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上海人,最早吃到加盟红利,靠卖一碗“吉祥馄饨”年入15亿
23年来,创业者张彪几乎见证了中国加盟产业从0到1的发展历程。
1999年,他创立的吉祥馄饨诞生在上海市人民路。那是一间15平米的小门脸,高峰时,一天接待1000人,翻台率是50桌。
这是一家由三个上海人出资4万元创建的馄饨店。创业之前,他们分别是国企经理、公务员以及大学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几个“读书人”开这么一家馄饨店,压力不小。
打动他们的,不只是开一家馄饨店,而是特许经营(即加盟)这个当时颇为新颖的商业模式。
1987年底,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进入中国,带来了特许经营模式;到90年代初,全聚德等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尝试特许连锁模式;1997年,《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建立了中国特许连锁的基本规则和框架。
这是特许经营模式在中国爆发式成长的前夜,更是一代创业者在摸索中前进的奋斗史。
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也正是在这一年,吉祥馄饨开始在全国推出区域特许模式。到了2007年,吉祥馄饨的门店数量已达到“数百家”。
中国餐饮行业早年的加盟模式,基本集中在火锅和西餐两大品类。一次性收取培训费和管理费,再授予品牌的使用权,供应一些如火锅底料等基础支持,这就是初代连锁加盟品牌能提供的全部内容了。
在早期粗放的加盟市场中,吉祥馄饨未充分意识到供应链的意义,再加上管理上的薄弱导致代理商话语权渐渐强大,合作伙伴分崩离析。一场与供应链掌控权的争夺,让整个团队意识到,只有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联系,才能真正的与加盟商建立共赢关系。
回收代理权,把供货能力重新抓在手里,让产品和供应链成为品牌与加盟商的共同利益体纽带。这些基本常识,却是最初的行业探路者们摸索了十余年的成果。
寻到破局方法的吉祥馄饨,吃到了加盟模式在中国发展早期的红利,也要面对野蛮生长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作为创始人与管理者,张彪也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从一门心思做好馄饨,学习变成一个具有领导力的一把手。
他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用户的审美疲劳?如何抓住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如何面向15-55岁的消费者做营销?如何让组织模式更加高效?
20多年过去了,吉祥馄饨已覆盖250个城市,拥有2500多家门店,其中加盟门店过半,年营收超过15亿。在2023年,吉祥馄饨提出了万店目标,并首次接受了来自番茄资本的近亿元融资。
创业邦独家采访到吉祥馄饨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彪。吉祥馄饨走过的23年历程,张彪讲述的老品牌新故事,既是启发,也是警醒。
23年后的“万店”梦想
创业邦:吉祥馄饨发展了23年,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考虑“万店”的目标?
张彪:我们三个人在最初创业的时候,就提到过千店的目标,当时觉得,撑起千家店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情。
我们在去年年底,又提出一个万店的目标,它实际上蕴藏着我们整个公司未来三五年的发展战略,这是我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思考出来的结果。
讲战略,首先要讲趋势,如果没有趋势的战略,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趋势,就是现在出现了一些标杆性的万店小吃或餐饮品牌,他们都具备了一些共性:比方说,日常客单价在20元左右的社区街边店,都是以加盟模式推广的,这些跟我们也是符合的。
再从新趋势的角度讲,这两年餐饮是市场中一个比较热的行业。餐饮业聚集了各个行业的人才,很多发展很好的公司都有互联网背景。我觉得,人才聚集是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大前提。
第二个,现在整个市场的经营要素发生了变化。
比方说,与外卖平台合作,可以让我们渗透进更加庞大的客群之中。我们的POS系统、巡店系统,可以应付几千甚至上万家门店的管理。再比如,现在遍布大江南北的供应链系统,在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想要把产品低成本快速的运送到各个区域,都是不敢想象的。
创业邦:如今很多新兴品牌的扩张速度非常快,但吉祥馄饨发展了20多年,只开了2500多家门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彪:老品牌与新品牌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别,源于发展阶段的不同。
在我们最早推加盟的时候,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但是餐饮门店的拓展速度并不是线性的。人比较喜欢新鲜感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有点疲劳,所以餐饮品牌怎么样持续和顾客建立某种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是我们在门店达到一定数量后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而不是持续高增速开店。那样的发展模式不健康。
只要商业模式好,供应链搭建好,加盟品牌就会有很快的发展,但真正的挑战在3~5年以后,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品牌持续能力和竞争力的时候。
我们最早的一家店面积只有15平方,一天可以接待1000个人,一天翻台50桌。等开到300家的时候,肯定不能始终保持这个水平。
这是品牌发展周期的一个必然曲线。审美疲劳是所有品牌都必须要面对的,哪怕麦当劳、肯德基,也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马上要推出第7代店。23年时间里,过去我们做了6代店,基本上3到4年就会换一代店。
每一代店就像苹果手机一样,有些代际之间的变化很大。比方说4代店。直至2010年,吉祥馄饨门店只有200家,而从2010年至今的10年多时间里,实现了从200家店到了2000多家店的增长,这4代店的推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业邦:第4代门店有哪些关键的地方?
