐与外卖简餐产品,并借助自主及定制开发的专用厨房设备,亲切、整洁的门店服务,高效、安全的外卖配送,满足了顾客多场景、早中晚各时段的用餐需求。

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长三角区域共开设了388家“老娘舅”品牌连锁中式快餐门店(直营364家,加盟24家),是该区域门店规模较大、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中式快餐品牌,并形成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2023/2023/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22/12.07/15.25亿元(2023/2023增速分别为-1.30%/26.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0.21/0.63亿元,归母净利率分别为5.33%/1.72%/4.13%。

历史沿革:深耕长三角,经营模式与时俱进

公司在2000年成立于浙江省湖州市,经营“老娘舅”品牌标准化、高品质的新中式连锁快餐,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1)起步积累阶段(2000-2010年):创始人杨国民于2000年注册了老娘舅商标并开设了第一家试验店,于2000-2010年十年间,公司重点探索并了中式快餐连锁门店的科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经营经验,实现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及服务消费第一、二、三产业的研发参与和全流程监管,形成了具有公司属性的标准化、可复制的连锁门店经营模式。

公司通过与浙江大学等广泛进行项目合作,以提升餐品的品质、出餐的标准化程度以及门店运行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公司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供餐企业,进一步积累了公司标准化经营运作的经验。

(2)重点布局阶段(2010-2013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供餐经验,公司以布局有影响力的店铺为导向,重点在步行街、交通枢纽以及会展三处人流聚集区布局,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3)创新变革阶段(2013年-2016年):随着城市商圈的变动及人流聚集区的变化,公司将门店布局重点转向城市主流商业综合体及社区商业综合体,并进一步优化门店经营模式,大幅缩减门店面积。

(4)全面开拓阶段(2016年-至今):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公司积极与与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顺畅打通了线上线下双渠道,并在2023年推出“老娘舅”自营外卖小程序,突出“情感式消费”,进一步优化经营销售模型、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据公司招股书,截至21年底,公司已拥有364家直营店和24家加盟店。在2023年8月26日,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开启新征程。

组织架构:管理层与公司共成长,股权绑定核心技术人员

核心管理团队人均年龄49岁,人均薪酬60.5万元。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峻珲为90后,且在公司内任职超九年,熟悉公司内各部门业务。

核心技术人员任职超10年,员工股权激励充分。

公司针对在职人员实行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股权激励计划、绩效考核、提供晋升机会等。

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主要通过恒创合伙、小外甥合伙、童子合伙三个员工持股平台实施,员工持股平台的普通合伙人杨峻珲将其部分合伙份额转让给参与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员工,从而使相关员工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股权,享受公司未来上市及经营业绩提升带来的收益。

核心技术人员赵淼燊(战略原材料质量经理)和欧阳炜(产品开发服务平台副总监)分别在公司任职超10/21年,各自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0.05%股份。

产品矩阵:江南口味特色,前五大餐品收入占比超50%

以江南口味特色,米饭套餐为代表。

公司坚持“米饭要讲究,就吃老娘舅”的品牌定位,遵循“江南特色、家常特点、老娘舅属性”的品牌理念,对传统餐品的“色、香、味、形、口感”进行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复刻与精进,形成了以江南口味为特征、米饭套餐为代表、兼顾多元美食餐品的“老娘舅”品牌。

“预备预制”与“现场制作”相结合。

公司餐饮门店主要产品包括套餐、主菜、汤羹饮品、米面主食、小食配菜,不同餐品根据烹饪制作的难易程度、时间长度以及食材保鲜度,采取“预备预制”与“现场制作”相结合等制作供应方式。

开发创新“米饭+主菜”营养套餐。

公司创新性开发了以招牌米饭、中餐主菜为中心,辅以汤羹、蔬菜及小吃为营养搭配的堂食套餐与外卖简餐产品,实现了便捷、卫生、标准的快餐模式与纯正、营养、美味的中餐文化有机融合,突出“米饭+主菜”的中式饮食文化特征。

