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消博会,看点真不少
集聚“高、新、优、特”消费精品——
这届消博会,看点真不少
海风轻拂,椰林婆娑,世界目光汇聚海南。7月25日-3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
本届消博会,参展企业和品牌数量均超过首届,国际化程度更高,10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共有超2800个品牌参展,RCEP成员国参展面积比首届增加近20%。
作为今年中国四大外贸展会中首场线下举办的展会,第二届消博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显示出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成果。
“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是本届消博会的主题。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我们将努力把本届消博会打造成各国扩大贸易、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真诚欢迎各国企业共乘中国发展快车,共享中国市场机遇,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首发首展首秀多
消博会是中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消博会新品云集,来自全球的企业相聚于此,推出“全球首发、亚太首展、中国首秀”。
只需3秒,水温迅速烧至100度再降至40度,一杯温度适宜的饮用水接好了。主打“3秒喝上凉白开”的IAM净饮熟水机X6首次在消博会上亮相。品牌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深入调研中国市场,我们发现许多家庭已经配备了直饮水机,于是我们将老款的过滤功能简化,扩大了水箱容量,进一步缩短出水时间,真正做到3秒喝上凉白开,希望进入更多中国家庭。”
泰山体育展出的“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的中国雪蜡车,在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92平方米的雪蜡车,不仅能满足6名打蜡师同时为雪板打蜡的专业需求,还配备了卫生间、淋浴间、热身区和休憩区。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雪蜡车服务保障的中国越野滑雪队在全部项目中取得了中国在冬奥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台雪蜡车也成为冬奥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据介绍,消博会期间,将有200多个品牌发布600多个全新产品。其中27日至28日的“消博时刻首发首秀”新品发布会,共有28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68个品牌携104件不同款式、不同系列的新品登场,涵盖时尚香化、珠宝首饰、世界名酒、高端食品、电子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引领消费潮流。
开幕前,多个时尚品牌已率先预告其全球首发新品。法国开云集团旗下珠宝品牌Qi专门设计了海南长臂猿孤品珠宝,知名艺术珠宝LARWINER拉威兒将展出“飞向未来”2023年度系列。顶级威士忌品牌格兰菲迪带来“时光臻藏系列50年”,爱丁顿携史诗级81年珍稀单一麦芽威士忌进行中国区首秀,引来多家采购商洽谈合作。
对接中国消费升级新需求,不少品牌选择在消博会首发健康类精品。
旅居生活展区里,傲胜的减压养身椅是中国首发。这款养身椅具备AI压力监测功能,只需30秒就能通过生物传感器测量心率、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异性,测算出身体紧张度,进而量身定制按摩程序。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希望借消博会接触更多终端消费者,提高品牌知名度,“我们看好中国消费市场”。
国货精品展魅力
消博会充分发挥“桥梁”与“窗口”的作用,不仅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提供机遇,也为中国消费精品销往全球创造商机。2万平方米的国内展区,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带来品牌超过1200个。
今年特设的5000平方米国货精品馆更是人气高涨,集中展示了中国科技、绿色家电、文创、生物医药等方面的消费精品。
国货精品“科技范儿”足——
科大讯飞展出多款全新产品,包括全新讯飞翻译机4.0、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讯飞智能助听器等,为高效快速翻译、视频创作收音、听损人群治疗等场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科大讯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消博会让科大讯飞在国际舞台上近距离接触采购商和消费者,我们全线消费级产品不仅得到很好的展示机会,也收获了很多积极反馈和建议,拓展了新的合作机会。”
华熙生物携中国首个透明质酸钠饮品品牌“水肌泉”的新品亮相本届消博会。品牌有关负责人介绍,玻尿酸饮用水产品配方仅含纯净水和玻尿酸,无添加、无防腐、无菌灌装。通过消博会,企业向更多同行和客户展示实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国货精品“不一般”——
在时尚珠宝精品展区,中国环保艺术珠宝品牌高纳仕展出一件镶嵌了19650颗钻石、耗时2年时间制作的金缕钻衣,完美展示了中国匠人精神。另一件全球首发的项链“矿工的眼泪”,以多种合成环保材料为基础,传递出品牌环保理念。“高纳仕将借助消博会的契机,宣扬品牌环保理念,探索更多全新概念的珠宝消费趋势,为品牌出海国际化预热。”该品牌负责人说。
简餐品牌理象国是近年涌现的新锐“国货”品牌,凭借产品创新发力,旗下的水饺、云吞、小酥肉、葱油饼等多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喜爱,成为消费精品中的“新国潮”代表之一。“理象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一顿理想的简餐’,本次参加消博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展示机会,我们期望向世界讲好‘国货品质’的故事。”理象国负责人王林介绍。
