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加盟资讯

百年育才加盟骗局揭秘 找张雪峰报志愿,又涨价了

找张雪峰报志愿,又涨价了“志愿比分数更重要!”看了一整年的张雪峰直播后,这个念头紧紧缠住了陈淼。距女儿高考还有两个月,她终于抢到一张11999元的梦想卡。这是张…

找张雪峰报志愿,又涨价了

“志愿比分数更重要!”看了一整年的张雪峰直播后,这个念头紧紧缠住了陈淼。

距女儿高考还有两个月,她终于抢到一张11999元的梦想卡。这是张雪峰团队志愿填报服务的主打产品,越临近高考,价格越高。陈淼看着它从8999元一路升到万元以上,但每次刚放出名额,申请页面就立刻卡顿,几分钟后,报名按钮从蓝变灰:这轮名额已被抢空。

“越抢不到我就越失落。”陈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然而,一年后,2025年高考第一天,她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张雪峰团队的志愿填报服务并不值。选在这天发帖,是因为她很能共情考生家长当下的心情:“高考结束后,就要马不停蹄地纠结于志愿怎么填,家长不会允许自己有哪怕一丁点失误,担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高考志愿填报(以下简称“高报”)是一门关于焦虑的生意。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比2024年的峰值略有回落,但仍是近十年里的第二高位。走低的录取率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催生出越来越庞大的高报市场。

艾媒咨询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中国高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达10.9亿元,超九成考生愿借助专业服务规划志愿。多位高考志愿规划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前的高报市场,正处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很短时间内,大量人员涌入,造成市场良莠不齐,甚至呈现出“某种畸形的过热”。

志愿填报固然是场信息战,然而,找机构,真的就比自己填更靠谱吗?

百年育才加盟骗局揭秘 找张雪峰报志愿,又涨价了

2024年6月23日,浙江杭州市举办高校招生公益咨询会,吸引大批考生和家长前来咨询。图/IC

“掉档”的96个志愿

“求靠谱的志愿填报老师,不在乎价格,只想上好大学。”“真的需要花上万元找人帮忙选专业吗?”2025年的志愿填报季刚到,此类疑问与求助就占领了各大社交平台。

与此同时,高考前宣布“退网”的张雪峰很快在另一平台开始直播,他的梦想卡在2025年价格涨到了12999元,上架20分钟后就被抢购一空,另一款18999元的圆梦卡也同样卖爆。花数千乃至上万元报志愿值吗?

2024年6月27日,山东烟台市的一场高考招生咨询会上,近百所高校的招生人员与考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图/IC

山东高考出分后第三天,杨楠见到了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这是2024年6月28日。当年,山东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44分,杨楠只考了469分。这个分数比较“险”,再加上文科生可选专业有限,她觉得“找机构更稳一些,自己也能轻松一点”。

但第一次面谈就让杨楠大失所望。规划师先是简单问了她的专业和城市意向,她说想留在北方,不想选数学。对方说分数不高,要求不能那么多,先不要考虑专业,首要目标是冲本科,“不用担心数学,大学老师不会叫你挂科”。接下来,将她的分数、位次输入一个线上系统,根据地域要求,拉出一张长长的清单,有200多个志愿。

“没有更多关于具体专业的介绍,只说实在不想去的就删掉,总共一小时的咨询里,老师出去打了20分钟电话。”杨楠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是整个服务过程中她和规划师的唯一一次线下见面。后来的几次交流都是电话。

从6月28日到7月5日提交志愿,杨楠一直在拼命删志愿。山东从2020年起推行新高考改革,实行“专业+学校”的平行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最多可以一次性报96个志愿。因此,规划师让杨楠把志愿删减到100个左右。但对方先后提供了三版志愿清单,每版学校都不同,杨楠不得不反复删了三次。

几百个学校要挨个上网查资料,杨楠“也不太懂,主要看宿舍环境如何,有没有空调,管理严不严”。她还想报一些小语种专业,但没参加英语口语考试,不确定哪所学校能报,找规划师咨询,“她让我自己给招办打电话”。

事后回想,杨楠觉得这5499元花得不值。她来自山东潍坊,很多同学找机构报志愿的价格在2000元上下,但她考虑“贵有贵的道理”,选择了一家“顶流”教培机构。她在该机构接受过“一对一”学科培训,效果不错。但她后来才知道,这项服务是外包的。

公开资料显示,提供服务的机构成立于2016年,是一个专门提供生涯规划指导的全国连锁服务企业,在山东设有分部。根据该机构官网信息,服务中有一项是“高考志愿填报卡”,考生可以在智能填报系统上进行多条件检索,后台会提供大数据精准匹配。规划师和杨楠第一次见面时,“拉清单”使用的就是这一系统。同时,杨楠也免费获得了一张VIP填报卡,据称价值598元。

2025年6月14日,湖北武汉市,2025公益高招咨询会在武昌首义学院武昌校区举行,150余所高校现场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吸引超6万人次现场咨询。图/IC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高考志愿规划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杨楠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小程序和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数和需求自动筛选学校。很多规划师只会简单地使用软件,就敢收取四五千元的咨询费,在纯线上服务中,这一现象尤为普遍,但家长对此缺乏足够的分辨力。“有些规划师掌握的知识比家长还少,提供的方案还不如家长自己花几天时间研究后填报的质量高、针对性强。”

