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苏州早餐店加盟店

本文目录

苏州人的早餐只有面?那你真是对苏州一无所知

早起,你能看到这座城市最鲜活滚烫的模样。

七八点的早点店跟菜市场一样,是一个城市最有烟火的地方。

你能看见步履匆匆的主妇一手拎着菜一手拎着一家人的点心;享受“食”光的退休老人一碗面悠哉悠哉坐半天;饥肠辘辘的年轻人等不及一口咬爆汤汁……

如果热爱生活的理由有一万个,那早餐一定是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山塘街,赶早去

山塘街分两段,前半段是游人如织的山塘,后半段是苏州人的山塘。要想吃早点,自然是去后半段。

荣阳楼、朱新年、万福兴……一路上每走几步都能看到苏州人熟悉的招牌。每一家店里面都满满当当坐满了人,烈日炎炎也挡不住美食诱惑。

荣阳楼的早餐相当丰富:油氽团子、生煎馒头、各种糕团、馄饨、苏式面……

店里以本地人居多,带着小孙子的阿婆仔细地将碗里的小馄饨吹凉,吃面的人额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生煎馒头是苏州人早餐的“头牌”,底部煎得脆脆的,薄薄的表皮包着饱满的汤汁和大颗肉馅。

苏州人形容生煎的量词是“客”,一客生煎就是8个,一个人一般吃不下,因为肉馅太扎实了。

点个半客生煎,再来一碗小馄饨,就是一顿心满意足的早餐。小馄饨的汤底一喝就知道加了荤油,美味层级翻了不止一倍。

葑门横街逛早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苏州人本地人心中人气最旺的菜市场,葑门横街算一个,一年四季,不管你什么时候来,都是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

入口在赵天禄买一只油氽团子,一只就能顶半天饱。

苏州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大饼油条,不用认招牌,跟着排队买就行。苏州的大饼有甜、咸两种口味,包上一根油条,再来一杯豆浆,5块钱吃到撑。

炸过的粢饭糕金黄酥脆,略带咸鲜,吃起来咯吱咯吱……麻团个大饱满,芝麻的香气在滚油的催发下直冲鼻尖。

周妈妈大肉粽,糯米包裹着大块肉,肥瘦相间,丰腴饱满,买几只带回家,早晨拿出来热一热,碳水带来的快乐无限~

先把胃口满足,逛早市就有了动力。

当季的鸡头米,珠圆玉润,刚上市的水红菱,白嫩嫩,脆生生……每次都要买到手都拎不动,才恋恋不舍离开。

家门口的早餐店,承包了睡懒觉的快乐

赶早享受美食的感受虽然美好,但也只是偶尔,毕竟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起不来。

如果小区附近有一个口味还不错的早餐店,那简直就是人生美好。从这点来看,生活在老城区的人们要幸福得多,抬抬脚就能解决早餐。

不想在店里吃的话,拿一个保温桶就能将馄饨汤团打包带回家,即使寒冷的冬天也能即刻享受热乎乎的温暖。

天热的时候,就简单打包一份凉面或凉拌馄饨,吹着风扇,喝着冰水,吃着咸鲜开胃的凉拌馄饨,爽!

路口的早点档,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守候在那里。习惯了的口味,默契到不用开口,一个眼神,老板就知道该加哪些料,甜酱多还是辣酱多。

油条大饼馄饨生煎,山东煎饼小笼汤包……苏州的早餐没有统一答案。既有苏州传统早点,也有各种外来美食,咸甜皆包,花样丰富,它们一起开启了苏州人朝气满满的一天。

图:苏茶网、摄图网

藻台净冰鉴,茶壶团素月。

苏州推出首家“早餐食堂”助餐点

老人们来到日间照料中心品尝爱心早餐。□记者张健摄

苏报讯(苏报融媒记者王可)昨天上午,87岁的周惠珍步行5分钟来到家门口新开的“早餐食堂”吃早餐,松软的花卷、现熬的白粥、甜而不腻的南瓜包,还有菜心、榨菜丝……这顿早餐,周惠珍仅花了2元钱。据介绍,这家“早餐食堂”是苏州市首家“早餐食堂”助餐点。从吃得饱到吃得更健康,养老助餐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业内人士称,随着“早餐食堂”的推出,一张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正在全面编织中。

这家“早餐食堂”位于姑苏区平江街道梅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辖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需花2元钱,就能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窗明几净的餐厅、干净整洁的厨房、新鲜出炉的点心,早上7点,“早餐食堂”已坐满了前来用餐的老人。花卷、小菜、南瓜包,再配上现熬的白粥,74岁的独居老人陆莉吃得津津有味:“以苏式早点为主,清淡又健康,特别符合我们老年人的胃口,而且只要2元钱,真是物美价廉!”

