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夜包子,还能火多久?
夜包子受年轻人喜爱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胡彦
天快黑才开门的包子铺,之前一夜之间在广州火了起来。作为细分赛道的领跑者,网红店包馔进入广州后,大大小小夜包子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这些夜包子店经营情况如何?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包馔·夜包子的几家分店,入夜以后,现场看到年轻顾客逐渐变多,但未见排长龙。分析师认为,夜包子的火热又一次证明了传统行业值得再做一遍,而这阵热风能刮多久,第一个要看的就是品质;夜包子店的同质化过程,其实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夜经济捧出新宠儿
继上海、杭州、南京、北京等城市后,包馔·夜包子开到了广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2家店。网友表示,曾在上海创下三四个小时排队纪录。一位店里的顾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去年年底在广州店也曾排过一个多小时的队。“包子是现做的,但每份都要等好几分钟,顾客一多就容易排‘长龙’”。
5月26日晚,记者来到位于猎德大道的包馔·夜包子(珠江新城店)体验,店面呈现靓丽的天蓝色,不像传统包子铺,更像拥有巴士外形的茶餐厅,不时有顾客来店。记者大约等待5分钟后收到了6个小包子,为现包、现蒸、现卖。店里主要卖5款18元的小笼包,口味有川味麻辣、川味火锅、香菇酱肉、川味卤肉、鱼香肉丝。对比5月初网友晒图显示的4种口味,有1处更新、1处增加。
经过梳理发现,不同位置的包馔·夜包子店,营业时间也不尽相同。例如,广州店的营业时间为8时至24时,珠江新城店在18时至凌晨4时开店,棠东店在9时到次日1时营业。店员告诉记者,这可能是根据不同客流量作出的调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夜包子店的火爆,是整个夜经济开始兴起、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本生意缘何火爆
为什么一家只卖5种包子的店铺、大众印象里的“小本生意”能在多个城市异军突起?什么样的顾客更青睐夜包子?
从小笼包口味也能推测出,夜包子最早在成都流行。夜间娱乐完的都市“夜猫子”可以在店里补一顿夜宵。
“这条街上有很多酒吧、麻将馆,有时年轻人玩完就想找个地方清醒一下,顺便吃点健康的养生夜宵,这可能就是夜包子火起来的原因。”在珠江新城店,一位住在附近的顾客陈小姐告诉记者。她手上拿的打包盒上印着“年轻就要热气腾腾”。
创始人姜华曾公开表示,夜包子是在响应成都打造夜间场景下孕育而生的,其定位Z时代的年轻人以及川味麻辣小笼包。“看上去我们的竞品是做包子的友商,实际我们是用包子跨界拓夜宵市场。”他表示。另据朱丹蓬分析,夜包子是在布局新生代、靠近新生代、满足新生代、“讨好”新生代。
产品同质化靠啥突围
“吃夜包子认准包馔”——这是曾印在打包盒上的广告语,但实际上,目前广州已出现了多家店名相似的包子铺。
记者在嘉禾望岗一家夜包子店的菜单上看到,除了有川味麻辣小笼包等“经典选手”,还卖梅干菜肉小笼包、咸蛋黄鲜肉小笼包等其他菜品。其他店名相似的店铺也是如此。
朱丹蓬分析,国内许多传统行业同质化比较高,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偏慢。从火极一时的螺蛳粉,到重庆小面,再到很多的新中式点心等,创业者以及资本发现,其实很多行业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但是,一些创业者会出现一窝蜂上的现象,每到一定的节点,行业就会进入同质化,这也是大浪淘沙的阶段。
但到底能红多久?有谁能跑得出来?朱丹蓬对记者表示,要从网红到“长红”,以下几个维度最关键。第一个是品质,第二个是创新升级,以及迭代的速度及质量,第三个是食品安全,第四个是场景的创新,第五个是服务体系的完善,第六个是整个客户黏性的提升。
来源:羊城晚报
最新重庆小面50强出炉,你确定下班后不去撸一碗?
