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快餐连锁店!赛百味第1,星巴克第3,汉堡王第5,被美国霸屏
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旅行,周边都是你不熟悉的餐馆,你极有可能会因为吃不惯当地的食物让肚子受饿。但值得庆幸的是,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快餐连锁店,看见这熟悉的,相信一定会让你热泪盈眶
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全球6大快餐连锁店,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连锁餐饮是餐饮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一个必然的产物,是特色餐饮的一种发展模式。
NO.1赛百味
全球店铺:41600家
提到快餐品牌,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其实,要论全球的门店数量,赛百味的扩张其实更厉害。赛百味成立于60年代,它家的三明治菜单以“营养快餐”为特色,与其它主要依赖汉堡、薯条、炸鸡和披萨的美式快餐连锁店大不同。赛百味鼎盛时期在全球拥有近44000家门店,比任何竞争对手都多,麦当劳只有39000家。
1995年17岁的佛雷德·迪鲁卡借了1000美元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市开了一家三明治店,这就是SUBWAY的第一家店。1974年,SUBWAY开始采用加盟模式进行扩张,店铺数量开始疯狂增长;1978年,第100家门店开张;1987年,第1000家门店开张,此后每年新开的门店平均数达到1500家。2011年其全球总店数达34218家,正式超越百胜和麦当劳,成为全球最多分店的快餐店。2015年全球总店数达到44000家(中国有500家)。在2015年,赛百味在美国出现了关店877家,但是,因为开店达到911家,所以,开店总数仍是增长的。不过,在2016年,赛百味首次出现门店数量负增长情况。随后,不断出现赛百味在美国大量关店的消息。目前,赛百味虽然仍是全球门店数最多的连锁快餐品牌,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出赛百味面临的巨大危机。
首先是,产品的热量受质疑,赛百味的健康理念和品牌形象在2015年因代言人JF的丑闻受到重大挫伤。
赛百味的竞争对手也开始复苏。许多新的三明治公司进入市场,提供同样新鲜的食物。
还有就是,赛百味的供应链问题也比较严重。全球只有5家供应商,却要负责1100个国家及地区的4万多家门店的供应。如此一来,物流链过长,导致成本过高,效率低下,让很多加盟商抱怨连连。
最后是,不同地区没有及时“本土化”。赛百味在全球扩张的时候没有根据不同国情及时调整产品线和经营模式,试图统一全世界的菜单,“这样顾客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同样的美味三明治。”在其官网上这样写到。只有针对如印度一样饮食非常特殊的地区才会调整,用用鸡肉、羊肉或火鸡来代替牛肉和猪肉。这种创新力不足的产品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力都有限。
但是,赛百味有着庞大的国际影响力和流水线系统的三明治工艺,很难彻底被打败。为了自救,赛百味重新装修了大量餐厅,用霓虹灯打造了一个更现代、更干净的外观和更明亮、更开放的氛围,以及提供免费WiFi和USB接口。它还尝试推出新产品,投资了8000多万美元开发新菜单。2023年,连锁店推出了新的奶酪大蒜面包,成为了最畅销的产品之一。
NO.2麦当劳
全球店铺:39198家
麦当劳公司总部坐落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麦当劳公司是全球大型零售食品服务业企业,其主营业务为售卖汉堡包、薯条、炸鸡、汽水、冰品、沙拉、水果等快餐食品。通过开设连锁餐厅的模式,向客户提供便捷用餐体验。客户群体主要为终端个体消费者群体,以青年人群体为主。
麦当劳,从1955年创始人麦当劳兄弟和雷·克洛克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开设第一家餐厅至今,它在全世界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设了三万多家餐厅,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元。现在仍以快速的趋势迅猛发展,在很多国家麦当劳代表着一种美国式的生活方式。
据财报显示,麦当劳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6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预期值60.3亿美元,净利润为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在美国本土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7.5%,超过市场预期的6.9%。但是,由于在上季需要面对疫情的反复,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出现下降。
