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站稳现金流,“新型加盟模式”出炉
拓店难和拓店之后管店难,已经成为制约连锁品牌发展壮大的两大核心痛点。
总第3234期
餐企老板内参内参君文
拓店难、管店难
“新型加盟模式”破题
经历了疫情的优胜劣汰,连锁加盟行业竞争更为白热化。从百店到千店到万店,数字化成为后疫情时代品牌扩张的核心竞争力。
8月5日,在中国特许加盟大会上,网商银行场景金融总经理柴瑞博围绕着连锁加盟两大痛点——“拓店难”和拓店之后的“管店难”,作了《数字化金融助力连锁加盟发展》的分享:网商银行通过推出“无忧加盟”,从支持加盟商家的资金周转到支持加盟品牌的资金管理,助力连锁加盟业态发展。
这一创新的数字化金融方案成为会议热议的话题。大会交流过程中,不少连锁加盟品牌的负责人向柴瑞博抛出了品牌发展中的困扰和痛点,尤其是经历了疫情许多不确定性,这些痛点已经让他们感到严重制约品牌的规模化发展;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苏霜评价,网商银行的实践可以帮助特许加盟体系的设计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
中国特许加盟展,不少品牌负责人在网商银行展台咨询
据了解,目前已有百家连锁品牌加入网商银行无忧加盟,将有效支持上万家加盟商。在与网商银行合作的品牌加盟商中,已获网商银行信贷支持的加盟商超过50%;合作品牌在财务管理上也都实现了对账和分账的全线上自动化,实现了财务人员的0人工干预。
“无忧加盟”行动也是网商银行落实助微计划的举措之一。网商银行是由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也是一家互联网银行。2023年,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以及网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连续三年开展“助微计划”。过去两年,参与的金融机构月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有力推动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究竟网商银行的无忧加盟将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深刻变化?8月8日,餐企老板内参对话网商银行场景总经理柴瑞博,他从行业趋势和行业发展的痛点出发,详细解读了无忧加盟模式是如何破题的,以及数字金融如何赋能第三代特许加盟更快速的发展。
谈行业趋势和痛点
你认为目前连锁加盟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柴瑞博:从连锁加盟的空间上来说,虽然2023年到2023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12%快速提升到18%,但相比美国和日本50%以上的连锁化率,我们依然是相对比较低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为疫情的影响,对从事线下经营的小微商家来说,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也发现,近几年疫情的影响,反而加速了中国的连锁化率更快速发展,因为每一个线下的单体门店,一个线下的小微经营者,他们更愿意去寻求跟品牌合作,从而借助品牌的影响力、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等能力,通过品牌的赋能来提升他们单体门店的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而从银行机构金融的视角来看,我们也发现品牌商户的财务不良率相比非品牌商户的不良率要显著更低,这也验证了品牌商家的经营稳定性更高这个观点。
8月6日下午,60多名连锁加盟品牌负责人走进网商银行游学,聚焦讨论行业发展
连锁加盟行业发展核心是什么?由此会产生什么样的发展痛点?
柴瑞博:对连锁加盟的品牌而言,扩大规模即拓展更多的门店,然后通过品牌方的管理和赋能,尽量让每个门店都能盈利,这是加盟行业的发展内核。我们做过很多调研分析,也走访了很多知名的连锁品牌负责人,我们发现,拓店难和拓店之后管店难,已经成为制约连锁品牌发展壮大的两大核心痛点。
正是基于连锁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衍生的行业发展痛点,我们提出无忧加盟的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助力品牌突围增长。
在具体的场景中,品牌商和加盟商会遇到怎样的拓店难题?
柴瑞博:我们知道,品牌商和加盟商是共生的关系,品牌选择加盟商的时候,一定是优选有经营能力的人,或者有经营经验,以及有强经营意愿的人。好的加盟商好不容易找到了,但又经常因为他缺少相应的开店资金而放弃。
品牌也想找银行帮助加盟商解决资金问题,但发现不太容易走得通。往往银行会要求品牌方为门店担保,保障将来的还款,这为品牌带来了风险;或者虽然一些地方性的银行可以支持,但往往支持的政策是区域性的,无法满足品牌的加盟业务拓展到全国的诉求。
从加盟商的角度来说,因为他是小微经营者,也很难直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除了资金难题,你认为品牌在管理上的痛点是什么?
