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双雄”格局生变:杨国福或率先上市,旗下已6000店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自证监会国际部获悉,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提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
一时间,市场议论纷纷,“麻辣烫第一股要来了?”
证监会国际部截图
创立19年,杨国福加盟店已超6000家
企查查资料显示,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杨国福麻辣烫品牌始创于2003年,系专业从事麻辣小吃及特许经营的全国大型餐饮连锁企业。
据公开资料,2003年,杨国福麻辣烫第一家直营店在哈尔滨永和街成立,取名杨记麻辣烫。2004-2005年,杨记麻辣烫正式更名为杨国福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第一家加盟店诞生。2007年,杨国福成立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8年后,杨国福将集团总部设于上海。2023年10月,杨国福麻辣烫拥有了“全球中心”。
官网显示,在发展过程中,杨国福麻辣烫加盟总部运营体系不断完善,公司设有:运营部、招商部、宣传部、采购部、仓储部、研发部等部门,对加盟商的扶持更加的全面,从门店选址、培训教学、门店设计、活动策划、物料供应、门店运营等一站式扶持。
“至2023年,杨国福加盟店已经达到了6000多家,遍布全国23个省市,并且向海外市场开始拓展。”
据悉,上海全球中心有三大板块:国际事务中心、餐饮旗舰体验中心、国际商学院培训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国际商学院培训中心主要负责系统指导、培训全球想要加盟杨国福品牌的加盟商。
企查查资料显示,作为杨国福麻辣烫的创始人,杨国福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共有6家,其中4家已经注销;他作为股东的企业有3家,其中1家已经注销。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杨国福曾在2023年年末表示,“到2025年要完成9000家到10000家的规模”“此前计划开到20000家门店,但考虑到内部竞争太激烈,最后确定9000家是合理的。具体9000家还是10000家,要做起来看。”
2023年12月8日,杨国福集团的公司名由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彼时便有声音称,此举或是在为上市铺路。
多次发生食安问题,杨国福曾被消协点名
透过杨国福官方公众号,我们得以对杨国福夫妇的创业故事了解一二。
2000年时,杨国福开始与妻子在路边摆摊创业,源于一次街头与麻辣烫的偶遇,杨国福夫妻两人与四川麻辣烫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1年,在赚到第一桶金后,拥有市场敏锐度的杨国福发现了“麻辣烫”,于是他决定租一间小地下室,琢磨如何研制有特色的麻辣烫底料。
然而研制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常出现炒冒烟、炒糊的情况。杨国福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道:“那时候学习同行买回香辛料放到锅里炒,甚至尝试用豆瓣酱研制底料,虽然有盈利,但客户的评价不好,便决定将店面关掉,等研究成功后再开业。”
之后,毫无麻辣烫制作经验的杨国福夫妇不停地寻找香料,尝试各种底料的搭配,在口味上试错,收集食客的反馈......几番的开张、停业才在摸索中研制出独特的底料配方。
现如今,在全球坐拥数千家店的杨国福麻辣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在发展过程中,杨国福多次曝出食安问题。2023年,杨国福麻辣烫广州门店被曝员工双脚上菜板。2017年3月,有媒体报道在某外卖平台上,北京有27家杨国福麻辣烫存在问题,其中13家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剩余14家店铺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公示不完整等问题,北京市食药监局介入调查。
2023年7月,视频博主@内幕纠察局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该博主暗访了一家杨国福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仓库内遍地老鼠屎,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门店打烊后,开放式展示冷藏柜中剩余的食材并没有放入密闭式冰箱内保存,第二天新食材和隔夜食材混在一起。同时,视频中还显示了工作人员在洗菜池洗鞋、用猪肺清洗容器。而对于门店试用人员的健康证要求并不严格。
