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上海台湾火锅加盟店排行榜

本文目录

呷哺呷哺旗下湊湊火锅三年海外扩张计划:拟年底设新马泰首店

澎湃新闻记者王启帆

呷哺呷哺旗下的中高端火锅品牌“湊湊”宣布海外扩张计划。

7月10日,在湊湊火锅品牌在上海国贸汇ONEITC开出第107家门店之际,也宣布了其未来三年的海外扩张计划。

湊湊位于上海国贸汇ONEITC

从2023年下半年起,凑凑已开始复制内地门店模式,积极布局境外市场。中国香港在2023年8月迎来湊湊首店,同年12月相继开设第二、第三家门店。“湊湊在境外的试水已经完成了,表现非常好,我们认为湊湊的调性很适合在国外发展。”湊湊餐饮CEO张振纬在7月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根据其计划,湊湊在中国香港市场即将开设第四家门店,并有望在年底前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开设首店。

“今年东南亚,明年韩国、日本,后年欧洲,这是我们目前的开店计划,但也会具体视疫情去调整。”张振纬补充道。

湊湊餐饮CEO张振纬

近年来被称为网红火锅店的湊湊火锅创立于2016年,是台湾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旗下孵化的中高端火锅品牌,以精制火锅和奶茶的组合,主打聚会概念。对比呷哺呷哺人均约55元的消费标准,湊湊的客单价在150元上下。在线下门店的布局上,湊湊的门店都会选在商场内,主打中高端人群,并会在火锅店旁另设一家茶饮店,推出“火锅+奶茶”的组合。

成立不到四年,湊湊就成长迅速,目前已扩张门店107家,2023年就开业了54家门店,并且营业收入在2023年达到12亿元,占上市公司呷哺呷哺(00520.HK)收入的19.9%。在呷哺呷哺集团主营业务呷哺呷哺品牌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湊湊成为了集团增长最快的品牌。

数据显示,2017年,湊湊亏损超2400万元;2023年,湊湊开始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480万元;2023年,湊湊实现全年收入12.0亿元,较2023年翻了近一倍。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对于头部餐饮企业来说,他们抗风险能力更强,更能在危急中看到转机。张振纬也表示,目前湊湊在疫情后已恢复到八九成水平,不会停止扩张计划,在疫情期间反而能与商业地产协商获得更好的位置和租金。

张振纬透露,目前国内正在装修的湊湊门店就有30余家,预计今年的开店数将超过2023年的54家。从今年的新门店选址来看,湊湊的渠道有下沉趋势,新门店将开设在宁波、南通、东莞等二三线城市。

湊湊母公司呷哺呷哺集团董事长贺光启也向记者说,“在过去的四年中,湊湊的成功有目共睹。湊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走向海外市场,证明了一件事,它是最强的餐饮企业之一。未来,它将以高端品牌的形象,带领呷哺呷哺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一起走向海外市场。”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新闻报料:4009-20-4009

「台北火锅」15 家好评吃到饱麻辣锅、平价小火锅、石头锅、痛风锅

秋冬转凉之际,就是要吃火锅!台湾人爱吃火锅已是众所皆知,本篇【台北火锅】推荐15家网友激推火锅,无论高级海鲜锅、痛风锅、平价小火锅、吃到饱麻辣锅、鸳鸯锅、石头火锅还是日式涮涮锅,都能满足你这个火锅控!

重点整理:

·台北火锅推荐爱吃辣的人别错过《麻辣锅》

·2詹记麻辣火锅

·4老鼎旺川味锅物

·6雅香石头火锅

·8旺角石头火锅

·台北火锅推荐|顶级服务《火锅界精品》

·10合.Sh锅物料理

·12打狗吧k1972

·14绪食-一锅小麻辣

·1青花骄麻辣锅说到台北火锅的麻辣锅翘楚,绝对不能不提王品集团旗下的「青花骄麻辣火锅」,其中最受网友推荐的就是招牌青花椒麻辣锅底,取自重庆的椒中魁首九叶青花椒,为原本浓厚的麻辣汤头添加一股新香气,汤头鲜甜爽麻。锅底冻豆腐更象是吸收了青花椒汤底的日月精华,一口咬下,麻香味四溢,滑嫩且入味,完全掳获人心阿!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一段137号

