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饮加盟店10大

本文目录

8000+会员企业加盟的中企会“饮酱”,为何选择了黔酒股份?

近日,中企会集团入股黔酒股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海南举行。中企会集团计划在三年内,通过自持资金和组建基金的形式,逐步持有黔酒股份49%股权。

2023年下半年,酱酒品类发展速度减缓,“酱酒遇冷”的说法不断被提及。本次中企会集团入股黔酒股份,联想2023年资本在酱酒行业的进出案例,优质酱酒品牌在2023年是否有着更大的发展机会?

中企会赋能

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官网显示,中企会(北京)企业家商务俱乐部(简称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于2013年,是由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投资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等行业领袖共同搭建的资源生态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已形成了以全国两会代表、主板上市公司、中国百强企业为核心的会员体系,拥有会员企业8千余家。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的会员企业总资产合计超过万亿元。实际上,其影响力远不止于此,中企会泛合作企业数千余家,辐射范围近10万家,涵盖衣食住行、金融、互联网等诸多领域,中企会的辐射领域十分广阔。

在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当中,主席马蔚华曾任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现任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等职;理事长邹嘉华为中国大唐原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兼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席主席中有人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也有知名上市集团董事长、知名基金会理事长……

这样的组合注定了中企会的不平凡。近年来,中企会一直坚持“平台+实业”战略,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综合资源平台。与之合作,代表了企业能够在产业链及供应链发展上得到有力保障。

中企会还设有国际交流中心、城市合作中心、项目合作中心及文化宣传中心。不仅体现其国际化的眼光与高度,同时能为合作企业带来丰富的城市关系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在项目选择上,中企会以明星项目为主要投资标的,且更看重项目的长期、优势、稳定。这次中企会选择入股黔酒股份,也是出于其长期主义的战略考虑。

借力优势资源

占位酱酒下半场

梳理黔酒股份的发展,便能了解它的“长跑之道”。

2023春季酱酒之心主题展期间,黔酒股份举办了“一脉相承黔造酱香”《贵州酱香白酒地图》首发暨黔酒一号战略发布会,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贵州酱香白酒地图》体现了黔酒股份对产区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产区文化对于酱酒企业的发展极具价值,产区的独特的地理条件,是区域内企业产品品质的天然保障。强调产区文化,也是黔酒股份塑造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重要路径。

据了解,“黔酒一号”从设想之初到产品上市,历时达8年之久。从产品品质到品牌形象,都体现了其“长跑”决心。

在坚持长期主义这一点上,黔酒股份与中企会不谋而合。双方的合作,将助推黔酒股份在酿造基地建设、产品市场推广、黔酒品牌打造、营销网络构建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

▲张方利

签约仪式上,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方利表达了对这次合作的期待。在他看来,中企会集团拥有丰富的各行业企业家资源及优质酱香酒的消费群体,将成为黔酒品牌提高其在酱酒品类中的高度的有力推手。

马蔚华表示,黔酒股份具有数十年不变的匠心精神,中企会集团强大的平台资源将为黔酒品牌加持,助推黔酒迈入名优白酒品牌行列。

酱酒并非“遇冷”

而是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风口之后,资本和市场在面对酱酒更加理性,酱酒品类看似进入了“瓶颈期”。

去年年末,贵州茅台发布《2023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公告》,公告显示,贵州茅台2023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090亿元左右,预计实现净利520亿元左右。除茅台外,其余头部酱酒品牌2023年表现也十分亮眼,习酒、郎酒、国台、金沙等名优酒企纷纷实现了大跨度的业绩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酱酒热度犹存,“一超多强”的酱酒格局逐渐显现,2023年,将成为酱酒品牌竞争的关键之年。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分析,酱酒热是确定性命题。在此形势下,强品牌、扩产能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黔酒股份的发展重点。

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贵州黔酒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兴贵介绍,黔酒股份在积极扩产。这次与中企会合作,也将“酿造基地建设”纳入其中。

在黔酒股份制定的“十四五”规划时期黔酒一号“1345”品牌战略中,黔酒品牌发展还被提升到企业主要发展战略,为黔酒品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生动力。

回头再看中企会逐步持有49%股权的三年计划,可以感受到黔酒股份对于自身发展方向的坚定。

51:49的股权分配方式,保证了黔酒股份的相对控制权,在今后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坚持按照酱酒企业的发展路径来规划。来自中企会的赋能,也将有力推动黔酒股份价值实现最大化。

文化内涵深厚、战略方向清晰,加之获得中企会的强大资源助力,黔酒股份已经为迎接酱酒品牌竞争做足了准备,酱酒品类或将迎来又一强势品牌。

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揭晓,奈雪、喜茶都做了这些

2023年“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单,已于7月2日在“2023年餐饮营销力峰会”上隆重揭晓。

作为国内餐饮业首份也是唯一一份针对“品类”的权威榜单,我们能够从中窥见茶饮市场的哪些信号?目前茶饮市场的发展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格局?未来的入局机会和破局机会又有哪些?

