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2015年开啥加盟店致富

本文目录

沪上阿姨为扩张大放水,最低1.6万就能加盟

记者李昱茹

编辑牙韩翔

沪上阿姨着急了。这个茶饮品牌最近发布了一个叫做“百日千店”加盟政策公告,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加盟商,以此来实现自己百日开千店的扩张计划。

它在这个公告中称,在新模式下沪上阿姨的加盟店将启动分期付款模式,曾需一次性付清的4.98万元加盟费,如今可以分三年付清,则为每年1.66万元。这样的方式可以降低加盟商的投资门槛,并且压缩投资回报的周期,而沪上阿姨则能够促进门店数量快速增长。

沪上阿姨成立于2013年,如今已经快有10年的发展历程。当年速溶冲泡奶茶和台式奶茶是茶饮市场的主角,而沪上阿姨的创始人单卫钧则将血糯米、红豆、燕麦等底料加进奶茶里,作为一种差异化的方式来开店。不满足于只做一家上海本土奶茶品牌,沪上阿姨在2015年正式开放加盟。

开放加盟后,沪上阿姨快速向全国扩张。根据其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6月,沪上阿姨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业超过4600家门店。

而红餐大数据显示,蜜雪冰城的门店数已经达到22000余家;古茗则有6600家门店。很显然,若要在第二梯队的奶茶市场之中站稳,沪上阿姨也需要加速扩张。

沪上阿姨早前以五谷加入奶茶里为主,除了上海大本营之外,它在北方这些对稻谷类小料有市场需求的地方开店颇多。沪上阿姨早期的门店集中在山东、东北三省和天津等长江以北的地区。

沪上阿姨的开店模式与蜜雪冰城很像,就是在一个地方频繁开店来形成规模效应。在青岛不到一年时间沪上阿姨就开出了170家门店,在河南则是一年内开了200多家门店。大密度频繁开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占领市场,不给对手留太多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在当地建立起品牌认知。

但随着这些地方市场的逐渐饱和,沪上阿姨为了扩张更多的地方它甚至改变了产品策略。它不在局限于类似的稻谷奶茶,而是增加了茶饮界较为常见的鲜果茶产品,然后进入华南市场,2023年它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开店超过600家。

单卫钧在接受行业自媒体“咖门”采访时说,他要在2023年开出7000家店。

新的加盟政策将更有利于它实现开业7000家的目标,追赶对手,尤其是在下沉市场。

《2023-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新式茶饮品牌的线下门店明显集中在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资本市场反应证明,颇受资本青睐的茶饮品牌有两类:第一梯队为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这类全国性连锁品牌;受众群体最多的单品价格区间为15-24元,人群占比64%。

沪上阿姨属于第二梯队,价格定位在中部价格带(10到20元),其血糯米奶茶等五谷茶饮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品认知。目前沪上阿姨约4000多家门店中,60%都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也声明要做“腰部里的头部”。

下沉市场之所以吸引沪上阿姨,一部分源于当下大量人口回流入小镇的趋势,有潜在客源等待开发。二三线城市店租人力等营业成本更易控制,利润更高。

虽然加盟门槛降低能够跟快速地扩大规模,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加盟商管理问题。

在今年2月,社交平台有爆料称古茗一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酸奶、腐烂水果的情况。当时古茗方面回应称,已对该门店进行了关店、彻查,并对全国门店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检查。但5个月之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古茗茶饮店由于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被隆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9000元。

类似食品安全隐患对于大规模扩张中的沪上阿姨是一大挑战。

单卫钧也明确品牌对加盟商们的高要求,“加盟商管理,就是实打实的投资。我们每15-20家门店,就配一个区域经理,区域经理每月必须去店里2至3次。”在上述计划中,沪上阿姨将给产品品质、服务、清洁打分,若高分则会将加盟费从第三年以货款的方式“返补”给加盟商,以此激励加盟商优化服务。

贤合庄再度翻车,明星加盟店,究竟是“割韭菜”还是赚噱头

明星加盟店究竟有多坑?

