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汉堡卡乐星几乎“告别”中国内地,仅剩3家加盟店
记者李昱茹
编辑牙韩翔
美式汉堡品牌卡乐星收缩在中国市场业务。11月21日,它关闭了上海浦东嘉里城的门店,这意味着卡乐星在上海的所有直营门店都已经停止营业。
目前在上海,仅剩浦东与虹桥机场的两家加盟店尚在营业,加盟店则不在关店范围内。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卡乐星也还在继续营业。目前,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只剩下3家加盟店。
界面新闻联系卡乐星上海餐饮管理公司没有得到回应。而早前这家公司对上观新闻称,后续也没有再开业的计划。
卡乐星由CN.Kh夫妇在美国洛杉矶创办,至今在全球拥有超1200家汉堡餐厅。2009年,卡乐星入驻中国选择直营模式经营。上海也是卡乐星登陆中国的首个城市,并在上海来福士场开出首家门店。当时,这家公司还曾计划在未来8年内,在中国发展超过100家餐厅。
而13年过去,相比达美乐与棒约翰等近年来崛起的快餐店,卡乐星的名字对于不少中国消费者依然比较陌生。事实上,卡乐星也在一点点收缩业务,2015年卡乐星在福州就关闭了全部门店。
卡乐星在中国存在感不强的原因一方面是扩张速度太慢,另一方面则是没有融入这个市场。
作为一家传统美式汉堡店,卡乐星并没能提供差异化产品,菜单仅局限于加州双牛芝士堡、香菜甜筒等。这个品牌吸引消费者的优点大多在于肉厚、畅饮、出餐快。但它平均40元一个的汉堡价格,也超出了不少上班族们的预算,在对手中失去竞争力。
对手们的快速扩张步伐也给卡乐星的发展施加了压力。
截止今年,1997年进入中国的达美乐的门店数从2023年的188家快速增长至508家,且在进一步下沉入二、三线城市;2003年棒约翰也在年初易主后宣布计划在华南新开1350家店。这些品牌也在形成各自的卖点,像达美乐就以其“30分钟必达”的外卖服务和消费券吸引消费者反复购买。
而中国本土的品牌如华莱士、塔斯汀等也加入了西式快餐赛道。这些品牌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且定位明确。例如,目前拥有2890家门店的中国汉堡塔斯汀将其80%门店开在3至5线城市,避开了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激烈竞争。再加上它本土化口味产品以及其低价策略,这个品牌成功出圈。
不只是卡乐星,另一个美式餐饮品牌唐恩都乐也在中国市场败北。
11月11日,菲律宾餐饮巨头快乐蜂(JiF)宣布,将终止其在中国的唐恩都乐咖啡业务(Dki'咖啡)。西方人喜欢以甜甜圈浸泡在咖啡的方式的消费,然而不少中国消费者们对此仍会有一定水土不服。
当下中国的西式快餐市场,留给卡乐星的发展空间已越来越小。同时,中国餐饮业在疫情之下状态并不乐观。西式快餐市场规模虽然仍保持扩张,一些品牌其实都处于亏损状态。
虽然门店扩张随带动了达美乐营收增长,其今年上半年9.09亿元,同比收入较去年增加18.6%。但从净亏损数据看,达美乐仍在中国已延续三年亏损。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的百胜中国在前三季度亏损2.67亿,并解释是销售额下降,原材料、工资和电费成本上涨等因素带来变动。
面对特殊时期的外部大环境考验,卡乐星此刻选择收缩或许也是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做出的妥协。
用奶茶店模式做咖啡,挪瓦咖啡靠加盟疯狂扩张
记者吴容
编辑牙韩翔
11月15日,NOWWA挪瓦咖啡在其微信公众号宣布120家门店齐开,除了加码广州一线城市外,这一批新店下沉至江西南昌、浙江金华、安徽黄山、广东湛江等10个城市。根据这家公司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区域分布方面,华东地区占比37%,共有44家店。华中地区30家店,占比25%。其中三线城市开店38家,占比32%。
截至目前,挪瓦咖啡在全国拥有超过1700家门店,覆盖的城市超过100个。为了庆祝新店开业,挪瓦咖啡称在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生椰拿铁一杯,不过这也是咖啡品牌新店开业惯常的宣传策略。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在230个城市运营6021家门店;据“窄门餐眼”最新统计,瑞幸全国门店数为7957家。
