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韩国炒酸奶加盟店

本文目录

自由城社群—东笙 月入2万的炒酸奶店,为何还要转让店铺!

我是东笙一个专注于互联网创业的先行者,我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或是我整理出来的干货,给大家参考。

小区旁边有条小吃街,一到晚上就挺热闹的,每次周末的时候,喜欢跟朋友去那边逛逛,散散步,顺便把晚饭也给解决下。吃了点小吃,又去吃了份手擀面,胃口还不错,准备再来份“炒酸奶”回去边走边吃。

很意外的是竟然关门了,只见上面写着“店铺转让,联系电话xxxxxxx”。上周跟朋友来的时候,回去也是点了份炒酸奶,也就16块钱。

当时老板娘给我们做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长,就随意交流了下。她所处的这个位置,实在不怎样,小小的一个铺子,面积不足10平米,一年房租竟然要6.5万。

平均每个月就是5000多一点,然后又问她每天酸奶,大概能卖出多少杯,老板娘说平均每天大概有90杯这个样子,当时听起来,感觉还可以。按照均价16元,每天90杯这样子,那么一天的营业额也有个1400多元,按照至少50%的毛利来算的话,一天也能挣个700元。

那么一个月就是21000元,因为是自己开店,所以不存在人工费问题。除开房租5000多元,加上一个月3000元的水电来计算的话,那么每月也能挣个13000元。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至少比一般的白领收入高多了吧,怎么说倒闭就倒闭了呢。回来的路上一细想,很显然赚钱没这么简单,实体行业里面太多隐藏的坑了。

首先是这个小吃街临近大学城,那么每年的寒暑假生意就很冷清,这样算下来一年真正在做生意的时间,也就9个月,这样算来,一个月房租实际上相当于7000多元。

另外炒酸奶夏天的生意还不错,毕竟是冰凉的,那么到冬天的时候生意就会变差很多,所以一年之中真正生意还不错的,也就天热的那几个月。并且生意按理说最好的两个月,学生刚好都放假了,成功避开了旺季。而且开实体店的话,会有很多各种杂费,包括隐形的税费,成本上每个月至少得一万多。

最后就是价格了,16块钱对于工作了的人来算,随便点杯咖啡也不止这个价钱,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可不是当几块钱的酸奶,能够随意消费了。所以开在大学城里,学生消费的频次也高不到哪去。

虽然老板娘说,也在美团等平台上了外卖,但销量也不咋样,一是价格上,点外卖的话还得算配送费得将近20块了,对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压力的,二是炒酸奶属于冰块一样的产品,没有及时送达的话,就化成水了,不好吃,附近的人更不会点了。最后七七八八算下来,一个月平均下来也就挣个几千块的辛苦钱。

很多线下实体店老板都是这样,一年到头的忙忙碌碌,最后也就挣个几万块钱,还不如打工的。打工至少周末还能休息,那些线下开店的,绝大多数都是小个体户或者是夫妻店,一年到头房租在那里压着,都没得休息。假如是开餐馆的话,那么一天到晚的忙里忙外,最后顶多整个辛苦钱。

很庆幸当初没有开实体店,唯一算作实体店的话,也就开了下线下教育机构,那时候运气还行吧,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挣个几万块钱,后来走下坡路就及时转让了。

当初在考察项目的时候,还考虑过水果捞连锁,长租公寓,当时还准备几十万块钱,线下房子找了两个月都找不到好的,就放弃了。现在想想,还好是开店没找到好位置,否则就真的是亏大了,更不会有现在了。

自从干了互联网,我就再也没有开实体店的想法了,从成本来看,互联网上创业,大多数成本1万以内搞定,还有不少项目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在家即刻启动了。

而实体店的话,如果一开始没找到好位置,直接被宣判死刑,即使找到了好位置,一开始就要几万几十万的投入,装修、人工、各种隐藏费用根本无法估量,而且每天一大堆屁事烦着你。

从回报上看,互联网上赚钱,只要项目选的不错,前期或许不赚钱,但因为项目的积累性,在复利效应的作用下,随着你不断深耕,收入将会呈现螺旋式增长。而开实体店的话,运气不好,一开张就准备亏损,我那时候开辅导班的时候,第一个月开张,不到半个月时间招募了将近20个学生,也算是运气好吧。

我旁边有个后来的,开张了三四个月,每次从他门口路过的时候,总是就那么三四个学生,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撑过来的。