公司代表餐品包括多款主菜、汤羹饮品、米面主食及小食配菜,近三年前五大餐品(鱼香肉丝、鱼肉狮子头、梅干菜烧肉、茶树菇老鸭和江南红烧鱼)的收入占比达50%以上。

门店构成:连锁直营为主,立足长三角,稳步扩展

直营门店为主,立足长三角地区。

公司起源于湖州,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依靠标准化、可复制的门店经营模式,公司进一步开拓上海、浙江及江苏等地区市场,目前已形成了覆盖长三角多个区域的388家餐厅网络。

据招股书数据,在2023/2023/2023年,公司直营门店数分别为276/317/364家门店,加盟店分别为19/24/24家。

为增强市场渗透,公司持续拓店,19/20/21公司新增直营门店37/54/62家,相应减少15/13/15家;19/20/21新增加盟店5/8/7家,相应减少0/3/7家。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门店自开业至达到收支平衡通常需要3-12个月。

聚焦新一线城市。

根据面向消费者提供中高端中式快餐服务的品牌市场定位,公司重点布局新一线城市,截至21年底,公司新一线城市的直营门店数达208家,约占直营门店总数6成。在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南京/苏州分别有115/52/48家餐厅。

销售模式:直营为主,新一线为根基进军各级城市

从城市属性来看,公司以新一线城市为根基,积极向一线城市进军,向二线、三线城市下沉。

2023年度,在门店数量增长的情况下,公司门店营业额较2023年略有下降,平均单店营收同比下降约10%,主要系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门店存在暂停营业或仅开放外卖业务所致;2023年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管理,公司门店数量逐步增长且运营良好,营业额同比增长26.61%,平均单店营收较2023年增长约8%,但仍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3年来公司在一线城市的单店营收下降幅度较大,主要系2023年来公司在上海地区新开的门店以共厨店为主,共厨店专营外卖业务,店铺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相应的单店营收规模也较小,由此导致公司一线城市单店营收产生较大幅度下降;2023年以来,公司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单店营收低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一方面系前者新开门店相对较多、新开门店经营业绩存在爬坡期,另一方面系因三线及以下城市疫情确诊人数较少,经营业绩基本未受疫情影响。

公司业务开拓以直营模式为主,加盟店分为盈通加盟店(与浙江交通投资集团合资设立的浙江盈通开设经营)和霖臻加盟店(加盟商湖州霖臻经营)。

截至报告期末,浙江盈通和湖州霖臻经营的加盟门店分别为8/16家。预计未来三年新增10家盈通加盟店,霖臻加盟店维持不变,加盟店总数将达34家。

财务分析:新一线贡献6成收入,租金缩减人工升高

02行业概览中国餐饮规模庞大,中式快餐占快餐行业7成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庞大,近十年CAGR为8.6%。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2025年中国餐饮行业规模有望从3.9万亿元增至7.6万亿元(CAGR为14.0%),主要得益于经济总量的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和市场数字平台技术的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快餐行业规模破1.5万亿,中式快餐占比七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2025年中国快餐行业规模有望从0.9亿元增至1.5万亿元(CAGR为10.0%),其中中式快餐行业规模从0.66亿元增至1.07亿元(CAGR为10.1%,2025年中式快餐占快餐约7成)。2023年,老娘舅餐厅经营收入为14.80亿元,约占中式快餐行业0.19%。

连锁化率不断提高,预计25年超2成

中国连锁餐饮市场稳定增长,连锁化率不断提高,预计25年超2成。连锁餐厅模式更有效地实现标准化,以及控制所提供服务和食品质量。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我国连锁餐饮市场由2016年约4,021亿元增至2023年约5,929亿元,CAGR为10.2%,同年连锁化率约为15%,远低于美国(61%)和日本(53%),增长潜力巨大。预计25年我国连锁餐饮市场规模能增至1.27万亿元,连锁率超2成。

