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高管辞职创业,两年开三家店,资产超过300万
两年开三家甜品店,资产超过300万!
创业者张潇从满记甜品品牌看到了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一个把技术和商业紧密结合的力量。不管是北上广这种大型城市,还是二三线亦或是小城镇,满记加盟商把店越开越旺,以不同的形态分居于大街南北的大街小巷,真正的大功臣都是幕后这位中国甜品业的王者!更符合当代人心里需求的时尚品牌,备受投资者关注和好评。
有甜品的生活才是完美的生活,无论是餐后甜点还是休闲时刻的馋嘴小吃,一份甜品正好填补了心灵的空缺。
8店合1,四季无忧!
在开满记甜品加盟店4年时间里,张潇发现这是一个能够不断创造奇迹的品牌。重要的是,张潇在满记甜品品牌,找到了一种创业的激情,如今她已经开了3家满记甜品加盟店,在一次次的市场搏击中,她发现自己的激情一直都没有褪去。“它不只是一个做休闲餐饮的品牌,我看到的是它不断涌现出的的商业机会。它多元化经营,对消费者形成一网打尽之势,对业绩志在必得。在提倡食品原生态的今天,这种纯粹健康原料做出的甜品,更贴近人们的要求。同时,营养健康的主题和当下养生风潮相符合,让追求健康饮食的大众绝对喜爱。
5㎡立店1对1上门带店!
满记甜品的经营范围广主要已港式甜品系列、西式甜品甜点烘焙系列、马努卡系列为主打产品鲜饮、中国传统甜品为辅。
在张潇看来,2015年是满记甜品突飞猛进的一年,满记已经抢占了中国甜品业的头把交椅,以开店成功率100%的不败战绩,持续为加盟商创造着财富的神话!
“我很享受刺激”张潇说:“这种刺激不仅是来自于财富的大爆发,更是来自满记甜品先进理念的刺激。”
五年前,张潇曾在一家小型的IT企业当高管。“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张潇把那个时期定义为中国IT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用她的话来说“闭着眼睛也能赚钱”。但是IT业的泡沫终于还是要破灭,而那时的她就像身处一艘即将沉没的豪华巨轮,铅华洗尽,剩下的也只有命运之叹!那么满记甜品加盟凭什么让投资者产生兴趣?还应该从项目本身的受欢迎程度说起。它所有的产品都倡导纯天然无污染,无论是原料还是出品,都采用了纯天然的原料,保证了口感纯正的同时又健康营养。
全国连锁加盟突破300家!
就像一个永远追随时代节拍的智者,张潇总是把目光投向远方,投向自己从未涉足的行业,紧随这个时代的潮流迈进。她毅然辞去高管的职务,选择加盟了中国知名的甜品品牌:满记甜品!
“当激情褪去的时候,你会想着寻找下一个激情。”张潇说满记甜品就是我新的创业激情,我的下一个10年,都愿意交给满记甜品,我计划开出10家满记甜品加盟店,一个月收入100万以上!我对满记甜品有信心,我对自己有信心,我对中国餐饮业有信心,我相信我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万元加盟开店即火!
回首加盟前的职场经历,张潇说:“在外企工作,三年就要考虑换一换职位,否则就不会有新鲜和刺激感了。”这是张潇的职场定律,不过,加盟满记开店后,让她打破了这一定律。
除了激情,张潇还看到了满记甜品朴实的一面:就像小孩子用画笔记录一件事一样,满记甜品提供给人们的也是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只不过是把画笔变成了餐饮设备。
张潇说,满记甜品在目前的市场中有着众多的粉丝,同时其市场发展前景也是无比可观,是一个能够进行稳定发展和盈利的财富好项目。
1-2人即可经营!