2023年6月于上海成立的挪瓦咖啡,所属公司为上海力醒科技有限公司。跟M、瑞幸咖啡一样,挪瓦咖啡走满足高频刚需的平价路线,瞄准22-29岁职场人群,提供售价在15元左右的现磨咖啡及茶饮、烘焙、周边等产品。
为了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挪瓦咖啡试图用新茶饮的调制手法实现咖啡的品类创新。在菜单上,你可以很直观感受到它“像做奶茶一样做咖啡”的思路,产品包括生椰拿铁、轻乳拿铁、小马果咖、鲜萃暖茶和小马冰沙等,这些产品乍看之下让人容易分不清到底是咖啡还是奶茶。最近热推的草莓轻乳拿铁拿铁也是如此,拿铁里是混合了粉红色的草莓果酱和牛奶。
挪瓦咖啡的拓张野心依赖于资本的大力扶持。
去年年底它宣布连续完成B轮和B+轮两轮融资,融资金额2亿人民币。B轮由觉资投资领投,B+轮由SIG海纳亚洲领投,新股东百丽集团消费基金、盛景嘉成母基金跟投。此前,它已完成由金沙江创投等参投的三轮融资。
拿到多轮融资的挪瓦咖啡在去年年底已开出了超过1500家门店。除直营店外,这些门店里有较大部分借助“合作模式”开启。
“合作模式”就是挪瓦咖啡寻找有食品营业执照的西餐厅、简餐厅、烘培店、酒吧等线下实体店,在店内进行门头翻新更换、加设挪瓦咖啡吧台等,由挪瓦咖啡提供机器、物料及供应链,并培训店员,然后出品咖啡满足外卖或即买即走的需求。
具体而言,商家承担租金,但不需要加盟费就能获得挪瓦咖啡的品牌授权,而挪瓦咖啡也可以较低成本“享受”商家的相关营业资质。据36氪此前报道,挪瓦咖啡与门店合作时的翻牌成本仅为数千元。借助这一模式,挪瓦咖啡方便实现快速复制。
今年以来挪瓦咖啡加码了加盟模式门店。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它多次在微信朋友圈等推送过加盟招商广告。
据挪瓦咖啡招商人员此前透露,不包括装修及品牌保证金,加盟需要23万元以上的资金,这其中包括3年的品牌特许费5.98万元,设备费12.4万元,运营费2万元等。另外,品牌保证金为1万元,门店装修费则在10万元-18万元。也就是说,加盟一家挪瓦咖啡至少需要34万元-42万元(不包括门店租金)。
直营模式利于质量把控,但门店拓展速度却不及加盟模式来得快。直营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一定程度上挤压利润空间。这是不少连锁品牌放开加盟的重要原因。
窄门餐饮数据显示,挪瓦咖啡的门店基本盘大多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通过加盟的方式来加密新一线城市、进攻下沉市场,既能迅速实现扩张,又能分担扩张的风险,无疑对品牌来说是更现实的选择。
从覆盖了国内100个城市的体量来看,挪瓦咖啡的布局可以堪比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水平,而120家店齐开的速度也接近M今年年初开店的阵仗。跑通单店模式的挪瓦咖啡,能否跑成咖啡界的“黑马”现在可能还不好说,但就眼下咖啡赛道的变化和其自身而言,挪瓦咖啡并非没有挑战。
根据公开报道,凭借“合作模式”一年内挪瓦咖啡就开出了400多家店,但这种模式下,品牌辨识度和价值感都不太够,产品溢价能力也较低,不利于博主们探店种草推广等后续宣传,而这大概也是挪瓦咖啡需要依赖加盟开出独立门店的又一原因。
同时,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如果没有做出差异性或者爆款单品,咖啡品牌事实上很难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对于“像做奶茶一样做咖啡”的策略,这样模糊定位很难在消费者端建立起较强的品牌认知外,也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以挪瓦咖啡力推的生椰拿铁为例,无论在瑞幸咖啡还是其它独立咖啡店都能很轻易找到相似产品。
加之,目前咖啡店已经卷麻了。在一线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咖啡店正在涌向年轻人们,塞满购物中心、热门商圈、文艺街区,甚至写字楼所有可能营业的空间。不仅一线城市,像在佛山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也早已聚集了超过3000家咖啡店。
今年咖啡赛道投资都非常谨慎。据驼鹿消费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过半,虽然发生了14起投资,融资金额仅为18.03亿元,甚至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太贵的投不进,单店模式较为成熟的咖啡品牌也并不多,也只有极少数地域性品牌获得了投资。
