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是怎么经营花果山的?
出国留学二十多年后,猴哥终于回到了花果山,准备轰轰烈烈闹事业,他马上就迎来了第一个困难:有敌人。
猴哥出师第一战
要知道,花果山那可是妥妥的风水宝地,书里是这么形容的,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不单单山好水好空气好,而且生态圈特别完善,动植物特别多,只要是个妖怪来了就能过得挺滋润,但蹊跷的是,这么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猴哥自出生之后就在这里快快活活的过了300多年,没经历过外敌入侵,是不是本身就挺不可思议的?
而更神奇的是,等猴哥这个气运之子一走,花果山立刻就摊上事了,一个叫混世魔王的妖怪,想要抢占水帘洞,是猴子猴孙们舍生忘死,才保全了花果山,就这样,混世魔王依然从花果山抢走了不少石头家具,而且掳走了不少猴子。
猴哥对这种情况当然是不能认怂,二话不说就要去找混世魔王干架。
虽然猴哥从三星洞学了不少本领,但还缺乏实战经验,更吃亏的是没有兵器护具。所以猴哥拔了毫毛变出一帮小猴,使用群战的方式,而且猴哥不讲武德,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使了出来:钻裆的钻裆,扳脚的扳脚,踢打,挦毛,抠眼睛,捻鼻子(大家刚开始搞事业的时候,先不要管自己挣钱的姿势帅不帅,能挖到第一桶金才是正经,白猫黑猫,能抓到钱的就是好猫,当然,记得守法啊)。
在抢过混世魔王的大刀之后,手起刀落,一下就把混世魔王给结果了,漂亮的赢得了第一场胜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解决完外敌问题后,猴哥就开始整理内务了。说穿了也不值一提,就是大练兵,积极的提升员工素质和作战能力,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
当然,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想法的领导,猴哥一直高标准要求自己,又开始琢磨万一花果山实力不小心弄大了,引起更高级的势力的注意咋办?咱们难道就靠着手里的竹竿木刀对敌不成?
猴哥一遇到困难,两个尻马猴和两个通臂猿猴(又是佛祖钦点的四大神猴中的两猴)赶来指点迷津,告诉猴哥,大王,咱们是猴子,生产水平太差,造不了啥正经兵器,虽然咱们造不了,但有人会造啊,咱们直接把人家造好的东西买过来用用,顺便学习下技术不就妥了吗?
猴哥不愧是猴哥,一点就通,跳上筋斗云就往傲来国城里去了,当然了,猴哥作为一个海外土著,又没开展对外贸易,那肯定是手里没的钱的,当即就决定使个神通,弄点兵器回去。
就这样,花果山的员工,哦不,是猴子们,练习了武艺,手里也有了趁手的兵器,终于可以往外扩展势力了。
终于开启了万妖来朝的空前盛况
在猴哥一系列的操作之下,花果山文修武备,还顺带统计了一下花果山人口,共计四万七千余口(要是连手底下管了几号人都没搞清楚,还当啥管理者?)。
这一桩桩一件件突破性创新,彻底震撼了周围的大小势力,让它们充分认识到了什么才是先进生产力,纷纷组团来投奔花果山。
就这样,花果山汇集了七十二洞妖王,大小妖怪无数,猴哥也成了天可汗(此时李世民还没出世,唐朝更是没影,暂时先借来用用)。
虽然花果山实力壮大了,猴哥却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作为唯一一只留过洋的猴,咱猴哥确实非常有经营头脑,凡是挂了花果山的商标的势力,都需要交加盟费,而且还要定期参加考核,每年献贡,四时点卯。
除此以外,猴哥还能因材使用,看着那长得强壮的,就拉入花果山跟着一起随班操备,那踏实肯干的,就当个采购员,帮着花果山置办粮食啥的(当管理者,就得学会看人,知道什么人适合干什么事,毕竟,人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这样,在猴哥的苦心经营下,花果山成了远近闻名的成功企业,底下还有大把的加盟店,兵强马壮,现金流非常充足。
大赏功臣
在从海龙王那里弄到了武器装备之后,猴哥总算找到了成功人士的感觉,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一定的底气,终于要犒赏三军了。
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臂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
猴哥确实是一个明白人,优先封赏了对花果山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这一点其实非常考验判断能力,有些决策短期有利,但其实消耗了组织的资源,反而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而一些真正长期有利的决策,短期却可能看不到效果,容易被人忽略。
