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开加盟店,轻信承诺,交了5000块后,想退却难了……
半岛全媒体记者杨阳
创业开店本是件开心事,陈女士却开心不起来。6月15日,她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了自己的遭遇。
4月8日,家住四川的陈女士正在寻找新的创业机会,意外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济南某公司的暴走记榴莲臭豆腐连锁店加盟宣传广告,她觉得这个项目特别适合在四川开店,就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于是按页面提示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4月9日,济南君晟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部王女士便加陈女士微信,“王女士微信发我关于暴走记榴莲臭豆腐的宣传广告和招商表格,并介绍了一些加盟店的管理细则、发展前景等,我对这家公司的印象还不错,想着再考虑一下。”陈女士说道,“我们微信结束沟通后,王女士便再次打电话催我赶紧交定金,把区域代理预订下来,表示目前公司招商名额有限,并且她承诺,如因疫情无法到公司考察,所交的定金全额退还。”
在加盟顾问的宣传攻势下,陈女士颇为心动,有了加盟意向。4月9日,陈女士用支付宝账号向该公司银行账号交纳了5000元定金。同时,王女士在线上还发送一份《定购意向书》,陈女士的签名则是直接打印在合同书上。
4月10日,陈女士和家里人商量后决定放弃加盟店,受疫情影响,月底无法到达济南进行考察,所以陈女士在微信上再次联系上王女士,要求退还5000元定金。“当时王女士说月底之前没办法来济南,公司会在三日内原路退回钱款。”陈女士说道。
4月21日,陈女士所在的地方疫情形势仍很严峻,便再次找到王女士提出退款,“我把银行账号发给她之后,她说让我耐心等待,正常退款需要45天。”陈女士说道,这让陈女士很难接受,明明说好的3天变成45天了。
4月21日,该公司业务经理给陈女士拨打电话,表示必须本人去济南考察后才能进行退款。这下可愁坏了陈女士,疫情期间无法去济南,钱却一直迟迟不退。
6月15日下午,半岛记者多次拨打济南君晟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部王女士的电话,对方电话一直没有打通。于是,记者联系上该公司业务部工作人员,对方表示,“陈女士的这一情况我是知情的,目前已经解决了。”过了一会,这位工作人员便要求添加记者微信,称刚才电话里没有听清楚采访的事情,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情需要核实一下,再给予回复。
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未接到该公司对此事的回应。
针对陈女士的定金到底能否退回的问题,记者也咨询了律师。山东齐岳律师事务所江律师表示:若合同没有约定定金,即使收据写成了定金,不应适用定金罚则,本案中,双方协议减免保证金和管理费,当事人缴纳的5000元不应为定金。且协议约定不满意可退款,因此品牌方有义务退还该笔费用。当事人首先可以跟品牌公司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公司进行退还5000元。不退加盟合同定金是否合法主要是看合同是如何约定的,首先如果合同注明如果不想加盟可以退还定金,那么定金是可以退还的。其次如果合同未注明,因自身违约不想加盟,根据定金罚则,定金是不可以退还的。如果可以证明对方以欺诈或隐瞒重大事实来让你加盟,可以申请合同无效,定金可以退回。
