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郑州早餐王”,创办春光早餐,如今企业估值近亿元
如今,满大街的春光早餐已让郑州市民习以为常。经过多年的培育,王春光把原来只有早上才喝的胡辣汤,变成了从早到晚都能喝。
春光早餐素有“社区家庭厨房”的称号,人均消费七块多钱,可以说是郑州最接地气儿的连锁餐饮品牌。每天在春光早餐就餐的郑州市民不会低于10万人!
20年前,24岁的南阳农民王春光来到郑州,带着在平顶山早餐市场打拼6年的经验和全部家底,希望能在省城大展身手。
2000年,第一家“春光早餐工程”在金水区亮相,此后经过12年的稳步发展,凭借两家直营店,稳步积累,直到2012年的7月第一家加盟店开业,在接下来的三年多时间,一口气在全省开出两百多家。
本次最新开业的春光早餐,最大的亮点是格外关注产品营养,被王春光称为“2.0版本”,代表着春光早餐今后的发展方向。
“早餐提供的营养和能量,占人体一天消耗总量的70%,但人们在这上面花的钱不足30%,晚餐提供的营养和能量占比不到30%,花费却接近70%。”王春光认为,“人们现在很多生活习惯是不健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健康的早餐理念。”
春光早餐的创新和贡献,一是拉长了早餐的营业时间,二是大大丰富了“早餐”的经营内涵。除了包子、油条、韭菜馅饼,豆沫、八宝粥、胡辣汤等以外,逐渐丰富产品结构,近两年更是引入了烩面、米皮、麻辣烫、砂锅类主食,增加了家常小炒档口,让人们在生活节奏很快的情况下,也能便捷的获得满足。
定位为营养早餐之后,春光下一步将陆续推出老年、孕妇、儿童等营养套餐,在单品上也标出蛋白质、热量等物质的含量,让消费者对自己吃了多少营养一目了然。
“之前,有很多社区邀请我们去做社区服务,但所能提供的面积只有五六十平方,这种面积对我们的标准店来说远远不够。但当我们的形象店做起来以后,以形象店为支撑点,方圆一两公里内进行配送,社区店只要简单加工一下就可以销售了。这是我们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王春光坦言:“考虑到早餐的特性,为了保证口感最佳,很多产品暂时还不能全部工业化和标准化,初步考虑主要配送一些杂粮干调和包子馅料等,因此规模不会太大。”
在王春光看来,2016年的机遇大于挑战。房租下降了、员工好找,加上“搅局者”退出,“老品牌”陨落,为新品牌扩大和占领市场认知,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如今春光早餐估值千万将近亿级。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hji),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吃罢清宴豆沫出门看,眼前的天空,被蛋孙们弄的净是熬糟和电线
诗曰:
走路上班觉天寒,原来秋裤忘了穿。
其实冻冻也挺好,积极向上不用跑。
周一铁定大堵,所以早上选择走路上班。走到林科路东明路那个交叉口,低头看看手表,才八点零五分。这个时间,拐清宴喝碗五香豆沫,再去单位,不耽误事。
清宴,挂清真牌,全名是“清宴逍遥镇胡辣汤豆沫馆”,是郑州平庸胡辣汤豆沫馆的代表品牌。
之所以说他平庸,是他家的胡辣汤和豆沫,皆没有显著特点。他家的胡辣汤,干不过方中山姚有良方团结赵大明。他家的五香豆沫,干不过老顺城高运良经八路上的老四。
但清宴依托单店较大的面积,和还说的过去的卫生条件,在郑州这块地盘上,也算是一家有点儿知名度的早餐连锁品牌了。据说,他家挂总店门头的,都是老板自己的直营店。加盟店,不让挂总店俩字。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懒得去求证。
对了对了,前几年,曾有丢们给我呲八卦。言说郑州某家卖胡辣汤的老板,包养了一个颇有姿色的小三,收做外室。过了一段时间后,有理想有追求的小三,谋求上位转正。遭拒。纠缠打闹中失去冷静,在胡辣汤老板给她搁东区买的一套房子中,点燃天然气自焚。把自己烧的惨不忍睹不说吧,还连累了楼上楼下邻居的房子,也跟着遭了秧。
不过,当初我听说了这个八卦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却是:迪奥焖货卖个胡辣汤,都镇趁?