营业时间:11:30-01:00

3辛殿麻辣锅没订位吃不到的台北火锅「辛殿麻辣锅」吃到饱,位于四平阳光商圈旁,贵为一级战区,但价格却非常平易近人,平日未含服务费竟然550元有找。红白鸳鸯锅是必点招牌,白锅浓醇中带点蒜头辛香,红锅则是使用多种辣椒大火爆香,再以小火拌炒两小时,最后细火熬煮十二小时。一上桌香气十足,肉片和嫩豆腐在红锅中更显好滋味,但整体而言红白锅都很可以啊!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129-4号

营业时间:11:30-01:30

5麻辣45爱吃辣爱到无法自拔的人来唷!位在微风信义45楼的「麻辣45」,主打重庆式口味麻辣锅,汤头用牛油加上多种香辛料熬煮而成,最特别的是九宫格的锅,外型独特之余,是有巧思在的,原来每个格子的温度略有不同,刚好可用来煮各种不同食材。搭配店家精选日澳和牛,一口一片足矣。另外店家也提供9种烈酒组合「酒宫格」,每一款都极具特色,麻香酒香通通在嘴里的幸福滋味,真的要吃过才明白啊!

店名:麻辣45

地址: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五段68号45楼

营业时间:平日11:30-15:00;17:00-22:00/假日11:30-22:00

台北火锅推荐香气十足必吃的《石头火锅》7小红莓石头火锅台北火锅40年老店的「小红莓石头火锅」即便到了今日还是人气爆棚,不管何时前往都是座无虚席,都要花好一段时间排队才吃得到!但也因为无法订位,想吃的人还是得乖乖排队,店家菜色全自助式,想吃什么自己拿就对了。招牌的石头锅爆香,洋葱、葱花、蒜末的味道炒得恰到好处,后面将炒过的肉片加入火锅料和高汤,时不时还是吃的到辛香料爆香的味道!真的香!

店名:小红莓石头火锅

地址:台北市松山区宝清街24号1楼

营业时间:11:30-22:40

9橘色涮涮屋号称「火锅界LV」的「橘色涮涮锅」,在台北是非常具代表性的顶级火锅店,从原本大安区的一馆打响名号,在服务上有如招待所般的隐密形象,甚至到店用餐还会有代客泊车,因此树立了它的精品火锅形象。另外更在2023年获得台北米其林推荐,首次进驻新光三越,也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一窥橘色涮涮锅。主打招牌为日式锅物和寿喜烧,没有设定低消费,但有两小时用餐限制,食材均属上乘等级,重点整个用餐过程还会有侍者协助将锅物下锅,尊荣到只须动口啊。

店名:橘色涮涮屋

地址:台北市信义区松寿路9号7楼

营业时间:11:30-23:30

11但马家涮涮锅说到火锅界的精品,但马家涮涮锅也是讨论度非常高的一间。店内具有大量日式元素,还能看到日本摺纸艺术贯穿整间店,从墙壁装潢到桌上的锅碗瓢盆都不难看出巧思。据说就连汤锅都是远赴日本请老师手工打造的,就知道讲究程度之高了。谈回食物质量,自然也是不马虎随便,严格到连水质都被控管一定要是PH8.5碱性水,海鲜跟肉的质量也真的没话说,加上有桌边服务,最高享受就在这里。

店名:但马家涮涮锅

地址: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166号5楼

营业时间:11:30-14:30;17:30-22:00

台北火锅推荐|老饕必吃《特色锅物》13加分100%浜中特选昆布锅物如果是喜欢牛奶火锅的人一定都听过「加分100%浜中特选昆布锅物」,店内招牌牛奶锅(义式白酱汤头)非常优秀,呈乳白色的高汤汤底,喝起来奶香四溢,又带点昆布的清香,温顺好入喉。建议可先喝看看原汤,再放入店家推荐的起司片,两者风味截然不同,加入起司后的浓郁感更上层楼,这也难怪为什么可以不断开分店了!重点加汤并不是加高汤喔,而是扎扎实实的牛奶汤,光是这样的大手笔就让人竖起大拇指囉。

店名:加分100%浜中特选昆布锅物

地址:台北市松山区八德路四段170号

营业时间:平日12:00-14:30;17:00-22:30/假日12:00-22:30

台北火锅推荐|小资最爱《平价小火锅》15伊锅一精致小火锅一样主打个人独享锅的「伊锅一」,总共有11种火锅汤底,多样化的口味不管你想吃牛奶锅、蕃茄锅、麻辣锅,还是日式味噌、泰式酸辣、韩式部队锅在这里通通有,还有白饭、饮品、冰淇淋无限量供应,CP值非常高!他们的锅具也很特别,选用法国乐美无毒玻璃锅,除了身上不易沾染火锅味外,拍起来也特别美味呢!