榴莲走红背后:一年卖五百多亿,有人靠其发家致富
撰文/李萌
编辑/陈芳
一整个要好几百
家在山西的柳娇,在9月的一次家族聚会前,特意去当地的水果批发市场购入了两个榴莲,挑个头、看颜色、捏果刺、闻气味,精挑细选后,她敲定了两个饱满的榴莲。50元一斤的单价,算便宜了,在一些水果零售店里,一斤榴莲要68元。
柳娇挑好的两个榴莲称重后算完帐要八百元,她掏钱时不免有些“肉疼”,但“像稠乎乎酸奶”一样的口感,还是让她咬咬牙买了。
在水果市场,榴莲一直被誉为“水果之王”,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较高,营养价值丰厚。榴莲的身价,一向“笑傲”群果,处于水果价格鄙视链顶层。动辄几十元一斤的价格,加上三五斤起步的个头,想要拥有一整个榴莲,得花大几百元。超市里散装的榴莲果肉,小小一瓣也要二三十元。
“我们这榴莲最便宜的时候是六七月,一斤大约二三十元。”柳娇说,当时她舍不得,想等等看,没想到之后涨价了,现在与夏天相比几乎翻了倍。
而身处榴莲消费大省广东的陈思,今年吃过最便宜的榴莲一斤是19.9元。陈思全家都是榴莲的资深爱好者,她回忆,小时候父母买的榴莲都是几元一斤,几年前她还买到过八九元一斤的榴莲。另一位消费者汪宁记得,以往金枕榴莲最高也就三十多元一斤,现在金枕榴莲单价已经爬上了50元一斤的大关,堪比以往猫山王榴莲的价格。
(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榴莲变贵了,却抵挡不住人们对它的喜爱。京东到家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京东平台上水果之王榴莲销售额同比增长203%,成为了消费者最喜爱的水果。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鲜榴莲进口量为82.16万吨,较上年同期大涨42.7%。而在2017年,我国鲜榴莲进口量还仅有22.44万吨,四年间翻了近四倍。
刚刚成功IPO的洪九果品透露,过去几年榴莲的增长率远超其他水果品类,零售额从2023年的210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52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7.7%。2023年,榴莲的零售额在中国所有进口水果品类中排名第一,约占进口鲜果零售总市场规模的31.7%。
不仅是榴莲鲜果,中国人对榴莲的爱还彰显在一众网红榴莲甜品上。榴莲糖、榴莲酥进入春节年货清单,榴莲千层、榴莲披萨几乎是每一家甜品店、披萨店的招牌菜,而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榴莲冰皮月饼也是一众月饼中的爆款。新茶饮品牌也纷纷卷入榴莲赛道,奈雪的茶霸气榴莲欧包已是招牌明星产品,古茗在今夏推新的榴莲奶茶,还没有在全国推广,已在网上掀起了尝新热潮。
榴莲,正从一个小众品类向大众餐桌突围。而在市场扩大的同时,榴莲的身价也一路水涨船高。榴莲重度爱好者蒋璐去年吃了十几个榴莲,单价普遍在二十元上下,而今年动辄三四十元的价格,让她只舍得买几个解馋。
据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一位榴莲经销商回忆,在他印象中,榴莲价格最低点出现在五年前,那时候的榴莲只要7元一斤。而今年夏天,新发地榴莲一斤最低价也要十几元。9月榴莲尾季后,前几日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拿货价每斤已涨到40元,品质还不是上乘的。
供不应求所致为什么榴莲会变贵?