这样的环境,对包括挪瓦咖啡等正在发展的咖啡品牌而言并不乐观。值得留意的是,从2023年年底拿到融资至今,挪瓦咖啡今年并无新融资进入。
星巴克是对手?瑞幸企稳,塞纳左岸第700家咖啡西餐厅落户杭州
自始至终,瑞幸和星巴克就没有在一个跑道上,亦如塞纳左岸咖啡在大型店面复合型经营的细分市场上取得的成绩一样,此事无关孰优孰劣。作为咖啡赛道细分市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星巴克、瑞幸、塞纳左岸咖啡其三家的品牌战略构想根基不同:
01
在2023第三季度星巴克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上,正式发布2025中国战略愿景。至2025年,星巴克中国总门店数量将达到9000家,伙伴(员工)将新增35000人,达到95000多名。过去十年,星巴克中国内地门店数增长了近10倍,即将在2023财年底达到6000家。
以价值为导向的星巴克咖啡,塑造一种生活、工作学习空间的“第三空间”,主打“咖啡+社交空间”的理念,率先从高端市场切入,植入了现磨咖啡品质文化属性。在这个文化里有情怀、有场景,还有其他,重点在堂食空间。这正是星巴克一直以来着力营造的咖啡文化品牌形象;围绕顾客生活方式打造恰到好处的门店类型,臻选门店将继续承担不断提升咖啡体验的使命,而所有核心门店都将致力于成为社区的一份子,提供便捷又充满人情味的星巴克体验,深入践行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02
咖啡新零售代表品牌瑞幸咖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成立于2017年,近5年时间一路狂奔创最快上市记录,因财务造假,创最快退市记录!
瑞幸的重点是外卖。主打外卖、兼顾自取、极少量堂食的“反向星巴克”运作模式。瑞幸咖啡所面向用户的内容都简化为咖啡二字,而简到极致的门店,与其说是店、倒不如说是一个操作间或饮品店。终端门店有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以及外卖厨房四种店型,但对自身A刻意强化,让外卖咖啡属性变得极为强烈.
瑞幸咖啡的“无限场景”则是大数据模式。通过线下+线上,自取+外卖结合的方式打破咖啡消费的边界,就是通过规模扩张,快速健全用户在瑞幸手机APP中留存的咖啡下单品类、轻食品类、消费频度、消费时段等数据,为用户精准画像,进而为后一阶段的精准营销、运营管理创造条件。
用互联网惯用的裂变营销、快速覆盖和补贴战法,瑞幸无疑是幸运的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结束,瑞幸咖啡门店数量为7195家,其中包括4968家自营门店和2227家联营门店;瑞幸咖啡无论在店面数量上,还是在公司结构治理基本企稳。
03
塞纳左岸成立于2005年,初期通过直营店实战经营探索,当中关村第一家600平米大型咖啡西餐厅成功开设,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商务部备案资质,实践证明了从咖啡馆到“咖啡+牛排西餐”复合型咖啡西餐厅市场可行性,探索出咖餐行业自身品牌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用性成功运营解决方案。
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末,塞纳左岸第700家咖啡西餐厅成功落户杭州,该店面积900平米。正式官宣目前已成功经营店面积超过300平米以上复合型咖啡西餐厅达700家,服务了上亿的消费者,成为咖啡西餐行业中最具成长性品牌。
塞纳左岸从最初的第一代咖啡馆,到“咖啡+牛排西餐”复合型咖啡西餐厅,再到第三代--“泛咖啡化健康轻食咖啡西餐厅、精品咖啡馆”。塞纳左岸的产品包含:现磨咖啡、精品手冲、时尚茶饮、牛排西餐、健康轻食、文化空间,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泛咖啡化生活方式,与每位消费者分享极致服务价值的美好时刻,而不只是咖啡与美食。塞纳左岸咖啡希望通过精品咖啡的品质、仪式感、体验感、调性、消费空间的个性化塑造,极致服务标准指导,形成以产品驱动到服务驱动能力的重塑,赋予一种生活方式;坚持“咖啡+牛排+西式轻餐+健康轻食”的产品运营模式,利用咖啡极强的连带效应打造多场景休闲娱乐空间,具备以咖啡为载体的多场景多产品的复合式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