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餐饮行业加盟指南:休闲餐饮加盟品牌参考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休闲餐饮迎来纵深发展的机会,在口感和时尚性等体验上越来越贴近更受年轻消费者喜欢的餐饮业态,消费者对健康、安全以及情感、文化回归的诉求在增加。洞悉餐饮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是餐饮加盟者在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经过对比筛选,小编整理了甜品行业加盟中受欢迎、投资可靠、回报率高的几个品牌,供大家参考。
1、哈根达斯
哈根达斯冰淇淋高标签]哈根达斯(H-Dz)始创于1921年美国,现为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旗下品牌,其产品秉承健康、优质的理念深受消费者喜爱,哈根达斯冰淇淋更有着“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的称号,其品牌有着极高的辨识度,自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大。
参考网址:高标签]2、许留山
许留山甜品加盟高标签]许留山(HiLSh),是一间香港连锁式甜品店,专门售卖甜汤、甜品和小食,以芒果为主要材料。1960年在新界元朗开业,最初售卖传统凉茶和龟苓膏。1990年推出鲜果甜品,1992年推出的甜品“芒果西米捞”大受欢迎,其后以特许经营方式拓展业务,成为现时一家港式鲜果甜品店的着名品牌。2015年许留山被煌天国际正式收购,发展正旺,今年8月份冲击上市。
参考网址:高标签]3、满记甜品
满记甜品高标签]满记甜品始于1995年,香港着名甜品,香港地区知名连锁品牌,专业生产经营各类港式甜品。目前满记甜品在香港中环、西港城、旺角、官塘、铜锣湾以及尖沙嘴等旺地已开设十多家连锁门店,并且在中国大陆已经放开加盟政策,在一线城市已经开始正式营业,成为甜品连锁事业市场领导者。
参考网址:高标签]4、西树泡芙
西树泡芙高标签]16世纪,奥地利公主与法国皇太子联姻,在凡尔赛宫举行盛大婚礼,为两国长期的战争画下休止符。泡芙作为婚宴的压轴甜点,一举闻名。从此泡芙在法国成为欢乐、祝福的甜美象征,广为传播。西树,源于法语ChzChx,意为“泡芙之家”,将经典法式甜品文化与正统日式手作工艺相结合。甄选高品质香草籽,新西兰进口乳品等,美味之余更安享健康,每一个泡芙都是新鲜现场制作,独特配方秘制曲奇泡芙,真正保证了外皮酥脆、内馅香滑的口感。
参考网址:高标签]5、酒窝甜品
酒窝甜品加盟高标签]酒窝甜品是最正宗的港式甜品,坚持流传100多年的手工现造古法工艺,萃取食材原味精华,酿造妙不可言的顶级甜品口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中酒窝女子,微微一笑,甜醉中华3000年。酒窝甜品作为未来港式甜品领导品牌,广泛采纳吸收全球美食,促进港式甜品的不断创新。
参考网址:高标签]
网红奶茶和火锅店联手撕碎了香港的文化名片?