对此,杨国福于2023年7月25日回应称:近期公司关注到网络上关于个别加盟店食品安全的报道,成立项目组进行调查。目前涉事门店已停业整顿,且公司已派工作人员前往监督,同时向门店重申食品安全及标准作业流程。公司将增加全国门店每月消杀次数,持续加大消杀力度。对个别门店不遵循管理的行为,将引以为戒,绝不容忍更不会姑息此类行为。
2023年9月,北京消协发布题为《胖哥俩、杨国福等多家餐饮门店被罚,你吃过几家?》的文章。
文中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多家门店被依法责令整改、予以警告处罚。
麻辣烫“双雄”的江湖故事,杨国福张亮有亲戚关系
此前,在杨国福麻辣烫官方微博的粉丝群里,有网友抛出疑问“张亮是不是杨国福外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一话题曾在2023年上过热搜,目前该话题阅读量为2.9亿,讨论量为2.8万。(此处的张亮为麻辣烫张亮,并非模特张亮)
微博话题阅读量图/微博截图
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张亮此前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谈及和杨国福的关系时说:“没有血缘关系,是亲属关系。他是我姑家的表姐夫,我们两人是平辈。”
官网显示,黑龙江省张亮餐饮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一家集直营、加盟、研发培训于一体的全球餐饮连锁企业。”“张亮麻辣烫遍布全球1000多座城市,拥有直营店100余家,连锁店面数量超过5800家,在业内树立了广泛知名度及高品质口碑。”
2023年开始,张亮麻辣烫正式启动全球化店面连锁的战略布局,先后在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8个国家的20个城市建立30家品牌门店。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黑龙江省张亮餐饮有限公司已经于2023年6月8日注销,张亮麻辣烫的公司新名称为黑龙江盛世千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对于此举,张亮麻辣烫方面曾对外回应称,“更名与公司的发展战略无关,未来张亮麻辣烫还是继续走门店加盟、餐饮管理路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阎侠编辑宋钰婷校对赵琳
开店6000家,麻辣烫第一个IPO来了
来源:天天IPO(ID:iIPO)作者:杨文静刘福娟
没想到,麻辣烫也能跑出一个IPO。
投资界获悉,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杨国福麻辣烫)提交《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材料。这意味着,横扫麻辣烫江湖的杨国福正式迈向港交所,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发家于东北,杨国福麻辣烫开遍了大江南北。这家公司背后站着一对曾靠摆摊为生的东北夫妇。用了20多年,他们在全国开出6000家门店。杨国福还带出了一个麻辣烫东北军团,他是张亮麻辣烫创始人的表姐夫,亲弟弟创业做了汆悦麻辣烫。时至今日,麻辣烫产业已经成了哈尔滨宾县的一大产业。
杨国福麻辣烫IPO,只是眼下餐饮上市潮的冰山一角。春节前夕,和府捞面准备赴境外上市的消息震惊餐饮业;而几乎同一时间,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已经提交了港股IPO招股书,还有老乡鸡、巴奴火锅、粤式火锅捞王、海鲜餐厅七欣天、老娘舅、西贝正在赶来。开店标准简单可快速复制,这样的连锁餐饮现在都抢着上市。
01东北隐形巨头,要去IPO了,夫妻联手开店6000家
麻辣烫红遍大江南北,得益于一个不能吃辣的东北人杨国福。
20多年前,杨国福夫妇还是哈尔滨一对靠摆摊为生的小商贩,他们卖过水果、蔬菜,烤过鱿鱼、火腿肠,却一直收入平平。一次偶遇,夫妇二人发现了一种叫“麻辣烫”的街边小吃,只要将各色菜食放进麻辣汤料中煮沸就可以食用,操作方便,味道也十分诱人。
这种小吃很快引起了杨国福的兴趣。2000年,在哈尔滨一间小小的地下出租屋里,杨国福夫妇做起了麻辣烫。
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是正宗的川味菜品,这让不能吃辣的杨国福十分苦恼。于是,杨国福突发奇想,决定做一种更适合北方人的麻辣烫底料。他以骨头熬制的高汤为底料,加入数十种香料,再浇上牛奶,几番开张试错、收集食客反馈,再停业调制口味后,终于研发出了一种独特的汤底。
多年后,杨国福指着“研发厨房”内各类麻辣烫产品说:“可以喝汤的麻辣烫,是从我们这儿开始的。”