直营连锁餐厅增速领跑快餐行业。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6-2023年,我国中式快餐直营连锁餐厅市场规模由325亿元增至494亿元,特许经营餐厅由1,152亿元增至1,540亿元,非连锁餐厅由4,170亿元增至5,523亿元,CAGR分别为15.0%/10.2%/9.8%,其中直营连锁餐厅规模增速领跑快餐行业,预计25年直营连锁餐厅市场规模达1,023亿元。

行业竞争对手情况

公司的行业竞争对手及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为境内提供餐饮服务的连锁门店经营企业。根据不同类型,主要分为境内上市餐饮公司、港股上市快餐公司、区域知名快餐公司及境内预制菜上市公司。

长三角区域中,老娘舅餐厅数量领先于其他中式快餐企业

长三角区域老娘舅餐厅数量在中式快餐企业中处领先地位。目前,公司经营地区的知名品牌快餐连锁门店中,西式快餐开店数量相较于中式快餐数量更多。

在中式快餐企业中,公司在所经营16个城市中开设的门店数量领先,尤其是在湖州、嘉兴、苏州市,餐厅数分别占可比公司餐厅总数(除去肯德基、麦当劳)92%/72%/45%。

毛利率偏低、管理费用率低于行业水平

毛利率偏低。公司主营中式快餐业务,产品定价较为亲民,因此毛利率低于中式正餐为主营业务的同庆楼等餐饮企业,同时由于门店端的租金和薪酬等成本较高,毛利率亦低于味知香和千味央厨等预制菜企业。

销售费用率逐渐与行业平均靠齐。

在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为当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均未执行新收入准则,其门店相关成本于销售费用中列示所致。20年销售费用率有所提升,主要是受疫情防控影响,公司业绩较差,为促销提高业绩推出客户柔性化服务,门店招待顾客的促销类服务费用增加;以及外卖收入逐年提高,平台服务费逐年增长。

2023年起,除西安饮食外,全聚德、同庆楼和广州酒家均将门店相关履约成本计入营业成本,公司销售费用率与行业平均水平拉近。

管理费用率低于行业水平。

在2023-2023年,公司的管理费用率总体一直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主要由于公司通过部门结构调整和费用支出控制,提高了管理效率。

行业内研发费用率相近。

公司研发费用主要为研发人员的人工、研发所有耗材,公司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其研发费用支出情况符合餐饮企业低研发费用占比的行业特征。

米饭快餐企业中,原材料、人工及租金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

公司与老乡鸡、乡村基三家公司均为主要提供中式米饭快餐的连锁企业。在原材料占比上,公司稳定在34%,处于较低水平。

据各公司招股书,在2023-2023年公司的原材料占收入比例均为可比公司中最低,在21年公司/乡村基/老乡鸡的原材料占收入比例分别为34.00%/42.36%/37.29%。

在人工占比上,同样是处于较低水平,占收入不超2成。

得益于公司集中化的中央厨房生产模式、自主开发门店制备餐操作设备,门店只需要进行最简单的设备操作,减少了对专业厨师的依赖,降低了相关人工支出。

据各公司招股书,在2023-2023年,公司的人工占比均不超2成,低于可比公司水平,在2023年公司/乡村基/老乡鸡的人工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9.46%/22.31%/23.55%。

租金占比逐年下降,低于乡村基水平。

据公司招股书,公司门店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在近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023年公司和乡村基的租金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2.11%/13.84%。(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03竞争优势产品:中央厨房运行高效,产能充沛

公司采取自主生产为主,委外加工生产为辅的生产加工模式。

自主生产模式:公司中央厨房于2000年设立,目前有鱼制品及预制调理食品年产能4,000余吨总产能,为老娘舅旗下的所有直营店、加盟店供应标准化的食材。中央厨房自产产品主要为按包计量的预制类产品,并由子公司湖州恒溢和湖州恒满负责加工生产,其中湖州恒满加工产品以鱼肉为主(年产约1,702万包),湖州恒溢加工产品以鸡肉类、小吃类产品为主(年产约2,254万包)。

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和更新迭代,中央厨房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标准化、可复制、快捷化的规模化运行机制,产能利用率提升至较高水平。

