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川味小吃加盟店

本文目录

四川小吃店加盟,如何选择靠谱的品牌?

一家餐饮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最开始的决策,老板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了餐饮店的走向。最近有很多四川的朋友前来咨询小莱,希望能加盟一家小吃店,又不知道前景好不好。今天小莱就来讲一讲如何选择品牌。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不管是从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等多方面来看,都是有适合的位置开一家小吃店的,但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如何选择品牌。

莱得快酸辣粉官网_重庆小吃加盟_重庆地标美食加盟_莱得快专注小吃16年

编辑搜图

一、知名度要大

品牌的知名度对于加盟商来说尤为的重要,目前四川的小吃加盟品牌非常的多,竞争也是相当的激烈,如果选择了不知名的小品牌,在起跑线你就输了。

二、供应链要完善

整条供应链条划分为六个业务部分:采购、仓储、生产、配销、门店库存、门店营业、供应链营业。餐饮供应链的全部业务都可以归结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从最开始的原料采购,直到最终的菜品端上顾客的餐桌。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门店就会供应不上,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作和销售。

三、扶持力度要大

连锁加盟的意义在于,能通过品牌方的强大整合能力,让每一个连锁店都能够快速地上手经营,成熟的经营模式和运营方案可以让新店快速盈利。一家成熟小吃品牌,必然是要对投资者进行前期的选址、装修

到后期的开店、经营,都有着较为全面的开店协助的,要知道一家小吃店开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开店,而是让小吃店能够赚的更多。

红小六·川式炸匠铺李兴月:轻模式,打造餐饮场景延伸

6月15日,由开店邦和军师智库餐饮研究院主办的“连锁·创投·BOSS面对面”第十七期直播,通过开店邦特邀主持嘉宾军师智库餐饮研究院欧峰(以下简称欧院)与红小六·川式炸匠铺创始人李兴月(以下简称李总)的对话,为我们展现了一场以“轻模式,打造餐饮场景延伸”为主题的分享。

李总根据自身深耕餐饮连锁十多年的实干经验,为我们分享了如何踏踏实实做一个连锁品牌、如何打造抗风险能力强的门店、从直营模式向加盟模式转型的经验……

分享期间,更是金句频出:

“赚钱是第一步。如果模型店没有打造出来,那么你在上海就是开了一个不赚钱的店,这肯定不具备区域复制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小而美的门店,并且让产品结构能够支撑门店的满负荷运转。”

“我们希望根据自己门店数量来匹配我们的供应链。”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属于稳扎稳打的企业,我们希望开一家店,就能够让一家店赚钱。”

“自己有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子。”

特邀对话嘉宾简介:

李兴月女士

上海串红餐饮有限公司CEO

红小六·川式炸匠铺创始人

串红餐饮成立于2023年,总部位于上海市,是一家经营休闲餐厅连锁品牌的餐饮公司,公司在上海松江区拥有近3000平米的专业食材加工中心及配送中心,拥有专业研发团队及近百名专业食材加工人员。

「红小六·川式炸匠铺」专注于传统小吃升级创新,致力于打造全新消费场景和体验感。作为小吃消费升级的代表品牌,「红小六·川式炸匠铺」布局国内销售线上线下渠道,并开拓海外市场。首家直营店于2023年10月在上海晶品购物中心开业,目前已布局全国10个省市,近百家门店。

以下为直播访谈整理稿:

PART2

小而美的单店模型,

核心在于抗风险能力强

欧院:上海的餐饮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它又能很好地让一个餐饮品牌辐射整个华东区域,让品牌变得极具影响力。请问李总,您当初在上海开店是想赚全国的钱,还是为了主打品牌?

李总:赚钱是第一步。如果模型店没有打造出来,那么你在上海就是开了一个不赚钱的店,这肯定不具备区域复制的可能性。

我们现在做了三四家直营店,就是为了不断打磨我们自己的模型,包括门店整体的人效、评效、营业额、毛利、回本周期、全时段运营……

当我们最后打磨到了一种比较极致的模型,就会在全国进行复制。

欧院:疫情当下,您认为什么样的单店模型能够真正往下沉市场走?什么样的单店模型能够让加盟商有足够的抗风险的能力,以至于他们能够面对各种不确定?

