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新频道,美团要做餐饮加盟信息平台?
美团开始对加盟生意“下手”了。
近日,小编发现,美团外卖A首页出现了一个名为“美团外卖·商机”的新频道,频道内是所在地可加盟品牌的信息。小编还注意到,美团外卖还悄然开通了“美团外卖商机”公众号和小程序,上面发布的也是加盟品牌信息。
尽管去年美团对掘金餐饮加盟市场的猜想加以否认,但上述种种动作却透露出美团要做餐饮加盟信息平台的“野心”。
小编注意到,美团的“商机”频道中目前已收录了大量品牌,业态涉及快餐便当、小吃、西餐、奶茶果汁以及龙虾烧烤,其中较为知名的有螺蛳粉、台资味等。但总体来看,该平台上大部分加盟品牌知名度较低,且加盟门槛不高,加盟费基本在5万-10万之间。
以螺蛳粉为例,该品牌在平台上发布的加盟信息包括门店数量、覆盖城市、加盟费用、品牌简介和能为加盟商提供的服务。部分品牌还会带上在美团外卖上的运营数据等。
对于上述布局,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做新的业务尝试,但对于该平台的发展计划等问题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事实上,去年3月,美团曾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3餐饮加盟榜T100”。
彼时就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发布加盟榜单,很可能是美团点评想要从餐饮加盟信息中掘金的信号。不过,美团给予了否认。
一年后,美团再次悄然布局加盟业务,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是因为餐饮加盟在整个餐饮市场中占比非常大,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
当前,国内餐饮加盟市场受长期信息不透明积弊的影响,出现了很多加盟乱象。最知名的就是网红茶饮品牌鹿角巷。由于被抢注商标,仿冒门店借加盟模式快速扩张,最猖獗时,鹿角巷山寨门店的数量几乎是正牌门店的数十倍。网红糕点品牌鲍师傅也深受山寨加盟之苦,甚至一度形成2000多家假鲍师傅“围剿”26家真鲍师傅的荒唐局面。
业内人士认为,美团点评切入餐饮加盟信息平台业务,是具备先天条件的。美团已吸纳大量餐饮品牌及用户,同时还拥有这些商户在外卖等业务方面的经营数据,这些都是能够有效帮助加盟商甄选品牌的信息。
随着人力、房租、能源等成本不断上涨,直营模式已经给很多连锁餐饮品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餐饮品牌扩张的需求仍然存在,民间投资餐饮行业的需求也十分旺盛,餐饮加盟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能有正规、通畅的渠道服务于加盟商与品牌方,这中间存在很客观的市场空间。
在文志宏看来,尽管近年来不断有专业发力餐饮加盟信息的平台和企业出现,但是美团的进入,很可能会改变这一市场格局。
“虽然现在想要发力餐饮加盟信息服务的专业化的平台越来越多,但是这项业务本身的盈利空间非常有限,平台方很难从中获利,限制了这类平台的发展。但美团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做的附加服务,这项新业务或许很难给美团带来可观收入,但对于美团已有商户和用户而言,则是多了一项新的服务。加上美团进入这一市场的先天优势突出,很可能会改变目前已有的餐饮加盟信息市场格局。”
但餐饮加盟本身仍然存在一定风险,美团如果想要从中脱颖而出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文志宏强调,对于现阶段的美团“商机”频道而言,做好品牌筛选、利用数据监督公示品牌以及建立稳定可控的信息渠道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投资失败的案例,对于美团自身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END-
郭诗卉/文
图片来源:美团A截图
公众号玩得溜,也能干好餐饮
当下餐企触达用户的渠道不可胜数,微信公众号就是其中之一。餐企想让消费者知道的一切信息,包括企业品牌、菜谱、优惠活动等,几乎都能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展示。餐饮企业要如何借助公众号来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进而盈利呢?
公众号点餐
01
公众号玩得溜,也能干好餐饮
今年4月,新媒体数据权威机构新榜联合媒体发布了《中国餐饮品牌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这份榜单针对餐饮企业运营的公众号以发布次数、发布篇数、总阅读数、头条阅读数等数据为核心,筛选出了餐饮品牌公众号一百强。
△榜单前二十名
这样一份榜单难免让人疑惑:都说微信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公众号能给餐饮企业带来多大帮助?
