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兄弟,又要IPO敲钟了
又是山东。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中信证券与长寿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寿花食品”)签署辅导协议。至此,这家崛起于山东邹平的玉米油加工龙头企业,经历两次上市后,又开始了IPO征程。
曾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玉米油企业,长寿花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是“鲁商奇迹”。其背后是集高端装备机械制造、油脂加工精炼、高端铝型材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山东三星集团。很难想象,年收入几十亿的三星集团是由来自山东邹平县西王村的三兄弟从路边的维修摊做起的。
不过近几年,这样的奇迹经常在山东发生。在济南,诞生了让山东玻尿酸称霸世界的华熙生物;在滨州、德州,跑出了承包全世界无糖饮料的三元生物;在青岛,明月海藻通过一块小小海藻衍生出百余种加工品和千亿产业;还有靠着山东畜牧业撑起一支宠物食品IPO军团……以农业闻名的山东省,诞生了一个个出人意料的IPO。
来自山东邹平
三兄弟联手干出一个IPO
这是一个兄弟联手创业的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韩店镇西王村一个王姓家庭先后生了3个儿子,分别是王明峰、王明星、王明亮。父亲在给孩子取小名的时候,都带有一个“星”字,这也是日后“三星集团”的来源。
当地的媒体报道了一个创业细节:1981年,王明峰大着胆子找合作社贷款600元钱,在路边建起了一个农机维修部,从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依靠着勤劳肯干,王明峰借的那600元钱和家里的3000多元负债很快就都还上了,而且手里还慢慢有了结余。
后来王明峰两兄弟也加入进来,凭借着维修榨油机和售卖汽车配件,兄弟三人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由于长期与玉米淀粉加工企业打交道,王明峰慢慢发现一个宝藏原材料玉米淀粉加工企业的辅料玉米胚芽。当时国内玉米胚芽都是直接出售给饲料厂用来生产饲料,如果能拿来加工玉米油,既不会浪费原料,又能赚钱。
于是,借着维修和生产榨油机的便利,三兄弟干脆做起了榨油的生意。1998年,国内第一家玉米油企业邹平三星油脂诞生了,这是长寿花食品的前身。
最初,三星油脂更多是给给金龙鱼、福临门等食用油巨头代工。那是2000年前后,马来西亚首富、华侨郭鹤年旗下品牌金龙鱼开始推出玉米油产品“粟米油”,但他们在中国缺乏原料来源和加工能力,三星油脂便抓住机会成为其代工厂,为其生产用于灌装的散装玉米油。
代工有好有坏,好处是旱涝保收,产品不愁卖;坏处是仰人鼻息,利润率不高。有野心的三兄弟开始谋划自主品牌,在2002年上马了植物油灌装设备,并给植物油注册了“长寿花”的商标,开创了自有的花生油品牌。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2003年,第一桶长寿花玉米油诞生,还配备了全自动小包装生产线;2004年三星油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第一家驻外(山东省外)生产基地,并开启全国基地布局;2006年,长寿花的产品正式推向全国市场;2010年开始将品类拓展至功能性食用油;2017年长寿花食品开始进军调味品市场。
截至目前,长寿花食品畅销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在油脂产业的基础上,还布局了厨房食品产业,提供高品质的油脂、调味、粮食等厨房食品。
经过30多年,三星集团也从山东一个村庄中走出来,在三兄弟的带领下,逐步构建起集高端装备机械制造、油脂加工精炼、高端铝型材研发生产的产业集群,打造“长寿花食品”“裕航合金”“明航汽车”等自有品牌,带动了一方土地的发展。
现在,这三兄弟再一次带着长寿花食品站到了IPO大门前。
一桶玉米油撑起一个IPO
事实上,长寿花曾经站上过IPO敲钟舞台。
早在2008年3月,三星油脂就带着长寿花食品登陆纽约泛欧证交所,首次实现融资2亿元,“中国玉米油”也因此成为中国首家在欧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后来,距欧交所上市一年后,长寿花食品又在香港联交所成功实现二次上市。
但是,来自山东的长寿花在港交所并不受到关注,后期成交低迷。这里有一组数据:在2023年9月2日之前的120个交易日,长寿花平均每日的成交量约为54.8万股,仅占已发行股份的约0.1%。
股份交易流通量低、股价低迷及维持上市地位的合规成本高昂,让三星集团萌生退意。2023年9月,控股股东决定对长寿花食品进行私有化。当时公告指出,长寿花之现有上市平台不再足以作为其长期增长之资金来源,且公司于股本市场集资作未来发展及增长之能力有限;同时,股价低迷还对公司在供应商及客户间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对其业务及营运造成不利影响。
据披露,长寿花当时的要约收购价为4.19港元/股,停牌前的收市价为3.60港元/股,溢价约16.4%,私有化最高现金代价约为11.50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长寿花大股东山东三星每股要约价溢价较过往港股私有化溢价逊色不少。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与长寿花食品近年来业绩平平以及总部短期现金流紧张有关系。
从长寿花业绩表现上来看,从2016年至2023年,长寿花营收从32.07亿元下滑至30.03亿元,净利率从2.63亿元增长至3.2亿元。从2023年中期业绩来看,受疫情影响上半年长寿花营收及净利均出现双位数下滑的态势。
当长寿花原地踏步之际,竞争对手山东鲁花、上海良友、中粮及益海嘉里(金龙鱼品牌拥有者)却表现不俗,山东鲁花业绩在2023年已破300亿大关,2023年营收增至339亿元,实现连续三十多年持续增长;龙头益海嘉里更是凭借“金龙鱼”,2023年营收直接攀升至1707.43亿元。