“一个因素是现在的人不缺钱了,吃榴莲的人越来越多。”一位新发地市场的水果经销商认为,以前都是年轻人购买榴莲尝个鲜,现在从老人到小孩都在吃,货卖得越来越快,供不应求下,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以往一车榴莲卖光需要两天的时间,现在不到半天就卖光了。”上述水果经销商说,上游商家见状,就把进货价往上提了提,反正也不愁卖。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榴莲?在知乎上一位题主问出了无数人的心声。这位题主特别好奇,她小时候无论是身边的朋友还是亲戚,一提到榴莲就会皱眉头,说超级臭,她一直想尝尝,但又怕别人说就不敢吃,没想到长大后,现在身边的人吃榴莲的越来越多,超市里卖榴莲的也变得多了起来,很想知道原因。
无数网友在提问下面回答说,“吃榴莲只有0次和无数次之分。”“自从去泰国吃了一次后,就踏上了爱吃榴莲的不归路。”“有一种美味叫榴莲忘返,味道确实好吃。”“因为人们的条件好了,榴莲味道又好吃,自然就火了。”
除了市场供不应求推高了价格外,成本也是榴莲越卖越贵的一个因素。
(图源/视觉中国)
由于气候限制,目前我国鲜榴莲供给基本依赖进口,透过海关数据也可窥见近年来我国榴莲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进口成本在逐年递增。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鲜榴莲进口量为22.44万吨,进口金额为37.6亿元。算下来,每斤榴莲的进口均价为8.4元。2023年,进口均价小幅回落至8.3元,2023年,又升至9.1元,也就在这一年,榴莲开始成为我国年进口量最多的水果。登顶次年后的2023年,中国鲜榴莲进口均价突破10元大关,涨至14元每斤。2023年,进口均价攀升至每斤16.6元。
2023年,虽然我国鲜榴莲进口量同比增长42.7%,但鲜榴莲进口额增长更猛,同比增长68.4%。与2017年相比,进口量增幅达266.2%,进口额则猛涨了623.9%,价格涨幅远远跑赢了进口量,也无外乎中国市场上的榴莲价格越来越贵。
而在为我国提供了九成以上鲜榴莲的泰国,榴莲也并非“白菜价”。在泰国留学的许方琳今年春季购买的泰国东部榴莲单价在十五六元左右,虽较中国市场价格更低,但相比当地的香蕉、芒果、山竹等水果,榴莲依然卖得最贵。
一个原因是,相较于其他水果,榴莲的生长周期更长,从种植到结果需要六七年时间。高达二三十米的榴莲树,也使得果实采摘难度高、风险大,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因而榴莲这一品类的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榴莲产量也易受气候影响,产量少的季节,供不应求加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近年来爆发增长的国内榴莲市场,使得不少水果商嗅到了商机,上下游的入局者越来越多,不少水果经销商前往泰国,直接在当地承包果园,中下游原本经营其他水果的批发商们,也一股脑扎入了榴莲市场。
想要分一块蛋糕的人越来越多,从种植到销售,每多一环,价格便会再涨一层。上扬的原产地价格、加之仓储物流、关税人工、层层经销的成本,最终都由消费者买了单。到达消费者者手中的榴莲,一个个“闪着金光”,每一口都带着钱的味道。
捧出“第一股”未来榴莲的价格会降下来吗?
目前看,答案是否定的。洪九果品透露,榴莲的价格主要受产品成本、市场供求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榴莲大部分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受检疫、燃油、人工等成本因素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榴莲的成本普遍偏高,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卖方是没有动力降价的。”洪九果品认为,短期内榴莲价格估计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不同于阳光玫瑰葡萄、西梅、猕猴桃等水果,中国通过大规模自种成功,提高了市场的供应,让售价有一定回落,而榴莲短期看还得依赖进口。洪九果品透露,出口榴莲的国家都位于热带,环境较潮湿,且一年中最低的温度不低于10度。目前,我国海南省、广西的极少数地方符合种植气候条件,但能够用来种植榴莲的面积非常有限,短期内发展大规模种植榴莲的可能性非常小。