不要小看胡辣汤,碗里也有黄金屋。
清宴家的豆沫,有段时间做的很稀很扯淡。我吃完饭退饭票的时候,给他家吧台收钱的提过好几次意见。豆沫稀,不是手艺问题,是良心问题。磨浆水的小米放的少了,豆沫自然稀不楞登让人烦。
吃早点还是要有点讲究的,胡辣汤别太稠,五香豆沫别太稀。今天吃清宴家的豆沫,感觉在浓度上有进步。菠菜、粉条、黄豆、豆腐丝,碗里都有,拿勺子轻轻一搅。不咸不辣,吃住养胃,些呆。
吃罢出门,抬眼看。门外离地三四米的半空中,横亘着一堆堆的电线,杂乱无章、乱七八糟。顺着林科路向西走,这悬空堆积的电线,也一路向西,木有尽头。
没办法,我们这座诺大的城市,有着很多的蛋孙来管理。他们不知道规划,不知道前瞻,不知道精心施工。他们把郑州这座省会城市,当做一个县城般的来建设来维护来糟蹋来挣钱。
我想,这些蛋孙老闸皮们,在他们自己的骨子里,还是不爱这座城市吧。
餐厅换名,营业额上升20%!老板说:表面是改名,实际换思维!
导语
今天《餐饮时报》给大家报道的这家餐企,有“定位专家”曾预测:
如果正常发展,这家企业极可能成为“定位界的优秀商业案例”。
为何如此说?
不仅因为改名后营业额上升了20%,更是因为背后所有动作、变化都实践了“聚焦”的力量。
——《餐饮时报》报道
探店
——《餐饮时报》报道
先看看“前后”变化——
这是石家庄谷连天之前的面孔,叫做“谷连天粥铺”。
这是改名之后,叫“谷连天八宝粥”。
改名之后,经营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营业额上升了20%!
《餐饮时报》记者和其他餐饮同行一样很好奇:为什么要改名?改名为何能发生如此大变化?
于是,《餐饮时报》记者亲赴石家庄实地采访当事企业——谷连天。
(一)聚焦思维——
“粥铺”改为“八宝粥”
2013年6月份,谷连天创始人乔文学开设了第一家谷连天粥铺,主营“粥类简餐”。
乔文学说,那时候和大多数餐饮一样,觉得产品越多越好,战线越长越好,恨不能把天下所有粥都能让顾客点到,认为这样才能聚集更多顾客。所以,完全没想到、也不敢在品牌名里加入产品名,生怕名字叫“小”了,会失去顾客。
那时,谷连天上了十多款粥品,甚至连水果粥都上了。
可是,粥铺运营一段时间后,乔文学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不管创新多少新粥品,顾客点的永远是那几款;
销量排行榜上,几款畅销粥几乎没变过;
八宝粥永居第一。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产品并不是越多越好,把顾客认知度最强的产品做得更强,可能是我们的出路。当时,巴奴毛肚火锅因为保留自己最特色的产品毛肚后,在郑州市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我意识到,如果想要让谷连天做成一个真正的品牌,就必须学会聚焦,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认知。”
于是,乔文学当机立断,把谷连天粥铺正式更名为谷连天八宝粥,将八宝粥定位成自己的主产品!
同时,研究了两年的经营数据,不再什么粥都推,精选出最畅销的几款粥,只保留了另外三款点击量最高的粥品——小米粥、豆沫粥和皮蛋瘦肉粥。
于是,菜单变成了这样:
以前菜单上很多粥品,顾客点单时经常“无从下手”,而现在,为了保证现熬,只保留了4款粥,引导性非常强。
“改名,这是我们的第一步。没想到,很短的时间,改名就发挥了明显的效应。”乔文学说,
一.营业额不降反升,八宝粥的销量直线上升。
二.点菜效率明显提升,顾客点菜速度每桌至少提高3分钟。
三.产品结构精简,后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品更稳定。
(二)爆款思维——
“八宝粥”做成爆款
“改名的明显效益让我意识到了聚焦的力量,但我们知道,真正占领顾客心智绝不仅仅靠改名就能做到,一定要从产品本身下功夫。做餐饮这么多年,我一直坚信:好吃是根本!所有的营销都是‘术’,做餐饮的“大道”一定是好食材、好味道!”乔文学说。
所以,乔文学接下来“动作”全是围绕“好吃”打出组合拳——
第一步升级食材
这是谷连天改名后在门店打出的第一张招牌:
“为了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吃,我们首先从食材上挖掘:面粉使用“一加一0添加天然面粉”,油是“福临门非转基因油”,大米是五常大米,大枣采用新疆灰枣,并联系新疆本地第三方,对大枣进行了无核处理。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产品的品质,也渐渐为成为品牌的护城河。”乔文学说。
谷连天在内部还形成一个“不成文规定”:只选择与品牌供应商合作。
“仅面粉一项,每年就要多花出一百多万”,乔文学认为这样去坚持品质“很值得”,“选用好食材,产品才可能好,顾客才会喜欢,品牌才会实现溢价。”
谷连天门店里,几台电视机在循环播放宣传片。餐厅负责人告诉《餐饮时报》记者:“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我们就是要把谷连天对食材的选择态度传达给每一位顾客。”
尤其是对明星产品八宝粥,更是一图道尽对食材把控的坚持:
五常大米—距您1532公里
威海花生—距您770公里
若羌大枣—距您2880公里
吐鲁番葡萄干—距您2711公里
五常糯米—距您1532公里
扬州豇豆—距您894公里
东北高粱米—距您1513公里
苏北大麦仁—距您585公里
一碗八宝粥,8种精选食材,每一种都标注着距离,“要让产品有温度。”
第二步粥品全部专锅、现熬
乔文学考察全国粥品市场时发现,市面上很多主营粥品类的餐厅,多半供应的冷冻粥和拼配粥,而冷冻粥因为需要二次回炉,已经耽搁了食物的最佳口味期,从而影响了口感,所以顾客们很难从外面吃到家里面现熬的感觉。
为区隔其它粥品类和凸显谷连天的特色,乔文学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而这一决定打破了整个行业“粥规则”——
将谷连天定位为现熬粥,
而且,一日三餐全部现场熬制。
随之问题也来了——
粥品现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熬粥需要的时间非常长,这也是其他市场上粥都是选择配送的原因。
按照谷连天的销量,如何满足每个店铺每天700—800斤的用量?
