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火爆大江南北 仅仅是因为好吃么?
来源重庆小面火爆大江南北仅仅是因为好吃么?
作为重庆的地方小吃,重庆小面因为麻辣鲜香、口味浓厚,近10年来火爆大江南北。在2017年举行的第27届中国厨师节上,重庆更是拿到了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小面之都”金字招牌。
红火的重庆小面,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富民产业。据重庆市小面协会估算,目前全国共计有超过38万家重庆小面店,它们遍布各个省份、各大城市,创造的年产值逾千亿元。
连锁加盟开路,重庆小面国内外遍地开花
重庆小面如此之火?小面企业以不同形式探索发展连锁加盟店是重要推手。
狭小的店堂,几张简易的桌凳,简陋的装修,有的店铺甚至连桌子都没有一张,只在店外摆两排高矮不一的塑料凳当作桌凳……曾经,重庆小面店留给外地人的普遍印象,一直就是就餐环境差、档次低的街边摊而已。
但如今完全不同。以位于两江新区蔡家的“舌尖上的嘿小面”店为例,其以透明的厨房、宽敞的店堂,不同灯光刻意营造出的阴影区和明亮区,小面文化墙等,完全颠覆了人们对重庆小面店的既有认知。
为何把小面馆做得如此“高大上”?
“街边摊无法塑造重庆小面的品牌形象。”谢涛解释,重庆小面要想真正走出去打响名声,就需要创新升级经营模式,告别街边摊,树立新形象,增加品牌吸引力和品牌传播效应。
早在2013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就在南坪百盛购物中心开了第一家具有休闲、时尚风格的店,成为重庆第一个把店开进购物中心的小面品牌。这家店开业后,生意很不错,每天进店消费的客人超过400人。
尝到甜头后,“舌尖上的嘿小面”又打造了一套易于复制的连锁加盟模式——向加盟商输出品牌、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及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并统一店铺装修风格。创业者无需学小面制作技术、无需懂经营,即可在公司指导下实现轻松开店。
第一家店的成功、易于创业的连锁加盟模式,逐渐吸引了市内外甚至国外的有意者前来加盟。到2023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已在重庆、成都、贵阳、北京、上海和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等10多个国内外城市开设门店共计约200家。国外门店有10余家。
不仅如此,从2023年起,谢涛还复制“舌尖上的嘿小面”的成功经验,打造了一个重庆小面连锁新品牌——“佬干溜”。到目前为止,该品牌已在重庆开了10家连锁店。今年之内,其目标是连锁店数量达到50家。
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的,还有秦云老太婆摊摊面。
1994年,秦云在原建设厂家属区一个棚子里摆上几张桌子,开始创业卖面。2010年时,他成立重庆摊摊面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这个品牌发展加盟,拓展小面市场。
彼时,餐饮加盟已非常火爆。但做加盟业务的餐饮企业,普遍只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而不传授制作美食的核心技术。秦云不走寻常路,率先在业内创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加盟模式——既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又向加盟商传授制作小面的核心技术。加盟商学到技术开店后,摊摊面公司还要对其提供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10余年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依靠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地拓展市场,发展了上千家加盟店,成为连锁店数量最多的重庆小面品牌。
“近年来,受益于不少小面企业的连锁加盟模式,重庆小面在全国各地实现了快速扩张,形成了一个大产业。”重庆市小面协会会长张寿江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有逾38万家重庆小面店。重庆市内8.4万家,每天共计卖出约1260万碗面,年营业总额达到400亿元。
投资少经营模式简单,开小面馆是创业的好路子
这个庞大产业中,主角除了搞连锁加盟的小面企业,还有很多创业者。他们既是重庆小面形成庞大产业的“功臣”,也是重庆小面产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
来自武隆区仙女山镇的“80后”苏秀兰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0多年前,苏秀兰就抓住武隆大力发展旅游的商机,开始在老家仙女山镇做餐饮生意。10多年来,她先后开过中餐店和农家乐,但一直没挣到什么钱。有一年,甚至还亏了好几万元。