以往,87岁的独居老人周惠珍都会早早地起床,泡上一碗饭泡粥当作早餐,饭泡粥吃口较硬,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每次她都不敢多吃。“如今,能在家门口和邻居们坐在一起,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现熬白粥,还有这么多配菜,真的好满足!”

业务主管吴叶群告诉记者,梅巷社区以老年人口居多,养老服务一直是社区关注的重点,助餐也是其中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需求,解决他们“用早餐难”问题,“早餐食堂”于10月22日正式开放,供应时间为每天6点45分到8点,提供“2+1”标准的营养早餐,坚持营养、健康的搭配。

温软与豪横,在苏州人的早餐里

苏州,中国人眼里最典型的江南城市,它的早餐却不那么“江南”。这是一座柔软的城市,坐落于太湖东岸最丰饶的土地上。苏州就像一位温婉的女子,在平江路旁唱说着评弹与吴侬软语。早点里少不了的是如飞燕般翻滚的小馄饨,还有小巧的生煎、小笼、汤包以及四色糕点。这一面的苏州,一如想象般精致、清雅也平实。

泡泡小馄饨搭配糕点、面点而食再合适不过图片来源:《风物中国志·昆山》,摄影©王楠楠不过,这也是一座刚硬的城市。硝烟四起的年代,这里走出无数的将相与烈士,发生过数不清的起义与战争。英勇慨然之气融贯在苏州风骨里,也点染在苏州早餐上。这里的大饼不仅可以单着吃,还能裹着油条啃;浇头下是一碗实实在在的,丝毫不输北方的面条。

于是,山水的秀丽与峥嵘的历史,残酷的战争与丰饶的物产共同碰撞出一个“双面苏州”——咸与甜兼具,霸气与精致共存。生煎要精致地“嘬”,浇头五花八门的汤面要赶在头汤来“嗦”。苏式月饼、袜底酥、海棠糕......一众糕点小吃或精致或朴实,总是清晨无比疏朗的一抹香味。

袜底酥是苏州同里镇最特色的早点图片来源:摄影©张律堂苏州的早晨比夜晚热闹得多。有的人为吃到老字号糕点而排起长队,有的人为一碗“头汤面”而早早起身。沉睡中的苏州城,就被街头巷尾纷繁多样的早餐渐渐唤醒。

咸甜之争,各有所爱苏州早餐咸甜并包,不管是苏式大饼,还是粢饭团,甚至是“咸甜之争”的重灾区——豆浆,总能被苏州人巧妙化解。虽说苏帮菜大都偏甜口,但在苏式早餐中,无论喜爱甜口还是咸口的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苏式大饼:外酥里糯,可盐可甜大饼是北方城市早餐的主角,在苏州人的餐桌上同样占据一席之地。看着十分霸气的苏式大饼,咸大饼与甜大饼难分伯仲,不光甜咸皆宜,更是以外酥里糯征服了一众食客,就算排队等上一个小时也心甘情愿。

撒着满满芝麻的苏州大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一揉一擀一贴,饼不离手,动作迅速,做饼师傅娴熟的手法引得食客们踮脚张望。当然大家更是默默祈祷自己想要的咸饼或甜饼不要被卖光。新鲜出炉的大饼,轻轻咬上一口,上一秒还惊呼“酥掉渣了”,下一秒便感叹“哦哟,这个内馅儿,糯是糯得嘞!”猪板油,便是这“糯”的来源,也是苏式大饼的精髓所在。

咸饼中猪油的咸香混合着葱香,带着淡淡碱味的酥皮巧妙地中和了内馅的咸味,浑然天成,每一口都是满满的惊喜。吃咸饼还可以裹上一根油条,这是苏式大饼的江湖吃法。咸香酥脆的大饼,有了油条的点睛显得更加诱人,苏州的小宁(小孩)最好这一口,吃得满嘴油光,“打耳光也不肯放呀”!