01茶饮市场大爆发,品牌梯队初见雏形

近几年,茶饮已然成为餐饮业最火热的宠儿,品牌众多,门店广布,资本纷纷涌入……

据美团发布的《2023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了74%,全国茶饮市场呈现全面爆发之势。

△源自《2023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获得资本青睐的茶饮品牌多达数十个,喜茶、奈雪の茶、LELECHA楽楽茶(下称楽楽茶)、鲜语、因味茶等品牌,仅单笔融资金额就超过了1亿元,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茶饮品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获得资本的数轮投资。

如今,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茶饮市场的品牌梯队也初见雏形。

7月2日,由红餐品牌研究院、餐饮行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组成的专业评审团——2023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组委会,从品牌建设、品牌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结合线上投票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在数百个茶饮品牌中,最终评选出了“2023中国茶饮十大品牌”。

茶饮界“话题王”——喜茶以970.2的高指数,位列“2023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单之首,而奈雪の茶、蜜雪冰城两大品牌分别以964.0和953.8的指数位列二、三名。

02界限被打破一线头部品牌下沉,地方品牌上升突围

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中国茶饮市场在经历了粉末时代、街头时代后,正走向新式茶饮时代。如今,在经历了几年的爆发期和大洗牌后,茶饮市场也出现了新格局。从“2023中国餐饮十大茶饮品牌榜”榜单中,我们可以出当下茶饮市场的一些变化。具体如下:

1城市界限被打破:一线头部品牌加速下沉,区域品牌崛起

2023年初,红餐网(ID:h18)曾对新式茶饮市场做过专题报道。其中在《要炸!一年新增18万家饮品店,新式茶饮还在野蛮疯长?!》一文中提到,各茶饮品牌正在以城市为区隔,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塑造不同的品牌价值模型。

然而,如今看来,茶饮市场的区域界限已经被打破。

二三线门店增长速度加快,一线头部品牌下沉

前述美团报告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短短2年时间里,现制茶饮门店在北上广深的增长速度为59%,新一线城市为96%,二线城市为120%,三线及以下城市达到了138%,城市级别越低,现制茶饮门店增长越快。

△源自《2023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

由此可见,在高速发展之下,一线城市的茶饮发展空间愈发有限,二、三线城市正成为各大茶饮品牌的新目标,各大一线茶饮品牌也开始逐步下沉至各线城市。

如今,在二、三线甚至是以下的城市的街头,不乏大牌茶饮品牌的身影出现。

即使是前两年还宣称要把重心放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喜茶和奈雪の茶,也在这两年把触角伸向了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现今喜茶的门店不但开遍了在南京、成都、武汉、厦门、济南等省会城市,像中山、惠州、江门等三、四线城市也早已渗透。

而奈雪の茶也是如此。从其官方最新的门店信息可以发现,目前奈雪の茶的门店也遍布了华南、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各大地区,在中山、南宁、西安、扬州、徐州、石家庄等34个城市都开有分店。

区域代表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当然,除了头部品牌的下沉之外,那些以“农村包围城市”、远离一线主战场而另辟蹊径的区域品牌,在二、三线城市积蓄能量多年后,如今纷纷开始崛起。在“2023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上,排名第八、第九的古茗和沪上阿姨,就属于在二、三、四线城市默默发力的区域品牌。

△沪上阿姨

如今,无论是古茗还是沪上阿姨,早已扎根在各自的“根据地”,地位难以撼动。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大区域品牌目前也走区域市场,在全国各地分设了门店。

除了上榜品牌外,目前,在全国各地区也有很多优秀的茶饮品牌在区域里闷声发大财,去收割小镇青年的流量。

譬如2013年于长沙创立的茶颜悦色,目前仅在长沙各区开设了分店。而正是这个至今未走出长沙的地方品牌,在今年4月份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并成为了除了小龙虾和臭豆腐之外,年轻人去长沙必打卡的品牌,热度和人气丝毫不亚于喜茶、奈雪の茶等全国大品牌。

还有深耕深圳市场的有茶、在郑州颇有名气的眷茶等。

2以加盟为主,凭“低价策略”的茶饮品牌开始走俏

现今,一杯茶饮动辄十几二十块,有的品牌一杯果茶甚至卖到了30元以上,然而,有的茶饮品牌却以物美价廉在市场中突围。

在十大茶饮品牌的前五名中,喜茶和奈雪の茶人均价格在20元以上,而一点点的人均价格在10元左右,而蜜雪冰城的则达到了10元以下。

在蜜雪冰城的系列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是2元冰淇淋,但是口味和口感却不亚于十几块钱的冰淇淋。据透露,蜜雪冰城每天要销售超过128万杯产品,而2元冰淇淋的占比非常高。