多位资深从业者说,2022年以后,高报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量教培人员涌入高报行业,其中很多人对志愿填报的“门道”几乎一无所知,市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我在抖音上遇到过一个自称有多年高报经验的专家,但他连平行志愿的填报规则都讲不清楚,告诉家长的也都是二三手信息。还有规划师在直播时引用的录取数据都是虚构的,比如,声称某个分数较低考生在他们推荐的方案下捡漏进入‘211’院校,但我一看,这个分数在那个省根本不可能考上‘211’大学。”在高报行业深耕20多年的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凭借低价策略和花哨包装,这些人吸引了大量家长。这就像看病时遇到了假医生,有可能让病情恶化。”

有资深规划师披露,高报的“入行”培训费在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有的机构会承诺培训结束后“可以分几个学生服务”,用于“回本”。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每到高考季,各志愿填报机构还临时招聘大量**人员,以大学生、大中学老师为主,培训3—5天就上岗。一位参与过培训的考生家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这类速成培训班的内容很基础,包括志愿填报规则、全国大学的总体情况、最热门的专业,特别是如何使用AI工具。她去参与培训,原本是为了更好地助力孩子的专业选择,结果却发现,多数知识点她都了解,“很多内容一笔带过”。

对此,多位升学规划专家指出,志愿填报服务的特殊性在于,每年只能服务一批学生,服务时间全部压缩在6月25日至7月初的一周内。有规划师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服务一个学生收费5000元,每年服务50名学生,则年营业额为25万元,即使只给**规划师1000元/学生,但抽取销售分成,负担房租、水电和所有员工工资后,真正的利润非常有限。

“机构要想有更多盈利,只能一方面靠炒作把客单价提到15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大量招募便宜的**人员。目前业内真正赚到钱的,只有张雪峰等少数几个头部‘网红规划师’,最多的‘玩家’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教培机构,平时做学科培训,高考季做志愿填报。”前述资深规划师说。

录取结果公布后,杨楠的96个本科志愿全部滑档。接下来是专科志愿填报,她报了61个“3+2”专本贯通专业,“规划师说能稳上”,结果又全部滑档。她最终被南方一所专科学校的康复专业录取。“我当时明确说,不想去南方,也不想学医,但规划师说后面的专科学校只是凑数的。”

2024年6月12日,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茌平区选调生(本科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贺鲲鹏在耿店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给大家分享化工专业、计算机专业及转专业的心得体会。图/IC

一分不愿浪费

中国高报市场发展的第一个小**发生在2016—2018年。主营业务为志愿填报的百年育才和旭德教育先后在新三板挂牌,教育行业投资人开始讨论这或许“是块百亿甚至千亿的蛋糕”。2023年,高报市场发展进入第二个高峰期,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陆续升级了自己的AI智能填报系统,张雪峰“文科都是服务业”的言论引爆舆论。

在梁挺福看来,是市场需求和时代潮流共同将张雪峰推向“顶流”,而潮水的方向,就是新高考改革。“两次高峰和我国新高考的逐步落地在时间上是吻合的。”

2017年,上海和浙江首批试点新高考,同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也正式启动改革。到今年,新高考已在全国29个省份实施。过往高考模式下,志愿填报以“院校”为单位,新高考改革后,出现了“院校专业组”和“专业+院校”两种平行志愿填报模式。

在采取“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考生志愿填报的单位不是院校,而是相近专业组成的“专业组”。本科批考生一次可填报四五十个“专业组”,调剂只发生在专业组内。“专业+院校”模式,以“1个专业+1个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以辽宁为例,本科批最多能填112个志愿,由于考生都是直接“报到专业”,不存在调剂一说。

梁挺福指出,新高考的志愿填报难度主要体现在不同专业对选科的要求,以及专业数量的增加。一方面,由于新高考不再文理分科,很多高校结合具体专业提出选科要求,比如,如果不选生物,有些临床医学专业就无法报考;另一方面,这几年,全国高校正赶上“专业大调整”,新专业不断涌现,传统专业“改头换面”。不了解这些新趋势,填报志愿时就容易被误导。

“茫然、恐慌与不自信,这就是我的心态。”陈淼回忆。2024年,她女儿正赶上安徽新高考第一年,虽然研究了很多招生简章,但陈淼“还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多位规划专家指出,改革第一年通常是震荡期,由于志愿填报规则的变化,家长们的选择焦虑症会进一步加剧。

新高考对志愿填报,到底有何利弊?长期研究中国高报模式变化的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丁延庆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志愿填报本质是一个“对位”过程,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及本省排名,与目标学校及专业匹配。传统高考模式下,由于志愿数量较少,一旦没有精准对位,考生就可能面临滑档或调剂风险,新高考平行志愿投档数量大幅增加,使考生志愿填报的容错率增强,整体来看,考生的报考难度与风险显著降低。

梁挺福进一步解释,传统高考模式下,“大小年”的波动明显,有些高校或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相邻年份的差距能达到10分左右,主要依靠上一年度分数和位次作为参考的考生,填报时不得不怀抱更强的“赌博”心理。新高考模式下,选择增多,使志愿填报结果更加分散和均衡,不同志愿间的分数梯度被缩小,“大小年”波动频率明显降低。

但专家们也注意到,分数线的稳定加剧了考生家长志愿填报时的“唯分数论”,家长们“不愿浪费一分”,再叠加就业考量,在报考策略上比过去更具功利倾向。“改革初衷原本是提高学生的专业选择自由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匹配到自己想去的专业。但现实中,真正提高的却是分数匹配度。”

哪个专业是“天坑”?

