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和我的家乡》,发现里面好多彩蛋
电影一开场
配合着疾驰而来的高铁列车
一曲《我的祖国》响起
影院里立刻安静下来
观众仿佛随着开行的列车
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这个双节,“家乡”火了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上映8天票房突破18亿
在整个电影的每个章节里
都有特定的交通元素
它们的出现
让人有一种在看
“我和我的家乡交通”的感觉
01
贵州
故事《天上掉下个UFO》发生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阿福村,距离中国天眼FAST只有15公里。中秋之夜,神秘UFO惊现,刹那间轰动了全村。“天外来客”不仅意外带火村里的旅游项目,更吸引卫视《再进科学》剧组前来寻找真相。
三都县盖赖村。
影片中被外星人选中的“阿福村”(原型为三都水族自治县盖赖村)隐藏于青山绿树中,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梯田层层叠叠而上,蜿蜒逶迤绕云间,传统木楼建筑错落有致,散发着古朴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当地特色歌舞表演。
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游玩。在影片中,一辆又一辆的旅游大巴驶进小村落,正是有赖于近年来日益便利的交通条件。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说。十几年前,故事主人公黄大宝与初恋董阿花住在只相邻一公里的村子,却因为大山阻隔,成为“异地恋”而生生分开。
但如今的贵州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村路上,村长王守正得意地表示,贵州现在已经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
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平塘段。
几人乘车回村行经的正是平罗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起于贵州省平塘县,终至罗甸县,全长93公里,在2023年12月31日全线通车,将平塘到罗甸的通行时间从2个半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成为贵州南部地区横向连接的运输大通道。
平塘特大桥。
大桥连大道。平罗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为平塘特大桥。这座中塔塔高332米的特大桥,是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被世人称为“最高、最美的天空之桥”。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月亮村是电影的主要拍摄地之一。
从“两座山见面难”的交通不便,到桥梁飞架天堑变通途。故事的结尾,阿福村的村民们最终靠着地道的酸汤鱼和黔南独特的美景,走出一条宽阔的致富路。
02
浙江
《最后一课》讲述范老师突然发病,记忆仅保留年轻时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望溪村(原型为淳安县下姜村)的支教片断。为参照老照片恢复出1992年的最后一堂课,望溪村全体村民同心协力,怀着感恩之心还原当年的支教情景,为范老师圆梦。
电影中范老师在村中泥泞的小路上奔跑。
十几年前,从千岛湖镇颠簸60多公里的“搓板路”,坐半小时轮渡,再绕百余个盘山弯道辗转3个多小时,才能到下姜村。这也正是电影中所展现的,范老师进村支教时需要走水路的记忆。
2014年9月26日,始于千岛湖镇,终于汾口镇的淳杨公路建成通车。
当地村民在茶园中采茶。
“搓板路”没了,日子就美了。如今的下姜村,以农场采摘、登山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业兴盛,直播带货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热闹红火。
淳杨公路。
沿着淳杨公路行驶,一边是波光粼粼、云蒸雾绕的湖景风光,一边是层峦叠嶂、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色,车在绿水青山间穿行,临湖美景醉人心脾。
下姜村全貌。
“最美农村路”实现县域“1小时交通圈”的背后,是乡村产业提升,旅游迅猛发展,村民幸福度提高。
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
