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老郑州私藏早餐店复活了,早起1小时也要吃!
邦主有话说:虽然这俩月很多人在家被憋成了厨神,但早餐店的地位在我们心里从没动摇过。
前阵子方中山开工第一天,人山人海直接登上热搜。时隔一个月再次经过,戴着口罩的队伍依然一眼望不到头...
郑州人就是这样!可以放弃周末难得的懒觉,只为吃个9点收摊的煎饼果子;明明楼下就能买到早饭,却心甘情愿带娃从东站开到西郊,等一锅豆腐脑胡辣汤。
因为那些老店,存在就是执念:只要吃得上,十公里也不算远!
开豪车和开摩的的,停在一家门口,抢碗5块钱汤的场面很常见。风卷残云的几分钟,就是郑州人的全世界了。
到底最爱的宝藏早餐店还好嘛?话不多说,这就跑遍全城去实探确认。
中原区到金水区,管城区到二七区,当清晨的序幕在热腾中撕开,羊肉包、水煎包、麻烫生煎、两掺儿、肉盒菜角...依次下肚,胃!终于活了过来!
必点:胡辣汤、牛肉包子
煤机地界的群众很神奇:不管礼拜几不管几点钟,只要老字号,永远都不愁人。
不到30㎡的小平房外,刚睡醒的加班族、穿着睡衣买完菜的大叔、...全掂着不同形状的盛汤容器,队伍蔓延到马路上非常抢眼。
这里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实惠。
不说别的,喝胡辣汤总牢骚嫌里面没肉的,值得来一趟。因为不管牛排胡辣汤还是优质胡辣汤,真的是每勺都能舀到肉肉肉!
汤属于重口的,能吃出浓郁的大料味。油条和牛肉包子都很瓷实。搭配着干一份,就像练了套散打,筋脉被打通,带着薄汗畅快地该干啥干啥去!
▲周末出游的伙伴,专程拐来打包一份
必点:肉盒、油饼
西郊人民的市井气,跟方秀华脱不了干系。不信瞅瞅这九点多的人...
▲队末的小盆友说已经是这礼拜第三次来了
大师傅手起勺落,一整碗汤稳当当盛好,淋上几滴香油和芝麻酱,没搅匀就想端着直接喝了。
汤里的肉是腌过的带有姜粒的肉丝,把胡椒的香味衬得很明显。
但最让人惦记的,还是从小吃到大的肉盒和油饼。
外皮咔嚓咔嚓香酥脆,里面也没有油哈哈的味道。一分为二,就能顶饱一天。
疫情未过,店里没有平日的侃大山,大家都各自埋头吃得热火朝天;更多人选择打包回去慢慢享用,开启完美一天!
必点:生煎包
典型的苍蝇馆子,却被老板盘得风生水起:逢之前上学,7点多就被麻麻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了。
一两米宽的小摊,俩人包、一人煎,各司其职;没有堂食,但吃到嘴才发现,成为心头好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这口老木头盖煎锅。
它能保证厚实的面皮底部被煎得金黄。快出锅撒一把芝麻小葱,香味戴着口罩也直窜鼻孔,顶都顶不住!
生煎个儿不大,味道没得说!冒着爆汁溅一身的风险,忍不住路边塞一个,一坨粉嘟嘟的纯肉馅,扎实!
必点:豆沫、麻烫、肉菜角
其它早餐店,豆沫顶多算配角。但老顺城却靠着豆沫干出了名堂。
▲柜台上打包好的豆沫和胡辣汤平分秋色
为了喝上几口日思夜想的34,老饕们纷纷化身排队机器。
虽叫豆沫,它跟豆子可没半毛钱关系:纯正的小米和黄豆面儿,熬制出特有黄绿色。
青菜、炸豆腐、粉条和花生碎垫底儿,开动前再倒一把酥酥的油香,细嚼慢咽那叫个顺溜!
主食顶配是麻烫,比油条更有分量;孩子们则可来碗稠稠的豆粥。
牛肉粉条馅的34也是别处少见的稀罕物,鸡冠一样的面团,两面金黄出锅,面皮比菜角更有韧劲。对食肉动物来说超满足!
