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奶茶店品牌排行榜靠谱的有哪些?
国内知名的可以加盟的奶茶店有哪些?全国奶茶店品牌排行榜靠谱的有哪些?
深圳市爽洋洋餐饮品有限公司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潮奶茶休闲吧,目前品种包括70多种口味在内的130余款奶茶饮品、烧仙草奶茶、水果茶、各式汉堡、炸鸡、薯条、鸡柳、鸡肉卷等40余种美味轻食,是以服务加盟商开店成功为宗旨,整店输出的知名品牌企业,为加盟商提供优质服务的专业连锁餐饮公司。成功输出500多家门店,门店存活率达99%,精益求精,只为做一辈子好奶茶!下面小编根据多年行业经验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国内知名的靠谱的奶茶店品牌,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只看哪个更适合你!
1、一点点奶茶
隶属台湾五十岚,内地前期主要分布长三角、广东省,近几年逐渐分布到内地各省市,目前连锁加盟已经超过600家。
2、奶茶
横跨两岸三地的,门店已经超过了1600家。虽然其创立时间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可一点都不慢哦。
3、爽洋洋奶茶
爽洋洋打破传统奶茶的单调性,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潮奶茶休闲吧,目前品种包括70多种口味在内的130余款奶茶饮品、各式汉堡、炸鸡、薯条、麦乐鸡块、红豆派等40余种美味轻食,经过五年多的发展,500多家加盟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珠三角地区,并逐渐辐射到全国各地。
4、宫茶师
宫茶师品牌是深圳市爽洋洋餐饮品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深圳市嘉禧餐饮有限公司的主打品牌,也是爽粉们最爱的爽洋洋奶茶品牌的升级品牌。宫茶师以古今文化“宫廷御茶”为品牌核心,源于国茶,匠心手作,旨为做一壶好茶,主打国茶+特色小吃。
5、避风塘
避风塘奶茶饮品隶属于长沙百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专营港式特色美味小吃、点心,专注于为年轻人提供优质的饮品和个性化的服务,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6、益禾堂
益禾堂创立于2012年,是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原叶手作时尚茶饮品牌,以多样的口味和独特的气质,立足于全国高校商圈。注重“客户至上,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以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受人尊敬的连锁企业为愿景,秉承着为年轻一代提供超值、美味、时尚的好产品。
7、蜜雪冰城蜜雪冰城是郑州两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以新鲜冰淇淋·茶饮为主的全国型饮品连锁品牌。
8、快乐柠檬
可爱风的柠檬饮品,布局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群体遍及18-35岁。
9、米芝莲
港式茶饮,在港剧中曝光度非常之高。
10、恋暖の初茶
国内日式茶饮代表,遍布日、中、美,通常开设在高端商圈里。
11、乐乐茶
乐乐茶LELECHA打破“软包”的常识,甄选全球优质食材,将新鲜果蔬的自然之美通过现场纯手工烘培,每日限量供应新鲜营养的欧包,用软欧包诠释灵感与美味的结合,层次丰富的鲜香口感,满足了口腹之欲,也调养了整天奔忙的生机!
