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有哪些

本文目录

全球最大的10家快餐连锁店

今天的快餐店是世界上最受欢迎和最常光顾的餐馆。以下列出了全球10家最受欢迎和最大的快餐连锁店。该排名基于每个品牌在全球拥有的地点(特许经营权)数量。

1.Sw

~全球41,500个地点

首次开业:1965

总部:美国康涅狄格州米尔福德

主营产品:三明治

所有者:德卢卡家族

世界上没有其他连锁餐厅拥有像赛百味这么多的地点。这家三明治店由朋友FDL和PBk于196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创立。餐厅原名“P39,总部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现在全球有22,600家肯德基分店。

5.必胜客

~全球18,500个地点

首次开业:1958年

总部:美国德克萨斯州普莱诺

主营产品:披萨

必胜客是按地点数量计算的第五大快餐连锁店。这家比萨店由美国兄弟D和FkD于1958年在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创立。必胜客设法迅速在美国各地扩张。1977年,达尼兄弟将这家连锁店卖给了百事可乐,百事可乐将必胜客扩展到了全球市场。如今,全世界约有18,500个必胜客餐厅,使必胜客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披萨制造商和销售商。该公司和快餐连锁店现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普莱诺。它是“百胜”的另一个子公司!B于1997年从百事可乐分拆出来。

6.汉堡王

~全球17,800个地点

首次开业:1953年

总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

主营产品:汉堡包

7.多米诺骨牌

~全球16,300个地点

首次开业:1960年

总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

主营产品:披萨

所有者:Di39B,I.

9.巴斯金-罗宾斯

~全球8,100个地点

首次开业:1945年

总部:美国马萨诸塞州坎顿

主营产品:冰淇淋

所有者:Dki39B,I.

10.亨特兄弟披萨

~全球7,500个地点

首次开业:1991

总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

主营产品:披萨

所有者:Lxi,I.的PizzWh

盘点今年餐饮领域十大上市公司:波澜壮阔的一年,有人欢喜有人愁

【FB】2023年,即将结束了,对于餐饮市场来说,这是波澜壮阔的一年,又是处处都是坑,一不小心就会倒下的一年。

今年诞生了一大批餐饮领域的上市公司,也看到了像海底捞这样的老前辈,市值从最高点跌去了三千多亿。而餐饮领域的创业与融资热潮从年初还在过热,到了年底就是过冷,这一波热度来得快,去得更快。

今年的波折比去年多,疫情依然在,但是大家都在学着继续坚强,回归理性,回归底层商业逻辑将会是明年市场的主旋律。其实,尊重商业演进规律是很多玩家都应该不断思考和询问自身的。我们来细数一下,今年的餐饮上市公司:

1、全球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

在今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9.8港币,上市之后就跌破发行价,是真正的「上市即巅峰」,现在市值还有150亿港币。看奈雪的股价走势,是真的惨。

从奈雪的茶上市来看,高端现制茶饮市场逐渐就定型了,原来是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有一轮又一轮的争夺,高峰期的时候,喜茶和奈雪的茶还能撕逼一下。现在是乐乐茶退回华东市场,其实也算是一种扩张策略失误的一轮重新调整,不论是单店模型,还是发展策略都需要重新回炉重造。

而奈雪的茶在大讲第三空间,对标星巴克之后,也在调整门店策略,发现又是奶茶,又是烘焙,不是一条快速实现增长的好路子,所以上市之前就提出了要大力推进PRO店,现在奈雪的茶挺多标准店的模型再切换到PRO店。

上市之后就明白了,尽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对业绩的增长和净利润的拉升是没有用的,树立品牌做旗舰店,少量去铺设就可以,赚钱还是需要更加稳健的小店模型。自从上市后之后,也很少见奈雪的茶讲第三空间的概念了。国内的茶饮门店模型主要还是TkO,要么是打包带走,要么外卖送餐。

奈雪的茶标准店的烘焙排烟等让门店的点位受限,所以走P店,不仅仅进商场,也开始走办公楼和社区,这是一种价值回归。在华东地区建中央工厂来支撑P店中的烘焙产品,其实从茶饮,来带动烘焙产品在下午茶时间段的销售,这个逻辑是通的,只是奈雪的茶在产品上可能需要再琢磨琢磨,到底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下午茶。

2、「永不算计顾客」——海伦司

今年确实是小酒馆热,在海伦司成功上市之后,挺多人去搞小酒馆的业务,还有就是开始大讲24小时全时段营业的概念,但是市场上真正能把全时段做出来的,就北京的南城香算一个吗?