但实体店铺即使你运气好,收入大的天花板也很明显,就像当初我那辅导班,顶多只能坐不到30个学生,所以再怎么干店铺的规模限定死了,并且周围的客户,顶多也就三公里以内,如果增加几个同行,来恶意竞争的话,最后的结果是谁都挣不到钱。

所以不管谁问我,现在开店做什么生意好,我都是劝他能去互联网上赚钱,就不要搞实体。创业也好,做生意也罢,最终是为了赚钱,怎样能够低风险、低成本的赚钱怎么来,千万别因为一时的情怀,去开个咖啡店或者是书店。

找个长期有积累的项目就去干,只要成本低,那么风险就高不到哪去,即使前半年到一年,不赚钱都没关系,在复利效应的作用下,我们的项目迟早会出单。收入也会跟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我们最后赚钱也就越来越轻松。

95后创业者冯玥铭:创业梦想在临沂落地开花

“这已经是我在临沂生活的第八个年头了,我喜欢临沂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也希望在这里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魅力。”冯玥铭说。从读大学到决定留在临沂创业,作为日照姑娘的她,一路走来,临沂成了她实现创业梦想的“梦工厂”。

萌生创业想法

2015年,冯玥铭考入临沂大学,学习播音主持专业。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活,她慢慢地了解了临沂这座城市。“临沂有好多好吃好玩的,像临沂的炒鸡和糁,都是我喜欢的;我还起早儿排过头锅糁。”冯玥铭说,四年时间,看到了临沂的变化和发展。

冯玥铭参加市集活动

2023年,冯玥铭考研失利。综合各方面的考量,冯玥铭萌生了在临沂创业的想法。“临沂的创业环境不错,包容性强。”冯玥铭告诉记者,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对于自己来说,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了想法,就付诸行动。平时,冯玥铭比较喜欢水果和酸奶,就有了炒酸奶的这个想法,觉得比较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说做就做,冯玥铭一边筹备创业基金,一边调研考察市场。为了能在临沂市场一炮打响,冯玥铭做足了准备,首先在老家的市场上进行尝试,从选材、制作、销售等各方面进行优化,不断地试错和改进,保证出品的炒酸奶的质量和口味。

临沂开店爆火

“经过长期的准备,加上爸妈的支持,终于攒够了在临沂开店的费用。”冯玥铭说,离我的开店梦想又进了一步。2023年4月15日,冯玥铭的有嗝炒酸奶店正式营业。凭借良好的用料和精心的制作,一开业,各式各样的炒酸奶就吸引了很多顾客。

冯玥铭的酸奶店正式营业

随着客源不断,冯玥铭也开始忙碌起来。每天4点左右,冯玥铭骑着电动车三轮车去水果批发市场进货;6点,回到店里,把买的水果洗净切好,和酸奶搅拌在一起;9点,开始生产炒酸奶,并且开始营业,进行炒酸奶的销售,一直忙活到晚上10点。“做餐饮就是赚辛苦钱,只要肯吃苦,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冯玥铭告诉记者。

除了店里的生意,冯玥铭积极拓展各种推广渠道,参加各种市集活动,进行炒酸奶的销售。市集活动的广大客源,给冯玥铭带来了新的机会。在一次大剧院市集活动中,冯玥铭迎来了新的销售高峰,日营业额达到2万元,一天卖出去600多杯炒酸奶。“生意火爆了,辛苦也是同步而来的,一天基本要连轴转,工作18个小时。”冯玥铭说。

留临安家发展

冯玥铭的炒酸奶创业之路看似平顺,但也有一些小插曲。初入市场时,被代运营公司欺骗,投入的资金有去无回;但是不管创业之路多苦多难,冯玥铭一路坚持走下来了。三年创业之路,留下冯玥铭的青春与汗水。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没有被辜负,冯玥铭取得了一些小成绩。

工作中的冯玥铭

“有了一定的收入,第一件事情是给我爸妈在临沂买了房。”冯玥铭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能够实现,还是非常开心和满足。冯玥铭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给自己在临沂安了一个家。

目前,冯玥铭已经奔赴韩国,在语言学院学习。冯玥铭表示,通过语言学习之后,希望能在韩国考取关于运营食品安全专业,能够帮助她更好地运作好炒酸奶这份事业。“在韩国学习是一段新的经历,碰到新奇的事物,将来要带回临沂,希望自己未来在临沂有更好的发展。”

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创业,冯玥铭给我们书写了不一样的答案。用汗水诠释青春,用双手铸造未来,用努力追逐梦想,用自己的创业之路谱写了新一代青年人的理想、责任与担当。

临报融媒记者梅香玉

最高日营业额超5万!不起眼的“水果捞”,今年跑出一条新赛道?