李总:不管疫情对于餐饮有多么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每一次好像都处于逆势上升的状态。

上海疫情复工之后,红小六的周边商场不允许堂食,但是因为我们的门店以走食和外带为主,所以哪怕这个时候,我们的门店也还是络绎不绝有消费者来。

疫情之下,我认为有三点比较重要:

第一点,降低开店成本。

我们的门店面积控制在15-30平米,可能还会有一些小座位。因为门店面积小,我们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也比较小。

当固定成本下降的时候,门店的抗风险能力自然也会随之变强。

再加上我们红小六的产品具有全时段和复购的属性。

所以,不管是中午、晚上的刚需时段,还是下午的休闲时段,我们都有与之配备的主食产品和小吃产品。

比如,酸辣粉。比如,锅巴土豆。

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小而美的门店,并且让产品结构能够支撑门店的满负荷运转。

第二点,全渠道品宣。

除了在线下开门店,做品牌,我们还会通过互联网做一些比较大的宣传动作。

比如,在抖音、小红书上不断做品牌露出。

第三点,做亲民的产品。

红料理主要做堂食,几十家门店的产品在正式推出之前都会进行试吃。到现在,我们的产品库里有200多个SKU,所以门店上新速度也会很快。

这也就解决了复购的问题。

而红小六主要做四川小吃,不会存在吃腻的情况。因为四川小吃主要以炸物为主,有很长的历史积淀,大家都知道四川有很多好吃的小吃。

所以哪怕到了上海,大家也不会对这类产品有陌生感。

欧院:红小六这种小而美的单店需要在前期投入多少?多久能回本?

李总:开店的前期投资基本在15-20万,包括房租、装修、设备等。

上海可能会因为房租高了一点,整体投资也会稍微高一点,但是整体在二十多万也能开出一家门店。

我们的回本周期平均是在6个月。有些做的比较好的,两三个月就能够回本。

欧院:疫情对购物中心店的影响特别大,您如何看待未来小吃连锁品牌在街铺和购物中心的发展?未来红小六会更偏向哪个方向发展?因为街边和购物中心的门店模型不管是在运营时间、出品效率,还是在动线设计和产品结构上都会存在一些差异。

李总:商场店现在占比在65%,未来我们会调整这个比例。我们会把社区店做到50%以上。

商场店与商场本身的势能有一定关系。商场店的营业时间基本到晚上10点,我们晚上九点半就开始打烊了。

我们现在做的社区店,从门店面积到产品结构也都有所调整。

我们认为社区店的面积在30-40平米是比较合理的。同时,我们也会安排二三十个类似吧台一样的座位。

我们增加了社区店的主食产品。我们大多数商场店完全没有主食产品结构,但是社区店会有3-4款主食产品。这主要是由营业时间决定的。社区店我们最长会营业到凌晨2点。

我们为什么还要布局商场店?

主要还是想通过购物中心打造品牌。

如果消费者下班回家或逛街,她不仅在街边看见了我们的门店,还在购物中心看见了我们的门店,那么我们整体品牌就会在她的心里留下一个烙印。

这个烙印会带着她去品尝我们的产品,最终被我们的产品吸引。

PART4

数字化打造,也要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欧院:如何调动直营店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如何让加盟商把总部政策执行到位?

李总:加盟店和直营店确实有很大区别。红料理和红小六都有自己的直营店,其中所有的店长都有股份,而且是自己花钱买的股份,只是他的股份小于公司的。

比如,店长占20%股份,公司占80%股份。

所以不用担心他不会跟着公司的节奏。

同时,我们门店考核系统也非常严格。我们会有4-5个品控每天都去门店,而且早中晚各有一个产品专员对门店进行评估。

或许在门店少的时候还能这样做,未来门店增多,这种模式就会非常重。

所以我们也有在尝试运用数字化。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对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进行管控。

数字化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一项战略方针。

我们建立了一套ERP系统,主要用于三件事:

第一件事,用于门店端。

门店端现在有一套现成的数字化系统,从扫码点餐、收银,到会员体系和精准营销,但是我们自主研发的ERP系统在管理端。

比如,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做全方位的管理,包括制定工厂的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计划和销售执行计划。

第二件事,用于财务端。

红小六的整体财务营收、毛利、利润、预算、员工工资等都是通过ERP系统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三件事,实现巡店在线化。

巡店在线化能够精准了解门店现状,打通内部管理与外界的不对称性,从而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

未来,我们也会在数字化方面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和时间,逐步完善数字化系统。

欧院:对于刚刚创立的连锁企业,或整体品牌势能和体量都没有达到一定量的连锁企业,比如说只有十家门店,您认为他们该不该投资数字化?

