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12年后,西式快餐品牌“卡乐星”关闭上海所有门店
进入中国12年后,美式汉堡品牌“卡乐星”关闭上海所有门店;上海、南昌等地宣布调整防疫措施,外地人员抵达5天内不得进入餐饮等公共场所。详情请看红餐网《每日餐讯》。
美式汉堡品牌“卡乐星”关闭上海所有门店
东方网消息,11月21日,进入中国12年之久的美式汉堡品牌“卡乐星”关闭上海所有仅剩门店。
卡乐星上海办公室对外表示,卡乐星上海最后一家直营门店——浦东嘉里城店,确实于21日结束营业,后续也没有再开业的计划。而目前仍在营业的机场店属于加盟店,不在关店范围内。
△图片来源:卡乐星官方微博
红餐网查看卡乐星官网发现,目前卡乐星在中国大陆的门店除上海机场店外,仅剩胶东国际青岛机场店。
公开资料显示,卡乐星1941年始创于美国加州,起初只是小小的热狗站,后来不断发展,巅峰时期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4000多家餐厅,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卡乐星的知名度较高,被认为是纯正美国风味汉堡的代表。
2009年,卡乐星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首家门店,凭借着货真价实的汉堡肉,以及极具辨识度的笑脸星星深入人心,成为彼时的“网红汉堡”。之后更是入驻了虹口龙之梦、来福士、七宝万科等多个商场,还在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开出门店。
然而,卡乐星后续并没有在国内获得很好的发展,如今甚至沦落到关停大部分门店的地步,究其原因,或与其定价较高、本土化不足有关。
上海、南昌调整防疫措施
外地抵达5天内不得进入餐饮店等公共场所
红餐网综合消息,近日,上海、南昌等地宣布调整防疫措施,进一步加强入沪、入昌人员健康管理,外地人员抵达5天内不得进入餐饮、超市等公共场所。
据“上海发布”11月22日消息,自11月24日零时起,上海进一步加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的工作措施。
△图片来源:摄图网
来沪返沪人员抵沪不满5天者,不得进入餐饮服务(含酒吧)、购物中心(含百货店)、超市卖场、菜市场、美容美发、洗(足)浴、室内健身、歌舞娱乐、游艺厅、网吧、密室剧本杀、棋牌室等公共场所。同时将在“随申码”“场所码”等展示界面显示“来沪返沪不满5天”的标记提示。
对所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在落实现有“落地检”“三天三检”等要求的基础上,第5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随申码”“场所码”展示页面取消标记提示。
上海发布表示,抵沪不满5天者可以乘坐公交、地铁,可以进公司,可以进入便利店,只是不能进上述列举的公共场所。去派出所、法院、街道办事处之类的部门也不受影响。如需就医,相关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可按相关规定持有效核酸检测报告到医疗机构就医。
今日,南昌也发布了类似的防疫措施。据“南昌发布”消息,自11月23日零时起,进一步加强入昌人员疫情防控:倡导广大市民近期非必要不离昌,不与入昌未满5天人员聚餐聚会。
入昌未满5天人员,不得进入餐饮服务(含酒吧)、购物中心(含百货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美容美发、洗(足)浴、室内健身、歌舞娱乐、游艺厅、网吧、密室剧本杀、棋牌室等公共场所。
春雪食品两股东解散并清算
新京报消息,11月22日,春雪食品宣布收到股东莱阳市同利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莱阳市春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决议解散并清算的告知函,两股东合计持有的春雪食品32230950股将办理非交易过户。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春雪食品控股股东、实控人未发生变化。
△图片来源:春雪食品官网
据了解,莱阳市同利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成立于2016年,截至公告日,持有春雪食品11.61%的股份。莱阳市春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成立于2023年,截至公告日,持有春雪食品4.5%的股份,合伙人之一郑钧系春雪食品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郑维新之子。
两个合伙企业的全体合伙人2023年11月19日一致形成决议,同意将合伙企业解散并进行清算,后续将按照各位合伙人通过合伙企业间接持有春雪食品的股份数量,拟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使得各合伙人直接持有春雪食品相应股份,并将通过中登上海分公司办理非交易过户事宜。本次变动将导致春雪食品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持股占比由38.21%上升至38.36%。
资料显示,春雪食品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白羽鸡鸡肉食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2023年上市,拥有伊藤忠商事、德克士、家家悦超市、全家便利店、嘉吉动物蛋白等一批客户。2023年前三季度,春雪食品营收增长16.97%至18.26亿元,净利润增长14.03%至7779.8万元。
新华书店布局茶饮?
