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移动支付 追赶潮流 蹒跚起步
顾客在台北宁夏夜市烤肉摊前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
本报记者冯学知摄
支付宝近期发布的《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显示,4.5亿消费者在过去一年的支付行为中,有七成发生在移动端。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的统计指出,2016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
面对如此诱人的前景,近期,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金管会”)宣布,将采取整合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在公共部门和医疗机构推广移动支付等具体措施,提升台湾支付的电子化水平,引起业界关注。
圈里热闹圈外冷
与大陆移动支付(台湾称“行动支付”)的如火如荼相比,台湾移动支付落后早已是全岛共识。在防弊重于兴利思维影响下,台湾第一部第三方支付专法“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直到2015年5月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欧付宝、支付连等5家机构先后取得电子支付牌照。到2016年,取得牌照的3家机构陆续开业,监管部门进一步简化了流程为产业松绑,境外支付机构获得准入,各类移动支付工具纷纷问世……说2016年是台湾的“移动支付元年”,再贴切不过了。
监管的口子一开,银行、网商、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门户网站等蜂拥而入,推出的各类APP让人眼花缭乱。岛内有媒体干脆将这些支付工具统一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搭载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手机信用卡为核心的“闪付派”(QikP);一类是以第三方支付APP为核心的扫码派(QRC)。前者类似AP那样在移动端建立一个虚拟信用卡,后者则类似于支付宝,消费者借助第三方支付账户完成交易。
迄今还没有人详细统计过台湾目前到底有多少移动支付钱包,它们各立山头寻找合作商家,形成复杂的支付格局。记者在台北两大最热闹的夜市——士林夜市和宁夏夜市看到,不少店铺前都贴了不止1张供扫码支付的二维码,有的店铺前竟贴了4张。商家虽积极,但实际使用效果却难称理想。据“金管会”统计,算上电子票证、PC端支付和移动支付,2016年上半年台湾电子化支付比例仅为30%,“金管会”银行局副局长庄琇媛坦言,这个比例与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距离,“台湾移动支付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一线商家的反馈则更为直观。在士林夜市经营炸鸡排的许先生向记者透露,他的店可以支持3种手机扫码支付,“最开始有补贴的时候还有人用,现在大概3天才会遇到一个要求用手机支付的,大家还是习惯用现金。”
即使是那些已经开始使用移动支付钱包的消费者,对其便利性的体验也并不满意。在台北工作的曹小姐常在外面忙业务,对移动支付抱有很高的期待。那现在有没有可能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出门呢?“也许可以,但前提是你得下载一大堆APP,完成所有的注册和账户绑定工作。”她向记者举例道,早上起床想要吃早午餐,要用GOMAJI寻找附近饭店并付款;想去便利店买东西,全家和莱尔富得用欧付宝,7—11店得用Pi钱包;出门叫车,得下载“乐点行动支付”;去医院看病,得下载“医疗行动支付”APP……“就算下载了很多APP,许多地方也不支持行动支付,那就不如带信用卡和现金出门方便了。”曹小姐说。
来南大门传统市场体验不一样的“乡土韩国”
近年来,因为有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美容、让人欲罢不能的浪漫韩剧、帅气无比的长腿欧巴以及灯红酒绿的繁华夜生活,韩国似乎成为时尚与华丽的代名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感受它的魅力。而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处在韩国有着600年历史的传统市场——南大门市场,感受最真实、最淳朴的“乡土”韩国。
挂着各国旗帜的南大门市场,欢迎世界各地游客[摄=记者孙晨]
大型儿童服装商城[摄=记者孙晨]
即食紫菜、红参产品等商品[摄=记者孙晨]
南大门市场内大型购物商城[摄=记者孙晨]
