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遍地杨国福!上市后要开到9000家店,加盟店店主:没啥感觉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冯忆情
麻辣烫,这个起源于四川,但被东北人“发扬光大”的小吃品类,最近几年火遍中国各地,狠狠动摇着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的地位。如今更是超前一步,要迈入资本市场了。
2月22日,港交所官网披露了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国福”或公司)提交的上市申请。
一位大消费领域的投资人士告诉时代财经,“之前我们一直想接触杨国福这个项目,但创始人对资本似乎存在一些偏见,就没能如愿。”
对于如今杨国福要赴港上市的消息,该投资人士表示,按照杨国福目前的规模,借助资本的力量其实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大有助力,如果这次上市成功,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国福的壮大,离不开加盟,也离不开加盟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但面对竞争对手的直追,以及不断涌进市场的新兴品牌,杨国福的选择还是继续猛开店,3年要开3000多家门店,到2024年开到9000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加盟助扩张,但有人吃出肠胃炎
杨国福麻辣烫品牌于2003年成立,2007年成立了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而后又经过12年的发展,在2015年时集团总部设于上海。
由于一直以来公司利润丰厚,杨国福上市前并未进行过私募融资。上市前,杨国福的股权架构依然有着深刻的“夫妻档”印记,家族持股比例在97%左右。
截图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3年至2023年前9个月,杨国福分别实现期内利润1.81亿元、1.69亿元、2.02亿元。
截图来源:招股书
杨国福的收入结构大致可分为餐厅运营和零售业务两大板块,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餐厅运营板块。又以加盟餐厅业务为重中之重。截至2023年9月30日,杨国福的餐厅总数为5578家,包括国内的4家自营餐厅、5554家加盟餐厅和20家海外加盟餐厅。
据时代财经记者了解,以加盟的方式扩张是麻辣烫行业的常见模式。由于麻辣烫品类缺乏价值感,客单价难提高,因此对商圈、人流要求高。虽然门店面积一般不大,但房租和人力成本并不低。
官网资料显示,杨国福在不同地区的加盟费用有所区别,大概在1万-5万元/年。
据上海一位开加盟店的杨女士介绍,自己开店项目的费用来源于多年工作积攒的十几万元。“在门店的选址方面,杨国福总部有专业的选址团队帮忙,其它的支持还有门店的装修设计、协助办理各类证件、开业的宣传策划、物料的供应、员工的培训等等。”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费用详情。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利润分析。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加盟餐厅业务的收入有三种类型:加盟费、系统维护费以及向加盟商销售货品。最赚钱的是并不是加盟费,而是向加盟商卖货。
杨国福向加盟餐厅销售的货品包括“自产货品”和从第三方采购的食材、调味料、设备等。自产货品主要是杨国福麻辣烫自营的四川工厂所制作的调味料。杨国福强调,加盟商必须从公司购买货品,货品由公司从四川工厂和第三方供应商统一采购。
2023年前9个月,杨国福麻辣烫共向加盟餐厅收取“加盟费及系统服务费”3873.8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3%;同期,杨国福麻辣烫从加盟餐厅获得“销售货品”收入共10.5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0.9%。
加盟模式虽然能够让杨国福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张,但是也容易造成老生常谈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因为食品卫生问题,杨国福麻辣烫曾遭多次爆料。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198条针对杨国福的投诉。多名投诉人表示在食物中曾吃出虫子、苍蝇、蚊子、蟑螂、头发、指甲等,有消费者还说自己吃出了肠胃炎。
截图来源:黑猫投诉官网
据2023年1月北京消协公布的一组数据,自2023年10月食品安全大检查以来,在北京食品安全问题门店数量排名中,杨国福麻辣烫以17家门店排名第三,张亮麻辣烫则以15家门店数量排名第四。