梁挺福现在最担心的,是短视频时代对“热门专业”的炒作,会进一步强化家长在专业选择时的“就业取向”,当一窝蜂地涌向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等“热门专业”时,就像炒股“追涨杀跌”,会让这些专业的分数线大幅提高,冷门专业则乏人问津。

“更糟糕的是,高报机构进一步推高了这一趋势,很多机构在志愿填报时主打一个‘唯就业论’。”他说。

2023届河南考生茂茂对此深有感触。她坚定地想学新闻,也和规划师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但在填报志愿时,对方仍联合家长反复劝说:“说你一个女孩子就应该去报考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工作生活会更稳定。”

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确定要读新闻专业的前提下,规划师没有认真帮她参考匹配院校,最终的录取结果让她遗憾。“我现在才意识到,学新闻,专业本身的业内影响力与所在城市都非常重要。我当年的分数本来够上中国传媒大学,但最后去了某非一线城市一所高校里相对边缘的新闻专业。”

拥有15年志愿填报经验的资深生涯规划师、中国学业规划行业联盟秘书长刘力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选大学专业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某个专业是“天坑”,学生应先思考自己有哪些优势与能力,在哪个行业更有可能成才,再考虑对应行业的成才率。“先了解你自己,再了解外部世界,然后把两者结合,这才是真正的志愿填报策略。”在她看来,只看就业,抛开个体去评判某个专业的“好与坏”是不理性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招生老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所谓“一报定终身”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今天,多数大学生至少读完研究生再就业,这意味着就业时间点往后推迟了两到三年。求学时间拉长和外部形势的快速变化,让家长对孩子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增强,这就是全社会围绕“热门专业”的狂欢背后深层的心理机制。事实上,短期就业的“火爆”可能导致“热门专业”几年后的市场供给饱和,而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或许长远来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刘力菲说,早在十多年前,她就建议家长选择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但多数家长觉得这类专业太“时髦”,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土木、机械等专业,认为它们更稳定,“现在这些家长可能已经后悔了”。她认为,真正的“稳定性”是大学生自身所拥有的能力。

她指出,招考信息与就业市场间存在一定的滞后与错位,几乎是一种必然。因此,对规划师来说,认知水平与格局至关重要,“你看得多远,就能带领学生走多远”。而没有五年以上的经验,规划师很难敏锐地捕捉到客观数据背后的趋势性因素。

但现实中,多数规划师因为缺乏经验,往往会选择偏保守的志愿填报方案,“唯就业论”是这种策略下的一个结果。多位受访家长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规划师推荐的院校层次总是比家长预想的方案要略低一些。

陈淼的女儿志向明确,一心奔着某小众专业去,梦校是南京某大学,但最后作为第一志愿没有录上。她后来复盘,如果更大胆一点,更理想的方案应是先选择这所大学的其他低分专业,大二再转专业,“我女儿想学的专业很冷门,好转一点”。但张雪峰团队的规划师完全没提出过这种方案。

抢到“梦想卡”后,陈淼发现这是一笔“没有性价比”的买卖。对方提供的方案与她自己在夸克等平台上筛选出的学校列表“没有太大出入”。她还发现,女儿的分数够得上另一所大学,无论是院校层次、学科水平、所在城市还是保研率,都比规划师推荐的学校要强。“规划师推荐的是江苏一所某‘双非’院校,一直说选这个100%稳上。”

最后,陈淼按照自己的想法提交了志愿,女儿去到了自己想去的小众专业。一年后,她问女儿:还维持原来的梦想不变吗?她说是的。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在的小孩和我们那个时代不同,学习的动力来自自身,真的喜欢做一件事,才能坚持下去,做起来也不会那么难。”陈淼说,对于当下正在纠结志愿填报的2025届考生家长,她的个人建议是,以尊重孩子的兴趣与个人选择为第一优先原则,再兼顾就业。同时,要把选择带来的各种利弊全部摊开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未来可能会面临怎样的状况,能否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024年7月11日,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场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图为信息交互小组工作现场。摄影/本刊记者 张浪

如何“避雷”?

高考录取存在着诸多博弈。

在丁延庆看来,这一过程中有三组博弈最引人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高校之间。新高考改革下的志愿填报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录取分数和位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各高校录取的分数区间在变窄,形成了一种更加固化的高校招录分层格局。

“这是家长用分数投出来的。明明两所高校的教学水平几乎没有差别,但为了把每一分都发挥到极致,在家长眼中,哪怕就差一个位次,也有优劣之分。”西部某高校招生办主任张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他看来,这就倒逼高校之间的生源“内卷”加剧,名校之间的“掐尖大战”比过去要严重得多。“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就像一个更加坚固的金字塔,过去,我们还能捞到一点好苗子,现在几乎不可能了。”

多位高校的招生老师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目前,国内一些中下游的“985”高校面临生源质量下降的危机。为了在分层中找到一点缝隙,提高整体生源质量,越来越多高校采用“冷热捆绑”的专业组招生模式,例如,某高校将学科并不相近的临床医学与材料科学“打包”进一个专业组,很多考生为冲刺热门的临床医学填报该组,面临被调剂至材料科学的风险。而在“专业+院校”的模式中,高校也有应对措施,可以以大类招生的名义进行“冷热打包”。