去年4月,苏秀兰打算另谋出路。经过市场调查,她决定开面馆,并加盟“佬干溜”。1个月后,她投资不到20万元,在两江新区蔡家开了一家小面店。
从开业第一天起,这家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小面店,就不断给她带来惊喜:每天早中晚三餐,顾客络绎不绝。一天下来,最差都能卖300多碗面,遇上节假日,一天甚至能卖上500碗,每月营业收入超过15万元。
“重庆人喜欢吃面,以加盟方式开小面店,投资少又能挣钱,并且经营模式简单。”苏秀兰说,“这是非常适合我们普通人创业的一条路,最近,我又在蔡家找门面,准备开第二家小面店”。
来自重庆市小面协会的数据显示,重庆市内的8.4万家小面店中,60%以上是本市农村居民和大学生创业开的店,单店年纯收入普遍超过15万元。个别生意特别好的小面店,年纯收入甚至达到上百万元。
数量庞大的重庆小面店,也让众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调查,单家小面店根据生意状况,招聘员工的数量一般在1-5人之间。按平均每家小面店招聘2人来算,全市8.4万家重庆小面店解决了16万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些人中6成以上是农村居民。再按每人每月工资4000元来测算,重庆小面店每月可帮助这16万多人增收超过6.4亿元。
以“舌尖上的嘿小面”和“佬干溜”为例,由于生意普遍很好,两个品牌的200多家门店共计有近1000名打工者,单店招聘员工数量普遍为4到5人。
在苏秀兰开的“佬干溜”小面店,请了4名员工,均来自农村。目前,加上苏秀兰,5个人的店还有些忙不过来,以至于挑面这活儿还是她亲自干。“过几天,我还想招一名挑面师傅。”她告诉记者。
65岁的陈明惠是苏秀兰小面店的新员工,来自梁平区聚奎镇,过去几十年一直靠务农为生。对于这份“不需技术、对学历又无要求”的工作,她相当满意,觉得最适合像她这样没技术、没文凭的农村人。
“以前在老家种地,每年只能挣两三万元。而现在,1个月就能挣4000元,一年下来就有差不多5万元。”陈明惠一边擦桌子一边告诉记者,“我与在蔡家买了房的女儿住在一起,出来打工不需租房,这些钱都是净赚的。”
每卖1亿元小面,可为相关产业创产值4000万元
除了带动创业、解决就业,重庆小面还有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
重庆小面涵盖麻辣小面和各种有臊子的面食,其一大特点,就是味型非常丰富,所需原材料非常多。
佐料是重庆小面的魂。一碗重庆小面,一般需要油辣子、花椒面、姜蒜水、葱花、榨菜等10多种调味料。开一家重庆小面店,仅仅与这些调味料相对应的原材料,每月就要采购不少。
以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旗下的小面连锁品牌——渝味悠面为例,其位于观音桥朗晴广场的一家加盟店,从4月中旬开业至5月中旬,1个月时间里就用了花椒约30斤、辣椒50余斤。
这还算比较少的。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总经理吴隽透露,目前该集团已在重庆中心城区发展了10家渝味悠面小面店,每一个月,集团要向10家店配送约900斤辣椒、450斤左右的花椒。平均下来,每家店每天大约要用3斤辣椒、1.5斤花椒。
重庆胜宏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做了20多年的干辣椒批发生意,主要客户为小面店、火锅店等餐饮企业。其创始人陶思勇注意到,最近两三年来,该公司批发给重庆小面店的干辣椒量,每年在以5%-10%的幅度增长。到今年,每月的量已达到5万斤左右,销售额约90万元——换言之,该公司仅仅批发干辣椒给重庆小面店,年销售收入就有上千万元。
做了30多年花椒批发生意的重庆曾花椒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维树,客户中也有不少来自重庆小面行业,其中小面连锁企业的采购量还比较大。他透露,每个月公司仅批发给重庆小面行业客户的干花椒就有1万斤左右,价格低的为每斤四五十元,高的为每斤八九十元。按照均价70元计算,每月销售额有70万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有800多万元。
据业内测算,每卖出1亿元的重庆小面,就需要花椒约50吨、辣椒约200吨。以目前的市场批发价来计算,花椒、辣椒成本均在700万元左右。
“如果再算上姜、葱、蒜、面条、小菜及藠头等,这1亿元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至少在40%以上。”重庆市小面协会秘书长邹徐说,每卖出1亿元重庆小面,可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产值4000万元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可卖400亿元的重庆小面,至少能够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产值约160亿元。