故事当那所流光溢彩的小学出现在范老师眼前时,他错乱的记忆似乎终于被唤醒。三尺讲台,一站十年的心血与汗水,最终凝结在学生姜小峰建造出梦想中的糖果色城堡校园。
03
陕西
《回乡之路》故事发生在陕西毛乌素沙漠,这个曾经遮天蔽日的荒漠,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如今已经是绿树葱葱。沙地苹果经销商乔树林为帮助家乡致富寻找买家,却遭到电商女王闫飞燕的误解。为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两人一起踏上回乡之路,一路上发生了不少诙谐有趣的故事。
电影中闫飞燕对家乡的回忆。
在闫飞燕的记忆中,家乡的味道就是“沙子味,又粗又干又苦,就是刮着大风天,吃一嘴沙子。”但回乡途中,当汽车行驶在宽阔笔直的公路上,几十年未归乡的闫飞燕惊叹了,家乡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他们所行经的公路正是于2017年9月31日开通的沿黄公路。
沿黄公路。
沿黄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南至渭南市华山脚下,全长828公里。它如黄河边上的一条绚丽的丝带,串联起沿线50余处名胜古迹,沿途景色美不胜收,被誉为陕西最美“1号公路”。
沿黄公路。
近年来,当地相关部门以将沿黄公路打造成一条生态景观路为目标,着力推进荒山荒坡绿化。现如今,荒山荒坡早已旧貌换新颜。每到夏季,驾车行驶在沿黄公路上,满眼看到的都是青山葱郁,黄土高原真正披上了绿装。
赤牛坬村陕北民俗表演。
故事发生地沙里沟村取景于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40多公里的黄河近岸,过去是一个偏僻的贫困小山村。近年来,同样得益于越织越密的道路交通网,山村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以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个小山村,品尝陕北美食,体验陕北特色民俗。
榆靖高速公路。
电影中,乔树林带领村民在毛乌素沙漠抗沙,正是为了致敬那些治沙英雄们。经过几代治沙人的努力,如今的毛乌素沙漠流沙“止步”生绿。穿越毛乌素沙漠的榆靖高速公路,是中国建成的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
如今,行驶在这条交通要道上,再也看不到遍地黄沙的景象,当年的流动沙丘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道路两旁延绵不断的乔木、灌木和草地。
“推开门到处都是雪”
“香喷喷的热干面”
“大年初一的庙会”
漂泊在外的游子
关于家乡的记忆
过了多久都不会变
但转眼间
家乡早已变了模样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通村大巴实现抬脚上车
老乡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回家的旅途也不再漫长
公路成网
高铁飞驰
飞机翱翔
让多少家庭
告别了聚少离多
美丽家乡
交通先行
让我们共同为
祖国交通飞速发展的奇迹
鼓掌喝彩吧
文张雅凌
图刘叶琳黄金峰赵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交通报
河南安阳公布28名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月18日,河南安阳公布28名新增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
病例200:女,53岁,现居住地:文峰区宝莲寺镇三十里铺村。系三十里铺村钓鱼猫内衣厂员工。
2023年1月1日,在家未外出。
1月2日至7日,每日8时骑车到本村内衣厂上班,中午在工厂吃饭,18时30分回家。
1月8日19时左右开车到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1月9日被集中隔离。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01:女,36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大朱庄村。系古贤镇凯瑞达制衣公司员工。
2023年12月30日,7时30分骑车去四联小学送孩子,后去公司上班;18时回家。
12月31日,7时30分骑车去四联小学送孩子;16时左右到古贤镇第一初级中学接女儿;16时30分骑车到古贤镇四方浴池洗澡,后去古贤镇索记羊汤就餐。
2023年1月1日至6日,每天8时至18时骑车上下班,未去过其他地方。
1月7日,16时左右骑车去百佳购物广场;17时左右去古贤镇四方浴池洗澡;19点10分到索记羊汤就餐。
1月8日,骑车正常上下班,未去过其他地方。
