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湖北 | 武汉网红小吃地图 vol.1
4月12日外交部正式官宣
“向全球推介湖北”
全网都在为湖北打
武汉美食频频出圈
/
PUNK君吐血整理了一份
武汉网红人气小吃地图
必须k!
01xihi
—
小吃篇
1.
水塔街李氏酥饺
必买:酥饺
推荐值:★★★★
在武汉,名副其实的美食圣地,水塔街必须有姓名。汉口水塔,私藏了一整条街的网红美食,汉阳、武昌的班子都会排队克吃。常年都排长龙的李氏酥饺,嗜甜星人一口就爱了。
金灿灿像油条一般的李氏酥角,以糯米浆制成,每日现炸,份量十足,蘸粉吃才是绝配~原味、白粉子、桂花、红糖、红枣、核桃六种口味的配料,任意选择,百吃不厌。到了五月,就开始买起冰粉,夏日路过来一碗,堪称绝妙。
店铺位置汉口前进五路水塔美食1附33号
营业时间11:00-22:00
2.
水塔街鞠氏黑芝麻糊
必买:黑芝麻糊
推荐值:★★★★★
在李氏酥饺隔壁,同样出名的鞠氏黑芝麻糊,没有分店和加盟店,全武汉独此一家,俘获着无数人的胃。这家老字号店铺,专卖芝麻糊、花生糊,佛系养生党都迷恋这一口。
要说芝麻糊的味道有多么独特,也只是简简单单的芝麻香,古法炮制,传统养生,入口细腻甜润,毫无颗粒感,比起冲泡的不要太赞了。第一次来,推荐鸳鸯糊,黑芝麻和花生糊两种口味一起吃,双倍快乐~
店铺位置前进五路水塔美食街
营业时间:12:00-22:30
3.
江汉路北京片皮烤鸭
必买:烤鸭
推荐值:★★★★★
除了鞠氏,武汉独此一家的店铺,还有江湖三路的北京片皮烤鸭。这是武汉老饕最熟悉不过的“爆红”美食,徐记酥饼也是他们家开的。
每只鸭现烤现卖,加上独家桂花甜面酱,配上卷饼,怎一个完美了得!游人只要路过都会被排长龙的食客和飘香的气味吸引注意,引来一波又一波的目光与垂涎。想吃烤鸭,在江汉路就能寻得独一份的美味。
店铺位置江汉三路52号
营业时间:08:00-20:00
4.
粮道街大连铁板鲜鱿鱼
必买:烤鱿鱼
推荐值:★★★★★
去武昌,除了户部巷,外地人、本地人都会疯狂打卡的粮道街,一步步发展为武汉抖音美食第一街。粮道街上,专注做鱿鱼的民间大神大连铁板鲜鱿鱼,一开就是十几多年,吸引来自各地的食客。
据说这里的鱿鱼每天都是新鲜购入,翻面、煎烤一气呵成,一边兴奋等待,一边让人不自觉地流口水。每天卖出上千串,就算冒着烈日排队去吃一口也值得。
店铺位置粮道街248号附6
营业时间10:00-21:30
5.
粮道街泰味集
必买:芝士香蕉煎饼
推荐值:★★★★
在大连铁板鱿鱼一排的泰味集,是粮道街难得的宝藏小店。店面非常小,人气依然响当当。
店内主打的泰国人气美食芒果糯米饭,吃起来不腻,有着不一样的东南亚风味。同样必点的泰式煎饼,各式各样,甜咸多种口味可选,芝士香蕉煎饼又香又脆,才是女生的心头好。
店铺位置粮道街248号附6
营业时间11:30-21:30
6.
棋盘街美味鸡柳
必买:鸡柳
推荐值:★★★★
门脸不大的美味鸡排小摊出了名的难找,一年四季排满长队,得宠的很。虽然开在厕所旁边,但周边的学生都会跑去打卡,好吃就是硬道理。
这家店以“厕所鸡排”出名,成为粮道街的新一代网红。来到这里,排队买一份鸡柳,加上薯条或者玉米鸡排,成为了懂行的标配。
店铺位置棋盘街30号
营业时间11:00-21:00
7.
粮道街柒個蛋烘糕
必买:奶油奥利奥蛋烘糕
推荐值:★★★★
来自成都的特色小吃蛋烘糕,开到武汉后一炮而红。在泰味集旁边的柒個蛋烘糕,也是武汉小吃店里红得发紫的网红打卡店!
舀上面粉糊,在小平底锅上摊开烤制,加上奶油或芝士,一个甜甜的蛋烘糕就完成了。吃它要快,感觉才在。奶油奥利奥、芝士肉松、芝士香辣牛肉,店长推荐的口味,准有惊喜~
店铺位置朱家巷粮道街248号附6
营业时间10:30-21:00
8.
前进四路严老幺烧麦
必买:烧麦
推荐值:★★★★★
严老幺烧麦是前进四路的当之无愧的头牌早餐店,无论是烧麦还是豆皮,都绝对不会踩雷。在这里过早的顾客全靠口口相传,老字号不怕时间的打磨。
严氏烧麦重油,糯米中伴入胡椒粉,加入香菇、五花肉,扎实得很,特别入味。他们家的豆皮也是必点小吃,如果不想排队,就得六点钟来等第一锅。
店铺位置前进四路与自治街交叉口
营业时间06:00-14:00
9.
三眼桥徐氏糯米包油条
必买:糯米包油条
推荐值:★★★
除了豆皮、烧麦,汉派早点糯米包油条也是一种神仙搭配,在三眼桥就有一家徐氏糯米包油条,许多人慕名而来打卡。
鲜香的糯米,夹着金黄的油条,撒上灵魂的黄豆粉、土豆丝,一口下去脆软交加,肉松、海苔、芝士、红豆、香肠N种小料可加,简直是糯食爱好者的福音。顺便在隔壁买一份雷氏鸡冠饺,上瘾。
店铺位置三眼桥北路24号附6号
营业时间06:30-11:00
02zi
—
包子篇
10.