委托加工生产模式:公司委托加工厂商承担梅干菜烧肉、茶树菇老鸭、鱼香肉丝等技术稳定、品质易控预制菜的加工任务,执行与自主生产相同的标准,公司安排驻场人员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全流程监督把控,原材料均由公司提供,生产好的预制菜均入库子公司湖州恒亮,由其配送至各门店。

产品:专业设备赋能,餐品SKU精简科学

餐品研发遵循严格的执行流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研发团队深入各地调研,寻找拟开发的目标餐品并进行细致化的研究,致力于将餐品的烹饪艺术转化为现代化门店经营所需的可操作化技术,进而进行小批量试验。

2)在试验成功后,公司将进一步寻找更合适的原材料品种以及供应商。每一款新餐品的研发过程平均历时20个月。

3)在研发成功后,新餐品将进入公司的餐品库。

4)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从餐品库中适时选取新的餐品向市场进行推广。

持续性的餐品研发以及成果展现,为公司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强大保障。目前已形成了“江南红烧鱼”、“梅干菜烧肉”、“鱼香肉丝”等10余种主打餐品,并可通过自由搭配的形式为顾客提供主菜、汤羹饮品、米面主食、小食配菜等几十种个性化选择。

已开发多项烹饪专用设备。为提升门店操作的标准化与简易化程度,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专门针对对部分核心单品研制了相应设备,如蒸饭车、炖蛋机、静电解冻冰箱等。截至2023年末已获取了2项发明专利以及11项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基于自身餐品的开发保存需要,面向市场选配符合公司基本需求的专业设备,并不断调试设备的各类型参数并搭配个性化零件,经不断反馈改进,最终开发完成具备“老娘舅”属性的设备产品。

运营:门店轻运营,无需专业厨师坐镇,可复制性强

餐品制作简单,门店无需配备传统专业厨师。通过集中化的中央厨房生产模式、自主开发门店制备餐操作设备,大部分餐品的操作过程放在了加工环节,门店只需要进行最简单的设备操作,实现中式快餐的标准化、一致性及快捷性,最大限度降低门店端烹饪技艺的个性化成分,避免传统餐饮对专业厨师的依赖,在保证餐品品质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人工培养及相关成本,可实现规模化复制。

据各公司招股书,在2023-2023,公司人工占比均处于可比公司最低水平。标准化服务分工体系。门店依靠标准的分工配合,保证日常规范运营,各门店配置店长、副店长、服务大师、CO大师、品质大师及其他员工等人员岗位:

1)店长负责门店整体运营管理;

2)副店长负责门店的采购和仓储管理,对运送到店的各类原料进行品质验收;

3)服务大师负责门店客户服务,包括顾客引导、送餐和收银等,对服务区内的服务质量负责;

4)CO大师负责线上外卖业务及门店品牌形象管理,包括线上外卖业务配餐、门店工作人员仪容仪表、门店形象等;

5)品质大师负责门店厨房品质管理,包括操作规范管理、餐品品质管理等;

6)其他员工则主要对门店的日常经营各个环节提供协助;

7)在每个城市设置了共享店助,以对接处理各门店的诉求,统一协调不同门店的日常工作。据公司招股书,截至21年末,公司的店长/副店长/品质大师分别有363/375/336人。

渠道:线上线下全面布局,外卖驱动营收成长

在线外卖收入增长迅速,占比达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传统快餐商家的外卖收入增长迅速,占比正不断提升。

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15-21年我国在线外卖收入由5亿元增至100亿元(CAGR高达65%),21年占餐饮收入比例达21%,其中21年老娘舅外卖收入约占全国在线外卖收入的7%。“贴心”外卖布局,驱动营收成长,占比达47%。

公司大力发展线上外卖业务,进一步提高对终端客户的渗透率,利用微信、支付宝业态,构建了“老娘舅点餐”小程序、“老娘舅源头商城”小程序,并推广企业订餐模式,自2023年在上海地区新开门店主要为专营外卖业务的共厨店。

