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台湾自选式快餐加盟店

本文目录

又一家餐企被国际知名机构投资,争鲜寿司凭啥?

近日,一个收购案引发了餐饮O2O注意。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信息,近日凯雷集团(以下简称“凯雷”)收购了争鲜餐饮有限公司26%的股份。而这家公司主营品牌正是争鲜回转寿司。

而据我们所知,本次收购方凯雷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私募股份机构之一,在餐饮领域,凯雷与中信联手收购了麦当劳业务,可谓是麦当劳背后的资本大佬。

这样的一个巨头突然收购一个回转寿司品牌到底是为什么?回转寿司品类要重新回归“热度”?

01

让麦当劳背后大佬青睐争鲜回转寿司凭什么?

在中国餐饮赛道,日料品类一直占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份额。

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日料在中国的市场收入达895亿元,估计2023年市场收入或将与2023年持平甚至略低。

这是一个近千亿的赛道,拥有品类繁多,而其中众多日料菜式中,寿司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

然而,自疫情爆发之后,寿司品类的“躺赢”岁月就结束了。

当时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56℃下30分钟才被灭杀,阴冷潮湿环境中却能存活数周。基于这种认识,消费者普遍认为多生冷鲜食的日料很危险。

不少知名日料店被迫关门倒闭。如日本知名品牌和民,上海知名网红餐厅PkL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日式料理开关店之比达到0.84。虽然2023年之后,日式料理店有所恢复,开关店之比也有所提升达1.4。日料生意依然越来越不好做了。

有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日料品类的总门店数就已达到了8万多家,且竞争对手还在不断涌入。早在2010年左右就有超市、便利店开设了日料档口,人均10-20元就能购买一套日料套餐。

在这样的情况下,争鲜回转寿司凭什么能够赢得麦当劳背后大佬的青睐呢?或许可归结为以下两个原因:

1、寿司品类本身的“高标准性”

餐饮企业的成长、壮大就是逐步打怪升级的过程。

标准化是长征的起点,而标准化中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标准化。“选品决定未来,产品决定一切。”产品标准化就是餐饮行业做大、做强的元规则。

而寿司制作简单,是一种和火锅一样极易标准化的产品,且种类众多,品种丰富,是非常适合连锁化的品类,与麦当劳所经营的西式快餐品类有相似的特性。

且从日料品牌的规模化程度来看,日料品类整体的规模化程度不高,约有97%的日料品牌门店数在5家以下。

寿司品类虽然相比其他日料,连锁化程度更高,但门店最多的品牌N多寿司,如今门店也不过2000家左右。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突破潜力的蓝海市场。

凯雷本身就有丰富的麦当劳运营和管理经验,强强联合之下,或许能够在寿司这个品类赛道创造更多可能。

2、争鲜品牌“极致性价比”优势

争鲜寿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回转寿司品牌,「争鲜」,意即「真鲜」。据悉,品牌成立之初就坚持提供最新鲜、最健康、最美味、最安心、最实在并对健康有益的食材。

据悉,争鲜食材产地直送,65%国外进口、35%国内采购。例如:高雄港、东港超低温鲔鱼等生鲜食材及精选优质米,皆由争鲜中央厨房层层把关后,物流车队每天全程低温配送到全省直营门市。

门市严格执行食材100%新鲜绝不隔夜销售,并每週进行安全卫生检查。

而且,在价格的实惠上,争鲜也做到了极致。

据悉,目前争鲜回转寿司门店SKU大概在80个左右,旋转台上的产品以碟子的颜色作为价格区分,粉色碟为6元一碟,花色碟为18元,目前人均消费80元左右。

能够在保持新鲜食材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低价格”,如此极致的性价比,争鲜这个品牌对于疫情之后钱包变瘪的消费者而言,依然拥有非常比较大的吸引力。