南大门市场是韩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传统综合市场,也是首尔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市场。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太宗(1367年-1422年,朝鲜第3代国王)年间,朝廷在新都城首尔的南大门附近修建商铺出租给商人,南大门市场初具雏形。进入朝鲜中期后,南大门市场逐渐成形。之后,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曾一度被日本人垄断经营。1964年10月,由房东、地主和商人们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公司,发展成为如今的销售商品种类齐全、拥有完善物流体系、深受国内外游客喜欢的旅游景点。
南大门市场聚集了大大小小一万多家店铺,主要经营服装、厨房用品、家电产品、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农水产、食品、杂货以及进口商品等,市场内的店铺面积虽然规模不大,但货物齐全、应有尽有。各家小店都是独立直销经营,既可批发又可零售,价格也非常低廉。另外,还有不少店铺直接生产加工商品,从晚上11点开始营业,到凌晨3点,全国的批发商(中间批发商)大举前来采购,盛况空前。南大门市场充满活力的凌晨成为反映韩国人勤劳的另一道风景线。
新鲜的水产品[摄=记者孙晨]
进口商品专卖商城[摄=记者孙晨]
销售各种款式帽子的店铺[摄=记者孙晨]
韩国传统工艺品[摄=记者孙晨]
在“一切应有尽有”的南大门市场,当然也少不了让人大饱口福的韩国代表美食。从炒年糕、炸鸡、绿豆饼、酱猪蹄、煎饼、手工包子到各种新鲜海鲜,价格便宜、味道正宗,刺激你的味蕾。
同时,在南大门市场也拥有刀切面胡同、红烧带鱼和炖汤胡同等各种韩国美食胡同。人气最高的是带鱼胡同。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用特制辣酱熬制成的红烧带鱼或者烤鱼定食等韩式经典料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一家小店的红烧带鱼通过媒体介绍被广大市民所熟知,以此为契机,周围的饭店也顺势推出了红烧带鱼这道料理,使得这条胡同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必去的“带鱼胡同”。
韩国特色小吃——鱼饼[摄=记者孙晨]
韩国特色小吃——黑糯米糖饼[摄=记者孙晨]
而不久前,韩国新世界集团在首尔市内免税店经营权争夺战中获胜,表示将在现有的新世界百货店基础上建设免税店,并与周边明洞、南大门等商圈形成联动,打造观光特区。新世界集团将同韩国中小企业厅、南大门市场商人会、首尔市政府等机构进行合作,在南大门市场建设“韩流美食街”(K-FS),开发符合外国游客喜好的韩流美食,使其成为不亚于香港庙街、台湾士林夜市的韩国代表性夜市,并在市场内设立退税服务中心、旅游咨询处等服务点,为来韩旅游的外国游客提供方便。还将为外国游客提供专用休息室、定期举行韩流演出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南大门市场必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成为“世界级的传统市场”。
为迎接圣诞节,出售圣诞物品的店铺[摄=记者孙晨]
新世界百货夜景[摄=记者孙晨]
由于南大门市场规模庞大,店铺布局错综复杂,没有设置固定的大门,而是有八个入口分布在市场不同的边缘。中北部(从地铁4号线会贤洞5号出口出来的主干道)进口产品和饰品店众多,有许多外国游客来这里挑选礼物。沿着主干道走过去,左侧是主营煎炸食品和干炖带鱼段的街区,以及销售结婚用品、工艺品和童装的商场,路的尽头是农产品市场。散布的路边店则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时装、小商品等。游览南大门之前提前探寻好路线,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体力,从而更好地体验韩国与众不同的“乡土风情“。
南大门市场1号入口[摄=记者孙晨]
南大门市场地图[摄=记者孙晨]
(转载自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
高标签]→→
每一个台湾的夜晚,都是从夜市开始的
饱岛小吃多,要问哪里最多?就连游客都能对答如流:夜市!
几乎每一个初到台湾旅行的人,都会去夜市打个卡。没逛过夜市,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台湾。
夜幕降临时,远远就可看到一大片灯火通明的街区,食物热烈的香味扑面而来,穿梭在冒着热气的小摊子间,左手抓着两三个装满食物的油纸袋,右手握着一杯清凉的冬瓜茶,四周被软糯的台湾腔包围。有那么一刻,你也许会觉得自己像是走进了一场青春电影里。
但夜市也是一个江湖,小吃繁多,风格各异,口味不同。如果只知道去士林夜市排长队吃炸鸡排,也太可惜。正好十一长假将至,赶紧带上鹅君这份台湾夜市指南——吃什么,怎么吃,去哪吃的学问,都在这了。
老规矩,想拔腿就去吃的,拉到文末看三家台北夜市的小吃推荐!
1夜市怎么吃?