万松园阿宝生煎包
必买:生煎包
推荐值:★★★★★
武汉宵夜之光,传奇的万松园阿宝生煎包,就算你没吃过,也一定听朋友说过!下午五点开门,四点多就被团团围住,排队人数堪比茶颜悦色,牢牢占据武汉生煎包必吃榜。
老板的独门秘籍,手工剁馅,火候精准,做出来的生煎,皮薄肉鲜有汤汁,肥瘦均匀得当,咬一口,嘎嘣脆,魅力确实不小。吃过的人都馋这一口,住在万松园可太幸福了~
店铺位置雪松路万松园小区37栋3单元
营业时间17:00-次日01:30
11.
山海关路毛氏汽水包
必买:糯米汽水包
推荐值:★★★★★
在山海关路,湖北经视推荐的毛氏汽水包,便宜又好吃,有时还需要排队才能买到。
刚出锅的汽水包,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永远是最抢手的。糯米的、莲藕的、香菇的都不错,很多人一来就是装几袋,若是大胃王,一口气能吃五个!
店铺位置山海关路13号
营业时间06:00-19:00
12.
光华路袁大头包子
必买:包子
推荐值:★★★★
北有庆丰包子,武汉伢有从小吃到大的袁大头包子。六中学生每天都能吃到的袁大头包子,如今依旧排长队。
最便宜的花卷,才1块钱,最贵的牛肉包,也只要三块五一个,十几块就能吃到撑。如果你纠结买啥,那鲜肉包永远不会出错。很多人喜欢买几袋,带回家可以分着慢慢吃。
店铺位置光华路6号
营业时间:06:00-18:30
03fi
—
粉面篇
13.
新华小路疆料新疆炒米粉
必买:炒米粉
推荐值:★★★★★
在武汉,米粉种类千千万,新疆炒米粉也占有一席之地。国贸的疆料新疆炒米粉,地道新疆料,一秒辣哭你。
Q弹十足的米粉,独特到惊艳的辣酱,配上芹菜,荤素兼顾,好吃到爆。每个嗜辣星人,都抵挡不住一碗新疆炒米粉的诱惑。初级者可从微微辣开始,大都可以接受。
店铺位置新华小路133号
营业时间10:30-20:00
14.
湖大螺小汉螺蛳粉
必买:招牌螺蛳粉
推荐值:★★★★★
早上吃粉,中午吃粉,晚上还吃粉,一日三餐碗碗不重样,在湖大后街就能实现。这里还藏了家日式装修的螺小汉螺蛳粉,一到晚上,从下单到叫号,等半小时都不算多。
热气腾腾的粉,加了豆腐泡、酸笋、黑木耳,简单的食材,吃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校内校外,螺蛳粉专业户,都强烈推荐。
店铺位置七星路湖北大学东门后街第二街区
营业时间10:30-22:30
15.
武广豫楚源美猴王·面
必买:生烫粉
推荐值:★★★★
靠着独家汤底,把店面开在武广的豫楚源美猴王·面馆,一碗牛肉生烫粉,武汉老饕吃了都叫好。
五花八门的香料,牛肉、腰花、瘦肉、财鱼、鸡肫等十多种馅料,所有生烫均可以自由搭配,双拼、三拼或者五拼,大快朵颐,甚是满足。
店铺位置武商广场购物中心七楼
营业时间10:00-20:30
16.
马场角余记精粉世家
必买:牛肉拌面
推荐值:★★★★★
做面做到极致,从不缺追捧者。24小时不打烊的余记精粉世家,既是武汉人的温暖早点,又是打工人的深夜食堂。
早高峰期,精粉世家店里店外都是人,19块一份的牛肉拌面,热卖又抢手。排队半小时,过早五分钟,武汉人对吃的热情,全在这里了。
店铺位置马场角横路79号富豪花园西区商铺
营业时间00:00-24:00
17.
唐家墩李记热干面
必买:热干面
推荐值:★★★★★
在武汉,要问热干面哪家强,武汉人总会说,自家楼下的就很棒。这家李记热干面馆,虽然开在居民区,生意照样火爆。
店面不算大,很多人端着热干面放在凳子上享用美食。每天九十点钟,所有粉都卖完了,只有热干面还有的吃。过早不知道吃什么,来碗热干面,准对味。
店铺位置江汉区香江里16附2号
营业时间06:00-11:00
18.
集贤里新口味泡蛋苕粉
必买:泡蛋苕粉
推荐值:★★★★★
只要开着门,就必定爆满。在武胜路菜场旁边的新口味泡蛋苕粉,开了十几年,凭借一碗泡蛋苕粉,收割了不少粉丝,还被武汉人推上大众点评必吃榜。
17元一份的泡蛋苕粉,搭配炸藕丝和虎皮泡蛋,配上各种肉丝、香菇、酸菜,分量十足,加两块就能换大碗的。即使没有餐桌,也一样能吃得津津有味。
店铺位置武胜西街集贤里92号
营业时间06:40-13:15(每周一休息)
03ii
—
面饼篇
19.
粮道街赵师傅油饼包烧麦
必买:油饼包烧麦
推荐值:★★★★★
外地游客必打卡的小吃,当然少不了赵师傅油饼包烧麦。只要路过,整条街都是排长队,俨然成为一道新风景。
赵师傅油饼包烧麦,曾被三十多家媒体报道、推荐,如今越做越火,味道还是没变。虽然比热干面贵,9元一份,但也挡不住那些爱吃的人。
店铺位置粮道街139号
营业时间:05:30-14:30
20.
一元路怪味烧饼
必买:烧饼
推荐值:★★★★★
武汉人的味觉记忆里,偏爱一份又咸又甜又辣的怪味。一元路怪味烧饼,用料实在,让人欲罢不能。
烧饼刷上辣油,撒上白糖,外酥内软,咸辣中带着一点甜,怪好吃的。吃过一次,脑海里就忘不掉这个味道。
店铺位置一元路4号
营业时间06:30-19:30
21.