乔文学多次南下,终于在广东与第三方达成了合作,专门定制了适合谷连天的熬粥大锅:
一家门店四口锅,
一款粥一个专锅,确保不串味,
锅的温度必须统一调控,确保粥品品质稳定。
第三步换餐具,为爆款打造专属视觉
谷连天只卖4款粥:八宝粥、小米粥、皮蛋瘦肉粥和五香豆沫粥,作为明星产品的八宝粥,每日售出总量能达21700斤左右,约25530碗。
为了突出“八宝粥”这个爆款,谷连天把盛器从小白碗改为小红碗,与其他三款粥一下子就区别开来。
(三)极简思维——
精简菜单,缩短产品线
除主产品八宝粥以外,谷连天还有主食、炒菜、凉菜、砂锅。
尝到了聚焦的好处,谷连天接着进行了“大菜单”的改革:
1、主食只卖包子——做极致
删掉了其他面、饼等其他主食,定为主食只卖包子。
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牌使用的面粉与西贝、喜家德等做面食的餐饮名企同款,即“一加一”定制生产的天然零添加面粉。
乔文学觉得,主食只定一款产品的好处是:
一.做极致,用最好原料、最好工艺做“最好吃”;
二.集中生产,成本更好控制,品质更稳定;
三.不给顾客太多选择,只给“最好”。
乔文学观察到,大多餐饮所售面食多为速冻产品。为了全面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他们杜绝速冻面食,包子馅料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但面皮均为明档现制。
在谷连天门店400平米的面积内,专门设立了40平左右的明档是包子生产间,7、8个操作人员每天在明档间手工包包子。由于是明厨亮灶完全对外开放,路人也能看到,竟真有不少消费者被此情此景吸引而进店消费。
这种用料精、现场做的思路,让出品的包子供不应求,推出的外卖摊位每日饭点时都会排起长龙,单店外卖档口包子日销约5000个,更加让谷连天八宝粥成为当地人民“自家的食堂”。
2、精简菜单——只卖30道炒菜
谷连天对菜品采用的是订单式生产,会根据以往的销量预估每天要出的份数。现在的谷连天,炒菜只有30道。这30道菜经典的家常菜,留下的都是顾客平时点击量高的菜品。比如在门店里一个叫老烧鱼的热菜,一天就能卖出100多条。
乔文学说:“我们选择的这30道菜,一定要达到两个标准:一个就是5分钟内必须能出餐,另一个就是点击量高。”
现在谷连天的菜品都已经实现标准化,为了以后开店复制做打算,每款菜品都有自己的料包。
(四)改革后,发生惊人变化!
一系列的改革后,谷连天的经营数据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一.营业额较改名前,上升了20%;
二.八宝粥的点单率从50%上升到70%;
三.每天只卖四款粥,日销量却能高达2万斤;
四.主食只卖包子,单店日销5000个。
这样的变化,乔文学最初也没预料到,他说:“亲身体会到聚焦的力量!”
谷连天八宝粥现在有9家直营店,23家加盟店,总共32家店面。
《餐饮时报》记者前去石家庄实地采访时发现,在当地,谷连天有很多模仿者,从家具到装饰都近似谷连天,其中谷X天、谷连X、谷XX、谷面X更是仿品多多。
对此,乔文学笑笑说:
我们的做法看似是“术”,其实是“道”!
摸不到“道”的本质,模仿再像也无法成为核心竞争力。
谷连天创始人乔文学
最后——
采访完谷连天,《餐饮时报》记者也深有感触,
谷连天的“改名”之路告诉我们,做品牌:
1.一定要聚焦。
2.从行业中找痛点、找机会。
3.有耐心做产品。
4.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乔文学说的:要做“道”!
(转自小时餐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