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狗不理”,在天津还能吃到哪些老字号包子?
最好的天津包子到底是什么样的?皮儿要用富强粉,用老肥发酵,将酵面与面粉用清水和匀,发酵一段时间,待有肥花拱起时,再兑碱揉面,加入一定比例的死面。馅要肥三瘦七的猪肉,瘦肉剁成绿豆大小的丁,肥肉剁成黄豆大小的丁,搅馅时用酱油、香油、葱末,调入大骨汤。包子蒸熟后不走油,不掉底,不黏不瘪。咬一口流出汤汁,肉香扑鼻,肥而不腻。
最好的包子只流传到80年代。记得那时候吃过为数不多的“狗不理”,那种味道无法用语言描述。但也不光是“狗不理”,本溪路这种偏僻地段,也有一家春华楼包子铺,味道同样好到无法用语言描述。从90年代以后直到现在,包子价格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再也没吃过那种味道的包子。
从历史上看,天津包子,最有名的还是“狗不理”。20年代,天津文人冯文洵写过一首竹枝词:“包子调和小亦香,狗都不理反名扬。莫夸近日林风月,南阁张官久擅长。”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除了“狗不理”,日租界林风月堂日本料理卖羊肉包子颇受欢迎,但小伙巷口张玉涌做的牛羊肉包子味道更好。当时天津老城里大街小巷遍布包子铺,有据可考的字号还有同义成、三合成、保发成、同合成、德发成、天利成、恩裕德、福记成、一条龙、一间楼等。
据说民国时天津的包子铺,铺子门口放着一个大签筒,进门抽签,抽到大签,可以少给钱多吃包子;抽到小签,多给钱少吃。要吃包子先得抽签子。
摆摊卖包子分两种,一种是专卖包子的,一种是羊肉铺代卖包子的。侯宝林相声里说过,卖包子要吆喝“包才”,“包才,好白的我的面包才,吃点儿包,弄点儿包,尝尝包儿的馅儿”。羊肉铺卖包子,吆喝不一样:“新出屉儿的热包儿热的咧!”
“狗不理”包子铺最早在侯家后,后来在南市东兴大街开了分号,侯家后老店迁到北大关桥口,分号老号合并,迁址到旧法租界天祥商场后门,挂起了“德聚号狗不理包子铺”的招牌。
京剧艺术家袁世海13岁时随富连成科班来天津,在春和戏院演出。离春和戏院不远就是“狗不理”。那时“狗不理”特别简陋,在街上摆好长桌长凳,包子一枚大钱一个,每天袁世海都和师兄弟一起去买包子吃,所以袁世海对此印象深刻。“狗不理”包子铺到了40年代因经营不善关门,天津人都觉得太可惜了。
大沽北路靠近渤海大楼有“同义成”包子铺,创办人叫王成海,早年在滨江道摆摊卖包子。后来在小白楼小营市场和东北角开了分号,少掌柜王玉传承经营。“同义成”到60年代改成“永胜包子铺”,现在天津的老永胜包子铺还挂着“同义成”的牌匾。
“同义成”独创酱肉包,包子馅选肥瘦相间带皮五花肉,加入调料,用铁锅炖烂。炖好的肉呈枣红色,切成肉丁,调入骨头汤,加切碎的韭菜香莛而不是韭菜叶,再把用豆瓣酱、面酱、大料炒制成的酱料搅入馅儿中。山东特色的酱肉包是用面酱和肉丁炒制馅料,口感较干;同义成酱肉包结合了天津水馅包子制作方法,酱肉的滑腻配上大骨汤的浓香,味道更好。
(民国时保定的一家包子铺)
民国时南市长城戏院对过的“同合成”包子铺,最早由陈宝善自营,后改名“陈傻子”包子铺,这家包子铺也延续到了现在。
“陈傻子”包子铺尤以“肉包皮”最受欢迎。肉皮包要先把猪肉皮切成小丁,炖烂、放凉后,拌上虾仁或碎虾泥,加菠菜叶去油腻。但是这种馅如果处理不好,会有猪毛味儿。后来“陈傻子”包子铺又推出了“素韭虾”包子,顾名思义,除了韭菜,每个包子里都有一个虾仁,再加上韭菜、鸡蛋,看起来简单,但口味惊艳。
宫北大街有一家石头门坎包子铺,专卖素包子。现在在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都有店。素包子好吃,在于它制作繁复——木耳、花菜、口蘑,面筋、素白香干、纯绿豆粉皮、黄瓜、绿豆芽等19种辅料,香干、香菇切碎后用油煸炒,调入酱豆腐、小磨香油、芝麻酱。正宗“津味素”是全素包,没有葱姜蒜,和馅儿的也都是素油。
40年代末,“三合成”包子铺经营规模居天津之最,有二十多名店员。店里有号称“全市第一肉菜”的“调馅大王”何继汉,他每天刀剁数百斤肉馅,搅成水馅。现在的包子馅都用绞肉机,再也不会这么讲究了。
“狗不理”包子在遍地包子铺的天津最终名震江湖一家独大,要感谢一个人,就是曾任天津市市长的李耕涛。50年代中期,李耕涛提出恢复传统食品,把“狗不理”包子列为重点扶持对象,把同义成、同合成、三合成等包子铺合并到“狗不理”,师傅、伙计都集中在辽宁路上的松竹梅饭庄,以“国营天津狗不理包子铺”字号开张纳客。
开张后生意火爆,松竹梅饭庄招不开,所以只过了两个月,包子铺就迁到了山东路上面积更大的丰泽园饭庄,主营还是“狗不理”包子,增添了风味炒菜,头灶厨师叫由芝炳。由芝炳生于1909年,山东福山人,曾在正阳春、致美斋、致美楼、东兴楼做大厨,擅烹京味菜,最拿手的是酱爆肉丁、糖醋鱼、干煎黄鱼。由芝炳有个徒弟叫赵嘉祥,后来成了天津著名烹饪大师。
“狗不理”最火的时候,一天能卖6万多个包子。50年代计划经济,天津“狗不理”包子也作为优质食品品牌,援建其他地区,比如为支援鞍钢建设,“狗不理”的部分师傅去鞍山组建了“天津包子铺”;还有一部分人由国家统一安排,调往太原开“天津包子铺”。
(80年代狗不理包子铺)
同义成的大料瓣儿、陈傻子的五香面儿、狗不理的水馅儿半发面……这是天津包子的三大秘籍。另外,对于爱吃海货的天津人,虾仁、海参、麻蛤、贝柱、蟹黄、皮皮虾……都能包进包子,加上玉兰片、黄瓜丁或韭菜,提鲜去腥,解饱解馋。