友益街邓记锅盔
必买:锅盔
推荐值:★★★★★
虽说荆州锅盔很出名,但在武汉,仙桃锅盔也一样受宠。一元路的邓记锅盔,是碳水沉沉的满足感。
外型小巧,口感酥脆,有怪味、牛肉、鲜肉、梅菜扣肉的,咸中带辣,不爱吃肉,也有红豆味的可以选。现在换到了马路对面,人依然很多,可别找错了~
店铺位置友益街148号
营业时间06:30-19:30
22.
唐家墩吴记饼屋
必买:千层饼
推荐值:★★★★
武汉的早餐,一个月不重样,光是千层饼就可以吃一个星期。千层饼不止小摊,能开出店子,实力当然经得起考验。唐家墩这家吴记饼屋,是常见的夫妻店,有时生意太好,两个人都忙不过来。
来光顾的大多是街坊邻里,来吃过一次绝对会买第二次。老板做的快,卖得也快,几分钟一锅,一出锅就能卖一大半。刷上辣酱,趁热吃,才香。
店铺位置江汉区荷花池街香江花园一二期底商
营业时间:07:00-18:00
04ki
—
快餐篇
23.
黄浦路轻松萌熊猪扒包
必买:牛角猪扒包
推荐值:★★★★★
武汉的美食,都藏着学校周边。在二中附近,有一家轻松萌熊猪扒包,布置温馨,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诱惑力x的牛角猪扒包,是店内的热门选手,香嫩多汁的猪扒,松软香甜的牛角包,拥有TA,你就能收获N倍快乐~店内还有多种饮品,没想到一杯奶茶,也让人流连忘返。
店铺位置郝梦龄路4-3号
营业时间:10:30-19:30
24.
黄浦路熊与明治
必买:厚蛋三明治
推荐值:★★★★
在武汉,想吃新鲜的三明治,除了超市和便利店,还有很多其他选择。这一家小清新风格的熊与明治,就很适合带上闺蜜一起来。
开在二中附近,座位不多,外卖不断。芝士火腿厚蛋三明治,超大饭量,迷k人,酥脆可口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店铺位置郝梦龄路4-4号
营业时间:10:00-20:00
25.
唐家墩重庆精品麻辣烫
必买:麻辣烫
推荐值:★★★★
武汉的麻辣烫,遍布小街小巷,汉味的、川味的、新式的,层出不穷。唐家墩地铁这家麻辣烫,正宗的重庆味,巴适得很。
老板是地道的重庆人,他调的汤底,既纯正鲜香,又麻辣爽口。每一碗,都是小锅炖煮,干净卫生,不吃辣,加一勺豆瓣酱,也很上头~
店铺位置唐家墩地铁A出口
营业时间:12:00-22:30
26.
武汉天地大喜麻辣拌
必买:麻辣拌
推荐值:★★★★
与带汤的麻辣烫不同,最近流行的麻辣拌,只需将原料煮熟后放入碗中,均匀搅拌就可以开吃了。在武汉天地就有一家大喜麻辣拌,成为当下的超人气小红碗。
大喜麻辣拌,新鲜食材现烫,再拌入酱料,没有汤方便不少,甚至还可以边走边吃,获得无数辣迷的喜爱。
店铺位置卢沟桥路66号武汉天地二期A4-2地块7栋7-1-6室
营业时间:09:00-22:00
05hi
—
烘焙篇
27.
江汉路纯坊佳哥手作
必买:麻薯
推荐值:★★★★
在人潮拥挤的江汉路,光看招牌很容易被忽略的佳哥手作,每天都排着长队。这家店从武昌开到汉口,来到中山大道更火了,很多学生党都是冲着佳哥招牌麻薯来的。
比起高档的连锁烘焙店,佳哥手作的麻薯在街边“抢尽风头”。有蔓越莓、抹茶、巧克力、芝士、肉松各种口味,外皮微焦有嚼劲,让人第一口咬下去就惊艳。
店铺位置中山大道906号2栋1层-1
营业时间:10:00-22:30
28.
江汉路古早萬丹
必买:车轮饼
推荐值:★★★★★
心心念念的台湾风味古早萬丹,几乎是开到哪火到哪。来到江汉路的古早萬丹,路过来一份绝对不亏~
五元一份的车轮饼,好吃不贵,每个都是现点现做,香甜顺滑。珍珠奶茶、芝士玉米、蛋黄芋头味,是熟客的标配。
店铺位置江汉路地铁2/6号线D出口
营业时间:10:00-22:00
06ii
—
甜品篇
29.
江汉路叶佬传承
必买:多芒小丸子
推荐值:★★★★★
在江汉路夜市,糖水铺随处可寻,叶老传承可谓甜品界的元老。招牌姜撞奶,现点现“撞”,姜味浓郁,别有一番滋味。进店必点的多芒小丸子,大粒芒果,爆浆的珍珠,一口融化在心间,同样惊喜感满满。
甜品配小吃,几乎每桌都会点一份秘制酱汁鸡爪、咖喱鱼蛋、港式车仔捞面,可咸可甜,好吃停不下来。
店铺位置江汉一路116号(一食万巷对面)
营业时间:11:00-22:00
30.
粮道街山楂与薄荷冰粉
必买:冰粉
推荐值:★★★★
山楂与薄荷手作冰粉店,文艺清新的装修风格,超高颜值,拍照停不下来。下午生意好,基本都是满客状态,还有等位的。
招牌甜品前男友、前女友系列,人气最高,冰粉加上满满的绿豆、红豆、花生碎、山楂与葡萄干,还有糯糯的小汤圆,颠覆你对冰粉的认知。酸奶脆啵啵、茉莉白桃、芋泥厚奶都可以一试。
店铺位置三新横街41号
营业时间:周二至周日16:30-22:30
吃在武汉,尽兴享受
这里有看不完的大江大湖
这里有数不清的美食小吃
一起来打卡吧!