竞争对手直追,杨国福要开9000家店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会和同学一起去吃附近的麻辣烫。但工作之后,聚餐一般都去火锅店了。”
“以前,每个礼拜会点一次杨国福。后来,楼下开了家便利蜂,会经常吃他们家的关东煮,就不怎么点麻辣烫了。”
“我是浙江人,吃不惯红油辣底的,所以吃麻辣烫的话,一般都会去杨国福。”
2月23日,时代财经在北京四环一条美食街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得到上述回复。
相比其他中式快餐品类,麻辣烫人均单价较低,门槛也不高。公开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麻辣烫企业的注册量持续攀升,截至2023年10月,全国麻辣烫相关企业总量达到17.4万家。近年来,福客、觅姐、吉阿婆、小谷姐姐、小蛮椒等麻辣烫新兴品牌层出不穷。
我国麻辣烫企业数量众多,但整体连锁程度不高。品牌门店超过1000家的只有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张亮麻辣烫全球门店的数量为5455家,直追杨国福。
对比起张亮的外采经营模式,杨国福采用了自建物流的模式。自2010年开始,公司在哈尔滨、上海等地建立起九个物流基地。在数千家门店的基础上,杨国福还投资4亿在成都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工厂。
与此同时,杨国福也在不断开拓新的零售业务。去年1月,杨国福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主打产品包括自热火锅、火锅底料等,作为其在外卖和堂食之外的零售渠道的补充。目前,销量并不理想。
外卖方面,根据官方数据,目前杨国福每家门店日均订单数在200单-400单不等(受位置影响略有差异),其中线下占60%-70%,线上占20%-30%。
根据招股书,杨国福麻辣烫的募资用途主要包括升级生产设施、加强研发能力、升级信息技术系统、投资于国内外餐厅网络拓展计划、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广零售产品、增强物流仓储能力、购买麻辣烫价值链上中游业务等等。
面对竞争对手的追赶,杨国福选择快速壮大自己的规模。其计划于2023年-2024年,每年在中国开设不少于1000家加盟餐厅,有望在2024年底,达到开店9000家的目标。
但是,杨国福此前的5578家店花了18年,如今3年要开3000多家,是否用劲过猛?
2月23日晚间,时代财经记者在美食街上的杨国福点了一份麻辣烫,五六十平米的一家门店,只有四、五位顾客,大部分位置都是空着的。“疫情影响,店里顾客比之前要少,选择外卖的会多一点。”这家店的店主解释。
对于附近还有多家杨国福分店的现状,该店主告诉时代财经,“加盟店的位置是总部选择确定的。我们是全国连锁的,门店多比较常见。这条街上还有很多家不同品牌的麻辣烫、火锅、烧烤、小吃,街上店面多更容易吸引客户聚集,大家才都有生意做。如果没有人来,就算只有一家,也赚不到什么钱。”
杨国福要上市了,店主们还没什么感觉。对于他们来说,做好手头的生意最重要。
麻辣烫第一股来了:杨国福赴港上市获批复,9个月赚超2亿元
杨国福麻辣烫拿到H股上市“大路条”,“麻辣烫第一股”或将诞生。
近日,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国福麻辣烫”)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的相关申请报告获中国证监会批复。
这意味着,杨国福麻辣烫拿到了赴港上市的“大路条”,有望冲击“麻辣烫第一股”。杨国福麻辣烫于今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目前状态为失效。
公告显示,中国证监会于10月10日核准杨国福麻辣烫发行不超过3.95312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1元,全部为普通股。
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核准杨国福股东上海福果果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所持2000万股(股份拆细后的持股数量)、上海圣恩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所持1125万股(股份拆细后的持股数量)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相关股份转换完成后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流通。
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
杨国福麻辣烫成立于2003年,创始人杨国福及其妻子朱东波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永和街开出第一家直营店。
杨国福麻辣烫依靠加盟模式迅速扩张版图。招股书显示,创业7年,杨国福的麻辣烫加盟网络已经基本覆盖黑龙江省。截至2023年9月30日,杨国福旗下共有5783家餐厅,3家为自营,海外加盟餐厅21家,其余为国内加盟餐厅,近九成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