共享中国机遇
中国有14多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向全球企业释放着无法抗拒的“引力波”。
作为本届消博会主宾国,法国共有200多个品牌参展,体现了中法两国密切的贸易往来。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表示,在中国市场保持相当业务规模是确保该公司全球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2023年,达能中国的销售收入占其全球总收入的10%。达能始终看好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机遇。
本届消博会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参与热情高涨。
“相比首届消博会,今年日本馆的展览面积更大,参展企业数量也翻了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所长清水显司说,他们正把消博会当作寻求增长的“机遇之地”。
“中国已是资生堂全球第二总部及最大的海外市场。第二届消博会顺利举办,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中国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增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希望通过消博会的舞台,持续提升资生堂的影响力,为更多消费者带去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也期待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资生堂中国首席执行官藤原宪太郎告诉记者,资生堂将持续引进全球研发成果,深入参与本土创新,用优质丰富的产品满足更多中国消费者的美妆需求。
立足海南这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消博会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消费领域,更推动了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泰国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说,消博会为各国消费精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展示和交易机会,让外资企业感受到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许馨雄表示:“天丝集团深耕中国市场近30年,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海南的发展,对如今RCEP以及海南自贸港叠加效应带来的企业发展机会充满信心。我们期待通过消博会这一平台,积极拥抱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机遇,拓展和深化在华业务。”
“海南消博会是展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窗口,能帮助海外品牌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阿里巴巴集团B2C零售事业群副总裁王浩洋介绍,得益于消博会的良好平台,天猫国际也拓展了战略合作范围。截至目前,共有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多个海外品牌入驻天猫国际,其中八成以上品牌首次来华。
有精品展示,更有对接洽谈、国际采购、投资贸易——消博会密集呈现的合作共赢故事,见证中国以更加开放的胸襟与世界携手,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记者徐佩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靠“一碗麻辣烫”赴港IPO,杨国福究竟有何本事?
一直与“张亮麻辣烫”齐名的杨国福,如今更快一步地向资本市场迈去,冲刺“麻辣烫第一股”。
工作日的中午,杨国福餐厅不时会迎来一拨拨的客人,他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在冰箱前自助挑选想要的食材。结完账的五分钟后,一碗荤素搭配、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就被端上台来,等待着客人的享用。
店内用餐的莉莉(化名)告诉记者,“中午吃什么”是每天的难题,尤其是公司同事来自不同省份、口味也大为不同。而汤底多样、调料自选的麻辣烫刚好能够兼顾不同的口味,选择杨国福则是因为“老牌”更得青睐。
与莉莉想法相似的人不少,除了堂食者,身穿蓝色或黄色制服的外卖骑手也是杨国福店里的常客,他们匆匆地来又去。
不过,在这里用餐的人们或许并未意识到,他们身处的这家麻辣烫餐厅,如今或要迎来发展阶段的重要时点。
近日,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杨国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排名第一
杨国福麻辣烫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3年,当时,公司创始人杨国福及其配偶朱冬波于哈尔滨市开设第一家以“杨记麻辣烫”品牌命名的自营麻辣烫餐厅。
2007年,第一家以“杨国福”品牌命名的加盟餐厅在哈尔滨市开业。
通过标准化、系统化、易拓展的加盟模式,近年来,公司的加盟餐厅数量迅速增长。
公司于2023年新开993家新餐厅,于2023年新开1475家新餐厅,并于2023年前九个月新开970家新餐厅。以2023年的数据来计算,每一天都有4家杨国福麻辣烫开业。
截至2023年9月30日,杨国福品牌旗下共有5783家餐厅,其中包括上海的3家自营餐厅,其余在国内31个省市的5759家为加盟餐厅,以及21家海外加盟餐厅。
这家位于上海浦东的杨国福餐厅就是加盟餐厅,店内的座位不超过10个,约有5名店员。透过收银台后面半开放的煮菜窗口,能够窥见厨房内部的一隅。
