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杨国福加盟店要钱吗

本文目录

杨国福隐忧:直营店仅3家,靠赚差价收割加盟商 | IPO速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主要食材来自第三方、规模全凭加盟店支撑,“麻辣烫第一股”杨国福又要IPO了。

日前,杨国福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上市的相关申请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复。此前,杨国福曾在2023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并于8月末失效。

钛媒体A注意到,号称“麻辣烫第一股”的杨国福,旗下餐厅数量有5783家,直营门店仅3家。公司5成以上收入来自转售第三方采购的食材。钛媒体A曾就大量加盟门店如何管理、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向杨国福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对方回复。

直营店仅3家,加盟业务收入占比超9成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杨国福在中国的中式快餐市场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3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杨国福麻辣烫分别实现11.82亿元、11.14亿元、11.63亿元的营收。同期,杨国福麻辣烫的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9亿元、2.02亿元。

与其说杨国福卖麻辣烫赚钱,不如说它是中间商赚差价。

据悉,杨国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加盟餐厅,包括收取加盟费和系统维护费,以及向加盟商销售货品。报告期内,加盟餐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7.6%、94.8%、94.3%。转售向第三方采购的食材、调味品等产品收入占到公司总营收的5成以上。

杨国福收入组成,来源:招股书

据悉,2023年、2023年、2023年前三季度,杨国福旗下餐厅数量分别为4721家、5253家、5783家。境内加盟餐厅数量分别为4708家、5236家、5759家,境外加盟餐厅数量分别为8家、15家、21家。同期自营餐厅分别为5家、2家、3家,均在境内。

数量庞大的加盟店,无疑增加了杨国福的管理难度。而向第三方采购麻辣烫所需的主要食材再转售给旗下门店的做法,似乎也为杨国福的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杨国福在招股书中透露,为确保食材质量和安全,公司对加盟店实行统一采购,这些统一采购的货品,一部分来自于杨国福位于四川的工厂,另一部分来自于第三方供应商。据悉,杨国福四川工厂主要生产麻辣烫汤底料及其他主要调味料;而麻辣烫所用到的食材(含常温食材、冻品食材)、调味料、设备、包材以及其他物料都从第三方采购。

值得注意的是,在极速扩张的同时,杨国福关闭的门店也不在少数。2023年,杨国福关闭餐厅1068家,新加盟986家;2023年关闭939家,新加盟1467家;2023年1-9月关闭439家,新加盟962家。经统计,33个月,杨国福关闭2446家店,新加盟3415家店。

投诉、处罚屡见不鲜,食安问题层出不穷事实上,杨国福在门店管理上的漏洞,早已体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上。

钛媒体A注意到,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杨国福麻辣烫”的投诉量达441条,其中大量投诉内容称“麻辣烫中吃出蟑螂、苍蝇、头发等异物”,直指杨国福餐饮存在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来源:黑猫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杨国福已经不止一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遭遇监管的整顿、处罚。

2023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开6起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杨国福麻辣烫就在其中。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去年7月,在市场监管总局的统筹指导下,广东、上海、河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了辖区内杨国福麻辣烫门店3323家,责令整改841家,警告5家,立案查处24件。

随后的9月,据“北京海淀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品牌门店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杨国福麻辣烫三家门店被依法责令整改、予以警告。

同年12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针对近期市、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食品安全问题通报,整理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名单,杨国福麻辣烫又因为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榜。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2023年11月2日报道,近期,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对海淀区15家餐饮门店依法查处。招牌名称为“杨国福麻辣烫”的北京共享星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存在后厨环境不洁的问题,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典型家族企业,IPO前突击分红1亿招股书显示,杨国福、其妻朱冬波、其子杨兴宇分别持有杨国福集团38.79%、38.79%和19.39%的股权,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关系,按杨国福的指示行事。剩下3.03%的股权,由雇员激励平台(即上海福果果)及第三方管理伙伴负责人激励平台(即上海圣恩福)持有。