必点:胡辣汤、肉盒
一大票人都去挤方中山,其实间隔不远处的34姚有良,才是土著最爱。
门口的桌上放着零钱盒和二维码,街坊们都自觉排着队。问收银大姐34她笑笑:34。
▲交流仅限于34这样的字眼。
煎饼的、煎包的、盛汤的师傅一字码开,手脚麻溜得很;用老人们的话说就是34,难怪十几年不偏不倚就是这味儿。
7元的麻辣、10元的微辣,改良版的汤倒没方中山那么劲爆。
主食种类不多,但一碗淋上酱的汤+一个大饼,足矣!
必点:胡辣汤、小油条、糖糕
工人新村的老店乔迁新址,比之前敞亮许多。门帘拉开,人头攒动,感觉一如往昔。
这里的惊喜是胡辣汤竟有素的!而且汤没有别家那么粘稠。有人会觉得清汤寡水,但在我看来就是记忆力小时候的味道。
老式小油条酥酥脆脆的,掉着渣;糖糕和自制豆浆也是随手都会拎个走的。
嗨大的油饼三两下就被瓜分,透着老油与芝麻的香气。
▲还没找好机位,就被捞起沥油了
会吃的老郑州们,像是带有天生的早餐雷达,好不好吃看一眼操作台就心里有数了。
必点:丸子汤、酥肉汤
北下街,星罗棋布着各种大清早就开张的回民老字号。
这家27年的34丸子汤,就藏在巷子口。为了对抗寒冷,很多人专程在昨天大风天跑去,也是服气。
18个牛肉丸,冲上羊脊髓熬的汤底,撒一把韭菜提鲜,外皮被浸泡软、里面却有丸子该有的劲道。同事家5岁娃自己能喝大半碗!
▲一碗汤的3种吃法
不得不提的还有饼丝,空口吃没得说!内层倍儿筋软,蘸汤,那叫一个暖和!
汤不够,随便续。喝第二碗加勺辣油加点醋,又是一个味!每次盛汤老板都会贴心说一句:34。得嘞,遵命!
必点:鸡蛋灌饼
立在火光莹莹的炉子边,赵大哥两口子凭着22年老手艺,早就跟周围人打成了一片。
灌饼看着貌不惊人,但吃久了别家都不愿去,哪周不吃就开始念叨。你就说神不神奇?
揪出一团和好的面,拉长条,抹油,侧卷,为了饼更起酥焦香,也是下足了工夫。
饼皮鼓泡后,一手打鸡蛋,一手蘸取一筷头盐把蛋打散。翻面煎烤,大功告成!
到达时已经过了饭点儿,仍有懒床后的年轻人三三两两过来。
34
34
大姐清楚地记得每个老主顾的爱好,大哥一刻不闲炸着饼,笑着问:34淳朴得忍不住多来几次。
必点:羊肉大葱、羊肉粉条馅包子
排队半小时,吃完3分钟,这在等待的人群看来都不是事儿!
还有大爷大妈倒两趟公交来,开口就要10个;或者直接打电话,让送到楼上30个的大户...
老面发酵,肉馅大团,蒸笼上的包子被34在保温箱里,生意好到根本不敢停一秒耽误装袋。
最爱羊肉大葱和羊肉粉条。包子半个巴掌大,皮儿被渗透得油滋滋的,还能吃出羊肉的颗粒感。小心别弄脏衣服哟!
必点:羊肉、牛肉、韭菜鸡蛋馅包子
刚开张就有人守着清晨第一笼;到了7点多,队伍已经排得井然有序。时常会遇到老街坊的问候:34
一只优秀的包子,无外乎个大、皮薄、馅多、汁鲜。老板干了几十年,对这点拿捏绝对有。
牛肉馅和羊肉馅是人气担当,韭菜鸡蛋馅是招牌,卖得都很紧俏。
面皮发得又抛又软,鲜香可口,馅儿特别足。站路边打开袋子,馋虫顺势就被勾起来。
一天供应量有限,看什么时候不排队,就意味着卖光了。
必点:羊肉汤
郑州羊肉汤馆大多都有脾气,20年帖老大也是。
由于店面过大,路人只看门口空空荡荡、总以为还没开门;只有熟客才知道人家是24小时营业,而且因为临近火车站西广场,不少出差归来的都会拐这里报个到。
▲胡辣汤喝腻了,换换口味也不错
煤火大灶,庞然巨锅,里面翻滚着奶白色的汤汁和羊骨。师傅把守在一旁,保证不断火,也保证精准的口味。
肉每日现煮,胜在厚切大块。切肉、选饼、加汤,一份20块钱的美味正好。
汤是重头戏:趁着香菜,羊肉没有膻味,反而带点细嫩香润。顺着筷子搅动涌上来,醇厚又实在。
一块馍掰碎,扔进汤碗。吸饱了汤的鲜香,连着软栏的肉哧溜哧溜吞下去,越嚼越得劲!