有了独家配方,杨国福准备大干一场。2003年,哈尔滨永和街开出第一家麻辣烫品牌直营店杨记麻辣烫,这便是杨国福麻辣烫的前身。没想到,杨记麻辣烫开业不久就十分火爆,亲戚朋友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提出加入麻辣烫创业大军的想法。
杨国福大手一挥,“只要愿意做,都可以挂我的牌子。”自此,杨国福开始为亲朋好友提供炒料配方,并亲自指导他们开店。找上门加盟的人越来越多,两年之内,哈尔滨及其周边的麻辣烫门店数量就开到70多家。依照不同的地域,加盟费从最初的1000元-3000元到后来的4990元-7900元不等,杨国福赚取了第一桶金。
随后,杨国福的麻辣烫版图徐徐拉开。2007年,杨记麻辣烫有了一个更朴素直接的名字“杨国福麻辣烫”。此时,“杨国福”商标注册成功,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并展开了特许加盟经营业务。
此后,杨国福麻辣烫开启快速扩张的模式。仅一年,全黑龙江省就开出500家加盟店,还在内蒙古开设了第一家省外加盟店。2010年,杨国福决定整顿规范加盟方式,重整之后推动品牌走出了东三省。彼时杨国福麻辣烫已经落地超1000家门店,十年后,这一数字翻了6倍。
2023年底,杨国福曾在采访中透露,当年公司营收预计将达到13亿元,这加盟费只占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五年内,公司计划将海外门店的数量扩展至1000家,国内门店数量增至9000家,集团整体营收达100亿元。
然而,在品牌高速扩张的另一头,食品安全问题也纷至沓来。先是20多家店铺在外卖平台上证照不符,接着又被曝员工切肉时将双脚放上案台。去年7月,某视频博主潜伏到门店厨房,拍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问题,直接将杨国福麻辣烫送上热搜。
创业20多载,杨国福已年过而立。从北上广深到三四线小城,再从街边巷口到各大高校食堂,甚至在海外多个国家,杨国福麻辣烫都未曾缺席。而在辉煌与争议中,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来到了IPO大门前。
回想四年前,当被问到是否准备上市时,杨国福给出了一个否定答案:“随着市场自然繁衍,目前没有考虑,觉得做餐饮还是自己做一把手比较踏实。”但如今,这个答案却被他本人改写了。
02加盟费万元起,东北撑起半壁江山,投消费的VC来了
有趣的是,麻辣烫扛把子杨国福和张亮都来自东北。
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出生于1985年,比杨国福小15岁。20多岁在四川跑业务时,他受到冒菜启发,决定将它引进东北。为了让麻辣口味适合东北人,张亮做了两件事,一是将四川传统的麻辣红油汤底改成了骨汤,二是调料中加入东北人吃火锅时爱加的麻酱。随后,张亮麻辣烫迅速打开东北市场。
一开始,杨国福和张亮的扩张之路都是靠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用同一个招牌,也不收加盟费,选个不会抢生意的地方,开家新店,大家一起干。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杨国福和张亮就开了20多家分店。
江湖上有很多传说,比如传闻杨国福是张亮的舅舅,张亮一开始是杨国福店里的员工,甚至有人说张亮“偷师”了杨国福的配方。
对此,张亮曾在对外专访中澄清,自己从进入行业之初就是独立发展的。不过两人的确有亲戚关系杨国福是张亮姑家的表姐夫,二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平辈。当然,进入麻辣烫行业,张亮承认是受杨国福的影响。
对于麻辣烫连锁而言,加盟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以张亮麻辣烫为例,其加盟费分两档在一线城市和省会、直辖市是19800元,其他地区仅为一万元。而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费用根据地区划分更详细,在北上广深的加盟费用是27900元/年,港澳台地区39990元/年,其他地区及直辖市加盟费为23900元/年,在乡镇及县级市则为19900元/年。
现在,麻辣烫产业成了哈尔滨宾县的一大产业。现在提起麻辣烫,杨国福和张亮是两大招牌,就像中国版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一样。此后,东北还诞生了许多其它麻辣烫品牌。比如,真正和杨国福关系近的汆悦麻辣烫,创始人正是杨国福的亲弟弟。
还有一大批麻辣烫品牌正在赶来。觅姐麻辣烫创始人张晓慧原是国家摔跤运动员,2017年6月,她在上海开创了自己的麻辣烫品牌。即便在被称为餐饮寒冬的2023年,觅姐麻辣烫店铺从200家增加到600多家,创造了餐饮行业的一大神话。
2023年6月,麻辣烫江湖开始涌现了融资小蛮椒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投资方为啟赋资本。此前,小蛮椒先后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分别是番茄资本、绝味食品和饿了么联合发起的绝了基金。