除此以外,杨氏夫妇的不少亲戚也在公司里担任要职。

据招股书披露,杨国福的表妹韩晶担任公司股东代表监事兼监事会主席,杨国福的表妹夫、韩晶的姐夫孙伟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子公司四川杨国福董事兼总经理。杨国福配偶朱冬波的多位亲属也在杨国福众多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等职务。

可以说,杨国福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不仅股权高度集中,而且亲属关系庞杂。

某知名上市公司总裁曾说过,“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长此以往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而且家族企业掌权,更容易发生任人唯亲,从而滋生一些内部管理问题。

钛媒体A注意到,杨氏家族的不少亲戚也与公司存在业务往来,包括加盟业务、零售产品经销、第三方管理。

以加盟业务为例,包括朱冬艳在内的14个关联人士为公司授权的加盟商,经营“杨国福”品牌麻辣烫餐厅。报告期内,交易金额1176.68万元、1204.26万元、1590.3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前夕,杨氏家族曾突击分红近8000万。

据招股书披露,杨国福于2023年9月向权益股东宣派过往年度的股息人民币1亿元。经扣除个人所得税人民币2000万元后,有关股息已于2023年9月支付。结合杨氏家族的持股情况,意味着这次IPO前突击分红税收所得8000万元,几乎全进了杨氏家族的腰包。(本文首发钛媒体A,作者马琼,编辑孙骋)

杨国福麻辣烫,上市全靠加盟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开菠萝财经(ID:kiiji),作者丨吴娇颖,编辑丨金玙璠

巷口那家麻辣烫的故事,终于讲到上市这一页。

日前,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正式冲刺“麻辣烫第一股”。

一对曾靠摆摊为生的东北夫妇,把发源于四川的麻辣烫生意做到全国乃至海外,开出5783家门店。这故事听起来相当励志,但背后的生意经算不上高明。

大规模的加盟体系、极轻资产的连锁运营,让杨国福得以最低成本地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和头部地位。说白了,杨国福赚的都是加盟商的钱,比如收加盟费、售卖底料、转售食材。

5780家加盟店,每年为杨国福创造约11亿的营收,品牌净利率高达15%-17%。对加盟商来说,似乎也不亏。据杨国福官网显示,其加盟店毛利率高达65%、初期投资10万-30万、月净利润1-4万,正常情况下7个月回本。

杨国福的麻辣烫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上市前没有进行过融资,在资本眼里,麻辣烫就不是一个好赛道,既是因品类天花板比较低,也在于加盟模式下门店为品牌贡献的利润空间太小。

未来杨国福在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被认为来自这种管理成本分摊、管理权力下放的大型加盟模式,比如它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加盟门店存在的不合规现象、继续规模化对品牌内部管理能力的挑战,以及“高价不高端”对消费者的劝退。

杨国福年入11亿,“薅”自加盟商时间倒回2003年,杨国福夫妇在哈尔滨开了第一家麻辣烫门店。最开始名字叫“杨记麻辣烫”,没什么记忆点,老板干脆以自己名字命名,改为“杨国福麻辣烫”。

夫妇俩对当时在东北流行的麻辣烫进行了一些改良,锅底少油多汤、可以加面条等主食,这更符合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也成了后来他们的招牌——“可以喝的麻辣烫”。

生意做得不错的杨国福麻辣烫,在2007年有了第一家加盟店,并在此后15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迅速铺开。招股书显示,目前杨国福麻辣烫拥有5783家门店,除了位于上海的3家直营店,其余的都是加盟店,其中还有21家开在海外。

杨国福麻辣烫美国门店来源/微博

也正是这5780家加盟店,撑起了杨国福麻辣烫的几乎全部营收。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3年、2023年1月-9月,杨国福麻辣烫的营收分别为11.8亿、11.1亿和11.6亿,其中加盟商贡献的营收占比每年都在90%左右,分别达到10.4亿、10.6亿和11亿。