从财报上来看,长寿花的营收还依赖于玉米油这一单一产品。数据显示,长寿花玉米油的总销售额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多年维持在八成以上。
相对于港股,A股的估值无疑更为诱人。不过2023年,拥有金龙鱼品牌的益海嘉里已上市;而中粮福临门也于2023年开始上市辅导,拟A股挂牌上市。江湖已经十分热闹,因此摆在长寿花面前的困难显而易见。
山东,农业大省的另一面
一村诞生两家上市公司
属于山东邹平县的商业奇迹还不止一个。就在同一个村,也有一家企业,几乎同时与三星一起办起植物油厂,给金龙鱼等代工,后生产玉米油。它就是名气更大的西王集团,由村支书王勇捐献给村集体的一家面粉厂发展而来。
他们创业了一个商业传奇一个村的两家企业玉米油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7%以上,跑出了两家上市公司。
为何总是山东?究其背后的原因,不管是三星集团还是西王集团,都是山东人在做农业升级、供应链升级的缩影。
作为玉米种植大省,山东玉米产能每年都在2500万吨以上。但玉米行业却长期处于产能过剩,开工率不足,利润低下的窘境,现在山东这些加工工厂能够抓住新的下游机会,做深加工产业链,促进了本身的产业升级。
你可能不知道,丰富的玉米资源也支撑了山东的另一支柱产业赤藓糖醇,即代糖。要知道赤藓糖醇的原产物就是玉米,而元气森林里最重要的代糖是赤藓糖醇,截止2023年,全世界的95%的赤藓糖醇都在依靠5家工厂供给,其中有3家都在山东:滨州三元生物、德州保龄宝和诸城东晓。
这门生意不容小觑。以三元生物为例,这家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的公司成立于2007年,身后掌舵者是一位71岁的老人聂在建。早年从国企辞职后,他和朋友开了一家印染厂。在偶然的一次日本出差中,他接触到了赤藓糖醇。回归后,聂在建迅速行动,杀入了代糖市场。直至元气森林的火爆,三元生物才开始为人熟知。今年2月,三元生物正式登陆深交所,市值一度达到180亿元。
同样的思路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从资源上来看,山东约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约占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农产品出口1257.4亿元,连续22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山东发达的畜牧业更是成为了众多生物行业的基础。我们日常用的眼药水、各类化妆品里的玻尿酸(透明质酸),先由畜牧业提供原料,后来升级为微生物培养基“种植”。难怪有网友称,古有山东东阿阿胶称霸后宫,今有山东玻尿酸称霸世界。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企业屠宰完动物后,剩下大量内脏和骨头,可以研磨成宠物食品。你可能不知道,山东正在成为国内拥有最多宠物上市公司的省份。以宠物食品为例,山东坐拥四家头部公司,包括中宠股份、梅里亚、路斯股份、乖宝宠物,一个个IPO正在赶来。
所谓产业升级,就是将原本产能过剩,成本低廉的原材料经过技术赋能,供应链升级,实现原材料附加值大幅增加,将旧动能转化为新动能。而千千万万山东创业者依靠这样务实创业思路,凭借自己丰富的产能,正在催生出一个个特色产业。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放眼全国,山东人的性格非常鲜明,厚道、豪爽、讲义气。现在,这片历史悠久的齐鲁大地正在批量诞生上市公司。
蟹王蟹后来了!购买“崇明Me道”,认准这个平台
11月18日,2023“崇明M道崇明味道”农产品推介会暨首届崇明清水蟹开捕节在三星镇玉海棠举办。
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并将清水蟹作为绿色先行区的主打产业,不断走质量兴农、绿色富农之路。数据显示,2023年崇明全区蟹养殖面积约3.1万亩,其中清水蟹成蟹养殖面积约有6000亩,产量达90万斤。
上午10点,启动仪式正式开始,10条渔船在河蟹集团惠康水产养殖基地的水面上开始进行打捞活动,一派壮蟹丰收的热闹景象跃然入目。崇明清水蟹,因其生长于崇明优质水源而得名,同时因为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具备壳薄、膏脂丰满、味道鲜美的特点。“今年养殖的清水蟹入口鲜,收口甜,中间会有点咸味,味道真的很不错。”负责打捞的渔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多元推介的形式,由“开捕启动、签约仪式、产业推介、线上销售”等多个板块组成。品鉴会场内,7位专家根据河蟹外观、重量、螯足大小等指标进行评选,来自上海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崇东基地、上海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海棠湖基地的清水蟹,分别获得了“蟹王”“蟹后”的称号。
本次推介会还着重展示了崇明“优农三兄弟”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以及“崇明M道”销售平台。自此,崇明“农业+新零售”业态有了新的进展,不仅是崇明清水蟹,更多特色农产品也能通过相应渠道,得到广泛关注和销售。
“优农三兄弟”区域公共品牌代表了崇明三岛,为更好满足市民对崇明地产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同时为持续助力崇明绿色现代农业,目前“优农三兄弟”整合了岛内各大产业集团的优质资源,包括蔬菜集团、白山羊集团、河蟹集团、大米集团等。
“崇明M道”官方商城作为优农三兄弟打造的线上自有平台,将各优势产品通过官方平台、达人带货等多种新零售手段进行统一销售推广。“‘崇明M道’官方商城好比‘崇明精选’,平台上的8大品类会跟着时令节庆不断轮换上新。”优农三兄弟市场品牌总监顾阅说。与此同时,“优农三兄弟”还将同步打通商超、餐饮、配送等相关线下业务,形成种、产、销的生态闭环,将种养殖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融合形成产业驱动力。