并且,榴莲种植的成本比较高,改造榴莲树的基因,让它适合我国生长环境,科研所耗费时间也非常长,榴莲在中国的大规模种植之路依然很漫长。
尽管如此,榴莲却成功把洪九果品率先送上了“水果第一股”的宝座。
水果市场常有“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说法,2023年这三家企业为了抢夺“水果第一股”各出奇招,最终主卖榴莲的洪九果品实现突围,于9月5日正式登上港交所,拿下了第一股的桂冠。
与百果园大举开设线下加盟店的经营模式不同,洪九果品主要做的是TB的生意,终端批发商是其主要销售渠道,常年占据其收入的半壁江山,新兴零售商、商超客户在2023年分别贡献20.7%和14.2%的收入,直接销售占比最低,为11.8%。
与老对手相比,洪九果品以门店形式出现在消费者视野的时候不多,因而在知名度与存在感上,似乎也略逊于百果园和鲜丰水果。但在中国,按照市场占有率计算,每卖出十二个榴莲,就有一个来自洪九果品,走进一家商超,水果区一个个气味浓郁、身价不菲的榴莲,或许就由洪九果品供货。
截至2023年5月31日,洪九果品的客户包括2023年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大商超企业中的八家。据灼识咨询数据,按销售收入计,2023年洪九果品在中国榴莲分销市场的份额为8.3%,在向来集中度不高的水果市场上,这一占比已足够让洪九果品成为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
(图源/视觉中国)
仅靠卖榴莲,洪九果品过去三年就创收超过60亿元,2023年为其营收贡献超三分之一。招股书显示,今年前5个月,洪九果品卖榴莲的收入已达到15.5亿元,领跑柑橘、苹果、车厘子等一众水果,是洪九果品最核心的营收来源。
而2023年,洪九果品来自榴莲的年收入还仅有4.7亿元,只有2023年34.8亿元收入的零头,彼时在中国榴莲市场份额也只有2.8%。短短三年,随着中国人越来越爱吃榴莲,洪九果品的榴莲营收翻了数倍。
说到原因,洪九果品透露,一方面是因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因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榴莲成为了“网红”水果,中国消费者对榴莲的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公司较早进入泰国,在当地有近400人的团队,已与上游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拿到质价比高的货源。
弯腰捡钢镚的生意洪九果品也享受到了“水果之王”——榴莲带来的红利。
招股书显示,榴莲的毛利率在洪九果品所经营的水果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21%、18.9%、20.7%,今年前5个月,进一步攀升至31.2%。与之相比,其他水果的毛利率常年在15%上下浮动。火龙果的毛利率还从2023年的19.2%降到了2023年的11.5%,车厘子更是从2023年的19.4%减少至2023年的6.4%。
在此背景下,洪九果品的毛利率略高于百果园,近三年洪九果品的整体毛利率为18.9%、16.6%、15.7%,与之相比百果园的毛利率是9.8%、9.1%和11.2%。
反应到盈利能力上,洪九果品也比百果园稍微强一些,去年洪九果品水果卖了102.80亿元,赚了2.92亿元。同期,百果园卖了102.89亿元,赚的钱是2.26亿元。两家营收体量相当,但在赚钱能力上,前者比后者略胜一筹。
榴莲市场的爆发还助力洪九果品,抢先于百果园、鲜丰水果,第一个成功登陆港交所,结束了“水果第一股”缠缠绵绵的争夺战。
(图源/洪九果品官网)
不过,洪九果品的上市之路走得也颇为坎坷,早在2023年,其就与东兴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登陆A股,次年把保荐机构换成中金公司,2023年9月终止了A股上市辅导,又在一个月后转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耗时近三年,历经上市目标、保荐机构的更替,洪九果品最终拿下了“水果第一股”的桂冠。
而洪九果品身后,在美股、A股、港股打转,两年三次冲击上市的百果园,今年5月递表港交所后目前还没有消息。鲜丰水果上次关于上市的消息还停留在2023年,其将上市辅导团队由中信证券变更为中信建投证券,此后便再未传出IPO音讯。