李总:我认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现成的系统可以进行选择。

但重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去做选择。

如果只有10家门店,当下的核心还是要让门店赚钱,要把品牌做好。

基础打好之后,门店发展到了一百多家,或者拿到了一笔大融资,那么就可以尝试在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

比如,每年规定一些预算用于数字化建设,而不是全部AI做数字化建设。

粉面赛道迎新年开门红,甘食记获5000万A轮融资

2023年1月1日,起源于四川成都的连锁餐饮品牌甘食记·成都肥肠粉官宣完成5000万A轮融资。本就热络非凡的小吃快餐特别是粉面赛道,再次成为餐饮行业焦点。

品牌深耕、资本拥趸,粉面赛道的新一轮扩张已然开启。但此同时,或也预示了玩家们加速跑马圈地、竞争激化的现状。

粉面赛道空间还有多大、未来竞争点将如何体现、各个品牌又该如何突围?

本文由红餐网(ID:h18)原创首发,作者:李卅。

伴随餐饮业在后疫情时期的快速复苏,资本对于嗦粉吃面的热衷正有目共睹。2023年伊始,成都肥肠粉品牌甘食记官宣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粉面赛道就此迎来新年开门红。

据红餐网记者了解,本轮融资由2个大中华区头部的餐饮/食品集团联合发起,资金将用于直营门店扩张、人才体系优化等多个方面。相比之前四川小吃快餐品类获得A轮融资的餐饮品牌,甘食记此次融资金额和估值金额可以说是位列榜首。

作为甘食记品牌创始人和成都肥肠粉第三代传承人,甘乐先生于近日接受了红餐网(ID:h18)的独家专访,对粉面赛道的现状、前景、行业竞争点以及甘食记品牌的发展规划一一作出分析。

资本嗦粉很挑剔

怎样的品牌会成为热门?

中国人吃面嗦粉可谓历史悠久,对于粉面这个传统餐饮赛道,新的故事还在接连发生。

据红餐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过去一年里,最为火热的餐饮赛道非粉面莫属。截至2023年11月,粉面品类的融资事件就多达18笔,仅次于大火的茶饮和咖啡。

和府捞面完成8亿元E轮融资;五爷拌面完成3亿元A轮融资;湖南米粉品牌霸蛮宣布连续完成亿元人民币B+轮和C轮融资;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兰州拉面品牌亦宣布获得大额融资。

进入2023年,伴随【甘食记·成都肥肠粉】官宣完成5000万A轮融资,资本对于粉面赛道的热情也再次得以印证。

△甘食记门店,图片来源:甘食记

红餐网注意到,我国的小吃快餐特别是粉面赛道虽历经多年发展,但在很长时间里,整体呈现了有品类无品牌、行业大而散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吸引创业者和资本方的聚焦。这一现状在疫情对餐饮行业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重塑后得到改变,而粉面赛道的抗风险能力开始得到加速凸显。

甘乐先生对此分析,在后疫情时代,以前大热的正餐品类由于社交属性等原因,消费频次被迫降低,经营者的生存压力和扩张压力与日俱增。对比而言,粉面等主食类小吃体现了较强的刚需属性,此消彼长之间便获得了快速发展。

从商家的成本控制角度来说,无论是食材、人工还是房租,粉面品类都相对可控。结合以上原因,粉面品类的市场机会便在此时得以爆发,新玩家加速入局,资本蜂拥而至成为必然。

需要说明的是,在疫情大背景的“助推”外,粉面品类近年来的华丽蜕变,则是其获得“新生”的主要动力。

△肥肠粉,图片来源:甘食记

用甘乐的话说,一批优秀创始团队对传统的粉面品类进行了全方位的“重做”和“变形”,在品牌、渠道、供应链、数字化经营水平、标准化服务等方方面面完成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创造了新的用户场景和用户信任,赛道的新活力开始迸发。