接下来,崇明将继续聚焦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不断推出质量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拳头品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3-11-2010:36
来源:上海崇明
画都三兄弟力作集结,欢迎来赴宴艺术盛宴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11月13日上午,由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潍坊日报社、潍坊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主办的“新征程三人行——孟永胜张奎文王雁南国画作品展”,在潍坊市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画都书画院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3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30余幅作品,既有学术高度,又有时代温度,为潍坊书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精彩,同时也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道艺术盛宴。
左起依次为:王雁南、孟永胜、张奎文
当天上午开幕式结束后,记者走进中国画都书画院看到,30余幅精品力作集中亮相。孟永胜笔下的萝卜、白菜、柿子、寿桃,张奎文笔下的鲶鱼、鸡崽,王雁南笔下的小溪、树木、石屋,都是日常生活之所见,也是3位艺术家扎根基层、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气息浓厚,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
孟永胜现为山东省国画院副秘书长、潍坊市美协花鸟画艺委会主任、潍城区美协名誉主席、潍坊学院客座教授;张奎文,出身于潍坊书画世家,自幼在叔父张镜远、张绍良指导下研习书画,后入津门三年,师从孙伯翔,现为水墨云梯工作室书法学导师;王雁南自幼师从郑经五,进修于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师从张道兴、张禾,后进修于北京香堂雅集精英班,师从刘立勇,现为山东省青年美协副秘书长、潍坊市美协驻会副秘书长、奎文区美协秘书长。三人皆为潍坊知名画家,经常在一起习字绘画、采风写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孟永胜的大写意花鸟画,笔墨酣畅淋漓,构图雄奇刚劲,配色浓淡相宜,风格豪放大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画如其人,孟永胜为人开朗豁达,作品豪放大气,他善于用色,浓淡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感觉很震撼。此次看到他的作品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美协会员岳介忠说。
张奎文由书法入画,笔下的山水飘逸生动,笔墨讲究,格调高雅,通过画境表达他对生活的挚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张老师的作品给人无限遐想,看上去没有画水,但留白处画上一叶孤舟,水的意境立马就显示出来了,我觉得老师这点特别棒。”今年24岁的于梦真是张奎文的学生,特意赶来参观老师的作品。
王雁南的山水画笔墨空灵,意境深远。“王雁南的山水作品笔墨新颖,黑白对比强烈,空间感很强,在传统山水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想法,作品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山东和平友好书画院副院长张子刚说。
此次三人一起办展,在潍坊书画圈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再次掀起潍坊书画热潮。潍坊市美协名誉主席、潍坊同志画社社长时振华表示,此次展览看到三人分别取得了不同的进步,为他们的艺术成果感到高兴。“孟永胜和张奎文都是美术设计出身,他们的绘画风格有些相似,看似粗犷,实则细腻,俩人的变化很大,在画风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作品都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时振华说,孟永胜的大写意花鸟豪放大气,但画风越来越严谨、完善;张奎文的山水作品重笔墨,画面感强烈;王雁南作为潍坊的一名年轻画家,是潍坊书画圈的后起之秀,他用重墨衬托出小桥流水的细腻,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未来发展空间极大。
此次展览共展出3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30余幅作品,既有学术高度,又有时代温度,为潍坊书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既是三人艺术成果的展示,也是三人未来发展的新起点,希望三人以此为契机,踏入新征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潍坊市美协主席王居明说。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感兴趣的市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可前往免费参观。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振民刘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