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类似必胜客的加盟店

本文目录

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0亿  披萨“后来者”达美乐能否突围?

从申请材料失效到再次提交申请,达美乐披萨在中国的独家特许经营商——达势投资有限公司(DPCDhL,以下简称“达美乐中国”)i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大公快消从港交所获悉,近日,达美乐中国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美银证券为独家保荐人。今年3月,达美乐中国曾首次递交招股书,失效后,又在10月更新了招股说明书。作为全球最大的披萨公司,截至2023年6月19日,达美乐披萨已经在全球90多个市场拥有超过19200家门店。自2004年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经翻了40多倍,是美国连锁餐饮中当之无愧的大牛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8月份,从前宣称过要用“纯意大利”配料来赢得顾客青睐的达美乐在计划失败后宣告退出了意大利市场。4月份,达美乐位于意大利的品牌特许经营商EPizzSA已经申请破产,原因系该公司在疫情限制期间难以获得足够的销售额,公司现金耗尽并无法偿还债务。而在大洋彼岸另一头,达美乐中国的经营似乎也并不好过。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在快速扩张及自营配送的成本压力下,达美乐中国一直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对于此次i,达美乐中国称计划将募集资金一部分用于未来两年的门店扩张。招股书中,该公司也立志要做“中国首屈一指的比萨公司”。那么现实真能如达美乐所愿吗?大公快消深入观察。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0亿预计未来三年持续亏损根据资料,达美乐披萨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97年。彼时必胜客已在中国发展近7年,由于珠玉在前,消费者心中早已形成了“披萨=必胜客”的深刻印象,而达美乐算是“后来者”,需直面和必胜客“打擂台”的局面。转折点在2010年。招股书显示,达势股份也即达美乐中国于2008年成立,并在2010年12月强势收购了达美乐披萨的中国总特许经营商PizzvChiL,成功拿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的特许经营权。而在2017年5月,为了更快打入中国市场,前麦当劳中国高管王怡加入达势股份并出任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方向。在王怡的带领下,其刚上任一月,达美乐中国就重续了与达美乐总部的总特许经营协议,至此,公司特许经营范围也从原来内地五个省扩张至整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招股书显示,从2023年到2023年,达美乐的门店数从188家增加至468家,三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53%,并于截至2023年6月30日进一步增加至508家。不过浙商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国内比萨市场份额占比第一的品牌仍是百胜中国(9987.HK)旗下的必胜客。从2017年开始,达美乐奋起直追,到如今,其门店数量与市场份额,仍与必胜客相去甚远。资料显示,中国比萨市场高度集中,按2023年收益计算,前五名品牌共占据了51.6%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的是必胜客,2023年该品牌实现收益136亿元,位于中国的餐厅数量共有2590家,而光其一家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37.4%。排在第二的是一家中国本土连锁餐饮——尊宝比萨,2023年该品牌2023年实现收益22亿元,拥有2150家门店,市场份额为6%。第三名为达美乐中国,2023年该品牌收益为1.6亿元,门店数量为468家,市场份额为4.4%。对比发现,不管市场份额、门店数量还是营收,达美乐中国都只是必胜客的五分之一不到。而从财务数据来看,过去几年间,达美乐中国还一直未曾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2023至2023年,达美乐中国分别实现营收8.37亿元、11.04亿元及16.11亿元。同期,公司的净亏损额分别为1.82亿元、2.74亿元、4.7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9.27亿元,且亏损扩大成都远超营收增幅。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达美乐中国于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由于公司将大量初始投资用以推动门店网络的快速增长,而新店初期并不盈利,需要时间提高销售额及收回开店成本。今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实现营收9.09亿元,同比增长18.51%;但公司依然没能改变亏损现状,录得净亏损9547.5万元。“预计将于至少未来三年继续录得亏损。”达美乐中国于招股书中表示:“我们净亏损于2023年的绝对数额会较2023年有所增加。”外送陷入瓶颈