事实上,撇开自带流量光环的肯德基、海底捞等大牌,榜单中很多在2014—2015年期间创立的新兴品牌,已经从微信公众号上面找到了盈利点。
如在榜单上排在第53位的快餐品牌台资味,其市场总监贾姝告诉红餐(微信号:h18)记者,公众号的良好运营直接带动了台资味加盟项目的发展。
△台资味产品
“我们在全国有1825家加盟店,有90%的加盟交易量都来自公众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公众号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招商需求,而且还让我们的产品得到了普通消费者的大力拥护。”贾姝说。
而类似台资味这样通过公众号推动品牌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餐企公众号运营究竟有哪些妙方呢?
扫码点餐
02
找定位先三问,精准覆盖受众不是事儿
从早期微博、微信、点评大V,到近些年的直播平台及短视频平台,不难发现,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餐饮企业要跟上大众的脚步,真正给品牌带去利好,大多时候需要玩出新花样,运营公众号也是如此。
餐企运营公众号首先要思考三个问题:看什么?给谁看?谁会看?
看什么?需要明确的是,公众号作为助力餐企发展的工具,它一定是基于品牌定位才出现的。这也就意味着运营公众号相当于运营自己的品牌,因此所有与品牌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成为让消费者看的内容。
△餐企公众号中与品牌相关的产品内容露出
这也是通俗意义上依托于品牌定位而出现的内容定位,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内容定位才能输出好的内容吸引大众。
给谁看?公众号是品牌推广宣传的一个分支,所有公众号的粉丝大多数其实都是品牌本身的顾客。公众号推出的内容就是需要给这些顾客看,让顾客更加地了解品牌,以此来提高复购率、增强粘性。
谁会看?不管餐企公众号的粉丝有多少,高活跃度对餐企来说才是真正最有价值的。毕竟餐企运营公众号本身也是为了跟消费者进行沟通,产生强关联性。而根据活跃度这一点,餐企也就能找到对品牌真正具有忠诚度的消费者,然后针对这部分群体去分析品牌受众的特性,有效地“引流固客”。
△根据留言找到忠诚度高的顾客
总的来说,这三个问题其实都是围绕定位而存在的,落地实际操作中就是:根据定位找用户,通过内容调动用户活跃度。
仍以台资味为例,台资味的品牌定位是做创新型的台式外卖,它的受众定位在90后、95后年轻群体及时尚白领人群。因此在初期确定公众号定位时,台资味就沿袭了此定位。
据此,台资味将内容定位于“产品+文化”的主线上。台资味市场总监贾姝表示:“通过将产品的文化故事和内容作为导向,来锁定受众喜欢的标记能更有效地引流。”
△产品对标综艺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去年年底台资味推出了“好剧就要配美食”的概念,将最受消费者喜欢的几款产品在公众号中以图文形式展出,并抓住每一款产品的特色与当下热门影视、综艺节目进行对标,刺激顾客消费。
比如其中一款甜辣咸鲜的奥尔良鸡排饭与综艺对标,提倡顾客在观看综艺节目时搭配食用。台资味这一做法精准地抓住了喜欢各种类型综艺的顾客,让他们能在这款便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味道。
这实际上也是培养良好品牌形象的过程。通过公众号平台输出优质、趣味性的话题及故事给消费者,让双方具备共同的话题能更好地互动,也让消费者深入了解到品牌的特性,从而达到自动为品牌传播站台的效果。
△产品对标电影
“后台的粉丝就是我们的潜在客户和口碑传播渠道用户。要让他们把我们当做伙伴交流,产生粘性持续关注。”贾姝说。
03
扫码、资源置换搞定公众号增粉
通过公众号提高门店复购、实现引流的前提是,首先要不断地增粉。
目前市场上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扫码。如今,有些餐厅的服务员会以赠送小吃的方式让顾客扫码关注公众号。
有些则是不动声色,当消费者扫微信支付码后,链接关注公众号,消费者再进行支付。
△餐企公众号中的点餐和查看门店设置