多位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新高考改革后拥有更多专业选择权的学生,又被剥夺了部分权利。但张涛说,这也是高校的无奈之举,学校内部专业生源质量出现两极分化,如果不采取办法控制,冷门专业的生存会愈发艰难。

“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张涛还观察到,有些“摆烂”的学校就像剥离不良资产一样,任冷门专业自生自灭。比如,增加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削减冷门专业招生比例,这会带来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高校专业的同质化现象加剧。

2025年5月22日,山东高密市第五中学,高三学生将写有梦想的纸飞机抛向空中。图/新华

这一轮专业大调整中,大学开设专业同质化的问题已相当严重。专家指出,很多大学盲目跟风,大规模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门槛很高的专业,不仅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削弱大学自身的特色和竞争力。“但志愿填报方式改革后,目前就是买方市场。大学想要保持定力何其艰难,一切都与生源相关。”

很难说清,考生与高校的博弈中谁会胜出。但受访的招生老师都认同,随着新高考及其志愿填报模式的全面普及,未来十年,中国的大学将经历新一**洗牌。多位规划专家则预测,未来,随着越来越多“80后”家长的孩子进入大学,这一代整体教育水平更高的家长会更愿意尊重孩子个人的兴趣与意愿,引导高报市场渐渐回归理性。“目前已能看到这样的趋势。”梁挺福说。

对于2025年志愿填报的策略,刘力菲建议,高考出分之前,家长要和考生一起探索“适配度更高”的专业方向以及与之相关的大致学校范围。这一过程建立在对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出分后,重点转向根据分数和位次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组合,并合理地确定“冲稳保”比例。

她进一步解释,对于不含调剂的“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以大胆地冲,一般来说,合理的“冲稳保”比例是3:5:2,在考生的分数基础上,可以往上冲5—10分。但如果是今年首次新高考的省份,会存在一定变数,考生或许可以适当冲一下高分院校的冷门专业。“也许高分学生看不上,低分学生觉得不可能,可以赌一定概率。但这类决策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数据分析之上,须慎之又慎。”

对于家长如何“避雷”水平参差不齐的高报机构,刘力菲给出三点建议:首先,详细了解机构的服务流程,要想制定更合理的志愿组合,通常第一步是给孩子做详细的性格与能力测试;其次,咨询时就要求见到规划师本人,如果接待人员无法清晰告知规划师姓名及资历等更充分的信息,就说明规划师大概率是临时招募的,无法立即到位。

再者,家长在前往机构前应提前做一些功课。例如,专门研究某个专业的发展路径、哪些学校开设了该专业、考研情况和毕业后的薪资水平等。然后用具体的专业去问规划师,看他是否了解更多信息。在刘力菲看来,“内卷”时代,“卷”的就是家长的认知。

多位规划专家指出,志愿填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匹配”。但匹配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选择只是中间环节,往前,需要从高中阶段起就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往后,需要大学提供更多元的面向高中不同选科类型的课程衔接,同时开放自由转专业的渠道。目前的情况是,前后都不适配,只靠中间环节的改革,很难让学生真正获得“专业选择自由”。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专业?“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刘力菲说。

(文中陈淼 杨楠 茂茂 张涛为化名)

发于2025.6.30总第119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新高考志愿填报乱象调查

记者:霍思伊

编辑:杜玮

张雪峰多平台账号被禁止关注!工作室回应称“正在反省”!之前曾泪洒直播间称“动了太多人蛋糕”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9月24日,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张雪峰账号“张雪峰老师”在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多平台被禁止关注。其店铺“峰阅万卷”客服表示,店铺主要负责图书咨询和售后,目前正常运营。同日,张雪峰告诉媒体,“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随后便挂断了电话。张雪峰工作室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称“正在反省”。

“张雪峰老师”账号被禁止关注。

当点击关注键时,快手提示:该用户因违反社区规定被禁止关注;B站提示:该账号异常,关注失败;抖音提示该用户被禁止关注;微博提示:该用户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微博社区公约》被禁止关注。南都记者搜索张雪峰的关联账号发现,“张雪峰讲升学规划”“张雪峰讲家庭教育”正在直播,但主播并非其本人。同日,张雪峰的店铺“峰阅万卷”客服告诉南都记者,店铺主要负责图书咨询和售后,对于张雪峰的账号情况并不了解,“目前店铺正常运营”。

据极目新闻观察,在多个视频平台,账号“张雪峰老师”最后一次更新是9月19日,视频内容为张雪峰为连麦家长解答关于航空和航天的区别。9月24日,在其账号被禁止关注后,不少网友在该条视频下留言询问缘由。该账号在此前,也会定期更新视频,主要内容均为给学生或是家长解答专业、考研等相关问题。而在张雪峰的微博账号,其最后一次发布内容则是8月31日,内容为提醒家长不要轻信借他名义背书的广告。

背景

曾在直播间含泪称“动了太多人蛋糕”

但“告别”被质疑是精心策划的营销策略

公开资料显示,张雪峰本名张子彪,曾就读于郑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是苏州研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联合创始人。2016年6月,张雪峰凭借《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走红网络。