作为重庆的地方小吃,重庆小面因为麻辣鲜香、口味浓厚,近10年来火爆大江南北。在2017年举行的第27届中国厨师节上,重庆更是拿到了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小面之都”金字招牌。
红火的重庆小面,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富民产业。据重庆市小面协会估算,目前全国共计有超过38万家重庆小面店,它们遍布各个省份、各大城市,创造的年产值逾千亿元。
连锁加盟开路,重庆小面国内外遍地开花
重庆小面如此之火?小面企业以不同形式探索发展连锁加盟店是重要推手。
狭小的店堂,几张简易的桌凳,简陋的装修,有的店铺甚至连桌子都没有一张,只在店外摆两排高矮不一的塑料凳当作桌凳……曾经,重庆小面店留给外地人的普遍印象,一直就是就餐环境差、档次低的街边摊而已。
但如今完全不同。以位于两江新区蔡家的“舌尖上的嘿小面”店为例,其以透明的厨房、宽敞的店堂,不同灯光刻意营造出的阴影区和明亮区,小面文化墙等,完全颠覆了人们对重庆小面店的既有认知。
为何把小面馆做得如此“高大上”?
“街边摊无法塑造重庆小面的品牌形象。”谢涛解释,重庆小面要想真正走出去打响名声,就需要创新升级经营模式,告别街边摊,树立新形象,增加品牌吸引力和品牌传播效应。
早在2013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就在南坪百盛购物中心开了第一家具有休闲、时尚风格的店,成为重庆第一个把店开进购物中心的小面品牌。这家店开业后,生意很不错,每天进店消费的客人超过400人。
尝到甜头后,“舌尖上的嘿小面”又打造了一套易于复制的连锁加盟模式——向加盟商输出品牌、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及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并统一店铺装修风格。创业者无需学小面制作技术、无需懂经营,即可在公司指导下实现轻松开店。
第一家店的成功、易于创业的连锁加盟模式,逐渐吸引了市内外甚至国外的有意者前来加盟。到2023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已在重庆、成都、贵阳、北京、上海和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等10多个国内外城市开设门店共计约200家。国外门店有10余家。
不仅如此,从2023年起,谢涛还复制“舌尖上的嘿小面”的成功经验,打造了一个重庆小面连锁新品牌——“佬干溜”。到目前为止,该品牌已在重庆开了10家连锁店。今年之内,其目标是连锁店数量达到50家。
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的,还有秦云老太婆摊摊面。
1994年,秦云在原建设厂家属区一个棚子里摆上几张桌子,开始创业卖面。2010年时,他成立重庆摊摊面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这个品牌发展加盟,拓展小面市场。
彼时,餐饮加盟已非常火爆。但做加盟业务的餐饮企业,普遍只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而不传授制作美食的核心技术。秦云不走寻常路,率先在业内创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加盟模式——既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又向加盟商传授制作小面的核心技术。加盟商学到技术开店后,摊摊面公司还要对其提供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10余年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依靠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地拓展市场,发展了上千家加盟店,成为连锁店数量最多的重庆小面品牌。
“近年来,受益于不少小面企业的连锁加盟模式,重庆小面在全国各地实现了快速扩张,形成了一个大产业。”重庆市小面协会会长张寿江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有逾38万家重庆小面店。重庆市内8.4万家,每天共计卖出约1260万碗面,年营业总额达到400亿元。
投资少经营模式简单,开小面馆是创业的好路子
这个庞大产业中,主角除了搞连锁加盟的小面企业,还有很多创业者。他们既是重庆小面形成庞大产业的“功臣”,也是重庆小面产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
来自武隆区仙女山镇的“80后”苏秀兰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0多年前,苏秀兰就抓住武隆大力发展旅游的商机,开始在老家仙女山镇做餐饮生意。10多年来,她先后开过中餐店和农家乐,但一直没挣到什么钱。有一年,甚至还亏了好几万元。