从1997年创立以来,蜜雪冰城已经在全国开设了6000家门店,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饮巨无霸。而创办于2010年的一点点,也在全国开出了2000余家分店。

事实上,除了蜜雪冰城和一点点以外,国内还有一些茶饮品牌,希望靠“价格优势”在激烈的茶饮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2012年在武汉创立的益禾堂,短短7年时间,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了4000多家门店,并成功成为了广州、武汉等城市高校学生必打卡的茶饮品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蜜雪冰城、一点点还是益禾堂,其扩张模式均是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无疑,它们之所以能实现快速扩张,离不开品牌背后强大的加盟体系。在上榜的十个品牌里,除了喜茶、奈雪の茶、楽楽茶和鹿角巷以外,其余6个品牌都是以加盟为主,且门店数量都是达到了1000家以上的级别。

3具备“爆品”思维的品牌,更受消费者和资本青睐

每一个品类,经历了流量、风口和爆发期后,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同质化,茶饮品类也不例外。

为此,有品牌开始另辟蹊径,从“爆品”上去塑造差异化,并得以在同质化的市场中突围。

像楽楽茶,2016年12月就在上海开出了全国首家门店,但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楽楽茶在全国茶饮市场的知名度仍然不高。直到2023年初,凭借脏脏茶、脏脏包、行楷流沙包等产品而爆红网络,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而来自中国台湾的茶饮品牌鹿角巷,同样是凭借着一款“黑糖鹿丸”和“极光系列”打开了内地市场的缺口,迅速占领了消费者的心。

△鹿角巷黑糖鹿丸

值得注意的是,楽楽茶在今年4月份,宣布完成近2亿元的P-A轮融资,成为了今年以来为数不多的获得融资的茶饮品牌之一。

或许,正如在本次餐饮营销力峰会上,爆品营销专家金错刀所说的,“未来只有两种餐企,有爆品的和没爆品的,有爆品的将会干掉60%以上没爆品的餐企。”

03新时代,新趋势、新方向茶饮品牌的破局姿势是怎么样的?

艾瑞咨询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然而,茶饮市场虽大,但红利期已过,在经历了长达2年的大混战阶段后,茶饮市场已然进入大洗牌阶段。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Q2跟2017年Q2相比,一线城市茶饮店的关店率是开店率的两倍,高达55%,二线城市关店率35%,三线以下城市关店率13%,其作为茶饮店最集中的中部地区,门店数量已经从2017年的2.12万家减少到了2.085万家。

未来,茶饮市场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各品牌又将如何在这个红海市场上突围?

1“茶饮+”特色将更明显,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继奈雪の茶打造“茶饮+软欧包”模式之后,“茶饮+烘焙”“茶饮+咖啡”“茶饮+酒”“茶饮+冰淇淋”“茶饮+火锅”……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茶饮品牌都开始“不务正业”了。

喜茶在成都的一家“黑金”风格店落成时,吸引了不少关注,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这家喜茶店首次推出了酒精类饮品。而今年1月,奈雪の茶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带专供酒饮的门店BBB。

△奈雪酒吧BBB

像海底捞、西贝等正餐品牌,也开始把目光瞄向了茶饮市场。今年4月,海底捞开始在各大火锅门店推出茶饮茶品,而西贝,更是重磅打造了子品牌西贝“酸奶屋”,开卖茶饮、咖啡、酸奶等饮品。为此,还有行业人士开始预测,到2023年,每家餐厅都将成为茶饮店。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茶饮市场将会加速打破品类的界限和就餐场景,进行多品类的相互融合,以拓宽品牌赛道。

2迭代创新,筑建品牌壁垒,打造差异化区隔

上文提到,“低价策略”成为不少茶饮品牌的突围手段,但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消费升级之下,人均消费15元以上门店数占比正在提升。消费分级,正是茶饮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

△源自《2023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

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之后的一年时间里,15元以上的茶饮门店数提高了6%,尽管幅度不大,但可以窥见的是,当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都有所提升。

这也要求各大茶饮品牌紧跟时代趋势,去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事实上这两年,传统茶饮品牌也在扎堆升级,譬如快乐柠檬出了茶阁里的猫眼石;蜜雪冰城开了蜜雪P;CC都可升级了240平的体验店等。

3懂得发挥茶饮的社交属性和传播属性,做好品牌营销宣传

美团《2023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显示,受网红文化影响,消费者热衷通过社交媒体被种草。

△源自《2023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

从上图可见,自2017年起,凡是社交媒体里提及“网红、打卡、种草、喜提”的现制饮品,用户评论数均呈上升趋势。在小红书上搜索“奶茶”二字,就有超过100万篇关于各大茶饮品牌的测评和点单攻略文章;而关于“奶茶”的视频,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就达到了9.5亿次。