上:粢米糕、大饼卷油条和咸豆浆下:大饼、油条和豆腐花甜津津而不油腻大概是对甜大饼的最高评价。黑芝麻的香气被猪油完美地激发,混合着融化的白糖与酥脆的面皮一道,迸发出奇妙的味觉盛宴。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坐下来点上一碗清淡的甜豆浆或豆腐花,一口大饼一口豆浆,吃得热热乎乎。吃完拍拍散落在身上的酥皮渣儿,苏州人朝气满满的一天从一张朴实的大饼开启。

粢饭团:外柔内刚,咸甜通吃咸蛋黄、萝卜干、肉松、榨菜、咸菜、油条……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粢饭团包不下的。肉松的鲜美,萝卜干的爽脆,榨菜的咸香,绵软的咸蛋黄共同在温热的糯米饭中相遇,糯米清甜内馅儿喷香,食客们吃得连连点头,真是“嗨七的弗得了(好吃的不得了)”!

粢饭团图片来源:ihihi.现在,纵然各大网红饭团也加入了苏州的早餐大军,但这甜口的粢饭团,简单的黑芝麻白糖馅儿再裹上半根油条,却是老苏州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童年味道。

一卷粢饭团配上一碗咸豆浆,真是美味至极。一向嗜甜的苏州人,在豆浆上可谓是“出奇制胜”,咸豆浆作为粢饭团的好搭档,其食材之丰富程度同样令人叫绝。

咸豆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猪油渣是咸豆浆的灵魂。从大饼到猪油糕团,苏州人毫不吝啬对猪油的喜爱,猪油渣也在咸豆浆里被苏州人“物尽其用”。炸得喷香的猪油渣,搭配切得细碎的香葱末、虾皮、榨菜以及几片油条碎,最后冲入滚烫的鲜豆浆,再淋上几滴酱油,一瞬间香气四溢。寒冬腊月的清晨喝上这么一碗,真是酣畅淋漓。

苏州早餐既精致又霸气许多人印象中的苏州早餐大概离不开“精致”二字。殊不知,精致只是苏式早餐的其中一面。各色苏式早餐,凭一己之力征服了咸甜两派的同时,更是各有各的“霸气”。

作家叶正亭在《寻味苏州》里写道:“排队人眼看着一锅锅生煎馒头的诞生,盘算着这一锅能卖几个人,轮到自己该是第几锅”,是苏州人们排队买生煎的真实写照;“鲜肉八个、双拼一份、三拼打包……”,生煎铺子里,包子出炉时的热火朝天与食客们的细嚼慢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说这生煎本身非常霸气,但这吃法相当精致。

从生煎侧面小心地嘬上一口,轻轻吹走热气,之后便可尽情地吮吸包子里的肉汁。新鲜的肉汁从舌尖蔓延至口腔,咸与甜在这一刻完美地交织,碰撞出极鲜的滋味,初尝生煎的朋友就算被肉汁烫了嘴也毫无怨言。

左:刚刚出锅的苏州生煎图片来源:摄影©丁嘉一右:苏州小馄饨,和大饼比起来十分秀气图片来源:摄影©张律堂吸干了肉汁再连皮带肉咬上一大口,筋道的皮混合着咸鲜中微微带甜的肉馅儿,再蘸上一点醋更是相得益彰。生煎底可以说是生煎最精彩的部分,“咔嚓”一口咬下,焦黄酥脆的面皮饱吸了鲜美的肉汁,滋味丰富让人大呼过瘾,哪怕已经吃得肚儿圆圆还要再来两个。若是再端上一杯温热的甜豆浆边走边喝,那更是心满意足。

“一碗馄饨加小笼!”这是许多苏州早餐店能听到的话语。尤其是冬天,早餐要“大汤铺水”才完整,来碗热腾腾的馄饨是个不错的选择。

苏州酱油小馄饨,不讲求内馅饱满,也不在意蘸料对味蕾的刺激,精致之处在于对面皮韧性口感的追求——刚煮好的小馄饨舀入早已配好酱油汤的碗中,滚烫的馄饨瞬间被凉水冷结,再添一勺热汤,端上桌时,面皮口感刚刚好。