柴瑞博:品牌管理的门店越来越多,尤其发展到了100家以上,就会出现财务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财务管理的合规问题。多渠道的收款对账、采购系统订单和打款的链路不一致,包括品牌向门店收取一些加盟管理费的时候,可能有的时候会收不上来,还要安排专门的财务跟进,这些都会导致财务管理的效率越来越低,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还容易出错;
合规的问题表现在,有些品牌对整个的资金流的设计上,会涉及一些不合规的链路,比如可能会做了不合规的资金清分,影响到企业做大之后的进一步的融资上市等。
谈无忧加盟项目
无忧加盟怎么去解决融资难题的?
柴瑞博:我们围绕着不同行业的经营特性,设计了不同的场景解决方案,以餐饮行业为例,从品牌招商到加盟商加盟开业,再到开业之后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以及再到后面经营得比较好之后,想去开二店三店,整个全生命周期,我们都有对应的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到。
比如加盟前,就可以让有意向的加盟商去查询网商银行的信贷额度,避免潜在客户因为资金不足,直接放弃了加盟。举个例子,刚刚7月份在新时沏的招商大会上,活动期间新增扫码加盟商人数239人,新增87个加盟商得到更高提额。他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新店筹备期直接使用网商银行的额度。
还有一个例子,吴光辉是蒙自源品牌上海区域的加盟商,两年时间里,他拓展了13家加盟店,他的十来间店铺都是租的,不能抵押,因此向银行贷款非常困难。在加入网商银行“无忧加盟”计划后,吴光辉凭借自己和品牌稳定的采购经营交易记录,以及自身的综合信用状况,仅用简单的手机操作,3分钟就获得了50万元贷款。可以用来支付原材料采购费、租金、人工等等,快速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网商银行助力沪上阿姨疫情期间开出近1000家门店
无忧加盟怎么去解决管理难题的?
柴瑞博:通过接入网商银行大雁系统,这一网商银行基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供应链关系,开发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方案,品牌方和加盟商之间的结算,可以实现在线大额支付、实时到账、实名跟单付款等,更为高效。还有很多轻餐、快餐、茶饮等外卖销售渠道占比较高的品牌,会定期向门店收取相关费用,通过大雁系统,可以让品牌方统一管理门店堂食和外卖渠道的收银资金,让品牌做到收费及时,与门店对账准确,品牌也能够更好为门店提供管理和运营的服务。
无忧加盟目前实现的效果如何?
柴瑞博:目前已有百家连锁品牌加入网商银行无忧加盟,有效支持上万家加盟商。
在我们已经合作的品牌加盟商中,已获网商银行信贷支持的加盟商超过50%;有一组数据很有意思,就是目前我们的合作品牌加盟商中,10个人中有7个人可以使用网商银行信贷服务,在10个可使用网商银行信贷服务的加盟商中,又有7个人用过;举个例子,沪上阿姨在今年上半年疫情反复的背景之下,依然在我们无忧加盟的助力下,半年拓展了近一千家的加盟商,在这近一千家的加盟商中,老开新的比例占了50%。
同时,品牌加入无忧加盟后,在财务管理上也都实现了对账和分账的全线上自动化,实现了财务人员的0人工干预。比如,我们跟悸动烧仙草的合作中,品牌方原来的财务管理系统非常依赖人工操作,和网商银行合作以后,对悸动的财务人员来说大幅减负。以往加盟商资金通过线下打款,需要至少3个财务7×12个小时连续工作,还经常会出错,现在1个财务人员能同时管理1000家门店,门店管理效率提高了60%。
悸动烧仙草通过接入网商银行大雁系统财务管理效率提升60%
谈未来和数字化
经历了疫情之后,品牌和加盟商对资金的需求有变化吗?
柴瑞博:我们做过调研,加盟商中有77%反馈自己在经营中是需要资金支持的,但很多品牌商会认为加盟商并不缺钱,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但其实加盟商是需要非常充足的资金周转支持的,尤其是可能将与疫情长期共存的大背景下,加盟商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加盟商在资金用途上又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有60%的加盟商反馈最核心的资金周转用在原材料的备货上,剩余33%是在开新店的场景下。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跟更多的品牌合作,联合品牌向加盟商提供服务。品牌加入无忧加盟计划后,品牌无需担责,但加盟商在网商银行拿到的信贷服务的额度更高,价格更低,门店好了,品牌也能发展的更快。
无忧加盟今年有什么计划?目前有哪些难点?