杨国福收入的大头,是从加盟商身上赚的“原料差价”。根据招股书名目是三大块,一是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培训费、保证金等;二是向加盟商销售原料,主要是杨国福自营工厂生产的底料;三是向加盟商转售原料和设备,其要求加盟店必须向品牌统一采购原料。

报告期内,杨国福每年收取加盟费等各种费用,约为0.5-0.6亿;自产原料销售收入约为3亿;转售原料和设备赚得最多,达到7亿左右。

杨国福营收构成来源/招股书

不过,采取加盟模式经营、主要通过转卖原料赚钱的杨国福,毛利率自然比直营的传统中式餐饮企业低不少。2023年、2023年、2023年1月-9月,其年毛利分别为3.3亿、3.2亿和3.5亿。

这期间对应的毛利率有所提升,从2023年的27.9%涨到2023年的30.2%,是因为杨国福位于四川成都的工厂在2023年9月投产,随着生产线和产量增加,规模效应得以显现,边际成本不断降低。

在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中心研究总监李应涛看来,靠加盟赚钱的企业流水数据不会太好看,但对于扩张阶段的杨国福来说,加盟模式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轻资产的加盟模式,的确让杨国福最大程度地压缩了开支。同时由于加盟店自负盈亏,这一模式也能帮助企业对冲一些风险,比如疫情期间,为企业分摊了人力、租金的成本负担。

比如,公司目前拥有464名员工,但员工成本每年只有3000多万;其研发费用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不到250万,2023年时只有63万;广告营销费用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还不足500万,2023年甚至只有77万。

低成本运营下,杨国福报告期内的利润达到1.8亿、1.7亿和2.2亿,净利率高达15%-17%左右。相比其他网红餐饮品牌,杨国福的确可以说是在“闷声赚小钱”。

李应涛分析,一个行业快速崛起的黄金时间只有3-5年,加盟模式更有利于杨国福的市场下沉,快速通过规模化抢占市场份额,而且,这也符合麻辣烫品类在大众认知中的性价比属性。

从门店分布情况来看,杨国福市场下沉趋势的确比较明显。招股书显示,其45%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43%的门店在二线城市,仅有约12%的门店分布在一线城市。

门店毛利65%,资本为何不爱麻辣烫?杨国福靠加盟狂赚,那加盟商是被“割韭菜”了吗?

据杨国福官网显示,其门店加盟费用不算高,一线城市为2.39万元、二三线城市为1.39万元、县城为1.09万元、乡镇为6900元、北京则需要3.99万元。加上保证金、广告宣传费、设备、前期原料以及装修、房租、人力等费用,总投资金额在10.92万元-28.19万元不等。

根据其官网的利润分析,加盟店毛利率可达到65%,这与开菠萝财经获悉的该行业平均毛利率大致相符。在北京、一二三线城市及县城、乡镇,客单价分别按20元、18元、16元、14元、12元和10元算,正常客流量下年净利润可分别达到15.84万元-48.96万元。据此估算,一家杨国福麻辣烫加盟店的回本周期大概是7个月。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利润分析来源/杨国福官网

在此次披露的招股书中,杨国福没有公布加盟店的平均年营收和客单价,而是通过加盟店向品牌方统一采购货品的销售额,来衡量加盟餐厅的运营表现。

以2023年前三个季度一线城市加盟店为例,平均每家店年采购额为31.5万,这也就是一家店的原料成本。按照65%的毛利率计算,一家门店三个季度营收约为90万、年营收约为120万,基本与官网给出的利润分析一致。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对加盟商来说,麻辣烫的确是一门好生意。

“麻辣烫属于日常快餐,食材比较丰富,消费者接受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容易被复制,而且具有成瘾性。另外,这个品类对厨师和服务人员要求相比其他中餐更低,人力成本也更低。”李应涛指出,最重要的是,毛利率比较高。