海伦司的上市定价为19.77港币,跟奈雪的茶定价是一样的,但是现在市值是比奈雪的茶要好的,还有245亿港币。

之前详细梳理过海伦司的业务模型——《拆解「永不算计顾客」的海伦司:颠覆的路上并不拥挤》。海伦司坚持不算计顾客和永怀感恩的心态,给充满套路销售,以及花费高昂的价格去夜店消费可能也换不回多少尊重的夜间消费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流。

为年轻人提供一处可消费得起,有一定氛围的社交场所。消费不再有高低之分,不再去抬高有消费能力的客人,过来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大家喝的都是相同价位、人均消费的酒水,在这里可以拉近朋友和朋友之间的距离。

3、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

今年9月,千味央厨正式登陆A股市场,刚上市的时候市值有19亿元,现在已经涨到了52亿元。说是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很多人可能会戏称一家卖油条的,还是专门给大型连锁餐饮品牌供应油条的也能上市。

百胜中国和华莱士是千味央厨的前两大客户,百胜中国在2023年和2023年贡献的收入是达到30%的,在2023年的时候回调到了23%。做供应链的公司,都还是需要捆绑有实力的大客户,不断有稳定的订单,能够分到一定行业和客户成长的红利。

伴随着千味央厨的上市,绝味做了一轮套现,当初投资了5000万给千味央厨,这一轮上市之后的套现,税后净利润有1个亿。

4、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

4月份,味知香作为预制菜第一股上市,每股发行价格为28.53元/股,一度股价飙涨到了125元/股,市值达到125亿元。现在市值已经回落了,还有90亿元。

近三年味知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5.42亿元、6.22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7112.49万元、8624.33万元、1.25亿元。

可以说营收规模不算特别大,在二级市场给其的定价是比较高的,这导致挺多公司都蠢蠢欲动,不仅仅是改名,还有一大批的战略方向就是要发力预制菜,比如国联水产,之前还说要小龙虾的,后面就是押注预制菜了。

蹭预制菜概念的公司越来越多了,可以预见的是后面还会有各个细分领域的预制菜第一股在准备上市,比如鲜美来就用的是水产预制菜,已经披露招股书了。

5、香港粉面连锁龙头品牌——谭仔国际

今年粉面市场的创业融资那可不是一般的火热,不论是拉面三巨头的融资,还是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等品牌估值不断暴涨,融资的金额一轮比一轮要大,和府捞面的估值已经去到了70亿元,而遇见小面今年估值更是连翻暴涨,已经去到了30亿元。

而香港的粉面连锁品牌谭仔国际上市的时候就破发了,现在市值只有42亿港币。

和府捞面在2023年的收入已经去到了11亿元,今年的收入估计能去到16-20亿元。而谭仔国际在2023财年(截至2023年3月30日一年)的收入有14.7亿元,在今年截至9月30日的半年收入有9.7亿元,比和府捞面的上半年8.4亿元收入是要多的。

谭仔国际在二级市场,拿到的市值只有42亿港币;在中国香港地区开得遍地都是,还是不如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得铺天盖地,主要是市场想象空间不一样,谭仔国际已经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始拓店了,只是进程比较慢。市场竞争已经这么激烈了,要跟内地这些拿了巨额融资的玩家扳手腕,估计够呛。

但是,谭仔国际的上市还是令人很受鼓舞的,国内的粉面赛道顶级玩家离上市也不会太远。

6、咖啡饮料化的标杆——DhB

北美的咖啡连锁品牌DhB今年上市,让市场上很多人觉得有点经验,不仅仅是股价暴涨,还有一个点是他们家的产品和模式。

DhB上市的时候,发行价定位是23美元,现在已经涨到了52美元,市值去到了85亿美元(市值约541亿人民币,雪球、富途牛牛等平台算的是发行A类股票来评估其市值,市值有26亿美元,不过后面雪球做了修正,富途现在显示的市值是26亿美元)。