这些数据都可以从侧面印证,茶饮自身具备着极强的社交属性和广告属性。所以,茶饮品牌可以通过产品去进行免费的自我宣传。

像传统的茶饮品牌CC都可,借助CC点单隐藏喝法在抖音营销上爆红,关于“CC奶茶”的各种视频,总播放次数将近1亿次,致使全国各地网友蜂拥至CC都可门店下单网红款,多地买断货……如今,焦糖奶茶无糖去冰+青稞+布丁,也已经成了年轻一族去CC都可门店的必点标配。

从CC都可的案例可以发现,对于由线上营销引入的流量,利用线下的特定流程和话术,可以促进其反流至线上,制造更多连锁反应,延长传播的热度。

4海外版图扩张,到国外市场抢占“品牌认知”

除了国内各线城市外,海外市场也正成为新茶饮征战的另一块疆土。

在上榜的十大茶饮品牌里,喜茶、奈雪の茶、蜜雪冰城、CC都可、快乐柠檬等,都已经在探索着海外市场。而楽楽茶,在今年4月份融资后,其CEO王建就对外表示,楽楽茶即将启动海外市场计划,向全球众多市场输出。

除了上榜的品牌以外,像广州本土的茶饮品牌本宫的茶、RB巡茶、贡茶以及奈雪の茶的姊妹品牌台盖等,也早就开拓了海外市场的版图。其中RB巡茶在洛杉矶、越南、新加坡等地开出了40多家门店。

△本宫的茶

如今,国内茶饮市场格局渐定,已经很难有新的品牌突围而出,但和国内不同的是,国外的茶饮连锁品牌很少,所以不妨把目光转移,瞄向市场更广阔的海外,去抢占新的市场机会,强化“品牌认知”,或将会是一条不错的突围赛道。

按照一个品类火5年的定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中国茶饮市场已然进入了成熟期。相对前几年而言,无论是入局还是破局,都会困难很多,但总的来说,茶饮市场商机尚存。

只是,究竟要怎么入局?究竟要怎么破局突围?这就需要每一个茶饮新兵和老牌去细细思考了。

中饮巴比股份九成收入靠加盟,单店收入较小

新京报讯(记者郭铁实习生胡晓萱)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饮股份”)8月6日已过会,将成为“馒头第一股”。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中饮股份主要依靠特许加盟。截至2023年6月底,中饮股份已在上海、广州建立生产基地,在北京委托第三方生产,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等几十个城市,但直营门店仅有15家,加盟门店多达2784家,约九成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加盟门店的销售,直营门店销售收入贡献不足2%。

招股书显示,中饮股份采取单店加盟模式,期限为3年,加盟商拥有加盟门店的所有权和收益权,自负盈亏,接受中饮股份的指导监督。从操作模式来看,中饮股份会统一将速冻面点成品(包子、馒头等)和馅料等统一配送至加盟门店。

“中饮股份很聪明,是一种典型的依靠加盟实现轻资产扩张的运营模式。在地租费用逐年上涨的背景下,中饮股份有效降低了自己开店的成本风险,但加盟商的日子不一定好过,尤其在今年疫情冲击下。”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但经营数据显示,中饮股份加盟门店的营收能力远不如其直营门店。2016年-2023年,其加盟店单店平均收入分别为32.59万元、33.78万元、33.16万元;而直营门店平均收入分别为92.32万元、101.26万元、114.41万元,逐年上升。

从收入区间来看,2023年,中饮股份加盟商单店年收入多集中在20万元-40万元,数量占比为50%左右;收入在40万元-50万元的门店占比约为15%,50万元以上的门店约占11%,10万元以下门店占比约12%。相比之下,中饮股份20家直营门店中,有13家年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中饮股份在招股书中坦承,加盟模式下的客户较为分散,对单个客户的销售金额较低;加盟店单店收入较小且较为分散,单店收入差距相对较大。

受房租上涨或拆迁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退出巴比馒头加盟的门店数量也在增加。2017年、2023年,中饮股份分别增加加盟门店430家、527家,但同期退出的加盟门店分别达到173家、217家。2023年上半年,中饮股份新增加盟店300家,减少157家,半年内减少的加盟店数量已与2016年、2017年全年减少数量接近。

中饮股份在招股书中提示,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及加盟商不断增加,自身可能在制度建设、运营管理、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而门店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消费人群、商业辐射能力、租赁价格等多种因素。一旦选址失当,会使目标市场地位难以实现,导致直营店前期费用不能收回,加盟商经营不善影响对公司的收入贡献。

新京报记者郭铁实习生胡晓萱

编辑李严校对杨许丽

来源:新京报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