洪九果品成功上市后,其创始人邓洪九的逆袭史引发外界关注。他的学历不高,17岁就开始在朝天门码头当起了“重庆棒棒”,挑着扁担在重庆走街串巷卖水果,后来发现批发比零卖更赚钱,就拿着全部家当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2年,邓洪九和妻子创立了重庆洪九果品有限公司,他的水果生意也越做越大。2005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在政策利好下,他率先做起了进口水果,与同行打出了差异化,最终一步步带领公司走向上市。
虽然洪九果品千辛万苦成功抢先上市,但是上市后的表现很是平淡,十天以来其股价一直稳定在每股40港元左右,与发行价相当,没涨也没跌,总市值为186亿港元。
一个原因是,总股本4.67亿股的洪九果品,上市以来绝大多数交易日的成交量都只有几万股,9月15日的成交量是1.4万股,成交额为56.43万港元。
洪九果品不受投资者青睐的一个因素是,水果这门生意并不性感,尽管洪九果品的赚钱能力高于百果园,但是依然是一个弯腰捡钢镚的生意,净利润率很低,只有2%左右,它未来的钱景,算都能算得出来,想要讨得务实的港股投资人欢心并不容易。
(文中消费者为化名)
10年追梦,成榴莲网销顶流
来自汤塘镇的95后年轻人姚斌,已从事电商行业近10年。
姚斌售卖的榴莲产品。
姚斌正在向同事介绍榴莲产品特点。
姚斌的同事正在进行产品照片拍摄工作。
姚斌带领的电商销售团队。
姚斌的同事正在跟踪订单发货。
“顶流、社群、客服、直播风口……”一连串电商词汇从眼前这位25岁的年轻人姚斌口中说出,飘逸的长发下很难看出他已在电商行业浸淫10年之久。见证过汽车膜销售的顶峰,也遭遇了行业的“神话”破灭,跨界成为农产品销售电商从业者的他,从小青柑、英红九号再到如今的猫山王榴莲,他带领团队已成为京东平台榴莲类产品的顶流电商,仅今年上半年,他的大马猫山王榴莲店铺销售额就超千万元。
见证汽车膜行业“荣与衰”
姚斌是佛冈汤塘镇人,毕业于佛冈县一中,今年25岁,是一名典型的95后年轻人。上高中时,堂哥经营着一家销售汽车膜的淘宝店铺,由于网上销售生意红火,姚斌会在放学时经常给堂哥打下手、做客服,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电商行业。
高中毕业后,姚斌放弃了上大学的想法,成为一名汽车膜网上客服。当时汽车膜网上销售市场火热,他堂哥的淘宝店铺在天猫平台每天能有上万元的营业额,在2014年“双十一”期间拿下了汽车膜销售店铺的全网第一。
当时姚斌每天的工作是做淘宝客服,和天南地北的客人聊天,确定商品款式、发货、退货,24小时在线的客服生活让姚斌觉得很无聊、很枯燥,但见证了汽车膜行业的火热。姚斌也曾一度憧憬着自己会像堂哥一样成为汽车膜销售代理商,一直在这个圈子里生存下去。
“那个时候有好几年的中秋都不回家,过年也是放一两天假,基本上都是在把货物上架、下架。”姚斌说。
经过几年的积累,姚斌攒足了经验和起步资金,2016年,姚斌自己在京东平台独立运营了自己的网店,主营业务也是汽车膜。
姚斌介绍,当时汽车膜网上销售行业持续繁荣了近15年。他刚开店那年每月的月销售额能达到30多万元,汽车膜销售越做越顺手,除了几个大品牌京东直营店,姚斌的汽车膜销售能占到京东平台汽车膜零售业务的近三成。他公司有近50号员工,他和堂哥做的汽车膜品牌吸引了全国10多个商家来主动加盟。
然而2017年开始,汽车膜行业的“降温”将姚斌打了个措手不及。月营业额从30多万元一下降到数万元,整个汽车膜销售圈子都感觉到了行业的“寒冬”。
“坐着等死是不行的,每月三四十万元的人员、设备开销让我不得不另谋出路。”姚斌介绍,由于前期公司拓展得太快,导致运营成本急速上升,当公司营业额无法支撑成本开支时,等来的只有裁员度日。一方面姚斌将自己的车辆拿去做抵押,硬着头皮将公司员工从50人裁减至5人;另一方面开始寻找新的行业和产品来重新创业。
打造“小青柑”茶叶爆款
姚斌介绍,在经历了阵痛之后,他清晰地认识到他的团队最大的优势是有团队、有经营和销售经验。即使汽车膜这个行业和产品没落了,只要找到有前景的行业和产品,他相信公司一定能东山再起。
当时他们看到了市场上大受欢迎的茶叶——“小青柑”这个产品,当时小青柑这个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他们跑到江门新会去找货、铺渠道,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
从那时起,姚斌每天都会去查看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了解茶叶这个种类的销售情况,对比同行的销售业绩和数据,及时作出市场应对策略,逐渐扎进了这个行业。