大家好,我是品牌哥。
据香港头条日报网报道,知名甜品店许留山将结业,其位于香港油塘的最后一家加盟店营业至21年11月底,正式结束多年来在港的甜品店业务。
这就意味着在无情的商业面前,这家活了61年的老字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悲情结局。
消息一出,一众网友唏嘘不已。
说实话,它的倒下也让我挺惋惜的,无论如何它曾是中国奶茶店的祖师爷、网红甜品店的鼻祖,一代甜品大王,承载了和我一样无数人的青春,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不愿意相信这是许留山最后的结局。
但正如茨威格的那句,【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本期视频,我想聊聊这个曾经靠一辆小破推车发家致富的许留山,回顾它如何从一间凉茶铺子成为拥有300家门店的甜品大王,又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拍死在沙滩上。
01
其实许留山最早并不是做甜品的,而是以凉茶起家的。
第一间店铺也是一间凉茶铺,就开在香港元朗。
作为许留山的创始人,许慈玉生于中医世家,精通医术。年轻时常到山上采草药,回来熬制凉茶,制作龟苓膏,这两款产品都是清热祛湿的良品。
它们共同成为消费者最初的品牌记忆,并且那块鎏金招牌,至今仍能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当时,香港人普遍抗拒西医治疗,加之香港气候湿润,夏日热气不散,当地人崇尚多饮用凉茶以驱暑热和防治疾病。
这个时候许留山的凉茶和龟苓膏刚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许慈玉脑子转得快,总是能想到别人前面。
当时电视与唱片机一类的娱乐电器尚未普及,为了打赢成百上千的同行,许慈玉在店面选址上就下了一番功夫。那时戏剧文化风靡香港,城中最大的戏院可以容纳3000多号人。
每到入场前,看戏观众都喜欢买份煨鱿鱼、盐焗蛋之类的零食,再配一杯凉茶降降火,就像现在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爆米花和饮料是标配一样。
很快许慈玉就在戏院旁开了个门店,不光开店,他还把电视机、唱片机都搬进了店里。
这两件大物件为许留山赢得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只要花一、两毛钱,便可边饮凉茶,边看电视,简直就是时髦与网红店的化身。
但是凉茶的生意并不好做,许慈玉的店生意火爆,引来了同行的嫉妒,竞争更为激烈,大家纷纷效仿,客流一下子就少了很多,昔日的繁华很快就烟消云散。
到了八九十年代,西医普及,中医那一套调理恢复的方法已经不吃香了,凉茶业开始式微。
许慈玉的后人另辟蹊径,开始卖小吃,糖不甩、菠萝糕等一系列甜品,勉强维持生计,生意不温不火地做着。
02
如果许留山继续这样卖着小吃,估计早就关门大吉了,毕竟这种门槛比较低,模仿起来太容易了。
同行的恶性竞争就可以把它压垮,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转折出现在1992年,这一年,许留山首创的王牌产品“芒果西米捞”正式推出。
以爽口纯西米打底,加入现打的鲜芒果汁,再配上半颗芒果肉,清凉爽口,卖相绝佳,立刻掀起了甜品浪潮。
正是这款单品让许留山从一众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奠定了其在港式鲜果甜品界的地位。
从此,芒果系列成为许留山的主打产品,芒果小丸子、芒果班戟等爆款一个接着一个。
它也被誉为香港糖水界的开山鼻祖,专门售卖甜汤、甜品和小食,以芒果为主要材料,深受游客和香港市民的喜爱。
1992年之后,许留山开始以特许经营方式拓展业务,在香港巅峰时期有50间门店,属于它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在那一年的香港电影《小亲亲》里,陈慧琳郭富城在许留山门口约会;2002年,Twi组合的歌曲《友谊第一》里,其中就有一句歌词:“让我们结伴探访许留山”。许留山俨然成为了香港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港澳自由行刚开放的时候,每个人到香港必打卡许留山,它不仅是最当红的港式甜品,也是当地街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是人气王,顶流网红一点不过分。
手捧一杯许留山,站在旺角街头,背景是满天霓虹,既时髦又有烟火气。
一度和兰桂坊、迪士尼、太平山顶和海洋公园齐名,被列为香港旅游必去的“景点”。
而对于无法赴港品尝的内地人来说,家门口许留山里的杨枝甘露,翡翠台里的TVB、耳机里的粤语歌、茶餐厅里的菠萝油包,一样是香港文化的象征。
这之后,许留山开始了无限扩张之路。
出香港,进内地,走向海外,在美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开设分店。
开启暴走模式,排队抢购的风潮一点不亚于今天的新式茶饮。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许留山曾参加了被誉为香港饮食界“奥斯卡金像奖”--“饮食天王奖”的角逐,获封“甜品天王”的称号。
彼时的许留山风光无限,开疆拓土好不洒脱。
03
巅峰时期的许留山,业务扩展到全球范围且门店数量接近300家。
在2016年,这些门店的总收入达到了4.6亿元人民币。
然而,步子要一步一步迈,迈大了,喀!容易扯着蛋。
一边是许留山的门店开了一茬又一茬;一边却是其背后的主人前后换了三茬。
2009年,许留山当时的掌舵人许炳城将全部股份卖给了马来西亚的华人公司vii,此举成功让许留山走进了马来西亚市场。
市场扩大了,创始人家族却套现离开了,这怎么看着怎么别扭。
到底是高位套现,还是公司早已经隐患重重,管理者等着接盘侠。
而后的事实也证明接盘侠坐实了。
在2015年,许留山在马来西亚遭遇困境,于是再次被出售,这次接手的是黄记煌母公司,交易价格5亿港元。
到了2023年,随着黄记煌被出售给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许留山再次易主。
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许留山的市场和店面看着是不断地扩大了,但是对于加盟的店铺,公司却不进行约束,结果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大大挫伤了消费者的热情,口碑反而随着店铺数量的激增呈现下滑趋势。
估计许炳城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所以才忍痛割肉卖祖产,在大家还看好的情况下卖个好价钱,早早地就抽身离开。
其实许留山的内斗早就有了,集团内部勾心斗角,上传不能下达,管理涣散。
等换了老板后就更糟糕了,本来收购企业是指望这个鸡下蛋,结果蛋没下着,粮食倒是吃不少。
许留山就像个不招人待见的物件,被卖来卖去。
许老爷子要是知道了他辛苦打拼下的家业被反复倒手,子孙不知守业,许留山也早已不姓许,不知道会不会大骂子孙后代败家子!