张彪:第4代店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几个地方:
第一,我们在菜单上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缩减了馄饨的品类,加了一部分非馄饨的辅餐。这几年,大部分品类都在缩减,我们增加了面条、烧麦、锅贴等。
第二是门店操作空间上的调整。因为顾客对场景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也尝试着给顾客提供体验空间,包括后厨、厨房设备、视觉上的一些改变。要给顾客一个全新的概念,就像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口味一样,要给他们一些新鲜的东西。
创业邦:吉祥馄饨想做到万店,是否也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
张彪:整个组织上需要有比较大的调整。我们原来过度集中在发达市场,而忽略了下沉市场。
第二个就在于我们的供应链配送能力,核心是控制成本。
最后还有考核问题。未来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KPI,才能让团队和组织产生真正可持续的牵动作用,都是要花心思去琢磨。
创业邦:吉祥馄饨要推行下沉市场策略,会向谁学习么?
张彪:肯定会向标杆企业学习,同时也要保持我们的特色。
例如,我们发现现在的网店有两种组织模式,一种组织模式叫大区制,它的业务是通过大区来推动。但蜜雪冰城不是大区制,反而总部可以直接渗透到2万多家店,无论是换菜单,还是产品配送,总部职能都渗得下去。
两种模式各有千秋,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包括华莱士合伙模式、核心加盟商这样的一些模式都是我们要去学习的。
有些人把加盟这个概念弄错了
创业邦:您曾提到,这几年加盟行业经历了很大的动荡,指的是什么?
张彪:这几年加盟行业的动荡,主要是在于有一些商家把加盟的模式弄错了。前几年有很多公司靠一个概念,甚至一个漂亮的PPT和视频,就想招揽加盟,但实际上,他们的商业模式、门店的支持能力,根本就无法支撑。
这对一些小创业者还是蛮伤的,对整个行业也是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两年稍微好一点,前两年讲加盟,基本像一个贬义词。
这几年,很多人看懂了供应链对于加盟的价值。加盟的关键,不仅产品重要,体系更重要。选址、日常运营、持续更新菜单、外卖、大众点评、抖音……这不是一个个体所能完成的事情,背后是复杂的体系。
创业邦:在加盟商的管理上,吉祥馄饨有没有自己的方法?
张彪:我们会把加盟商叫做对消费者洞察最前端的人,甚至他们的认知,会超越我们的管理团队。他们离消费者最近,又最在乎市场动态,所以我们经常能通过小加盟商,了解到一些顾客信息,包括市场的趋势。
加盟商就是最小的竞争单元,也是竞争单元当中最主要的人。
创业邦:吉祥馄饨现在提出的“非常小店”,是指社区门店吗?
张彪:不止。非常小店是我的一个梦想。
第一,我驻店的时候发现,百分之六七十的顾客是不用看菜单的,我们已经变成了这些顾客身边的邻居。这里是有情感联系的,怎么样能给邻居带去一些更温暖的东西?
以前常去一家小吃店,老板是江苏人,他每隔几天会买几十斤萝卜,切成丝,放一些花椒盐,腌成酸萝卜。看他只要空下来的时候,一定会拿小碗装一点酸萝卜给客人,说这是我们老家的口味。一般的连锁店,连蘸酱都是一样的,可他那个举动,就让我一下子有了感觉。
我们要提供和别家不一样的、情感上的、温暖的东西,好多加盟商都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通过一个小小的、低成本的咸菜,一句“我们老家的口味”,给到顾客的那种感觉,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是非常有意思的。
第二,我们是馄饨界的扛把子,我们对整个的产品走向,口味的研发,包括一些定价和组合,都有当仁不让的义务和责任,应该不断地推出一些新概念。
其中也包括数字化的东西。我们最近在推一些会员,与头部的互联网平台合作智慧店铺。
老品牌如何打动新消费者?
