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面馆千千万 哪几家好吃?哪家又令人失望?
最近从方方面面听到了大家要吃心写面馆的呼声……说干就干!
杭州每年总要去两回,片儿川每次安排三五家,几年攒下来,哪家最好吃我不好说,但最失望的应该已经是菊英无疑了——杭城传奇面馆,是不是因为太出名了,所以没人敢站出来说这是一碗味精汤?
清早从上海出发,一脚油门开到河坊街,中山南路菊英面馆已经装修升级,再也不是曾经破破的夫妻老婆店。
店新是好事,但是你不要让我看到开放式厨房里阿姨拿白开水冲味精啊!
招牌片儿川必点,收银台的阿姨劝我加猪油渣,一块钱,我想了想猪油味精汤的味道,摇摇头,还是加五块钱的蘑菇吧,至少是鲜得自然。
汤面端到面前,笋选得还算不错,三五片,宽且嫩,些许青咸菜,面条一股生粉气,配着寡淡的汤头、零星的油花,实在提不起胃口。
肉丝拌川,一筷子下去就知道不行,面条干呼呼的,能整碗撩起,咬开来,芯子还是白的。
一根面条也不想多吃!我一个那么爱吃面的人都剩下了大半碗……走,去下一家!
到吴山拌川,火速下单一拌一汤,内脏一口气叫了仨。
肉丝拌川,堆得小山似的,透着一股子纯淳朴的味道,豆腐干、韭黄和肉丝各自散发的香气把面气烘托得刚刚好,面条炒得微微湿润,面里行间散发着扑鼻的锅气。
腰花浇头也好,不用酱油调味,清淡,滑嫩,火候老道。
猪肝和大肠过桥,可惜,前者炒老了,后者略油咸。
汤面远不如拌面,我问小伙子:“你用的什么汤?”
他倒也老实,答:自来水。
传说这间面馆有一位很厉害的老板娘,她人呢?
“那是我丈母娘,她一般晚上12点才来,做到第二天中午12点……”
“老人家过得是纽约时间啊!”
你如果吃这家,记得正午前来,眼下小伙子一个人看店,烧完菜转身去洗碗,帐也不管,报完价钱客人自己扫支付宝。
还有点时间,赶在两点半关门前,到望江门吃慧娟。
进门就像是进了杭州人家的厨房:虾油鸡、金钱肚、素烧鹅、千张包……鸡爪还分辣卤和虾油两种。
卤鸭先叫半只,阿姨拎起鸭子就送到厨房去切,杭州的鸭子都有一层酱油的包浆。
片儿川现炒,肉味和笋味都融在汤里,雪里蕻的颜色特别深,跟面条缠在一起,额外多了一份浓滋味。
招牌老鸭面,筒骨熬得雪白,扁尖和杭白菜配得清爽,鸭子也香。
很快就到午后,过了营业时间,老板一家人开餐,员工悠闲地打牌,我还在人群里找,哪一位是慧娟阿姨?
慧娟贴隔壁还有间平乐面馆,也是老店,只好留待下次。
杭州还有“面条节”?
方传是人气很高的杭帮面馆,六部桥直街上百米之内有新老两家,记得要找老店。
新店是一个年轻清秀的男生掌勺,老店则是老师傅站台、火力全开。
大叔的炮台强劲猛烈,阿姨则相对柔和舒缓,我想,若是把两位厨师做出来的面拿来盲品,应能品出不同。
我那碗估计是大叔的杰作,拌川上桌喷喷香,面打开来,韭黄和笋干散发扑鼻的香。
火头可能用力过猛,猪肝又薄,稍稍显老。
腰花片儿川,面汤浓重,豆芽新鲜,觉得面咸的时候,咬出一包汁水中和一下,虽然面条一般、笋也偏老,但一把倒笃菜撒得真是好。
提前一分钟关照加倒笃菜,好险。
如果没吃过方老大,那么方传已经足够好,但是我已经吃过了方老大,我已经开始怀念他们家的腰花……
开春了,可以下江南了,以下是吃心写过的面馆:
方老大腰花面
姑苏十碗面
昆山奥灶面
桐乡小锅面
常州红汤面
常熟蕈油面
南京皮肚面
台州海鲜砂锅面
靖江蟹粉汤包
湖州大馄饨
宁波三家小店推荐
萧山一家硬派农家菜
扬州那些叫春的早茶
淮扬菜的老家
温州小吃风情录
长三角吃得差不多了,下个礼拜跟吃心哥哥去广州玩儿,有好吃的记得推荐啊!
查找上海餐厅请回复:吃上海
查找各地餐厅请回复:吃全世界
祝你吃得开心!