庞大的加盟网络为杨国福麻辣烫贡献了超九成的营收。招股书披露,2023年前九个月,加盟餐厅营收为10.97亿元,占总营收的94.3%;自营餐厅同期营收582.3万元,占比约0.5%。
不过,与蜜雪冰城的生意经类似,加盟费只是“小头”,杨国福麻辣烫近九成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自产货品及从第三方采购的食材、调味料等产品。
招股书披露,2023年前九个月,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费与系统维护费收入约3873.8万元,而销售自产货品收入约3.44亿元,向第三方采购的货品中,食材、调味料及其他产品的收入约6.29亿元。
杨国福麻辣烫的收入情况来源:招股书
杨国福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实行统一采购安排,中国的加盟商必须向公司与指定的第三方供应商采购货品。杨国福四川自营工厂主要提供麻辣烫汤底及其他主要调味料,第三方供应调味料、食材、设备、包材及其他物料。
2023年、2023年及2023年前九个月,杨国福麻辣烫分别新开加盟店993家、1475家及970家。而同期,杨国福麻辣烫的营业收入则分别约为11.82亿元、11.14亿元及11.63亿元。
杨国福麻辣烫在招股书中指出,加盟店业务产生的收入在报告期内持续增长,但受到自营店及其他业务线的收入波动影响。
招股书披露,以向加盟店销售货品所得总收入除以有关年度或期间的平均餐厅数量计算,2023年、2023年及2023年前九个月,杨国福麻辣烫每家加盟餐厅的平均销售额分别约为20.56万元、20.07万元及19.18万元。
2023年、2023年及2023年前九个月,杨国福麻辣烫的年/期内溢利分别约为1.81亿元、1.69亿元及2.02亿元,同期,其毛利率分别为27.9%、28.7%及30.2%。
来源:杨国福麻辣烫招股书
2023年初,杨国福麻辣烫开拓零售业务,出售自热食品以及底料等,在招股书中,杨国福麻辣烫也表示未来计划进一步发展零售业务,并称之为“打破传统消费场景限制,使我们具备进一步强势增长的潜力”。
招股书披露,杨国福麻辣烫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升级生产设施来支持加盟餐厅业务、丰富品牌组合、扩大零售产品供应等,还将用于加强研发能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升级信息技术系统、进一步发展零售业务、加强供应链能力,以及寻求并购上游及中游业务等。
据招股书,创始人、董事长杨国福通过直接、间接方式持有杨国福麻辣烫41.82%的股权,杨国福的配偶朱东波则直接持股38.79%,杨国福之子杨兴宇直接持股19.39%,三人合计持股100%。
杨国福冲刺上市,我发现了它和多个热门品牌的共同点
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如何“重做”?一是选品类;二是创新;三是变革。
道哥王新磊文
10月下旬,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国福麻辣烫”)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相关申请报告,获中国证监会批复。
这意味着杨国福麻辣烫重新递表后,或很快在港交所进行上市聆讯,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我把杨国福和霸蛮、周师兄、酒拾烤肉、五爷拌面、和府捞面、陈香贵等9个热门品牌放在一起进行了梳理,来聊聊“品类重做”这个事儿。
虽然品类不同,但可以找到以下几个共同点。
“重做”大品类
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但是,怎么重做呢?一定要选择大品类。
比如沙拉,曾经火过一段,但是现在基本已经冷淡了。为什么?就是这个品类消费者的基数太小。记住,大品类才出大品牌。
梳理了杨国福、和府捞面、周师兄火锅、五爷拌面、马记永等9个热门品牌,我发现第一个共同点:品类要大,玩家要LOW。
——品类要大。品类够大意味着竞争者就多,多就乱。最终往往是“有品类,无品牌”。而你把门头做得漂亮一点,就能鹤立鸡群。
——玩家要LOW。而LOW就是痛点,稍微做一些创新,就是差异化竞争。
比如杨国福之于麻辣烫。
麻辣烫平价实惠,且风味足、有口味粘性,是兼具大空间、高标准化程度的千亿级中式快餐赛道。据NCBD数据,2023年我国麻辣烫市场规模约为1205亿元,同比上升11.27%。
麻辣烫行业具备大空间、高标准化特征,容易诞生连锁品牌。但是在杨国福和张亮成为麻辣烫双巨头之前,这个国民小吃一直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状体。
2003年,哈尔滨人杨国福发现,哈尔滨路边摊生意最好的是一家四川麻辣烫店,经常有人排队来吃。
他跟着妻子去尝了下,确实好吃。但是,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四川麻辣烫对东北人的胃来说还是太辣了。杨国福灵机一动,能不能做一碗不辣的麻辣烫?