不过,如果单靠极致性价比,争鲜想要在中国寿司市场突围显然是不容易的。

因为在中国国内,寿司这个品类早已从高价日料变成平民美食,当下消费者熟知的低价寿司品牌并不在少数,比如禾绿回转寿司、N多寿司等。

以N多寿司为例。N多寿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产品为寿司、手卷等,人均在20元左右,性价比更高。

目前,争鲜在中国门店数量有403家,其中中国台湾地区164家,中国香港89家,其他门店位于中国大陆,主要集中在江浙、北京、广东一带。

而N多寿司门店已经发展到了2080家,虽然主要集中在江浙、山东、河南一带,两者品牌发展区域重叠度依然比较高。

不过,据相关媒体猜测,未来随着凯雷与争鲜的强强联合,品牌在本土化创新与品牌下沉上会做出更多动作。

02

先有寿司郎后有争鲜

回转寿司又能“转了”?

“以前,杭州商场回转寿司是标配,但现在似乎很少在商场看到相关品牌了,更多的是火锅、韩式烤肉等。”一位消费者说道。而这样的情况,杭州并不是特例。

事实上,早在2023年,就有不少人认为,回转寿司这个品类已经凉了。

但最近,回转寿司这个品类却被频频提起。先是日本回转寿司品牌寿司郎深圳首店深圳卓悦中心门店正式开业。昨日,又爆出品牌在成都开店的消息。

再到今天,争鲜品牌的被收购26%的股份,收购方还是麦当劳背后的资方大佬。

凉了几年的回转寿司品类,热度似乎在不断攀升,这是又要开始继续“转”了的节奏吗?在餐饮O2O看来,之所以回转寿司热度会在中国突然迎来“小爆发”,或许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日本本土餐饮市场的“没落”

据悉,因为疫情的原因,日本餐饮市场与中国一样,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据东京商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共有23家寿司店倒闭,是去年同期的1.5倍。如若照此势头发展下去,预计会有共30家寿司店倒闭。

而截至今年9月底,日本国内已有超过30家拉面馆宣告破产。

据悉,仍在坚持营业的餐馆业绩也十分惨淡。一家位于日本埼玉县的拉面馆,目前每天客流量仅有100多人,单日营业额最高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500元,较疫情前下降了三成左右。

本土市场的没落,让回转寿司品牌如寿司郎等品牌,不得不将目光重点瞄准中国这个潜力市场。

2、借了“自助餐”品类的东风

作为曾经的主流餐饮品类,自助餐曾经大红过,随着中国进入精致餐饮时代,自助餐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但疫情让这个品类再次“重获新生”。

这一次的自助餐发展红利,集中在了刚需、平价、主题的自助餐身上。如平价自助小火锅,平价自助海鲜套餐或者那些隐藏在社区内的平价自助快餐等。

而回转寿司,特别是争鲜、寿司郎等寿司品牌,不仅属于主题式自助餐品类,拥有半自助体验,且刚好占据了平价、主题两个优势。

虽然在售卖模式上与纯自助有所区别,偏向自选模式,更接近餐饮零售化的概念。但相比自助小火锅、自助烧烤等当下流行的自助品类,回转寿司更具有价值感。

3、寿司品类的逐步“本土化”

毫无疑问,日料品类的没落,与其迷信“高端日本化”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品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日料品类的平价化、本土化、多元化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寿司这个品类。