麦当劳公司主要运营模式为餐厅自营门店与特许经营两种主要模式,在特许经营模式下,主要包含三部分收入,分别为一次性加盟费收入、基于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以及给加盟商提供长期地产租赁收入,而其中房产租金收入占到整个特许经营模式收入中的80-90%。从收入结构而言,周期性的租金收入和店铺收入为其带来稳健的现金流入。
除了特许经营餐厅,麦当劳公司还有自己经营的餐厅,称为“公司经营餐厅”,可以理解为自营模式,自营模式需要自行承担单体门店的所有盈亏,相较于特许经营模式经营风险较大,基于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格局以及成本控制压力,此类模式难以进一步发挥门店扩张带来的规模经济性。
整体来看,近五年营业收入呈现下行趋势,但从收入来源而言,麦当劳公司已经逐步降低自营门店比例,实现自营门店收入贡献小于特许经营门店来源的转变,这正印证了麦当劳公司将继续推进“特许经营门店收入规模占到整体收入至90%以上”战略目标的实现。
NO.3星巴克
全球店铺:32000家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致力于商业道德采购并烘焙世界上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在全球82个市场,拥有超过32000家门店的星巴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专业咖啡烘焙商和零售商。
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在传承经典咖啡文化的同时,关爱伙伴,为顾客提供不同的星巴克体验。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内地20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5000家门店,拥有58,000多名星巴克伙伴。
虽然星巴克在中国门店众多,但是近几年也陷入了舆论危机。
比如之前因为“驱赶民警”,星巴克引发众怒,并冲上了热搜。
在2月13日,有网友发帖称:星巴克重庆磁器口后街店赶走了在门口吃盒饭的民警并还恶意投诉。星巴克员工称门口吃饭的民警会影响其“品牌形象”。
其实,驱赶警察这事,星巴克老惯犯了。
2023年8月,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的一家星巴克也将店内几名吃饭的执勤民警驱赶,事后也未有任何说明或道歉。2023年7月,6名警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分店喝咖啡时,因1名顾客称警察的出现让他感到不安全,店员便要求警察离开。2023年11月俄克拉荷马州一家星巴克在警察点单的热巧克力上印上“猪”的字眼。2023年12月14日,2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河滨郡警官前往当地的一家星巴克买咖啡被拒绝服务。2023年7月,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星巴克,1名男性雇员因为在多名警察的咖啡里吐口水,遭到拘捕。其实,抛开警察这一身份,就算普通消费者,星巴克员工也无权驱赶,而且这违背了星巴克的经营理念。
除了驱赶警察之外,星巴克还存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2023年12月13日,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咖啡食材过期继续卖,保质期随意改,报废糕点再上架。2023年2月9日,星巴克门店使用过期食材被罚百万。3月8日,星巴克官网发布CEO凯文·约翰逊的公开信,宣布公司将暂停在俄罗斯业务。入华23年的星巴克,接连发生各类负面新闻,让消费者对星巴克的信任值降低,着实在挑战中国消费者的容忍底线。
好在星巴克的傲慢,已经表现在营业数据中,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上,中国市场的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7%,平均客单价下降5%,交易量下降2%。
NO.4肯德基
全球店铺:24104家
肯德基总部位于肯德基州路易斯维尔市,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炸鸡连锁餐厅,在世界上80多个国家开设有24104家肯德基餐厅,每天接待1200多万名顾客。肯德基由哈兰·山德士上校于1952年创建,主要出售炸鸡、汉堡、薯条、汽水等西式快餐食品。肯德基经久不衰的成功与畅销,归功于对美味和高品质的专注,以及近500,000名餐厅员工孜孜不倦地为全球每年45亿光临餐厅的顾客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相比其他“洋快餐”品牌,肯德基较早就推出自有APP(2015年左右),并与美团、饿了么和支付宝合作。用户可以自助下单,预约和支付,对于低客单高频次消费的快餐品类来说,店内店外用户的数字化体验,是否方便快捷省时,是影响消费决策以及复购率的重要因素。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数字订单(包括外卖订单、手机下单及自助点餐机订单)约占肯德基收入的85%。