病例202:女,16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城关镇正道家园小区。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29日至31日,在校未外出;31日16时30分母亲骑车接其回家。
2023年1月1日,11时30分骑车去兴易隆生活广场;18时步行至欧特福购物中心购物。
1月2日至3日,在家未外出。
1月4日,7时30分父亲开车送其返校,至8日未外出。
病例203:男,33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支村。
2023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6日,在家未外出。
1月7日,11时去士昌屯村靳某某家参加葬礼。
1月8日至11日,每天在村里做核酸检测,其余时间未外出。
1月12日被集中隔离。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04:男,54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南士昌村。
2023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2日,在家未外出。
1月3日至4日,骑车去北周流村三教寺建筑工地打工。
1月5日至6日,在家未外出。
1月7日,步行至古贤镇士昌屯村参加张某某葬礼。
1月8日,9时骑车到古贤镇卫生院接种疫苗。
1月9日至11日,每天在村里做核酸检测,其余时间未外出。
病例205:女,25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古贤村。系汤阴育才学校教师。
2023年12月28日,在校无外出,19时去大爱城一楼小资生活做美容。
12月29日至30日,在校未外出。
12月31日,20时左右在安阳万达三楼吃饭;22时去安阳万达影城看电影;之后回北关区华珍国际小区居住。
2023年1月1日,12时左右开车到巴奴(相州店)吃饭;15时在万达二楼电玩城;18时左右回华珍国际。
1月2日,上午回汤阴县古贤镇家中。
1月3日,9时左右去汤阴县人民医院,后返回安阳华珍国际小区;13时到水会洗浴(文峰大道店)中心洗澡,18时左右去安阳奥特莱斯逛街,后到汤阴上亿广场云南过桥米线吃饭;21时左右返校。
1月4日,19时骑车至大爱城小姿生活做美容;21时左右去越鲜菌汤小火锅吃饭。
1月5日,17时去汤阴县人民医院;19时开车去鼎旺广场小区,21时返校。
1月6日,19时去阿敦小火锅吃饭;21时返校。
1月7日至8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06:男,16岁,现居住地:文峰区魏家营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31日,16时放假回家;17时左右去十里铺康洁澡堂洗澡。
2023年1月1日,在家未外出。
1月2日,18时30分步行去十里铺豫湘居就餐。
1月3日,19时左右去十里铺巴鼎火锅就餐。
1月4日,7时父亲开车送其返校,至8日未外出。
病例207:女,27岁,现居住地:汤阴县瓦岗乡李五屯村。系汤阴育才学校教师。
2023年12月31日,18时开车去郭村速8楼下吃饭。
2023年1月1日至2日,在家未外出。
1月3日,19时骑车去宝莲寺107国道石锅菜吃饭。
1月4日至6日,开车返校后未外出。
1月7日,18时打车(车牌号豫ED21260)去宝莲寺杨家井村;18时30分去宝莲寺四季青澡堂洗澡;20时30分到郭村集晓田祥吃饭;21时左右打车(车牌号豫ED59586)回学校。
1月8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08:女,17岁,现居住地:文峰区十里铺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31日,16时搭乘同学父亲私家车回家后未外出。
2023年1月1日,8时30分步行至鑫源浴池洗澡;15时左右去七里店公交站乘坐10路公交车在黎关屯站下车,到古贤镇东冢上村(姥姥家)。
1月2日,7时骑车返校后未外出。
1月3日至5日,在校未外出。
1月6日,22时骑车回古贤镇东冢上村,至7日未外出。
1月8日,9时骑车去古贤镇古贤桥站旁修车铺;10时乘13路公交车到汤阴县电业局站下车;10时30分左右换乘2路公交车到汤阴县医院站下车;11时左右到汤阴县医院做核酸检测;12时到医院附近晓田祥饭馆就餐,之后乘坐2路公交车到汤阴县电业局下车;13时30分左右换乘13路公交车到古贤镇东冢上村,至10日在家未外出。
1月11日被集中隔离。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09:男,18岁,现居住地:汤阴县伏道镇辉泉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31日,16时放假回家。
2023年1月1日,放假在家。
1月2日,8时左右从家返校。
1月3日至7日在校未外出。