对重庆人而言
如果住的地方附近
没有一家正宗的面馆
那绝对是一件惨绝人寰、
直线拉低人民生活幸福感几个百分点的事情
而今天商小妹给你带来的是
重庆小面50强最新榜单
最新重庆小面50强出炉
今(22)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人社局获悉,2023中国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面条专项赛决赛暨“巴渝工匠”杯全国首届重庆小面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重庆小面50强”名单新鲜出炉。
据介绍,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和法国、加拿大2个国家共1455名选手报名。经过理论考试、面臊制作筛选,1027名选手进入决赛现场同场竞技。
根据比赛综合成绩,评选出重庆小面百强企业,并公布“重庆小面50强名单”。
以上就是这次专业比赛认证后产生的新50强
你去吃过几家呢?
曾经在各种榜单上的小面
“老板,挑二两小面,多海椒!起硬点!”对很多重庆人来说,一日三餐往往是从一碗麻辣小面开始的。
重庆人不仅爱吃小面,重庆商报2009年就评出了“重庆小面50强”,不少“好吃狗”还挨着找去吃。下面这些,你去吃过几家?
重庆人的小面情结
重庆人早餐很爱吃面,无论男女老少。数据显示,重庆现有8.4万家小面面馆,每家店每天平均能卖150碗面。
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重庆人的另一条命根子重庆火锅的数量,在重庆市内其实仅有1万家。而有人做过统计,每10个重庆人当中,至少三成以上每天至少一碗小面。
重庆人起床发现要是早上谁在家里没吃饭就走了,就知道那多半是到附近自己喜欢的那家面馆去了。
中午或者晚上家里要是没做饭,那就直接下楼吃碗面。饱肚、有味、还划算。
与其他城市大多数面馆的餐位与厨房设有隔区不同,重庆正宗的本土面馆是全开放式的。
所以当用来煮面的一大锅水翻滚着咕噜,不断飘逸出向上涌的水蒸气时,如果你看到有人竟然站起身来拿起几把筷子就走到老板那烧开的面锅里去莫名其妙地搅动几下子,不用惊奇。这是重庆的所有面馆老板和食客都约定俗成的自助消毒方式。
老板一边拿出叠在一起的面碗从左向右排成一行,手法娴熟地依次放入蒜泥、红油辣椒、椒盐、香油等基本佐料。一边抓起一大把如龙须般的水面放进沸腾的锅里。
在面起锅前,把藤藤菜(空心菜)或豌豆尖轻轻在热锅里烫上一圈,便可直接捞起。
接着一双长约半米的筷子顺势夹起细长爽滑的面条,待滤网将水分沥尽,盛入已配好汤料的碗里。舀上一勺泛着油光的臊子和绵软清香的碗豆,浓郁的酱汁就顺着白玉般的面条缝隙流入面汤。
小面绝对是让重庆人走到哪里都牵肠挂肚的记忆。
并且吃小面的阵仗,那是...毫不讲究!这恐怕是你在中国唯一能见到政府领导与平民百姓、公司高管与无业游民、道德模范与流氓地痞等完全分属两个阶层的人能心甘情愿、毫无违和地挨在一起吃饭的场景。
“一碗小面,二两刚好,三种味道,四方来要,五张凳子,六个人吃,七种调料,八勺辣椒……”作为一个重庆人,你有没有小面情结?
搓一顿火锅
是重庆人社交生活中的首选
而能酣畅淋漓地吃一碗小面
才是重庆人私人生活中的刚需
所以在重庆火锅只能排第二
而老大的位置始终是小面的
走,下班去撸面!
编辑/蔡蔡
来源/上游新闻网络综合
图/网络
(转自:重庆商报)
芳姐的重庆小面,承包八宝前街一年的麻与辣。
正值正午,瑞金路附近的八宝前街拥挤小街道,一旦多了几辆车,就会逼仄得可怜。
而到了这个时间,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芳姐的店门口,小桌椅板凳早已摆放整齐,并坐满了流水的食客。
南京的重庆小面,有五百多家。真正拥有姓名的其实为数不多,它好像重庆版本的沙县小吃,更多是为了解决口腹对麻辣口味的追求。出名的,就那么几家。而八宝前街上的芳姐重庆名小吃,承包了这条老街一年的麻和辣。
老板娘刚开店时还是小芳,从重庆来南京,煮了十四年重庆小面之后,已经是这条街上出名的芳姐,人美心善,称得上八宝前街的“重庆一枝花”,干练又利落。
夏天一碗自选加芝麻酱拌的凉皮凉面,冬天一份热火朝天的小面或者酸辣粉。
店家亲自炒的料,调的味,吃完之后嘴麻得不自觉发抖,才不由得赞叹一下:是当时在重庆吃到的,没错了!