就像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它们前教猴哥出国留学开阔眼界,后教猴哥学习外国生产技术来提升花果山的工作流程和员工素质,这都是顶重要的事,虽然是猴哥自己想到这方面的事,到底还是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指明了道路,这就是话不在多,关键时刻,一句顶一万句。
猴哥不单单封赏了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对它们还非常的信任,直接将花果山的日常事务都交给它们打理。
扩大版图
在花果山的事业走上正轨之后,猴哥就开始积极的拓展人际关系,访英豪交贤友。
当实力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原来的东西已经不够用了,这时候就需要找到新的出路,现在的方式是读个MBA,参加座谈会之类的,认识点其他行业的精英,搞个行业互动啥的。
虽然猴哥生的早,但脑子活,积极的向其他行业的人请教,在提升自身见识之于,还想进一步的发展。
就这样,一路过来,猴哥认识了几个“好兄弟”: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王、猕猴王、狨王,打造了一个妖界共同体出来。
到了这里,花果山在天下已经到了进无可进的地步了,马上,猴哥就要到天上去长见识了。
迈德思客创始人李建华的创业之路
近些年来,随着中式快餐品牌的兴起,以及国人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比较尴尬。虽然整个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市场份额却在下降。与此同时,面对西式快餐洋品牌的疯狂扩张,于2007年才成立,夹缝中求生存的迈德思客,如何做到短短十年间,店面数量只增不减,达到400多家?让我们来揭开李建华“以小搏大”的成功秘诀。
由亏损60万到攫取第一桶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国营厂当工人,是令人向往的职业。1989年,初中毕业的李建华想通过技工招工考试,进入国营厂,改变自身命运。
考试人数多,竞争异常激烈,李建华经过两年、两次考试,最终通过考试,如愿分配到了国营机械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在厂子干了两三年的李建华,觉得工作生活太过单调、平静,没有挑战性,毅然选择了辞职。
随后,通过熟人介绍,他开起了大货车。他喜欢走南闯北的生活,通过开货车,不仅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能让他认识很多商人,通过跟这些商人打交道,他从中学会了如何经商和与人打交道。
2000年底,李建华与几位朋友,共同筹集二三十万元资金,在武汉加盟了六家煌上煌餐饮店。2001年上半年,李建华加盟的六家煌上煌餐饮店在武汉同时开业,但由于行业经验不足,开业不到一年时间,六家店亏损60多万元。
幸运的是,煌上煌餐饮公司随后又给了李建华在南昌的两个开店指标。李建华抓住机会,在南昌迅速开起了两家煌上煌加盟店,由于煌上煌在南昌的品牌优势及广泛的顾客群,这次,他赚钱了,每家店年净利润10多万元。
通过经营煌上煌,他不仅赚回了当初亏损的钱,而且还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当餐饮店经营平稳后,他将两家餐饮店全部交由妻子来打理,自己开始寻找新的创业项目。
快餐店打工四个月,两个月开五家店
2007年,西式快餐如同洪流、猛兽,蜂拥进入中国各大城市,抢占中国餐饮市场。国外快餐品牌,在中国各大城市迅速增加,本土快餐品牌异军突起,并迅速抢占市场占有率。
经朋友介绍,李建华开始关注快餐行业。为全面了解快餐市场,李建华应聘进入南昌当地的一家小的快餐店,成了一名店长助理,这一干就是四个多月。在此期间,他逐渐认识到西式快餐未来前景广阔。
偶然一次机会,和妻子去西安旅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走到高校云集的西安小寨街区,看到许多时尚靓丽的年轻大学生们,手提汉堡、炸鸡,从眼前走过。突然,他脑中蹦出了在西安开快餐店的想法:能不能在校园开一家价格便宜、面向大学生及低收入群体的西式快餐店。
随后,他辞去快餐店工作,回到西安。2007年5月27日,西安培华学院,第一家迈德思快餐店正式开业。
一开始,李建华盘算着一天营业额能否达到2000元,未曾想,一月下来,营业额竟达十一万,高出预期营业额的70%。
首家店的成功,让他有了开连锁店的想法。于是,他融资200万元,相继在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大学、西安思源学院,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了四家快餐连锁店,将品牌命名为迈德思客。
