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店日销额近十万元,西少爷是如何炼成的?
本报记者许洁见习记者王君
每年5-10月是餐饮行业的旺季,烧烤、小龙虾、凉皮肉夹馍等品类迎来客流高峰。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五一期间,西少爷在北京西客站的门店单日销售额近10万元,远高于永和大王(7万元)、庆丰包子铺(5万元)等其他品牌。而成立7年来,主打升级版肉夹馍的中式快餐品牌西少爷不仅连创记录,更是获得今日资本、弘毅投资等机构投资者陆续抛出的亿元融资,资本市场对其可谓宠爱有加。
“餐厅难过三年坎儿”。作为一家年轻的快餐连锁品牌,工程师出身的孟兵如何玩转传统餐饮?尤其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令餐饮行业几乎停摆的情况下,西少爷又是如何快速恢复经营?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孟兵,试图一窥西少爷的“成功秘籍”。
坚持爆品策略强化C端导向
西少爷主要经营肉夹馍、油泼面、擀面皮等中国传统特色小吃。如今,BAT大厂出身的孟兵给这些传统美食注入了互联网基因。
2014年4月,第一家西少爷店铺在五道口启幕。这家仅有8平方米的小店在百天之内售出20万个肉夹馍,迅速成为餐饮圈关注的焦点。时隔7年,这一快餐品牌再创记录:单日单店销售额近10万元,市场增量不断释放。
孟兵还拿北京大兴机场店举例,该门店面积70平方米,预估年收入能达到一千万元。据了解,西少爷还是首家开通深夜航班服务的中餐品牌。
“单日单店销售额近10万元,与西少爷始终坚持爆品策略不无关系。”孟兵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西少爷有着非常严苛的产品PK机制,产品线总量限制,新产品不断与老产品竞争,只有胜出者才能留在菜单上。”据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西少爷的每一款产品都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在品类市场上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前宅食送CEO、餐饮老板内参副总裁穆杨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前西少爷与黄太吉、伏牛堂被称为互联网餐饮三剑客,如今西少爷持续发力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产品品类的广谱性。
充分的本地化,而绝不是“拿来主义”。孟兵认为,地域性明显的产品走出去容易,但是被更多人接受或许有难度,所以在选择产品品类时,商家们要反复考量这款产品能否在开店所在地被广泛接受。“西少爷的食物除了肉夹馍比较有西北地域特色外,酸辣粉、胡辣汤、小馄饨等副餐是没有任何西北痕迹的,这其实是一种本地化的考虑。”开店之初,西少爷就拥有自己专业的研发团队,改良、升级的过程中不允许第三方参与,这样做的初衷就要是强调顾客思维,弱化“供应商思维”,即C端导向,B端支撑,让B端灵活地服务于多变的C端,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
得益于C端思维,西少爷的外卖数据一直保持着不折不扣的“少数派”姿态。“我们有相当比重的收入来自外带平台,表面上看我们的外卖平台很少有补贴政策,但最终数据反馈产品销量、门店评分都很高,尤其满分5分的外卖评分,我们门店的分数平均都能达到4.9分。”孟兵表示,产品好,是第一位的,促销要服务于产品,千万不能依赖促销来提升经营。
用多维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产品之外,BAT大厂的工程师背景让孟兵对互联网技术极为敏感,如何分析顾客行为数据、如何应用,哪些营销是精准的、模糊的,哪些是有效动作、无效动作,孟兵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这种认识逐步贯彻到西少爷自身的大数据营销系统中来,与传统的中式餐饮企业相比,西少爷有着先天的优势。
简单来说,西少爷通过自己研发的用户管理系统对顾客进行高频、中频、低频等分类,以精准而又不打扰的老顾客唤醒方式,将冰冷的大数据营销与人性结合在一起,毫无违和感,这远比获得一个新顾客成本低得多。
“花1元钱出10元钱的效果,花100万元投出1000万元的效果,我们的营销预算也不低,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精准营销。”与研发一样,西少爷在营销方面也拥有独立分析能力,练就了属于自己的多维数据分析诀窍。“我们在营销上的精准程度,其他企业一时难以复制。”孟兵表示。
高度的自动化、标准化生产
“2013年,我在潼关、运城附近一个小镇看到了西少爷肉夹馍的原型,那时候还是老师傅揉面后在那种最传统的泥炉子里面烤,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化的东西,而我想让肉夹馍从一个地域美食发展成为全国性甚至国际化美食,必须考虑如何解决自动化、标准化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研发出肉夹馍饼胚设备并不断迭代升级。”孟兵对记者表示,设备的研发让肉夹馍饼胚的自动化从最初的一个想法最终落地成为西少爷供应链标准化上的一环,不仅稳定性上有保障,还大大降低了能耗和人力成本。