满记甜品手工工艺的概念,至今仍是引领中国甜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满记甜品比较平民化,这与其他高深的不断发展的餐饮技术不同。满记甜品复合式多元化经营解决人们一站式美食的需求。
张潇说,创业投资甜品行业,要选择一个投资小、竞争力强的品牌。
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合并,一场甜蜜潮流的新旧更替
记者卢奕贝
编辑牙韩翔
港式甜品的流行或许已经退去,但满记甜品找到了新出路。
据36氪报道,满记甜品与新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完成合并。同时,满记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团也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知名餐饮集团和新消费独角兽公司联合领投。合并后的“新满记”将在近年下半年开设新的业态门店,以及推出新甜品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新满记的掌舵者是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他将出任智港集团总裁及满记甜品联席CEO。小满茶田于2023年正式成立,目前仅开出15家门店,而满记甜品创始于1995年。这场新茶饮与传统港式甜品的联姻,似乎投射着甜蜜潮流的新旧更替。
与正在成群消失的许留山相比,满记甜品的状况还不错——目前满记甜品在大陆和香港、新加坡拥有近300家全直营门店,年收入近10亿元。并且在资本的推助下,满记甜品曾经分散割裂的经营权终于得到整合:安达富资本(ADVCiP)于2023年6月先后完成对满记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并整合了其在东南亚、香港、大陆的门店以及跨区域的职能管理总部。
但这与满记甜品巅峰时期的近500家门店相比,或许颓势已显。
大众点评显示,目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满记甜品的门店数量分别约为23、55、6、12家,而满记甜品另外约三分之二的门店则散布在全国各地,不少渗透至常熟、镇江、慈溪等更为下沉的城市。这是一个发展完备、成熟的品牌,只是在一众新茶饮、蛋糕、烘焙等新消费品牌的夹击下,如今的满记甜品,可能早就称不上新鲜了。
港式甜品的黄金时代由内地赴港自由行开放而起。2003年后,内地游客蜂拥而至,他们第一次认识了香港街头巷尾的糖水店,也带回了关于杨枝甘露、芒果班戟、双皮奶等港式甜品的甜蜜记忆。
一如好莱坞电影让汉堡薯条成为中国人眼中的新鲜事物那般,港式甜品也因为香港影视文化在内地的流行而大受出生于1980至1990年代的年轻人欢迎。它与不停闪烁的霓虹灯、维多利亚港湾、错落的摩天大楼一样,组成了外界认知中的香港。
香港甜品们顺势北上。许留山于2004年进军内地市场,2005年,满记甜品也来了,第一家门店开在上海。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临街狭窄的店面是甜品糖水铺们的首选,只是在没有“糖水文化”的内地,这并不吸引。在最初的三年里,满记甜品只开出了6家门店。
直到2007年,满记甜品第一次尝试将甜品店开去了上海港汇恒隆的零售区,为逛街的消费者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
当时,在中国,购物中心开始取代百货成为商业体建设的潮流,满记迅速扩张。自2010年开始,满记甜品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1年满记店铺增长率达100%,截至2012年底,公司共有超过200间分店,除去香港的14间分店和新加坡、印尼的13间分店,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内地。
而本土化的运营为满记甜品此后的十年稳定打下基础。
无限创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无限创意)曾是满记甜品主要省份的运营公司,这个团队为满记甜品策划设立了中央厨房,摆脱了门店自行制作产品的历史,使所有产品的加工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2013年,这家公司还引来了渣打直接投资与博裕资本的联合投资。