创业邦:老品牌如何打动新一代消费者?
张彪:早年吉祥馄饨完全是靠产品力领先的。那时候,在上海是家喻户晓。像你这代人,见到我都会说,“张总我是吃吉祥馄饨长大的”,听到这句话,我是既高兴又不高兴。
高兴,是觉得这个人曾经是我的客户,有时甚至为了这句话,我还多喝了两杯,喝醉了。但是我不高兴的是什么,我们确实年纪不小了。
我们曾经产品种类最多时有100多种馅,就像药房一样,挂着各种各样的牌子,卖掉了就翻掉。那时候消费者对于“大”的需求是很显著的。在上海,吉祥当时的馄饨比其他家略大一点,所以我们的馄饨一推出,非常受欢迎。
再比方说汤,上海店里的汤,用的都是清汤加紫菜、蛋皮、虾米。我们当时做了些创新,加了一些胡椒粉,让味道更刺激。
但是如今,消费者还是会反馈,嫌汤太清淡,没有味道,要有肉汤。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觉得非常不刺激,这是很显著的变化。
现在很多人喜欢拌馄饨,吉祥馄饨现在只有一款夏天吃的麻酱拌馄饨,可对于年轻人来说,好像什么都能拌,口味上的差距跟过去差很多。
这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也导致了口味上的融合变化。
创业邦:这种口味上的变化,会不会导致南北口味的差距变小了?
张彪:我认为是的。我们看到一些万店品牌,他们的地域跨度非常大,如果没有一定的口味类似性,是很难做到的。
有人曾经挑战我们,说吉祥馄饨如果开到别的地方,人家不一定喜欢这种口味。我说沙县小吃开到了四川,甚至新疆,不是说四川人都吃辣的吗?所以,如今更多人是基于消费目的下的选择,而不是纯粹把吃,当做一种习惯。
创业邦:吉祥馄饨的味道,会重点照顾哪一类人,主要客群是谁?
张彪:我们的消费人群跨度很大,从15岁一直到55岁。这也是我们做营销和产品时,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毕竟,无论怎么讲产品,馄饨都有自己的特殊属性,我们很难脱离这个属性,去给馄饨做改变。所以,我们还是专注于馄饨,把馄饨这个事情做得更丰富多彩一点。
创业邦:现在吉祥馄饨有多少种馅料?
张彪:我们在减SKU(最小存货单位),希望能把SKU控制在25个左右。
创业邦:为什么要减SKU?有些品牌在拼命想把单品做出更多花样。
张彪:吉祥馄饨已经从原来的一个特色小吃,转变成一个偏快餐形式的小吃。过去把品种做多,是增加聚客能力。
而今天,我们强调的是便利性和性价比。为了满足顾客这方面的需求,就要有一些供应链和效率上的变化。因为我们这种产品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需要通过价格优势,去跟顾客做沟通,通过成本的优势,与加盟商建立关系。
让顾客对性价比满意,又要让加盟商挣到钱,这都要求我们在后台,不断的去强化供应链能力。
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
创业邦:您现在的主要工作重心是什么?
张彪:最近我也在调整我的管理风格。
我是2007年EMBA毕业的,10多年过去了,我才发现当初管理型课本里的知识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两年我一直在转变自己的定位。我要变成一个有领导力的人,我要变成客户和公司利益的代言人,我最应该做顾客价值和加盟商利益的坚守者。这都是我最近在一些角色上的理解。
与此同时,我注意到很多时候中层管理者的做法比我更聪明,比我专业性更强。但是过去我一说话就会干扰别人,现在我会刻意注意这些方面,尽量少用那种带句号的语气,少命令,做有来有回的沟通,更多的是用问号。怎么样?为什么?
要实现万店这个目标,一定是要有一支非常强有力的高管团队,我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就要信任别人,要去承担作为一把手的责任。
第二个,我们在推“一把手工程”,建设数字化、会员、供应链、组织机制、单店业绩提升等能力,只有这几个能力培养出来以后,才可能在未来三五年,支撑我们的万店目标。
创业邦:这是一个从产品经理到管理者思维的转变?
张彪:真的有体会,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以前的EMBA考试,我也通过了,可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去,真的是这两年的事,我自己的变化也很大。
以前我就一门心思想把馄饨这件事做好,后来才有了一个集体的概念,更多的看到别人,看到团队的作用。
创业邦:现在日常的工作里面,能让您觉得非常兴奋的部分是什么?