再加上肯德基还有自己的“宅急送”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公司整体服务范围。2023年以来,百胜中国外卖及外带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官方口径下(含宅急送、美团、饿了么及小程序等),肯德基外卖业务占比已从2023年底的19%提升至2023年Q2的30%。
除了更便捷的体验外,截至2023年前半年,肯德基有97%的支付通过数字化形式完成。同期,百胜中国已在中国拥有25个物流中心及6个集散中心组成的物流网络。
NO.5汉堡王
全球店铺:18838家
汉堡王创始于1954年美国迈阿密,由JW.ML和DviE两位共同创立。从此,火烤牛肉开始了它的传奇之旅,汉堡王的特色“火烤”秘技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带来原汁原味的美式火烤牛肉风味。汉堡王主张“真正火烤”的美味享受,选用100%纯牛肉饼在超过摄氏300度高温火烤设备上自动翻烤,使得每片肉片都留下一条条的深色纹路,成为“真正火烤”的标志烙痕。
汉堡王是全球大型连锁快餐企业,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经营着超过18838家门店。
不过,近两年接二连三的食安问题让汉堡王焦头烂额,疫情的影响也让其门店增长陷入停滞......重重难题下,汉堡王寄予厚望的“千店计划”,恐怕要再次泡汤了。
2023年4月,因欠款2.78亿元,新西兰汉堡王母公司宣布破产。2023年7月,3.15晚会重磅曝光了汉堡王南昌多家门店使用过期面包做汉堡、随意篡改食品保质期,该事件迅速冲上热搜,舆论一片哗然。随后,各地有关部门立即连夜行动,突击检查当地汉堡王门店。2023年7月18日,《证券日报》揭出汉堡王中国存在拖欠员工2023年50%年终奖的行为,涉及总金额或高达千万元,致使部分员工通过诉讼手段维护权益。2023年8月,此前遭3.15晚会曝光的南昌六家汉堡王门店均遭市场监管部门重罚合计91.65万元,负责人罚281万。2023年9月,据彭博社报道,汉堡王在全球的最大特许经营商TABFIv考虑出售其所持汉堡王中国业务50%股权,接盘价码预计超过12亿美元。2023年11月,汉堡王子公司汉堡王(上海)餐饮有限公司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6771万。2023年1月,有消费者在汉堡王吃出“烤焦了的虫子”和“30厘米长的塑料丝”除了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汉堡王蹭此前苏伊士运河被搁浅货轮堵塞的热度被网友骂,还有去年国际妇女节期间,汉堡王英国公司社交账号发布了一则“女人属于厨房”的广告语,其宣称本意为帮助女性提高厨艺,但如此表述却被解读为歧视女性,随后公司只好道歉了事。
其实,近两年汉堡王或许也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并尝试做出了一系列改变。
2023年4月,汉堡王中国官宣换帅,起用了本土餐饮“老将”担任公司CEO。2023年1月,汉堡王更是改头换面,启用了全新品牌,并更新餐厅设计、员工服装等整套视觉系统,中国门店也将于今年第二季度逐步跟进。汉堡王换帅,以及花费极大代价更新全套视觉系统,是为了与过去刻意区别,向市场展现变革的决心。
NO.6必胜客
全球店铺:18703家
以34作为餐厅外观显著标志的必胜客,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披萨专卖连锁企业之一,在遍布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每天接待超过400万位顾客,烤制170多万个比萨饼。必胜客已在营业额和餐厅数量上,迅速成为全球领先的比萨连锁餐厅企业。不过,近两年,必胜客频频曝出必胜客无力生存,即将倒闭的消息。
在2012-2014年必胜客开始业绩下滑,而此时,整个披萨市场规模已经不敌汉堡市场。
而披萨市场的确面临着很多竞争对手,虽然刚开始给了消费者新鲜感,促进了消费。但随着越多细分品牌的冒出,可以说必胜客也没有多少新意,未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惊喜。
早年的必胜客进入中国市场后,是国内消费者向往的品牌,是西餐和高端的代名词。而慢慢的发展为和肯德基比较靠拢的形象品牌。
现在的必胜客存活下去都是问题,必胜客如今也在肯德基“搬救兵”,增强营销实力。后续的发展还是谜题。
茶饮小吃加盟店10大品牌特别推荐
茶饮小吃加盟店10大品牌特别推荐:
“2023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颁奖盛典,作为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红餐网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当中的重要环节,自评选之初就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得到了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国家品牌网等各大媒体机构的报道,实现从国家级权威媒体到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各大平台的全媒体报道,榜单触达了数百万用户。