南都此前报道,作为“热搜常客”,张雪峰经常登上风口浪尖。近年来,张雪峰一些言论如“文科都是服务业”“新闻学无用”等观点,多次引发网络热议,也招致对他的一些批评。他曾在直播间称“所有的文科专业都叫服务业”“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随后被文科生博主“顾言右”**。2024年1月,“顾言右”称**立案审查已通过。

2023年,张雪峰在直播间回应考生家长提问时表示,“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引发网友热议,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师也发文评论。

同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发布了院长张明新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他提及张雪峰称,能感受到张雪峰的观点影响了很多考生在填报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选择。对此,张明新认为,“读大学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新闻传媒业的前景也非传言中那般黯淡。

在今年5月31日的直播中,5月31日晚,这位年入上亿的“高招网红”在镜头前哽咽鞠躬,“这可能是你们最后一次见到我”。直播中,张雪峰表示:干我这个行当不容易的,我动了太多的人的蛋糕了,有些东西我不能说得过于直白。因为我们正常恢复直播是8月份,我期望8月1日能跟大家见面,如果实在不行的话,9月1日也行。但是也有可能,这是你最后一次在网上看见我,我都不敢保证明年你一定能见到我,就是九月份的时候,8月份的时候你一定能见到我,我都不敢说。张雪峰在直播快结束时,眼含热泪向屏幕前的家长和考生深深鞠躬:“我真的特别想说的是,我在任何事情上,包括说我后面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希望大家一定记住,张雪峰对得起大家,对得起这个社会……我真的这一年我真的尽力了。”

不过,在6月6日,张雪峰在微博发布视频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并宣布6月15日-6月30日将在快手连开15场独家直播连麦。而从他宣布停播再到宣布“撤回”这一决定仅不到一周。

观察

AI张雪峰掰手腕

搅动10亿市场

输入省份、分数、科目、排名,填完性格测试,选好专业,智能体啪地甩出一份十几页的志愿报告。“冲稳保”档档清晰,排版整齐、术语遍布,满满透着专业感,甚至细致到调剂建议、职业生涯规划......手机屏幕上,一份过去要花几天甚至十几天查找和比对信息,需要耐心和记忆力才能完成的繁杂志愿分析,如今只需一个提问。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虽比2024年的峰值略有回落,但仍是近十年里的第二高位;而今年本科招生计划预计仍维持在 490 万左右。艾媒咨询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高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达10.9亿元,超九成考生愿借助专业服务规划志愿。这,或许正是技术展现价值的关键时刻。

在志愿填报市场,AI已然成了新的选择,特别是在“大模型重构一切”的当下。互联网大厂纷纷上线围绕“高考”场景的服务,阿里系的夸克、腾讯系的AI高考通、字节系的AI抖音等工具以“技术普惠”之名争夺流量入口,而入局该赛道多年的传统教育咨询机构如高考纸鸢、优志愿等更是试图做到“人均张雪峰”。

从免费AI工具到万元级人工服务,志愿填报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洗牌与重构。技术普惠与人性洞察的博弈,正在重塑一个关乎千万考生命运的行业。

如此重要的人生时刻,AI真的能胜任吗?

“有得赚,难度还低”

大厂与垂直玩家开启AI军备竞赛

高考志愿填报(以下简称“高报”),是一门关于焦虑的生意。志愿选择影响的不是大学四年,而是往后漫长的职业生涯,稍有不慎就走向月薪三千的不归路。在无数考生和家长心中,“把高考的每一分在未来最大化变现”这件事,让知识改变命运变得无比具体。

走低的录取率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催生出越来越庞大的高报市场。按照研究机构的测算,志愿填报这一分水岭,市场规模在过去10年增长了10倍,今年更是达到10.9亿元。

在由3000 余所高校、1600多专业构成的复杂坐标系中,如何为孩子锚定一个最有利的发展起点?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却比高考本身更考验一个家庭的远见与决策能力。

“老高考”模式下,一般每个批次可以填报4-8所院校,每所院校可以选6个专业,还算简单。当进入2015年后新高考改革全面铺开的背景下,“院校专业组”模式的出现,以及动辄上百个的志愿选项,让这场“决策战”的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一位有深耕升学规划行业20多年的专家向记者直言:“事实证明,高报市场两次高峰和我国新高考的逐步落地在时间上是吻合的。”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高报市场发展的第一个小**发生在2016—2018年。彼时,主营业务为志愿填报的百年育才和旭德教育,先后在新三板挂牌,教育行业投资人开始讨论这或许“是块百亿甚至千亿的蛋糕”。

2023年,高报市场发展进入第二个高峰期,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陆续升级了自己的AI智能填报系统,张雪峰“文科都是服务业”的言论引爆舆论。

2024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旭德教育主营志愿填报,一对一咨询业务毛利率高达78.30%。做“AI+高考报考”的百年育才,规划咨询业务的毛利率更是拉高到89.34%。作为教育赛道的垂直玩家,这样的利润率在整个教培行业也是一骑绝尘。而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仅正常运营的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就有1300多家。

“有得赚”之外,这门生意繁荣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难度其实不高。

南都记者调研中,多位高考志愿规划师都提到,当前高报行业正处于第二个高峰发展期,在很短时间内大量人员涌入,造成市场良莠不齐,甚至呈现出“某种畸形的过热”。“双减”后众多教培人员职业转型和不少教培资本赛道切换,更是叠加了这一效应。

据央视报道揭露,很多线下机构所谓的志愿咨询师,不过是在旺季匆忙入局牟利的普通教培从业者,有的甚至只是对教育行业缺乏了解的播主网红。上一秒还在直播带货卖保险,下一秒就可变身转型金牌规划师,不仅几无专业性可言,推荐的院校专业信息不全甚至还有误导。有些机构为迎合家长的焦虑心态,还会提供并不适合学生特长志趣和未来发展的院校专业。

“目前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些机构存在人员外包、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的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坦言。

信息密集、决策复杂的教育场景

真的天然适合AI落地吗?