虽然餐厅的面积不大,但据店内负责人介绍,平均每天能有一两百单的生意。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的商品交易总额及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餐厅数量计算,杨国福在中国的中式快餐市场、以及中式麻辣烫市场中均排名第一。
而杨国福的快速扩张,离不开外卖业务的发展。
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2023年小吃产业订单量占比超过1%的细分品类共有17个,排名靠前的是快餐简餐、麻辣烫、面条、米粉、粥、包子、黄焖鸡、炸鸡炸串、米线、饺子等。麻辣烫的订单量占比分别为6.0%,排名第二。
这意味着,麻辣烫是不少消费者的外卖选择。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在两大线上外卖平台上有外卖运营管控权限的麻辣烫餐厅已经分别超过3400家和4000家。
加盟收入超九成
受益于餐厅规模的飞速扩张,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2023年-2023年以及2023年1-9月(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82亿元、11.14亿元、11.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9亿元、2.02亿元。报告期内,虽2023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业绩下滑,但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销售开支明细方面,杨国福近年来在市场推广和广告开支上有所增加。招股书显示,2023年相关支出为76.9万元,占总比为3.3%;到2023年上涨至221.8万元,占总比为8.8%;截至2023年9月30日,相关支出为414.8万元,占总比为14.1%。
从区域划分来看,杨国福的市场重点主要在二三线城市。招股书显示,近年来,公司在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销售货品业务收入占总比的比例逐步提高,报告期内的占比分别为77.0%、80.8%和82.6%。
从收入分类来看,公司主要通过餐厅运营业务分部获得收入,包括加盟餐厅、自营餐厅和其他。
由于公司旗下的餐厅多数为加盟餐厅,加盟餐厅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加盟餐厅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收取的加盟费和系统维护费以及向加盟商销售货品。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加盟餐厅的收入分别为10.36亿元、10.56亿元、10.9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6%、94.8%、94.3%,近年来提升明显。
相对应的是,自营餐厅收入占比则逐步下降,2023年占比为1.4%,到2023年下降至0.7%,截至2023年9月30日占比进一步减少至0.5%。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这或许是因为公司的自营餐厅在逐年减少。报告期内,杨国福的平均自营餐厅数量分别为6家、4家、3家。
公司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加盟模式,为保障食品安全、服务质量以及保障所有“杨国福”麻辣烫餐厅一致的用餐体验。为此,公司通过内部团队直接管理和与第三方管理伙伴紧密合作的方式监督和管理公司的加盟餐厅,保障加盟餐厅提供的食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自营毛利率超海底捞
在一些消费者看来,麻辣烫或许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但以记者的亲身体验来看,即便享受杨国福店内88折的折扣,一碗以蔬菜为主的麻辣烫的售价也达到了30元。
招股说明书也指出,报告期内,公司自营餐厅的平均客单价分别为34.3元、32.3元、29.3元。
这一售价的背后隐藏的是,公司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即使公司表示运营自营餐厅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报告期内,自营餐厅的毛利率高达70.6%、65.7%、61.4%。
以2023年前9个月的毛利率数据来计算,一碗售价为30元的麻辣烫,其成本仅为11.58元。
而已经登上港股市场的海底捞(全部为直营店),其2023年-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7.68%、57.15%,低于同期杨国福自营餐厅的毛利率。
虽然自营餐厅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但是整体来看,公司的毛利率在持续增长,由2023年的27.9%增加至2023年的28.7%,并由2023年前9个月内的26.8%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30.2%。
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加盟业务的毛利率在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分别为28.9%、30.5%、30.7%。
与张亮麻辣烫只负责品牌管理、原料需外采而非自产的模式不同,杨国福采用的是自建物流的模式。
自2010年开始,杨国福在哈尔滨、上海等地建立起多个物流基地。2023年,杨国福斥资自建研发工厂,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便是生产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所需的麻辣烫底料、调味料等。
据悉,杨国福向加盟餐厅销售特定货品,例如四川工厂生产的调味料,以及公司向第三方采购的货品,包括食材、调味料、设备及其他餐厅运营所需材料。仅是将从第三方购买的产品转手给加盟商,杨国福就收获了约20%的毛利率。
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将更多的成本,转嫁到了加盟商的身上?