去年4月,苏秀兰打算另谋出路。经过市场调查,她决定开面馆,并加盟“佬干溜”。1个月后,她投资不到20万元,在两江新区蔡家开了一家小面店。
从开业第一天起,这家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小面店,就不断给她带来惊喜:每天早中晚三餐,顾客络绎不绝。一天下来,最差都能卖300多碗面,遇上节假日,一天甚至能卖上500碗,每月营业收入超过15万元。
“重庆人喜欢吃面,以加盟方式开小面店,投资少又能挣钱,并且经营模式简单。”苏秀兰说,“这是非常适合我们普通人创业的一条路,最近,我又在蔡家找门面,准备开第二家小面店”。
来自重庆市小面协会的数据显示,重庆市内的8.4万家小面店中,60%以上是本市农村居民和大学生创业开的店,单店年纯收入普遍超过15万元。个别生意特别好的小面店,年纯收入甚至达到上百万元。
数量庞大的重庆小面店,也让众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调查,单家小面店根据生意状况,招聘员工的数量一般在1-5人之间。按平均每家小面店招聘2人来算,全市8.4万家重庆小面店解决了16万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些人中6成以上是农村居民。再按每人每月工资4000元来测算,重庆小面店每月可帮助这16万多人增收超过6.4亿元。
以“舌尖上的嘿小面”和“佬干溜”为例,由于生意普遍很好,两个品牌的200多家门店共计有近1000名打工者,单店招聘员工数量普遍为4到5人。
在苏秀兰开的“佬干溜”小面店,请了4名员工,均来自农村。目前,加上苏秀兰,5个人的店还有些忙不过来,以至于挑面这活儿还是她亲自干。“过几天,我还想招一名挑面师傅。”她告诉记者。
65岁的陈明惠是苏秀兰小面店的新员工,来自梁平区聚奎镇,过去几十年一直靠务农为生。对于这份“不需技术、对学历又无要求”的工作,她相当满意,觉得最适合像她这样没技术、没文凭的农村人。
“以前在老家种地,每年只能挣两三万元。而现在,1个月就能挣4000元,一年下来就有差不多5万元。”陈明惠一边擦桌子一边告诉记者,“我与在蔡家买了房的女儿住在一起,出来打工不需租房,这些钱都是净赚的。”
每卖1亿元小面,可为相关产业创产值4000万元
除了带动创业、解决就业,重庆小面还有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
重庆小面涵盖麻辣小面和各种有臊子的面食,其一大特点,就是味型非常丰富,所需原材料非常多。
佐料是重庆小面的魂。一碗重庆小面,一般需要油辣子、花椒面、姜蒜水、葱花、榨菜等10多种调味料。开一家重庆小面店,仅仅与这些调味料相对应的原材料,每月就要采购不少。
以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旗下的小面连锁品牌——渝味悠面为例,其位于观音桥朗晴广场的一家加盟店,从4月中旬开业至5月中旬,1个月时间里就用了花椒约30斤、辣椒50余斤。
这还算比较少的。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总经理吴隽透露,目前该集团已在重庆中心城区发展了10家渝味悠面小面店,每一个月,集团要向10家店配送约900斤辣椒、450斤左右的花椒。平均下来,每家店每天大约要用3斤辣椒、1.5斤花椒。
重庆胜宏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做了20多年的干辣椒批发生意,主要客户为小面店、火锅店等餐饮企业。其创始人陶思勇注意到,最近两三年来,该公司批发给重庆小面店的干辣椒量,每年在以5%-10%的幅度增长。到今年,每月的量已达到5万斤左右,销售额约90万元——换言之,该公司仅仅批发干辣椒给重庆小面店,年销售收入就有上千万元。
做了30多年花椒批发生意的重庆曾花椒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维树,客户中也有不少来自重庆小面行业,其中小面连锁企业的采购量还比较大。他透露,每个月公司仅批发给重庆小面行业客户的干花椒就有1万斤左右,价格低的为每斤四五十元,高的为每斤八九十元。按照均价70元计算,每月销售额有70万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有800多万元。
据业内测算,每卖出1亿元的重庆小面,就需要花椒约50吨、辣椒约200吨。以目前的市场批发价来计算,花椒、辣椒成本均在700万元左右。
“如果再算上姜、葱、蒜、面条、小菜及藠头等,这1亿元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至少在40%以上。”重庆市小面协会秘书长邹徐说,每卖出1亿元重庆小面,可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产值4000万元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可卖400亿元的重庆小面,至少能够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产值约160亿元。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小面加强全产业链建设,助力小面品牌化、专业化经营