成本持续上升

事实上,作为一家已有60余年历史的披萨品牌,达美乐算得上是全世界第一家开始提供外送服务的披萨店。相比必胜客这种餐厅收入占总营收80%以上的餐饮店,达美乐几乎70%以上收入都来自外送订单。1973年,达美乐首次喊出“30分钟必达,否则免费”口号。彼时这一堪比天猫超市半日达的独特服务,迅速令达美乐占据了全美披萨快餐市场17%的市场份额,并为其后来在西方市场打下一片江山。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外卖服务差不多在2008年才开始出现,直至2013年美团等外卖平台的兴起,才逐渐普遍化并形成市场。不过时代瞬息万变,“30分钟必达”的口号曾让达美乐变成让股东赚得盆满钵满的大牛股,现在也令达美乐发展走向瓶颈期,并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局。“国外的效率比较慢,所以达美乐比萨的‘30分钟必达’承诺在国外较有核心竞争力。”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但现在在国内,无论是从打车到外卖,整体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所以达美乐更多要在整个产品创新和性价比上去凸显优势。”日前,达美乐披萨(NYSE:DPZ)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12亿美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为9236万美元,同比增长19.3%。据悉这一数据低于市场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是该公司2012年以来的最低季度增幅。业绩公布后,达美乐股价应声下跌。在公司11月22日的电话会中,达美乐CEORihAi就曾指出,第三方外卖快递服务公司带来的巨大压力,在短期内将很难有所缓解。随着外卖公司越来越强大,最终可能会威胁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国际市场外送服务竞争加大,国内市场亦是挑战明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达美乐中国在外送销售贡献方面于业内名列前茅。招股书显示,从2023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外卖渠道的收入分别为5.86亿元、8.22亿元、11.80亿元、6.5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均超过七成,远高于约49%的行业平均。不过过于强调“30分钟必送达,也加重了达美乐中国的运营成本。而这人工和原材料就是压在该品牌头上的两座“大山”。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目前达美乐中国的员工薪酬一项在公司所有支出中位列第一。据了解,为了完成对客户的承诺,达美乐中国设置了“只要未能在下单后30分钟内送达,就为客户赠送一张优惠券”的流程。为此,每一家达美乐门店都配备了专职外送骑手,并通过智能订单调度系统保证准时。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达美乐中国旗下的专职骑手数量达到6500人。公司还有9705名兼职员工,其中包括不少外包骑手。数据显示,从2023年至2023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的员工薪酬开支分别为3.36亿元、4.69亿元、7.03亿元、3.37亿元,分别占到公司同期总营收的40.1%、42.5%、43.7%、37.1%。公司聘用外包骑手产生的员工薪酬开支分别为2360万元、3140万元、4630万元及2030万元。而在原材料成本上,2023年至2023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的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分别为22810万元、31050万元、42560万元、24720万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益的27.3%、28.1%、26.4%及27.2%。资料显示,制作达美乐披萨主要的食材包括奶酪、小麦粉、鸡肉、猪肉、牛肉及蔬菜。但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及牛肉供需影响,上述食品原料的价格均有所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与尊宝披萨这种有加盟店的品牌不同的是,达美乐中国的门店皆为自营。这也意味着,每家门店的原材料基本靠上游供应商,一旦供应链中断,门店运营就会出现风险,与此同时也没有加盟商可以帮忙分摊成本。于招股书中,达美乐中国就曾指出过这一问题:由于疫情影响,公司位于上海的中央厨房营运受到不利影响,于是公司不得不将河北省三河市及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央厨房服务范围扩大到原本由上海中央厨房覆盖的门店,导致物流费用有所增加。披萨在中国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即便资产“负重前行”,在招股书“成为中国第一的披萨公司”目标下,达美乐中国还将于2023年和2023年分别开设120家和180家门店,同时2024年和2025年也将继续快速开设新店。达美乐中国预计,在公司2023年及2023年已开设及计划开设的300家门店中,将会有46%、39%及14%分别位于中国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不过朱丹蓬指出:“达美乐中国坚持自营配送,而非使用第三方平台,这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可以确保30分钟的到达率,但一旦下沉到二三线市场,其短板就显现出来,人员边际成本会更高。”实际上,和其他东亚市场市场相比,中国的比萨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每百万人仅拥有10.9家披萨门店,而东亚市场中的日本和韩国则分别为28.1家及28.3家。而在发展并不成熟的市场中,越是低线城市,大众对外来食品的接受程度就越不会很高。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达美乐披萨虽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拥有一定知名度,但在二三线城市,其品牌影响力远不及必胜客。在价格敏感度方面,根植本土的尊宝披萨也比达美乐更加有下沉优势。数据显示,目前达美乐披萨9寸均价为70元左右,12寸均价为100元左右,而尊宝披萨同类产品普遍比达美乐低20元。朱丹蓬称:“快速扩张的达美乐中国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但是从整个竞争的角度来说,其与必胜客、尊宝披萨还有一定距离,未来还会受到其他品牌以及其他品类披萨的挤压。”而在品牌加速扩张的过程中,由于门店数量增多,必然会有无法管控到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于招股书中,达美乐中国也对此表示了担忧:“未能维持门店的有效质量监控系统,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及运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数据显示,目前达美乐中国在国内的508家门店,其中约56%的门店位于北京及上海,剩余门店皆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营形式上,达美乐和必胜客有着类似的权利,即总部特许经营制。根据招股书,目前达美乐比萨的收入除了来自美国门店的业务收入,还包括其他国际市场的特许权使用费和供应链服务费等。作为达美乐品牌的特许经营商之一,从2023年至2023年,达美乐中国向总部支付的相关授权费用就分别达到3950万元、5070万元、1.15亿元。而这还包含总特许经营费、门店特许经营费及特许权使用费(销售分成)。这也意味着,达美乐中国每开一家门店,就要支付一次经营费,后续还要按比例进行销售额分成。据了解,目前达美乐中国和达美乐签署的协议初步期限定为10年,而初始期限将于2027年6月1日届满。若达美乐中国符合若干条件,则可额外续期两个10年。“整体来看,达美乐中国上市比较紧迫,因为特许经营权只剩不到五年,而且最近三年中国比萨市场的竞争较具残酷性,所以达美乐中国上市面临的风险较高。”朱丹蓬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业内看来,当前其实并不算餐饮品牌上市的好时机。今年以来,包括乡村基、杨国福、绿茶中国、捞王、上井等多个餐饮品牌均在寻求港股上市,但成功登录资本市场的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在疫情反复、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资本市场对餐饮的投资或将回归理性。至于盈利堪忧的达美乐中国又能否冲刺i成功?大公快消持续观察。