店里的食客形形色色来去匆匆,上班族,学生党,穿着厚棉睡衣来楼下吃饭的街坊邻居,好不热闹。
因食客太多而拥挤的小店,每次点单都是一场冒险和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
当阿姨把面碗从厨房端出来,要记得原地喊一声,“我的!”这不是为了认面,是方便阿姨在人群中找到你,汤面的香味托着空气,率先阿姨一步飘到你的座位。
10元的重庆小面,精彩得很,青菜取了嫩芯,油辣子铺满了碗面,芽菜和肉糜炒在一起,一大勺扣在钢碗的一侧,炒得香脆的花生米更增加了饱和度。
肉末用炒料爆香,肉糜吸饱了油香,混着芽菜的爽脆,一股子辣劲先冲上舌尖,后续的麻不堪示弱,嘴唇不自觉抖动了半天。
而裹着肉糜的面条,煮得劲道,吃着入味。
真的爱芳姐家的干担担面啊。
肉臊子不油腻,猪肉在热油中控干了水分,留下灿烂的遗产,加进担担面后,耐心等待食客们搅拌品尝。
干担担面的面条,柔韧性更足一些,和喷香的肉臊是绝配,少了汤水,味道更丰富,吃起来爽辣加倍。
酸豇豆腌得入味,荷包蛋嫩得流心,辣,辣得够劲,麻又麻的彻底,我明明只是吃了半碗干担担面,却觉得是在一场盛宴里吃到餍足。
吃了小面,吃了担担面,刚吃得嘴角发麻,喝一口六点半的豆奶缓和三分钟,吃了一口酸辣粉,墙头草小资马上就被泡椒鸡杂酸辣粉收买,担担面早已相忘于江湖,鸡杂酸辣粉天下第一好吃。
比筷子还粗的酸辣粉结结实实地吸收酸辣汤汁,柔软却又笨重地被捞出底汤,这大概是我在南京吃到的口感最好的酸辣粉了。
十八元酸辣粉里的鸡杂分量很多,经过泡椒洗礼去除内脏腥味,鸡肠干净利落脆,鸡心鸡肫切成薄片煮得软烂好嚼。汤里的酸辣口感由泡红椒加上花椒茴香黄酒等调和,辣而不燥、辣得红亮、辣中带酸。
冬天老板娘没做凉糕和凉虾,少了些解辣的甜点,那么小酥肉便是重庆名小吃可选的解辣“咸点”。一小碗炸肉当真是小,但胜在新鲜猪肉现做,一锅一炸,每次下锅分量均匀,童叟无欺。
小酥肉炸得透透的,肥肉瘦肉都很有嚼劲,瘦肉紧紧裹着外层酥皮,生怕柴瘦无味的自己离了香脆的外衣,没法勾引馋猫来吃。
店里的小菜酸萝卜是最勾人的,甭管是水面还是干面,酸的还是辣的,都要配上那么一小盘,吃起来酸甜柔软但是保持了一定的韧劲。
稍微暖和一点的天气里,阳光吝啬地倾洒了全部积蓄,好吃的小吃总是在街边站,沾灰都不换。
吃到了碗底,才发现一份小面,酥麻麻的,能换得冬天里的一把热汗,暖和和的。
等到过了正午,店里的人稍稍散去,隔壁卖杂货的老奶奶来买酸萝卜,芳姐来门口说两句话,褪去了刚才的雷厉风行,笑眯眯的一副好脾气。
重庆也好,南京也好,哪怕逼仄拥挤如八宝前街,也有一副静好的光景。
这时候我的思绪却忽然高速马达般快速运转,飞到解放碑步行街、飞到南山一棵树、飞到千厮门大桥、飞到黄桷坪涂鸦街......
忽然想要一张去重庆的川航饭票,错了,是机票:3U8544。
如果没时间,3U8544,前方抵达八宝前街。
来源:南京小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