不辣的麻辣烫?直接将麻辣烫改成“麻烫”?谁也没想到,这个大胆的想法也就成了他未来风生水起的事业。
他开始改良汤底,做出独具特色、更能符合大众口味的底料,做出可以喝汤的麻辣烫。为此,杨国福租了一间地下室亲自研制汤底。
他从买香辛料放锅里炒,尝试过用豆瓣酱研制底料,但效果都不理想,几经折腾最终杨国福用骨头熬制的高汤做底料,加入数十种香料,再浇入牛奶和冰糖一起煮,独特的配方深得用户芳心,一售卖立马爆火。
杨国福对此非常自豪:“可以喝汤的麻辣烫,是从我们这儿开始的。”
第一家杨国福麻辣烫
2003年,在哈尔滨永和街,杨国福麻辣烫的雏形——杨记麻辣烫的第一家门店终于正式开业。由于生意火爆很多亲戚朋友纷纷加盟,在哈尔滨周围很快开出几十家,慢慢就形成后来杨国福的加盟形式,店型也愈发多样化。
比如兰州拉面,它和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并称中国小吃三巨头。兰州拉面遍布全国,门店数量直逼沙县的小吃。
但是,兰州拉面整体仍然缺少品牌化。每家店都是一个家庭作坊,“男人拉面、女人跑堂”,经营模式较为原始。
既使市场急剧变化,这些经营者受制于认知和能力局限,一直没有在门店管理和品牌化上进行升级。包括兰州牛肉面比较大的品牌“东方宫”,仍然拘泥于传统而无法出新。
事实上,这不仅是兰州拉面的瓶颈,整个面食品类都处于“有品类,无品牌”;或者“有品牌,无创新”。而这就给“后来者”留下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从消费者视角看陈香贵和马记永,第一个亮点就是品牌形象,亮。
陈香贵和马记永这些新品牌,在装修、明档、营销、动线等场景体验上都已经颠覆了传统兰州拉面店脏乱差、价格低、无服务的街边店形象。
从消费者视角看陈香贵和马记永,第二个亮点就是门店环境,雅。
马记永200平左右的门店,店面是日式拉面馆装修风,以靛蓝和浅木色为主,整体风格简约透亮宽敞时尚。
餐具抛弃了中餐厅惯用的不锈钢和塑料托盘,保留了传统拉面的青花瓷器大碗,搭配的是精致的木托盘,颠覆了消费者对传统兰州拉面的固化认知。
(道哥拍摄于上海虹桥天地)
从消费者视角看陈香贵和马记永,第三个亮点就是产品打好组合牌。
产品线兼顾消费者有吃有喝的需求,同时引入强记忆点的产品。比如马记永除了保留经典产品牛肉拉面外,还加入了烤串、凉菜、肉夹馍、鸡蛋醪糟、甜胚子等西北特色美食,口味更加“清口”,主推“拉面+羊肉小串”的套餐组合。
同样用这个角度看五爷拌面、和府捞面和周师兄火锅,都清晰看到这个逻辑。
所以,综合上述9个品牌“重做”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要么找爆品;要么打品牌;要么做服务。但是,根本的竞争核心,却是运营能力。
用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
既然是“重做”,就要针对行业的痛点发力。
经过对这几个品牌的持续追踪观察,我梳理出他们的创新力和变革力。
我理解的创新力,就是寻求量变的行为。比如定位就是创新力而不是变革力。因为聚焦的极致爆品,以前就有。
变革力不同,它在这个行业是没有出现过的,并且是借助了科技的力量,改变了原有的关系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方式。
创新力,我列出了3个品牌。由于这3个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我简单出了他们的创新维度。以后有机会再展开。
上图是和府捞面的动线设计,堪称行业典范。
和府捞面有四大创新:
1、场景创新:用书房创造独特环境;
2、产品创新:打破品类界限,引入天妇罗等小吃;
3、动线创新:先自选、再结帐,创造更多需求。
4、科技加持:消费者持卡自由选座,送餐准确到达餐桌。
(道哥拍摄于上海虹桥天地)
马记永的三大创新:
1、品牌创新:靛蓝颠覆了兰州牛肉面的形象。
2、场景创新:大胆借鉴日式拉面馆装修风格,让环境更舒服。
3、管理创新:科技加持+精细化管理,自助点餐一看就懂,无须服务员参与。
周师兄的创新在于:
1、品牌创新:通过差异化定位,建立品牌认知。
2、产品创新:每月更新10余道菜,形成一帅十二将的产品结构。
3、服务创新:首推消费投诉有奖制度,让消费者来给门店“纠错”。
4、场景创新:尝试多种不同风格的门店场景。
2023年初,杨国福本人曾公开表示,希望学习星巴克文化、星巴克会员体系和星巴克的多元化,让麻辣烫成为身份、时尚的象征。
9月初,杨国福集团在上海开出新品牌——吗啦吗啦(M)泰式麻辣烫(更多详情:杨国福开出泰式麻辣烫新品牌,这个品类迎来“新变种”?)。