现在还有些餐厅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动点餐,节省等待时间。像这种形式,消费者不关注都不行。
在上述排行榜中,第22名是酸菜鱼品牌“渝是乎”。在初期推广公众号时,它通过这种内、外部配合的方式增粉,即在店内设置了二维码,让顾客扫码进入公众号点餐的同时,还号召内部员工转发公众号的文章。
除了扫码以外,跟同类型公众号互相置换做推荐也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同时还可以结合线下的一些企业进行资源置换匹配,从而进行跨界全网营销。
此前台资味便与优酷、OFO、摩拜、院线进行过合作,通过以点带面整合营销,以目标用户为中心,达到协同效应。
微信点餐
04
提高活跃度,实现粉丝转化
提高活跃度、实现线上粉丝转化也是非常关键的目标,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一般来说,通过营销造势提高活跃度是企业通常会采用的方式。因为从顾客的角度看,但凡碰上值得庆祝的重大热点事件,关注度一定不会少。
△世界杯期间,吉野家公众号宣传活动内容
吃喝玩乐是大众必不可少的庆祝方式。所以每逢热点事件,很多餐企都会在公众号推送带有热点事件标签的活动内容。
在此次榜单上排名第41的快餐品牌犟骨头,就善于充分利用节日造势营销,也就是在关键节日点发布线上、线下活动。
比如,春节期间是人们发红包的集中阶段,为了迎合大众习惯,犟骨头做了一个红包活动。线上,通过公众号发布游戏,吸引大众眼球提高活跃度;线下,让顾客在店面领取线上游戏所赢得的奖品。到店后还可以参与店面里的活动,同时顾客可以上传活动照片到公众号后台。
△线上、线下形成闭环
“通过线上公众号为店面引流,又从店面衔接到公众号,给公众号增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给顾客一个多维度的活动体验,既实现了粉丝转化又增加了品牌与顾客间的粘性。”犟骨头创始人董鹏表示。
通过这样的方式,犟骨头在春节期间,公众号大概增加了一万多个粉丝,给门店带去了百分之二三十的业绩增长。而犟骨头在运营公众号方面,每月资金投入不到6万元。
除了通过热点营销提高活跃度实现粉丝转化外,餐企还可以去培养粉丝的活跃度,这就要求规律性的运营方式。
一个人的习惯是通过长时间打磨出来的,餐企要让顾客有看公众号及留言互动的习惯,前期就需要进行诱导,且必须是有规律性的诱导,比如在某个时间节点推出优惠活动。长此以往,当顾客对这个时间节点形成条件反射时,餐企也就拥有了固定的死忠粉,转化自然变得简单。
渝是乎为了提高顾客的活跃度,为公众号特设了两个固定的板块:“月月有鱼”及“渝论评选”。
△“月月有鱼”
据了解,“月月有鱼”是每月一号准时推送产品券福利,顾客进入公众号文章,直接在底部领券;“渝论评选”则是每月1000元,奖励给那些在公众号留言且点赞数最高最有意义的评论者。在年终时,这个板块还会在线下举办活动,邀请顾客到场,评选出最优质的评论,一等奖直接奖励10万元的现金。
△“渝论盛典”活动现场,获奖的顾客
通过这样的方式除了能培养顾客定时查看公众号的习惯外,渝是乎创始人王勇还表示:“在长期和粉丝互动‘渝论’中,会产生许多有意义的留言评论。无论是正面的或是批评的,渝是乎都一一吸收,这些留言一部分会上升到影响企业决策。长而久之,渝是乎便形成了‘倾听的声音’的品牌文化。”
不过,这样的运营方式,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渝是乎方面透露,一年在公众号上的品牌运营费用达到100万左右。当然,这种方式对于中、大型餐饮企业来说比较适合。
现如今企业与消费者产生链接的渠道越来越多,餐企需要根据自身的资质条件来判断适合的方式,切忌跟风模仿。不能看见别的企业因为某个方式成功了,就断定自己也行。
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注我们最新餐饮行业信息化
2023中国中式快餐十大品牌揭晓:谁能成为“中国麦当劳”?
导语
没想到,时隔近30年,中式快餐再次成为了餐饮热门赛道。
海底捞开面馆,西贝推“弓长张”、投资现炒快餐品牌小女当家,连外婆家吴国平也表示,明年要做一个与“鸡”品类相关的快餐品牌。而近日,一份“中国中式快餐十大品牌”榜单出炉,让大家聚焦到了米饭快餐这一细分领域。
视频加载中...