当奶茶店开始卖20元一份的同款时,许留山店里40元一份的杨枝甘露和芒果捞属实显得有些尴尬。
某乎上有人曾晒出了加拿大的许留山,平均一份甜品的价格在七八十,被留学生们大呼离谱。
情怀能撑起一家店,但撑不起300家,在价格面前情怀实在不堪一击。
要是放在以前,还勉强说得过去。选择少,可以说你小资。
而在新式茶饮入局后,花样繁多,口味雷同,消费者们的想法就只剩下“许留山真的有点贵了。”
贵就算了,结果许留山还是一副你爱买不买的样子,加盟店也不断被爆出卫生问题,消费者自然不是人傻钱多的冤大头,也会选择用脚投票。
奶茶店从许留山手里抢生意,抢得快,抢得多。
而火锅店居然也能从许留山这里分一杯羹。
以往我们去吃火锅,往往要带着冰镇的饮料或者甜点去败败火,这才有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
但是现在不用了,火锅店也开始打“歪”主意了。
在你吃火锅的时候,也有饮料和甜品,重点是这些饮料和甜品做得也很精致美味,让消费者流连忘返!
比如怒火八零有七款颜值爆表、味道超赞的甜品,还有荔枝火龙果茶、冰蓝多多、怒火手摇奶茶等五款特调饮料、凑凑采用火锅+奶茶+宵夜模式进行运作等。
奶茶店、火锅店能卖产品+甜品,许留山只能卖甜品。
分走许留山客户的,不是只有后起之秀的满记,还有消费更为便宜和便捷的餐饮店们。
04
新世代的年轻人,吃甜品只图个爽——不要陈皮红豆沙的温润,也不要芒果西米捞的清新,要的是由咖啡因、芝士奶盖和糖勾兑而成的单纯快感——一口下去,瞬间回血,还有恰好适合手掌曲线且画着漂亮图案的一次性塑料杯——可以捧着边走边喝,也可以举起来拍出磨砂杯子里好看的分层。
坐在窗明几净的店里,排队取号吃当季最热门的甜品,三百六十度打光拍照发朋友圈,配上一小段文字,朋友们都来点赞分享,是当代都市生活的一部分。
而主打鲜果产品的许留山在这方面显然是不足的。
在日新月异,产品迭代超出人们想象的时代,许留山的停滞和混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客源流失。
最近六七年,许留山走向了经营的下坡路,业绩一落千丈。
据投资界数据显示,共有244家含有“许留山”关键词的企业,有196家显示注销状态,仅有47家处于存续状态,后来也有门店陆续关门。
而在几个月前,许留山因欠租,还被法院要求把所有的资产变卖套现,来偿还债务,并结束公司运营。
一边是新式茶饮的排队长龙,人们举起相机疯狂自拍晒圈;一边是许留山店面门可罗雀,冷清孤独。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
当一代人成长起来,属于他们的甜品记忆也将随之淡去。
但总有更新、更潮的甜品源源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就像永远有人正年轻。
许留山作为港式甜品界的扛把子,它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虽然现在和当红的奶茶新品相比,早已褪去了光环,但它毕竟成功过,也确实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神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许留山缺少的是创新和与时俱进。
我相信,只要用心做,聆听消费者的心声,他日卷土重来未可知。
到时候,再来一口许留山,情怀满满,诚意满满。
财经辣评|许留山谢幕启示:曾经芒果西米捞求生,终究创新力停滞消亡
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戚耀琪