众所周知,杨国福一直以“可以喝汤的”北派麻辣烫著称,但新品牌则主打泰式麻辣烫口味。
汤底有招牌泰上头冬阳功汤、泰鲜美花胶鸡汤、泰魔幻辣咖喱汤、泰胃你心酸罗勒酸汤等,在谐音梗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泰国味儿。小料台上也相应增加了甜辣酱、花生酱、青柠酱、泰国香菜等总计12款小料和调味品。
新品牌运用鲜亮的绿色、橙色、黄色为主色调,有着椰树、大象等泰国元素的霓虹灯牌,以及身穿花衬衣、头戴草帽的服务员……
值得注意的是,杨国福还在IPO招股书中写道——未来将扩充品牌组合,计划在麻辣烫赛道打造副线品牌、在新市场建立新品牌或者与其他品牌打造联名品牌。
变革力是换玩法,换赛道
创新力是量变,变革力是质变。和创新力不同,变革力是换玩法,换赛道。
代表品牌是霸蛮。
比如霸蛮就探索出了“无界限餐饮”。
伏牛堂在2023年更名为霸蛮之后,走上了“餐饮+新零售”的路子。转型后,“霸蛮”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连锁快餐品牌,而是一家“餐饮+零售”双核驱动的企业。
后来,霸蛮将渠道拓展至线上、线下相融合,逐步形成当前集“AI大数据+线上电商新零售+外卖O2O+线下连锁体验店”四位一体的餐饮新零售模式,这也是促成霸蛮当今江湖地位的基石。
同样,道哥对“五爷拌面”的理解和认知也可能和别人不同。
我认为,五爷拌面真正的竞争力不是定位和战略,而是来数字化、外卖趋势和系统管理能力三者组成的合力。
比如,五爷拌面提出了“0加盟费”。做餐饮的朋友们都知道,为了管控加盟商,需要收加盟,收保证金,需要督导。否则,加盟商容易失控。
但是,五爷拌面不一样啊,老板的认知就赋予了企业独特的基因。
孙雷非餐饮行业出身。在创立五爷拌面之前,孙雷身上的标签是IT男、互联网人。并且做到了上市公司高管的位置。
你看他拿到融资之后做的啥?人家把钱用在了强化供应链体系并打造自有工厂、信息化智能系统升级、打造国内顶级运营团队、加快拓展全国门店网络。
再回到对加盟商如何管控这个话题上。五爷拌面是用互联网的技术——管理系统来管控、并且赋能加盟商。
——系统控制:用一套专业多维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评估体系,对加盟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强把控,以及对门店的标准化赋能管理。
——系统管理:“五爷拌面”所有的门店均使用统一的管控系统,比如供应链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订货系统,以及全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等。
你再看五爷拌面自己的公司,也非常不同。五爷拌面公司总部下设了十中心一学院。
“十中心”是指:运营中心、监察中心、拓展中心、研发中心、科技信息中心、财务审计中心、人力行政中心、品牌营销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建店中心。“一学院”是指:五爷商学院。
看到这里,我想你会重新理解五爷拌面。也会更理解“变革力”这三个字。所以,当朋友问我:如何看五爷拌面的定位、战略和发展时,我给出了5点看法:
1、拌面不是什么品类,关键解决了刚需。17—25元之间的客单价,是硬需求。
目前来说,已经势不可挡了。将近1200家门店的规模,完全可以教育市场。
2、从供应链来说,五爷拌面是从哈尔滨一路南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先是黑龙江、吉林;再就沈阳;然后是山东、河北,一步一个脚印。
3、核心竞争力,是“重做”传统品牌。菜系已死,美食永恒。
4、非餐饮的玩法,引入了互联网和IT经验,用管理软件“管控”加盟商。就像现在手机可以定位人们的任何行动轨迹一样,用管理系统监控、赋能加盟店,这样,加盟商不会失控。
5、利用了大趋势:外卖。为了解决外卖,对产品进行了高度标准化,一是保证品质,二是提升效率,三是降低成本。
我认为五爷拌面不是定位定出来的,是重做了传统品牌,并且新玩法。
而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和和府捞面,都是在上海跑出来的。他们共同的玩法就是创新、变革。传统品类,潮流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