明星陈赫用实际行动打了所有加盟商和粉丝的脸!

近期,陈赫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自己退股成都贤合庄股份的公告。

消息一经发出,便激起千层浪!

贤合庄的许多加盟商都愤怒至极,因为他们已经被贤合庄的天价加盟费坑的血本无归。

而陈赫作为贤合庄的代表和股东,居然脚底抹油跑路了,

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内幕呢?

陈赫自从靠着《爱情公寓》和《奔跑吧,兄弟》大火之后,借着明星开店的热潮,在2015年,跟朱桢和叶一茜合作开了贤合庄火锅店。

在开店初期,陈赫可算是十分地上心,甚至亲自去店里站台打名气。

不仅如此,还在各种社交平台跟各大网红合作,有着陈赫这大明星和各路大网红的名气,不过多久,贤合庄就火了起来。

众多粉丝蜂拥而至,也吸引了不少加盟商的目光,短短两年,贤合庄从一个火锅店,发展成了全国七百多家店面的名门。

这样的发展速度,一度超过了火锅界的天花板——海底捞。

贤合庄跟加盟商保证的是,火锅店半年到一年可以回本,而此时上头的加盟商们不会想到,自己将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加入贤合庄,前期需要的费用是极大的,光加入的加盟费就需要48万,再加上五万元的保证金,每个月还要上缴营业额的百分之二。

不仅如此,这笔钱还是有“保质期”的,48万的加盟费仅仅是三年的使用期,到期之后,还要每年缴纳两万元的费用,而且店里的桌椅板凳锅底运送费什么的,还需要加盟商自己出钱。

换算下来,每个加盟商至少要拿出来一百万左右,才能开起来这家火锅店。

如果单单是加盟费昂贵,也不是不能接受,陈赫却做出了更离谱的事!

但是陈赫的贤合庄因为食品安全多次被查处,而此时陈赫却宣布退出贤合庄跑路了,这让拿出天价加盟费来加盟贤合庄的加盟商们血本无归。

作为代言人和老板之一的陈赫也成为加盟商声讨的对象。

明星加盟店究竟是“割韭菜”还是加盟商们为了赚钱的噱头?

开明星加盟店的不只是陈赫一个,比如前几年薛之谦的“上上谦”、关晓彤的“天然呆奶茶”、胡海泉的“本宫的茶”……一个个明星品牌的加盟店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来了。

但是明星加盟店的支撑是明星效应。

明星效应是有时效的,一旦这个明星的热度消失或者粉丝出现了审美疲劳,那么明星加盟店的收益就会一落千丈。

一心想赚钱的加盟商们冲着明星的噱头纷纷投资,血本无归后,明星却能独善其身,这是为什么呢?

贤合庄的加盟商一茬接一茬地倒闭,但是血本无归的他们找陈赫索赔有用吗?

显然是没用的,早在20年前。陈赫就已经不是股东,这时贤合庄被曝的各种负面新闻,如果追查责任的话,是跟陈赫基本上,没有关系了。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加盟商们想利用流量受益,明星们也在利用流量收割粉丝的“韭菜”。

杨国福麻辣烫,上市全靠加盟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开菠萝财经(ID:kiiji),作者丨吴娇颖,编辑丨金玙璠

巷口那家麻辣烫的故事,终于讲到上市这一页。

日前,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正式冲刺“麻辣烫第一股”。

一对曾靠摆摊为生的东北夫妇,把发源于四川的麻辣烫生意做到全国乃至海外,开出5783家门店。这故事听起来相当励志,但背后的生意经算不上高明。

大规模的加盟体系、极轻资产的连锁运营,让杨国福得以最低成本地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和头部地位。说白了,杨国福赚的都是加盟商的钱,比如收加盟费、售卖底料、转售食材。