李建华认为,迈德思客初期的成功,归因于两个方面:
价格便宜。迈德思客主营产品为汉堡、炸鸡、薯条,但价格上,却比洋品牌便宜一半。
选址独辟蹊径。李建华选择在四五线城市,以及县城及较大的乡镇开店。
在一二线大城市,他将店址选在远离商业中心的郊区,以及大学校园。从而避开了与大品牌的竞争,同时能降低房租成本。
幸运之神只会眷顾有所准备的人
2007年底,迈德思客营运中心、配送中心、面包厂相继成立,正式进入公司化运作。
第二年,李建华计划将店面由学校逐步拓展到街面及社区,西安八里村、三森、沙井村餐厅相继开业,餐厅数量达10家以上,经营模式逐步完善。
2009年国庆节,迈德思客在山东济南大学城正式开业,山东分市场成立,品牌正式进入跨省域发展。跨省开店也要有所选择,李建华抓住了偏远的小城,人们更易接受西式快餐的消费心理,将业务重心放在了西北各省的小城市、县城,甚至乡镇。由此避开与大品牌的竞争。
随后的几年时间内,他又相继在山西、安徽、甘肃、宁夏、青海、河南等省开分店。2011年2月,山东英才餐厅正式开业,这也是他不到四年时间,成立的第100家迈德思客店。随后的2013年底,两年多时间店面数量从100家突破到200家。紧接着,三年时间内,店面数量迅速增加到400家。
在经营迈德思客品牌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仅在2016年,就先后获得了“西安市著名商标”、“陕西省著名商标”、“陕西省AAAAA信誉单位”等称号。
相比大多数企业家,李建华的经商之路颇为平稳,为此很多人羡慕他,认为他幸运、命好。
幸运之神只会眷顾有所准备的人。远见,是他能迎来幸运之神的智慧法宝。
2010年,迈德思客店面数量已达40多家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店盈利,大部分店处于保本和亏损的状态。当时,几乎所有的员工认为,应关掉不盈利的店。但他力排众议,坚持要求不盈利的店面存在。
随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店面数量继续增加,亏损店面比例也在逐渐减少。当店面数量达到150家时,他才选择关掉为数不多的亏损店面。
对于当初的做法,他如此解释:当店面数量规模小时,如果关店,势必影响品牌信誉度。但当店面做到一定数量后,再关掉一些店,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优质低价与多品牌营销战略
李建华认为,优质低价是其能保持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为保证原材料质量,迈德思客长期与中粮、百事、嘉吉、益海嘉里等国内外大品牌合作。益海嘉里的米面油,中粮的鸡肉,百利的沙拉酱等,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企业发展至今,十年来,迈德思客从未出现过因质量问题所产生的负面舆论。
随着中式快餐的兴起以及国人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比较尴尬,虽然整个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市场份额却在下降。
对此,李建华开始调整战略思路。在稳固、扩展迈德思客品牌店的同时,又推出了几款新品牌:主营酥点、蛋挞、泡芙的酥客贝塔品牌,主营披萨的熊猫披萨品牌,主营铁板饭、牛排的铁膳公主牛魔王品牌。
与此同时,对店面的产品实现升级和更新迭代,在汉堡店添加其它元素,既能喝到咖啡,又能喝到饮料、果汁,吃到牛排。
快餐店打工四个月后,他在全国开店400多家
近些年来,随着真功夫、丽华餐饮、马兰拉面等中式快餐品牌的兴起,以及国人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比较尴尬。虽然整个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市场份额却在下降。与此同时,面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洋品牌的疯狂扩张,于2007年才成立,夹缝中求生存的迈德思客,如何做到短短十年间,店面数量只增不减,达到400多家?让我们来揭开李建华“以小搏大”的成功秘诀。
由亏损60万到攫取第一桶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国营厂当工人,是令人向往的职业。1989年,初中毕业的李建华想通过技工招工考试,进入国营厂,改变自身命运。
考试人数多,竞争异常激烈,李建华经过两年、两次考试,最终通过考试,如愿分配到了国营机械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在厂子干了两三年的李建华,觉得工作生活太过单调、平静,没有挑战性,毅然选择了辞职。