武汉四氪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湖北大哥在小县城开店,18年只卖一道菜,28元1只1天卖出1300只
大家知道浠水县吗?这是湖北黄冈下面的一个县城,依山傍水物产丰富,从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可能就是因为历史上就有过无数优秀的人才,如今的浠水老百姓依然肯吃苦敢拼搏,用一个个传奇故事,证明自己。
比如说这位大哥就厉害了,十八年来只卖一道菜,靠着这道菜养家糊口,最巅峰时期全国有三千多家加盟店,那个时候风靡全国,火得很,如今虽然没有当年的辉煌了,但是大哥依然买车买房奔向了小康。这道小吃就是烤鸭,烤鸭本是寻常小吃,他们家的烤鸭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原来大哥家的烤鸭不一般,有自己的独门秘方,首先清洗干净鸭子之后放入一个大瓦缸中腌制八个小时,冬天的话时间会久一点,这个瓦缸里有生姜大葱料酒一些简单的去腥提味配料,然后就是大哥自己研发的秘制配方,大概有十几种的中草药,这个是秘方不外传,腌制在瓦缸里用盖子盖好,等八个小时之后再捞出来放入冰柜中冷藏,一是为了保鲜二是为了定型,这样下锅油炸的时候样子更诱人口感也更好。
大哥非常厉害,还自己研发了一个烤箱,这个烤箱可以热油也能烘烤,看起来不起眼,作用非常大,集合了炸蒸烤压等等为一体,看着挺高深其实价格不贵,就靠这个烤箱就能做出香喷喷的烤鸭了。大叔把冷藏好的鸭子放入热油中油炸一下,等到表皮金黄的时候就可以关上箱子改成烤的模式,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一锅可以做八只,速度非常快。
一掀开盖子就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这个烤鸭和平时吃到的北京烤鸭味道不同,口感更香醇,外皮酥酥脆脆的里面的肉质鲜美肉质丰盈,看着就很诱人,斩成小段就可以直接开吃了,非常方便,平时的话一天能卖出200多只,在整个浠水县有家店,过年的时候三家店加起来能卖1300多只,大家喜欢买一只刚出锅的回家给餐桌上多加一道风味。
这个烤鸭一只28元大概有一斤多重,肉质很紧实没有一点鸭膻味,里面连骨头都很酥脆入味,老人小孩都能吃,说是烤鸭其实更像是炸鸭,吃多了可能会有点油腻,但是偶尔买一点回家尝尝鲜还是可以,做法简单一只能赚七八块钱,所以曾经遍地开花,可惜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觉得不太养生,所以曾经辉煌全国的烤鸭如今只能在浠水县坚守,还好大哥心态好,一直保持初心,做多做少都认真对待。
当然浠水县还有不少特色美食,比如说巴河鱼面、朱店粉丝、糯米封缸酒,你都听说过吗?
杨国福、张亮双巨头雄踞,麻辣烫新锐品牌应该怎样突围?
麻辣烫品类如今已经形成了双足鼎立的态势,张亮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这两个巨头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在两大巨头之后,众多的麻辣烫新秀也在崛起。可是,要成为下一个杨国福或者张亮甚至超越他们却非易事,麻辣烫品牌们应该怎样突围呢?
文章看点:
1.麻辣烫品类的前世今生,以及和东北人的关系。
2.麻辣烫为什么形成了“双寡头”竞争格局?
3.麻辣烫品类遇到哪些发展瓶颈?
4.该领域创业者又有哪些突破点?
天冷了,来一碗又麻又辣的麻辣烫,立马浑身冒汗,那滋味就一个字“爽”。相关数据显示,进入十月,广州、深圳、长沙、武汉、南京等地,麻辣烫都占据着美食消费热榜的前列。
不过观察君发现,麻辣烫领域除了来自哈尔滨的杨国福、张亮这两位大神,门店均超过5000+,其余再无一家超过千店的品牌。
为什么发源于四川的麻辣烫,却被东北人给统治了?原本不起眼,人均一二十元的路边摊品类,如何孕育出年入几十亿的连锁大牛?为什么杨国福、张亮之外,品牌新秀很难突围?麻辣烫品类未来走势如何?
本篇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麻辣烫江湖。
1
麻辣烫品类概貌
起源于四川,却被东北人发扬光大
麻辣烫顾名思义是麻辣味型,以烫为烹饪方式的一种特色小吃,最早起源于岷江之滨四川省乐山市牛华镇,最初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这种吃法。他们拉纤之余,在江边垒起石块,支起瓦罐,就地取材,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涮而食之,这样的吃法不但能果腹还可驱寒祛湿。
正因为简便易行,这种吃法很快便在江边传了开来。码头上的小贩看到其中商机,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老百姓便成了挑担商贩的常客。后来,麻辣烫也渐渐从江边被带到了岸上。
早期正宗的麻辣烫是把肉和菜都串在竹签上,放进滚烫的红汤中烫煮熟,吃的时候,把食材从竹签上捋下来放到碗中,而现在的麻辣烫已经将此步骤省略,店家直接将食客选好的食材烫熟用碗盛放上桌。
这里不得不科普一下麻辣烫、串串、冒菜、火锅的区别,实际上,它们同属一大家子,麻辣烫是串串、冒菜的前身,串串与火锅则是孪生兄弟,冒菜又是火锅的一人食版,它们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观察君根据网上信息整理出了麻辣烫、火锅、冒菜等的区分图,这张图分别从是否带汤、是否带签、烹饪方式给它们做了区分。
从这张图可见,如果不是深谙川渝美食的人,一般人还真不一定分得清楚他们的差别。这也是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每一个细分品类都有其拥趸和各自的生存土壤。
回到麻辣烫品类上来说,它也是经历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
1、2015-2017年是品类顶峰,2023至今进入平稳期