“吃小面、涮火锅、赏夜景,看轻轨穿楼而过…”这些元素汇集在一起,正是对这座山水城市“行千里致广大”最有味道的诠释。当“中国火锅之都”、“中国小面之都”的桂冠相继加冕重庆,无疑使美食之都的称谓从民间的谈资正式获得官方的肯定。
在这从散落街边无数个小面小店,散发出的那让人欲罢不能的味道,厚积薄发,汇聚成强大的产业洪流。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嘿小面”,从成立“重庆市小面协会”到荣膺“中国小面之都”这背后无疑是无数双无形的手的巨大推动。
而2023“中国小面之都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更是重庆小面从幕后走向台前,做强做大小面产业正成为政府战略。
从近日在重庆召开的2023中国国际美食节暨第十三届中国餐饮产业大会了解到,中国烹饪协会将持续3年在重庆打造国际美食节。相关人士表示,以往都是重庆地区组织美食节,今年是由中国烹饪协会站在国家层面来布局的美食节。
为把重庆小面推向全国、全球,重庆市小面协会首次作为本届美食节承办单位之一,还在中国烹饪协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的支持下举办了2023“中国小面之都文化艺术节”。
此次小面企业参展也是按照协会提出的“产品专业化、品牌标准化、市场国际化”的布局全产业链布局,不仅仅是小面品牌,还有辣椒、调味品、厨房智能化设备、配套产业(米粉、干面、养生面)企业,例如:“辣小子、万成一面、椿林芊粉家、红小子、渝鸽面、卧牛石豆花面、三足米粉、宏源厨房、元厨科技、亨利食品等”40余家小面产业链企业参展,展示品牌形象。
对于小面行业首次提出全产业链品牌企业参加展会与过去相比有着不同的意义,全产业链整合不再是以前单个小面馆的单一思维而是产业链思维。
参展企业重庆辣小子调味品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建介绍到:“公司重点针对餐饮连锁一对一研发定制贴牌、代加工,根据餐饮连锁企业的需求,对口味进行专业技术上的研发,这其中小面调料占了很大比重,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小面店铺进行标准化升级,通过市场反馈效果很不错。”
开辟了小微创业新路径,企业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品牌企业在每年创新发展中,为城乡居民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残疾人家属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提供了就业平台、增加了不少的就业岗位,据行业初步测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得低于8万人次。
(图为:红小子品牌小面店面门头设计)
“红小子重庆小面”团队从2013年起为餐饮创业者“传授真技术、进行全程实战创业辅导”的做法,实现年度“千人小微创业梦想”的成功经验,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目前,红小子品牌在美国、东京、泰国等国家开出合作店面,在全国30多个省市已有加盟店300多家,带动就业人群达2000余人。
本次美食节除了常规的参展之外,还有配套的发展论坛,包括国内的餐饮百强企业、明星企业家经营之道的分享,还有500强门店表彰大会,所以不但是参展传播美食,而且可以与国内餐饮大咖进行思想精神方面的交流,尤其对重庆小面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非常重要。
据了解,重庆市小面协会2023年将启动中国小面之都商学院计划。重庆市小面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曹家亮表示:“小面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以及团队的推动,商学院主要是提升企业家精神,提升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管理水平、营销水平等,对产业链的优化进一步提档升级,在实操层面、形成公司法人主体层面、市场化运作层面作进一步优化,在近几年将会持续优化。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地优化,这个产业才会做得更强、做得更大。”
(注明:图片由重庆市小面协会提供)
中国食品安全报重庆记者站陈丽、刘渔采写
重庆小面加盟店10大品牌评定的五大的标准
重庆小面加盟店10大品牌评定的五大的标准
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评定一个面馆具有10大品牌的潜力?笔者参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出了重庆小面加盟店10大品牌界定的五大标准。重庆小面加盟店10大品牌,历来都是面馆投资者争先考虑的问题。究竟以一些什标准界定呢?