茶饮品类:热度依旧
不可否认,茶饮是当下餐饮行业最热门的赛道,没有之一,而茶饮品类的领头羊品牌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今年的茶饮榜单上榜品牌个个实力不凡,跟去年的榜单相比,又加入了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古茗、益禾堂、甜啦啦等新面孔。
从这十个上榜的品牌可以窥见茶饮品类的总体发展特性:
一是下沉市场品牌表现突出。前几年在一二线城市拓展的品牌更为瞩目,如今在三四线等下沉市场发展的品牌同样受到了关注。比如第一个突破万店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今年风光无限,甜啦啦的发展势头也比较猛,火成城市地标的茶颜悦色品牌势能亦是不可小觑,今年开始把门店开到了武汉。
二是细分趋势明显。深挖烧仙草赛道的书亦烧仙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茶饮品类中强势突围而出,再次证明了在竞争同质化的背景下,茶饮细分化和差异化是大势所趋。
三是模式和场景多样化。为了寻求差异化,各大品牌在模式和场景上积极探索。譬如喜茶推出了喜小茶品牌,还率先推出了喜小茶零售饮品,拓展和创新力度可谓非常之大。在零售化的道路上,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品牌也在积极做尝试,纷纷在天猫开起了旗舰店。
茶饮江湖向来厮杀激烈,不积极创新求变的品牌就很容易被远远地甩到了队伍后面,也许明年又会被新的品牌代替。在此小编不得不提茶饮小吃加盟店10大品牌中的一匹黑马--爽洋洋奶茶。
爽洋洋奶茶打破传统奶茶的单调性,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潮奶茶休闲吧,目前品种包括70多种口味在内的130余款奶茶饮品、各式汉堡、炸鸡、薯条、鸡块、红豆派等40余种美味轻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平价奶茶”的茶饮连锁经营模式。公司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以成熟的经营模式赢得了社会的高度信任。经过五年多的发展、500多家加盟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珠三角地区、并逐渐辐射到全国各地。创始人卢承锦董事长以非凡的远见卓识规划着公司的蓝图、用心经营公司、真诚回馈社会。他带着阔达的胸怀和农民特有的朴实、以仁爱与感恩之心、成就他人的理念影响着周围的人、带领了一批又一批有着共同理念的创业者走向成功。
明年,这3家食品巨头将这样玩转中国市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又到岁末年尾,企业也迎来高层调整期。据知食君了解,仅在近期,百事中国、光明乳业、娃哈哈和维他奶中国都迎来新的“操盘手”,而雀巢则在10月宣布从明年1月1日开始由张西强出任大中华区CEO。
年底,既是一年的之末,又是来年之始,站在特殊的时间节点,这些新的企业掌门都发布了对于2023年的运营新政。
显然,百事中国、娃哈哈和维他奶中国,都是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举足轻重行业地位的企业,它们对来年工作的思考,不仅代表着企业自身在经营上新思维,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行业出现的新趋势,值得全行业关注。
娃哈哈宗馥莉:“四大举措”打好年轻化翻身仗
12月9日,宗馥莉出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业界认为娃哈哈集团由此进入“后宗庆厚时代”。
12月27-28日,娃哈哈集团举行2023年销售工作会议暨新品发布会,会上对2023年的产品、品牌、销售等方面工作发布重要战略,履新不久的宗馥莉首次公开出席集团重要活动并发表工作讲话。针对2023年品牌营销规划,宗馥莉明确提出“四大举措”,指明要助力品牌年轻化。
品牌焕新,是宗馥莉此前出任娃哈哈品牌公关部部长时一直大力推行的品牌策略,此次她在四大举措包括:一大战役打响“水的翻身仗”、两大IP助力品牌年轻化、三大品类锁定细分市场、四大产品持续造血渠道。
依据娃哈哈官方公众号的显示,在提到“水的翻身仗”,娃哈哈方面计划在2023年,围绕亚运营销、“实验室科研用水”、渠道建设三方面打出组合拳,将娃哈哈纯净水打造为“家庭健康用水新标杆”。在IP方面,娃哈哈打造出了AD钙奶“今日未成年”、营养快线“国潮第一大IP”等具有代表性的IP产品。从娃哈哈2023年的品牌营销规划来看,娃哈哈将持续通过AD钙奶、非常可乐两大IP,助力品牌年轻化,从口味、包装、渠道、文化意义等层面进行跨界联动,延伸、升级品牌IP内涵。在细分市场方面,娃哈哈明年将重点从苏打水、运动饮料和“新茶新果汁”三大品类入手,分别瞄准亚运会背景下的电竞人群、运动场景和都市新白领消费群,定位细分市场,实现新品升级。娃哈哈方面还透露,2023年将在乳饮料类、八宝罐头类等拳头产品上发力,通过声量维护和资源支持,持续造血渠道,打造2023年品牌营销“新元年”。
“四大举措”的推出,被业内视为娃哈哈打造2023年品牌营销“新元年”,并开始“拥抱”Z时代,从品牌战略来看,娃哈哈新的一年要走年轻化、IP化、健康化。
