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饺子馆加盟店利润

本文目录

曾年入15亿,员工7000+,却一再“卖身”!谁害了大娘水饺?

曾经年赚15亿、拥有超7000名员工的全国连锁餐饮品牌,如今被反复“卖身”,营收和门店数双双锐减,大娘水饺到底经历了什么?

本文由红餐网(ID:h18)原创首发,作者:何沛凌。

大娘水饺又被卖了。

5月16日,格林酒店集团官网公开宣布,公司已达成最终协议,将从控股股东格林豪泰连锁酒店管理集团手中收购大娘水饺(所有股份)和鹿港小镇(83.9%股份),收购价约合人民币3.998亿元,收购动作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消息一出,不免令闻者唏嘘。兜兜转转,大娘水饺已经被多次易手。

这个曾经年赚15亿、全国门店一度接近500家的连锁水饺品牌,遭遇反复“卖身”后,如今门店数仅剩巅峰时期的一半左右,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大不如前。

有人说,大娘水饺是被资本“祸害”了;也有人说,它的衰落是创始人的“锅”。

创始人白手起家

靠卖水饺年营收达15亿

一切还要从江苏常州人吴国强的创业经历说起。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17岁离家去青海插队,当过知青、做过记者的吴国强决定下海创业。他陆续开了几家餐馆,但基本都黄了。

1993年,最后一家餐馆倒闭,吴国强因此背上了50多万元的外债。但他并不甘心,决定破釜沉舟,再试最后一次。

图片来源:大娘水饺官微

1996年,吴国强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在常州商厦拐角处开了家饺子馆,还特意请来一位退休的东北老大娘当厨师,由于顾客经常称呼店名为“大娘水饺”,吴国强把小店改名为“大娘水饺”。

然而好运并没有随之降临,当时大娘水饺开业后平均每个月亏损超过一万,把吴国强愁坏了。

他分析认为,生意差的原因是水饺的味道与口感还不够好,于是遍访名师,亲自学习各种馅料制作,经过几番尝试,形成了大娘水饺的馅料、面皮等的工艺规格,终于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饺子馆经过调整后,生意非常好。开业不到两年,吴国强不但还清了所有外债,还大赚了一笔。

与此同时,吴国强有了更大的野心,他要把大娘水饺做成全国性的水饺品牌!

2005年,大娘水饺年营收达到3.5亿元,纯利润达千万规模,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餐饮品牌,并开始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店。

到了2013年,大娘水饺在国内开出了超450家门店,年营收高达15亿元,员工总数超7000人,成了餐饮业中响当当的品牌。

△图片来源:大娘水饺官微

这无疑是吴国强和大娘水饺的高光时刻。在这之后,戏剧化的情节开始发生。

引狼入室:创始人卖掉90%股权

大娘水饺从巅峰跌落

大娘水饺声名鹊起后,市面上涌现出层出不穷的山寨模仿者。

吴国强认识到,水饺店门槛低,口味创新难度大,想要形成品牌护城河,必须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认知是对的,但他做了一个让自己今后无比后悔的决定。

2013年,吴国强与欧洲CVC投资公司(后面也投资了俏江南)合作,将90%的大娘水饺90%的股权,转卖给了CVC。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尽管这笔交易之后,吴国强还会继续担任2年的董事长职务,然而仅剩10%股权的吴国强已经彻底失去了大娘水饺的控制权与话语权。

CVC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与吴国强格格不入。其接手大娘水饺后,很快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先是将饺子规格从每只20改到17.5,汤品主料减少10%,还改了定价,把饺子的价格越来越贵。大娘水饺一直标榜的纯手工制作卖点,也被冷冰冰的机器所取代。

消费者不是傻子,CVC一番改革后,大批消费者开始质疑、批评“大娘水饺变味了”。

市场数据更不会骗人,大娘水饺的经营业绩开始出现下滑,更糟糕的是,品牌积累多年的口碑逐渐崩坏。

2014年底开始,由于营收大幅下滑,大娘水饺接连关闭了多家门店,甚至传出拖欠安徽华夏商场有限公司借款1000万元的消息。负债率也随之上升,相关媒体报道显示,到2016年,大娘水饺负债率已达70%。

眼看着大娘水饺被CVC折腾成这样,吴国强再也坐不住了。

2016年1月15日,一份由吴国强亲笔撰写的“致全体大娘人的公开信”刷爆创投圈,洋洋洒洒千余言,对外公开了其和CVC之间的一系列恩怨,并暗示大娘水饺的衰落,不是他的错。

吴国强公开信部分截取

狗血的争斗对大娘水饺的现状于事无补。

眼见大娘水饺从“下金蛋的鸡”变成了“烫手山芋”,CVC开始萌生退意。

2017年,CVC将大娘水饺卖给格林豪泰全资子公司格美集团,成功套现离场。

2023年,终于,格林豪泰也养不起了,再度将大娘水饺转手给母公司格林酒店集团。

连锁水饺市场风云变幻

掉队的大娘水饺前途未卜

据瑞恩资本消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大娘水饺仅剩下297家门店,包括160家自营餐厅和137家加盟餐厅,相比2013年减少了153家门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大娘水饺的门店数仍能挤进国内饺子品牌前十,但昔日的荣光已经全然不再。