“茶叶的客单价不高,销售茶叶需要进行压货,要在全国多个货仓进行备料,提高客户购买便捷的体验感,因此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姚斌说,一开始姚斌并没弄清楚红茶的销售周期,第一次卖一批红茶用了一年时间,结果最后那批尾货的茶香都挥发了,只能当损耗品处理掉,那一单没有挣到钱。基于这个经验教训,为了保证自身产品品质,他会缩短茶叶的销售周期,在尽量短的周期内将茶叶销售出去,这样客户拿到茶叶时,能体验到茶叶原始的清香。
为了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姚斌开设了红茶、白茶、铁观音、普洱等多个茶叶店铺,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试错期,调整店铺的定位和市场,目前这些店铺都已运营正常。2023年,姚斌经营的小青柑茶叶店铺在京东平台占据了销售前三的位置。
切入榴莲市场以品质取胜
在茶叶市场扎稳脚跟后,姚斌并没有停下尝试新产品的脚步。他深知电商行业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江湖,永远有新的电商在挑战龙头,他需要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产品和行业,保持头部顶流的位置。
2023年,姚斌从马来西亚的果农手中接触到了榴莲这个产品,在京东平台上开设了两家专营店,逐步建立销售渠道。
姚斌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猫山王榴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经过市场调研后,他发现20—30岁的都市白领很喜欢榴莲这类产品,而且他们有持续购买的能力。因为榴莲无法从马来西亚空运到国内,姚斌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通过从泰国转运的方式来确保货源的稳定。
姚斌介绍,榴莲是一个极容易坏的产品,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口感。为此,姚斌与京东平台签订了特许仓配合同,在全国布局了10个仓库,能以最快速度将冷冻的猫山王送达客户手中。
“精准的消费群体、口碑、回购率直接决定了顶流电商的排名,所以我必须在品质和速度上更多地投入,才能强者恒强。”姚斌说。
今年疫情期间,国内大部分家庭无法出门购物,网购成为大家主要的消费方式。姚斌的大马猫山王榴莲店直接享受到了这波消费红利,新客户增长了90%,每月的销售额也从数万元增长到数十万元。
“2、3、4月店铺的榴莲销售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半年时间营业额就破千万,我们甚至还采取了限购的方式,来控制总量,保证客户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姚斌说。
姚斌经营的大马猫山王榴莲店占据了京东平台榴莲销售行业的头部位置,成为他们电商公司的又一大爆款产品。
成功秘诀在于不断学习
在姚斌看来,电商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商业逻辑体系,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电商发展的步伐,不会被行业淘汰。
姚斌很庆幸刚开始做电商那几年经历了客户服务、店铺运营等岗位,让他对客户需求有了清晰的认识。自从自己开店经营后,姚斌还会时常去客串客服小哥,直接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运营思路。
除了每天分析行业数据和动态,姚斌还会去参加各种电商培训,付费听取各类电商网上课程。在2023—2023年,他曾一个月在北京、杭州参加了4场行业培训,结识了很多电商从业人员,而这些经历也给他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学习是一个正价投资,虽然眼前你可能用不到学习的东西,但它总会在某个角落等着你的采用。”姚斌说。
谈起佛冈的电商产业,姚斌觉得目前佛冈电商发展氛围很好,有一群热爱电商的从业人员。但佛冈缺乏系统的产业和优质的产品,这是未来佛冈电商发展的一大痛点。
在得知佛冈成功拿下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金字招牌”后,姚斌感到很欣慰。他希望佛冈能抓住这个契机,完善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电商人才回流,打造成熟、系统的电商产业集群。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