这快餐的名气曾不输肯德基,为何“五折促销”也没人吃,网友:该

点击关注,每天精彩不断!

导读:这快餐的名气曾不输肯德基,为何“五折促销”也没人吃,网友: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为了生活,都没办法按时按点地吃到一日三餐,这样一来,很多快餐行业进入了我们的眼球,其中一些西餐快餐还是特别受欢迎的,除了肯德基外,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麦当劳、必胜客等一系列的美食,它们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拿下了中国的快餐市场,很多人都会去这些快餐店里面买一些食物吃,不管是打牙祭还是用来果腹都很不错。

那么不知道大家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最初的时候必胜客是以披萨起家的,后面还增加了很多种类的快餐美食,推出了汉堡、薯条等一些比较销售的火爆的食材,虽然销售重心依旧放在披萨上,但是生意依旧很火爆,所以在我国开了不少的必胜客店面,它的名气曾经和肯德基并肩。

近年来,去吃必胜客的消费者下降了很多,甚至很多朋友压根就不愿提起必胜了,为了吸引消费者,必胜客开始“五折促销”,但是这样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远离这个曾经名气不输给肯德基的必胜客呢?其实对必胜客有一点了解的网友看到这里都会说,造成这样的局面完全是必胜客活该,至于具体原因,我来给大家详细地说道说道,感兴趣的朋友可别错过。

1、菜品单一

必胜客的主推美食就是各种各样的披萨,虽然说披萨偶尔吃吃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吃多了难免会让人腻,而且对于国人来说,如果不是小孩子,很少会有人花钱点一个披萨吃,一个披萨的分量比较足,根本就不需要吃别的东西,就能把人给吃撑,这样一来或多或少就有些不划算。

2、价格昂贵

必胜客的美食价格还是比较贵的,随随便便的点一些东西下来都要花一两百,毕竟一个小披萨都接近100块,更别说再点一些其他的饮品和其他的美食,时间久了,就会让消费者觉得不划算,毕竟在肯德基麦当劳一两百可以买下不少美食,吃的也会更加让人感到满足。

3、口感一般

现在随着饮食行业的崛起,类似于必胜客的餐厅越来越多了,里面的披萨价格不仅实惠,而且口感要比必胜客好吃很多,就这样,哪怕必胜客的价格下降了5折,依旧没有多少消费者去买账,毕竟必胜客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大多都是自己作出来的,消费者看见也只会说一句活该。

由此可见,必胜客的前景还是让人蛮担心的,如果必胜客再不做出一系列的改进,那么肯定会被其他的西餐快餐给取代,到时候可能市面上就再也见不到这个曾经和肯德基名气一样大的餐饮业了,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对此我非常的期待!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击关注,点赞,每天都精彩不断哦!