必点:水煎包、菜盒
康复前街这块卧虎藏龙众人皆知,一条路相爱相杀的早餐老店就不下五家,每家都有吃惯的老主顾。
这里的胡辣汤里除了常见的牛肉块、面筋、木耳、黄花菜;花生米和香菇出现得倒是惊喜。
牛肉一定得是后腿肉提前一天卤出来,才不塞牙;清水打底,牛油增香,喝起来更清爽。老板每天清晨2点起床,一做就是30年。
别处少见的菜盒,以及油饼、煎包、小糖糕都是爆款;
有时来不及,来几个生煎也是好选择。
看我在拍照,有人特意跑来说34没办法,特殊的情怀你懂嘛?
必点:牛排胡辣汤、麻团
不论嵩山路总店,还是我去的分店,胡辣汤都如其名一样,霸气!
汤底超级浓稠,而且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只花10块钱就能吃到巨无霸牛排的事儿,居然被我撞见了!
盛汤的大叔性格很好,逢人问道:3434
还有老式麻团,糯米吃着还会拉丝,狼吞虎咽吃完,接下来一天不管什么都有勇气面对了。
必点:饣它汤、豆粥、煎包
身为34之一,隐隐约约带胡椒的饣它汤是必定要尝的。
鸡汤打底,伴着鸡蛋煨煮出来。盛到碗里撒上虾米皮儿、香菜提鲜,食欲大开。
幸好去时已经9点半,队伍不长,出餐很快;如果不是疫情,这个点钟来还得跟陌生人拼桌。
环顾一圈,基本上没有人面前只有一样东西的,都要搭着来。谁摆的越多,越敬他三分!
34之二煎包,也是当地风味。菜馅里各种食材比例刚刚好,一口一个,满足感Mxxxxx。
郑州从不是一个文绉绉的城市。当广州人还在水滚靓茶中慢悠悠考虑第一筷子先夹起什么时,郑州人已经顶着太阳汗流浃背吸溜吸溜了。
这里有热情的34,有冬夏分明的天气,有喋喋不休的老街坊。食客是嘈杂的,排队的吃货是攒动的,唯有师傅是坚定的。
因为每天天不亮,就有10万人起床,为全城1100万人早饭忙碌着。
所以在郑州,任何一家现在还在的老店,都值得尊敬。
不过贾平凹不是说过一句话嘛:每个人的胃都是有记忆功能的。
惦记的早餐当然远不止这些:卫生路的王红彪碗蒸豆腐脑、经八路菜角糖糕、经一路的清宴,遗憾还没开门...电话那头的老板比我们还着急:34...
那就等着吧!以后别忘了好好吃早饭呀!
20年打拼创办春光早餐:郑州“早餐王”王春光让胡辣汤从早喝到晚
如今,走在郑州街头,满大街可以看到春光早餐的身影。
王春光早餐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原来只有早上才能喝的胡辣汤,现在从早到晚都能喝。
作为王春光早餐的创始人王春光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这话还得从20年前说起。
来自河南南阳,从小家境贫寒的王春光14岁便辍学走上了打工之路。
刚开始是在一家早餐店当学徒,一个月30元工资。
说的是早餐店,其实就是搭几块石棉瓦,摆几张油腻的桌椅,卖些油条和胡辣汤。
那段打工的日子是辛苦的。
每天凌晨1点钟,王春光就要起床赶往早餐店。
到了早餐店,店里的老板还没有起床,王春光开始醒面、生煤炉、烧水、摆桌椅……
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完,然后喊醒店老板,开始炸油条、熬制胡辣汤。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春光在这个早餐店干了四年。
从早餐店出来后,王春光从家里拿了1000元卖粮食的钱,来到了河南平顶山卖早餐。
通过四年的打工经验积累,王春光自己当起了早餐店老板。
在河南平顶山卖了四年早餐,王春光决定开辟更大的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
于是1996年,结婚后有了女儿的王春光带着一家妻小离开河南平顶山来到河南郑州。
通过努力,王春光的早餐店生意是越做越大。
到了2000年,为顺应“国八条”条例出台,王春光把早餐店进行了门店形象升级和环境改造,开出了第一家“春光早餐工程”形象店。
这是现在的王春光早餐工程的前身。
当时“国八条”出台对整个餐饮行业影响很大,很多高端餐饮行业开始转型。
就连郑州的萧记烩面也开始卖起了早餐,阿五美食开起了厨乡美食。
面对如此竞争,王春光的日子并不轻松。
所以,他当机立断,立即进行了早餐店的形象升级和环境改造。