北京已出现联名合作店
中国饮品快报消息,近期,新华书店和超级玛特文创联合打造的动漫主题书店在北京开业。这家主题书店,同时也是新华书店与茶饮品牌“茶太良品”的联名合作店。
△图片来源:茶太良品公众号
据了解,在该联名合作店内,茶太良品推出了限定联名款产品——飘雪系列,以“京派制茶”为特色,相关饮品均装盛在搪瓷杯里,顾客喝完之后杯子也可以带回家重复使用。
注:本文由红餐网综合东方网、新京报、中国饮品快报等公开信息。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也希望广大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为广大餐饮人提供更多更宝贵的建议。
整编红餐网_李金枝
便利店+老字号美食!每一天便利与西安饮食达成战略合作
每一天便利店
近日,参加陕西省餐饮联合会成立大会上,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连锁有限公司与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渠道共建、新平台搭建等全方位合作,打造便利店老字号餐饮新零售业态,探索构建社区文化生态链。
通过双方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布局便利店零售新餐饮商业价值。打造服务消费者美食便利需求等基本消费需求的业态。
双方将利用各自的餐饮、供应链及线下门店、线上社群等资源优势,在便利店推行老字号餐饮售卖配送、预制菜及供应链等业务;探索共建“老字号美食+便利店”新模式,实现便利店零售、餐饮、食材供应等新模式快速落地。
每一天与西安饮食集团战略协议签约现场
西安每一天便利店董事长张培彦表示,“每一天作为零售平台企业,我们始终将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近几年也积极研发和探索鲜食差异化经营的便利店发展之路。此次每一天和西安饮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布局“便利店+老字号美食”模式,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每一天便利店是一家专注24小时便利连锁店,立足陕西,区域化发展的企业,是集门店开发、运营、物流配送、品牌输出为一体的综合性零售型企业。
截至2023年底,开出超过1800家便利店,每天服务消费者超过700000人次,员工总数超4000人,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是西北地区便利店行业规模领先企业。2023年CCFA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排名第12位。
每一天唯客润物流
旗下还拥有西北地区领先的37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以仓配一体化配送半径超过500公里范围。2023年,每一天与陕西物流集团合作打造投资2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将在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落成使用,园区启用之后将进一步为每一天门店加速鲜食研发加工、预制菜产业发展、融合起到推动作用。
疫情反复,便利店“浪潮”未退,12家连锁品牌上半年扩店5858家
封面及部分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便利店一直是城市中“神奇”的存在,它可以是超市、快餐店,可以是面包店和现磨咖啡店,甚至还是偶像剧里的经典背景板,是城市夜行者的深夜食堂。
时至今日,便利店的功能还在延展,卖菜、卖水果、干洗、租房等“便利店+”的业务模式正在被探索,小小的空间,却承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成为城市中“热气腾腾”的一方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店相对其他零售行业业态,是少有的受疫情冲击较小的赛道。
近年来,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持续上涨,即使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3年,仍然达到了6%左右的增速。
图源:2015年-2023年CCFA便利店调研毕马威分析
GQD品牌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12家典型连锁便利店门店增量达到5858家,其中还不含中石油、中石化的昆仑好客、易捷的门店变化。
而整体关闭的门店数量大约为新增的一半,约2666家,整体规模呈扩增趋势。
数据来源:GQD品牌数据
对比12家连锁便利店上半年的开闭店数量,其中9家开店数大于闭店数,门店总数增加。
美宜佳上半年开店数为2736家,闭店数为756家,均为第一,同时净增门店也最高。
便利蜂、全家以及红旗连锁上半年在营门店总数有所下降。
截至今年6月,美宜家在营门店数量已超过28000家,相对其他同类便利店领先较多。
天福便利店超过7000家门店,“日系”便利店罗森门店总数超过了全家和711,达到了5075家。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统计在册的连锁便利店有19.3万家,而且每年还在以近2万家的速度增加。
而对比全国近600万家夫妻便利店来看,连锁品牌便利店目前还不及3%,可见我国连锁便利店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宜佳半年净增近2000家店“下沉市场”开发拉开帷幕