在新品发布会上,娃哈哈在8大饮料品类中推出11款新品,其中将重推非常可乐(无糖版)、“電敬”苏打水、“入茶里”系列低糖调味茶饮料、运动饮料、果汁、奶啤、U-YO厚乳拿铁、晶睛励力高蛋白牛奶等。娃哈哈还将推出五大系列大健康产品。
维他奶中国苏强:继续加强在市场分销渠道的执行力
12月中旬,苏强被任命为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CEO兼中国内地行政总裁,27日,苏强在北京的一次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首次亮相。
据了解,苏强职场经验丰富,在加盟维他奶之前,曾在玛氏箭牌、雀巢和徐福记任职,在快消行业有着近25年经验。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推动植物基产品为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11月25日,维他奶发布截止2023年9月30日止的2023/2023财政年度首6个月业绩,数据显示维他奶内地业绩受以重创——销售收入为22.30亿港元,同比下降28.89%。不过,在当天的业绩会议上,维他奶集团执行主席罗友礼也表示,随着9月份维他奶产品在内地市场恢复上架后正稳步复苏,10月和11月连续两个月都维持恢复势头。
显然,在维持增势的基础上进而提振内地业务,是苏强的首要目标。在他看来,继续加强在市场分销渠道的执行力,加强创新能力是维他奶巩固和加强在豆奶市场领导地位的应有之义。苏强还表示,维他奶要扩大植物奶市场占有份额的同时,还要在茶饮料中成为重要的领导者之一。
谈及未来,苏强谈到维他奶在线上会通过小视频故事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线下走进校园等活动,对合理膳食的理念和营养知识进行普及,而积极推动和普及植物基营养知识也是维他奶的发展前景和企业使命所在。
而面对当前国内植物基饮料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消费品牌,他认为,新锐品牌再加上海外巨头的搅局,无疑使得国内植物基饮料市场的竞争加剧。但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层面来看,植物基品类本身依然拥有巨大的空间和发展潜力可供挖掘。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植物奶市场规模约为550亿元,预计2023-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2.4%。从电商渠道来看,植物奶细分品类中,豆奶以46.8%的市场份额占据线上销售的首位;燕麦奶增长更加迅猛,同比增速为280%。
百事大中华区CEO谢长安:“机会型驱动”带来的成长机会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的中国市场比以往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多的食品巨头把中国列为重点区域,在运营上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知食君此前曾报道称,为了更加突出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全球最大食品巨头雀巢公司从明年开始,重新设立大中华区。
和雀巢一样恢复设立大中华区CEO一职的还有百事公司。11月1日,百事公司宣布任命谢长安为大中华区CEO,从即日起全面负责大中华区饮料、休闲零食和谷物品类全方面的业务。
谢长安于2010年加盟百事公司,历任大中华区食品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等要职。
作为百事大中华区业务的新帅,谢长安认为公司在新发展阶段有两大需求,首当其冲的是加速大中华区的业务的增长。在她看来,百事公司在华增长主要面临着三大机会。
是人均消费的提升,这是“机会型驱动”带来的成长机会。其次是“优势打造“的成长机会,这更多是依靠企业自身的优势能力打造,去创造条件实现高增长,这些能力包括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全域的消费者资产整合和运营等。第三则是布局新赛道上的新增长机会。基于此,谢长安对百事在华业务长期维持增长势头“信心满满”。
作为曾经的电商团队领路人,谢长安对线上业务的玩法也颇有心得,据其介绍,电商平台未来将会成为新品首发的重要一环,既可更快速上市,还能让消费者看见、种草。同时,百事中国还将借助电商业务去做消费者互动,给年轻消费者不一样的品牌体验。
综合来看,电商是百事公司数字化整体战略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战略中,百事公司将从消费端、生产端到企业端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这使得我们接下来可以做更多精准的消费者触达。”谢长安说,由于更懂消费者,“我们还可以深挖他们的需求,给到更好的产品设计甚至新配方。”
对于传统的线下零售伙伴,百事公司近年来持续深化和他们的数字化合作。“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帮客户优化选品,帮助零售商客户利用会员体系,增加消费者跟他们之间的粘性等等。”她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