像很多其他特色小吃的发展历程一样,传统麻辣烫市场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地摊到排挡,再到店面的经营过程。观察君分析后发现,麻辣烫的进化历程是以市场为中心,在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下不断进化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摊式麻辣烫因其工艺简单、菜品品种及口味单一、就餐环境差、只能吃菜不能品汤,甚至食品安全都成问题,渐渐的,这些地摊式麻辣烫经营者逐渐被勇于变革的经营者所取代,相应的,一批环境好、口味丰富、服务到位的新派麻辣烫店应运而生。
麻辣烫的产品形态也经历了几次变革,比如锅底由红汤变骨汤,大锅炖改为小锅煮,按串卖到自选论斤卖等。与此同时,品类愈加细分,出现了碗装麻辣烫、砂锅麻辣烫、火锅麻辣烫、串签麻辣烫、麻辣拌、麻辣烫面等。
纵观整个麻辣烫行业的发展历程,观察君发现自2008年开始,麻辣烫品类就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2015-2017这三年是品类爆发期,从百度搜索指数的走势可以清晰看出来,随着头部品牌快速跑马圈地,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麻辣烫品类规模化趋势也越来越强。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全国麻辣烫相关企业(存续状态)共有17.4万家,今年新企业注册量为2.9万家,相比前几年明显放缓。从以下图表中能看出,2023年-2023年间,麻辣烫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两年突破4万家,年注册量十年涨了7倍。2023年开始进入平稳期,整个品类热度开始逐渐降温。
同时,《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2023年尚在营业的麻辣烫品牌有60%创立于近十年,其中2014-2023年这五年间占比最多,达总体的39.8%,2015年占比11.3%更是达到了顶峰。
2023年之后,麻辣烫新创品牌的数量明显开始下降,2023年更是跌到了0.3%,为近十年最低。麻辣烫市场的创业热情稍显低迷,新入局的品牌越来越少。
不过始终不能否认的是,曾经的麻辣烫是爆红过的,而它的幕后推手却不是川渝人士,而是一群东北人。
2、麻辣烫品类繁荣背后,东北人是幕后推手
虽说是地地道道的四川风味,但江湖上传言,是东北人统治着麻辣烫江湖,其实这也还是有一些道理在的。
彼时,麻辣烫开始从川渝地区传至全国各地,当然东北也不例外,不过口味依旧是麻辣风味,事实上并不适合不太能吃辣的东北人们,后来东北人把麻辣烫口味改造得更具普适性了。这是麻辣烫得以在东北生存的根本原因。
融入骨汤来代替红汤,降低辣度和油腻,还加入了北方人独爱的灵魂麻酱,而麻酱带来的热量又非常适合寒冷的北方补充能量。就这样,麻辣烫在东北盛行起来了。
杨国福就是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将牛骨高汤融入锅底,还加入了全脂奶粉和冰糖,最终调制出奶白色、咸中带甜的汤汁,让麻辣烫不仅能吃,还能喝汤,彻底颠覆了川式麻辣烫。
品类的崛起与当时东北的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麻辣烫与米线、沙县小吃一样,都诞生于90年代,那个时代东北大批的职工下岗失业,走向街头,他们最终选择技术和资金门槛相对较低的餐饮项目再就业。而麻辣烫这个品类操作起来简单,价格平价,又适合寒冷的北方,于是麻辣烫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很多东北人创业的首选。
△张亮麻辣烫门店,红餐品牌研究院摄。
再者,产业集群的助力让麻辣烫走向全国。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就比如全国85%开打印店的都是来自湖南新化,国内八成的民营医院都是莆田系,全国超九成的鸡公煲店老板都是莆田人,还有把包子、汤包做成全国大连锁的,都是安徽安庆怀宁县人一样。
把麻辣烫开成大连锁的人,大都是来自哈尔滨一个人口不足58万的宾县。除了杨国福、张亮,还有汆悦麻辣烫、马玉涛麻辣烫、鸿兴源麻辣烫等品牌,而且据说这些麻辣烫连锁品牌或多或少都与杨国福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
在这3大驱动力的助力下,麻辣烫在东北风靡起来,麻辣烫店越开越多。随后东北人又将麻辣烫店开向了全国,而杨国福、张亮就是品类里最强的两个头部品牌。
2
麻辣烫市场格局
双寡头竞争格局已成,马太效应明显
杨国福、张亮有多强?截止2023年10月,杨国福门店5800+家,张亮5400+,加起来有1.1万+家,几乎遍布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俩门店总数已经超过进入国内市场33年的连锁巨头肯德基,单个品牌门店数还多过麦当劳。
而他俩之外,至今还没有一个品牌门店超过一千家。观察君整理了一份全国麻辣烫门店数量20的品牌榜单,如下图,从中我们能清晰窥探出麻辣烫江湖的市场格局。
毫无疑问,“杨张”占据麻辣烫品类的绝对优势,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品牌门店高度集中背后也有这样一个事实:麻辣烫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但连锁化率并不高。《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3》数据表明,2023年,门店数在5-49家的品牌占比为55.4%,而门店数在500家以上的品牌占比仅有6.9%。
可见麻辣烫市场马太效应明显,市场格局已定,基本上呈现出三个阵营:
第一个是杨国福、张亮的大牌门店,占全国门店总数的约三十分之一;第二个是除了“杨张”之外的其他品牌连锁门店,规模跟“杨张”差距明显;第三就是大量小散乱的夫妻老婆店、小型创业店,几乎占据一半市场。
而从门店的分布区域和新创品牌的角度,麻辣烫市场格局又有以下两个特点:
1、东北诞生了最多麻辣烫品牌,门店数占全国三成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地区是麻辣烫企业数和门店数最多的地区。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麻辣烫相关企业共31万家,东三省相关企业数量总和占到了全国的29%,其中吉林、黑龙江分别以3.65万家、3.68万家排名全国前两位。
从上述20榜单里也能看出,发源地一栏中,哈尔滨出现的频率最高,杨国福、张亮自不必说,还有发家于吉林长春的川天椒麻辣烫,来自黑龙江的马玉涛麻辣烫,还有来自哈尔滨的汤火功夫麻辣烫、秀海福麻辣烫、鑫龙福麻辣烫等。
除了东北三省,内蒙古的麻辣烫增长也很出人意料。去年(截至2023年8月11日)相关企业的数量是0.8万家,今年冲到2.23万家,相当于一年时间新增了1.43万家麻辣烫相关企业,增长率为178%。去年没有登上区域分布10榜单,今年一下子跻身前三。与此同时,安徽以1.2万家的数量跌出前十。
2、品牌新秀难突围,和头部差距明显
近年来,诞生了不少新晋麻辣烫连锁品牌,它们并非都发家于东北,但利用差异化定位也均取得可观的成绩。
风头最劲的是上海觅姐麻辣烫,2017年成立,3年多时间,以门店数700+家的规模跻身麻辣烫品类的规模第三;还有上海的小蛮椒麻辣烫,专注外卖领域,先后斩获番茄资本、绝了基金、启赋资本等多轮融资,成为沪上麻辣烫O2O品牌第一。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显示,它家外卖单店月销高达3200+,杨国福和张亮都只有1800单左右。
小谷姐姐创新定位麻辣拌也一炮而红,门店发展迅速,去年年底只有300+家门店,如今已经增长至500+家。
背后还有一众后起之秀,江苏的王贵仁,聚焦细分的砂锅麻辣烫,也成为“一方诸侯”,在江苏、安徽做得风生水起。此外还有杭州的吉阿婆麻辣烫、武汉的徐记爱情麻辣烫、重庆的椿林麻辣烫、厦门的亲爱的麻辣烫等。但这些品牌新秀与杨国福、张亮的差距仍然非常大。
3
麻辣烫市场痛点
品类发展遇瓶颈,供应链制约大,倒闭率高
麻辣烫品类如何形成了“双寡头”的市场格局?为什么新品牌难突围?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品类本身的桎梏。可是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把麻辣烫放到小吃快餐这个大品类上看,尤其是对标粉面等,麻辣烫这条赛道的规模远远没达到天花板。
马太效应。
头部品牌在风口期抢占先机,手握优质资源、供应链、品牌认知等方面占绝对优势,强者恒强,腰部以下品牌很难突围。尤其是缺乏品牌意识的小微门店,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生存更难。
供应链难做制约了品类发展。
麻辣烫看着门槛低,谁都能做,其实,后续经营难度大,对供应链的要求和挑战多。虽然和火锅的供应链类似,但具体操作上仍有很大不同,比如k比火锅多很多,平均下来多达120种,很难形成品质化的连锁。
目前,麻辣烫行业供应链能够标准化的主要是汤料、底料、酱料。冻货类产品,以有限的客单价又很难支撑高额的物流成本,尤其是品牌规模较小时更难实现。导致冻类产品的品质不可控,而这一现象在加盟品牌中尤为常见。同时,干货、新鲜蔬菜类,又因各地饮食习惯和季节性差异,通常都是加盟商在当地自行采购,产品稳定性难保障。
杨国福为了做到全国“统一”,2023年斥资4亿在成都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工厂,至少能满足1.2万家加盟门店的调味料需求量。但这是基于其已经有了数千家店、达到了相应规模的条件下才得以构建的。对于其它零散的小品牌来说,供应链板块往往成为最大的难点。
第三,客单价低难突破。
麻辣烫的品类基因就是食材丰富,好吃实惠,因为从街边地摊发家,难以走高端路线,客单价很难真正突破。如下图,观察君整理了全国各地麻辣烫代表品牌的人均消费价格,基本在19~25元之间,可见25元都是一大关。
客单价低意味着利润也低,品类发展势必受限,比如装修成本就上不去,导致门店形象低端,产品卖不上价,更用不起好食材,人均就会更低,进入恶性循环。
第四,加盟店倒闭率高。
从全国的麻辣烫品牌来看,多数品牌都是通过加盟方式来攻城略地,但加盟管理难度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麻辣烫根本瓶颈在于连锁经营难,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门槛低,比如操作标准化、k统一化、口味地区化等,哪怕像头部麻辣烫品牌的加盟商,其水平也都参差不齐,有些“各自为政”,更遑论那些小加盟品牌或者夫妻店,倒闭率只会更高。
观察君在整理麻辣烫门店规模20榜单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表明,这20个品牌几乎一半以上门店数量相比一年前有所减少。比如川天椒麻辣烫,一年前2023年11月是700+家门店,如今只有500+家;觅姐,一年前是800+家,如今是700+家;滋麻官,一年前是400+家,如今是200+家。
所以说,麻辣烫表面上看接地气、受众广,但背后却是连锁难、品牌难。
第五,“品牌化”意识不强。
很多麻辣烫品牌,看起来有几百家门店,但连个官方微信微博账号都没,打开大众点评,也没有统一的和门店头图,甚至连名字都乱七八糟,很不正规,山寨难辨。观察君的朋友,一个资深的东北餐饮人用“魔幻“形容这种现状,他告诉我,东北很多餐饮企业都不注重做品牌,别说做广告宣传了,他们甚至连个平面设计都没有,都是在打印店做的。
你以为几百家门店的品牌都有供应链系统,殊不知他们平时订货都是打电话。“我服务的一个客户,本身是做调理品工厂的,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就注册一个品牌开起炸鸡店,原本的经销商跟着他干,结果人家现在也有100多家店了。”
东北的麻辣烫加盟品牌主要是靠卖汤料、底料赚钱的,品牌发展重心除了发展加盟商,就是卖货,他们希望加盟商活得好,平时营销活动做得最多的是“订货返点”(订货越多返利越多),所以不太注重品牌层面的升级。再加上麻辣烫“夫妻店”、小散户占绝大多数,导致整个品类的品牌化相对较为落后。