今年上半年,连锁便利店品牌门店增加最为突出的为美宜佳。
GQD品牌数据显示,中国本土连锁便利店品牌领衔扩店。
美宜佳上半年门店总数净增长约2000家;
天福便利店新开门店也超过1000家。
在外资便利店中,罗森扩店655家,扩店速度也较快。
而同为“日系”便利店的全家和711在增长上则略显乏力,当前门店仍徘徊在2700~2900家。
聚焦于今年上半年的“扩店三巨头”。
美宜佳于1997年成立于广东东莞,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2个省份214座城市,有望成为我国便利店中第一个全国连锁品牌。
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其在“大本营”广东以及湖南、福建几个省份门店分布密集。而华北、西北多个省市以及新疆、西藏等区域暂无门店进驻。
美宜佳门店分布图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天福便利店同样起源于东莞,门店覆盖了12个省份,50座城市。多数门店聚集在华南各个省份,在广东省门店最多。
罗森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直到2017年门店才突破1000家,近年来则进入到快速扩店的阶段,并计划在2025年门店突破10000。
目前罗森门店覆盖了13个省份和65座城市,多数门店分布在华中、华北、华东以及西南区域,仍有不少空白市场待开发。
罗森门店分布图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对比上半年扩店“三巨头”的门店城市分布。美宜佳大多数门店集中在二线和四线城市,一线城市也有不少门店。门店最多的城市为东莞。
罗森的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上海门店最多,其次是重庆。
而天福便利店在各个层级城市的分布较为均匀。可参考下图GQA的品牌对比分析结果。
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图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今年上半年,美宜佳新增的2736家门店分布较广,涉及到上百个城市,包含不少中低线城市,可见其对“下沉市场”的看重。
美宜佳上半年部分扩店城市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罗森上半年的扩店区域集中在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以及浙江省。
在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同样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罗森上半年部分扩店城市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据毕马威统计,低线城市的人口占比70%,存在广阔蓝海。而我国部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便利店的人均拥有比例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所以,下沉市场已成为不少连锁便利店品牌“必争之地”。而对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来说,品牌便利店的标准化产品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服务。
便利蜂部分门店“冬眠”全家增长放缓,红旗连锁门店减少,净利反增
今年上半年,12家典型连锁便利店品牌中,除了美宜佳,闭店最多的为便利蜂,超过了700家。而近期便利蜂表示,这些门店只是处于“冬眠”状态,后续还将重新开门营业。
数据来源:GQD品牌数据
便利蜂于2016年从北京起步,是一家十分“年轻”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其通过数据、算法进行快速扩张后,门店于2023年达到了2800家,数量位列全国连锁便利店第11位。
但今年上半年,便利蜂营业店铺却陆续减少。从便利蜂上半年“冬眠”的门店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山东省以及上海市。这也与便利蜂前期扩张的轨迹较为符合。
便利蜂上半年“冬眠”门店分布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目前便利蜂在营门店覆盖了全国27座城市,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其中在北京的门店最多,超过了830家。
便利蜂在营门店分布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除了门店“冬眠”的便利蜂,在12家便利店中,门店总数减少的还有全家便利店以及扎根成都的红旗连锁。
不同于711和罗森加紧布局下沉市场。日系便利店全家近两年来几乎进入了“躺平”状态,几乎没有进驻新城市,门店数变化也不大。
全家在营门店分布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GQA品牌数据显示,全家现有门店超2700家,仅覆盖了全国7个省份,11座城市。且基本都分布在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等一线、新一线城市,目前在上海的门店最多。