DhB给自己的定位是饮料公司,从他们的财报电话会议,以及CEO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来看,对市场的认知还是非常清晰的。只是将咖啡、能量饮料做了杯装化,另外一个亮点是饮品可以定制。

有分析师就一直在说,希望星巴克能够学习一下DhB,抓住功能性饮料和咖啡饮料化的市场。

在门店销售的模型上,主要是通过Div-Th的模型来实现,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小店做门店自取,毕竟不同的市场土壤不一样,所以实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但是底层的逻辑是一样的。在今年的第三季度,DhB的门店规模突破了500家,2023年预计新开门店至少112家。

可以看到小红书上,对DhB的评价内容:排长队著名、店员热情和网红店属性。

7、85年历史烘焙品牌——KiK

KiK在1937年开出第一家店,离现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也算是甜品烘焙的领军者。JAB在2016年对KiK发起私有化的收购,在运作5年之后,让其重返资本市场。现在KiK的市值有29.6亿美元(约188亿人民币)。

JAB对餐饮食品饮料类的公司做并购,然后整合运作,还是有自己一套方法论的:

1、继续做并购,在2023年KiK收购了Ii的74.7%的股份,这个品牌是年轻化的品牌,并且还兼具数字化。KiK在美加地区的增长,主要是靠对Ii收购,做并表之后实现的。

2、放弃传统的批发业务,做战略转型。因为放弃传统的批发业务,KiK业绩下滑了2200万美元,但是大力做新鲜的烘焙产品和发展日配的业务,对传统批发业务的下滑,有一定程度上的对冲。按照KiK以前的业务模型走下去,就是做传统批发,会成为长保类的产品,现在的战略是做日配,做新鲜的短保产品,并且开始极度强调数字化。

3、门店的网络拓展策略——H--Sk模型,这是在航空领域和物流领域常见的一套模型(国内的像百胜中国旗下的必胜客,也在谈这个模型,翻译的是卫星店,这个翻译总感觉有点怪)。

个人的理解是,KiK用「大店+工厂」(有36家工厂,13家自营工厂)作为一个HUB(枢纽),来带动小店和日配点(这种日配店主要是便利店的那种小货架一样的东西,KiK的产品是12个一打一盒的)的拓展,以及做城市门店的加密。

KiK的每个枢纽(H)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可以覆盖37-45个Sk(小店和便利店货架),而在国际市场可以覆盖65-71个Sk(小店和便利店货架)。最终会来核算,每一个HUB(枢纽)能覆盖多少门店(小店和售卖点等)和日配中心,以及每个H--Sk的赚钱能力。

国内的桃李面包是非常强的一家公司,其将小店和商超的货架策略做到了极致,真的是桃李满天下,主要是团队比较老化了,上市之后估计是想套现养老了,战斗力一般。如果桃李面包在门店侧继续迈进一步,可能会做得更大,护城河也会更深。

8、永远不上夜班的FiWh

FiWh是一家日间概念餐厅,创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全职员工8000人,供应使用新鲜食材定制的早餐、早午餐和午餐。

FiWh提供传统美食,如煎饼、煎蛋卷、三明治和沙拉,以及藜麦PwBw®、鳄梨吐司和Chikih等特色食品。现在市值有9.4亿美元(约60亿人民币),国内的巴比馒头做包子早餐的,现在市值86亿元,没差多远,不过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型是不一样的。

FiWh认为,其运营体系是一种竞争优势。尽管每天只开放8.5小时,但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它的平均单店的营业额为160万美元。

该公司认为其34的做法有助于其招聘员工和管理人员。34这种差异化推动了高的员工满意度和保留率,以及强劲的客户需求和经营业绩。

9、把SKU做多的快餐连锁餐厅Pi39I.于10月2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PTLO”,该公司通过以20美元每股的价格发行2030万股股票筹集了4.05亿美元。现在该公司的市值为26亿美元(约166亿人民币),67家门店的规模,市值跟KiK没差多远。