△点击视频看“2023中国中式快餐十大品牌”
文章看点:
中式米饭快餐早期如何崛起?谁有机会成为“中国麦当劳”?2013~2017年,中式米饭快餐为何陷入发展困局?如何破解?当下米饭快餐格局如何?面临哪些问题?疫情造成市场低迷,中式快餐却因为高标准化和性比价再次成为消费者和创投者的焦点。
海底捞、西贝、外婆家等头部品牌杀入快餐领域,让整个行业津津乐道了好一阵,而中式快餐领头羊们的动态,也十足吸睛。
疫情期间,老乡鸡束从轩手撕员工联名信在行业轰动一时,紧接着一场200元成本的乡村发布会,更是让老乡鸡一举出圈,博得营销高手美名。
6月份西南快餐霸主乡村基再次获得红杉资本数亿元融资,资金将被用于扩大门店规模、上游供应链及信息化建设方面。
这几年,火锅、茶饮风头毕露,让人差点忘记了,其实快餐也是最具潜力的餐饮赛道之一,不论是收入规模增长、门店数增长还是客单价的增长,均势头强劲。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2017年中式快餐的行业规模达到1.6万亿,门店数达到257万家。根据8%-10%的行业增长速度,截止到2023年,预估快餐行业整体规模有望接近2万亿的市场规模,预估中式快餐行业门店数接近300万家。
米饭快餐是中式快餐中最大的细分赛道,占比为52%。可以推算,米饭快餐的整体市场规格超过万亿元,门店数超百万家。而这数百万家门店中,产生了不少优质品牌,可谓强手林立。
近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红餐网联合评选的“2023中国中式快餐十大品牌”榜单出炉,首次聚焦中式米饭快餐,评选出十强品牌,老乡鸡、乡村基、真功夫位列前三甲。这份榜单在行业内外都引发了不少的关注。
中式米饭快餐历史,可以追溯很久,因廉价、方便,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中式米饭快餐发展形成有系统的快餐业,也就是近30多年的事。
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繁华的前门商业街落户,生意火爆异常,让国内外投资者看到了内陆快餐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随着,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品牌相继落户,“洋快餐”风潮席卷内陆,其高标准、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让国内餐饮人目瞪口呆。此后,中式米饭快餐开始“大跃进”式发展,期间跌宕起伏,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段来看。
1
1997~2012:
群雄并起,如何成为“中国麦当劳”?
麦肯等洋快餐进入中国时,大陆快餐还沿袭着传统的灶台勺飞锅舞操作,质量、价格、服务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连锁复制困难重重。
但在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影响下,中式快餐的增长速度又非常快。据统计,1995年国内已经28万家快餐店,专业快餐公司400个,加盟连锁店超过2000家,快餐年营业额达300亿元,约占餐饮业营业总额的1/4。
在巨大市场潜力和洋快餐风潮的双重刺激下,做连锁快餐成为一个巨大的风口,米饭快餐也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掘金者:真功夫、永和大王、永和豆浆、乡村基和老乡鸡。
连锁餐饮专家陈奇文曾表示,中国快餐品牌80%都带有浓重的西式影子,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模仿洋快餐起家的。这一时期,中式米饭快餐发展最显著的关键词就是:标准化,而第一个攻克中餐标准化难题的是真功夫。
1997年,蔡达标、潘宇海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研制出一款“电脑程控蒸汽柜”,一举攻克中式快餐标准化难关,做到了“百店一味”、“80秒钟”取餐、“无需厨师”。同时,他们将麦当劳的管理思维植入企业管理,让原本的大众快餐店,彻底告别作坊式运作模式,走上了标准化连锁的扩张道路,门店一路从东莞开到深圳、广州,势如破竹。
同一时期,远在上海有两个品牌开始互相较劲——永和大王和永和豆浆,相似的名字,都主打油条豆浆等早餐,而且是同一年出现在上海,这样的巧合一度让消费者误以为其中一个是山寨的,但其实两个企业之间实际关联不大。
△图片来源永和豆浆官网
永和大王是上海第一家24小时全时段营业的连锁餐厅,创始人林猷澳多次撬动资本力量助力品牌快速扩张,而永和豆浆则来自台湾,通过直营+加盟的策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式米饭快餐群雄崛起时期,与资本的联合也成为一大特点。资本看中中式米饭快餐与洋快餐一较高下的巨大潜力,而品牌方则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巩固地位。但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期望——培养/成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成为“中国的麦当劳”。