1月8日被集中隔离。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10:男,19岁。现居住地:汤阴县任固镇季庄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31日,16时左右坐班车(汤阴-任固)回家。
2023年1月1日,14时到任固镇舒爽浴池洗澡;15时到任固镇赶集;后步行到农家乐大酒店就餐。
1月2日,7时左右到任固镇乘坐班车(任固-汤阴)返校,至3日未外出。
1月4日,18时30分骑车外出为班级购买钟表,去过时尚小镇、大爱城超市和政通路小学附近。
病例211:女,17岁,现居住地:文峰区宝莲寺镇刘王坡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31日,16时父亲开车接其回家;至2023年1月1日,在家未外出。
1月2日,9时骑车到宝莲寺镇东风村西湖湾澡堂洗澡。
1月3日,在家未外出。
1月4日,7时30分父亲开车送其返校,至7日在校未外出。
1月5日至7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12:女,18岁,现居住地:汤阴县白营镇北陈王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29日至31日16时20分,在校未外出。
12月31日,16时30分母亲骑车接其回家。
2023年1月1日,在家未外出。
1月2日,7时母亲骑车送其返校,至8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13:男,18岁,现居住地:龙安区马投涧乡齐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31日,10时哥哥开车接其回家;14时左右骑车到文峰区大王村章光101护理中心。
2023年1月1日,14时左右骑车到文峰区大王村章光101护理中心。
1月2日,7时20分哥哥开车送其返校,至7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14:女,23岁,现居住地:汤阴县育才中学教职工宿舍。系汤阴育才学校教师。
2023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1日13时30分,在校未外出。
1月1日,13时30分左右骑车去汤阴县大爱城商场三楼自助烤肉店就餐。
1月2日至5日12时40分,在校未外出。
1月5日12时40分去上亿广场地锅鸡店就餐;14时左右乘出租车(豫**7A53)回学校;18时骑车至上亿广场爱煲鱼饭店就餐;19时回学校。至7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15:女,18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城关镇孔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30日至31日16时,在校未外出。
2023年12月31日,16时父亲开车接其回家。
2023年1月1日,16时10分到汤阴城关镇孔村河泉洗浴中心洗澡。
1月2日至7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16:男,18岁,现居住地:文峰区德隆街万城华府小区。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31日,16时步行至汤阴中华苑小区公交站,乘公交车(汤阴8路/2路)至文峰区崇召南站转50路公交车至文峰区义乌商贸城站下车,步行回家。
2023年1月1日至2日,在家未外出。
1月3日,17时左右骑车到安阳市九中附近篮球场打球;18时左右骑车回家,至4日在家未外出。
1月5日,14时30分左右在文峰区义乌商贸城站乘坐50路公交车到文峰区崇召南站换乘公交车(汤阴8路/2路)至汤阴中华苑小区公交站,后步行至学校。
1月6日至7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17:女,17岁,现居住地:汤阴县菜园镇前皇甫村。系汤阴育才学校寄宿生。
2023年12月28日至31日16时,在校未外出。
12月31日,16时搭邻居的车回家。
2023年1月1日,11时骑车到汤阴县菜园镇洗澡(父亲叙述具体地址不详)。
1月2日至8日,在校未外出。
病例218:女,72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大朱庄村。
2023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9日,在家未外出。
1月10日被集中隔离。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19:女,50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城关镇段庄村。