业务模型上,Pi39相信,在未来的25年中,公司的门店数量能按照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从现有的67家扩充至600多家。

10、餐饮界的苹果——Sw

11月19日,轻食连锁品牌Sw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28美元,上市首日高开52美元,开盘后一度暴涨至56.2美元,市值一举超越60亿美元,随后略微回调,收盘报49.5美元,上市首日涨幅达76.79%。现在市值还有33亿美元(约210亿人民币)。

Sw的自我定义是“快捷随意餐”(F-),但是性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快餐,也就是大批量预先烹饪、只需短暂加热和可外带的食品。快捷随意餐则以“健康”为卖点,同时保证简短的备餐时间。

Sw最大的能力在于通过门店、故事和理念来增加自己产品的溢价。比如说,Sw声称自己推广的不只是健康饮食,对于吃惯了反季节蔬果的顾客,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食物的认识。”

最大的特色就是每一个季度会根据当季的食材调整一次菜单。在他们餐厅的上方悬挂着“春夏秋冬”四个灯牌,现在正值哪个季节,灯牌就会亮在哪里。

Sw正对着入口显眼位置的一块小黑板上,有这样的粉笔手写字:红洋葱,来自纽约D农场;有机九层塔,来自纽约G农庄;蜂蜜,来自纽约Cki食品供应公司;有机小菠菜,来自加州新鲜田野农庄;蓝奶酪,来自麻省大山蓝牧场;鸡肉,来自达拉威尔州艾伦农场;哥伦比亚虹鳟鱼,来自华盛顿州太平洋海鲜公司……一共罗列了16种原料的出处。顾客可以选择名厨专门设计的菜式,也可以自己从三十多种选材中自由混搭。这家公司很乐意宣传自己选取高质量的食材和支持当地农牧产业。

而且食材定义得非常清晰——配送半径50公里之内的为超级本地化食材,400公里之内的为本地化食材。

Sw的每一间分店都有独一无二的设计,同时一致保持原木主题、以绿黄白为主的色彩搭配、简洁的线条设计、绿色的盆景,切合其“自然”主题,很受年轻人欢迎。

像O和佳禾食品这样的上市公司就不细讲了,但是非常值得研究一下他们的发展历程。

对于明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的一点思考:

1、明年餐饮领域的资本市场回归理性是必然的,估值过高,市场太热,也该降降温了。

2、茶饮市场的投资并购还是会继续,供应链上的持续强化是头部品牌的长期命题。高端现制茶饮市场的格局基本上已经定了,就是喜茶和奈雪的茶,只是需要看的是,两家能够继续增长到什么程度。

而在中端价位的茶饮品牌中,可能跑出来最强的是古茗,古茗的发展路径较为稳健,供应链能力扎实。拿了绝味投资的书亦烧仙草,在绝味供应链等相关资源的赋能情况下,能有哪些提升是值得继续观察的。最近茶颜悦色的内部撕逼来看,超前的品牌打造意识,内部的管理能力却如此中干,战略布局和组织力是其能否继续往下走的难题。

平价茶饮市场的蜜雪冰城在突破2万家门店之后,就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了。2023年可以期待的估计是下一家上市的茶饮品牌是谁?

3、幺麻子如果2023年成功上市,可以关注一下幺麻子在二级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如何。如果市场明朗,可能会有一批川调和复合调味料的公司会陆续跟进上市。之前四川丁点儿就是上市不顺,被证监会驳回了。

4、明年上半年Ti咖啡中国区会成功上市,咖啡市场中,星巴克大概率还是会被压着打,瑞幸咖啡、M和Ti咖啡等,继续拓店。值得期待的是,瑞幸咖啡什么时候会从粉单市场,重新回归。

6、亚洲渔港等这类餐饮领域供应链的公司会不会继续来一波上市潮,像美菜网等这类烧钱的玩家,从一级市场再拿不到钱的时候,要么就是继续收缩业务,要么就是流血去上市。

7、中式烘焙市场的创业者们需要再深度地去思考,自身所做的业务,复购真的有没有那么好,到底是在挤压谁的生意,创造出了什么样的新价值。如果只是单纯的走休闲零售的路线,这条路会比较难走,也挺苦。

8、中式快餐的餐饮品牌上市在即,明年谁会率先完成?披萨连锁、第二梯队的火锅品牌等偏正餐的餐饮企业会不会紧跟着上市的热潮,继续走向上市。

10、代理了吉野家和DQ的合兴集团明年会正式私有化退市,像味千拉面等股价一直都比较疲软,这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上市的,是不是继续私有化退市?