店名:伊锅一精致小火锅

地址:台北市北投区中央南路一段147号

营业时间:11:00-14:00;17:00-20:30

七欣天VS捞王,谁是 "港股火锅第三股"?

谁是“港股火锅第三股”?

尽管火锅上市公司正经历“寒潮”:闭店潮下门店锐减、业绩不振深陷亏损、股价腰斩一泻千里。

但是,这并未削减火锅赛道玩家的上市热情,火锅赛道下半场已至!

继粤式火锅连锁品牌捞王递表港交所后,又一家主营海鲜火锅的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欣天)拟赴港上市。这意味着“港股火锅第三股”之争,在二者之间正式打响。

报告期内,七欣天和捞王的营收均维持上升趋势,七欣天的体量和盈利能力要更胜一筹。招股书显示,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营业收入分别12.85亿、14.26亿和14.80亿元;2023年~2023年上半年,捞王实现营收10.9亿元、11.25亿元和6.47亿元。

不过,在核心指标翻台率上,七欣天和捞王与火锅巨头海底捞之间仍存在差距。受行业翻台率下行的大趋势影响,捞王的翻台率逐年下降,七欣天的翻台率在四家可比公司中垫底。

与火锅巨头的策略不同,七欣天和捞王仍有迅速扩张的计划,但面临着地域壁垒和一线城市数据疲软;降本增效中,较高的食材采购和人员成本均使营收承压。

增量红利见顶后,火锅赛道下半场已至。内卷潮下,七欣天和捞王的“港股火锅第三股”之争又将如何展开?

核心:客单价高企v翻台率垫底热气腾腾的火锅赛道,孕育过诸多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港股火锅第三股”的两位竞争者诞生于火锅赛道巨头初现之际。2006年,主打“海鲜+火锅”双概念的七欣天成立;3年后,台湾人赵宏泽在上海创办了粤式火锅捞王。彼时,海底捞已攻入上海市场,实现全国连锁;呷哺呷哺也收获了融资,大踏步发展。

随着Z世代养生意识的觉醒,火锅赛道开始进入细分化时代。在川渝火锅的一片红海中,七欣天和捞王代表的海鲜锅、清汤锅得以冲出重围。按2023年收入计算,七欣天是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占总市场份额的1.2%;捞王在中国粤式火锅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7%。

稳,是七欣天和捞王的第一大特点。

这个体量虽与龙头相比不具优势,但从增速来看,尽管正经历着疫情的冲击,但七欣天和捞王仍然基本维持了扩张势头。

招股书显示,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营业收入分别12.85亿、14.26亿和14.80亿元,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为49.42%;2023年~2023年上半年,捞王实现营收10.9亿元、11.24亿元和6.47亿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8%。

在净利润方面,七欣天和捞王同样保持着增长趋势。据招股书,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72亿元和2.59亿元;捞王在2023年-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5905.5万元、7991.5万元和6744.1万元。相比之下,七欣天的盈利能力比捞王更胜一筹。

但要论核心指标翻台率,七欣天和捞王与火锅巨头海底捞之间仍存在差距。2023年,七欣天的翻台率为2.1次/天、捞王的翻台率为2.5次/天;海底捞则为3.5次/天;呷哺呷哺以2.3次/天。

翻台率下滑是火锅赛道的大趋势。近年来,各大火锅品牌翻台率都有所下滑,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龙头也不例外,主要归因于门店加密带来的客流量下滑以及疫情的冲击。捞王的翻台率也从2023年的3.0次/天下滑到2023年上半年的2.4次/天;七欣天则维持了翻台率的基本平稳,在四家可比公司中垫底。