「加盟数据」被炸鸡汉堡垄断的西式快餐,哪家更值得投资?

想加盟,先看加盟评论!疫情已经进入过去时,很多人开始抄底实体。而加盟一个快餐品牌就成了一个重要选项,而西式快餐因为标准化程度高,利润水平高而备受关注。西式快餐品类的外卖比例已经超过40%,甚至还有很多品牌都在弱化堂食,主打外卖。加盟评论通过行业大数据,制定了2023年第二季度西式快餐外卖数据排行榜,其中有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数据和现象,这里加盟评论会为您做个详细介绍。

制榜依据:全网总单量排名前20的西式快餐品牌。为什么选取总单量?因为能卖出去这么多单:一方面,证明了它本身的品牌对消费者的号召力;另一方面,也佐证了它商业模型在现在时间点的可行性。

第一,总销量和店均销量。总销量是反映品牌号召力的重要尺度。2023年第二季度的4-6月总销量华莱士以7857万单的总销量一骑绝尘,几乎是排名第二的麦当劳2585万单的三倍。排名第三的肯德基2487万单和第二的麦当劳有100万单的差距。而排名第四的叫了只炸鸡1780万单、排名第五的正新鸡排1593万单、排名第六的德克士1457万单、排名第七的叫了个炸鸡1403万单、排名第八的汉堡王1390万单,虽然彼此有差距,但相对于众多的店数差距并不大,在接下来洗牌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加盟商而言,都是知名品牌的前提下,单店平均销量是一个更朴实的指标。毕竟,每个人都关心的是自己如果开店能赚多少钱。单店销量里,排行第一的是港堡汉堡炸鸡,店均销量3695单,排名第二的汉堡王3270单,三个先森的韩国炸鸡位列第三3007单。前三都挤进了3000单以上的行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麦当劳、华莱士。麦当劳不但在总销量上高居第二,在店均外卖销量上也特别打眼,取得了第四名2840单的好成绩。而华莱士表现也很不错,2398单位列第七。考虑到这么大的体量,以及巨大的堂食份额,还能在外卖上有这样的成就,汉堡王、麦当劳和华莱士确实很不容易。

第二,中西式快餐的对比。看过加盟评论2023年第二季度中式快餐大数据报告”(点此查看)的朋友们可能会很自然的对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的数据进行一番对比。加盟评论在这里就先抛砖引玉,更多数据大家可以自己建表挖掘。

通过对两大领域TOP20的品牌对比,大家会发现:在总销量上和店铺数上,西式快餐都要比中式快餐更胜一筹。但在店均销量上中式快餐却反超西式快餐。这里有几个数据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个观察,西式快餐的头部品牌集中度比中式快餐要好很多。以总销量前三来看,西式快餐第三名的肯德基销量高达882万单,而中式快餐第三名的老乡鸡仅有282万单,差距接近600万单。再看店铺数,西式快餐排名第三的肯德基店铺数为7708家,而中式快餐排名第三的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则仅有2604家店,差距超过5100家。即使西式快餐倒数第二的蜜哆哆韩式炸鸡314家的门店数在中式快餐里也能排到第15名。所以,西式快餐的头部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个观察,西式快餐的单店外卖销量不如中式快餐。中式快餐店的产品一般以“特色+米饭”为主,是中国人最日常吃的东西。而西式快餐店以“炸鸡+汉堡(披萨)”为主,是中国人眼里的休闲食品。所以,从消费习惯上来说,西式快餐的消费频次本就低于中式快餐。所以,呈现出来的总体数据上,西式快餐的单店外卖销量低于中式快餐的单店外卖销量是理所当然的。