再到新元素这类没有跟上时代更迭,国际友人所创立的餐饮品牌倒下,2023年会不会继续做一轮淘汰?

PS:欢迎评论区继续补充2023年的与思考。

从鄙视加盟到拥抱加盟,餐饮连锁扩张的风向变了?

餐饮加盟模式,向来有人认同,有人排斥。但疫情后,关于餐饮加盟的舆论风向似乎发生了变化。

本文由红餐网(ID:h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

疫情后,一批直营品牌纷纷开放了加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曾表示“绝不开放加盟”的品牌。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加盟模式正在从‘被鄙视’转向‘被推崇’,直营的尽头可能还是加盟”……

疫情后,一批直营餐饮品牌放开加盟

疫情之下,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仍在不断加速。美团点评发布的《2023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从2023年到2023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了18%,两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芙蓉树下、蒙自源、江渔儿等以加盟为主的餐饮连锁品牌逆势扩张。一批以往只专注直营的品牌,也加入了加盟连锁的大军中。

曾宣称不加盟的快餐品牌老乡鸡,2023年开始尝试通过加盟的方式开拓市场。据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老乡鸡的加盟店只有13家。而到了2023年12月31日,老乡鸡在安徽、江苏、河南三地开设的加盟店达到了82家。

△数据来源:老乡鸡招股书

2023年,老乡鸡再次宣布开放特许经营,开放加盟的城市从一开始的3个扩大至7个,分别为蚌埠、南京、无锡、扬州、常州、通州、徐州。

河北本土快餐品牌“金记酿皮”,自2023年2月完成商业特许经营备案后,今年5月正式宣布开放全国特许经营业务。

郑州本土茶饮品牌眷茶,自2017年成立至今开出了100家直营门店。今年5月,眷茶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官宣开放首批合伙人席位。

比萨品牌比萨玛尚诺,进军中国市场已有16年之久,此前一直以直营的方式在全国市场扩张,今年2月24日也官宣开放特许经营。

去年获得3次融资的“资本宠儿”张拉拉手撕牛肉面,也于今年6月在全国市场公开招募加盟商。

△图片来源:张拉拉手撕牛肉面官微

餐饮加盟连锁“鄙视链”正在消失?

加盟模式一直充满争议,而餐饮业也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鄙视链”,很多餐饮人都觉得直营连锁才是正统,不少做直营连锁的甚至瞧不起做加盟的。在各种圈钱论、倒闭论、割韭菜论之下,不少创业者以及餐饮品牌都认定,加盟连锁制度就是深坑。

为什么疫情后,不少餐饮品牌对加盟的态度变了?

红餐专栏作者王冬明向红餐网解释了不同连锁品牌放开加盟的情形,比如小连锁没钱抗了,想靠加盟回血;大连锁想以加盟的方法提高门店数,以此提升营业额,或者凭此从供应链、融资渠道获得盈利。

△图片来源:摄图网

知名业内专家余奕宏则表示,三年疫情的冲击,很多餐饮品牌都扛不住了,尤其是疫情之后,很多直营品牌被高昂的固定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模式的反脆弱和抗风险能力不足暴露。相反,一些加盟品牌则受益于加盟模式,分散了风险。

蛙来哒创始人罗清某种程度上也认同余奕宏的观点。她表示,疫情之下,几乎所有连锁企业都面临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但相对于直营品牌而言,一些做加盟连锁的品牌,由于直营门店的占比较小,疫情发生之后,门店的固定费用支出也相对较少。