2023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3日,在家未外出。
2023年1月4日,10时30分到父母家(汤阴县韩庄镇娄湾村);19时到汤阴县光明路东关新玉龙超市购物。
1月5日,在家未外出。
1月6日,10时30分到父母家(娄湾村);13时左右回家,至7日,在家未外出。
1月8日,10时30分到父母家(娄湾村);19时左右到汤阴光明路东关新玉龙超市购物。
1月9日,2时30分在村里做核酸检测。
1月10日至11日,在家未外出。
1月12日,在村里做核酸检测。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20:男,71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大朱庄村。
2023年12月31日,8时30分骑车到古贤镇万家惠超市;早中晚到古贤镇小学接送孙女。
2023年1月1日至3日,在家未外出。
1月4日至7日,每天早中晚到古贤镇小学接送孙女。
1月8日至10日,在家未外出。
病例221:女,71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南士昌村。
2023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6日,在家未外出。
2023年1月7日,14时左右去古贤镇百佳购物广场,停留约1个小时。
1月8日,在家未外出。
1月9日至13日,每天在村里做核酸检测。
1月14日被集中隔离。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22:女,79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南士昌村。
2023年12月31日,下午到百佳购物广场购物。
2023年1月1日至6日,在家未外出。
1月7日,下午到百佳购物广场购物。
1月8日至12日,在村里做核酸检测。
1月13日,在家未外出。
病例223:女,64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西段村。
2023年1月1日至4日,在儿子家(汤阴县汤臣上品小区),未外出。
1月5日,8时骑车到古贤镇西段村;8时40分骑车到菜园镇东街面粉厂。
1月6日,7时骑车到古贤镇百佳购物广场。
1月7日至13日,在家未外出。
病例224:女,65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南士昌村。
2023年12月31日,在女儿家(汤阴天下城小区),未外出。
2023年1月1日,8时骑车回家(南士昌村)后未外出。
1月2日,12时去古贤镇士昌屯村参加张某某的葬礼。
1月3日至1月5日,在家未外出。
1月6日,7时骑车到古贤镇万家惠超市购物;8时32分骑车到古贤镇百佳购物广场购物。
1月7日,7时参加古贤镇士昌屯村参加葬礼并就餐。
1月8日至1月13日,在家未外出。
病例225:女,19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古贤村。系古贤镇万家惠超市收银员。
2023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4日,在家未外出。
1月5日,步行至万家惠超市上班。
1月6日,7时步行至万家惠超市上班,12时步行至游子热干面店就餐,12时30分返回超市上班,17时下班回家。
1月7日,7时步行至万家惠超市上班,11时40分下班返回,13时30分步行至万家惠超市上班,17时下班回家。
1月8日至13日,在家未外出。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26:女,40岁,现居住地:汤阴县五陵镇屯庄村。系河南嘉士利食品有限公司职工。
2023年12月30日至31日,在公司未外出。
2023年1月1日,9时在南陈王站乘坐5路公交车至屯庄新社区站;17时在屯庄新社区站乘坐5路公交车;17时30分到达南陈王站,之后步行回公司。
1月2日至8日,在公司未外出。
1月9日,14时乘坐同事刘某的汽车回汤阴县五陵镇屯庄村先到同村母亲家中;17时返回自己家中。
1月10日至13日,每天去村里做核酸检测。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病例227:男,50岁,现居住地:汤阴县古贤镇南周流村。
2023年1月1日,11时左右到古贤镇南周流村海峰超市买菜;18时左右去本村超市取美团外卖。
1月2日,11时左右在海峰超市买菜。
1月3日至4日,8时左右去汤阴县古贤镇邮政银行存钱;9时左右骑车到古贤镇百佳购物广场购物。
1月5日,自述未出村。
1月6日,8时30分左右至汤阴县古贤镇万家惠超市;8时50分左右骑车到百佳购物广场;9时30分左右回家。
1月7日,自述未出村。
1月8日,9时30分左右到古贤镇百佳购物广场购物;20时左右到同村吴新平牌场;23时30分左右在村里做核酸检测。