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向相关负责人咨询时获知,乡镇、县级市的加盟费用为2万左右,地级市的加盟费更高,加盟协议存续期间每年都需要交付。除了前期支付的加盟费和1万元的保证金,还有一次性的设备采购约7万元,店铺装修方面则是总部提供装修团队和装修材料。至于日常采购,除了新鲜蔬菜可以在本地购买,其余几乎所有产品都需要向杨国福总部采购。
根据招股书的信息,报告期内,公司对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加盟餐厅的平均销售额为16.05万元、16.63万元、15.9万元。
也就是说,加上加盟费、一家县级市的加盟餐厅一年就能为杨国福至少贡献近20万元的收入。
反之,对于加盟商而言,除了上述给加盟商的费用,还要再算上房租、人工、水电等费用。
正因如此,已经5783家店铺的杨国福仍然计划继续扩张。根据招股说明书,杨国福将于2023年至2024年每年在中国开设不少于1000家加盟餐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杨国福餐厅数量整体处于增长状态,但每年关闭的餐厅数量也不少。尤其是2023年,杨国福新开了986家餐厅、关了1068家,整体还减少了82家餐厅。
家族企业
截至最新披露,杨国福共有5位股东,分别是杨国福、朱冬波、杨兴宇、上海福果果、上海圣恩福,持股比例分别为38.79%、38.79%、19.39%、1.94%、1.09%。
杨国福与朱冬波为夫妻关系,杨兴宇是两人的儿子,三人为一致行动人。而上海福果果为员工激励计划持股平台,上海圣恩福为第三方管理伙伴负责人激励计划持股平台,杨国福为这两个持股平台的唯一普通合伙人。
值得一提的是,朱冬波的妹妹朱冬艳持有上海圣恩福约18.74%的合伙权益,朱冬波的表弟孙国荣持有上海圣恩福约4.11%的合伙权益。
2023年的前三季度内,杨国福进行了股利分配,金额为1亿元(扣税后为8000万元)。由于杨家三人掌控了公司大部分股权,上述分红几乎都落入了实控人一家的口袋。
不仅股权方面完全由杨氏家族控制,杨国福夫妻的近20个亲戚与公司存在业务往来,包括加盟业务、零售产品经销、第三方管理。
例如加盟业务,包括朱冬艳在内的14个关联人士为公司授权的加盟商,经营“杨国福”品牌麻辣烫餐厅。报告期内,交易金额分别为1176.68万元、1204.26万元、1590.36万元。
第三方管理业务方面,包括朱冬艳在内的3个关联人士为公司的第三方管理商。而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的第三方管理伙伴数量为18家,占比为16.67%。
可以看出,杨国福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事实上,这与公司最初的发展模式有关。
2005年,“杨记麻辣烫”的红火生意让周围的亲戚朋友艳羡不已,自然希望“帮忙安排一下”。杨国福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道:“先送人一个牌子,反正都是亲戚朋友,都一起干吧,大家都是苦过来的。”
不仅如此,杨国福麻辣烫的竞争对手张亮麻辣烫,发源地也是哈尔滨宾县。
此前还有消息称“张亮是杨国福的外甥”,但实际上两人没有血缘关系,而是亲属关系。“杨国福是我姑家的表姐夫,公司两人是平辈。”张亮如此澄清道。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这一次,蜜雪冰城正式去IPO了:估值200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i2012),作者:杨继云,36氪经授权发布。
蜜雪冰城终于要IPO了。
国庆节长假的第一天,消息传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正在接受广发证券对其进行辅导,已于2023年9月29日在河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自此,蜜雪冰城正式走上了IPO之路。
蜜雪冰城算是中国新茶饮最不可思议的存在——冷饮平均单价只有6元,却依然能源源不断赚钱。它的背后,是河南张红超、张红甫两兄弟草根逆袭的故事。1997年,张红超在河南郑州做起了刨冰生意,开了一个名为寒流刨冰的路边摊,正是此后开遍全国大街小巷的蜜雪冰城的前身。24年间,蜜雪冰城从几平米的小摊点、到20平米的小商店,再到如今以新鲜冰淇淋和茶饮为主的全国连锁品牌,已经开出了超10000家门店。
随着蜜雪冰城正式迈向IPO,新茶饮上市潮正迎来一波高潮。今年以来,奈雪的茶赴港上市,成为新茶饮第一股;接下来,还是备受瞩目的喜茶、鲜少被提及的茶百道、以及火爆长沙的茶颜悦色.....你可能看不上的奶茶生意,竟然有望诞生好几家上市公司。
图源:网络
从路边摊到10000家店蜜雪冰城的两位掌舵人——张红超、张红甫两兄弟,出生于河南商丘。