全家便利店城市等级分布及城市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今年上半年,全家在上海市、广东省关闭的门店较多,或与上半年上海疫情爆发有关。
全家上半年闭店分布图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红旗连锁是一家典型的地域性连锁便利店品牌,虽然其门店已超过3550家,去年门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七,但其门店集中在四川省,且近93%的门店均在成都。
走在成都的街头巷尾,每500米几乎就能看到一家红旗连锁,而与之相伴的还有四川本土的另一家连锁便利店品牌——舞东风。
成都红旗连锁部分门店点位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在对外扩张上,红旗连锁略显“保守”。仅围绕成都,向外围德阳、雅安、乐山、资阳等城市有少量的门店布局。
另外,在甘肃省,红旗连锁和兰州国资利民集团成立了甘肃省红旗便利连锁有限公司,并开出了几十家门店,但占股仅有20%。
红旗连锁在营门店分布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对比便利蜂和全家来看,红旗连锁选址点位更多在住宅区。而全家和便利蜂的选址,周边住宅和写字楼数量相对更加均衡。
数据、图片来源:GQA品牌分析扩展模块
红旗连锁今年上半年也关闭了超100家门店,主要集中在成都。但即便如此,红旗连锁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增长,业绩仍在提升。
相当于美宜佳、罗森等品牌,紧守成都的红旗连锁显得较为“固执”,但其加密扩店的模式以及盈利能力,也让更多便利店品牌相信,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市场仍有“挖掘”空间。
便利店赛道仍处增长阶段4大发展趋势已然显现
从当前我国连锁便利店品牌的发展来看,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从销售额还是市场规模来看,均保持稳定增长。而在当前阶段,行业内也不难发现一些发展趋势:
1.竞争加剧,收并购促进市场标准化
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在便利店赛道也有所布局,加剧了行业竞争。而下沉市场或将为连锁便利店品牌打开新的局面。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罗森通过收购WOWO便利店和天虹微喔,快速实现了规模扩增。
而随着头部连锁品牌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或将持续出现,市场标准化程度将有所提升。
2.社区店被青睐,“时间距离”被重视
在近年来疫情的影响下,便利店与社区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数据,2023年至2023年,被调研的连锁便利店品牌社区型门店占比从30.4%提升至52.7%,已占据“半壁江山”。
图源:2015年-2023年CCFA便利店调研,毕马威分析
除了空间距离的拉近。随着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成为趋势,便利店和顾客的“时间距离”也被拉近,送达时间成为重要考量因素。比如在去年获得融资的海豚购,能够提供“30分钟达”的送货上门服务。
3.“便利店+”多元业务仍在延展
前面提到,当前不少便利店已承载了洗衣、水果摊等多元功能,目前还涌现出了便利店+新式茶饮、便利店+书店等创新场景。
今年3月,美宜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春悦林(广东)大药房有限公司从东莞市场监督管理局获得全省第一张乙类OTC的便利店销售牌照,开启“便利店+药店”零售新模式。
而在未来,“便利店+”也许还会给我们更多惊喜。比如便利店+猫咖,会不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打卡呢?
4.数字化运营的“层层渗透”
近年来,数字化运营几乎渗透进了零售行业,而连锁便利店赛道也不例外。
从前期的选址、供应链布局,到后期的运营和业务分析,数字化已渗透到便利店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据了解,连锁便利店“巨头”美宜佳在门店管理上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云计算管理系统。同时也十分看重私域流量运营以增加客户粘性和复购率。而罗森、十足、711等连锁便利店品牌对数字化运营亦十分重视。
写在最后
来看,目前我国便利店赛道的连锁率还较低,且缺少全国性,甚至国际化的连锁便利店品牌。
目前,门店排名前十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在地域扩张、门店增长层面,均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当前,连锁便利店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将面临较大竞争。下沉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需要承担“教育市场”的责任。
另外,在疫情不定期爆发,外部客群变化以及科技更新的新形势下,数字化运营、私域营销等创新模式逐渐成为头部连锁品牌的重要壁垒,也是腰部品牌需要逐步突破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