可以说,高报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密集、决策复杂场景,本质上就是一项信息与决策的系统工程。那么这个场景,是否天然适合大模型落地?各方看法不一。

一方面是“AI要取代张雪峰”的热议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则是不断有关于AI高报工具的数据漏洞、推荐出错、免费功能受限等舆情出现。在南都教育公布的AI志愿工具实测中,几家大厂APP都或多或少出现考生实际位次、报选专业历年录取最低分数及位次等数据不够准确的情况;更有甚者,据《中国新闻周刊》披露,去年一位山东考生在某线下高报机构参照其智能填报系统的推荐报考,结果耗费了5499元的96个志愿竟全部滑档!

“志愿填报时间敏感,拼的就是今年的政策、今年的招生计划、今年的专业组设置。如果这些信息不是最新的,你就等于基于错误前提做出决策。”去年全面入局AI高报行业的“高考纸鸢”创始人刘瑞向南都记者直言。他提到,一个达到及格线的AI高报工具,最起码要具备明确标注官网来源的数据;提供年份标识和更新时间戳;能区分不同年份政策、批次规则和专业组结构变化等。

“用AI填志愿,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趋同性导致高考志愿方案失去性价比。”南都记者在调研中,江苏一家多年深耕升学报考规划的机构负责人透露称,“我们在江苏本地服务了超过5000个一对一家长,也开发了自己的志愿填报系统,之前有一键填报功能,后来取消了,就是因为这个趋同性,导致志愿填报系统推荐的结果没有性价比,大量用志愿卡的考生被迫出现调剂。”

他举例称,比如某一年高考前夕,张雪峰力推某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好,很多家长一窝蜂地选这个专业。但事实上,每所院校和招生专业的计划招生数,都是有限的,本来就是一场博弈。就像炒股“追涨杀跌”,过度追捧会让某些年度热门专业的分数线大幅提高,冷门专业则乏人问津。当该分数段的家长需求表达基本统一,而AI的推荐又离不开统一的算法时,无法做细微力度区分的AI根本无力提供个性化填报方案,这就导致推荐结果是一样的。

诸如此类日益暴露的AI填报短板,也就不难理解近日张雪峰直播间的一幕表态。有学生提问:“您怕不怕被AI取代?”张雪峰言语中底气十足:“我能被取代的话最好!”

互联网大厂争当“AI张雪峰”

高报业务成流量入口争夺赛?

即便如此,今年依然是大厂纷纷押注 AI 志愿填报赛道,强势入局卡位的第一年。

今年,夸克推出高考志愿大模型,号称“能像志愿专家一样思考”;QQ浏览器上线行业高考 Agent“AI高考通”,称能基于近10年院校录取分数线和2025最新高招计划,提供权威、个性、智能一站式志愿填报服务;百度也不甘落后,上线“高考高频考点库”“AI志愿助手”等系列AI产品,字节除了豆包上线高考填报志愿功能外,更是在近日紧急上线“AI抖音”App,主推AI填报志愿。

凭借智能、高效和免费的特性,这些“AI张雪峰”迅速成为考生和家长眼中的香饽饽。

“上夸克,搜高考”已经成为阿里系标志性AI能力之一。这主要得益于过去7年,夸克持续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提供免费服务的积累;今年更是官宣其高招数据库已涵盖全国2900多所高校、近1600个本科专业,甚至扩大了100倍算力保障高招服务。甚至张雪峰都把夸克的链接挂到了直播间,还在短视频平台和微博上推荐大家使用夸克。

腾讯则除推出行业内首个高考Agent——AI高考通外,旗下腾讯元宝App也集成了大量高考相关智能体,并按照地区细分为上海高考、广东高考、四川高考等不同的智能体。25日,腾讯方面表示已回答网友超过3000万个高考志愿相关问题,平均输出1000字以上的深度报考建议。

字节跳动旗下的诸多APP中,豆包、AI抖音等App共用一套高考志愿规划功能,名为“志愿预测助手”。这些功能并非由字节开发,而是使用的第三方平台中教智网开发的掌上高考志愿填报助手,功能与百度的类似。有所区别的是,当用户从推荐列表中选出部分院校加入“意向”和“志愿表”后,抖音后续还会推送相关院校的招生情况。

整体来看,各家基本都是结合自身优势,小角度切入,核心卖点都是大模型能力。比如夸克是基于领域数据优势和阿里通义千问;QQ浏览器则是依赖腾讯混元大模型能力;百度则是集成自家文心大模型、DeepSeek-R1等多个大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入局的大厂在高报咨询业务端都是按公益打法在操作,“它们基本也不依靠这种短时季节业务赚钱,看中的只是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刘瑞称。

数据公开透明是大势所趋

“接下来就是拼专业算法”