针对外卖业务,公司自行设计了六格外卖餐盒,同时外包装采用了“锁扣”专利设计,在保温防漏的同时,确保了餐品送达顾客前无二次拆封。

据公司招股书,公司门店餐饮经营的外卖收入增长迅速,由19年的4.93亿元增至21年的7.00亿元,占门店餐饮经营收入比例由41%增至47%。

渠道:线上商城布局初见成效

线上商城布局初见成效,零售产品收入约629万,20款产品在售。

公司把握线上零售布局先机,截至22年7月20日,公司“老娘舅源头商城”已有大米、粽子、原材料和佐餐类4种食品类产品及限量“老娘舅十二生肖手办”,合计共20款产品在售,并在线上商城出现“自热类”产品分类,公司将大力推进线上零售业务布局。

据公司招股书数据,在2023/2023/2023,公司零售产品收入分别为254/601/629万元。

04未来规划未来成长:深耕长三角地区,强化供应链

未来公司将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宽公司业务覆盖范围,扩大现有业务规模以及提高营运效率。

餐厅网络方面,拟于未来3年在长三角地带主要城市新增260家直营门店,并升级改造25家门店,新增10家盈通加盟店(位于高速服务区)。其中直营连锁门店将由公司及各地区下设公司通过租凭方式开拓终端门店,以落实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的发展目标,提高公司在重点销售区域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拟在现有门店尚未覆盖或覆盖不充分的区域开设260家新店,并在现有门店范围内选择升级改造25家门店,预计投资建设期为3年,总投资约4.21亿元,达产后年均营业收入约13.08亿元,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为4.39年。

供应链方面,在宁国市新建供应链综合基地,实现56,799吨加工类产品总产能。据公司官网信息,安徽宁国市的供应链综合基地项目于22年5月28日正式奠基建设。公司拟通过建设鱼制品生产车间、预制调理生产车间、米面制品车间和复合酱料生产车间等,并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以扩大公司预制品的供应能力,突破现有产能瓶颈,为未来拓展餐饮市场提供持续发展的生产保障。预计建设期为2年,总投资约3.07亿元,达产后年均营业收入约13.16亿元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为7.34年。

信息系统方面,拟招募优秀的信息行业人才,开发增设库存同步、在线服务、深度BI设计开发、RPA机器人业务自动化系统模块等功能模块,并进一步优化升级现有信息化系统,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推进完善中台系统的建设,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系统,保障食品安全;不断迭代系统及软件产品功能,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

预计投资建设期为2年。品牌推广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媒体宣传推广及客户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公司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满足业务拓展需求。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年入15亿的老娘舅冲刺上市!快餐三国再起风云

继老乡鸡、乡村基之后,老娘舅也迫不及待要上市了!快餐上市三国杀又开始了!

7月5日,中式快餐连锁经营企业老娘舅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老娘舅”)预先披露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为保荐机构。

据悉,此次上市老娘舅拟募集资金8.32亿元,其中4.21亿元用于连锁门店建设项目;3.07亿元用于供应链综合基地建设项目;4,447.80万元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项目;5,980万元用于品牌推广项目。

4月份乡村基冲击上市,5月份老乡鸡IPO,这才不到两月老娘舅就紧追其后。这场快餐“三国杀”又将掀起怎样的风云呢?

01

年营收超15亿,净利0.6亿元

自营外卖增长是亮点

老娘舅,诞生于2000年,以标准化、高品质的新中式连锁快餐为主营业务,定位为“米饭要讲究,就吃老娘舅”,产品以江南口味为特征、米饭套餐为代表。

最畅销的产品包括鱼香肉丝、梅干菜烧肉、鱼肉狮子头、茶树菇老鸭、江南红烧鱼,主菜的单价通常在15元至20元之间,套餐的单价通常在20至40元之间。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3年,老娘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22亿元、12.07亿元、15.25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517.46万元、2070.75万元、6299.22万元,2023年净利润虽然依然比不上2023年,但同比2023年依然增长了近3倍。