贵,是七欣天和捞王的另一大特点。高昂的人均客单价或许可以解释七欣天翻台率的低迷。

招股书显示,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堂食业务的人均客单价分别为117元、119元和131元;2023年~2023年上半年,捞王客单价分别为123.7元、128.1元和123.9元。而海底捞2023年上半年客单价为107.3元,在二者衬托下显得格外“平价”。

在火锅赛道向下的大环境下,七欣天和捞王的业绩能够逆势上扬属实不易,但在细分赛道的竞争中也不能掉以轻心。红油火锅的重围下,“养生”概念是突围的利器,但也十分易逝——随着同类竞争者的加入,七欣天和捞王需得最大程度避免差异性被稀释,以免沦为同质化标签,失去增长源动力。

门店:一线疲软v地域壁垒疫情黑天鹅飞过,火锅赛道也开始勒紧裤腰。

若在几年前,市场很难想象火锅巨头们的增长怠速;但2023年的几轮闭店潮中,海底捞关停约300家门店,呷哺呷哺宣布关闭200家门店并暂停扩店,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颓势。

高速扩张的脚步虽有所放缓,但却不可能停下。对七欣天和捞王这样的新品牌来说,门店数量仍然是盈利增长的底气所在,分裂的市场蕴含着更多跑马圈地的可能性。

与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一样,七欣天和捞王的门店也采用直营模式,虽然能够有效保证门店在产品、供应链、财务等方面高度统一,但同时高昂的扩张成本也会给营收造成不小的压力。

招股书显示,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80、207和250家,并计划持续扩张:2023年~2024年计划共开300家新餐厅。成立16年来,七欣天目前共有256家门店,相较之下未来3年开店300家的扩张计划野心十足。

捞王同样很重视门店的扩张,其激进程度不遑多让。截至目前,捞王共经营136家直营餐厅,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开设227家新门店,也将迎来门店的高爆发期。

急于扩张的背后,有着跟巨头们截然不同的原因。

其一在于,相比红油火锅的“出圈”,海鲜锅和清汤锅仍然面临着地域壁垒。

由于沿海地区对海鲜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较高,七欣天目前将近一半的门店都集中在江苏大本营,后续向内陆开拓难免“水土不服”;捞王的门店同样集中,有超过八成的门店位于江浙沪,北方地区仅有6家门店,清汤锅似乎并不受追求味蕾刺激的“北方胃”待见。

“走出去”的难度不小,更需要门店数量的支撑以拓宽市场。

另一方面,七欣天和捞王的“舒适圈”也不再舒适。

招股书显示,2023~2023年,七欣天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门店中所服务的堂食顾客总数逐年下滑,分别为465.75万和465.01万人;同期捞王则面临一线城市门店顾客总数、翻台率的双重压力,日均销售额从3.47万元下滑至2.85万元。

一线城市数据疲软,是七欣天和捞王未来发展的重要信号:现有市场已趋于饱和,需掉头向下发掘低线市场空间。捞王也在招股书中提到,未来两年的新开店将集中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2024年目标中近半门店将开在低线城市。

随着火锅消费边界的进一步延伸,部分店内消费转化为外卖场景。在此业务上,七欣天或在短期内保持领先优势。

招股书显示,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外卖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1.2%、15.5%和16.4%,远高于同期可比上市公司水平;捞王2023年~2023年上半年外卖业务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2.5%、5.3%和3.3%,其回落或是受疫情期间餐厅停业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七欣天的外卖的人均订单价较堂食更高,显示出外卖业务的更大潜力。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外卖人均订单价分别为人民币155元、185元及170元,或许将在未来成长为七欣天营收的“第二支柱”。

火锅赛道的成长逻辑,有赖于门店数、客单价和翻台率这三个因素的提高。但鉴于全行业翻台率降低、七欣天和捞王客单价已然高于巨头的现状,增加门店数成为增收的不二之选。

不过对于二者来说,如何在扩张的路上如何保持持续盈利也是其要思考的命题。毕竟在快速扩张之下,海底捞与呷哺呷哺都吃了增收不增利的亏。

瓶颈:缺乏护城河v降本遇难题作为历史悠久的美食符号,火锅是中餐市场最受欢迎的外出就餐选择。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3年收入计,火锅占中国内地整体中式菜肴市场的14.1%;预计2023年中国火锅餐厅的整体市场规模为5218亿元,其中川式火锅占据65.02%的份额,粤式火锅和京式火锅则分别占据14.53%和14.07%。