12、蜜果奶茶
蜜果以新鲜萃取,现饮现泡为主打饮料,并加入“平价奶茶”的经营理念,旨在提供清新口感,亲民实惠的奶茶饮料,配以便利外送的服务,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新的茶饮连锁经营模式。
13、厝内小眷村
“厝”在台湾话里面是“家”的意思,旨在让每一位顾客在这都能找回那份遗忘已久的厝内人情味。品牌创立于2012年,短短几年时间,厝内小眷村就在众多奶茶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炙手可热的加盟品牌。
14、卡旺卡奶茶
卡旺卡奶茶连锁品牌是一家以红色巴士为设计主题的的特色饮品品牌,成立于2005年,一直以来秉持着“健康时尚、高质低价”的经营理念。味道醇香、价格实惠和服务热情都是卡旺卡受欢迎的原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卡旺卡在全国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成为热门的奶茶加盟项目。
15、吾饮良品
吾饮良品是武汉派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港式潮饮品牌,创立于2005年。吾饮良品以“年轻、时尚、潮流”的品牌气息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也确立了其在奶茶界的地位。发展至今,吾饮良品在全国拥有超2000家店面,并成功进驻海外市场。
16、古茗奶茶
古茗奶茶是全国首创的“0添加0防腐0氧化”的奶茶品牌,创始于2010年。品牌传承了中国传统茶饮制作工艺,手工泡煮茶饮,形成了独有的古茗风味。品牌发展才短短几年时间,足迹就遍布了国内地区,甚至在斯里兰卡和台湾等名茶产地都开设有店铺。
17、DAKASI大卡司
广州市大卡司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始于1990年台湾,甜品十大品牌,主营台式新鲜茶饮品,以其新鲜/方便/风味独特而享誉全球。
18、沪上阿姨
上海倍璞实业有限公司,沪上阿姨致力于不同系列的奶茶、咖啡、花茶等健康茶饮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连锁企业。
19、丸摩堂
丸摩堂品牌隶属于成都宇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名取自英文“i”的谐音,有“一杯饮尽,再来一杯”之意,既表达了品牌创始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又凝聚了其对自家产品的信心!丸摩堂精选台湾高山茶叶,采用日式手作古法制茶,并配以当季新鲜水果,以科学比例沁入,天然美味,低脂健康!
20、甜啦啦奶茶
甜啦啦品质源自坚持,始终秉承着“精诚合作、财富共享”的经营理念,坚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不断顺应消费形态及茶饮市场的变化,致力于打造超高性价比的国民饮品。多年以来,我们对茶饮的热爱始终如一,积极推动中国茶饮行业健康发展,成为消费者喜爱,员工自豪,引领行业未来的国民茶饮品牌,成为茶饮行业品牌价值新标杆。
21、茶百道奶茶
茶百道从2008年创立至今,将熊猫元素融入憨态可掬的丁丁猫形象深入人心。特色饮品加上特别的成都元素深受年轻人士的喜爱。
22、一口酸牛奶
一口酸奶,是以手工酸奶制作而知名。
23、兰芳园兰芳园除奶茶外,兰芳园供应传统茶餐厅食品如多士、三文治等,其他食品包括葱油鸡扒捞丁(捞出前一丁面)、奶油猪仔包、猪扒包、番茄薯仔汤通粉等。每日吸引不少名人、中环上班族及海外旅客慕名光顾,其门外常见排队等候的人龙。
2002年奶茶行业大退败 究竟发生了什么?
过去的一年,快报记者在与同行交流中,听到不下10位连锁老板或厂商提到15年前破碎的“奶茶泡沫”,最初十几元的奶茶价格逐渐下滑,最低时降至1元。
在接下来的6年中,各种负面报道接踵而至,业内人心惶惶……
2002年,15年前的奶茶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快速“衰败”?