随后,通过熟人介绍,他开起了大货车。他喜欢走南闯北的生活,通过开货车,不仅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能让他认识很多商人,通过跟这些商人打交道,他从中学会了如何经商和与人打交道。
2000年底,李建华与几位朋友,共同筹集二三十万元资金,在武汉加盟了六家煌上煌餐饮店。2001年上半年,李建华加盟的六家煌上煌餐饮店在武汉同时开业,但由于行业经验不足,开业不到一年时间,六家店亏损60多万元。
幸运的是,煌上煌餐饮公司随后又给了李建华在南昌的两个开店指标。李建华抓住机会,在南昌迅速开起了两家煌上煌加盟店,由于煌上煌在南昌的品牌优势及广泛的顾客群,这次,他赚钱了,每家店年净利润10多万元。
通过经营煌上煌,他不仅赚回了当初亏损的钱,而且还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当餐饮店经营平稳后,他将两家餐饮店全部交由妻子来打理,自己开始寻找新的创业项目。
快餐店打工四个月,两个月开五家店
2007年,西式快餐如同洪流、猛兽,蜂拥进入中国各大城市,抢占中国餐饮市场。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外快餐品牌,在中国各大城市迅速增加,华莱士、德克士等本土快餐品牌异军突起,并迅速抢占市场占有率。
经朋友介绍,李建华开始关注快餐行业。为全面了解快餐市场,李建华应聘进入南昌当地的一家小的快餐店,成了一名店长助理,这一干就是四个多月。在此期间,他逐渐认识到西式快餐未来前景广阔。
偶然一次机会,和妻子去西安旅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走到高校云集的西安小寨街区,看到许多时尚靓丽的年轻大学生们,手提汉堡、炸鸡,从眼前走过。突然,他脑中蹦出了在西安开快餐店的想法:能不能在校园开一家价格便宜、面向大学生及低收入群体的西式快餐店。
随后,他辞去快餐店工作,回到西安。2007年5月27日,西安培华学院,第一家迈德思快餐店正式开业。
一开始,李建华盘算着一天营业额能否达到2000元,未曾想,一月下来,营业额竟达十一万,高出预期营业额的70%。
首家店的成功,让他有了开连锁店的想法。于是,他融资200万元,相继在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大学、西安思源学院,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了四家快餐连锁店,将品牌命名为迈德思客。
李建华认为,迈德思客初期的成功,归因于两个方面:
价格便宜。迈德思客主营产品为汉堡、炸鸡、薯条,与麦当劳、肯德基主营产品相似。但价格上,却比这些洋品牌便宜一半。
选址独辟蹊径。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大品牌,将一二线城市的繁华商业中心,作为开店最佳地段。李建华则选择在四五线城市,以及县城及较大的乡镇开店。
在一二线大城市,他将店址选在远离商业中心的郊区,以及大学校园。从而避开了与大品牌的竞争,同时能降低房租成本。
幸运之神只会眷顾有所准备的人
2007年底,迈德思客营运中心、配送中心、面包厂相继成立,正式进入公司化运作。
第二年,李建华计划将店面由学校逐步拓展到街面及社区,西安八里村、三森、沙井村餐厅相继开业,餐厅数量达10家以上,经营模式逐步完善。
2009年国庆节,迈德思客在山东济南大学城正式开业,山东分市场成立,公司正式进入跨省域发展。跨省开店也要有所选择,李建华抓住了偏远的小城,人们更易接受西式快餐的消费心理,将业务重心放在了西北各省的小城市、县城,甚至乡镇。由此避开与大品牌的竞争。
随后的几年时间内,他又相继在山西、安徽、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开分店。2011年2月,山东英才餐厅正式开业,这也是他不到四年时间,成立的第100家迈德思客店。随后的2013年底,两年多时间店面数量从100家突破到200家。紧接着,三年时间内,店面数量迅速增加到400家。
相比大多数企业家,李建华的经商之路颇为平稳,为此很多人羡慕他,认为他幸运、命好。
幸运之神只会眷顾有所准备的人。远见,是他能迎来幸运之神的智慧法宝。
2010年,迈德思客店面数量已达40多家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店盈利,大部分店处于保本和亏损的状态。当时,几乎所有的员工认为,应关掉不盈利的店。但他力排众议,坚持要求不盈利的店面存在。
随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店面数量继续增加,亏损店面比例也在逐渐减少。当店面数量达到150家时,他才选择关掉为数不多的亏损店面。
对于当初的做法,他如此解释:当店面数量规模小时,如果关店,势必影响品牌信誉度。但当店面做到一定数量后,再关掉一些店,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优质低价与多品牌营销战略