传统日式寿司,是由醋饭和生冷类海鲜食材做成的料理,但国人向来以熟食、热食为主,对生食接受度不高。基于此,一众品牌推出了熟食寿司,以更加适合本土消费者口味。

比如N多寿司,摈弃了生鱼片等生食,选择了熏鱼、烤肉等为内料;寿司郎在门店菜单设计上推出了更多炙烧、嫩烤和炸物系列。

口味本土化后,寿司的菜品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延伸到其他日料产品。

就以争鲜寿司为例,门店内除了提供寿司之外,还有刺身、小菜、甜点、饮料等多种类品融合在一起,供消费者选择。

很显然,当下回转寿司品类热度的小爆发是时代与品类共同发展催化的结果。

目前,我们无法判断回转寿司这波热度能够持续多久。但相比当下已经熄火的日式拉面、快餐等日料赛道,寿司品类显然是未来中国潜力最高的日料餐饮赛道。

-END-

盘点全国十大休闲餐饮品牌 满足健康时尚追求

中国复合式休闲餐厅行业迅速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就餐环境以及食品的安全、营养、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式休闲餐厅的优雅环境、对食品卫生的严格要求,符合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温馨的音乐、舒适的环境。以下推荐在上海、广州、北京、深圳这些复合式休闲餐厅相对成熟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NO.1星巴克

星巴克(Sk)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人均消费大陆最贵,约30元左右。

NO.2咖啡陪你

韩国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韩国已有9百多家门店,除咖啡外还经营各种高档茶、拿铁、果汁、华夫饼、面包类等商品,目前在全球的连锁店有1200多家,分布在韩国、美国、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人均消费约50元左右。

NO.3贡茶

中国贡茶饮品集团源自台湾高雄贡茶之连锁事业,以手摇之外带式茶饮为主要产品。完全承袭了台湾品牌的经营、技术及管理,并与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国际、时尚、尊贵茶饮连锁品牌。贡茶目前全球已超过500家,以其秘制经典奶盖获得了众多粉丝及时尚年轻人士的追捧。人均消费约20元左右。

NO.4满记甜品

香港满记甜品集团自一九九五年于香港西贡区设立第一间『满记甜品』以后,由早期一间家庭式糖水店发展成现今的连锁式甜品店,深受本地顾客尤其香港年青新一代的爱戴,更获国内及外地旅客的推崇及赞赏。『满记甜品』已成为一个『甜品品牌』。满记甜品以“之心甜品”和“芒果爱上椰”系列尤为突出。人均消费约23元。

NO.5大卡司

大卡司1990年源起于台湾,1999年5月份登陆广州,在广州成立总部,主要经营台湾新鲜茶饮品,历经十多年的风雨彩虹,店铺网点已遍布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各国,拥有巨大的品牌影响力。人均消费15元左右。

NO.6鲜芋仙

鲜芋仙成立于2007年,是亚洲精致甜品的指标性品牌,风靡了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澳洲、韩国等上百个城市共约400家门市,成功打造甜品的极致美味。鲜芋仙来自台湾,在台湾与世界各地一向秉持新鲜、健康、现煮的经营理念,新鲜提供芋圆、仙草等各式甜品食材至各店,因此广受所有消费者喜爱。人均消费20元左右。

NO.7麦咖啡

麦咖啡即麦当劳咖啡,只有几十平米的营业面积,简单而现代化,各种咖啡壶煮出的清咖啡,加上自选配料,简单快捷。鲜煮、平价、24小时供应为其卖点。对于很多人来说,麦咖啡可能是下午茶点时间或是快餐一顿后的配餐饮品。人均消费20元左右。

NO.8仙踪林

仙踪林(RBT)于1996年踏足香港,透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特许经营制度,在休闲餐饮行业独竖一帜,为消费者提供特式美味餐饮,因而能在短短几年间,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加拿大、澳洲、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地开设一百多家分店。人均消费15元左右。

NO.9C

C兄弟于1978年在伦敦开了第一家咖啡专卖店,其后在他们的家庭和朋友协助下,C咖啡专卖店以每年开两家新店的成长率扩展。现在C已经遍布英国,截止2010年,C在全球拥有442家门店。人均消费约30元。

NO.10哈根达斯

哈根达斯在54个国家或地区共开设超过900间分店。时至今日,哈根达斯已成为高档冰淇淋的标志。自哈根达斯在大中华区的第一家店于1984年在香港落户后,经过26年的发展,截止到2010已在大陆、台湾、香港拥有百余家专卖店。人均消费70元左右。