大厂躬身入局在AI高报赛道发力,垂直领域的专业选手同样不容小觑。深耕升学规划11年的优志愿在今年5月发布专研升学规划的AI大模型ChatU,称已通过国家数据安全与算**理双重认证。该模型被描述为“基于百亿级参数训练,结合位次波动、招生计划等核心变量,仅需3秒即可生成多维报考报告”,目前已应用于同济大学招生AI机器人ChatTJ,解答3万多位考生问题。

去年以“北大学生创业项目”“全国首个基于AIGC技术的高报平台”等标签出圈的“高考纸鸢”,今年更是融合了MBTI性格测评的引导式问答和真实的应届生招聘信息,甚至细化到根据目标岗位为考生制定大学四年规划,主打“始于高考,终于就业”的产品理念。

其创始人刘瑞出身北大计算机科班,求学时就开始接触高报咨询行业,深耕志愿填报领域近十余年。兼具技术与行业双向视角的刘瑞,在采访中向南都记者坦言,此前的高招线下咨询壁垒在于数据,而现在数据公开和透明已是必然趋势。当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AI填报类竞品,除了数据准确性尤待观察外,更本质上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专业度上。“写这些推荐算法的码农,大部分都是只了解AI技术,却不了解真实的志愿填报‘门道’。投入好一点的厂商,会请一些资深高报师来体验反馈、与技术员对齐需求、调参优化;差一点的,可能就直接网上扒拉一圈建个数据库硬上了。”

“在大家都有数据的情况下,就是拼专业算法。”刘瑞认为,能否精准地从纷繁复杂的宏数据库中,通过精确调度的算法推理,拉取到对用户有效的真实数据来做决策,才是衡量一个AI志愿产品质量的关键。“如果一个工具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稳定的推理和结构化的精准输出能力,那它大概率只能制造风险。”

高招志愿到底靠啥?

AI和“张雪峰”,都只能“打辅助”

“互联网时代,我们要用大数据颠覆掉所有的咨询老师。”时光回到11年前的2014年,当耿忠诚成立优志愿时,就曾立下这样的豪言壮语。后来,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打脸了,“我们和老师成为了合作伙伴,时代永远留存的是迭代自己知识和认知的这批人。没有颠覆者,只有工序和效率的优化。”

如今,AI同样来势汹汹,用周鸿祎的话说“任何一个行业都值得用 AI 重塑一遍”,志愿填报行业同样没有人能固步自封。

当下传统技术派如优志愿、蜻蜓生涯、百年育才等,与以峰学蔚来、百度、夸克、靠谱 AI等为代表的新兴流量派交相辉映,在教育部力推阳光志愿系统等政策规范化下,低质高价服务空间不断挤压,技术普惠下行业分化加剧。

高考志愿填报,本身是一个需要反复判断、逐步校准的系统过程。耿忠诚在谈及当前AI玩家对高报咨询市场的影响时表示,AI 解决的是“信息翻译”问题,而专家解决的是“决策共识”问题。

而对于此前网络热议的“AI围剿张雪峰”等话题,不少高报师亦向记者直言,张雪峰的本质是网红经济,其核心竞争力不完全是知识储备,更多在于替家长扛下决策压力的情绪劳动。“AI终究只会算概率,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路径。找张雪峰团队和AI不同在于,想和他们谈的不是志愿本身,而是规划孩子的人生。”南都记者连线一位拍下了“圆梦卡”的家长,问他为何宁愿多花这一万多,对方如是感慨。

也许诚如斯言,大部分公众并不能承担自由意志的代价,他们也更愿意相信在地下运转的人间法则。志愿填报行业未来格局或许正日渐清晰:基础服务由AI免费提供,而人类专家则专注于解决价值观冲突、生涯规划等高阶需求。

“蜻蜓也好用,优志愿也好,在网红老师出现之前,前端大规模售卖数据卡的业务模型都活得很难,为什么?因为根本就卖不出去这个 C 端产品。”与耿忠诚同年创业的蜻蜓生涯创始人伏全皓,曾犀利评价高考志愿填报行业各生态位的互补关系。对此刘瑞亦有同感,“有很多人把业务难做归结为有了AI工具,本质是现在家长越来越年轻了,对志愿填报规划师的要求非常高。简单的套路话术早已打动不了这类Z世代家长,更多场景走向中高端一对一。”

“所有高报师得认清现实,如果你的专业度超不过 AI,就别指望家长掏钱。”靠谱AI创始人刘建华亦曾公开表态。与此同时,南都亦关注到,今年由靠谱AI与北大联合发明的支持精准高报的策图法,已在靠谱AI App、PC版中全面上线。

在刘瑞看来,在大厂玩家全力入局强势卡位的情势下,AI高报赛道腰部以下机构的想象空间乏善可陈,破局之法或许在于,“高考志愿填报将变成未来大学职业教育的入口。”他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长规划意识的觉醒,未来行业的主要增长点一定在一对一个性化咨询服务,即从选科到高薪就业的全链条的生涯规划服务。基于这样的预判,高考纸鸢不仅宣布今年其AI高报产品向全国1335 万考生免费开放,且线下业务也已经拓展至高校大厂参访等研学和职业生涯链条。

“AI和张雪峰,事实上都只能打辅助。”刘瑞直言,当下生态里,考生和家长真正需要的,不应该是“AI告诉你报什么”,而是“AI帮你看清自己能接受什么”,“你得带着问题意识、规划意识去用AI”。