当然,这也是杨国福能够通过加盟快速开店、形成大型连锁业态的原因。

杨国福麻辣烫的标准化产品原料来源/招股书

而让加盟商趋之若鹜的麻辣烫,在资本眼中并不是“香饽饽”。

近两年,中式餐饮行业在资本市场可谓风光无两,火锅、烧烤、面馆、卤味被投了个遍。市场规模近2000亿的麻辣烫,却鲜有人问津。

公开资料显示,麻辣烫行业只有两个品牌拿到过融资,其中成立于2015年的小蛮椒麻辣烫,在2023年到2023年曾获得3轮融资;另外,福客麻辣烫曾在2017年拿到一笔数千万元的融资。两大行业巨头杨国福和张亮,则从未有过融资经历。

“问题出在供给端。”餐饮领域投资人凌肖告诉开菠萝财经。

首先是经营模式问题。凌肖分析,假如采取直营模式,品牌会面临比较长的资金周期,还要兼顾区域选址、门店管理等,扩张会非常缓慢。但如果采取加盟模式,门店的原料成本即品牌的供应链收入,门店毛利高意味着其对品牌的利润贡献少。“即便规模如此大的杨国福,近6000家门店一年贡献11亿,也不算多。”

另外,加盟商与品牌方的博弈难以避免。“事实上,品牌很难完全控制门店的食材选择和供应链,有些加盟商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绕过管理者自行采购,结果是产品品质变得难把控。”凌肖称。

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也劝退了很多投资者。近两年,麻辣烫行业金字塔特征明显,头部位置被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抢占,腰部和尾部则被更多街头麻辣烫小店分食。凌肖评价,“赛道基本成型,增量空间不大,也比较难差异化。”

加盟常翻车、高价不高端,杨国福的上市路不好走规模大、能赚钱、对手少,并不意味着杨国福可以高枕无忧。

从招股书来看,加盟商对杨国福的忠诚度并不高。2023年,新开店和关闭店数量分别为986家和1068家,到了2023年前九个月,新开和关闭门店分别为962家和439家。同时,运营时间少于两年的店越来越多,持续开三年以上的店越来越少。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杨国福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型加盟模式的隐忧。

据招股书透露,杨国福对大量加盟门店并不进行直接管理,而是聘请和授权第三方企业,来协助管理及监督加盟店的经营情况。一般来说,授权管理期限为1年,品牌支付给第三方企业的服务费,与加盟店业绩、采购额及新开店数量等直接挂钩。截至2023年9月底,其第三方合作伙伴有18家。

合作管控地区加盟管理模式来源/招股书

在这一管理制度下,杨国福每年需要向第三方企业支出4000万左右的服务费,但员工成本大大降低了。

“这种模式相当于把管理成本分摊了,让第三方承担管理职能,也获得了所谓的管理利润。但同时,也反映出一家企业公司组织能力比较差,没有很强的跨区域管理能力和自建团队能力。”凌肖分析。

在这种加盟管理体系下,过去几年,杨国福麻辣烫屡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2017年,其20多家门店被曝出在外卖平台存在证照不符问题;2023年,一门店被曝员工切肉时把脚放在案台上;2023年7月,有博主暗访其门店,拍摄到后厨存在食材被老鼠咬后继续使用、洗菜的抹布用来擦鞋、肉食不清洗直接煮等问题。

博主@内幕纠察局暗访杨国福麻辣烫一门店后厨来源/视频截图

去年8月,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广东、上海等11地市场监管部门排查辖区3323家杨国福麻辣烫门店,责令整改841家,立案查处24件。9月,又有三家北京门店因餐具存有食物残渣等违规行为被罚。

“上市企业的关注度更高更集中,一旦发生食品安全或产品质量问题,舆论的声量会被迅速放大,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李应涛谈到。