小蛮椒创始人郭博楠出生于1988年,也是一位东北人。2011年,郭博楠在上海创立了小蛮椒主营麻辣烫,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把小蛮椒做到了区域第一。小蛮椒主打“回归川渝地区经典的麻和辣”,提供川椒麻辣、麻辣拌等口味选择,人均消费在26元左右。
像麻辣烫这种简单品类的餐饮项目,属于“小而美”的轻资产模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餐饮行业受限于供应链、店面成本、品控、人员人本等因素的问题,但对麻辣烫等品类来说很难形成品牌效应。从消费者视角看,选择麻辣烫或者其它小吃,不是非某品牌不可,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就近原则或临时起意。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位专注消费赛道的VC投资人曾对投资界表示,他们想投麻辣烫品类,但头部品牌已经成形,想跑出新品牌很难。而且,麻辣烫店也不差钱。这可以在杨国福和张亮身上获得印证,他们成立至今拒绝所有VC,理由是:不差钱。
032023,餐饮疯狂一幕:面馆、火锅、麻辣烫都抢着IPO
“一个小小的麻辣烫店竟然都能上市,还真有点想不到。”听说杨国福要上市,在西安读研的小琳十分惊讶。杨国福麻辣烫是她吃过的第一家麻辣烫连锁品牌,从南方的本科校园一路“陪伴”她到了研究生校园。
时至今日,一家装修得简洁大方的门店,冰箱里放着荤素各式的自选菜品,配合模式统一的食材加工,已经成为连锁麻辣烫的标配。
“统一的加盟和运营模式,以及低廉的成本和巨大的市场空间,麻辣烫想不火都难。”一位行业人士如是分析。而这样的模式,在拉面馆和火锅等容易大规模复制的餐饮赛道同样适用。
春节前夕,绝味食品一则公告惊动了餐饮圈和府捞面准备赴境外上市。这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中式连锁面馆,凭借着引入“捞面”品类和“书房”场景,短短数年开出数百家门店。
回顾2023年,VC疯抢兰州拉面馆的一幕令人记忆犹新。去年7月,和府餐饮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创下连锁面馆行业融资纪录。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超16亿元融资,腾讯投资、绝味旗下网聚资本、龙湖资本、CMC资本、华映资本等现身背后。
时间来到2023年1月15日,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中式餐饮集团九毛九在港交所敲锣,上市首日高开近44%,市值一度突破127亿港元。这家餐饮集团同样起源于一个小小的面馆。1995年,来自山西的大学生管毅宏在海南盘下了一间小面馆,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5年的创业之路。一路走来,这家小面馆最终挺进港交所。
你可能没留意到,与麻辣烫有着同样“出身”的火锅也正被端上IPO敲钟舞台。
今年1月12日,来自苏州的海鲜餐厅七欣天赴港递表,寻求在主板上市。七欣天2006年在苏州成立,从主营野生海鲜螃蟹逐渐扩展至更多品类的海鲜,并进一步延伸至火锅领域,迄今成为国内第三大火锅连锁餐厅。
无独有偶,2023年9月,粤式火锅龙头捞王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募资2亿元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捞王成立于2010年,不同于川式红汤刺激味蕾的麻辣属性,以胡椒猪肚鸡为汤底的捞王另辟蹊径,走起了养生路线。截至2023年6月底,捞王在全国26个城市开设有136家餐厅,其中超过80%位于江浙沪地区。
还有眼下创投圈炙手可热的巴奴毛肚火锅,多次传出上市的消息。2023年6月,巴奴毛肚火锅被爆出完成超5亿人民币的融资,由CPE源峰领投,日初资本、高榕资本、番茄资本跟投。此前,这一品牌拿到番茄资本近亿元注资。正如一位香港本地券商人士所言,火锅店的模式相对标准化,是不错的餐饮股标的,相信疫情稳定后将会迎来业绩改善。
经历了疫情的洗礼,越来越多餐饮老板拥抱资本市场。上个月,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已经提交了港股IPO招股书;更早之前,老乡鸡已与券商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正在冲刺深交所主板IPO;还有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曾放言,西贝确定了要融资,要进入资本市场。
进入2023年,我们正在目睹着这热闹的一幕:中式餐饮上市潮大爆发。
[本文作者天天IPO,i黑马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IPO)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再度冲刺“麻辣烫第一股”的杨国福“雷”都排完了吗?