1月9日至10日,每天19时30分左右在村里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23时左右回家。
1月11日,8时30左右在村里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
1月12日,在家未外出。
1月13日被集中隔离。
现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
4201,青春的名字叫武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范围开始办理身份证,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专属自己的身份编码。
那时在武汉求学的异乡学子们,也纷纷烙下了身份证号为4201开头的武汉印记,4位数字背后,是伴随一生的血脉相连。
而之后的异乡学子,无论是否带有4201的印记,在武汉熔炼几年,多多少少带有了荆楚风韵。
从此,武汉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新冠肺炎肆虐,揪疼游子的心。他们纷纷用笔,怀想武汉的青春,写给青春的武汉。
(30年前的华中科技大学领带夹,异乡学子4201开头的身份证。徐逸曈/摄)
1、4201,伴随终生的生命符号
讲述人:徐文胜,华中科技大学1987级中文系
新冠肺炎还在蔓延中,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山西太原并州路的邮政快递台前,我给武汉的友人邮寄医疗物资,并按规定出示身份证给工作人员。邮递员上下打量了我好几次:4201,你是武汉的?我说不是,我在太原,很多年前在武汉学习过。
身份证号的前四位4201,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武汉就读的大学生与武汉血脉相连的一个公开密码,是我们共同的集体记忆。
当时,新思潮鱼贯而来,我们以极大的好奇和热忱迎接它们。我们在欣喜中接纳,我们在迷茫中诘问,我们在懵懂中践行。我们游走于校园,我们狂嗥于旷野。我们在吱吱燃烧的热血沸腾中,执著地追寻理性的滚滚涛声。
我们在“汉”化的语言环境中感受青春勃发的武汉。男男女女大多粗嗓门,呜噜呜噜嘎嘣脆。“么事”、“是煞”、“冇得”等口头禅,很溜,超级“得劲”。我们领略了更多的武汉风情,热干面、汤包、发糕、白云边酒,是曾经的美味;长江大桥下感受“一桥飞架南北”的恢弘。其时,尚未完全开发的生态东湖、磨山植物园,有过啤酒香肠野炊的乐趣;黄鹤楼、归元寺、琴台,留下了与友朋徜徉的记忆。我们融入了这座历史之城、英雄之城、包容之城。也渐渐地爱上了这座城市的性格:热辣,直爽,聪慧,机变。
毕业离校,一茬茬飘到了天涯海角,飘到了北国风光,飘到了地球的另一半,但飘不出武汉梧桐的庇荫,飘不出浩浩汤汤的长江水一线相牵。
毕业多年后的很多场合,遇到过人们对4201的种种疑惑,似乎把他乡作故乡的尴尬:办理记者证、驾驶证、银行卡、准考证等,工作人员往往抬起头,多问一句——4201,确实填对了吧,嗯哼?等确认两遍,才有些狐疑地收回目光,若有所思地点头同意。
4201,不只是一个数字,它是进入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糅杂、磨合,浸淫到胸襟、思维、价值观和方法论,渗透到血液里。九省通衢的地理方位,告诉我要有五湖四海的平等开放理念;热辣耿直的城市性格影响到我的生活热情和永远的好奇心;与聪慧机变的“九头鸟”生活学习了几年,让我见识了聪明人的勤奋到底有多牛多厉害,更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探索未知世界之无远弗届。4201,给我的青春印迹太多太多。
武汉,就是心中的第二故乡。
默默地祈祷,衷心地相信,4201好起来,好起来,一定会的!!!
(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记忆,2023年2月给武汉老同学寄口罩药品的单据。徐逸曈/摄)
2、海外游子,魂牵梦萦
讲述人:李红卫,华中科技大学1984级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近期湖北特别是武汉笼罩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阴影下,云天远隔,我痛心不已。我在美国芝加哥积极捐款和募款,想为家乡的劫难贡献自己一点点力量。
1984年我从家乡湖北恩施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喻家山下花园般的校园,是我到了海外后常常念起的美丽记忆。那时候曾多次辗转电车、轮渡两个多小时,到汉口吃香味四溢老通城豆皮,也在春季周末在碧波荡漾的东湖和绚丽多彩的磨山植物园流连忘返。2023年,我们班毕业30年再次回母校聚会,故地重游,愈加繁华点点,扑面而来的轰轰烈烈的武汉的巨变,充满了春天的朝气,激荡着我的心。“楚中第一繁盛处”、“九省通衢”、“百湖之市”,还有万里长江上的很多个第一……期待武汉的春天回归纪念日,绽放明媚!