茶饮旺季,意料之外的,很多城市商圈的水果捞店多了起来。

从外卖平台的数据来看,不少店都能月销3000+单,听老板讲,30平小店也可以做到日营收过万。

水果捞的兴起,是年轻人们爱上了吃水果?还是爱上了喝酸奶?

这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品类”,今年有望迎来发展的红利期吗?

大批“水果捞专门店”涌现

这条赛道意外火了?

7月茶饮旺季,全国各地的奶茶店开始爆单。

但意料之外的,之前不太受关注的水果捞品类,最近呈现出火爆趋势——

先是明显感受到,家门口、公司周边的水果捞店明显多了起来。茶饮同行也有类似的感受,“以前外卖平台刷信息流很难看到水果捞,但现在随便刷一刷都能看到三四家”,并且“经常刷到就总想尝尝”。

外卖平台数据也能体现出来,满米酸奶创始人王晓丰告诉我,2年前,他们开在郑州万达金街的门店所在区域的水果捞订单量为1万单,如今总订单量已经涨到了3万单。

“卖水果捞的门店越来越多,市场明显变得更大了。”

这只是品类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入了解我发现,专门定位水果捞的品牌也在各地崛起,有的品牌已经初具规模,在多个城市布局。

榴芒先生,是一个开出300+门店的水果捞品牌。它最早在哈尔滨密集开店,以“一盒集齐10种水果”的酸奶水果捞打开市场,销量累计突破1亿份。

这段时间,已经在东北市场打开局面的榴芒先生,连续在海南三亚开出3家直营店,生意都不错,最高日营业额突破5万。

创始人刘喜强告诉我,他的合伙人已经开始带领团队在三亚完善供应链,便于进一步打开全国市场。

上文提到满米酸奶,2023年7月在郑州开出首店,凭借所有水果、酸奶、小料都可以DIY的属性吸引消费者,如今满米开出300多家门店,河南区域100多家,并且1/3门店日营业额过万,年营收近2亿。

最近,满米酸奶开始以河南区域为核心全国拓店,并且已经初见成效。“我们现是在河南建了仓储做保障,而最近开到新疆的门店天天爆满,日营业额突破3万。”王晓丰说。

还有长春的南巷先生,在当地陆续开出24家加盟店,成为不少本地人的“小确幸”;沈阳的“我想来份水果捞”也在当地开出了20家门店……

水果捞品类,今年迎来发展的红利期?这个品类有哪些发展潜力?

诞生于街头的“小品类”

今年彻底被消费者看到了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水果捞品类的“前世今生”,它最早诞生于街头巷尾,很多人对其的第一印象是旅游城市美食街的路边摊,做的是游客的“一次性买卖”。

即使开出门店,早期发展也很尴尬。

有的只是开家“水果捞工作室”做社区生意,外卖平台也没有水果捞这一品类。

刘喜强告诉我,最早品牌成立去办经营许可证时,工商局都不知道该将其算到生鲜还是茶饮相关。

但今年明显感受到,这一品类被消费者看到了。

1、看品牌:形象升级,打开线上流量,影响力做出圈

就在昨天(7月17日),满米创始人王晓丰发了一条朋友圈,预告满米门店形象再次升级。

据介绍,这是3.0版本的门店形象,整体更年轻化。

场景感的打造,让路过的消费者更容易注意到,也让门店更好拍,有利于线上传播。

除了门店升级,新茶饮的品牌打法也同样适用,榴芒先生去年在公司成立了“线上品宣部”,主攻抖音和小红书渠道,打开线上流量端口。

通过一系列品牌动作,一步步完成消费者的“心智预售”,影响力先出圈,为实现品类爆发打下基础。

2、看产品:集齐流行元素,更好看也更好吃

从产品上看,新茶饮的流行元素,水果捞店也都能看到。比如藻蓝蛋白、椰子等,有的品牌还上了桃胶,雪燕等,瞄准当下火热的健康赛道。

整体来看,水果捞正在变得更好看,也更好吃。前者激发的是消费者的尝试欲望,而后者与品牌复购率直接相关。

以满米酸奶为例,它的第一个爆品就是红遍酸奶圈的“泥石流酸奶”、“水泥酸奶”,随后又推出“蓝朋友”藻蓝酸奶,被网友称为“治愈蓝”。这些产品都刷屏网络,打破消费者对水果捞的固有认知。