这些年来,鲜饺市场风云变幻,新品牌、新模式快速兴起。控制权几经易手的大娘水饺即便仍有一定的“老本”,要翻身逆袭,恐怕并不容易。

从市场规模看,国内饺子品类近几年飞速发展,已经出现千店规模的头部品牌。

根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3年1月,雄踞饺子品类规模榜第一名的袁记云饺,主打生鲜饺子云吞,门店数已超1400家;第二名喜家德,门店700多家,主要分布于北方市场;粤饺皇门店数也有数百家,牢牢占据着广东市场。

【数据统计截止至2023年1月】

从发展趋势上看,可外带、可堂食、可零售的现包鲜饺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规模不断扩大,正抢占更多市场。

2023年,袁记云饺新增近千家店;成立两年多的熊大爷水饺获得了美团龙珠和番茄资本的A轮投资,去年一年新开了100多家门店,占整体门店数量的80%;喜家德也不甘落后,2023年推出了定位现包生鲜水饺零售的加盟品牌吉真,主打东北水饺、馄饨和面。

相比传统水饺店,现包生鲜水饺口感上更新鲜更好吃,品质上更营养健康,且档口式的门店模型灵活易复制。再加上近两年受疫情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生鲜水饺社区生鲜外带的模式,相比堂食饺子更便宜、也更安全,迎合了当下的消费需求,有快速扩张的潜力。

如此一比,主打堂食的传统饺子店、快餐饺子店就更加式微。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娘水饺到了新的金主手上能否重焕生机?可能又要打上个问号了。

大娘水饺的故事令人唏嘘。

资本总是趋利且希望能够快速实现收益的,而企业需要长远发展。引入外部资本能迅速发展壮大,一旦没用好,也可能会让品牌坠入深渊。

“18元自助水饺”的利润在哪里?很多人不清楚,答案在这里

导读:18元自助水饺的利润在哪?

水饺是咱们国家的特色美食之一,逢年过节都要吃上一碗,尤其是在北方,平时也经常吃饺子,甚至街上有很多餐厅以主打饺子为特色。最近我们这里开了几家自助饺子馆,价格有18元1位的,也有23元1位的,生意都好得很。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人和我一样有这样的疑惑,这些店真的能赚钱吗?关键是不限量。国人一直对饺子有说不清的热爱,毕竟好吃不过饺子,能天天吃饺子才是好日子。可是,这些18元自助水饺的店利润究竟在哪里?为了了解其中的缘由,小编特此去问了相关的内行人,询问完之后才发现其中有这样的“猫腻”。

我们来计算一下水饺的成本(以猪肉白菜馅为例)。所需食材:每斤面粉2元,五花肉每斤9元,白菜每斤1元,水、调料、香油、燃气和食用油合计3元,共计15元。如果包50个水饺,则平均每个水饺的成本是0.3元。而且,有些店为了节约成本,会把饺子皮做的稍微厚一点,不过也不会太厚,要不然就没有回头客了。虽说每位顾客的价格是18元,但是实际每位顾客的成本只有4元至8元,每天能够接纳100为顾客,每个月至少能够盈利3万元以上,现在自助饺子的利润可观,总部还有成功的店铺运营模式,能够保障大家的加盟成功率,加盟绝对赚钱多多。这样算来,的确18元里有很大的利润成分,再说你一个人能吃多少?!

自助水饺多开设在三四线城市,因此房租、人工开支相对成本要低。否则在一线大城市,房租人员开支高了就没有利润。所以在一些稍微好一点城市自助水饺的价格也提升到21-26,否则确实难以维持。而且,我们要知道,做得好的店其实还有另外一重生意另外一种收入,一方面是煮好饺子送外卖。另一方面可以卖生饺子,让人家带回家吃。弄一个明档,外面是玻璃,里面是包饺子的工人,透着干净。很多年轻人回家省得做饭,省的擀皮儿包了,买一份直接回家一下就是一顿晚饭。

再就是,现在消费水平提高,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人们更讲究营养均衡,有的店还可以单点一些“高级凉菜”,比如肘花、卤水、鸡腿等等,这些收费菜品的利润率基本超过60%。而那些免费的凉菜与涮菜,基本以青菜、豆制品、面条、土豆为主,成本极低。想起来一句话“买家没有卖家精”,看着18块钱一个人,但是里面菜需要收费,酒水需要买,只有饺子是自助,而且冰箱里面的都是速冻水饺,这里面套路很深啊。不过反过来想想,人家开店,肯定是计算过的,不会赔钱才开的。

综合算来,如果饺子皮和馅的比例掌控的好一些,每桌另外收取3~5元的桌费,啤酒饮料另算钱,翻桌率再快一些的话,利润率至少可以达到60%以上。并且做生意,肯定要赚钱,若是咱们一直想着要吃回本,也是不可能啊。你说呢?你感觉你能吃回本吗?知道18元自助水饺的“生意经”了吧!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大家的支持!