没想到,这一改造,生意出奇的火爆。
接下来的两年,春光早餐工程迎来了迅猛发展。
2012年7月,王春光开出了第一家春光早餐工程加盟店。
到了2015年,短短的三年时间,王春光一口气开出了200多家直营和加盟店。
每个店生意最火爆时,一百多个座位,想吃顿饭,就要排队五六分钟。
不排队,根本找不到座位。
每天吃饭的人,那真叫一个人山人海。
扩大发展后的王春光细心地发现,春光早餐工程定位是早餐,但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健康的。
思来想去,王春光决定改变人们饮食习惯,一是拉长早餐营业时间,二是丰富早餐营养内涵。
早餐营业时间由过去售卖到上午11点,改为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9点每天全时段供应早餐。
早餐品类由过去只有包子、油条、馅饼、豆沫、八宝粥、胡辣汤等之外,现在增添了烩面、米皮、麻辣烫、砂锅、甚至还有家常小炒等菜品。
改革后的春光早餐工程,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快节奏的物质需求。
即便一碗胡辣汤,也可以让市民从早到晚都能喝到。
王春光早餐工程开创了中国早餐餐饮行业的先河,成了郑州最接地气的连锁餐饮品牌,也成了郑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名片。
据说,在王春光早餐工程就餐的郑州市民,每天不低于10万人!
王春光之所以创业成功,除了赶上了好时代,更主要还在于自己肯于吃苦、勇于创新的精神。
把时光拉回到20年前,王春光或许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把早餐店开遍郑州街头,更不会想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早餐店一下开出了几百家。
看完郑州“早餐王”王春光创业的故事,作为读者的您会有什么启示和启发呢?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
合作/转载/采访,请联系“逸凯传媒”小编。
胡辣汤非遗传承人“入郑赶考”能征服郑州人的胃吗
高群生胡辣汤开业首日,直到上午11点,依然有不少人排队河南商报见习记者左冬辰/摄
又一胡辣汤非遗传承人“入郑赶考”“逍遥派”能征服郑州人的胃吗
河南商报记者杨桂芳
在郑州的大街小巷,清晨飘来的胡辣汤香气,最容易诱惑人们的味蕾。一碗汤下肚,胃也暖和了起来,精气神儿也提了起来,再来两块钱的油馍头,吃完一抹嘴,一个忙碌的工作日就此拉开序幕。
人们对胡辣汤的热爱,也掀起了胡辣汤各个派系在省会郑州的激烈角逐。
“非遗版”胡辣汤赴郑“赶考”
10月16日,作为逍遥镇胡辣汤代表品牌之一的高群生胡辣汤“入郑赶考”,开出了直营的郑州首店,位置选在了正弘·蓝堡湾南门附近的科源路。这也是继去年逍遥镇胡辣汤另一位代表人物杨凤花在郑开店后的新动作。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传承人的两位代表人物,接连布局郑州,也掀起了郑州胡辣汤流派的新竞争。
在去年《舌尖3》播出时,有一个长达一分多钟的呈现高群生熬制胡辣汤的镜头,也正是这个镜头,让大江南北的食客感受到一道风味小吃形成,需要诸多繁杂的匠心过程。
当时河南商报记者采访高群生时,他曾提过到郑州开店的想法。入郑布局省会,也是胡辣汤“逍遥派”不少传承人想做的事情。但郑州胡辣汤多年维系的高强度竞争局面,让传承人们踟蹰不前。
一直以来,郑州的胡辣汤有方中山、方大同等多家品牌,高峰时期,方中山胡辣汤在郑州就有超过50家门店,方大同胡辣汤也不甘落后,店面数量迅速攀升,甚至出现了方中山、方大同两家店面常常做“邻居”的局面,这种竞争,也造就了以“方”字开头的胡辣汤品牌一统郑州胡辣汤江湖的局面。而胡辣汤中的另外几大派系,逍遥镇、北舞渡、开封白胡辣汤在郑州一直未出现连锁店面急剧扩张的领先者。
直到去年《舌尖3》开播,激发了杨凤花、高群生等一批技艺传承人“向外走”的脚步。