除永和大王外,2007年真功夫接受今日资本和联动投资的资金,当年在全国新开餐厅100家,2008年又继续新开150家。
同一年,在西南一隅,重庆妹子李红一手创立的乡村基正跟资本方相谈甚欢,他们很快便敲定了第一笔投资。乡村基也开始快速开店,一路披荆斩棘,在2010年冲到了纽约上市,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走进美国纽约交易所的的中式快餐品牌,轰动一时。
主打川渝口味米饭快餐的乡村基,上市后想趁势直追,走出川渝,一度将店开到北京、上海,但远距离扩张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乡村基遇到的正是中式米饭快餐需要攻克的另一大难题——从区域走向全国,品牌力和跨区域管理能力的考验。
同样的问题,真功夫初入深圳、广州时也遇到过。那时真功夫还叫“双种子”,因为品牌力不强,一线市场盈利受挫。后来,蔡达标请叶茂中进行品牌策划,以“蒸”为特色,更名“真功夫”,这才扭转局面。2004年-2007年,真功夫始终保持着年均55%的增长速度,成为当时最有希望成为“中国麦当劳”的品牌之一,奈何2011年发生管理层家族内斗,耽误了发展。
△乡村基美国纽交所上市,图片来源乡村基官网
而乡村基在跨域扩张遇阻之后,也明白了“修炼内功”的重要性,退回西南之后打磨修炼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等待下一次出击全国的机会。
这一时期各个地区还涌现了不少区域品牌,如北京的南城香、和合谷,浙江的老娘舅、广东的都城快餐、山东超意兴快餐等等。老乡鸡也还蛰伏在安徽合肥,从养殖行业跨行过来做快餐的束从轩,打通了鸡产业链,正低调地将“肥西老母鸡”蝶变成“老乡鸡”,准备伺机起飞。
2
2013~2017:
陷入僵局,中式米饭快餐如何自救?
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后,餐饮行业进入大众餐饮消费时代,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消费升级接踵而至,中式米饭快餐机遇和挑战并存。
机遇在于消费者对于西式快餐的热情逐渐消退,对中式快餐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开始关注中式快餐的味道和营养价值。一个侧面佐证是,两大洋快餐巨头麦当劳、肯德基热衷于本土化,相继推出中式产品,如肯德基卖油条、烧饼和米饭,麦当劳推出中式新品。
然而,挑战比机遇来得更加直接、猛烈。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11-2017年,中国快餐收入从9244亿增长到1.6万亿,但2013年之后,增长速度却大幅下跌,同比增长从18%掉到5%左右。
冲击首先来自于消费市场的变化。一方面,大众餐饮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品类崛起,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新一代消费者对食物的品质和多样性,以及消费环境有了更高要求。而标准化、工业化的快餐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落了下风。
2011~2015年国内大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且多集中出现在快餐领域,使得中式快餐出现了信任危机。如快餐巨头骨汤、豆浆勾兑事件曝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德克士等洋快餐的供应商接连被曝速成鸡、福喜事件等问题,连带着国内整个快餐市场都陷入了低迷。
市场增长缓慢,原本高歌猛进,叫嚣着要开1000家店的中式米饭快餐品牌们突然遭遇品牌老化问题,纷纷开始调整发展战略,但多数效果并不理想。
△图片来源真功夫微博
真功夫董事长潘宇海2015年就曾坦言,那是餐饮业竞争最激烈的几年,利润越来越薄:2011年,餐饮百强之中快餐企业的盈利率大约是8.52%,而2015年这个数字为2.8%。而真功夫也不再强求开太多店,转而打造中式快餐的孵化平台,聚焦投资业务。
永和豆浆的加盟模式导致经营水准参差不齐,而为了进行年轻化转型,他们进行了多元化战略转型,卖食品豆浆粉,餐饮+食品两条腿走路,结果也不理想。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连锁快餐品牌都在升级。门店翻新、增加数字化设备、更新视觉系统,或者增加健康菜品都是传统品牌升级比较普遍的做法,但消费者似乎并不感冒。中式米饭快餐发展陷入僵局,问题究竟出在哪?