哥哥张红超初中毕业后时常倒腾一些小生意,他学过摩托车修理、做过食品业务员,甚至还养过兔子。1996年,张红超考上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人教育公关文秘专业,一边读书一边打工;1997年,他拿着奶奶压箱底的3000块钱,在郑州街头摆摊卖起了刨冰冷饮(寒流刨冰),这常常被称作蜜雪冰城的前身。
张红超的创业之路几经波折。寒流刨冰最初在郑州城中村一家出租房的门口,两三平,一个冰柜、两张折叠桌、几个小板凳,极其简陋,弟弟张红甫经常帮着哥哥运冰。可惜的是,这个冷饮摊搬迁多次都难成形,1998年的冬天来临,张红超已经是心灰意冷。这之后,闲不住的张红超跑去合肥卖冰糖葫芦,依旧无人问津。
1999年,张红超回到郑州重操旧业。城市在迅速发展,他的冷饮店经常遇到拆迁,从东风路白庙店到文化路博颂交叉口东南侧的一排门面房,张红超大着胆子盘了一间60多平的门店,产品也渐渐升级:从杯子装到刨冰到盘子装的雪花冰,还增加了香蕉船、奶昔、波大等系列产品。“蜜雪冰城”正式成立了。
为什么叫蜜雪冰城?因为把刨的像雪花一样的碎冰上面浇上甜蜜蜜的果酱,吃起来就像甜蜜的雪;因为产品系列很丰富,大概有上百种冰品,是当时全河南最专业的冰店之一,所以叫冰城——现任蜜雪冰城总经理的张红甫曾这样解释。
1999年的暑假,张红甫问父母14块钱,坐车到郑州来找生意刚刚起步的哥哥,目睹了张红超在拆迁后苦寻门店、加班加点的翻新整理、手写大字海报;也见证了哥哥为蜜雪冰城增加饮品线之外的西式汉堡、中式简餐……蜜雪冰城就这样成为了附近大学生的必须之地,逐渐走上正轨。
图源:蜜雪冰城
从那时起,蜜雪冰城产品的定价就一个比一个低:三块钱的汉堡、一块五的薯条、两块五的扬州炒饭。把低价产品做到极致的蜜雪冰城也是赚钱的,张红超会计算出一个非常精确的成本,再加上微量的毛利率来推导出价格。
2006年,又一个转折点来了——那时一款售价18元的网红冰激凌被张红超关注到,于是他研制出了蜜雪冰城第一支新鲜冰淇淋,定价1元。就是这支冰淇淋,为蜜雪冰城带来排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流,一天能卖出四五千支,这是蜜雪冰城最早的爆款单品。
很快,张红甫也正式加入蜜雪冰城。2004年,在黄河科技大学读法律的张红甫,选择退学参加工作,他先后去到徐福记、一家音响代理商任职,2007年初,他盘下一家店,成为蜜雪冰城第一代加盟商。
蜜雪冰城也在2008年之后开始公司化经营,引入专业经理人。张红超把股权结构重新设计,一人独资变成了两兄弟在内的四人合伙,并请人设计了新的公司。2010年,蜜雪冰城通过首批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门店的数量实现突飞猛进式增长。
2011年底,蜜雪冰城4位股东和平分家,张家两兄弟留在蜜雪冰城,哥哥开设冰淇淋粉工厂,张红甫则负责加盟的品牌和业务。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红甫,共有9位股东,前两大股东为张红甫、张红超,两人分别持股47.5%。
这几年,一股属于蜜雪冰城的风潮席卷全国。2023年6月22日,蜜雪冰城宣布全球门店数量突破一万家,成为第一家门店数量过万的茶饮企业。目前,蜜雪冰城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全球门店数量超过18000家。如今,它也终于走上了上市之路。
至今仅接受一轮融资,传估值200亿成立24年的蜜雪冰城鲜少接受外部的投资,直到今年。
2023年1月,蜜雪冰城完成首轮融资,由美团龙珠和高瓴领投,CPE源峰等机构跟投。据悉,本轮融资金额超20亿元,其中美团龙珠和高瓴单笔都投入10亿,这一轮融资完成之后,蜜雪冰城的估值达到200亿元。
一位接近投资交易的创投圈人士告诉投资界,“这次竞争十分激烈,各家为抢占蜜雪冰城份额都派出了最强的团队,最终高瓴、美团龙珠、CPE源峰等机构如愿。”
也是从那时起,关于蜜雪冰城上市的消息就时有传出,今年8月曾有报道称蜜雪冰城将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随即得到公司否认。没想到,一个月后赴A股上市成真。
蜜雪冰城凭什么可以上市?说起来,这家茶饮公司的特点十分明显,低价——产品价格多在10元以下,平均客单价只有6元,十几年来价格几乎没有上调,一下子就击穿了“用户心智”。蜜雪冰城的目标用户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群,国内下沉市场人群是最大的基数。除了三四线城市,大学城也是蜜雪冰城的主要阵地。
以加盟模式为主的蜜雪冰城,开店速度明显要快于喜茶等品牌的直营模式。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从河南走向全国,密集开店,店铺之间较短的距离带来了运营成本的下降。可以看到,蜜雪冰城门店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为河南,其次则是山东,分别为1495家和936家。
