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李连贵加盟店

本文目录

李连贵熏肉大饼 中华老字号美食 自带揽客超能力

在滨州吾悦广场四楼茂天汇美食广场,有一家生意火爆的熏肉大饼店,让顾客连连称赞,这家店究竟什么来头?为什么平平无奇的熏肉加大饼能够成为美食广场的人气王?近日,记者来到这家店一探究竟。

饼夹肉的制食形式对滨州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既不需要搜罗顶尖食材,也不需要过于繁琐的工艺,它很便捷,食客易食易携带;它很朴实,无论酒店夜市还是大街小巷,都有它的必要存在;它也很温暖,在忙碌焦虑的城市森林里总能及时带给我们味觉和肠胃的一丝抚慰。

在吉林有一种肉类和面食的结合,在当地家喻户晓。吉林四平市,当地人招待外地宾朋,总少不了来一顿“李连贵熏肉大饼”。李连贵品牌诞生于1908年冬月,迄今已有114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已发展全国加盟店300余家,深受食客厚爱,成为中华美食独树一帜的瑰宝。

“创业路上,一个人难免跌跌撞撞。选择拥有好口碑、好产品美食,无疑是众所期盼的。”店老板任勇说,作为已经发展成为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名小吃等多项殊荣的李连贵熏肉大饼,是值得信赖的。

任勇告诉记者,老字号美食往往以超出大众消费的价格面向市场,让一部分消费者会因价格而止步,而李连贵品牌在价格上做降维,将百年老字号美食快餐化、大众化,人均消费定位在10到20元左右,让人人都能消费,餐餐都可消费,真正做到好吃不贵。

据任勇介绍,李连贵熏肉,选用上好的鲜猪肉,用放有十几味香辛料的老汤煮熟后用糖熏制而成,李连贵大饼,是用渗透着香辛料异香的猪肉老汤和成酥抹在擀好长条的饼面上,再卷上擀圆而成。

制作大饼的过程也同样充满了艺术感。总共有十多道工序,有和面、揉面、搓条、下剂、擀剂、抹酥等。值得一提的是抹酥的环节。将大饼剂子拉成长条,用刮油板,将半凝固的老汤油抹在长条面剂上,然后把面剂折叠六层,再把饼边拉上来,将漏出油酥的地方封严,这时候,面饼已经变成一块正方形的面坯。下一步就是擀饼了。擀饼可是一个技术活。将方块的面坯擀成圆圆的大饼,一只手旋转擀面杖,另一只手需要拿、捏、按、拉、推、转,这种配合没有几个月是难以出徒的。擀出的大饼已经成为圆圆的满月形状。放入锅内,还是用老汤油煎烙。眼见大饼在油花中旋转翻挪,由白变成金黄,刹那间,色香味直扑你的感官,让你感觉到食欲的冲击力。

熏肉和大饼真是最佳的组合,一片片的熏肉整齐地摆放在盘中,大小和厚度都几乎一致,每张大饼都切成了一半,饼拿在手里热腾腾的,夹起几片熏肉放在饼里面,然后再把葱丝和酱放进去,但是不要放太多酱,不然会有点咸,吃起来口感十分丰富,入口嚼劲十足。

“朋友强烈推荐这家店,今天过来吃了一下,好吃又实惠,就是地道的东北吃法,饼和肉既有碳水化合物又有丰富蛋白质,两者一齐下肚别提有多舒坦了。”顾客刘女士对熏肉大饼赞不绝口。

李连贵品牌通过丰富的产品线,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口味需求以及场景需求。开创“大饼+熏肉+”的新概念。可选熏肉数十种,可选配菜数十种,可选酱料数种,随心搭配,款款美味,看似简单的一张大饼可以吃出花样。

“美食所呈现出来的除了本身风味,也是‘大厨’的匠心。严把质量关是李连贵熏肉大饼坚持百年的产品理念,有的食物或许看起来并不起眼,没有精致优雅的菜品品相,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宣传手段,但它就是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任勇表示,用放心优质的食材制作美味养生的熏肉大饼,初心是要对得起食客的信赖,匠心是要对得起自己一生的“作品”,非常岁月里,创业艰苦,但仍要秉持初心,兢兢业业。

百年老店李连贵 激情奋进正当时

四平新闻网讯(记者高鸿)李连贵品牌创立于1908年,有着110年的历史。四平李连贵饮食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商务部第一批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李连贵人不忘初心,固守着“广厚忠诚、连年富贵”的文化理念,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全国饮食业知名连锁企业,李连贵品牌和企业被授予“中华名小吃”“中华餐饮名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国十大面食名点”“中国连锁加盟百强”等荣誉称号。