微博:吃心一片儿
(会发实时的吃)
微信:一片吃心
(请长按二维码)
浙江这家《舌尖上的中国》力荐的面馆,开了40年,排队再长也愿等
浙江这家《舌尖上的中国》力荐的面馆,开了40年,排队再长也愿等。
在杭州,要吃上本地的特色小吃的话,怎么少得了这里的面食—拌川呢,而作为杭州最火的面馆,怎么能不去“方老大”家一探究竟呢。作为《舌尖上的中国》力荐的杭州面馆,在杭州本土深耕了近40年,也是老杭州人的记忆。
面馆外表看上去很不起眼,面积不大,但是店里时刻都是排着长队,很多食客为了吃上这一口面食,再长的队伍也愿意等,也算是杭州最具人间烟火气的面馆了。
虾爆鳝片片川
片儿川的做法和拌川略有不同,但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跟拌川半湿半干的状态相比,片儿川则是诞生在面汤中的,把浇头切片汆熟,盖在汤面上,店里的用料还是很丰富的,应该在杭州来说还是非常豪华的配置的。里边有新鲜的虾仁、美味的鳝鱼段,通过爆炒的方式,把两者的鲜香味爆炒出来,香味浓郁。
鳝肉处理得很干净,吃起来完全没有任何的腥味,肉质爆炒的火候也刚刚好,虾仁的口感同样鲜美,吃起来Q弹爽口,带有虾仁本身的鲜甜味,面条吃起来劲道,建议上桌即使趁热吃。
腰花肉丝拌川
店里的招牌,跟外面的传统意义上的拌面相比,拌川这种特色秘制口味也只有在杭州才能吃上,比传统拌面更为考究和复杂。制作的过程会同时烧开2口锅,一个炒荤素的浇头,里边有鸡蛋、番茄、豆干、韭黄、笋等,另外一口锅清水煮面,把面煮熟之后跟浇头混合在一起搅拌出锅,整碗面半干半湿的状态,浇头里会混有少许的汤汁,这也是拌川是否合格的标准。
腰花炒的火候刚刚好,吃起来肉质鲜嫩爽口,还带有弹性,层次感还是很不错的,面的口感介于挂面和炒面之间,通过清水烹煮之后,再拌上浇头的汤汁,让整个面更入味,口感也更加的丰富,让面和浇头完全的中和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了。
整体来说口感还是比较符合大众口味,现在每天生意太好,基本排队半小时以上都很正常的,但好在食材新鲜,口味着实也不错的。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口感喜欢,不作为任何参照标准,喜欢的记得收藏和转发哦,感谢大家的阅读,咱们下期见。
新店|湖滨银泰这家手工面馆,凭什么让无数老杭州嘴服心服?
论吃面,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味。日本的一兰拉面,一碗豚骨汤让人回味无穷;意大利的千层面,层层叠叠的芝士入口香浓;韩国的冷面,清凉爽口别具风味。但说到中国的面,却不是一句两句能讲完的,从南到北,从东向西,中国的面食文化是真正的百家争鸣。而集大成者,还要从“人类的第一碗面条”说起。
2002年,考古学家在西北喇加考古遗址发现一根面条。2005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这是“人类第一碗面条”,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华夏大地的美食灵魂在面食,而广袤的黄土高坡,孕育了一批以做手工面闻名天下的民族。在这片黄河流过的热土之上,家家都做手工面,揉搓和拉是印在每个西北人血液里的记忆。
说到手工面的翘楚,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兰州牛肉面”理所当然的被称为“中华第一面”。这碗兰州人每日必吃的“牛大碗”,早已成为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中国面食文化,牛大是当之无愧的精华所在。
在西北,除了“兰州牛肉面”之外,你会惊喜地发现“面亦有道”,不少在民间自然发展中演变出的各类面食:炒面片、炮仗面、雀舌面、臊子面……等等,也有让人惊叹的绝味。而这些美好的舌尖体验,唯有真正地走入西北腹地,才能品尝到它们的正宗风味,豪爽、霸气、粗中有细,回味无穷。
但一群西北人走了出来,志在把纯正的西北面文化带向更广阔的世界。秉承着传播中华手工面文化的“西步牛大”应运而生,在如今美食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西步牛大将西北手工面文化带到上海,力求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绽放异彩。短短一年时间,便成为了整个魔都西北人心中的“地标性”餐厅。从原料到员工,每一个环节的极致把控,都保证这碗西北手工面原汁原味地呈现。西步牛大开业仅三个月,即一跃成为长宁区热门面馆第一名、上海牛肉面菜品榜第一名,并荣膺全上海热门面馆前五名。
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食客对快餐的品质要求水涨船高。不仅要吃一个方便,更要吃得有幸福感。市面上现有的面馆,基本以标准化料包汤底和预制机器面为主,但在西步牛大,你永远找不到任何半成品:每日肉汤都是现煮现熬,每碗面都是现点现做,每一份肉都是当日蒸煮烹制。不做半成品加工,西步牛大坚持纯手工制面。
现在,这碗热气腾腾的手工面也在杭州湖滨银泰挂上了招牌,自开业以来俘获了大批自小吃着片儿川长大的老杭州的胃。八种粗细可选的“牛大”重新定义了手工面可以到达的高度,还有那些只能在西北尝到的面也依次登场。除了面,西北特色小吃也是进店必点的美味:滋滋冒油的羊肉串、清润暖胃的冬果梨、还有西北人都爱吃的牛奶醪糟……
正是这些带着悠悠历史底蕴和人文印记的美食,让人明白何为“中华第一面”,何为“世界上最会做面的民族”。
地址:延安路245号湖滨银泰IN77B区B1-127室
电话:0571-897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