除了生煎和馄饨,苏式汤面更是霸气与精致的集大成者。陆文夫在小说《美食家》中描写过一段点面场景:“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浇要过桥,硬点”,意思是说汤多面少,多放蒜叶,浇头多一些,用另外的盘子盛放。点面说法十分“专业”,足以见得苏州人在吃面这件事上有多讲究。

左:鳝丝面右:焖肉白汤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摄影©黄柯一碗头汤面更是苏州人精致生活方式的体现。头汤是指面店刚开门时用清水所煮的第一批面条,汤色最清爽,味道最鲜美。一碗好面,光是“头汤”还不够,还要做到汤烫、面烫、碗烫“三烫”兼具。而决定一碗面气质的还苏式面里的“霸气”担当:浇头。

和很多大店的面馆不同,苏州许多巷子里的面馆都是“浇头用盆装,一上午就卖光”。不光是这容器颇为豪气,浇头的种类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堪比一本《苏州菜大全》。

左:大排面右:红烧牛肉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摄影©马尔丁低调奢华的大排面、肥而不腻的焖肉面、鲜美至极的鳝糊面、蟹粉面、简约而不简单的雪菜肉丝,素鸡面……浇头太多容易挑花眼。其实很多面馆都贴心地推出了双浇、三浇、四浇,让食客们一次吃个够。

苏州人吃面,大多喜欢配一份姜丝。冬日的清晨,吃上一碗汤头清爽,浇头鲜美的苏式面条,最后再喝上几口温热的面汤,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味蕾,更是吃得背后微微冒汗,一整天筋骨都活泛。

百变糕点小吃苏式大饼与粢饭团包容了甜咸,苏式面与生煎豪气与精致并存。而糕点小吃更是囊括了百变的气质,时而温婉恬静,时而又五彩斑斓。

鸡头米大概是最符合温婉恬静气质的,圆白莹润,温软清香。不想出门觅食,简单地煮上一碗鸡头米就是一顿鲜美的苏式早餐。新鲜的鸡头米在沸水中煮两分钟和清汤一起盛出,吃起来清香软糯,甘美细腻。最后端起碗把汤也一饮而尽,来自食物的原香沁入心房,吃得舒舒服服又无比满足。

上:芋艿甜汤下:桂花糖芋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江南地区的“小娘芋”也是苏州人不折不扣的早餐拍档。在夏日的清晨煮上一碗芋艿甜汤,没有多余的调料,只放芋艿,水和冰糖。吃完滑糯清甜的芋艿,再慢慢喝光清亮的甜汤,顿觉暑气全消。而冬日便可煮上一碗桂花糖芋艿,细腻的藕粉搭配滑润的芋艿,喝完这么热乎乎的一碗,一股暖意从舌尖蔓延至全身,晨起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苏式月饼是早餐常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五彩斑斓的苏式月饼同样是苏式早餐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苏州,月饼不是“中秋限定”,一年365天都能看到早餐排队买月饼的场景。

酥的掉渣的饼皮搭配丰富多彩的内馅儿——咸口的鲜肉、蟹粉、香菇、萝卜丝,甜口的豆沙、玫瑰、枣泥、黑芝麻……看着月饼堆叠在青花小碟里十分暖心,再一口咬下去,满嘴喷香。两个月饼搭配一杯清甜的豆浆,这顿早餐方便却一点儿也不敷衍。

上:酒酿饼中:梅花糕下:海棠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和苏式月饼一样,海棠糕同样是传统苏式点心中的“明星”。金黄的表皮与色彩斑斓的青红丝交相辉映,看一眼就让人食欲大增。捧着一个热气腾腾的海棠糕,穿梭在苏州的大街小巷,趁热吃上一口,酥脆的焦糖,软糯的面皮混合着细腻的红豆沙,一整天心情都明媚。

朴实的外表下是柔软的内心,温柔的面孔下却是刚硬的风骨。这是苏州人,也是苏州的早餐,是数千年苏州文人汇聚、物产丰饶、经济发达,以及开埠后引领近代风云遗留的缩影。豪横里不失精致的苏式早餐,如今早已成了苏式生活的经典表达。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