台湾夜市最诱人之处,在于种类繁多;最恼人之处,也在于种类繁多。游客一到夜市,总容易犯选择恐惧症,不知从哪个吃起。
说起来,逛夜市的次序可是一门艺术,企鹅君凭多年吃喝经验,整理出最省心的夜市打卡次序,照着来就好!
烤鸟蛋就是烤鹌鹑蛋,小贩轻轻敲开小蛋,熟练打在排列井然的铁板上,待滋滋声响起,再将鸟蛋一个个翻面,用竹签一串。加点椒盐粉,味道更香。
为什么逛夜市要先从烤鸟蛋下手呢?除了美味以外,像烤鸟蛋这种小吃,最是轻便不过,好吃又不占肚,最重要的是有美食在手,心情安定,就可以从容觅食了呀。
蚵仔面线一般有蚵仔、大肠或综合三种选择,想要一次吃到两种料,可以选择综合面线。
蚵仔面线好吃的关键,自然是新鲜度!宁夏夜市的阿川蚵仔面线,就以蚵仔新鲜清甜而量多闻名。面线用的是大骨、柴鱼、鸡粉煮成的浓稠汤底,再加入勾芡的蚵仔和卤好的大肠,咸香无比。
除了蚵仔面线,大街小巷都可见的蚵仔煎也绝不能错过。宁夏夜市及艋舺夜市,都以香酥有嚼劲的蚵仔煎闻名。
通常,蚵仔煎的摊位和面线一样,并不只卖蚵仔煎。从不加配料的蛋煎,到加入鲜料的蚵仔煎、虾仁煎、蟹肉煎或花枝煎,选择可以很丰富。
其实蚵仔煎在潮汕、闽南、香港都有,但做法略有差别。台湾蚵仔煎通常会用酱油膏、甜酱或甜辣酱等,偶也有豆瓣酱,风味醇厚偏甜。
台湾蚵仔煎用的是土鸡蛋,只要煎的火候好,蛋的鲜甜味就能融在蚵仔煎里,使滋味变得丰厚。宁夏夜市的赖记就以“鸡蛋蚵仔煎”闻名,企鹅君一次能吃五份!
另外,有种加了韭菜的蚵仔煎,别有一番滋味。在韭菜盛产的季节,约莫台湾的冬末春初,可以吃出满口初春的芬芳香甜。台北圆环顶的蚵仔煎就以此闻名,要是春天来台湾,不妨试试看。
吃多了油腻,战斗力有所下降,可以来一碗药炖排骨调调胃口。
药炖排骨做起来就讲究了,虽然各家汤底的配方不同,但大致上会先将猪肋排骨汆烫去血,加入当归、川芎、白芍、枸杞、桂枝、人蔘须、黑枣等药材和食材,一定要加熟地黄,让整碗药膳汤呈暗黑色,最后放一勺米酒,便香味四溢。
这一碗散发着醇厚甘甜的药炖排骨,真是企鹅君秋冬走逛夜市的最爱啊。
许多夜市的猪血汤都有名,一般搭配酸菜和嫩姜丝,有清肺功效。熟悉夜市吃法的老饕客,喜欢在主食之后,来上一碗猪血汤稍作休息。
猪血汤通常佐以小而嫩的韭菜。喜欢重口味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加上一点胡椒粉。
这一系列杀下来,基本上前锋中军左右侧翼都完备了,最后只要再加上殿后的补给军甜点或冰品,就堪称完美。
若是冬天,不妨来碗花生豆花汤、红豆甜汤圆,或是……花生汤配油条。台北饶河街夜市的花生汤油条是夜市甜点中的一绝,有人喜欢将油条泡在花生汤里,企鹅君则喜欢蘸着汤汁吃,油条入口时既有花生汤香甜,又带着酥脆锅气。
夏天选择更多,饶河街夜市的水果冰、士林夜市老字号冰果室,都远近驰名。但我心中的第一名要留给“芒果牛奶冰”,微酸芒果配上炼乳和绵密雪花冰,风云际会,简直可以吃出一个太平盛世。
当然,大台北地区老字号的几家古早味豆花也是好选择,如延三夜市的豆花、公馆夜市边的龙潭豆花,夏天人潮络绎不绝。
2除了士林夜市,还能去哪吃?