早期低配版的原料工厂
1999年-2002年之间,是奶茶行业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这期间,奶茶店以每月上千家的速度在全国蔓延,饮品原料及相关包材、设备等需求量巨大,进入源头几乎就等于轻松赚钱。
最早的奶茶原料来自台湾,因行业大发展,看到商机后大量台湾厂商进入大陆设厂。主要生产的产品为,果味粉、浓缩果汁、果露、珍珠、椰果、果冻布丁粉、蒟蒻、水晶果等,生产工艺和配方大同小异。
奶茶1.0时代的生产技术普遍较低,两台电子秤(一台小刻度,一台大刻度)、一台搅拌机、一台封口机、几个不锈钢盆就是不少厂商早期的全部家当。
就凭借这些简单的设备,每天几吨的生产量,厂商们依靠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快地挖到第一桶金。
原料低价竞争的2002年
由于看到前景,这些台湾工厂的一些离职员工或者从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手里拿到配方的大陆人,也以小加工厂的方式进入这一市场。
他们的经营成本更低,对国内市场更熟悉,依靠着价格优势,很快成长起来。
这个时期,竞争还不算激烈,所有的厂商都在赚钱。市场上产品鱼目混珠,品质差异很大。
但好日子并没有一直存在。2002年后,所有的厂商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价格则是竞争的主要手段。
无论台湾厂商愿不愿意,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时,他们也开始放下身段,改变配方,采用便宜的原物料生产低成本产品。
以果味粉为例子,1999年最高峰时为每千克40元左右,2000年初大量新入局者杀入,价格很快跌落,批发价格最低时仅为每千克5元钱。某工厂甚至喊出了产品只要8%的毛利的经营口号。
无序的竞争压垮了许多小工厂。一位生产珍珠的经营者回忆,由于生意惨淡,用火车皮运回的木薯粉只能拿去喂猪。而此时的奶茶也从十几元的“轻奢品”沦落为一元一杯,甚至更低价格的“地摊货”。
这一惨状的始作俑者就来自于厂家为降低成本,大量且不规范使用添加剂。这一现象也成为了当时媒体报道的焦点,社会对行业质疑的根源。
原料厂家匍匐前进的2002-2008
值得庆幸的是在2002年-2008年间,奶茶原料生产行业还在匍匐前进。
更低的价格,意味着更低的毛利,如果没有销量做支撑,最后的结局就是亏本。
要做上量,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做的是工厂扩建,先进设备、人工的增加,并建立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这些都考验着工厂的实力和管理水平。
食品安全准入制度(QS)的实施吹响了行业逆袭的集结号。能通过QS认证的大多是实力较强、销售稳定的企业。少了小作坊的市场竞争,产品的价格略有提升,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好转。
此时商家的竞争焦点逐渐集中在产品品质上。谁能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谁能提供新的产品,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产品的潜力已经挖掘殆尽,产品种类大同小异,要想做出新意,是很困难的事情。
面对新出现的问题,行业将如何解决?
品牌经营者们的自我救赎
以街客、茶风暴为代表的奶茶品牌在行业大衰败的6年间,从产品品类、原料使用以及新潮的店面上着手,将奶茶价格拉回至5元左右。
而街客、茶风暴等品牌也接棒早期的快可立成成为新一代炙手可热的加盟型连锁。
2008年,奶茶价格缓步提升至5-6元,再次重新燃起了低价竞争的战火。这一次的导火线不再是原料生产商们之间的厮杀,而来自竞争激烈的第一战线——终端市场。
以广州为例,2007年底,其暨南花园周边直径200米内就有4家奶茶店,包括当时两个著名奶茶连锁――来自上海的“茶风暴”和广州本土品牌“大卡司”。
彼时的大卡司奶茶连锁店约为100家左右,其中加盟店达80多家,直营店为15家。茶风暴虽然来自上海,但在广州也有13家。而刚经营一年的品牌“Y-BOX”的加盟店也达到15家左右。