不过也有一个新的现象值得注意,虽然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看不到麻辣烫品牌的身影,可是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有些品牌却比较活跃。知名餐饮品牌策划人白墨透露,很多麻辣烫品牌已经将传播阵地转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并且在上面还取得了不错的招商加盟成绩。
第六,资本不看好。
香颂资本的沈萌曾说过这样的话:“相比海底捞,定位中低端的麻辣烫还是很难得到资本青睐,上市可能性不大。”
虽然麻辣烫品类规模化和品牌化早已得到验证,但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这个品类,主要还是食品安全问题。如上述分析,加盟模式下管理难,食材自采埋下食安问题隐患,即便是杨国福等头部品牌,也经常会因加盟店的食安问题屡上报端,圈内人说:山寨难绝、食品安全、众口难调是麻辣烫品类的“三宗罪”。
很多麻辣烫加盟品牌,因加盟体制财务不透明与税收的难题也是限制他们难以上市的原因。目前仅有两家麻辣烫品牌获得资本融资。其中一家是福客麻辣烫,其为2008年在深圳成立的直营麻辣烫品牌,在各大购物中心开出了近40家直营店,2017年获得弘毅资本旗下百福控股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另一个是小蛮椒麻辣烫,斩获三轮融资,但目前门店也只有100多家。
虽然麻辣烫品类是条好赛道,但是整体而言,麻辣烫行业登陆资本市场短期内还是非常困难的。
4
麻辣烫品类趋势
品类更细分,模式、产品有差异化的品牌才有未来
探讨麻辣烫品类的消费趋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麻辣烫的消费者画像。因为麻辣的特征,喜爱麻辣烫的多是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
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搜索麻辣烫的女性要多于男性,而30-39岁年龄层的消费者最多,占比约为38%。
△麻辣烫消费人群画像,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美团点评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麻辣烫客群年龄层,主要是90后、95后消费者,两者分别占据了25.2%和37.8%的比例。这部分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对于就餐环境以及食物品质和口感比较重视。老旧的麻辣烫店已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主打差异化、细分化的麻辣烫品牌才是趋势。
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市场上崭露头角的品牌新秀们,看看这些在“前线打仗”的他们都做对了什么,这也代表着整个麻辣烫品类升级的方向所在。
1、专注外卖,找到新的增长点
代表品牌:小蛮椒、觅姐
麻辣烫品类相对成熟,又有强大的头部品牌,后来者如何突围?小蛮椒创始人郭博楠5年前就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经过一番调查,他决定以外卖作为切入点,因为他认为外卖是餐饮重要的渠道趋势,而且麻辣烫适合做外卖。经过精简菜单、主打麻辣味型、增加多元产品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成功找到了麻辣烫的新蓝海,成为品类的“订单王”。
2023年,小蛮椒以月均5105订单,成为全国麻辣烫线上外卖单店月均量第一,而其当时门店只有64家,年度交易额就能达到1.5亿。今年6月获得启赋资本千万元A轮融资,成为麻辣烫品类中唯一一个斩获3轮融资的餐饮品牌。
同样,觅姐取得今天的成绩也跟外卖有关,在创立觅姐麻辣烫品牌之前,张晓慧先创建了一家项目孵化公司,定位为新餐饮品类运营商,起初只想帮麻辣烫品牌做增量,提供外卖服务。后来转换思路自己做品牌,同时将夫妻老婆店整合成自己品牌,对门头、店面进行统一装修,用自己的供应链统一运营。
改造夫妻老婆店这招够妙,所以品牌扩张速度很快,到了2023年3月,觅姐就已经有二三百家门店。以这种方式,觅姐慢慢积累线上品牌效应,之后很多加盟商就开始找来加盟,每年约平均新增270家门店,品牌规模成倍的增长,如今成为杨国福、张亮之后门店数最多的品牌。
△觅姐上海旗舰店,图片来源:觅姐官方微博
观察君梳理了麻辣烫外卖订单量较高的一些代表品牌,如下图,能看出外卖人均均比堂食低几块钱,娃娃菜、金针菇是麻辣烫外卖的热销菜品。
2、品类创新,麻辣烫变麻辣拌
代表品牌:小谷姐姐麻辣拌·麻辣烫
小谷姐姐是张可第二次创业的品牌,在此之前她在郑州开过一家麻辣烫店,因为对麻辣烫比较熟悉的原因,2016年她在望京附近开了“小谷顿”,这便是小谷姐姐的前身。进入夏季,天气炎热,带汤麻辣烫的体验还是稍差,销量也受到影响,于是她将它改良为不带汤的干拌麻辣烫,并终把麻辣拌做成了品牌的主打。
2023年初,几经纠结,张可和合伙人决定重塑小谷顿,推出以麻辣拌为主打的品牌,改名为“小谷姐姐麻辣拌·麻辣烫”,全面开放加盟连锁。据张可透露,小谷姐姐能迅速打开市场的重要原因,是得益于麻酱的口味。天津人麻酱可以蘸天下,虽是段子,但天津人对麻酱的喜爱可见一斑。结合麻酱的口味,张可优化了麻辣拌的产品,这个口味也受到了北方市场的欢迎。
随后,小谷姐姐迎来了第一次爆发期,到2023年底,小谷姐姐有了120家加盟店,主要是以天津、北京、河南等北方地方区域。如今小谷姐姐发展也比较迅速,规模扩张神速。
△小谷姐姐麻辣烫麻辣拌,图片来源于小谷姐姐官方微信公众号
3、做“麻辣烫+”,提升客单价
代表品牌:福客、小蛮椒
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为了拓宽品类流量,也为了增加客单价,一些品牌开始给麻辣烫找搭档,比如福客麻辣烫,进驻北京的首家店定位为“麻辣烫+烧烤”主题,原本37元的客单就拉高到53元。评价多集中于食材新鲜、品类众多,环境颜值高,“有些小贵,但在商场还算正常”等。