其实,台北大大小小的夜市,数不胜数:饶河街夜市、宁夏夜市、华西街夜市、师大夜市、景美夜市、延三夜市……而最让本鹅心动是是这三处:饶河街夜市、宁夏夜市和延三夜市。
1.饶河街夜市
时间:每日16:00--00:00
交通方式:捷运“松山站”1号口出站后步行1分钟
饶河街夜市邻近松山车站,是台北成立的第二个观光夜市,盛名远播。
夜市的路线十分单纯,分为左右两路,两侧店面,中间小摊,游客默认遵循“右去左回”的习惯。除了美食,还有各种服饰用品可以买买买~
加贺鱿鱼大王
饶河街夜市是鱿鱼和药膳类美食的大本营。最常见的是烫鱿鱼,烫上一碗,摇匀酱汁,就可以用竹签边走边吃。要是在饶河街南侧的骑楼,看到长长的排队人群,准是加贺鱿鱼大王。
配料有蒜头、九层塔和沙茶,辣椒可以自己加。口味虽重,但因是汆烫,并不油腻,加点沙茶和九层塔提香,不会盖过鱿鱼鲜美。
侏㑩纪
侏㑩纪是标准的下酒菜名店,卖酱汁鱿鱼、啤酒螺和酱汁鱿鱼头。这里的鱿鱼酱汁很有特色,为了下酒,口味辛咸。鱿鱼或鱿鱼头适合搭配店里卖的台湾高粱或啤酒,鱿鱼先烫再炒,酱汁里还混有综合坚果,味道更饱满扎实。
至于啤酒螺,自然要配啤酒!沙茶和九层塔的份量比一般的热炒多,香气很够,螺肉切得大小适中,用竹签插起来吃,再配啤酒或汽水,无比惬意。
四味海鲜羹
除了烫或炒,鱿鱼也有做成羹汤的,位于夜市南侧的四味海鲜羹是家老店,用料实在,不少饕客都赞不绝口。
“四味”指的是鱿鱼、花枝、蚵仔跟虾仁,可单点,也可点综合羹。四种海鲜一起作羹汤本就特别,而这家海鲜尤其新鲜,蚵仔若到盛产的春季更是肥美。最值得一提的是花枝,煮得恰到好处,十分弹牙,韧感极其诱人。
海鲜羹加了九层塔和芹菜,喝来格外清爽,再滴两滴店家自制的辣油,所有的鲜味都被这两滴辣油唤醒。
麻辣臭豆腐也值得一试,分成小、中、大与特辣四个等级,搭配鸭血和大肠。吃到特辣时,汤里的香气和鲜味都被逼了出来,大肠和鸭血的美味也更加饱满。爱吃辣,不妨来试试看台湾的“辣”究竟跟川湘有何不同吧。
陈董药炖排骨
饶河街夜市的药炖排骨主要有三家:金林、十全和陈董,但内行人才知道,陈董药炖排骨是老店,口味更道地。陈董药炖排骨有两处,老板是兄弟二人,并未分家,只是分了两头开店,位置也更多。
药炖排骨和药炖羊肉是当家花旦,汤头浓郁,羊肉并不软烂,口感扎实,还加了当归,去除膻味,带来一丝甘甜。而药炖排骨的骨头大,肉少,却比羊肉多了软嫩胶质。
豆瓣酱是药炖类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讲究的店家会自己熬制,陈董的豆瓣酱里有辣椒香,但不辣口,鲜甜羊肉沾上一点,十分增色。
连家猪脚面线
连家的猪脚面线汤底很浓,可惜面线和猪脚的表现中规中矩。更值得吃的是蒜泥白肉,采用腱子肉而非常见的猪五花,嚼劲很好,由于肉切得大块,适合外带,用竹签戳着边走边吃。
麻糬冰馆
逛夜市,当然要以一碗冰来收尾。麻糬冰馆在饶河街夜市的甜品界名气响亮。芒果冰淋了炼乳,甜味浓郁,惜在芒果水准一般。另一款镇店之宝霸王冰,分量不小,吃起来十分过瘾。
最令人惊艳的是雪花冰冰底,这家的冰比较甜,带点沙感,冰里居然加了蒟蒻,配合着又绵又沙的雪花冰,越吃越有味,一不小心就空盘了呢。
2.宁夏夜市
时间:每日17:00--01:00
交通方式:捷运“双连站”1号出口步行约8分钟
从双连捷运站走出来,沿着民生西路步行,远远就可以看见一个热闹的街口,灯火辉煌,这里就是宁夏夜市。