日益增加的奶茶店,展开了从产品、服务到价格的多维度竞争,但主要手段仍以价格为主,一些知名品牌店价格从6元调整至5元,自创品牌的小本经营者价格也多为3元左右。
虽然价格战在继续进行,但品牌商们也开始了数量管控。大卡司宣称广州市场有饱和的迹象,已有100多家店,广州地区不再接受加盟。
当时全国新崛起的快乐柠檬虽然在广州仅有8-9家店面,也对外宣布停止全国范围内的加盟。而在华东地区,C都可的区域合作、门店托管模式也正被行业热议。
这期间,品牌经营者们已经意识到只有自己引导消费者和市场,才能在这个已进入午夜的行业里等到曙光的再现。
一段应该被记住的行业历史和教训
何其相似,就在行业再度回暖的2013年左右,上述的历史再次重现。但这一次,行业的反应速度却要比以往更敏感,壁垒加筑速度明显加快。
就在奶茶价格陷入7元与3元的僵局时,贡茶、皇茶系们则远离硝烟,转向16-20元左右的高端市场。
新中式茶饮时代正式拉开序幕后,奶盖茶、水果茶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饮+餐”模式顺势而行。
鲜果、冷冻水果、冷冻果汁、高品质抹茶粉、原叶茶、鲜奶、零反奶精、高品质果浆等原料大范围流行,这些原料不仅被高端茶饮市场所使用,也成为中低价格茶饮品牌的选择。
这一刻,无论是原料厂商还是品牌商再不以牺牲品质换取利益,并且趋于达成一致。历史的惨痛教训让行业成长,变得更坚强。
而对于新入局者,这段行业先行者用金钱和泪水书写的历史应该被牢记。
生于市井,命途多舛:中国奶茶蝶变三十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财经小锄头(h0325)
1987年,在台湾省一个叫做“春水堂”的甜品店里,正在开着一场无聊的商务会议。
有一个叫做林秀慧的员工,无意间把一种叫做“粉圆”的小吃滚进了奶茶杯,意外发现,味道竟然还不错。
80年代,大部分学生、上班族都会利用喝东西的机会见面、聊天、约会,去咖啡厅和西餐厅又太贵,一般的小吃店又不够时髦有格调,于是大街小巷,流行起了一种“泡沫红茶店”,是年轻人约会见面的好地方,尤其集中在学校、写字楼附近。
恰巧,春水堂的老板觉得总是喝泡沫红茶没意思,正鼓励员工集思广益,怎么开发更多新饮品。
林秀慧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于是,她每天骑着电动车到菜市场买一些粉圆,回到店里煮好,然后加入到冰奶茶里,偷偷试卖了一个星期,没想到顾客反响非常热烈,很多人专门绕道,就为了到她的店铺里买一杯这样的奶茶。
很快,老板刘汉介就知道了,取“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思,“珍珠奶茶”这个美丽的名号就叫开了,并且迅速红遍台中市,各个泡沫红茶店有样学样,全都卖起了珍珠奶茶,外地民众到台中游玩,肯定要先来上一杯。
3个月后,珍珠奶茶已经成了现象级产品,被视为奶茶中的星巴克,几乎全台都有它的身影。日本餐饮业为了学“正统”的珍珠奶茶,还专程到台中市取经。
01在珍珠奶茶的带动下,芋圆、椰果、布丁、仙草、红豆、紫米等小料,还有决明子、菊花、蜜桃、柠檬等中药和水果,也纷纷被加进了奶茶中,样式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奶茶,依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它仍然是和凤爪、毛豆、海带、萝卜糕、港式烧麦这些简餐或茶点放在一起。
但是,在大陆地区,它却野蛮生长起来。
1996年,珍珠奶茶开始登陆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各大西餐厅、咖啡厅,成为不少人的日常饮品。
1997年,一家叫“快可立”的台湾珍珠奶茶连锁企业进入大陆;1998年,上海诞生了避风塘,蓝山咖啡的创始人范胜杰,还从台湾弄来了一辆“波霸奶茶外卖车”,奶茶风尚逐渐在全国各地的街头铺开。
正是这一股风潮,涌现出了不少我们熟知的品牌,比如台湾的85度、大台北、大卡司、C都可;以大陆为主的快乐柠檬、大拇指、街客、地下铁、咕噜咕噜;以香港为主的柠檬工坊。
它们加速跑马圈地,试图称霸奶茶江湖,形成了上海帮和广西帮。
上海帮派中,占据主导力量的品牌是街客。