第三个观察,从这些数据里您也可以发现一个至关重要的:如果您想做一个“炸鸡+汉堡”的纯外卖品牌,希望您一定要谨慎,因为它的成功概率太低。即使那个“炸鸡+汉堡”品牌已经拥有了非常多的门店,但“纯外卖”模型也是很大概率行不通的。原因很简单,整个西式快餐行业的店均单量太低的问题解决不了。

第三,新增门店数和门店增幅。除了单店店均销量之外,很多人还很关心这些加盟品牌的门店增减情况。门店新增越多,越说明其他加盟商对于品牌的信心越足,新增越少说明信心不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盟评论提及的门店增减数量不是纯关店数量,而是总门店数加上新增门店数量再减去撤店门店数量的和。所以门店数减少是新开的店比关的店要少的问题。对于严重依赖门店新增的加盟品牌而言,门店数减少不只是关店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事。

从门店增减数量来看,排名第一的正新鸡排新增门店1021家,而排名第二的华莱士新增974家,二者咬的很紧。排名第三的肯德基新增727家和排名第四的叫了只炸鸡696家也非常接近。但再往下则直接滑落至第五名的叫了个炸鸡360家。表现落后的芝根芝底减少门店28家,贝克汉堡减少门店7家,必胜客减少1家,汉堡王仅增加了1家。店均销量排名第一的港堡汉堡炸鸡也表现非常一般,仅增加了4家。

再看门店增长率,门店增长率在加盟评论看来是比门店新增数更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它真正代表了品牌的上升势头。门店增长率最快的是三个先森的韩国炸鸡,门店增长率高达41.8%。而叫了只炸鸡的门店增长率也高达22.4%,位列第二。蜜哆哆韩式炸鸡和享哆味汉堡炸鸡同时以19.0%的增长率并列第三。而百基拉炸鸡汉堡和派乐汉堡则分别以12.1%和12.0%的微小差距分列第五和第六位。从店铺总数来看,这些品牌的普遍特别是原有门店数少,但新增门店增速快,导致了门店增长率的亮眼。但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店均销量排名除了三个先森的韩国炸鸡和蜜哆哆韩式炸鸡排名较靠前外,其他4个门店增长率高的品牌,在单店均销量这个关键指标上却均在10名开外。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它存在着以下的几种可能:第一,这几个品牌堂食或外带比例较大,外卖占比不高。第二,它们的招商能力很强,招揽加盟商的能力远远大于门店的实际运营能力,导致加盟商门店增多,但每个加盟商业绩一般。

再看门店增长率最差的几个品牌:芝根芝底减少了3.7%,贝克汉堡减少了0.5%,必胜客、汉堡王二个品牌几乎都没有增长。整体来看,西式快餐受疫情冲击很大,但相对而言稳定性比其他品类要好很多,其他品类中很多品牌动辄会减少15-30%的门店。所以尽管芝根芝底门店数减少了3.7%,也并不意味着芝根芝底没有逆势翻盘的机会。而贝克汉堡、必胜客、汉堡王和德克士等落后分子,都还是有很强悍的实力依托的。

第四,外卖销量稳定性。很多初次加盟的人对于外卖销量的稳定性都没有清楚的认知。其实外卖销量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品类的周期性。比如过去的龙虾饭和轻餐沙拉这些外卖品类,看似客单又高、利润又好,但下来就是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导致销量上的很快,但下的更快。另一方面是运营的连续性。外卖和堂食不同,是需要强运营的,这对团队考验很大。而外卖订单又往往是品牌总部来代运营,如果总部运营策略没有连续性,团队稳定性不足,都会造成外卖销量的忽高忽低,甚至腰斩,直接影响加盟商的收益。所以关注外卖销量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销量稳定性追求的并不是快速持续增长,而是稳定在一个高水准的水平不增不减。从这个角度而言,叫了个炸鸡、派乐汉堡和正新鸡排虽然它们的每月销量均值排名都比较靠后,但销量增幅却非常稳定,可见它们操作上的稳健。总的来看,西式快餐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经营都比较稳定,月销量波动都保持在20%以内。这些品牌里,只有百基拉炸鸡汉堡经营稳定上需要慎重考察,因为它三个月里连续两次出现了9-15%的下滑,这是一个比较让人担心的情况。