一,小面技术的含金量:技术的含金量应该作为考察小面馆潜力的主要参数。口味不能为王,或者是以难买到的奇怪调味品做小面,断定生意好不了,因为那样的面馆不具备内功。开面馆应该要像八碗香果面那样有自家的绝活,用两酱两汤一油硬是打造出美味,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家的小面风味,成为一枝独秀的美味面食,红红火火闯九州,那才叫高。名气面馆张大娘也是一样,烧出的牛肉色香味俱全,吃了就是还想吃。他一家人都辞职做起了面馆生意。让消费者享受到真正的美味。作为重庆小面加盟店10大品牌的界定,这就是参数。
二,小面技术的操作性:有人说开面馆怕麻烦,做加盟就简单,实际上没有一个面馆操作起来不麻烦的,说简单就是忽悠。如果没有过硬本领就显得更麻烦。有的面馆教学,操作台摆满了坛坛罐罐,哎呀,真的麻烦。笔者也了解过不少面馆,却发现八碗香果面的做法,两酱两汤一油调味非常美味而简单,做好后可以存放几个月甚至半年不坏,可以多做一些保存,随用随取,这就是可操作性?所以操作复杂不是人们理想中的技术,实用性的简单才是道理。
三,品牌发展的历史性:现在不少人,尤其是那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没有一天开面馆的经验,随便捡一个面馆技术包装后就来做加盟,没有实战和办学经验,技术提升难度大,靠大量宣传支撑加盟项目,结果怎么样,可想而知。兴鑫美食坊冯兴才说:“重庆小面加盟也好,培训也吧,没有一定的实战经验要想长远发展,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笔者也是这样认为,没有10年以上的实战经验,要运作一个小面加盟恐怕就是那么一回事。
四,面馆经营的利润数:笔者从行业中得到一个顺口溜,叫做“好吃不贵,做法简单”。指的就是八碗香果面馆,3000多元的培训费教独特无比的绝活,一下子就省去了几万元的加盟费,帮助投资者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免收了那样这样的费用。投资者能够花几万元就可以开一家赚钱的面馆,尽管不是形式上的加盟,但的确是真正意义上的加盟服务,具备重庆小面加盟店10大品牌潜力股。原材料配方讲求技巧,让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
五,开小面馆的投资额:现在开面馆最大难题就是门店租金太高,加上转让费动不动就是几万甚至上十万以上,开面馆至少10多20万。装修也是一个无底的天坑。多少都可以搭进去。笔者还是同意八碗香果面馆的装修风格,以口味为王,店面干净卫生,大方舒适就可以了。为什么他家的面馆生意比一般的都好,就是唱的这个调。再就是重庆小面棚棚面,板凳面等,都是以好口味招引客人,店面很简单,几个板凳也能卖面,生意还嘿好的。
至此,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口味必须为王,再抓好店面环境,不要过于豪华,否则会适得其反的,重庆小面加盟店10大品牌必须遵循这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