他认为,杨国福的加盟模式还有两个有待验证的问题,一是上市后企业对加盟商的管理和控制能否持续地稳定到位,“越是发展到后期、规模越大,加盟的后劲就会越不足、爆发力越弱。”二是上市企业必须合规,现有加盟商存在的某些不合规现象就必须被纠正,这也考验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凌肖认为,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长期来看与其成长性有关。“目前来看,杨国福没有什么第二增长曲线,麻辣烫的这个品类的天花板也比较低,即便三四年后门店规模再增加一倍,利润也很难见涨。”

当规模天花板逐渐显现,杨国福的增收策略似乎正在倾向天平的另一端——提价。从部分消费者的反馈来看,虽为按斤称重,可价格并不透明,且正变得越来越贵。

其官网加盟利润分析表显示,客单价最高的北京地区门店,人均消费额只有20元。据招股书披露,杨国福位于上海的三家直营店,近三年的客单价分别为34.3元、32.3元和29.3元。但这个价格与众多消费者的反馈有差异,在社交平台上,有许多消费者反馈,一份正常食量的麻辣烫通常能达到四五十元。即便在县城,一份价格也能轻轻松松达到30多元。

消费者称杨国福“越来越贵”来源/小红书

消费者佩佩告诉开菠萝财经,据她观察,杨国福麻辣烫的性价比,仅建立在外卖平台大额满减的基础上。她向开菠萝财经展示的外卖订单显示,一份包括九种菜品的杨国福麻辣烫,总价通常在50元左右,平台和店铺补贴通常能优惠二三十元。“但我有一次顺路去店里吃,随便拿点菜就50多块,惊呆了。”她补充道。

在凌肖看来,麻辣烫这个品类的价格存在天花板,不太可能讲高端的故事。“平价快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可能品牌会根据供需关系或者凭借对产品的信心,缓慢提价,但是当消费者发现心理预期落差太大,很可能就会减少消费频次。”

“先打规模后提价值的打法,比较适用于行业高速发展初期,等有了规模、利润稳定后,企业必须要修炼‘内功’,否则未来的发展压力会非常大。”具体到杨国福身上,在李应涛看来,或许第一步就是要增强渠道控制力和直接盈利能力,比如慢慢减少加盟店、增加直营店比重。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凌肖、佩佩为化名。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对加盟商的要求?和有什么扶持?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要求:

有独立承担民事刑事责任的能力;自愿申请加盟杨国福麻辣烫品牌,并认同杨国福餐饮集团的企业文化,信赖杨国福麻辣烫的品牌,接受杨国福麻辣烫的运营管理策略;接受杨国福公司总部的管理,并能配合公司督导巡查工作;具备餐饮行业运营经验和良好的品牌管理意识,对市场有一定的敏感度;热爱餐饮行业,具有创业精神;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的经营管理,愿意将杨国福作为一项事业用心经营;有正确的投资观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风险意识;有良好的商业信誉;相关资质: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前消防检查合格证等。

加盟扶持筹备支持:提供有价值的开店评估,降低投资风险;参与当地市场调查;进行加盟店地段评估;市场竞争环境等系列可行性分析,确保品牌成功导入;勘察扶持:从选址到装修给予专业的指导与帮助,提供细致的服务,并在正常运营后给予装修补贴;培训支持:向加盟商及其员工提供专业的产品知识、岗位技能、店长的各项培训工作,并在开业期间及后期管理,定期与不定期给予提供各类专业培训支持;营销支持:提供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方案,包括开业、节日、换季等不同的时节、春秋两次大型促销等营销方案,帮助加盟商把握市场动态及销售旺季,提高店面营业额;巡店支持:公司派市场督导定期进行专业的店铺经营、管理等指导和帮助,提升店铺的营业额,维护品牌形象,帮助加盟商分析解决店面经营管理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物流支持:提供最合适的物流配送方式,为加盟商的货品安全、准时到达提供最有效地保障。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