2004年,上海昌里路第一家街客开业,为了抢市场,街客采取现做的方式,种类多达数十种,冷热兼具,而且外包装很有个性,价格优惠,迎合了那些快节奏又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另外,街客在营销策略上也打得一手好牌。
第一步,街客加盟了避风塘,将自己定位为避风塘的奶茶外卖窗口,凭借着避风塘在内地两千多家门店的巨大光环,街客迅速打响了知名度,占领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它首创了一种新的贩卖方式,顾客在购买奶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珍珠或椰果,这种贩卖方式让街客变得年轻化,摆脱以往“我给你”的模式,商家开始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改良,一直延续至今。
广西帮的崛起,则是因为广西平南一带有很多奶茶加盟商,有点像今天的沙县小吃,它们迅速将店铺开到全国,主要代表就是地下铁。
地下铁以“高品质低价格”为噱头,一杯奶茶价格仅仅1.5块钱~2块钱,在推出“招牌奶茶”“丝袜奶茶”等特色品类的同时,还从香港引进如中国茶、鬼佬茶、生果茶等近200款国际品牌茶包,以袋泡形式出售。
一直到2007年10月,“地下铁”成功在全广西所有地级市落地,并向周边广东、贵州、四川、重庆、安徽、湖南、湖北、山西、陕西等10多个省的近40个城市挺进,以每天开设新店1-2间的惊人速度增长。
独特的创意,让地下铁一度成为典范,引来同行纷纷模仿,广西帮的奶茶也迅速攻占全国。
02当然,无论是上海帮还是广西帮,它们都没料到,它们很快就被二三线城市的人海战术冲散。
2004年之后,投资少、成本低、门槛低、回报快的奶茶,被认为是一块待啃的大蛋糕,不少商贩嗅到商机,开始疯狂开店,第一个战场就是学校。
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盛况:一间狭小破旧的门面前,经常围着七八个学生,店里不时飘来一阵甜腻的香气。
而小店的门牌上无一例外的写着:台湾珍珠奶茶。
这些小店,大多只有5、6平米甚至更小,简陋的环境,还没有座位,一般只能窗口外带。
还有环境更差一点的,街上经常会有各式小推车,几个瓶瓶罐罐,外加一个封口机,小摊式的奶茶店就开了起来。甚至就连很多文具店、小吃店都兼职卖奶茶。
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学生们的热情,一杯两三块的奶茶,成了不少学生下课后的消遣。至于为什么这么火爆,秘诀就在于“门槛”二字。
那个时候,学校周围几乎所有的奶茶都是白开水冲粉泡出来的,一勺粉末丢进杯子里,加一些白开水,放到封口机摇一摇,一杯新鲜出炉的奶茶就泡好了,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它们不含奶,却顶着奶茶的名字,还提供多种口味选择,什么草莓、苹果、巧克力都只是入门,高端的还有玫瑰味奶茶、茉莉味奶茶,甚至连珍珠都可以替换成颜色花哨的椰果和果酱。
尽管当时的小料主要靠香精、色素来调味调色,但在那个三国英雄卡都能让人如痴如狂的年代,这种又便宜又好喝,五颜六色还时尚的奶茶,小学生根本把持不住。
从1996年算起,奶茶仅仅用了15年的时间,消费量就达到了咖啡的5倍,而咖啡进入中国已经130年了,二者的增长速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03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包950克的“珍珠”批发价是4.5元,以320毫升的杯子计算,可以调配出40杯奶茶,而按照市场价格,一杯珍珠奶茶售价在4元至6元不等。
同时,奶茶的调制法宝—果粉、奶精也极为廉价。一袋1000克的果粉批发价12元~25元,能冲50杯。1000克奶精的批发价大概是15元,能冲70杯。
也就是说,一杯珍珠奶茶的毛利润,达到了原料的40~60倍左右。
就这样,上海帮、广西帮、地摊帮,不约而同地使用起了“价格战”打法,奶茶价格从7块钱一杯,下滑到1块钱,口味也偏离了原来正宗的台湾珍珠奶茶风味,主要以高倍水果浓浆、国产奶精、风味糖浆、二砂糖、果糖为主。
为了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小料中还经常被加入大量的香精、色素、防腐剂,品质参差不齐,甚至不少商家直接用砂糖代替黑糖,牟取暴利。