延续百年珍品传承传统品牌

1887年,李连贵出生在直隶省永平府滦州(今河北滦县),21岁时,随母亲闯关东,落脚在奉天省昌图府奉化县(今吉林梨树县),租了一处泥草房,开了一家小作坊,卖河北特色的吊炉大饼、叉火烧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救助了蒙难的老中医高品之,出于感恩,高品之将祖传药膳秘方传授给李连贵,李连贵刻苦钻研,把煮肉的调料换成药膳秘方,把大饼用老汤油做夹层,发明一套特殊的制饼技艺,从此诞生了风味独特的李连贵熏肉大饼。新中国成立后,李连贵成为四平的一张特色名片。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专门品尝李连贵熏肉大饼。邓小平品尝后评价说:“经济实惠,简单好吃。”

1996年8月,受市商业局委派,温亚龙调任李连贵风味大酒楼经理。当初,李连贵品牌被大肆盗用,四平的大街小巷到处挂李连贵招牌,都号称“正宗李连贵”。温亚龙内抓经营,外打侵权,几年间,在全国各地取缔侵权店450多家,让四平唯一的百年老字号品牌重现生机。不到一年,李连贵风味大酒楼扭亏为盈,职工不仅开出了工资,还有了奖金。

打造餐饮文化美味享誉全国

2002年,李连贵2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楼被拆迁,就剩下170多名职工,老字号又一次面临困境。温亚龙绞尽脑汁,创新了“直营自救,连锁发展”的思路,将过去的守店经营转变为发展连锁加盟经营,将一个12年没回迁、面临消亡的企业办得风生水起。

2013年1月6日,企业迎来了大转折。由国营企业李连贵风味大酒楼改制成四平李连贵饮食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职工变成了股东。经过一番思索,一种新的商业经营模式诞生了——把品牌当资本运作,开拓市场壮大企业。“像改革开放一样,我们纯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时候加盟连锁在中国还是个新词,没有成型的经验,没有可借鉴的样板,一切都靠自己琢磨。”温亚龙回忆说。

为延续百年老字号品牌,该公司建立“李连贵技术传承人制度”,创办李连贵熏肉大饼技艺传承基地,由第三代、第四代传承人带徒授艺,打造全国连锁加盟店,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年营业额由1996年的80万元,至2017年全口径营业额超过8亿元,实现了1000多倍的大幅增长,成为四平市百亿级企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在四平市区成立直营店17家,在各省成立连锁加盟店300余家,个个红红火火。

为把中华名小吃发扬光大,该公司开展“饼行天下”系列活动,组成专门小分队,自带秘方调料、老汤和创新用具,先后到台湾、广州、北京、山东、海南、福建等全国各地参加美食展和经验交流等活动,推介和宣传李连贵品牌文化,得到了一致好评。

诚信助推前行爱心温暖社会

为更好地发掘、推广李连贵传统文化,公司相继成立李连贵研究会、李连贵研究所、李连贵纪念馆。为回报社会、扶危济困,公司大力弘扬“广厚忠诚”的好传统,每年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开支近200万元。坚持每月向市民发放5000张免费大饼券,每年用于公益项目基金48万元,每年拿出5万元作为特殊党务活动经费,用于党员慰问孤寡老人送温暖和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还参与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倡导的捐赠“爱心菜”慈善义卖活动,仅此一项,每年就捐助80余万元。

满怀着中国梦的豪迈激情,传承着百年民族优秀文化的诚信基因,李连贵人不断创新超越,大力开发餐饮新品,还研制出可上火车、上飞机、进超市的店外饼类快餐,正朝着“造福四平、走出国门、做世界饼王”的目标奋进。

藏在老字号里的“老沈阳”

市民在沈阳老字号博物馆参观

沈阳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有限公司(皇家博物院)

国家4A级景区

地址:法库县大孤家子镇半拉山村

老龙口酒博物馆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地址:大东区珠琳路1号

八王寺汽水厂

国家2A级旅游景区

地址:大东区欧盟工业园建设路109号

【开栏语】

岁月沉淀,历久弥新。时光把经典留下,将“沈阳老字号”这块牌匾擦得更亮。每一个品牌,都是一段传奇。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沈阳老字号百年好品牌”专栏,与读者一起品味沈阳老字号的风采,积极推进“沈阳老字号”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

去年4月28日,在沈阳故宫西门对面,沈阳老字号博物馆开馆了。

走进位于沈阳路135号的沈阳老字号博物馆,好像进入了时光长廊,一张海报、一个簪子、一副眼镜都刻录着企业发展的历史,书写着历经百年的沧桑,是沈阳几代人的故事,更藏着一个老沈阳。

从正门拾级而上,会看到迎面墙上展示着沈阳老字号企业名录,博物馆陈列的老物件,散发着年代的气息……

【61家老字号企业,是传承,更是巨变】

沈阳老字号博物馆成立之初,有58家老字号企业“进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新增了3家。在2月22日举行的沈阳老字号协会全体会员大会上,沈阳市商务局副局长张晓军介绍,这61家老字号企业,经商务部认定的两批“中华老字号”有14家,经省商务厅认定的两批“辽宁老字号”28家,由沈阳商务主管部门认定的“沈阳老字号”有19家。涉及6大行业,餐饮业14家、零售业16家、医药业9家、酿造业11家、食品业5家、其它行业6家。这些“老字号”历史悠久,拥有时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鲜明的地域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良好的企业信誉。