以甘食记·成都肥肠粉为例,作为一个传承了百余年的粉面细分品类,其曾在第一代手艺人甘家林的挑担售卖中诞生并自立牌匾,在第二代手艺人甘志贵的经营下成为成都东北门家喻户晓的的肥肠粉店。到了2008年,甘乐先生将“甘食记”品牌正式注册,并极力推进品牌的现代化经营,促成了甘食记以及成都肥肠粉走向全国化连锁的开端。

△甘食记经历了三代传承,图片来源:甘食记

“甘食记有经典的口味、传承的手工艺还有广泛的市场口碑,我们希望能用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的方式对成都肥肠粉这个品类进行用心经营,使其发扬光大。”甘乐这样说道。

据介绍,甘食记曾在2008年-2016年年底经历了初步的革新和试错,虽曾面临品牌定位混沌,但此期间,却因为建立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化营运体系,建造了符合食品安全高标准的中央厨房,打造输出全国的物流供应链,为品牌进一步扩展打下基础。

2017年以来,甘食记正式明确了目的性较强的品类重做目标,致力打造一家有品味感和品牌感的百年肥肠粉专门店,从而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更新口味矩阵、精简SKU、主打品类聚焦、突出手打鲜粉现做现卖等定位。

△手打鲜粉,图片来源:甘食记

甘乐对此道,当前的餐饮资本会更青睐于刚需偏主食类的赛道,SKU要相对精简,成本可控,另外还要标准化程度较高,后台供应链基本成熟。

行业格局有待成熟

粉面品类仍存新机遇

以甘食记为代表,近年来资本对于粉面品牌的投资逻辑也可见一斑。但在庞大的市场基数和长期的粗放发展历程中,粉面行业的市场格局却略显复杂。

一方面,头部玩家的诞生背景差异较大,市场布局区分明显。例如,不少品牌诞生于传统二线城市或省会城市,面向下沉市场和消费升级趋势需有侧重打法;另一些品牌植根于一线城市,瞄准精品化路线,下沉能力亦有待观望。

△粉面品类向精品化路线发展,图片来源:甘食记

从品牌梯队来说,各品牌虽都有继续做大的机会,但门店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些细分品类还是集中于低成本的街边店模式,用户体验以及产品的持续优化迭代已出现瓶颈。

总而言之,粉面品类整体呈现出“市场空间大,但整体大而散”的特性,中小型连锁品牌以及街边小店、夫妻店仍然是主流,同时,目前粉面市场还没有绝对性的全国性标杆品牌出现,品牌化、连锁化机会还很大。

好的趋势在于,伴随一些地方性粉面品类和头部品牌的深耕,粉面市场中已然诞生出了若干超级细分赛道,行业规模化和集中度发展有望加速。

对于业内人来说,螺蛳粉在近年来引发的现象级的餐饮消费有目共睹。从一个极小众的地方性粉面小吃,到家喻户晓的网红品类,螺蛳粉的爆火与规模化发展,仅仅花费了短短几年。从这一层面来说,其成长之路也给了同行玩家们不少借鉴。

△螺蛳粉,图片来源:摄图网

甘乐对此表示,螺蛳粉品类的崛起,当地政府产业链布局、顶流IP的赋能无疑是重要原因,但产品本身的话题性和差异性或许才是其传播扩张的根源。对此,四川肥肠粉品类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据悉,肥肠食材长期具有话题性,喜欢的人趋之若鹜,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但从目前的消费基础和市场成熟度来说来说,肥肠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

在成都本地,“火锅、串串、肥肠粉”连续三年被大众点评网网民票选为“成都必吃菜”前三名。放眼全国范围,所谓的八大菜系中,每一个菜系的招牌菜中几乎都有肥肠元素。

△肥肠粉,图片来源:甘食记

值得一提的是,与“市井”“重口味”“难登大雅”等标签对比,肥肠实际上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高成本”食材。从生肥肠到消费者眼前的肥肠粉产品,整个过程的食材损耗率极大。

有业内人士直言,要给肥肠品类更多时间,让商家去打磨产品,逐渐“纠正”消费者对于肥肠食材的认知。

至于肥肠粉的另一主要原料红薯粉,则在膳食纤维、碳水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当前大行其道的米粉,更加迎合了餐饮行业的大健康发展趋势。

从官方的扶持力度和品类的文化底蕴来说,成都肥肠粉的发展潜力也备受关注。据悉,甘食记品牌曾在2023年成功申遗,2023年被列为成都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被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非遗保护中心及协会评为非遗优秀传承单位,成为唯一一家餐饮入选单位。