第五,销量均值排行和透露出的四级梯队。为了方便更好的理解第二季度总单量T20各个品牌在店均销量均值上的表现,加盟评论对其进行了分解,大家可以很清晰的从中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西式快餐外卖的总体情况和上次加盟评论做的《2023年第二季度快餐外卖排行》一样,已经相对固化,尽管都位于西式快餐总销量的TOP20,大家都已经足够优秀,但优秀之中又分成了4个梯队。而且每个梯队都秩序井然,想进入上一层很难,但相对下一层优势又很明显。

第一梯队:港堡汉堡炸鸡、汉堡王、三个先森的韩国炸鸡和麦当劳。汉堡王和麦当劳各方面的数据都比较优秀,只是在4-6月份门店总量上没有增加,对于一个加盟品牌来说这意味着在放弃加盟费利润。港堡汉堡炸鸡和三个先森的韩国炸鸡都以外卖为主。三个先森的韩国炸鸡在本季度的门店增长率排行第一,再加上优秀的店均销量意味着加盟商对它的认可度正处在高位,但它的经营稳定性上连续出现轻微下滑这是值得再观察一两个月的。而排名第一的主打外卖的港堡汉堡炸鸡在店均排名上非常出色,但在门店增长率上却和堂食、外卖占比很高的汉堡王和麦当劳相似,这也是值得再观察的。

第二梯队:波客派炸鸡汉堡、蜜哆哆韩式炸鸡、华莱士、芝根芝底、德克士、尊宝比萨。它们的店均销量基本都在2000单以上。二者又分为两类。波客派炸鸡汉堡、华莱士、芝根芝底、德克士在堂食和外带上都有一定的占比。而蜜哆哆韩式炸鸡和尊宝比萨以外卖为主。从这个角度,大家可以看到芝根芝底的关店额和关店率高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堂食因为疫情下滑骤降导致了严重后果,但如果疫情过去现在的数据就不具有代表性了。芝根芝底的外卖虽然发力比较晚,但从数据来看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而波派克炸鸡汉堡同样有一定比例的堂食,但在疫情期间的表现经营稳定性表现就非常亮眼,这说明它们在外卖大幅发力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们的外卖运营是可圈可点的。

第三梯队:叫了只炸鸡、必胜客、至尊比萨、百基拉炸鸡汉堡、叫了个炸鸡、肯德基、享哆味汉堡炸鸡。它们的店均销量都在1000-1800单之间。很多人都纠结在叫了只炸鸡和叫了个炸鸡到底谁是正宗的问题上,单从数据来看:叫了只炸鸡门店数更多,店均销量也更胜一筹能差出500单。但由于店多,单店稳定性上就比叫了个炸鸡差一点点。这个序列里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百基拉炸鸡汉堡,和芝根芝底情况类似,它的堂食比例不小,但和芝根芝底不同的是它的外卖并不稳定,出现了较显著的下滑。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它的加盟店开店数量却增加了不少,新店增长率高达12.1%。这也体现了数据不透明情况下,加盟商选择的盲目性。

第四梯队:派乐汉堡、贝克汉堡和正新鸡排。它们的外卖单量都在1000单以下。派乐汉堡以外卖为主,客观来说这样的成绩是不太理想的,能进入前20名主要是门店数量多带动了总销量大。而贝克汉堡的店型太多,有带较大堂食的店,也有纯外卖店,但从外卖统计来看它的外卖单量就被拉下来了。这种品牌的加盟是最需要详细考察的。而正新鸡排排名垫底也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它的选址决定了它的主要客户是外带人群,而非外卖人群。

总体建议:

这个排行榜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只有外卖并不能如实反映很多堂食为主的西式快餐店的总体营收情况。不过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看,这些堂食品牌对外卖运营的能力以及后续的重视程度。对于以外卖为主的品牌加盟商,本榜单值得特别关注。

第二,单店月均销量并不是全部,结合上面四个表来选品牌,您成功概率可能会更高。本排行榜的上榜对象是西式快餐市场外卖总单量T20的品牌。有很多没有进入总单量T20的品牌,但它们的单店销量其实是非常高的,只是知名度不如T20品牌,它们也是非常值得您关注的加盟对象。但同样也要关注它们的四个表。如果需要帮助,可以联系我们。

想加盟,先看加盟评论。本文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加盟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果您正在进行加盟决策,建议您先跟我们的分析师聊聊。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