大娘水饺又被卖了?曾年入15亿,员工超7000人,谁害了大娘水饺?

文:桐影

大娘水饺又被卖了?

5月16日,格林酒店集团官网公开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就向控股股东格林豪泰连锁酒店管理集团收购大娘水饺(全部股份)和鹿港小镇(83.9%股份)达成最终协议,收购价格约为3.998亿元,此次收购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消息一出,难免让听到的人唏嘘不已。据了解,这已经是大娘水饺的第三次易主。在CVC资本手里,大娘水饺早已失去了市场和口碑,元气大伤。现在,创始人吴国强可能会对八年前将狼引入家中的行为感到极其后悔,没把控好企业,几乎被资本榨干。

再度易主,不知命运如何?

提起大娘水饺这个牌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线下有很多门店,尤其是高铁站附近,肯定会有一家这样的店。作为传统且相对容易入门的餐饮行业,大娘水饺也是其中一家知名度较高的企业。

以他们的营收数据来看,高峰期年营收可达15亿元之多。但几年来,这个品牌的发展发生了不少变故。我们渐渐发现,大娘水饺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了,市场当中的消息也是变得更少了。

究其原因来看,这是因为大娘水饺“引狼入室”的结果,才被资本啃得皮都不剩了,那么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96年,吴国强在常州商业大厦的美食园开了一家饺子馆,后来他正式将店名改为“大娘水饺”。起初,吴国强洞察到国内中式快餐市场分散、混乱的市场格局,而饺子作为细分品类仍有市场空间可挖。于是他以饺子作为大单品,借助连锁加盟模式圈地,让大娘水饺一时间成为中式快餐领域的一匹黑马。

2005年,大娘水饺年收入达3.5亿元,净利润达数千万规模,成为了当地著名的餐饮品牌,并开始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店。截至2013年底,大娘水饺已在全国19个省市开设450余家门店,年营收超过15亿元,员工超过7000人。大娘水饺成了名副其实的饺子王,这无疑是吴国强和大娘水饺的高光时刻。但在那之后,戏剧化的情节开始发生。

为了让企业变得更强大,吴国强想要引进一个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加快企业的发展。他选择了引入资本的方法。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举动其实是在引狼入室。在被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CVC收购后,他们持有90%的股份,吴国强只持有10%。

其实这个时候,控制大娘水饺的人已经变成了CVC。对于CVC来说,这不过是他们收购的一个行业,收入最大化才是他们的要求。CVC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相应的利润,修改了大娘水饺的制作方法,但偷工减料的模式让大娘水饺的口碑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渐渐地,这种失去初衷的行为也逃不过老顾客的品尝。质量和口感都不如以前,这也直接体现在了业绩上。据相关统计,从2014年到2015年,大娘水饺的销量平均每年会下降20%左右。

同年,吴国强提前辞去了董事长的职务,成了一个几乎没有发言权的顾问。另外,让人最无奈事情就是在大娘水饺开年会的时候竟然没有邀请他的创始人吴国强参加。当吴国强坚持要参加年会的时候,却在酒店大堂被保安拦住,僵持了好几个小时,甚至惊动了公安人员。吴国强实在想不通,他是大娘水饺的创始人,竟然连参加公司年会的资格都没有。

到2016年,大娘水饺的负债率更是直接达到了70%。看到大娘水饺被CVC这样折腾,吴国强再也坐不住了。同年1月15日,吴国强写的一封《致全体大娘人的公开信》刷爆创投圈,洋洋洒洒千余言,对外公开了其和CVC之间的一系列恩怨,并暗示大娘水饺的衰落,不是他的错。然而,资本雄厚的他无法抗拒成功,无奈之下,他只能套现离开。

眼看着大娘水饺从“下金蛋的鸡”变成了“烫手山芋”,CVC开始萌生退意。2017年,CVC将大娘水饺出售给格林集团子公司格林豪泰,并成功套现。而新东家接手后,由于并不擅长大娘水饺的经营,到2023年第一季度,大娘水饺仅剩269家门店,几乎比高峰期的450家门店减半,全年营收未能超过高峰期的15亿元。

2023年,终于,格林豪泰也养不起了,再度将大娘水饺转手给母公司格林酒店集团。

据瑞安资本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大娘水饺仅剩297家门店,其中自营店160家,加盟店137家,较2013年减少153家。如今,大娘水饺的门店数量仍能挤进国内饺子品牌前十,但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从表面上看,大娘水饺没落的直接原因是CVC资本的逐利行为,使品牌失去了民心。但进一步看,这更与创始人一股脑卖掉90%股份密切相关。失去大额股份,就等于失去了话语权。企业一旦不受创始人控制,就很容易成为资本赚钱甚至“榨干”价值的工具。

兜兜转转,大娘水饺已经被多次易手。消息一出,不免令闻者唏嘘。有人说,大娘水饺是被资本“祸害”了;也有人说,它的衰落是创始人的“锅”。对此,你怎么看?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