甘乐对此表示,甘食记实际是在做一个地方传承性品类,未来他希望能将这个品类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让这个品类代表成都小吃走向全国。“现在成都市的一些政府机构也很支持我们做发展,认为甘食记成都肥肠粉是一个非常有特质、非常有潜力的品牌。”

正如甘食记本轮投方的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所言,以粉面赛道为代表的小吃快餐正迎来品牌发展新契机,预计未来3-5年会全面加速;从物业端来说,核心商场已经变成流量中心,在招租时,会更青睐坪效更高、排队更火爆的全国特色餐饮品牌;而在上游供应链端,仓储、物流、研发、采购、物资管理等标准化、系统化和持续精进化,将进一步驱动行业规模化提速发展。

泡沫、内卷、竞争加剧

粉面品类如何破局?

在品牌深耕、资本拥趸的双重动力下,粉面赛道的新一轮扩张已然开启。国盛证券研报显示,从餐饮行业整体店铺数量规模看,2023年我国粉面品类营业中的门店数量高达37.2万家。根据红餐网发布的《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3》,过去一年中,在小吃快餐品类中,粉面门店数占比20.8%,已超过米饭快餐19.1%的占比。

针对本次融资,甘食记也计划将60%资金用于直营店拓店。据甘乐介绍,到2023年底,甘食记全国门店将超过250家,直营店超过60家,加盟店超过190家店;预计到2024年底,甘食记全国门店将突破1000家。

△甘食记门店,图片来源:甘食记

伴随粉面赛道的扩张加速,甘乐也没有回避有关市场竞争和“内卷”等业内关注的话题。

据甘乐介绍,近年来崛起的粉面品牌,绝大多数品牌选择的都是商场渠道。但国内的商场数量是有限的,优势铺位更是有限的。

比如说,一个商场中可能有两三个拉面品牌,商场将铺位租给同类的店家,主要是因为资本付得起租金,这也就是所谓的行业内卷。在没有独特差异化的情况下,顾客吃哪个品牌都大同小异,差别无非是谁的产品更好一点、服务更好一点、或清洁卫生谁更好一些。

“我们认为,粉面品牌基于渠道的竞争,持续时间可能还会更久,或许在三年后会达到一个白热化阶段。对于甘食记来说,品牌真正的天花板应该是在4000家店左右。”甘乐说道。

△甘食记商场店,图片来源:甘食记

至于如何突破天花板,甘食记的突围方式或值得同行参考。据悉,甘食记2023年的重要战略目标便是新建门店模型,在ShiM渠道外,例如写字楼商圈和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社区商圈中大力布局门店。

对比于ShiM渠道,品牌与社会性房东在合约年限、租金递增、物业管理方面都具有更强的协商性,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的优势。

甘食记还做到了“平衡直营加盟、线上线下并行”的发展模式。根据品牌发展规划,甘食记将在2023年底,主力门店模型覆盖至主流商场、写字楼为主的街边店、都市旅游商圈,形成以成都、武汉、郑州为直营的全国加盟合作体系。

粉面赛道的第二个核心竞争点,则体现在产品或品类的创新与迭代。从品牌战略来说,在没有差异化的定位下,顾客的忠诚度便难以保证。

对此,成都肥肠粉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手打红薯粉和米粉的差异。而基于川味美食的丰富性和精选性,甘食记还可以做到产品的及时上新与组合优化。

△红薯粉制作工艺具有一定壁垒,图片来源:甘食记

在业内人士看来,甘食记除了站在一个相对有差异化的品类和美食之都成都土壤的背景下,最大的竞争力还体现在团队有很好的主动迭代与创新的能力。而这也是资本端和消费端共同认可甘食记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本次融资,甘乐反复强调,资本可以加速行业的发展,但并不能改变餐饮企业发展的规律。餐饮行业的短周期成功可能是“偶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但是,要在市场变化的每个周期里选择性地做正确的事情,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这个产业从来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持续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迭代创新能力、组织力成长能力以及后续每个扩张节点达成目标的能力。

“甘食记期待在未来三年里,进入中国粉类10这样一个事实结果,不光是门店数量,更要包括品牌力、坪效、单店获客和市场口碑等方方面面。我们期待成为中国粉类头部品牌,为中国献上一碗成都好粉。“甘乐这样说道。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