李建华认为,优质低价是其能保持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为保证原材料质量,迈德思客长期与中粮、百事、嘉吉、益海嘉里等国内外大品牌合作。益海嘉里的米面油,中粮的鸡肉,百利的沙拉酱等,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2012年底到2013年期间,对于中国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灾难年。中国百胜餐饮,由于通货膨胀,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个百分点。
除了通货膨胀造成的餐企利润下滑,西式快餐还因遭遇禽流感、肯德基“速成鸡”、麦当劳“牛肉饼掉地后仍售”等事件,致使西式快餐遭遇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这一年,迈德思客总计关店60多家。面对负面舆论,肯德基、麦当劳借助媒体,澄清、反驳、道歉,积极应对。
对此,李建华选择了沉默,“清者自清,道理未必越辩越明,等待时间来消除眼前的一切吧。”时间证明,他的做法是对的,舆论风潮过后,迎来了天开云散、拨云见日之时。
企业发展至今,十年来,迈德思客从未出现过因质量问题所产生的负面舆论。
随着中式快餐的兴起以及国人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比较尴尬,虽然整个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市场份额却在下降。
对此,李建华开始调整战略思路。在稳固、扩展迈德思客品牌店的同时,又推出了几款新品牌:主营酥点、蛋挞、泡芙的酥客贝塔品牌,主营披萨的熊猫披萨品牌,主营铁板饭、牛排的铁膳公主牛魔王品牌。
与此同时,对店面的产品实现升级和更新迭代,在汉堡店添加其它元素,既能喝到咖啡,又能喝到饮料、果汁,吃到牛排。
李建华的禅文化
工作之余,李建华爱好读书、学习。在他的办公室书柜里,陈列着各类书籍。公司人事经理卫海燕告诉我们,李建华办公桌上的书几乎每天都会更换。
采访当日,李建华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介绍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理论的书籍。稻盛和夫一生推崇禅文化、利他之心,并将此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自幼受母亲的影响,李建华信奉佛教和孝道文化,李建华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一幅禅字字画。他的信仰与稻盛和夫所推崇的禅文化又恰好相符。
受禅文化的影响,以及对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管理学的深刻理解,他推行了全员持股制,由此,也吸引来了行业内的大批人才。
迈德思客的总经理陈先敏,曾任职于肯德基江西大区经理、迈德思客的副总经理是原面包新语陕西区域总经理、人事经理则为华润集团的人事主管。这些公司管理人员,以及大多数企业员工均持有公司股份。
迈德思客总经理陈先敏认为,他愿意留在迈德思客,贡献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被李建华乐观的精神以及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的品格所折服。
陈先敏至今还记得在一次外地出差时,得病住院的经历。当时,李建华在医院陪护了陈先敏一周时间,“我当时再三要求李总赶快回公司,公司不能没有他,但他却回应:不将你健健康康地送回家,我心会不安的,以后也没法给你们家人交待。”
陈先敏病愈出院后,正逢五一假期,火车票难买,最终只能买到一张卧铺和一张无座票。李建华让陈先敏睡卧铺,自己则被列车员撵到车道里,一路站回了家。
为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他投入大量资金做员工培训,每年培训费用多达80多万元。
为了让店面的装修风格更加迎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十年间,仅店面门头的材质及设计就调整了六次。
卫海燕认为,李建华帮助人是发自内心的,不求任何回报。为了改善家乡面貌,他出资为家乡修路老乡有困难,找上门来,他都会热情招待,尽其所能给予帮助。
正他得到了众多企业家们的爱戴和信任,从而被大家推选为陕西省江西商会会长。他认为,做会长,并不是为了能够借此给自己谋取多少利益,只是觉得大家相信我,那我就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大家。但愿奉行利他之心的企业家们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