千亿市场吸引了众多竞争者入局。FSiv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火锅餐厅市场份额排序依次是海底捞、呷哺呷哺、七欣天和捞王。还有巴奴、小龙坎、蜀大侠等火锅品牌也在竞争中崭露头角。

内卷大潮下,分化初显。虽然在一众红油火锅中独具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七欣天和捞王的护城河牢不可摧。

招股书显示,目前七欣天共有4项专利,包括混合调料及酱料、螃蟹锅;还申请了螃蟹的低温保鲜技术、杀菌即食南美白对虾的加工方法在内的七项专利。捞王也有属于自己备餐柜

专利,其汤料配方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不过单凭借此,还不能筑起媲美巨头的护城河。在餐饮企业挖空心思创新的当下,“一锅两吃”模式并不新鲜;猪肚鸡更是早已推广开来,呷哺呷哺旗下的高端火锅品牌湊湊就推出了胡椒猪肚鸡锅底,对捞王的核心腹地造成威胁。

优势尚不显著,劣势却无法忽视。在各项成本的控制上,七欣天和捞王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七欣天作为较为依赖食材的海鲜餐厅,并没有自己的养殖中心,食材采购成本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招股书显示,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食材采购成本分别占营收的45.7%、47.7%及42.6%,成本占比最大。在持续扩张的趋势中,将会对营收造成较大负担,对供应链的挑战显然也会加大。

捞王则面临着较高的员工成本压力。根据招股书,2023~2023年上半年,捞王员工成本占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28%、28.25%和29.75%,与原材料支出占比接近,与同期七欣天17.25%的比例相比并不占优。

七欣天通过外包降成本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招股书显示,2023~2023年前三季度,七欣天员工数量分别为4707名、4279名、5269名,外包人员分别占比0、59.97%、65.19%。外包人员占比的提高使得员工成本大幅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在员工数量增加了990人的情况下,七欣天的员工成本反倒减少0.06亿元。

随着品牌体量的增大,火锅品牌不约而同地推出一系列副牌,作为“大象”转身的探路石,进一步加强品牌效应。捞王在核心业务之外,也陆续推出了其他副牌:主打一人食火锅的“锅季”,以及连锁快餐店“捞王心灵肚鸡汤”。相比之下,单打独斗的七欣天则略显单薄。

火锅赛道“内卷”至下半场,近身肉搏的时代虽已过去,资本对火锅赛道的想象却远未结束。实际上,巨头收缩与新势力的扩张并不冲突:巨头瘦身之际,亦是行业新旧势力更替的洗牌之时。对新生品牌而言,此间机遇大于风险。如何快速突破发展瓶颈、拥抱广大的市场份额,七欣天和捞王需要更深刻地理解降本增效的含义。

内卷之中,如何破局?增量红利见顶后,火锅赛道下半场已至,在内卷中苦寻破局之道。

这并不意味着增长的停止。未来的火锅赛道,或将展现巨头熄火、“新王”登基的进程:千篇一律的脸谱式品牌被替换,细分品类、有料火锅、特色消费场景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不过,细分赛道的竞争也将随着入局者的增多,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同质化。破解这一难题,这或许需要一些守正出奇的智慧——正如火锅从“古董羹”走来,作为上千年历史的美食,历久而弥新。根据时代变更,不改传统内核,并保持进化的能力,这是火锅的天赋。

对于七欣天和捞王这种定位高端的火锅来说,虽然有高溢价和可观的利润,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发展受限,注定不能像海底捞那样拥有铺天盖地的门店数量。在餐饮品牌纷纷发展副牌的风潮下,向下布局、覆盖低端市场,通过与主品牌的错位提升市场渗透率,或许是火锅下一个进化方向。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七欣天赴港IPO,海鲜火锅会是一门好生意吗?》,伯虎财经

2.《「潮食资本会」“火锅第三股”之争:毛利率63%远超海底捞,捞王IPO之路要如何自证》,华夏时报

3.《捞王准备冲粤式火锅第一股,年入11亿净利润超过海底捞》,连锁新动态

作者禄存

排版艺馨

监制Y

出品不二研究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