为了让水果捞更好吃,品牌也更有研究,榴芒先生创始人刘喜强告诉我,并不是所有的水果搭配到一起都好吃,他们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定期出新品,还会邀请粉丝品鉴提意见。

甚至为了入口感受,他们还专门研究了水果的大小,将水果切成更适合入口的大小。

更重要的是

消费者心态发生了转变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水果捞的消费心态正在发生转变。

早些年,很多消费者认为“一包酸奶,切几种水果,自己在家都能做”的水果捞,完全没有必要花钱去买。但实际却是,当下的年轻人别说在家切好几种水果,就连清洗过程,可能都觉得很麻烦。

在家也能做,但没人愿意做,水果捞契合的是“懒人经济”特性。

消费者也会算笔明白账:现在买水果并不便宜(做水果捞还要买很多种),并且水果多为短保(损耗大),一不留神都是浪费钱。

水果捞的忠实客群,有一大部分是白领和宝妈。多种新鲜水果+酸奶,满足健康、解馋、补充营养、代餐的多种需求。

“不同水果有不同的营养元素,自己在家做,很难一次性买齐这么多种类,而且时间成本太高,很多水果一放就坏,反而不如水果捞划算。”一位每周都要点水果捞的女性顾客表示。

可以看出,水果捞品类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消费流行的基础。

但一份水果捞动辄30多元,在新茶饮普遍降价的前提下,水果捞有竞争力吗?开家水果捞店,究竟能不能赚钱?

和百果园正面

水果捞,究竟能不能赚钱?

虽然卖了这么多年,但整体来看,品牌化的水果捞,还是一条新赛道。

但在刘喜强看来,水果捞与茶饮的关系就像是麻辣烫和冒菜,只有先把市场做大了,才能考虑品牌感,成为下一个“杨国福”。

市场初期,人人都有机会,但人人也都面临挑战。

1、茶饮店外,还要与百果园们正面

水果捞的竞争对手,除了茶饮品牌,还有可能是深入社区的水果店。

很多水果店都上了水果捞,作为产品的补充。特别以百果园为首的精品水果店,在市场深耕多年,门店布局广,供应链、品牌认知层面都有优势。

现在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外卖平台搜索“水果捞”,最先跳出的也并非水果捞专门店,而是那些以精品水果、果切为主的水果店。

可以预见,未来水果捞专门店想要打开市场,要与百果园们正面。

2、约称难题,也是一次消费群体选择

还有饱受争议的“约称问题”,很难两全。

约称的好处是顾客可以自己DIY,选择自己想吃的水果,但缺点也很明显,经常感觉没选什么就50几块,很容易变身“水果捞刺客”。

近年来还有“一个水果捞盒子称重值2块”等负面新闻的出现,影响消费者观感。

如果选择盒装形式售卖,价格统一有利于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价格认知,但可能出现“总有一两种水果没那么爱吃”的问题。

在王晓丰看来,约称难题,实际是消费人群的选择。作为水果捞品牌,一开始就要想好主要面向哪一个消费群体。

3、壁垒低、损耗大,到底能不能赚钱?

“整体来看,还是有得赚的。”接受采访的老板们说道。因为制作工艺简单,客单价高,水果捞的毛利大概都能做到60%以上。

但痛点不容忽视,就是水果的储存和损耗问题,降低水果损耗对于门店盈利很重要。

一个普遍的思路是,用鲜果茶或炒酸奶作为产品补充,原物料通用的基础上,减少损耗,增加营收。

但更复杂的产品线,对品牌研发实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新增的人工、设备成本,也要认真考量。

一个新品类的崛起,归根结底是消费者的选择。

人们对新鲜有天然的追求,水果捞中的水果和酸奶都属于刚需性产品,特别是今年疫情的影响下,一杯包含十几种水果的水果捞产品,成了不少消费者的“健康疗剂”。

在采访中,有从业者提到,水果捞未来的竞争,主要会体现在乳制品的差异,并且从目前来看,品牌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榴芒先生选择的是与知名乳企合作,为门店提供酸奶,考验的是品牌的物流整合能力;

而满米酸奶则致力于酸奶发酵技术上的创新,维持稳定出品,考验的是技术革新能力。

但无论怎样,就像新茶饮的每一个细分品类那样,供应链,是“水果捞”实现规模化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也是品牌做大的基础。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