此前,罗清也公开透露过,这三年,蛙来哒加盟连锁门店里因经营困难导致闭店的闭店率只有3.4%左右,与行业整体闭店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蒙自源副总裁李晓俊接受红餐网采访时也表示,蒙自源开放加盟时,其实也正是意识到中国餐饮行业正处于“乌卡时代”(乌卡时代是vi,i,x,i的缩写,分别是易变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意思),包括蒙自源在内的很多餐饮企业都尝试用“生态思维”去破解市场无常,突破成长瓶颈,而疫情发生后给餐饮市场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也让蒙自源更加坚定了加盟扩张的策略和步伐。

△图片来源:蒙自源官方

据红餐网了解,2023年放开加盟的蒙自源,在2023年到2023年上半年已经逆势扩张了560多家门店。

从直营到加盟,餐企仍面临诸多挑战

以往,很多直营品牌之所以不放开加盟,是考虑到加盟连锁门店的经营质量与直营门店的经营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担心对加盟商的管控不力影响品牌声誉。

但随着供应链的成熟和SS信息化的普及,企业对加盟连锁的管控成为可能,很多加盟连锁餐饮品牌也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比如绝味、蜜雪冰城、甜啦啦等品牌,就借助加盟模式扩张了数千店甚至是上万家门店。

△图片来源:甜啦啦官博

在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加盟模式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下,未来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加入到加盟连锁的大军中。

然而,一些直营餐饮品牌放开加盟,虽有一定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也许是考虑到这一点,很多初次尝试做加盟的餐饮品牌也显得比较谨慎,仅在小范围内试水。

比如,眷茶只在河南和陕西两地开放加盟;老乡鸡在此前再次宣布开放特许经营时,也仅限于蚌埠、南京等7个城市;张拉拉兰州手撕牛肉面虽然在全国市场放开加盟,但也仅开放了10个合伙名额。

△图片来源: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摄

具体而言,直营品牌开放加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直营连锁品牌因为有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再加上直营连锁餐饮品牌的模型经过多年的打磨和沉淀,自身拥有较为完善的品牌系统、门店模型、运营体系,对食品安全、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可以给加盟店进行深度赋能。

挑战则在于,直营和加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扩张模式和管理模式,需要用到两套系统、两套方法和两套思维逻辑。

对此,余奕宏强调,不是所有的直营品牌都可以做加盟的,凡是与顾客接触点多、重体验的品类,供应链复杂的品牌都不适合做加盟。面积过大、用工过多等餐饮店,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加盟商的选择。

比萨玛尚诺全国开发、设计加盟高级总监兼华南区域总经理孙振宇告诉红餐网,萨玛尚诺今年2月份官宣开放加盟,目前年初定下来的5个签约指标早已达成。接下来,玛尚诺将围绕门店模型、菜品设计和投资门槛等不同维度,推出更精简的店型、更聚焦的菜品以及更低投资门槛的精选店,让品牌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市场扩张。

△图片来源:比萨玛尚诺官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餐饮市场虽然出现了绝味、周黑鸭、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极具规模化的大型连锁品牌,但整体而言,市场占比率较低。尤其是相对于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成熟加盟连锁系统而言,国内绝大多数的加盟品牌还处在草莽阶段。

也因此我们看到,即便是那些在加盟连锁领域深耕已久,已经有了一定成绩的餐饮品牌,也依然在不断打磨模式,迭代升级。

以蛙来哒为例,其创始人罗清告诉红餐网,如何对加盟门店进行高质量管理,如何提升品牌组织力,如何对跨区域发展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等,这些都是很多餐饮企业一直摸索的。

△图片来源:蛙来哒官博

据了解,蛙来哒自2023年起,就确定了“坚定走加盟连锁之路”的重要战略。

而这几年来,蛙来哒无论在企业文化、组织建设,还是业务管理模型搭建上,都是围绕着做好加盟连锁的整体服务和管理的宗旨来展开,比如对单店模型核心竞争力的持续优化和迭代;基于全国连锁加盟发展的标准化体系的质量进行不断的提升和优化;围绕企业文化进行人才团队和人才梯队组织架构的搭建。

在拥抱加盟这件事上,无论是品牌基于发展的策略调整,还是迫于市场变化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未来加盟模式都将是餐饮品牌长远发展的大势所趋。

但也正如余奕宏所言,中国餐饮加盟连锁仍处于初阶阶段,企业想要迈过这个阶段,依然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