96%以上营收收入来自直营门店的餐饮经营收入。剩余的2.69%主要来自食材销售。食材销售主要包括来自加盟商的食材销售收入以及出售给零星企业客户的食材收入等。

有意思的是,2023年老娘舅的营收收入中,到店业务毛利率只有13%,完全比不上2023年的16.4%。

不过老娘舅的外卖收入却一路狂奔。据报告,老娘舅餐饮门店收入中,外卖金额分别为4.93亿元、5.74亿元、7.00亿元,逐年平均涨幅速度接近20%。

自营外卖平台老娘舅点餐”小程序更是增长飞快,直接从2023年的37.63万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7035.95万元,两年翻了190倍。由此可见,疫情之下老娘舅正在不断的向线上渠道发展。

不过,即便如此,老娘舅的毛利率水平在同行业上市国内公司中也低于平均水平。2023年,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为21.48%,而老娘舅的毛利率仅16.4%。

对此,老娘舅解释称,公司主营中式快餐业务,产品定价较为亲民,同时,门店端的租金和薪酬等成本较高。

02

计划3年再开300家店

未来将重点布局预制菜

作为一个区域发展起来的快餐品牌,老娘舅和老乡鸡、乡村基都有个非常大的弊端,即对品牌“大本营”依赖度太高,全国化扩张不够。老乡鸡是安徽,乡村基则是重庆,而老娘舅则是浙江。

老娘舅从浙江湖州发家,门店主要扎根在长三角区域。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长三角区域共开设了388家“老娘舅”品牌连锁中式快餐门店,其中涵盖364家直营门店和24家加盟门店。与老乡鸡的991家直营门店,乡村基的1145家直营门店相比,在数量上就处于劣势。

其直营门店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作为老娘舅的大本营,贡献了老娘舅过半营收;其次为江苏市场,2023年收入占比达30.12%。门店数最多的杭州115家,南京52家。

可以说,老娘舅的盈利,基本都是靠浙江地区的老店撑起来的。据悉,老娘舅单店年营业额约为391万,单店年净利润在16万左右,单店日营业额约为10000元左右。

而且,从门店营收的城市层级分析,新一线城市基本占据了主要收入,新一线2023年年度营业额在8.7亿元,平均单店年营收在425万。

而一线城市反而是门店最少的39家,年营业额仅有1.6亿元,单店年营收相对还可以,约为399万元。

在招股书中,老娘舅也明白自己在门店分布上的“劣势”,提到未来将形成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经营格局,将在未来3年内累计新增300家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老娘舅对预制菜关注度很高,正加速布局预制菜赛道。

据悉,如今老娘舅中央厨房自产产品主要为按包计量的预制类产品,并由子公司湖州恒溢和湖州恒满负责加工生产。

2023年,湖州恒溢产能为1800万包,产能利用率达94.55%;湖州恒满产能为2550万包,产能利用率达88.41%。

目前,部分大众连锁餐饮品牌的预制菜占比已达80%以上。在需求端追求实效便捷、供给端追求降本增效情况下,预制菜模式在快餐行业的应用普及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老娘舅招股书上预估,募投项目供应链综合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加工类产品将实现年产56779吨,预制菜产能将实现10倍以上的扩张。

03

快餐三国杀又起风云

老娘舅有赢面吗?

从乡村基、老乡鸡再到老娘舅,中式米饭快餐品牌纷纷上市,谁能成为这场IPO的赢家呢?从目前招股书的数据来看,老娘舅的赢面不大。

老娘舅的盈利业绩依然远不如另外两个正在冲刺上市的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和乡村基。2023年,老乡鸡实现营收43.93亿元,净利润为1.35亿元;乡村基的招股书只更新到2023年前三季度,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乡村基实现营收34.24亿元,净利润为1.63亿元。

(老乡鸡招股书)

门店布局层面,老娘舅也没有绝对优势。就以当下老娘舅主营的长三角区域而言,截至2023年年底,老乡鸡拥有门店数量287家,大米先生的门店数量105家,而肯德基和麦当劳的门店数量更是遥遥领先,分别为2005家和859家。