南都评论

高考志愿填报乱象

呼唤更专业的数据服务

自从某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网红横空出世以来,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服务渐成泛滥之势。不仅各种合法机构打着“科技公司”的名号收取咨询服务费,而且掺杂了许多不明来历的网络博主也在从事收费服务。志愿填报服务市场乱象丛生,有些考生和家长特别依赖网红效应和“AI智能”噱头的引导,花了钱却没有得到满意的服务。

除了“货不对板”之外,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某些服务宣扬缺乏长远眼光的短期、功利选择。缺乏长远眼光的价值宣扬最大的问题是使考生放弃人生价值的生命性思考,或者说丧失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他们的话术中,不仅强化了考生的阶层属性,刻意突出所谓“权贵-平民”之间的社会隔阂;而且极力强化“理工-人文”之间的鄙视链,把人生价值贬低为一种只关注“就业-生存”的行动逻辑,完全忽视人文专业的社会意义。

由于绝大多数家庭和考生更关注就业,使得有关学校、专业、行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相关咨询服务成为如今一个新的市场领域。这些高考咨询服务试图打通考生与专业、行业、就业之间的信息鸿沟,帮助家长和考生做出更妥贴的志愿选择,是供需之间的自然市场现象。不过,要想弥合信息差并非易事,想赚钱也得表现得足够专业才行。

张雪峰能成为网红,靠的就是专业的服务,他对国内高校的专业情况和就业状况是下了功夫的。虽然说他的建议附带了很强的功利目的性,但是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确实有助于减轻家庭教育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代价。然而,这个市场既没有市场监管也没有行业规范,收费服务基本上处于“裸奔”状态。滥竽充数的太多,而优质服务又贵又稀缺,遭遇高价低质服务也就不可避免了。

笔者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涉及千万家庭的前途,仅靠家庭自己是很难弥合信息差的,而收费咨询服务又不是很可靠。因此,有必要搭建一个更开放的数据服务平台,以满足家长和考生对信息的需求。

当前,高校各专业历年录取情况都是公开的,就业率也是公开的。大学及社会机构里有专门从事就业问题研究的学者,他们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和调研报告也都是可以查询到的。至少这些材料都可以整合到平台数据库中。数据库也可以开发出一些免费的或收费的综合信息服务,比如大学及各专业的排名、各专业的师资与成就、某专业的就业趋势、大学生就业去向、行业就业预警之类的网络服务信息。

平台搭建和使用过程中,也不妨用上AI工具,使平台更方便地获取和整合资料,这些资料又可以方便家长和考生运用AI提取。这种服务远比当前社会上杂乱无章的服务更靠谱、更专业、更贴合实际需求,使用起来也便利,而且收费低廉,何乐而不为呢?(文/肖俊)

采写:南都N视频见习记者 付冰洁

南都·N 视频记者 吕虹

部分内容综合自:极目新闻、澎湃新闻

相关问答

百年育才是正规机构吗?

百年育才师资力雄厚,服务周到,是一家正规的教育咨询机构。百年育才以高考报考指导为主营业务,于2014-12-09在海淀分局登记成立,2017年挂牌新三板。目前有直...

有谁知道百年育才,靠谱吗?

百年育才还算靠谱,百年育才(北京)教育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教育科技、教育共享、教育投资为核心产业的教育集团。公司以“共建千城万家...

百年育才高考志愿指导靠谱吗?

比较靠谱的。百年育才高考志愿指导详细的讲解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对近年来各所高等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进行了分类归纳,非常有利于学生报考支援的时...

百年育才高考填志愿服务机构怎么样?

我们家两个孩子在湘潭百年育才一共交了一万二的高考志愿填报费用,专业和学校都没有推荐好,非常扫兴!纯粹是骗人的钱!我们家两个孩子在湘潭百年育才一共交了一...

百年育才高考押题怎样?

百年育才押题卷挺好的,有人去年就是做的百年育才的押题卷,好多题型都押对了,都是经历过的,还找他们进行了高考志愿咨询百年育才押题卷挺好的,有人去年就是做...

投师问录和百年育才哪个好?

投师问录好。投师问录是高中阶段升学规划等相关咨询公司,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熟悉学生心理,对高校分类、专业设置、行业发展等有深入研究,擅长结合学生个性...

百年育才新高考志愿填报..._高考志愿_帮考网

新高考志愿填报要考虑兴趣、实力和未来职业规划。选科时要关注大学专业要求,填报志愿时要有梯度,热门专业竞争激烈,要合理评估自身实力。新高考志...

成语填空()()()人轻()()()众()()举_作业帮

培育人才需要百年.谓育才是百年大计,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百世一人谓极难得的人才百载树人见“百年树人”傍若无人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悲...

哪位了解,云南高考志愿填报机构有没有好的推荐_天涯问答_天...

[回答]这种机构在昆明这边还是有很多的,像新生涯、旭德教育,百年育才这些,但是我还是比较推荐新生涯这家,你可以上网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结合口碑,实力,成...

前海观一建好了吗,开始卖了吗,怎么感觉整体的生活氛围不足...

楼盘基本建好了,有些地方还有待完善,以后住进去的话住起来还是挺舒服的,有人说这很荒凉,其实还好了,该有的都有,可以看到的设施比如说交通:地铁:5号...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