小蛮椒除了主打产品麻辣烫以外,还上了热卤和锅盔等经典地方小吃,形成三种产品定价结构,即17元一碗麻辣烫可以吃饱,26元可以吃好,35元可以吃嗨的组合。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如今,快餐已经进入多单元产品模式,即主食轻量化,采用1+1+1产品搭配原则,有主食有小吃有饮品,让顾客吃出丰富感。这在行业内已经成为共识,而小蛮椒显然是深谙此规则的个中好手。
4、创新口味、开发高端食材
代表品牌:张亮麻辣烫
近几年,麻辣烫在口味上出现了两个明显变化:
一个是新口味层出不穷,比如亲爱的麻辣烫研发出厦门港沙茶口味、泰式冬阴功、韩式泡菜口味等味型。北京的一家苏皮儿烫特别加了咖喱和叻沙口味,超级泰麻辣烫则是打出了北京首家泰式麻辣烫的名头。福客在深圳的一家新店,把“水果鲜鸡汤”写进了招牌。
另一种变化则是回归麻辣口味。很多麻辣烫品牌开始主打麻辣味型,原材料中去掉奶粉,也让口味更具成瘾性。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过:“麻辣是最有攻击性味型,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麻辣更能让人有口味成瘾性。”
因为市场上可以喝汤的麻辣烫铺天盖地,回归麻辣才具有差异化,比如小蛮椒就用湖南的剁椒味型、川渝的川椒麻辣味型做汤底,麻酱颜色也会更偏红色。
麻辣烫的食材也有了很大创新,刮起“海鲜风”。今年年初,张亮麻辣烫在哈尔滨开了一家1500平米,号称“全球最大的麻辣烫店”。鲍鱼、龙虾、虎虾、红虾、清虾、螃蟹、八爪鱼、乌鱼、扇贝等一些不多见食材都被列入菜品名单。这家店被网友称为“麻辣烫高配版”,根据大众点评显示,刚开业时客单价是当地其他门店的1.5倍左右。
△张亮麻辣烫哈西旗舰店,图片来源:品牌供图
其实沿海地区的麻辣烫店很早就开始增加海鲜类产品,顾客反响也很好,如亲爱的麻辣烫上线蟹蟹你沙茶套餐、食三姨麻辣烫也推出海鲜麻辣烫。除了海鲜,不少品牌都在力所能及地挖掘其他食材,比如福客推出雪花和牛小排。
在知名餐饮品牌策划人白墨看来,门店精致化、菜品更加卫生安全、食材品质化是麻辣烫品类的未来发展趋势。
5、模式创新,用效率突围
代表品牌:椒太后
除了口味回归,观察君发现,在麻辣烫经营模式上,有的品牌也回归到最早的“地摊大锅炖串串”,比如北京的椒太后,将传统的路边摊搬到了商场,把串好食材的串串放入特制的一格一格的大锅中提前烫煮,顾客落座即可挑选食材开吃。虽然门店面积不大,只有三四十平,但大众点评显示,人均高达37+元,其目前在北京有10家门店。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麻辣烫传统吃法,消费者感到熟悉亲切,愿意尝试;熟菜就在眼前随时取拿,冲动消费利于增加客单价;快速就餐结账提高翻台率。如果环境好、菜品丰富,味道有竞争力的话,这种模式的效率极高。
△椒太后门店,图片来源:椒太后官方网站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麻辣烫的模式会更轻,但追求效率的背后一定是体验感。所以我们也看到有的品牌通过套餐提高效率,同时增加水果茶、小零食等产品,丰富顾客体验。
6、发展新零售
代表品牌:杨国福
近年来,餐饮零售化转型趋势明显,2023年疫情更是加快了其步伐。在麻辣烫领域,杨国福属于首个开启电商线上店铺的连锁品牌,今年1月,杨国福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发售自热麻辣烫。据了解,杨国福四川研发基地拥有12条生产线,除了生产麻辣烫辅料,麻辣烫方便食品等零售端食品也在其列。
不仅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成为高标准化的食材供应商,如今又增添了食品零售商的新身份,杨国福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改变:2023年实现营收十几亿,加盟费仅占2成,零售化部分(含B、C两端)贡献的商贸收益占大头。
近日观察君看到其公众号上推出优惠活动:新加盟商订10000元C端产品,赠送5000元;老加盟商订购1万元赠送1万元,推销力度可见一斑。
杨国福曾表示,他想通过餐饮零售化,实现线上线下多元化发展;打通各大平台,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目前自热方便食品领域,已经有了海底捞、自嗨锅这些强势品牌,杨国福优势并不明显,不过这确实是麻辣烫品牌探索的另一个新方向。
从上述梳理可以看出,麻辣烫的升级方向除了直观上的环境和产品(食材)升级,主要集中在几个方向:聚焦外卖;创新麻辣拌新品类;做麻辣烫+,扩宽品类流量;回归传统模式,提升效率;开拓新零售渠道。
总的来说,麻辣烫是一个可规模化的好品类,但市场上大多品牌以加盟模式的粗放发展,也造成了整个品类“品牌化”较为落后的现实,大多品牌缺乏有力的品质内核。就像当杨国福喊出:“要做麻辣烫界的星巴克,让消费者觉得吃麻辣烫是一种荣耀”,这样的口号时,很多人都只是呵呵一笑。
虽然杨国福和张亮目前都已经走出了国门,把店开到了海外不少城市,但把麻辣烫做成像星巴克这样的品牌,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至少已经有像张亮麻辣烫这样的品牌,在坚定地朝这个方向迈进。有差距意味着有空间,这也是所有后来者的机会点。
目前麻辣烫市场由早几年的高速发展进入平稳期,初级竞争市场也上升至兵家必争之地,蓝海早已变成赤海,在东北、华南、华东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但只要有敏锐的消费洞察,稳定的供应链,加上品牌化运营,在区域市场或者差异化领域仍然大有可为。
但品牌需要加强的不仅是品牌构建,更重要的是产品安全、组织能力和后端供应链的开发,期待麻辣烫领域早日诞生下一个“海底捞”。
来源红餐品牌研究院
撰稿艳子
设计黄李辉
参考资料
1、张亮、杨国福双雄争霸,麻辣烫品类能否诞生下一个“海底捞”?/红餐网
2、年入13亿,开店5000+,谁才是麻辣烫之王?/漆点餐研社
3、麻辣烫“江湖“众生相/餐企老板内参
4、千亿麻辣烫赛道,又一品牌获得千万融资,年增速300%!
5、小谷姐姐创始人张可:没有一夜爆红的餐饮,只有稳步匍行的坚持/诚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