沈阳老字号历经沧桑巨变,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不仅延续了传统魅力,也创造出新的辉煌。老字号企业积极创新经营理念和模式,在延续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赢得新市场,适应新环境。

李连贵熏肉大饼店,就是一个“传承与巨变”的典型企业。以前,李连贵熏肉大饼店仅是位于中街的一家店铺,规模小,经营场所简陋。近些年,熏肉大饼继承人把握市场商机,用几年的时间,将李连贵熏肉大饼店由一家小店发展成为在辽宁地区有10余家直营店、60余家连锁加盟店的大型企业,“老字号”奋起抢占了“新市场”。

不仅仅是李连贵熏肉大饼店,萃华金店、东祥金店、沈阳稻香村、沈阳天益堂药房等企业,都是老字号管理模式创新升级的典型企业。

【46年无悔付出,是守候,更是成就】

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玉昆,在萃华工作46年了,提起这块金字招牌,他滔滔不绝,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在老字号博物馆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一张1895年拍摄于中街的萃华金店老照片。当年,萃华金店店址位于中街的出颖胡同,道路两侧都是招幌,在当时繁华的中街显得十分醒目。萃华还与“皇家”颇有渊源,服务过众多皇室贵胄。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萃华金店在大浪淘沙中适应变革,继而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珠宝企业。2014年,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沈阳市珠宝首饰业和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上市企业。去年,萃华金店进驻北京故宫开设品牌店,展示满清历史文化。不但如此,萃华珠宝还频频亮相巴黎时装周,将沈阳老字号打造出的时尚,带出国门,让花丝镶嵌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守护好一个牌匾,是很多沈阳老字号企业掌门人在做的事。“留存下来的老字号经受了社会变革的动荡和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发展到今天,饱经沧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在百十年商业竞争中留下的独树一帜、闻名遐迩的极品。”作为沈阳老字号协会秘书长,李玉昆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万人次往来,是肯定,更是情怀】

“沈阳老字号博物馆的成立,把沈阳深厚的城市历史经济文化和老字号企业的魅力,集中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2月23日,沈阳老字号博物馆馆长陈淑坤介绍,博物馆开馆至今,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其中包含本地市民、外地游客以及各国留学团等。“很多人看到陈列的老物件时,特别激动,对老字号博物馆连连称赞。不少游客来了一次又一次,这不仅仅是对博物馆的肯定,更饱含着对沈阳老品牌热爱和情怀。”陈淑坤说。

今年博物馆改造升级工作还将加强,以实现情景化、体验式、销售型为目标。如今,沈阳老字号博物馆,已经成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记者从沈阳市商务局了解到,除了博物馆,沈阳有3家老字号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区。八王寺汽水厂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区,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沈阳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有限公司(皇家博物院)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老字号博物馆的成立,和老字号企业发展成旅游景区,为沈阳增加一个城市新名片。下一步,沈阳将继续打造“老龙口1662酒文化街区”,更好地展现老龙口酒业发展历史、文化和品质。李玉昆表示,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沈阳工业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势必成为地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老物件的人情故事

老字号博物馆收藏的不仅是老物件,也是故事。当旧物与人相遇,碰撞出了温情而美好的火花。

镜头一

记忆深处,家乡的味道

去年6月,沈阳老字号博物馆来了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馆长陈淑坤在与他们聊天中得知,上个世纪二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相遇。毕业后。老爷子回到家乡沈阳,生在南方的老伴儿也一起来了。

陈淑坤告诉记者,老人看到了明湖春的介绍,很惊喜。“老人说去北京之前吃过明湖春,本以为这家店已经没有了。他说现在退休了,要带着老伴‘把沈阳的老字号全吃一遍’。”

镜头二

沈阳文化,意犹未尽

去年8月的一天,在老字号博物馆即将关门时,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参观者。

这是一位日本留学生,学业结束归国后再返中国游览,这次在沈阳时间非常紧,他很希望当晚就能够进到博物馆参观。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常务馆长樊清带领这位留学生,汉语、英语、日语和肢体语言轮番上阵,亲自讲解了一个多小时。

第二天,这位游客抽出了宝贵的时间,再次返回博物馆,等了半个多小时,只为和樊清合影留念。他说,沈阳老字号博物馆内容精彩,人情味浓,以后一定还会再来。

镜头三

沈阳老文化,迷住小学生

沈阳老字号博物馆开馆以来,常常迎来各个学校的小学生,他们参观、学习沈阳的老文化,并在博物馆里进行朗读和诗歌比赛。

骥远教育学校的学生是博物馆的常客,有的学生来了两三次。“没想到小学生也对传统文化这么感兴趣。学生们来博物馆是玩也是学,但更重要的是传承,让孩子们不要忘记沈阳的老文化。”樊清说。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刘海搏/文

安呈浩/摄宏坤/制图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