对于老牌港式甜品品牌来说,满记采用的是快餐化模式。
过去的满记喜欢推崇“港式糖水”的养生讲究,比如夏天要吃鲜杂果凉粉,用以清热解暑;秋天转吃杏仁露或炖木瓜,取其滋补润燥之效。但眼下的满记也会如新茶饮一般,定期推出如柿子口味芝士啵啵杯、暴打满满冻冻椰等新品,产品结构上除传统的炖品、糖水外也增加了蛋糕、茶饮、咖啡等品类,客单价在35元左右。
在营销上,满记甜品也跟上了社交媒体普及大潮,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都进行运营布局;在渠道方面,满记甜品于2016年前后开通了外卖,后期还尝试进入商超,比如为盒马鲜生打造了店型HEx,店铺面积仅30平方米左右。这些举措让曾经的对手许留山在反应迟缓中节节败退时,满记的基本盘依旧稳固。
但就像总有人更年轻,总有更新鲜的甜蜜被不断制造出来。
此次与满记合并的小满茶田至今只有不到三年的历史,但靠着“车厘子”和“杯装甜品”两大卖点,小满茶田迅速在社交平台走红。在小红书上,招牌产品“车厘子炸弹”是不少人拍照打卡的重点对象。此后,小满茶田还陆续推出以贵价水果如“晴王青提”等为卖点的系列产品,产品客单价在30元左右。
整体而言,小满茶田看中的是甜品与饮品的融合趋势,在近年热门的“饮品零食化”基础上,用整颗鲜果替代零食加料。其产品相比普遍意义上的新茶饮,更像是可移动的甜品。
资本背景也为小满茶田的异军突起造势。
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曾就职于私募机构华平投资,曾主导或参与了摩拜单车、Gk+等知名项目投资。天眼查显示,早在2023年12月,小满茶田创始之初,便获得了来自BAI资本、险峰K2VC等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到2023年12月,又完成由元禾原点领投,海石投资、美团联合创始人干嘉伟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P-A轮融资;2023年6月29日,小满茶田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众源资本领投,老股东元禾原点及尚承投资继续加码。
这或许也是小满茶田创始人成为新满记主导人物的原因之一。而结合了新茶饮快速产品创新能力,背靠满记甜品的门店体系、中央厨房、自有工厂、多年管理经验的新满记,或许能补足新老品牌各自的缺陷。
只是新茶饮到底如何要与港式甜品进行融合?并且在茶饮产品同质化愈发明显的情况下,融合后的新式甜品,如何免于被迅速复制的命运吗;此外在新茶饮市场增速放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新满记又将如何顺利获得市场认可、建立起品牌壁垒吗……无论如何,这场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的新老品牌联姻,或许正讲述着一个时代的逝去,以及一个新的开始。
老甜水铺子“联姻”新式茶饮,满记、小满的路好走吗?
红星资本局获悉,5月7日老牌港式甜品品牌“满记甜品”与新式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宣布合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将出任智港集团(满记甜品母公司)总裁及满记甜品联席CEO。同时,智港集团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此前满记甜品一直在寻求品牌年轻化,但从实际销量来看,尝试的效果并不算好;而小满茶田在供应链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门店扩张速度缓慢、毛利偏低、融资频繁,或存在资金续航乏力的情况。
此次合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合并就能帮助满记甜品摆脱“老化诅咒”,推动小满茶田在新式茶饮赛道继续向前?答案恐怕没那么乐观。
小满创始人成新满记CEO
称合并能将“两端补齐”
5月7日,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宣布战略合并。合并的同时,智港集团也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知名餐饮集团和新消费独角兽公司联合领投。
满记甜品于1995年创立于香港,主打甜品下午茶概念,代表产品有“双皮奶系列”“西米露系列”。2010年满记成立上海总部后,开启了在内地的规模化扩张之路,目前拥有300多家连锁门店。