民进党为“莱猪”进校园强行开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解禁就解禁吧,自己小心别吃到就行了”,这曾经是许多台湾民众对开放“莱猪(含瘦肉精美国猪肉)”的侥幸心态。但这种侥幸近日破灭:民进党当局行政部门宣布台中市禁“莱猪”进校园违法。这意味着拒吃“莱猪”的底线破防。

禁止含瘦肉精的猪肉走上餐桌本该是不容置疑的正确,但蔡英文二次上台后却带领民进党当局小火慢炖、得寸进尺地将之与爱不爱台湾、得不得罪美国捆绑在一起,让民众误信如果禁“莱猪”就是不爱台湾,就会祸事临头,让禁了几十年的“莱猪”长驱直入。民进党解禁“莱猪”的系列操作,可入诈术教材,令行骗高手拱手叫声“老大”。

台湾本土养猪业至今仍禁止瘦肉精,猪农出产的猪肉含瘦肉精会“触法”。那么开放“莱猪”到底是为了谁?美国!其他不禁瘦肉精的国家也跟着沾光跟进。因为民进党当局不只跪美国啊。只有自己的猪农能吃定,其他的就只能比照美国笑纳了。

怎么摆平的猪农,此处不散布其诈术。但说服老百姓就是从侥幸心理入手,先是信誓旦旦一定会做标识,承诺老百姓可以自由选择,主管官员陈时中还曾前呼后拥去菜市场检查标识,示范怎么标识台湾产猪肉和美国产猪肉,传递消费者可自选的信息。但懂行的人指出,只标示产地,并未标识是否含瘦肉精,既然民进党政治人物一直在喊“美猪不等于‘莱猪’”,那不标识老百姓怎么避开“莱猪”呢?此时,陈时中在说了“想吃到‘莱猪’还不容易呢”后又出金句:如果标识有贸易歧视之嫌。先靠保证标识为“莱猪”打开大门,又说不能用标识歧视“莱猪”,那民进党歧视的是台湾民众的智商吗?

台湾老百姓的最后安慰是,校园、警政、军营纷纷宣示决不准入“莱猪”。结果,“莱猪”前脚到台,马上有人发现军营所进猪肉外包装产地台湾、内包装产地美国。至于加工的肉制品,只要在台湾加工,产地就标台湾。消费者可自选、不进校园等保障完全沦为废话。

但也有县市严守责任,通过条令、督查等监管“莱猪”去向,至少要守住校园净土,不让未成年人吃到“莱猪”。比如开放“莱猪”后台中市扩增10倍市场检查人员,延用2017年制定的校园餐食瘦肉精零检出条例,并与校园供餐商家签署零检出协议。去年3月苏贞昌主管的行政部门就曾函件警示台中市“莱猪”管理条例违法,台中市以“食安管理自治”和教育主管部门规定“莱猪”不进校园等据理力争,继续执行校园零检出条例。但今年6月,台行政部门又致函台中市判定其管理条例无效。

这些县市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何错之有?对比说服台湾民众接受“莱猪”时的种种承诺,民进党当局此举真是自打嘴巴,坐实了“美国猪肉驻台代表”的形象。台中市国民党籍议员陈政显在“校园食安不能打折”记者会上说,本来“莱猪”就不应该让台湾民众吃,现在连学童的食安都要弃守吗?他呼吁“不要再恶搞了”。

“美猪不等于‘莱猪’”、“‘核食’是‘福食’”,民进党的恶搞尽显其欺骗、蛮横、荒谬底色。更讽刺的是,苏贞昌4月主持“食安会报”,表示“从源头强化食安管控”,一转头却指“源头管控”的台中市违法,台湾当局在乎的是民众的食品安全还是美国猪肉的销售?大家都睁眼看着呢!凡说过必有痕迹,民进党高官们关于“莱猪”的言论都有报道可查:“没法和美国交代”“反‘莱猪’美国人很生气”“不进‘莱猪’台湾走不出去”……现在台湾民众吞“莱猪”一年多了,换来了什么?!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