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孔子平日用雅言的,如诵诗,读书,及执行礼事。
1、句中字词解释:
(1)雅言:古西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犹今称国语,或标准语。
(2)诗书:孔子常以诗书教,诵诗读书,必以雅音读之。
(3)执礼:执,犹掌义。执礼,谓诏、相、礼事,亦必用雅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此三者必雅言。
2、原文:子年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白话译文:孔子平日用雅言的,如诵诗,读书,及执行礼事,都必用雅言。
扩展资料:
所谓雅言,就是当时中国所通行的语言,类似于今天的普通话。春秋时期的中国,各国的语言是不能统一的,这一点在古书中也可以找到证明:如《庄子·秋水》上留下了一个“邯郸学步”的典故。
孔子是鲁人,日常应该讲的是鲁语,那么孔子诵诗、读书、执行礼事时,都用普通话,其用意或所表征是很明显的,说明孔子对于这三项内容的重视,其欲将古代之文化传统明白无误地传递下去,更欲在此三项内容上求天下一统。
天下本一统,孔子亦有天下一家之理想,然而此时周天子的话已经没有人听了,世事动乱,一个比孔子时代更加动乱的时期即将开启——战国。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论语·述而》。
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所说的雅言,读《诗经》《尚书》和行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诗书:《诗经》和《尚书》。
执礼:行礼,执守礼制;掌赞礼之事;依据礼制。
雅言: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其音系为上古音系,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就出现了“雅言”。
洛阳雅言,古称河洛语,河洛话,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其音系为华夏传统的上古音系。春秋时期,孔子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据传,孔子正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的。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是什么意思?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 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 【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 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执礼相见的执是什么意思?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论语·述而》。
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所说的雅言,读《诗经》《尚书》和行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诗书:《诗经》和《尚书》。
执礼:行礼,执守礼制;掌赞礼之事;依据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