(武汉海外学子筹款筹物抗“疫”。赵三火供图)
3、九省通衢,壮士断腕
讲述人:向贵成,华中科技大学1990级机械工程一系
天地无穷尽,人间有旦夕。
衢通九省阻,路断两江迷。
黄鹤悲孤返,白云忿自涕。
伯牙琴断处,日暮哭子期。
(人间烟火黄鹤楼。唐敬平/摄)
4、百年同济,同舟共济
讲述人:霍仟,华中科技大学2008级新闻系
本科期间认识几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同学。记得他们总是自豪地讲起“百年同济,同舟共济”。有个男同学,每次提起医学名词或者解剖,我们觉得很枯燥或者害怕,他总很兴奋。
他痴迷医学,说理想是当无国界医生,哪里需要医生,他就去哪里。
如今武汉生病,突然想起了他。医学生本硕博八年连读,今年他应该毕业了吧,不知此刻是否正在前线与病毒斗争。
(武汉校园岁月。徐文胜/摄)
5、在此下锚,一生牵挂
讲述人:闫海育,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987级机械制造专业
1987年夏天,当时15岁初中毕业的我,带着对青春的憧憬一头闯进“火炉”武汉,在那里开始了四年的船校中专生活。那时似乎没有阴天,空气是可以分泌出蜜的。
我们沿汉江边,走到长江边,高歌抒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一列火车隆隆驶过,我来了,我又走了。
武汉是我青春的起点,又是一只船锚,始终系留着我的牵挂。一场大疫如雨倾盆,我在远方,我又在你的近旁。相信吧,天空的阴霾总会散去,就像相信武汉在我们身上刻下的印记永不磨灭。
(武汉东湖。林红/摄)
6、楼顶星光映着最“潮”的青春
讲述人:陈瑞卿,华中科技大学1984级无线电系
东六舍宿舍里冲一次凉,睡不着,上五层楼顶铺张凉席吹吹牛。微风拂过,群星闪烁天河。后半夜温烫的屋顶慢慢变凉,不知不觉中才能入眠;清晨五点太阳已爬出来,刺眼的光晃得一阵炫目。醒来一看,各个楼顶上都是赤膊的同学,花花绿绿的非常壮观;一摸毛巾被,湿漉漉沉甸甸的,伸个懒腰爬起来下宿舍去晒被子,洗漱完跑步。然后去食堂打饭后,边走边吃去教室。
临近中午时,老师讲性正浓,学生已饥肠辘辘,担心食堂没好菜,于是饭盆叮叮咚咚地掉在了地上。大家会心一笑,老师顿时意会,三言两语后宣布下课,同学们乐哈哈地冲向食堂……正午校园里阿婆卖米酒的叫卖声从耳边穿过。
傍晚天太热吃不下饭时,宿舍同学又结队到关山口吃碗热干面,就着油炸臭干子喝瓶啤酒……时常坐校园梧桐树下石桌旁,学习,汗流浃背。
多年后回过学校,才发现校园是那么美。上学时一门心思学习,并没有特别深切的体会。走遍大半个中国,才发现这里才是让我们心灵安静的地方。
此刻瘟疫肆虐武汉,让我们揪心,每天都在关注着武汉,关注着学校,关注着那些昔日同窗。待风消云散,他日再聚武汉,米酒冰啤一起干!
(武汉热干面等小吃。林红供图)
7、杳然黄鹤,归去来兮
讲述人:陆祥,华中科技大学1986级动力系
那个年代逝去已然
褪色的老照片不经意翻翻
我的琴台我的东湖我的喻家山
我的黄鹤我的偶像我的热干面
我的痴梦我的狂想我的青年园
我的野炊我的球场飘过多彩衣衫
水泥墩电影院一场八分钱
梧桐树撒绿茵望不到边
秋叶里漏明月星夜阑干
女教授仙风道骨妙语讲坛
老校长骑单车鹤发童颜
那个年代一去不返
传说黄鹤白云间高楼摩天
轻狂的年少添几许华发鬓边
无悔的青春去几分骚动不安
黄河黄长江长心心念念
苕苕苕冇冇冇哪个祸端
大武汉关鸟笼难得清欢
是唦鼠年里莫非鼠患
不晓得何时候降服魔顽
关山口的小摊上来一碗热干面
我的大武汉
(从黄鹤楼上远眺。刘伟/摄)
8、水深火热,屐痕处处
讲述人:赵三火,华中科技大学2002级社会学系
我在鄂西北的小城长到18岁,18岁推着行李箱坐着夜里的绿皮火车,四个半小时才到达省会武汉读大学。结束了四年的寒窗苦读,我在武汉一家刚刚创办的报社工作了两年,做房地产记者。而后,我离开了这座城,在深圳已经工作了12年。