劣币驱逐良币,中国的各路媒体开始集体攻击奶茶行业,“不含奶”、“奶精”、“橡胶珍珠”、“添加剂”、“化学原料”等词,充斥了报纸版面。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本就面临转型压力的奶茶行业遭受冲击,一大批小奶茶店破产倒闭,就连原本火爆的街客、地下铁、大卡司这些品牌,也都元气大伤。
04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起震惊两岸三地的“台湾塑化剂事件”,给了冲泡奶茶致命一击。
2011年5月23日,台湾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一家叫昱伸公司的“起云剂”供应商,在产品中大量添加了有害健康的塑化剂,涉及了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时间跨度长达30年,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遭到污染。这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对于奶茶行业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因为起云剂是奶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50岚、永康15等台湾知名奶茶品牌均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
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扑面而来,就连英国、美国的奶茶从业者业绩掉了一成,严重的甚至掉了一半。
而在中国大陆,恰巧在青岛一家医院里,一个喝完奶茶的年轻人去医院拍了个CT,在CT影像里,他的胃里有很多颗粒状的阴影。
于是,在一些媒体的渲染下,“珍珠含有塑化剂,能吃死人”这样骇人听闻的文章大肆传播。“谈珍珠色变”一下子成为事实,很多客户不再订货,甚至要求退货,至少有一半的奶茶店下架了珍珠。
珍珠奶茶,也从此被“封杀”,而对当年“三聚氰胺奶粉”还颇有余悸的家长们,也将奶茶列入了垃圾食品行列。
奶茶,一夜之间进入寒冬,几乎所有的奶茶品牌都在收缩战线,破产倒闭的不计其数。
05但是,也正是这一个契机,打断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让少部分认真做奶茶的良心品牌看到了希望。
2011年,贡茶推出了奶盖茶,除了沿袭传统,以古时候的三大贡茶为基茶(红茶、绿茶、乌龙茶)之外,同时也大胆创新,将意式咖啡卡布其诺奶泡技艺,转化应用于奶茶中,革命性的创造秘制招牌奶盖茶。
没想到,在一片哀鸿和“比烂”中,贡茶竟然好评如潮。贡茶赶紧抓住机遇,招揽加盟商的步伐,布局华东华南地区,并开设了1500多家门店。其中较为出名的加盟品牌有四云奶盖(漾漾好)、禧御贡茶、御可贡茶、喜年贡茶等。
也是这一年,1点点登陆上海,推出现泡鲜煮茶,和过去的粉末奶茶划清界限,广受年轻人的欢迎。
这种热烈景象让行业看到了曙光。就和当初珍珠奶茶爆火后一样,众多品牌也开始在奶茶中加入真正的茶,认真打磨品质。
在撕掉了“劣质”标签之后,中国奶茶业界一片欢腾,认为一个属于奶茶的大时代即将来临。
然而,他们很快就遇到了另一个对手——山寨。
它们猖獗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拿鹿角巷来说,在它最火爆的时候,据说全中国有3000多家门店。然而,鹿角巷方面称,它们的大陆商标2023年才注册下来,只有50间店面。可想而知,原先的3000多家鹿角巷几乎都是冒牌货。
鹿角巷首席运营官王正阳说,2023年大街上的70个鹿角巷中,基本上只有一个是真实的,鹿角巷耗时两年,耗资千万,才终于拿回自己的商标。
同样受山寨荼毒的还有答案茶,它独创的"茶饮+占卜"的玩法,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只要小心呵护,未尝不可以做成一个强大的品牌,但很快大街小巷就涌现出了各种宣称是加盟商的答案茶,品质参差不齐,就连街边小推车都死灰复燃,挂出牌子说自己是答案茶。结果,仅仅几个月这个品牌就凉了。