而且,以长三角为主的华东地区,未来或将成为中式快餐激烈竞争的红海市场。老乡鸡计划斥资6亿元人民币在上海设立华东总部,且随着后续上海生产加工基地的建设并投入使用,预计将进一步加大华东和周边地区的市场覆盖;

而在老乡鸡2023年开放加盟的7个城市中,有6个位于江苏,可以预计它未来在江苏的门店有明显增长。

老娘舅的资产负债率总体高于同行平均水平。2023-2023年老娘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40%、43.23%、61.12%,已超过一半多。老娘舅对此解释为主要原因是公司尚未上市、权益融资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老娘舅在产品创新层面可能存在不足。截至2023年12月31日,老娘舅共拥有3,419名员工,其中研发营销人员43名,占比1.26%,核心技术人员为3人。

同时,在研发费用层面,老娘舅2023-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27.01万元、272.88万元、332.02万元,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0.27%、0.23%、0.22%,低于同行分别为0.49%、0.59%、0.57%的平均值。

老娘舅就一定会输吗?也不一定。

毕竟,相比于老乡鸡的一言堂管理结构,老娘舅在股权层面比较开放,未来管理层面的灵活度更高。公开资料显示,成立至今,老娘舅已获得劲邦资本、麦星投资、基石资本、海尔资本、杭州城投等机构的投资。香飘飘董事长蒋建琪、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都是老娘舅的股东。

而且老娘舅在餐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老乡鸡主打以鸡肉为原材料的鸡汤和特色餐品,乡村基及旗下品牌大米先生以四川口味为主,永和大王则主打中国台湾风味,而老娘舅则以江南口味为卖点。

不过,有相关专家认为,不管是老乡鸡、乡村基还是老娘舅,前景都不太乐观。

与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相比,中式的米饭快餐在知名度和消费者的认知度上一直相对较低。专家认为,产品结构的变化和迭代是中式米饭快餐在发展和扩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包括点餐的模式,都需要改变和升级。

而且,这三个快餐品牌都存在很大硬伤,持续没有突破区域限制。而且乡村基在一二线城市的表现就不如自己的子品牌大米先生,但是大米先生的硬伤也是比较明显,利润率低,没有鲜明的品牌特色。

老乡鸡品牌虽然一直在飚速发展,但新开门店基本不盈利。而老娘舅的整体规模比另外两个品牌都小,想要扩张难度更大。

在这场快餐三国杀中,或许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END-

年净利超6000万!老娘舅快餐欲上市,香飘飘董事长、宗馥莉为股东

7月5日,老娘舅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老娘舅”)预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老娘舅拟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拟发行不超过6100万股,募资8.32亿元,用于连锁门店建设、供应链综合基地建设、信息化系统升级以及品牌推广。

老娘舅成立于2000年5月,是长三角地区门店规模较大、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中式快餐品牌,主要经营以江南口味为特征、米饭套餐为代表、兼顾多元美食餐品的中式快餐。

2023年至2023年,老娘舅的营收分别为12.22亿元、12.07亿元和15.2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6576万元、2175万元和6384万元。

老娘舅表示,公司2023年及2023年经营业绩受新冠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尤其在2023年上半年疫情暴发初期,较多门店出现了暂停营业的情况。2023年,老娘舅所在长三角区域相继出现点状式疫情,依然对各地门店经营带来了间歇性影响。

截至2023年年末,老娘舅在长三角地区开设了388家门店,其中包括364家直营门店和24家加盟门店。同时,招股书披露,老娘舅拟使用约4.21亿元募资资金建设连锁门店,计划在长三角地带主要城市新增门店260家并升级改造25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显示,老娘舅的股东列表里大咖云集,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建琪持股8.73%、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控制的丽水瑾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36%,同时,基石投资、劲邦投资、源钰投资也为老娘舅股东。(文《财经天下》周刊郑浩钧)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