中新经纬11月9日电(孙庆阳)近日,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杨国福”)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相关申请报告获中国证监会批复。杨国福曾在2023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并于8月末失效。截至2023年9月30日,杨国福已建立覆盖全国的餐厅网络,包含在中国境内5759家加盟餐厅和3家自营餐厅,及境外21家加盟餐厅,共5783家门店。
过去两年里,餐饮行业迎来投融资历史高峰。据窄门餐眼统计,2023年,餐饮业发生可供观测的投融资事件近400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500亿人民币。“中式快餐第一股”争夺战愈发激烈,杨国福融资上市路会走得顺吗?
“麻辣烫属于快餐,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快餐市场的发展空间会持续释放。”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杨前进认为,在一二线乃至三线城市,快餐的模式更加适合人们逐步加快的生活工作节奏。高度分散的麻辣烫市场格局,会使杨国福短期受益于品牌红利和连锁化红利。疫情的影响下,当前消费行业整体表现不佳,但这并非长期趋势。
与已经上市的九毛九、海底捞、呷哺呷哺不同,杨国福超九成门店都是加盟,在招股书中,公司表示计划在2025年使加盟店的数量提升至9000家。但加盟店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在2023年至2023年期间,杨国福加盟店曾因多起违规行为被责令停业整顿。
杨国福该如何避免加盟优势成最大“雷区”?“管理不到位几乎可算是加盟模式的原罪。”杨前进认为,快餐行业目前竞争格外激烈,但龙头股应紧抓其自身优势:杨国福主要管理人员拥有数十年的餐饮经验,且股权架构集中有管理优势;第三方管控的方式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另外,公司的加盟店主要集中于二三线城市,未来也会持续受益于三线及以下市场的下沉机会。企业只有思考如何利用和应对变化,才能持续脱颖而出。
杨前进强调,杨国福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二三线城市的加盟商,在原料供应链上拿主要利润,这种模式下想持续扩大利润幅度有些困难。走高端路线或成为其下一步的选择,但是麻辣烫和咖啡的属性不同,走高端路线讲究的不是格调,更不仅仅是价格提升,需要从性价比、产品创新、食品健康、优质服务等方面入手,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作为集团的“新鲜血液”——杨国福之子杨兴宇计划打通门店会员体系和零售端会员体系,为产品的整体研发、上新和运营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数字化改革能否破解“加盟商魔咒”?“在现有的加盟模式下,加盟数量越多越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杨前进认为,一方面需要持续优化加盟制度,统一标准,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借助当前数字化的东风,不断完善加盟运营系统,比如和大型云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从原料采购到运输存储再到食品加工全链条一体化,通过平台实时跟消费者互动,加强纠错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等等;再者就是需要不断完善经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标准化。
杨国福作为品牌餐饮逆势扩张,连锁化率提升趋势明显,但高筑供应链优势+数字化管理体系经营壁垒的同时,杨前进提示企业仍需要注意几点风险:第一,全球疫情恢复不及预期。疫情对餐饮企业是巨大的考验,企业将经历巨大的经营压力和业绩亏损,餐饮股价面临估值和业绩双杀,市场对餐饮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确定性存疑。第二,品牌认知度发展不及预期。国内连锁品牌在认知度上的提升幅度远低于知名度,品牌传播未能更有效地吸引目标受众,传播效率亟待提升。杨国福的食品安全问题显露出品牌对旗下门店的管控薄弱,而这也使得消费者对品牌信任骤减。第三,方便速食市场也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如何做到产品差异化发展并且符合自身麻辣烫品牌调性也是杨国福进一步扩张需要考虑的问题。第四,加盟餐厅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杨国福几乎只做加盟,九成收入来自加盟商,加盟模式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近年来,杨国福频频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甚至被监管机构点名,这也令其上市之路蒙上一层阴影。(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