“西少爷的人力成本一直有效控制在13%左右。”孟兵表示,近几年西少爷做了特别深度的改造,实现了设备、门店、工厂等大部分环节的自动化,把重复性的人工环节砍掉,把效率、性价比释放给消费者。但是自动化并不意味着西少爷要缩减员工,相反,他提供了更多的机器操作岗位,因为西少爷正在进入爆发式的发展阶段,这也是这些底层能力的爆发式释放。
在孟兵看来,软件需要开发,食物也有自己的“代码”。创立西少爷之前,为了让消费者吃到品质、口感及口味有保障的肉夹馍,孟兵和他的研发团队制定了一套严格控制肉夹馍品质的制作流程,不仅对煮肉调料、水量提出要求,切肉的碎度及馍的厚度也极其考究。以馍为例,西少爷的肉夹馍是分层的,大约是八层,每片1.2,西少爷内部有一套收集反馈体系,根据反馈数据得知,有顾客觉得还是有一点厚,西少爷为了提升口味,每层的厚度从1.2改成了1.1。
除了细化出品标准,在供应链方面,对于大多数的非核心环节,西少爷选择与顺鑫农业、中粮、双汇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但是对于核心部分,西少爷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并且投入重金自己研发设备和生产线。
由此看来,单日净收入破十万元与西少爷的产品、营销、运营不无关系,更与西少爷愈发完善的供应链及高度的生产自动化密不可分。
立志做“国际快餐品牌”
有一点“特立独行”的是,西少爷始终不采用传统快餐多用的密胺仿瓷餐具,而是采用和星巴克、麦当劳等相同的纸质可降解材料,甚至连供应商都是同一家。
孟兵表示,这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顾客用餐便捷。这些餐具都是经过特殊设计,比如面饼包装防油但又透气,面条、酸辣粉等包装材料都是双层,既防烫又保温。这可以保证顾客无论是堂食、外带,还是外卖就餐,都能体验到完全一致的用餐体验,也就是达到了“无限的用餐场景”。孟兵说:“中国的快餐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快餐,无法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可以在任意场景下食用,而西少爷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改变。”
西少爷立志要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快餐品牌。孟兵对记者表示,“饮食文化是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我们希望能够推动中餐的全球化,以至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全球化。”
据悉,西少爷已于两年前成立了北美子公司,并于5月份在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开设了第一家直营门店。孟兵表示,北美市场将是西少爷未来三年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编辑上官梦露)
西少爷郑州首店开业火爆的背后
11月20日,中式快餐连锁品牌西少爷郑州首店在当地商业中心正弘城精彩启幕。
说起西少爷,相信不少消费者都耳熟能详。2014年,西少爷首家店在北京五道口开业,仅用100天就卖出了20万个肉夹馍。之后更是在短时间迅速扩张,每家门店都门庭若市,消费者排长队购买。
开业即排队西少爷郑州首店多福利引食客
同北京一样,正弘城店开业当天就迎来汹涌人潮。
西少爷主打的肉夹馍,饼皮酥脆,肉馅入口即化,也有特色的油泼面和酸辣粉,还有杏皮茶、酸梅汤……多种产品组合让尝鲜的顾客大呼过瘾,吃的不亦乐乎。
现场排队的食客还获得了更令人惊喜的彩蛋:西少爷X唐宫夜宴的限量联名款背包等周边。而一大早过来排队的前100位幸运儿更是获得了西少爷品牌挚友认证卡,享受一整年的VIP待遇。
当天的营业情况也非常喜人,尽管西少爷提前做了大量准备以防爆单,但不少食物在停止营业前就已售罄。毫无疑问,西少爷郑州首店又是一炮而红。
30选1!西少爷新店严苛选址有讲究
爆火的背后,与其自身实力不无关系。据了解,西少爷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除了已有强大的食品安全体系、全球供应链网络和自动化生产技术以外,还离不开其选址团队的高效推进。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好的选址就成功了一半。如果选址不当,再好的品牌和产品也难以成功。
据了解,西少爷有着非常严苛的选址标准,达到了30:1的标准,也就是说要从30个备选地址选出一个成为新店的地址。目前,西少爷总部还在迅速招兵买马,搭建华北地区庞大的选址团队,选址专家超过200人,为未来新店保驾护航。
如此严苛的标准之下,郑州首店落地正弘城也是意料之中。在各大商业综合体人气排名榜单中,正弘城多次上榜,其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流量也非常高。西少爷正弘城店开业首日的盛况,验证着该地对优质品牌的人气加持能力。
按照计划,下一步西少爷将在郑州的国贸360广场、郑州东站等地接连落地新店。除郑州之外,西少爷在石家庄和青岛等大中型城市都有其新店落地的消息传出。而在国际市场,西少爷也正在陆续进入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西少爷能成为一家布局全球的中国快餐连锁品牌,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吃到来自中国健康、美味、便捷且性价比高的食物。(东方网)
台资味走加盟,西少爷、焦耳靠直营,到底该学习谁的模式?