小满茶田成立于2023年,以车厘子、晴王葡萄等鲜果茶走红,主打高端鲜果制茶。官网显示,目前其门店数超过40家。小满茶田加盟联络人告诉红星资本局,小满茶田现正在营业的门店有16家。
对于此次合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公开表示:传统消费品牌产品、运营体系以及成本控制优秀,“底盘稳”,但对“前端”洞察不足,品牌力欠缺。新消费品牌猛冲“前端”,但后端支持能力往往不足,“新满记”则能将这两端补齐。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此次合并后,智港集团的管理层也发生不小的变化。刘子正将出任智港集团总裁及满记甜品联席CEO。原星巴克中国供应链负责人、皮爷咖啡COO胡逢春以及原小满茶田COO、星巴克中国前华东区运营负责人宋晓莉将共同加入。
对于未来,刘子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满记”将开设新的业态门店,旗舰店将定位为200平方米左右的中大型门店,今年下半年将在北京和上海陆续开设。他对甜品行业未来的判断是:甜品“零食化”、甜品“礼品化”、甜品“全日化”(推动甜品向轻食代餐的悄然转型)及回归基本款再造。
按照刘子正的判断,“新满记”未来或将从“糖水铺子”向当前常见的新式茶饮复合模式“茶饮搭配甜品乃至欧包”转型。
老对手倒下
老满“换血”求生
成立了27年的满记甜品,近几年过得并不轻松。“奶盖+水果+茶”的新式茶饮品牌如雨后春笋,新品层出不穷,挑花了眼的消费者难以再回头看看满记的西米露、双皮奶……
就在去年夏天,同样做港式甜品的“许留山”因无力偿还债务,被颁发清盘令,监管要求其将所有资产变卖套现以偿付债务,并终止公司运营。
眼看比自己还“年长”30余岁老对手许留山倒下,不知满记是否有兔死狐悲之感。满记近几年在竭力让自己更年轻:在社交平台布局、找大主播带货、与游戏合作、为盒马鲜生打造店型、结合当下茶饮热门元素上线“吸欢就柿爆爆珠双皮奶”“柿你的好运芝士啵啵杯”等新品。
但满记的“年轻化”尝试效果并不算好。红星资本局在外卖平台搜索满记甜品,在月销量为532的一家门店发现其新品“柿你的好运芝士啵啵杯”月售为1,“吸欢就柿爆爆珠双皮奶”月售为0。
图据满记甜品官方微博
满记还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了整合。去年6月,安达富资本(ADVCiP)先后完成对满记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并整合了其在东南亚、香港、内地的门店以及跨区域的职能管理总部,首次实现了满记品牌的统一。这一举措带来了一定的效果。据媒体报道,目前满记年收入近10亿元,盈利稳定。
而满记的门店数变化,也反映了其品牌老化、市场占有率变少的问题。巅峰时期满记在内地就有接近500家门店,现在其在全球也只有300多家连锁门店,总门店数下降了4成左右。
产品、品牌皆面临老化问题,满记似乎已下定决心要年轻化,甚至不惜让新兴企业创始人担任“新满记”的一把手。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创始人李志起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满记和小满茶田合并是一个比较大胆、冒险的“重组手术”。“他们想通过换血的方式为自己续命,延长自己品牌的生命周期。这当然是值得尝试的。我们能看到这个老牌企业的决心和重视程度,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的难度。”
资产越来越重
小满再寻靠山
小满茶田为什么愿意和老满合并呢?
红星资本局发现,小满茶田近几年也面临着资产越来越重、后续乏力等问题。
小满茶田成立于2023年,创始人刘子正抓住话题度高、“具备高价值感且是行业规模品牌标配食材”的车厘子,在现制茶饮红海市场打出了自己的差异化。
图据小满茶田官方微博
据公开资料,刘子正曾就职于私募机构华平投资,负责中国区消费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主导、参与了摩拜单车、Gk+等知名项目投资。
小满茶田因车厘子整果及高颜值收获到了流量。小满茶田官网显示,开店8个月的时间,小满茶田在小红书上已有5万篇笔记,大众点评总评论上万条。
但由于原材料成本较高,小满茶田前期的毛利一直不高。刘子正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小满茶田经历过20%毛利率的亏损、经历过断货投诉。而在现制茶饮行业,大部分企业的毛利率能达到60%以上。据奈雪的茶财报数据,其2023年毛利率达67.40%。