柴瑞博:我们希望通过无忧加盟,今年继续链接100个新品牌,服务10万个加盟商,为他们提供100亿优惠的信贷资金。
我们知道,线下的行业非常丰富多样,每个行业的经营模式和规律各有不同,如何能很好的匹配到每个行业的需求,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现在我们的整体的解决方案,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所有的行业,也在逐渐的推出,希望尽快服务更多的行业和品牌。
无忧加盟正成为连锁品牌发展的助推器
在后疫情时代。你怎么看待数字化金融对行业的助力?
柴瑞博:中国特许加盟已经进入到第三代,核心内容就是数字化,数字化改变了整个特许加盟的业态,帮助门店有能力规模化,进入千店万店时代。而数字化金融更是连锁加盟行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能够帮助品牌和加盟商站稳现金流这条生命线,帮助他们减负加速发展,降本增效。所以我觉得,数字化金融将为整个连锁加盟行业更快速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是连锁加盟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我们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把优质的品牌门店带回他们所在的城市、家乡,在全国遍地开花,提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让大家生活得更好。
餐饮加盟的几种模式
在餐饮行业的经营中,连锁经营是餐饮扩张的重要经营模式。而餐饮连锁经营主要分为直营和特许经营,我们通常称特许经营为加盟。
一、加盟是当前餐饮及零售行业的主流经营模式,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对于品牌商的优势
1.品牌商可以有效的整合加盟商的资金、商业地产、人脉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进行模式的扩张;
2.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行业,员工管理难度大,加盟模式的经营权全部掌握在加盟商手里,加盟商自负盈亏,有效的减少了管理成本。
对于加盟商的优势
1.可以直接使用公司已经成熟的品牌形象和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投资开店的风险;
2.加盟品牌商系统一的供应链,品牌营销,培训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为加盟者在开店经营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二、餐饮加盟模式,通过借助品牌方和加盟商各自的优势,在共同的努力下实现商业共赢。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加盟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区域加盟
区域多店加盟:加盟商被授权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内开设规定数量的加盟店。加盟商需亲自参与经营,不得转让,不能招收二级加盟商。
区域二级加盟:加盟商在制定区域内享有招收二级加盟商的权利,有权利支配加盟费,但需要给品牌方提供较高的加盟费。
2.单店加盟
加盟商被赋予在一定时间,某个地点开设一家加盟店的权利。
类直营模式:在此模式中,品牌商在日常运营中发挥主导作用,加盟商出部分资金,活动部分利润。
合营模式:双方共同出资,日常运营由加盟商主导,但品牌方会提供设备、统一供货、培训、运营支持等服务,双方共享利润。
供货模式:加盟商出资,并负责日常运营,品牌供货并从中获得利润,加盟商自负盈亏。
品牌加盟模式:双方的合作仅仅在开店,共享品牌,从投资到日常运营都有加盟商主导,加盟商自负盈亏,品牌方赚取加盟费。
一般合营模式和供货模式比较常见,类直营多是国际性品牌,品牌加盟模式管控程度比较弱,容易陷入快招骗局。
3.创新型加盟模式
员工内部加盟:提供给员工自主经营一家餐厅的机会,加盟的员工享有和外部加盟商一样的权利,是独立运营加盟店的老板。
众筹拓店模式:通过众筹方式获取资金和商业地产,解决了拓店中的资源问题,但也面临着财务不透明,缺乏监管等问题。
托管模式:品牌利用自身的管理团队直接运营加盟店,加盟商除去店面投资费用外,另外付出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
以上就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餐饮加盟模式。了解加盟模式,对有意向投资开店的朋友来讲,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品牌的情况做好评估,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加盟方式。
疫情反复之下,连锁餐饮逆袭求生的3大模式和9个建议
2023年疫情反复之下,餐饮人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难了。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餐饮相关企业共注销吊销37.3万家。也就是说,在反复的疫情封控和负增长的数据之下,近37万家餐馆消失在2023年上半年的冰冷黑夜里。
谭鱼头创始人谭长安曾说,“二十年前餐饮业很难,但当我们穿越时间周期来到二十年以后,发现未来的餐饮可能更难。”
面对这样的未来餐饮困境,餐饮品牌该如何应对呢?