但归根结底,包子其实还是平民美食,所以民国时代天津曾住着那么多军阀政客、富商买办,但却很少有他们和包子之间的传奇故事。(文:何玉新)
天津藏在食品街的知名包子铺,分店开了100家,正宗的老津味
在天津众多的美食中,包子必须要浓墨重彩来说的,天津最知名的美食品牌狗不理,就是包子,天津人喜欢吃包子,而且做包子的手艺也非常的出众,有很多家非常知名的包子铺,味道都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这么说,在天津味道一般的包子跟其他地方的比起来也略胜一筹。
天津这家藏在食品街的知名包子铺,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老胜香包子铺,分店开了100家,他家是正宗地道的老津味。这家店始建于1928年,主要经营老天津的水馅包子,他家做包子的肉,采用的是猪前腿肉,里面加入了香油,口感属于多汁,酱香型的。
老胜香的100家分店中,有两家是直营店,味道更好,其中有一家就藏在这食品街里,他家的包子是按笼起卖,不零卖,直营店里的价格要比其他分店价格高一点。他家的包子制作过程,非常干净卫生,就餐环境古朴典雅,深受食客欢迎,有人说吃过他家的包子后,能回味两三天,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留恋。
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口味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老胜香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对口味也做了改良。他家的包子皮是发面的,吃起来特别的软,皮子不厚,正宗地道的水馅包子,汤汁浓郁,馅料新鲜,皮儿薄,口感发甜,配上各种小凉菜味道,味道不错。
店里除了肉包子外,还有素菜包,味道也不错,店里的馄饨是用高汤打底,香味浓郁,一碗有10个,馅料也非常新鲜,味道调得恰到好处,放入了胡椒醋和香菜提味,开吃就连汤都喝得一点不剩。
这家店的服务非常热情,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宾至如归。他家的生意很好,多少年来人气一直很旺,饭点的时候需要排队才能买到自己喜欢吃的包子。
天津接地气的包子铺,25年只卖1种馅,35元1斤还是过去的味
说起天津这座城市,相信很多网友都是非常熟悉的了,毕竟天津可是我们国内相当有名的一座旅游城市,每天都会吸引不少的外地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一下当地的特色文化。事实上,在很多去过天津的旅客心中,天津这边的美食文化绝对是国内最有特色的几个城市之一,因为本身天津人就很爱吃,酸的甜的辣的咸的,只要味道好,都是他们的目标。
而且天津人的口味普遍吃得比较大,像是天津知名的锅巴菜,那就是讲究的一个酱香浓郁,每一口吃下去都能够尝到麻将的风味。当然了,要说天津最有名的美食,那肯定还是狗不理包子,这算是我国初代网红美食,当初甚至能够和北京烤鸭相提并论,现在虽然说口碑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但是还是不少游客必定会购买的伴手礼。
或许也正是因为狗不理包子的存在,让天津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不少很有名气的地方包子铺,这些包子铺都深受附近居民的喜爱,不管是什么口味的包子都有大量的拥趸。而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天津的一家老字号包子铺,这家店很接地气,听说他们家从开业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整整25个年头,每天生意都非常火爆,来这里购买包子的顾客是络绎不绝。能够让如此挑剔的天津人都赞不绝口,这已经很能够说明他们家的包子到底有多好吃了。
这家店的名字叫做“杜记包子”,位置比较好找,就在南开区密云路汾水道附近,如果大家找不到的话,开开导航或者是问问路人都成。他们家从店面来看,和普通包子铺其实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店面不大,也就中等水平,环境倒是保持得很不错,地面上也看不到什么脏东西,每当一桌客人用餐结束之后,总是会有店员马上就过来收拾好餐桌,给下一桌客人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
他们家的包子确实很有特色,只有一种馅儿,就是老式的猪肉大葱包,还是以前的老味道,真正把皮薄馅大做到了完美的地步,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他们家的包子虽然不是正宗灌汤包,但是每一个包子里面都拥有非常丰富的汁水,油脂和肉的香味已经被彻底激发了出来,包子皮也充满了肉香,每一口咬下去,都是一场味觉盛宴。
除了味道好之外,他们家的包子价格还很便宜,3.5元就能买一两,好吃又实惠可能就是他们家能够火爆20多年的秘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