5780家加盟店,每年为杨国福创造约11亿的营收,品牌净利率高达15%-17%。对加盟商来说,似乎也不亏。据杨国福官网显示,其加盟店毛利率高达65%、初期投资10万-30万、月净利润1-4万,正常情况下7个月回本。

杨国福的麻辣烫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上市前没有进行过融资,在资本眼里,麻辣烫就不是一个好赛道,既是因品类天花板比较低,也在于加盟模式下门店为品牌贡献的利润空间太小。

未来杨国福在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被认为来自这种管理成本分摊、管理权力下放的大型加盟模式,比如它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加盟门店存在的不合规现象、继续规模化对品牌内部管理能力的挑战,以及“高价不高端”对消费者的劝退。

杨国福年入11亿,“薅”自加盟商时间倒回2003年,杨国福夫妇在哈尔滨开了第一家麻辣烫门店。最开始名字叫“杨记麻辣烫”,没什么记忆点,老板干脆以自己名字命名,改为“杨国福麻辣烫”。

夫妇俩对当时在东北流行的麻辣烫进行了一些改良,锅底少油多汤、可以加面条等主食,这更符合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也成了后来他们的招牌——“可以喝的麻辣烫”。

生意做得不错的杨国福麻辣烫,在2007年有了第一家加盟店,并在此后15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迅速铺开。招股书显示,目前杨国福麻辣烫拥有5783家门店,除了位于上海的3家直营店,其余的都是加盟店,其中还有21家开在海外。

杨国福麻辣烫美国门店来源/微博

也正是这5780家加盟店,撑起了杨国福麻辣烫的几乎全部营收。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3年、2023年1月-9月,杨国福麻辣烫的营收分别为11.8亿、11.1亿和11.6亿,其中加盟商贡献的营收占比每年都在90%左右,分别达到10.4亿、10.6亿和11亿。

杨国福收入的大头,是从加盟商身上赚的“原料差价”。根据招股书名目是三大块,一是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培训费、保证金等;二是向加盟商销售原料,主要是杨国福自营工厂生产的底料;三是向加盟商转售原料和设备,其要求加盟店必须向品牌统一采购原料。

报告期内,杨国福每年收取加盟费等各种费用,约为0.5-0.6亿;自产原料销售收入约为3亿;转售原料和设备赚得最多,达到7亿左右。

杨国福营收构成来源/招股书

不过,采取加盟模式经营、主要通过转卖原料赚钱的杨国福,毛利率自然比直营的传统中式餐饮企业低不少。2023年、2023年、2023年1月-9月,其年毛利分别为3.3亿、3.2亿和3.5亿。

这期间对应的毛利率有所提升,从2023年的27.9%涨到2023年的30.2%,是因为杨国福位于四川成都的工厂在2023年9月投产,随着生产线和产量增加,规模效应得以显现,边际成本不断降低。

在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中心研究总监李应涛看来,靠加盟赚钱的企业流水数据不会太好看,但对于扩张阶段的杨国福来说,加盟模式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轻资产的加盟模式,的确让杨国福最大程度地压缩了开支。同时由于加盟店自负盈亏,这一模式也能帮助企业对冲一些风险,比如疫情期间,为企业分摊了人力、租金的成本负担。

比如,公司目前拥有464名员工,但员工成本每年只有3000多万;其研发费用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不到250万,2023年时只有63万;广告营销费用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还不足500万,2023年甚至只有77万。

低成本运营下,杨国福报告期内的利润达到1.8亿、1.7亿和2.2亿,净利率高达15%-17%左右。相比其他网红餐饮品牌,杨国福的确可以说是在“闷声赚小钱”。

李应涛分析,一个行业快速崛起的黄金时间只有3-5年,加盟模式更有利于杨国福的市场下沉,快速通过规模化抢占市场份额,而且,这也符合麻辣烫品类在大众认知中的性价比属性。

从门店分布情况来看,杨国福市场下沉趋势的确比较明显。招股书显示,其45%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43%的门店在二线城市,仅有约12%的门店分布在一线城市。

门店毛利65%,资本为何不爱麻辣烫?杨国福靠加盟狂赚,那加盟商是被“割韭菜”了吗?