还有更惨的品牌,比如2013年成立的茶颜悦色,在成为网红之后,2023年5月一家名叫“茶颜观色”的奶茶店悄摸摸开了起来,装修风格与招牌设计,几乎与正品一模一样。
更骚操作的是,冒牌货“茶颜观色”还公然把正品“茶颜悦色”告上法庭,并因此登上了微博热搜,直到2023年茶颜才维权成功,喜极而泣,为了感谢用户的声援,给每个用户发放了2元的代金券。
在“山寨”这颗大毒瘤下,即便冒出来一个网红品牌,大多也只能勉强维持6-12个月的生命周期,然后就在无尽的维权模式中,走到品牌生命的终点。
也正是这样,给粉末勾兑奶茶留下了一些生存空间,高乐高、优乐美、香约、香飘飘等罐装自摇品牌,仍然能够享受上一个时代的红利,比如香飘飘在销量最好的时候,号称一年能卖出十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
06正是意识到品牌的价值,一个名叫“皇茶”的奶茶品牌,干脆就自断一臂,在2015年把商标改为“喜茶”,并且坚持自营,拒绝加盟。
也正是这个时候,作为茶饮大国,中国的消费升级车轮滚滚向前。从2013~2016年间,奈雪的茶、鹿角巷、乐乐茶、茶颜悦色、煮叶等新式茶饮品牌,在一片浑水中相继崛起。
它们成长于大陆,设备更专业,配料更新鲜,开始通过口感、健康、时尚切入市场,吸引年轻消费者。
比如喜茶,号称坚持用100℃高温水,60秒高压萃取,每个茶袋只用一次;奈雪的茶主营“茶饮+软欧包”,当天没卖完的软欧包会直接销毁;茶颜悦色则带有浓厚的中式江南风格;C奶茶将第一道茶汤的制茶工序,增加到了12道。
整个行业,迎来了一轮真正的品质升级,红餐网在2023年8月公布了《2023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新式茶饮品牌占了6席。
按照大众点评的搜索结果,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在多地排名前三。奈雪的茶招股书显示,它的店铺数量达到了507家,有14000多名员工;喜茶有695家门店,微信小程序会员超3500万人;而茶颜悦色仅在长沙一个地区,就布局了超过200家门店。腰部品牌中,茶百道、古茗、益禾堂等门店数量加起来也突破了3000家。
根据《2023新式茶饮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多数年轻人都对奶茶“上瘾”,平均一周能喝掉3杯。90后与00后消费者是新式茶饮的主流消费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数量近7成,其中近3成的90后与00后购买新式茶饮的月均花费在400元以上。
就连老人也办法抵制住奶茶的诱惑,3月上旬支付宝披露出了一组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奶茶消费整体上涨10%,其中在支付宝小程序里领取优惠券线上点饮品的中老年人增长了25%。
资本,更是加速跑马圈地,对这些品牌进行催熟。
一个浩荡的奶茶时代,正在滚滚向前,当年在小卖铺门口排队买廉价奶茶的中小学生,长大后终于成了行业最牢固的基石。
072023年,全国奶茶店数量达48万家,但活过一年的奶茶店仅18.8%,主打廉价却非常知名的,仅仅只有蜜雪冰城一个。可见,伴随着新式茶饮品牌效应升级,低端品牌和山寨奶茶都在消亡。
回首三十年,从珍珠奶茶、粉末奶茶,再到果茶和新中式奶茶,每个时期都有一群勇士杀入,然后在烈血中进化。一批批奶茶匠人,一次次迭代升级,为一代消费者献上这个时代的最佳味蕾。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2023年,喜茶传出上市消息,奈雪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30年河东30年河西,它们最终能否把握住行业脉搏,究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百年星巴克”,甚至赶超,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这些磕奶茶的人,这辈子注定没有机会再“重回正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