夜市的入口是民生西路与宁夏路的交界,外边有许多摊贩,其中有几家卖水果汁的,用料实在,逛夜市前不妨来一杯,还能尝到特别的白玉苦瓜汁和芹菜汁,意外的清凉解腻。
阿婆饭团
路口最有名的要属“阿婆饭团”,已开了近三十年,最初的老阿婆早已退休,交给后代接手生意。
阿婆饭团的油条是最传统的做法,搭配腌萝卜干、酸菜和鱼松,并无特别馅料。这样的作法较难取巧,馅料比例不对就走味了。
阿婆饭团是家传手艺,至今品质不堕,但排队的人实在太多,至少要等一二十分钟,坦白说,也未到非吃不可的地步。最好是先到夜市里走一圈,垫垫肚子,有兴致再晃出来排队。
鸭头正二代
这个小摊卖的不是鸭头,却以赤肉咖哩饭和蛋包瓜仔肉汤闻名。咖哩饭的赤肉颇有嚼劲,但不必特地去尝。真正惊为天人的,是他们的蛋包瓜仔肉汤。
半熟蛋包划破瞬间,已可感受到蛋黄与鲜汤水乳交融的滋味。蛋包用的是鸭蛋,比鸡蛋饱满,瓜仔肉甘甜,常用来下饭,放在汤里实是神来之笔。毫不夸张,这碗汤,足以抵过半个宁夏夜市的美食。
赖记蚵仔煎
宁夏夜市最多的就是蚵仔煎,其中赖记尤其盛名远播。赖记的蚵仔煎,味道有弹性,周围酥脆有香气,外酥内软,最好从边缘焦脆部分吃起,轻轻折下沾酱;蚵仔则软嫩鲜甜。
若是觉得油腻,不妨来碗蚵仔汤或猪肝汤,清润一下肠胃。蚵仔汤配了嫩姜丝,作法道地。猪肝汤也十分杰出,猪肝厚实,麻油恰到好处,予人温厚的幸福感。
蔡记嘉义鸡肉饭
夜市中段的蔡记嘉义鸡肉,颇负盛名。火鸡肉滑嫩,比鸡肉有弹性,足见功夫。毕竟火鸡肉易柴,有些店家会淋上许多鸡油,但蔡记纯以肉本身的口感取胜,比一般鸡肉更结实有弹性,又不会太韧,加上酱汁更是丝丝入扣。
刘芋仔炸芋圆
位于夜市中间,卖香酥芋丸和蛋黄芋饼。芋圆球甜,蛋黄球咸,虽只两样,也包办了点心的种种需求。
这家芋圆球炸功堪称一流,吃起来一点不油腻,但鹅君更偏爱蛋黄芋饼,蛋黄的咸味和芋头的甜味搭起来意外契合,层次丰富,齿颊留香。
豆花庄
豆花绝对可以奉为宁夏夜市的代表,这里最有名的是古早味豆花和豆花庄两家,但豆花庄不在夜市里,而是相隔了一条街。人群中推挤久了,不妨拐来这里,稍作休息。
豆花庄有样创意甜点,叫黑心白玉豆花,是店家自创的小芝麻汤圆。豆花香浓无比,小芝麻汤圆赏心悦目,芝麻甜而不腻,惜在太小,又是冰点,少了点香气。
剉冰可选四种配料,蒟蒻色泽自然,口感丰盈。最特别的是淋的那一勺黑糖水,由正宗黑砂糖制成,味道相当老派,与店家宣称的“老台北的甜味”相互呼应。
总而言之,宁夏夜市的食物都有一定水准,但真正惊艳的其实不多,观光化的夜市逛起来品项多,新奇感十足,但一些在地的朴实气味势必流失。
相比起来,邻近的延三夜市名气就没那么响,却保留了老字号的坚持与用心,其美味在台北诸多夜市中数一数二,留住了许多老饕客的脚步。
3.延三夜市
时间:每日18:00--00:00
交通方式:捷运“大桥头”站1号口出站步行约2分钟
延三即是延平北路三段,延平北路是台北市最长的路,经过台北老城区,一路贯通社子岛,沿途有不少美食。台北桥早年有过许多风华故事,往南是大稻埕码头,曾是布商与米商的聚集地。如今台北桥头灯火如昔,桥头几家老牌摊商营业至今,留下正宗老台北的色香味与温暖人情。
桥头鲁肉饭
鲁肉饭在台湾遍地都是,桥头鲁肉饭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大半是因为老板纯熟的刀工。这里的卤肉都是手工切成,肥瘦比例恰到好处,一块块碎卤肉切得齐整精致,是好口感的关键。