据杨国福官网显示,其门店加盟费用不算高,一线城市为2.39万元、二三线城市为1.39万元、县城为1.09万元、乡镇为6900元、北京则需要3.99万元。加上保证金、广告宣传费、设备、前期原料以及装修、房租、人力等费用,总投资金额在10.92万元-28.19万元不等。

根据其官网的利润分析,加盟店毛利率可达到65%,这与开菠萝财经获悉的该行业平均毛利率大致相符。在北京、一二三线城市及县城、乡镇,客单价分别按20元、18元、16元、14元、12元和10元算,正常客流量下年净利润可分别达到15.84万元-48.96万元。据此估算,一家杨国福麻辣烫加盟店的回本周期大概是7个月。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利润分析来源/杨国福官网

在此次披露的招股书中,杨国福没有公布加盟店的平均年营收和客单价,而是通过加盟店向品牌方统一采购货品的销售额,来衡量加盟餐厅的运营表现。

以2023年前三个季度一线城市加盟店为例,平均每家店年采购额为31.5万,这也就是一家店的原料成本。按照65%的毛利率计算,一家门店三个季度营收约为90万、年营收约为120万,基本与官网给出的利润分析一致。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对加盟商来说,麻辣烫的确是一门好生意。

“麻辣烫属于日常快餐,食材比较丰富,消费者接受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容易被复制,而且具有成瘾性。另外,这个品类对厨师和服务人员要求相比其他中餐更低,人力成本也更低。”李应涛指出,最重要的是,毛利率比较高。

当然,这也是杨国福能够通过加盟快速开店、形成大型连锁业态的原因。

杨国福麻辣烫的标准化产品原料来源/招股书

而让加盟商趋之若鹜的麻辣烫,在资本眼中并不是“香饽饽”。

近两年,中式餐饮行业在资本市场可谓风光无两,火锅、烧烤、面馆、卤味被投了个遍。市场规模近2000亿的麻辣烫,却鲜有人问津。

公开资料显示,麻辣烫行业只有两个品牌拿到过融资,其中成立于2015年的小蛮椒麻辣烫,在2023年到2023年曾获得3轮融资;另外,福客麻辣烫曾在2017年拿到一笔数千万元的融资。两大行业巨头杨国福和张亮,则从未有过融资经历。

“问题出在供给端。”餐饮领域投资人凌肖告诉开菠萝财经。

首先是经营模式问题。凌肖分析,假如采取直营模式,品牌会面临比较长的资金周期,还要兼顾区域选址、门店管理等,扩张会非常缓慢。但如果采取加盟模式,门店的原料成本即品牌的供应链收入,门店毛利高意味着其对品牌的利润贡献少。“即便规模如此大的杨国福,近6000家门店一年贡献11亿,也不算多。”

另外,加盟商与品牌方的博弈难以避免。“事实上,品牌很难完全控制门店的食材选择和供应链,有些加盟商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绕过管理者自行采购,结果是产品品质变得难把控。”凌肖称。

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也劝退了很多投资者。近两年,麻辣烫行业金字塔特征明显,头部位置被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抢占,腰部和尾部则被更多街头麻辣烫小店分食。凌肖评价,“赛道基本成型,增量空间不大,也比较难差异化。”

加盟常翻车、高价不高端,杨国福的上市路不好走规模大、能赚钱、对手少,并不意味着杨国福可以高枕无忧。

从招股书来看,加盟商对杨国福的忠诚度并不高。2023年,新开店和关闭店数量分别为986家和1068家,到了2023年前九个月,新开和关闭门店分别为962家和439家。同时,运营时间少于两年的店越来越多,持续开三年以上的店越来越少。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杨国福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型加盟模式的隐忧。