8月1-3日,CCFA新消费论坛,船井咨询郎禄媛分享的《提新发展模型,助力餐企求生变好》的主题演讲,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思路。
01
越是疫情之下
越要把握好时间的力量
“越是行业低迷时期,越是拉开差距扩大份额的好时机!”而时间是品牌能够塑造的最大差异壁垒。
中国的餐饮市场为什么会那么快就陷入餐饮红海?就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耐心去打磨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只想走捷径快速盈利,一味追逐各种风口。
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市场加速变化,餐饮人心里更是浮躁。
萨莉亚在中国开了20家门店才开始盈利。星巴克创业17年才开了17家门店。门店数达到100家的时候,也还是亏损状态。时间才能沉淀出品牌真正的竞争力。
所以,餐饮老板们必须调整好心态,把握好时间的力量。
如何用时间打造对手追不上的优势呢?
选定一个赛道。这个赛道或许是你的竞争对手看不起或小瞧的,或许需要时间和钱的成本堆积才能真正实现盈利的,或许需要大量投资或者耗费巨大管理成本才能做成的。竞争对手越不想做的赛道,越具有时间优势。
但一旦你坚持了下去,将品牌慢慢的做了起来,前期所有的困难都将成为品牌未来的防护壁垒。竞争对手想要进入,要么技术难以成功,要么就是管理或者其他层面难以达到你的品牌高度。
当然,在时间层面之外,餐饮连锁品牌不管是直营还是加盟?或者两者融合?要真正做好连锁,都必须做好以下3点:
1、门店模式要锋利
选址一定要有品牌自己的规则,不能想开到哪里就是哪里,也不必执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市场。反而是潜力比北上广深略低,但品牌很快能够占据优势的市场,更具有想象力。
同时,为品牌设定合理规模,不要上来千店、万店,那不现实。同时,品牌门店内操作流程,最好可以做到标准化,减量减少多余的动作。
店内外装修、布局、设备备品统一化,便于企业运营管理。确定要门店的收益架构。
2、最好选择加密型开店
选定一个优势商圈密集型开店,比‘全国摊大饼’开店更有优势。
可以快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这部分区域的市场份额。同时,还可以提高品牌广告的投入产出,降低品牌人才招聘、培训的成本;
还可以减少门店管理成本。以供应链的形式,控制物流成本。
3、用好品牌规模优势
品牌将区域走顺了以后,就可以开启连锁品牌的规模优势了。
品牌门店规模快速扩大,可获取与单店相比更大的收益。同时,通过大批量采购与供应商以量换价,加强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提高采购竞争力,降低售价。
当然,数字化时代,通过数字资产构建技术体系,提高门店运营效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也很重要。
02
市场小商圈化下
适配的3种开店模式
以前,餐饮品牌们大部分都追逐于大商圈,商业中心的商圈,抢占商场旺铺快速引流消费者,然后用自身优势稳固消费群体从而实现盈利目标,但现在情况已改变。
大树底下好乘凉时代已经过去,大型商圈的空铺率已经越来越高,再加上高昂房租、食材、人员成本,相比而言,生活类中小商圈、社区经济商圈反而更具优势。
餐饮品牌如何应对这种小商圈化市场变革呢?在这里,郎禄媛给出了未来餐饮品牌应对新市场的三种开店新模式。
“尽管都是小商圈,但是因为实际构成不同,其开店模式也不尽一致。主要分为社区商业体聚集型小商圈、门店饱和型小商圈和社区生活区小商圈。”
针对社区商业体聚集型小商圈,需要将更专业、具有差异化的商品作为竞争武器,明确目标客层与来店动机、目标为获取高翻台。
“这是一个人流密集的肉搏战市场,其关键要素是选址好、差异化、专门店化、平效高、翻台高、省人化。”
针对门店饱和型小商圈,则可以在商圈内大量开店、提高自企门店布局密度、防止竞业加入商圈,简而言之就是密集型轰炸性开店。
将目光从单店利润转向商圈内全店利润总额、目标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典型的案例,就是星巴克。核心就是将门店功能做好,将来店动机做丰富。