10月16日,高群生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群生胡辣汤有200多家加盟店,之前在郑州也有过加盟店的历史,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加盟店关闭。所以自己才希望在郑州开出直营店面,以传承胡辣汤技艺和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逍遥镇胡辣汤。
另外,河南商报记者获悉,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果申请成功,这将是继洛阳水席之后河南餐饮业获得的又一个殊荣。
“逍遥派”胡辣汤不敢“任逍遥”
虽然名为“逍遥”,但想要在品牌林立的郑州打开名号,“逍遥派”胡辣汤并不敢“任逍遥”。
新入郑州,高群生胡辣汤店在价格上也有区别度,希望竞争优势更为明显。比如其优质胡辣汤6元、精品胡辣汤8元、珍品胡辣汤15元,整体上都比郑州几大胡辣汤品牌价格便宜一元左右。
根据高群生的计划,高群生胡辣汤希望在两年内开出百家直营店面,形成多家店面汇聚的品牌效应,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在西华县逍遥镇只有一家直营店面为总店、其他区域店面为加盟店的形式。
实际上,逍遥镇胡辣汤多家品牌是以总店在逍遥镇、学员在外地加盟开店的形式呈现。杨凤花、高群生胡辣汤开启直营连锁步伐,对于加盟店来说是不是一个挑战?
高群生提到,在品牌加盟上仍以提供原材料的方式助力店面发展,并会严格对加盟店原材料的监管,确保口味统一,以避免加盟店“砸牌子”的现象出现。
但直营并非没有挑战。比如杨凤花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其2023年在郑州开的直营店面目前仍然只有一家,希望“先把首店做好再说,不能砸牌子”,暂时没有再开直营店的计划。
谁是胡辣汤口味里的N.1?
河南人对胡辣汤的热爱以及对口味的偏执,也在引起胡辣汤口味之争。
“好喝”,这种难以标准化描述的直观体验刺激了不同品牌的胡辣汤技艺传承人暗暗较劲,口味之争也在刺激市场优胜劣汰,迎来胡辣汤多家争鸣的时代。
资深郑州土著、《瓦尔特侃郑州》、《抚摸郑州》的作者瓦尔特就对胡辣汤有着特别的偏爱,瓦尔特形容郑州市区的胡辣汤口感有辣得不讲理、正常辣、不太辣三种。
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比如现在的方中山胡辣汤就比较辣,可是这种辣引起了争议,喜欢的特别喜欢,不喜欢的就特别不喜欢。辣度的提升也让消费群体更加细分,适合更年轻的群体。比如紫荆山路上的方中山总店,生意一直都很好,说明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另外,他们家的食材也很好,肉、辣椒、配料都不错,牛肉合子也很好吃。
“这是郑州胡辣汤中不能绕过去的一个品牌。”瓦尔特说,郑州的胡辣汤并不是都那么辣,比如西郊伏牛路的方秀华胡辣汤、岗坡路的穆彦华胡辣汤等都不是那么辣,生意都很不错。正是诸多的胡辣汤品牌让胡辣汤成了郑州人早餐选择里的N.1。
“早餐吃什么?十年前还可能会说稀饭、豆浆油条、羊肉汤、牛肉汤,但是现在问身边的人,很多人会说胡辣汤,还有人会说‘两掺儿’。”瓦尔特说,无法否认,胡辣汤正在快速崛起,成为郑州早餐的第一品类。之前郑州的早餐面目是混沌的,形容为三国演义也好,战国七雄也好,反正啥都有,现在就像武汉人早上喜欢吃热干面一样,郑州人早上喜欢喝胡辣汤,郑州人的早餐画像越来越清晰。
郑州人对胡辣汤口味的选择也因胡辣汤各个流派入郑而不断变化。河南商报记者获悉,杨凤花胡辣汤到郑开店后,其店面经营十分不错,高群生胡辣汤开店首日,直到上午11点,依然有不少人排队。
这也意味着,郑州人对食物口味有着较大的包容性。随着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两大传承人入郑,以及逍遥镇主流胡辣汤品牌纷纷入郑,郑州人对胡辣汤口感的认识也多了一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