据招股书透露,杨国福对大量加盟门店并不进行直接管理,而是聘请和授权第三方企业,来协助管理及监督加盟店的经营情况。一般来说,授权管理期限为1年,品牌支付给第三方企业的服务费,与加盟店业绩、采购额及新开店数量等直接挂钩。截至2023年9月底,其第三方合作伙伴有18家。

合作管控地区加盟管理模式来源/招股书

在这一管理制度下,杨国福每年需要向第三方企业支出4000万左右的服务费,但员工成本大大降低了。

“这种模式相当于把管理成本分摊了,让第三方承担管理职能,也获得了所谓的管理利润。但同时,也反映出一家企业公司组织能力比较差,没有很强的跨区域管理能力和自建团队能力。”凌肖分析。

在这种加盟管理体系下,过去几年,杨国福麻辣烫屡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2017年,其20多家门店被曝出在外卖平台存在证照不符问题;2023年,一门店被曝员工切肉时把脚放在案台上;2023年7月,有博主暗访其门店,拍摄到后厨存在食材被老鼠咬后继续使用、洗菜的抹布用来擦鞋、肉食不清洗直接煮等问题。

博主@内幕纠察局暗访杨国福麻辣烫一门店后厨来源/视频截图

去年8月,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广东、上海等11地市场监管部门排查辖区3323家杨国福麻辣烫门店,责令整改841家,立案查处24件。9月,又有三家北京门店因餐具存有食物残渣等违规行为被罚。

“上市企业的关注度更高更集中,一旦发生食品安全或产品质量问题,舆论的声量会被迅速放大,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李应涛谈到。

他认为,杨国福的加盟模式还有两个有待验证的问题,一是上市后企业对加盟商的管理和控制能否持续地稳定到位,“越是发展到后期、规模越大,加盟的后劲就会越不足、爆发力越弱。”二是上市企业必须合规,现有加盟商存在的某些不合规现象就必须被纠正,这也考验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凌肖认为,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长期来看与其成长性有关。“目前来看,杨国福没有什么第二增长曲线,麻辣烫的这个品类的天花板也比较低,即便三四年后门店规模再增加一倍,利润也很难见涨。”

当规模天花板逐渐显现,杨国福的增收策略似乎正在倾向天平的另一端——提价。从部分消费者的反馈来看,虽为按斤称重,可价格并不透明,且正变得越来越贵。

其官网加盟利润分析表显示,客单价最高的北京地区门店,人均消费额只有20元。据招股书披露,杨国福位于上海的三家直营店,近三年的客单价分别为34.3元、32.3元和29.3元。但这个价格与众多消费者的反馈有差异,在社交平台上,有许多消费者反馈,一份正常食量的麻辣烫通常能达到四五十元。即便在县城,一份价格也能轻轻松松达到30多元。

消费者称杨国福“越来越贵”来源/小红书

消费者佩佩告诉开菠萝财经,据她观察,杨国福麻辣烫的性价比,仅建立在外卖平台大额满减的基础上。她向开菠萝财经展示的外卖订单显示,一份包括九种菜品的杨国福麻辣烫,总价通常在50元左右,平台和店铺补贴通常能优惠二三十元。“但我有一次顺路去店里吃,随便拿点菜就50多块,惊呆了。”她补充道。

在凌肖看来,麻辣烫这个品类的价格存在天花板,不太可能讲高端的故事。“平价快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可能品牌会根据供需关系或者凭借对产品的信心,缓慢提价,但是当消费者发现心理预期落差太大,很可能就会减少消费频次。”

“先打规模后提价值的打法,比较适用于行业高速发展初期,等有了规模、利润稳定后,企业必须要修炼‘内功’,否则未来的发展压力会非常大。”具体到杨国福身上,在李应涛看来,或许第一步就是要增强渠道控制力和直接盈利能力,比如慢慢减少加盟店、增加直营店比重。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凌肖、佩佩为化名。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