5月26日,媒体报道,香港高等法院聆案官考虑许留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对该公司颁发了清盘令。如果清盘令执行,许留山与它那些曾经风靡华人世界的芒果西米捞、龟苓膏等招牌港式甜品也就此消失。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许留山以手推车形式售卖龟苓膏和凉茶起步,开设首间店铺;在上世纪90年代,创出“芒果西米捞”这一招牌甜品在香港掀起热潮。
从许留山的当年的创新和如今的没落,让人不得不重新思量关于创新这个几乎被用得毫无新意的词汇。尽管被用滥,可在许多经济学著作中,创新还真是是自由经济的三大要素之一——另外两个词汇是“竞争”和“个人主义”。它强调了,只要有思考、创作、试验和实践的宽松环境,个体才智和当下需求匹配,就可能迸发出强大的竞争力。当初许留山芒果系列的创新,就改变了香港糖水店红豆沙、绿豆沙、芝麻糊垄断的地位。
大至历史悠久的地方菜系,小到街头小吃,许多人以为只要保持正统风味就行了。殊不知,餐饮业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创制,不断和时代口味勾兑的产业。国内有一部分餐饮老字号越活越难,路子越活越窄,甚至要靠政府救济,最后几乎就是个非遗的存在。除了产权原因对创造力的制约,也有惯性思维带来的一叶障目。常见许多老字号会把自己的经典产品,理所当然认为是本地成熟群体、街坊百姓的必然选择,可以躺赢。即使推出新包装、新设计,也不是真正为争取年轻市场。对“正宗”配方坚守,往往是放弃创新变异的借口。
美食比如甜品市场,本身就是年轻消费为主力的。当年的年轻人岁数增加了,还会记住老店的经典口味,却不会再经常去喝糖水了。这意味着老字号的目标市场最后可能缩水。更别说今天的年轻人,接受的是来自互联网的信息和审美,对于稳定店面、稳定老板、稳定品类已经不再死忠。外卖到家不必现场体验,不需要知道出品地址,再不好吃都要找下一家,这种虚拟互动对消费者来说没有选择成本。年轻群体主导的消费模式、消费能力与审味标准,时刻都在挑战传统供应者的适应能力。这个时候谈创新,就不仅仅是厨房推出几个新品种这么简单了。
有的甜品店因为门面风格而成为网红,有的做成奶茶店火起来了,有的因为加盟优势而迅速上位,还有的拥抱外卖潮流而改变产品结构。新一代连锁甜品店在街头快速扩张,时尚的门头设计、推陈出新的产品、更年轻的营销方式让人目不暇接。
既然如此,单纯依赖港味背景、逛街节奏而生的甜品店也要适应多元变化。企业最怕就是高估了自己“经典”的背景,高估粉丝对经典的盲目,以为在档次、环境、口味和售价上都更高一级,就是行业“标杆”。以至于逐渐丧失了对于消费者的谦卑,只管加盟复制,停止洞察动向,甚至甚至希望客户适应自己的价格和标准——不适应的自动滚开,留下的都是高消费人群。
其实早在2009年,许留山就已经出让给他人,一面走向全球化,一面却在墨守成规中褪色。许留山的消亡有经济环境和扩展模式的原因,不过,它和国内新兴、网红甜品与奶茶品牌相比,确实已经显示出不合社情的状态。国人评价其又贵又一般,恰恰显示一个品牌对广大群体的忽视。更深层的,就是对于当今年轻人消费思维的忽略,这才是积习难返的守旧陷阱。做茶饮甜品的,如果不像某咖啡品牌靠烧钱创造用户量直奔上市,真想做成十年老店百年字号,还得跟随新兴人群去走。在品种求变、心理洞察、复合营销下功夫,保持锐气和创新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i.w.)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