针对社区生活区小商圈,则需要保持产品线丰富性,扩大吸引主客群的范围,增加利用动机,从而提高来店频率,目标成为地区NO.1。
“而在这个商圈开店的关键要素是竞业少、日常刚需、品类多、投资低、盈亏平衡点低。”
品牌的门店自身覆盖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品牌能在商圈开多少门店。
711在日本开一家门店,只需要周边6000人;然而,吉野家开一家门店,周围必须有10万人。而开一家萨莉亚,则需要12万人。
客单价越高,品牌能开的门店数越低。
倘若正餐品牌想要适配小商圈,比如说太二,原本的店型必须开在50万人口的大商圈。但在小商圈趋势下,太二想要开到10万人商圈里面,就必须调整店型,将门店面积缩小,SKU减少,品类增多。
经典案例:金戈戈豉油鸡
金戈戈香港豉油鸡成立于2023年9月,主打豉油鸡特色单品。
曾经门店大多位于中心办公及商业复合大商圈,面积在100-200㎡左右,客单价80-100元,为全年龄段客群提供全场景的品质饮食。
疫情之后,到店顾客变少了,而到家需求越发强烈,金戈戈察觉到了这个趋势,开始调整店型,进入以辐射社区为主的中小商圈。
金戈戈社区门店在30㎡左右,客单仅是商场店(70-80元)的一半,人均20-30元,核心产品也从原本的正餐变成了供应核心产品+家庭餐桌新店预制菜+特供甄选优质农副产品,满足顾客“外带”“居家自饮”等多种消费需求。
据悉,目前金戈戈30平米店铺业绩可达30万,坪效1万/月,人效6万/月。
03
餐饮底层逻辑已变
品牌适应新市场的9个建议
持续了近三年的疫情,正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以前的大型商业聚餐、接待,多人聚餐、宴会、旅游用餐开始大幅减少,相反外卖自提、半成品或者预制菜、冷冻食品、居家做饭等场景猛烈增多了。
不过,餐饮的日常刚需用餐、单身人群以及少数人的聚会用餐以及重大纪念日等活动的用餐,基本保持不变。
正因为如此,景点区餐饮因为周边居住人口少,在疫情缺乏外部客流进入的情况下,营业呈现急剧下滑状态。
而商业区则因为疫情各种禁止聚集等政策的实施,人流量大幅度缩水。即便是堂食开放,也很少出现报复性消费状况。
办公区因为所属区域白领们的刚性用餐需求,只呈现微下滑状态。
相反,而以居住为主的社区消费需求,因为满足了的是消费者的日常刚性需求,反而成为了当下连锁餐饮品牌们的机遇。
而从消费层面来看,消费者对低消费需求、便利性消费需求都没有很大的改变,反而是深度探索型、品牌执着性消费出现了爆发性增长。
郎禄媛认为,餐饮的品牌需求时代已经到来了。面对这样的变化,连锁餐饮品牌该怎么做呢?郎禄媛提出了以下建议:
1、在门店布局上,抛弃曾经全国性大范围开店的“大开大合”门店战略,深耕品牌大本营,以密集型布局战略在本地先打造领先优势,并以此为模型在临近城市不断复制。
2、在门店选址上,抛弃曾经的大商圈/市中心/购物中心选址,转向中小型商圈、生活商圈以及社区经济里面。
3、在品牌与店型上,不要局限于单一品牌单一店型模式,而是在深耕大本营的基础上,打造多品牌新曲线,单品牌多店型,去更小的商圈开店。
4、在发展模式上,不管是直营还是加盟模式,都要不断强化总部专业职能。
5、在业态层面,从快餐、正餐为主的餐饮,向未来潜力的业态转化,比如说品质小吃、快简餐融合业态以及具备情绪价值的餐饮业态转化。
6、在营业层面,从如今的偏重新顾客转向留住老顾客,提高老顾客的留存和复购率。
7、在销售渠道上,转变原来以堂食为主的销售观念,转向线上线下全域销售,将堂食、外卖、零售等渠道都做起来。
8、在经营思路上,不要再大肆烧钱扩张,营销,保留好手里的子弹,冷静去开店。同时调整自己的“非三高”模型,提升门店的人效与坪效。
9、在品牌KPI上,不要只盯着品牌扩张的门店数和营业额层面,而应该将更多的眼光放在品牌门店的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层面,门店扩张再多,投资回报率低,品牌也很难经营下去。
在当前大环境变革期,餐企无论如何发展都要认清正确的趋势,调整到正确的战略方向和赛道上,再做足够的投入。寻求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