规模优势也带来了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蜜雪冰城在各地设有工厂和仓储物流,原材料可以直接运送到加盟店中。而且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蜜雪冰城在收取加盟费用之外,还收取卖给加盟店的原料费,这在营收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此前有传闻称,2023年蜜雪冰城收入为60亿元左右,净利润约8亿元,如今营收或已破百亿。
当各大茶饮品牌在一线城市厮杀,蜜雪冰城也不例外。目前,其在北京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00家,以通州、昌平、怀柔等五环外区域为主,此外在朝阳大悦城、簋街等地也设有门店。
蜜雪冰城也在持续试水新品。就在备案辅导的同一天,蜜雪冰城在郑州开设了首家“雪王城堡体验店”,不仅推出了新品饮品,还包括炸串、椰乳烩面、DIY蛋糕、咖啡、烘焙等多种新品类,甚至有与河南当地特色饮食结合的烙馍冰激凌。去年蜜雪冰城CEO张红甫还发布公开信宣布,进军平价咖啡领域,打造“幸运咖”品牌,并扬言:5年复制一个蜜雪冰城。
天眼查A显示,今年以来蜜雪冰城累计新成立6家子公司,分布在海南、成都、重庆等地,除了投资公司外,还有重庆雪王农业有限公司、大咖国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雪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河南雪王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鲜易达供应链有限公司等。
更令人惊讶的是,蜜雪冰城还悄悄成立了创投公司。9月13日,雪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经营范围包括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新茶饮IPO潮来了眼下,新茶饮品牌正一个个走向IPO。
打头阵的是奈雪的茶。今年6月,奈雪的茶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发行市值达到340亿港元。不过,上市之后的奈雪表现并不如意。此前招股书披露,奈雪的茶计划于2023年、2023年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
如今,除了蜜雪冰城,还有多家连锁茶饮品牌相继传出即将上市的消息。8月27日,据彭博社消息,国内新式茶饮连锁品牌茶百道或于明年赴港IPO,预筹集约5亿美元的资金。随后有知情人士爆料称,潜在上市规划还处于早期阶段,时间和筹款规模等细节可能会发生变化。天眼查数据显示,创始人王霄锟是茶百道大股东。
茶百道创立于2008年,起源于成都,第一家门店就开在了成都温江二中边上,明星产品有豆乳玉麒麟、杨枝甘露等。2023年,茶百道把熊猫图腾融入品牌设计之中,迅速获得了消费者喜爱也由此扩大了知名度,此后茶百道开启了大规模扩张之路,如今已经在全国布局了超4000家门店,遍布西南、华北、东北等区域。
当然,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喜茶。喜茶的掌舵人是一位90后男生——聂云宸,他背后集结了IDG资本、美团龙珠、红杉中国、高瓴、黑蚁资本、日初资本等众多VC/PE机构。不久前,投资界曾独家获悉,喜茶最新一轮融资完成,估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00亿元,再次刷新了中国茶饮的融资纪录。
另一个网红茶饮品牌——茶颜悦色,掌舵人吕梁是一名80后。早年间,吕良经过了几次创业,先后开过广告公司、卖过爆米花、开过卤味店。2013年的冬天,吕良在长沙创办了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并开出了第一家店,蛰伏多年后,茶颜悦色已经成为与臭豆腐齐名的长沙美食新地标。2023年底,茶颜悦色走出湖南。
茶颜悦色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天图的投资,此后投资方还包含顺为资本、元生资本、源码资本等。“茶颜悦色从去年开始,已经不见投资人了。”一位接近茶颜悦色的VC合伙人向投资界透露。而投资界最新获悉,茶颜悦色也即将迈出IPO第一步。
“新式茶饮上市潮即将杀到。”回想去年底,众多投资人就曾如此判断。如今这一幕正在一一应验。中国人口庞大,消费市场水大鱼大,很多不起眼的一门生意都可以跑出一家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