在武汉做记者那两年,蹚过武汉的大街小巷:青山武钢一带的红房子,墨水湖旁归元寺的大佛,工地密布的阳逻镇,池莉笔下来双扬原型摆摊的吉庆街,名字洋气的汉口香港路,东湖腹地两排高大的水杉夹着仅有两车道的小路,当年房价还很便宜如今已高不可攀的光谷……人们常常有句话形容武汉,水深火热,水深指代长江,还有是六个西湖大的东湖,火热则是说武汉的夏天湿热难耐,是名副其实的火炉之城。
恍惚间,十二年过去,公交车配备了空调,地铁也已四通八达,这座城已然换了面貌。
2023年国庆长假,我回到了武汉,在雄楚大街上看到了身躯庞大的BRT,终点站写着我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有种很科幻的感觉。种种过往,深印心坎。
(华中科技大学老宿舍。徐文胜/摄)
9、解构生命,重启青春
讲述人:邢媛,武汉大学2006级哲学学院
2006年秋始,历经4年,我在不学艺的年龄完成了博士的研学。不再青春的年龄,在武大这座充满青春思想的校园被唤回、激活。
此刻,作为曾经的武汉人,我挂念着师友亲人的健康;作为一名高校的哲学教授,我用理性反思着这场疫情。病毒疫情以一种灾难性的方式,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看不见的抽象,而是具体化的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关,而是远隔千里依然共存共生。
我相信智慧的武汉人,会更加走在时代理性的前面,用不竭的知识生成思想的创新,不仅战胜疫情,而且继续唱出这座城市永远的青春之歌。
(武汉樱花。林红/摄)
10、伢儿的“罗汉”不信邪
讲述人:任珏,华中科技大学1997级中文系
蒸糕,是武汉伢儿童年最甜美的记忆,看着木盖子里一次又一次升起的白雾,花多长时间等待都觉得值得。
现在的武汉已经很难遇到推着蒸糕车走街串巷的老师傅了。记得2010年大年初五,我陪母亲去拜财神,在归元寺门口偶遇了那久违的味道。即便是多年后再遇蒸糕,我也会追着拍下照片留念。
母亲说,武汉人的习惯,一是正月初五去归元寺抢头香,接财神;二是在归元寺的罗汉堂数罗汉,哪只脚先迈进去,就从哪边开始数,根据自己的年纪,数到哪个罗汉,就有可能代表你这一年的运气。
武汉人不信邪,他们知道数罗汉、抢头香并不一定真的就是天定的命格,这是他们为希望而寄托的祈愿。就像我此时希望武汉疫情阴霾散去的祈愿一样。
(归元寺门口的师傅做蒸糕。任珏/摄)
11、“热”“干”相拥,终成地道武汉人
讲述人:詹凯捷,湖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2005级物流管理专业
2005年9月我只身到武汉求学,刚下火车就被那股火炉般的热浪攻击的差点窒息。热,是武汉给我的“见面礼”。
上街觅食,迫不及待来了碗湖北名吃——武汉热干面。一口下去,果然是干,实在难以下咽。干,便是热干面给我的第一印象。
转眼,在武汉生活了几年,走过了黄鹤楼下的司门口,看过万里长江第一桥,留恋着江滩公园的夜景,也簇拥着看过武大的樱花,在那汉正街上游走,穿梭在户部巷里吃着最好吃的豆皮。武汉,就这样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我的驾照也在武汉拿到。那天考试,紧张地通过了路考后,我饥不择食的看着满街热干面的招牌,鼓起勇气来了一碗。不知是不是因为太饿了,吃起来竟然不是那样难以下咽。
工作后,也会时常和同事们来碗热干面。一口热干面一句武汉话,我终于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
如今,我的第二故乡正在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捐款捐物,尽我所能。待到疫情过后,再吃一碗那魂牵梦萦的热干面……
此刻,心情难以平复。好像唯有艾青先生的这首诗能表达我的内心——《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监制:马轶群董博越
策划/文案:徐逸曈
终审: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