卤肉好,卤汁也不能差。桥头鲁肉饭的卤汁,在大台北地区绝对数一数二,爽口不腻,甜味内敛朴实,类似台湾南部的甜口,却兼北部的香气,平衡得令人惊艳。
想知道店家卤肉功底,还可以试试刈包,这种两片面皮包肉馅的食物,常被称为“台式汉堡”。一般刈包最怕内料干湿不谐,影响外皮的口感,但桥头的鲁肉因为炖煮得扎实,与外皮搭配绝佳,香气四溢。
施家鲜肉汤圆
施家鲜肉汤圆,是附近居民的爱店。招牌的鲜肉汤圆从选米到包馅皆为店家手工亲制。外皮嚼劲十足,这是老板特意选了过冬老糯米,仔细脱水后的成果。内馅则以黑猪后腿肉加入各种香料、油葱制成,口味偏传统客家作法。油葱香气调和了鲜嫩内馅与糯米外皮,搭配绝妙。
施家的醉鸡腿也颇受好评,滑嫩有弹性,酒味不重,作法精致也颇适合下酒。配鸡腿的不是常见的葱油酱,而是生葱花,混合鲜甜的水晶肉冻,更能凸显鸡肉原味。
施家的所有汤品都好吃,凤梨苦瓜鸡汤小小一盅,料却很足,味道鲜甜踏实,又十分清爽,鸡肉的味道大多已化在汤里,加上小鱼干提味,更觉鲜美。
杉味豆花
施家鲜肉汤圆隔壁,有家杉味豆花,亦是人满为患。除了古早味豆花,夏天也卖冰品。剉冰有凤梨、红豆、白木耳、花生等配料,也用了传统黑砂糖糖水,吃起来隐隐有深沉的甜香回甘,相当迷人。
赶着去吃的,先收下这张表格:
3让我们回溯夜市的前世今生
台湾夜市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日本殖民的末期,知名的老牌夜市,都诞生在这个时代。
最早的夜市,出现在交易货物的集散地。拿士林夜市来说,早期商旅往来频繁的士林地区,农产品买卖都在附近的三脚渡装填货物,再沿基隆河经番仔沟,一路摇晃到淡水河,将货物运送到大稻埕、艋舺等地,士林市场于是繁荣起来。
▲1980年代的士林夜市
但你大概想不到,士林夜市的兴起还和庙宇有关。士林地区祀奉妈祖的“慈諴宫”香火鼎盛,因为庙前人潮聚集,跟随而来的摊贩竟然喧宾夺主,逐渐占领整个广场。慈諴宫只好筑起围墙,保留狭窄庙地,外围任由摊贩使用。经过历史淘洗,才有了今日灯火不眠的“士林夜市”。
许多老字号的夜市,里面都会有这样一个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庙宇。要是去九份玩,下山来到基隆,一定不会错过热闹的庙口夜市。
▲基隆庙口夜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台湾夜市如海纳百川,各色人等都在这里聚集,充满庶民气息。庙宇和市场是利益往来最频繁之处,帮派盯上了这一块块肥美街区,私下利益交换暗潮汹涌,上演着真实版《艋胛》。
只是,在一般人眼里,夜市大概永远是一片世俗的喧闹祥和。它之于台湾,大概相当于火锅之于重庆,早茶之于广东,无论人生如何泥沙俱下,总有一个烟火气满满的去处,让你暂时忘记一切,专心吃喝。
台湾夜市最动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此,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这座繁华岛屿,最生动惬意的生活味道。
文鯨鯨
摄影BL
编辑Yi
设计小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