为了保证车厘子充足,提高毛利,小满茶田从2023年开始建设供应链:自建产地、全球化采购、自建物流仓储体系……也是到2023年,刘子正才对外表示,小满茶田车厘子系列的毛利率已达65%以上,所有门店实现扭亏为盈。
但对于新品牌来讲,建设供应链的投入无疑也是巨大的。小满茶田从2023年12月到2023年6月约半年时间进行了两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小满茶田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A轮融资;2023年6月29日,小满茶田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1轮融资。
而且,小满茶田只公开了车厘子系列的毛利率水平,其后续还推出了晴王葡萄系列。为了新水果品类的毛利率提升,小满茶田是否又需要对供应链建设进行新一轮投入,也尚未可知。
而小满茶田的投入还不只供应链。红星资本局咨询小满茶田加盟联络人发现,小满茶田目前的加盟形式是“合作店形式”,即合作方与小满茶田共同出资开店,再按比例分配营收。联络人称,小满茶田出资形式包括现金、技术、品牌等,公司会出三分之一左右的开店费用,加上技术品牌等价费用合计与合作方占比相近。合作方单方面需要准备五六十万的资金。
而小满茶田目前尚处于扩大门店规模的时期。据官网信息,小满茶田携全国100位合伙人以广深为重点部署区域逐步向三四线进行市场下沉,计划1年内突破80家市场终端门店。
小满茶田营运合伙人在2023年年中曾透露,当时小满茶田直营店总数已超过40家,预计2023年门店数将突破80家。而加盟联络人告诉红星资本局,目前小满茶田正在营业的门店数有16家,12家直营店,4家合作店。
可以看出,小满的门店数离80家的目标还挺遥远。若要实现80店这一目标,按“合作店”的模式,小满茶田需要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
虽然刘子正一直强调“没有店面数量的焦虑”,但门店扩张速度缓慢,未达预期目标,或许也与其资产变重、资金续航乏力有关。
毕竟,刘子正在解释合并原因时说道:“新消费品牌猛冲‘前端’,后端支持能力往往不足。”
不过,合并后小满就能继续猛冲了吗?答案也未必。
流量吸引了消费者跟风尝试,这一热度能否持续尚存疑。红星资本局采访了一些小满茶田的消费者,有消费者认为小满茶田“没有预期的好喝”,但口味尚在茶饮品牌前列;也有消费者称:“喝过一次,觉得平平无奇。”还有现制茶饮爱好者向红星资本局表示:“不会,不好喝。”
市场已是红海、面临融合挑战
新满记的路好走吗?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满记所在的甜品赛道与小满茶田所在的新式茶饮赛道在近几年逐渐边界模糊。新式茶饮品牌正通过加料、卖欧包等方式逐渐蚕食传统甜品店的市场。满记变成新满记,面临的仍然是这个市场。
而即便新满记转型“茶饮+甜品”模式,靠向更新潮的新式茶饮市场,但看看新式茶饮品牌不断向外找增长点(瓶装饮料、咖啡)的现状便知,这个红海市场留给品牌的增长空间已大不如前。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能在小满茶田发展前期不急于扩张门店而专注于供应链建设,刘子正方向是对的,并能看到新式茶饮行业实际问题;而满记甜品原有产品的口味在同行业中口碑也不差。刘子正带领的新满记未来是1+12,还是
但市场竞争之外,新满记未来还面临融合的挑战。
满记成立27年,企业文化早已成熟;而小满茶田仅成立3年有余,团队平均是92年的。对于满记合并小满茶田一事,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创始人李志起认为,两者未来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在于“企业文化的融合”。
“小满茶田创始人的团队将来能不能驾驭得了合并后更大规模的企业?新进高管彼此之间本来就是异质的,这个不同体质的团队融合是很难的,对人的考验是可想而知的。”李志起向红星资本局分析道。
他还告诉红星资本局,企业的合并成功率其实非常低。真正合并重组成功的,可能百分之二三十都不到。
老满搭肩小满,从逻辑和概念上看,似乎确实能让双方“幸福美满”,但落到实际操作来看,刘子正的团队将要面临的,是一场从内至外的硬战。
红星新闻记者俞瑶实习记者张露曦
编辑余冬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