台资味选择了加盟模式,2年做到了近千家门店,年流水达到8个亿;
k!烤肉饭同样选择了加盟模式,2年内扩展了100多家店,同样很优秀;
而西少爷选择了直营模式,3年内才开17家店,但是2016年年底却获得近一亿元的融资;
焦耳地道川式快餐同样也选择了直营模式,1年时间做到了100多家门店,年流水逼近2个亿,目前还正在疯狂扩张中......
在外卖这个创新的道路上,很多互联网餐饮品牌或者纯外卖品牌采用了不同的扩张战术,目前看来,很多品牌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然而还有一些盲跟风的,最终可能导致品牌倒闭。
加盟?直营?对于有能力扩张的外卖品牌来说,是十分痛苦的选择。痛苦,并不是因为哪一个不好,而是明明知道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却不知道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形式。无论是加盟,还是直营,我们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可控性和盈利水平。
模式一:加盟模式
★特许经营的概念:
根据中国商务部定义,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加盟连锁概念是属于舶来品,目前在民间比较流行,通俗易懂。)
形式:双方是一种契约关系,一方提供帮助,一方接受帮助。提供多少,接受多少,在合约里都已经规定好。一般是总部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加盟连锁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者使用。
外卖品牌的加盟扩张,这里又分为紧密式加盟和松散式加盟。
★优势:
1.轻资产,速度快。选择加盟模式扩张自己的品牌,可以轻资产扩张。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轻资产运营总部,一方面可以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更好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新的产品。
2.规模化成本效应。针对于外卖品牌,加盟的店铺越多,可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在某些方面可以快速倒逼供应链,进行产品的升级改造和规模化成本降低,从而提升利润率。
3.增加议价权。规模化外卖品牌离不开外卖平台的倾斜和支持。在迅速规模化后,可以增加与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外卖平台的议价能力,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从而实现外卖品牌的加速发展。
案例:
快餐加盟模式中的翘楚当属德克士,原因就在于,它采用了加盟模式,加盟的门槛虽然不是很高,但它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并且加盟也是相对灵活的品牌扩张模式。真功夫用了26年才开了600多家店,而外卖品牌扩张较快的,非台资味莫属了,2年多的时间800多家店面,从一开始的松散加盟,到现在总部统一管理的偏紧密式加盟,品牌整体效率更高,在行业影响力更大。
★劣势
1.松散式不易管理。很多好的品牌,在松散式加盟后,这两三年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品牌了。如果你不能让加盟商赚到达成自己所预期的钱数,那就要在选择加盟模式时,考虑清楚。并且,加盟商在某一部分上对总公司的依赖性也是非常强的,但是对于总部而言,却不容易管理那么多加盟商。中间很多环节,有很多不可控性。
2.倒闭率高,考验总部的管理能力。在外卖品牌扩张过程中,如果总部的资源支持不能跟上,加盟商因为自身的知识学历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支撑不了店面的运营。
案例:
一家颇具特色的火锅店,有人加盟学习半年过后,加盟者就自立为王,并且自己投资在上海开了很多家同样特色的火锅店。可想而知,从此这家特色火锅店的营业额大幅度减少,并且在一年之后被“围剿”倒闭。
还有一个失败的案例,某外卖品牌,是上海的一家外卖品牌,采取的是加盟模式,但是加盟商违规使用过期食品,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导致此外卖品牌死亡。
模式二:直营模式
★概念:
外卖直营模式,上下级关系,一方负责指挥,一方负责服从。指挥多少,就将服从多少,是直营模式的总旨。