行业开始对20年前热议的标准化产生质疑。72街总裁周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一味标准化。“西式快餐的特点是标准化,但过分强调食品安全就会忽略风味,不好吃,这两者之间需要取得一个平衡”。
餐饮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则认为,标准化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未来的关键还是在品牌策略,还有产品定位上。
餐饮市场经历着代际更替,以年轻人和下沉城市用户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根据变化的竞争环境调整品牌的差异化,并对其进行广泛传播,植入新的消费者心智中,对传统中式米饭快餐品牌而言至关重要。
3
2023~至今
群雄争霸,中式米饭快餐新格局
2023年,中式米饭快餐领域有两件标志性事件。
一是蛰伏安徽合肥的老乡鸡2023年1月完成2亿元融资,一鸣惊人。此后老乡鸡动作频频,当年7月就并购了武汉永和,加快了品牌全国化的发展步伐。
另一件事则是深圳一夜之间走红的现炒快餐,不再一昧追求极致标准化和出餐效率,而是强调快餐的品质和就餐体验感,引发了餐饮人的高度关注。一时间,现炒快餐风行各地,真功夫、72街等众多知名快餐品牌纷纷效仿,推出了现炒店。
头部品牌积极进取的动作,以及创业品牌基于市场做出的模式思考和调整,给这个品类注入了强心剂,使其焕发了新的活力,中式米饭快餐的新格局就此也逐渐形成。
以刚刚出炉的“中国中式快餐十大品牌”榜单为例做分析,上榜的虽然只有10个品牌,但细究却能看到这两年中式米饭快餐的发展缩影:
一是积极进行品牌升级的一些传统中式米饭快餐品牌,年轻化转型成功,品牌势能进一步提升。
如乡村基、老乡鸡、真功夫、老娘舅,积极调整品牌定位,探索新的模式,发展颇为迅猛。在疫情冲击下,老乡鸡却还在加速全国布局,2023年总门店数将突破1000家;而乡村基也在今年获得红杉中国数亿元融资,资金也将主要用于扩大门店规模,还有消息称其或将谋求A股上市。
二是细分单品化为大势所趋。
一些中式快餐品牌抓住某一单品,实现了另类崛起。如已经有400多家门店的犟骨头排骨饭,也在疫情中逆势开店,前不久还高调面向全国招募合伙人;而煲仔饭领域除了上榜的香他她煲仔饭,深耕上海的谷田稻香也已经有260多家店。
△图片来源大米先生公众号
三是现炒快餐蔚然成风。
单纯的标准化、出餐速度快,已经不足以衡量米饭快餐的好坏,如何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提供品质产品、好的就餐体验才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乡村基旗下的大米先生凭借现炒快餐快速扩张,此前一直在川渝湘赣深耕,今年把店开到了上海,目前直营门店超440家。疫情最严重时,大米先生为武汉的防疫人员免费配送餐食,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榜单上的台资味也值得关注。成立于2014年的台资味以台式外卖切入市场,现在在广东和江浙沪地区开了1000多家店,是目前唯一一个门店过千的中式米饭快餐品牌。这几年,外卖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米饭快餐在外卖方面的探索也日渐成熟,与线下堂食营业形成很好的互补。
总的来说,中式米饭快餐再次迎来了快速发展、跑马圈地的黄金时期。区域市场的领导品牌已经形成,但全国性的龙头品牌和上市公司都尚未出现,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图片来源老乡鸡公众号
可以预见,中式米饭快餐的下半场将是区域霸主走向全国,争夺品类第一的激烈战争。但从区域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品牌们需要克服的困难及挑战也不小。
一是人才的招募和培养。连锁餐饮品牌的快速扩张,人才的储备和培训直接影响扩张的质量。
二是跨区域连锁管理能力的提升。餐饮业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较高,各个地区的口味、消费习惯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成为全国连锁的中式米饭快餐企业,更需要在管理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三是供应链的延伸建设。供应链关系到门店之间的产品品质和口味一致性,是区域扩张的基础保障。
未来,在中式快餐这个大赛道上,谁能成为无争议的第一品牌,勇夺“中国麦当劳”的大旗?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快餐业在中国的兴起及其前景初探旅游研究与实践
2.真功夫、吉野家、永和大王、味千……为什么这些连锁快餐现在都处境尴尬?好奇心日报
3.东方既白悄然撤离广州中式快餐路在何方?第一财经日报
4.中式米饭快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网聚资本
来源餐饮品牌观察
撰稿陆沉
设计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