★优势:
1.降低成本。选择直营模式扩张自己的品牌,“盟主”可统一对供应链进行购买配送,得以降低成本。
2.可持续发展。品牌质量与形象得以统一,市场可持续进行发展。
3.信息可靠。可得到第一手客户反馈,得知最真实的相关信息。
案例:
星巴克三十多年来对外宣称的政策是,坚持公司走直营,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星巴克此举的理由是,不让自己的品牌受到任何不必要的干扰,保证统一性。也正是此举,才让星巴克的粉丝迷们在任何地方喝到的星巴克都是一个味道,品牌形象绝不打折。
★劣势:
1.重资产。资金利用效率低,在一线城市,开一个50平的外卖店铺需要20-30万人民币,在二三线城市加上员工,需要10万以上。对于直营模式的外卖品牌来说,100家店面需要1000-3000万。
2.品牌扩张较慢。管理层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输出将不可避免的增加;相较于加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扩大配送范围上。直营模式开始初期资金投入大、见效会慢,一般的中小餐饮商家在发展初期很难承受。
3.运营和管理人员要求高。对于直营模式的外卖品牌,需要招募和培养大量的员工进行运营和管理。对于公司整体是个很严峻的考验。直营模式在“统一”和管理能力的要求是及其的高的,如果你能很好地把握管理好每一家直营的外卖产业链,这个模式将非常适合你。
案例:
西少爷、焦耳采用了直营模式进行扩张,目前100多家店,相对比上千家店的规模,自然比较少,但是可控性强,线下门店线上店铺都是焦耳自建的渠道,按照外卖低于10%的净利率来计算,虽然净利率低,却可以保证品质、安全等。相对于加盟,很多环节更可控。
模式三:加盟+直营
★概念:
外卖加盟加直营模式,属“一国两制”的政策,根据一方的实际情况,对其政策进行调整适、指挥或帮助,服从或接受,全都在实际情况上。相当于把直营与加盟的优缺点结合在一起,做出相对较好的互补。
案例:
麦当劳是典型的加盟加直营成功的案例,它选择这种模式很简单,就是想即能快速的复制扩张自己品牌在全国各地的经营范围,又能为客户提供统一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因此麦当劳这个品牌在市场中竞争力迅速扩大,公司也获得更多的发展和盈利。同时,麦当劳兴盛发展时,在香港有一家老字号餐馆,因盲目跟风导致走向衰败。
在外卖品牌里,山东的蝦米东西龙虾饭外卖品牌就采用的“直营+加盟”的模式,其联合创始人孙科披露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曝光,保证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对加盟商的指导和管理。
针对加盟还是直营,上海瓜牛牛油果轻食创始人谈浩淼就说道:“加盟对于外卖品牌来说是解决重资产投入的很有效的办法,但是前提要保证好后端产品的质量和良好的管理体系。”而在加盟路上走了3年多的台资味创始人邱明辉,在外卖独角兽资本对接会上对于采用加盟模式的外卖品牌提出建议:“连锁,连锁,本身的含义就是既要连在一起,又要采用一定的手段锁住,光连不锁,容易出问题。”
内功练不好,品牌扩张是“欲速则不达”。只有在做好内功(供应链、团队培养、管理标准化等)之后,再去选择合适的模式去扩张,才是最佳选择,无所谓对错,合适最好,对于外卖商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加不能一味地进行模仿。
是不是任何外卖品牌都可以进行特许经营那?
按我国法律规定,特许经营是一种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方法,而不是一个行业。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模式,在其经营过程和方法中有以下五个共同特点:
1.合法的餐饮经营资质(相关的餐饮资质)
2.个人(法人)对商标、服务标志、独特概念、专利、经营诀窍等拥有所有权。
3.权利所有者授权其他人使用上述权利。
4.在授权合同中包含一些调整和控制条款,以指导受许人的经营活动。
5.受许人需要支付权利使用费和其他费用。
★特许经营申请的前提条件:
●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
●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
●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
留言区评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