张彪:在店里面,看着客人连汤带馄饨吃完,真的很满足。
我一般每新开一家店,就在这家店从开门待到关门,基本上是会从早上8:00待到晚上7:00左右。
实际上每次驻店我是有压力的,我不好意思坐在凳子上,怕人家加盟商有意见。我通常就站着,驻店一天通常12个小时左右。但是每次驻店,如果看到顾客和老板店员之间的互动,看到大家把馄饨吃完,我觉得真的是快乐,比在办公室看财务报表利润更能持续,我说的是真心话。
创业邦:驻店时都在关注什么?
张彪:第一个,就是要看店员的操作。第二个,看海报、促销用语,这些策略的实际使用情况。
我也会擦桌子,最拿手的是洒消毒剂。在疫情的时候,洒消毒剂是最受顾客欢迎的一个动作,因为他觉得心里踏实。
我也会看顾客在选品上的搭配,顾客的年纪等等。在不忙的时候,去周边的这些店转转,数人家店来了多少客人。
我通常做的岗位是收银,那个简单一点。我也会帮外卖小哥开门,因为外卖小哥有时候很急,我就快点给他开门,甚至有些外卖小哥刚停车,我就拎着外卖递给他了。
门店是我们的最终端,如果连我都不知道那些地方发生了什么的话,我想这个经营也只能是一个高谈阔论而已。
本文源自创业邦
新手餐饮创业,小而精的和番丼饭日式精致快餐店等你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端餐饮的趋势已经开始慢慢减弱,多样化、大众化的餐饮核心理念,正逐步占据餐饮市场,成为当代餐饮的主导。
尽管大众餐饮市场巨大,但就其发展趋势看来,大众餐饮也必将转型来接轨当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一种小而精的餐饮店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选择。
小而精的精致快餐店优势有哪些?
一、空间面积小
“小”是平均总面积小于等于100平的餐饮店。
总面积小一点优点是:
1、房租成本以及装修成本相对较低。
2、便于后期运营维护,节省人力成本。
3、精致快餐店前期投入成本较低,所附带的投资风险较小,回报周期也更短,适合更多的创业者。
4、更温馨,普遍好感度更高,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二、操作标准化
精致快餐店具备标准化的模式,更容易落实标准的执行:简单、快速、高效率。
规范化的益处是:
1、菜品口感统一、质量有保障,营造良好的门店形象。
2、记忆点更突出,容易凸显品牌效应。
3、与此同时简单化了采购、备餐、出餐、运营等步骤,降低开店难度。
三、人性化
精致快餐店能够依据本身特色和市场需求打造出有特色的室内装修和营销模式。
有特色的优点是:
1、品牌形象独树一帜,比较容易从类似餐饮知名品牌中脱颖而出。
2、打造别具一格的调性与用餐环境,给予顾客与众不同的用餐体验。
四、精细化管理
精致快餐店更加重视餐饮店细节上的打磨。
精细化管理的益处是:
1、产品特点突出,大大提高同品类的竞争力。
2、将服务细节贯彻整个运营的始终,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3、店内别具一格的装饰,提升顾客用餐体验。
和番丼饭就是一个可以满足餐饮小白进行创业的特色餐饮知名品牌,隶属于上海和家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番丼饭融合中日餐饮之精华,打造国内更受欢迎的日式简餐。主打牛肉饭、鳗鱼饭、咖喱饭、卤肉饭、多种小吃产品种类,经过多年市场深耕,和番丼饭已经成为千万消费者的钟爱之选。和番丼饭产品在保留日式风味的同时,不断的推出新品,更大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牌在详尽的市场调研、专业的产品研发、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各方面努力下,为合作伙伴提供快出餐、易操作、多产能的日式简餐加盟好品牌。和番丼饭全面的品牌推广、多场景多店型的整合输出,专业的线上线下服务,为合作伙伴营造了科学的营收环境,从而打造了和番丼饭品牌与合作伙伴共赢的商业模式。日料简餐大品牌,创业潮流大市场。
脚步铿锵如期而至!11月8-10日SFE第35届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归来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SFE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向广大参展商和观众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祝大家阖家团圆,平安顺康,也期待我们线下欢聚的时刻早日到来,共襄业内精彩盛会!
11月,上海会展行业复苏在即。SFE第35届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11月8-10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将与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10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FHC环球食品展(11月8-10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同期举办。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作为国内经济中心的上海,展览业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拉动消费回暖,促进商贸配对,助推经济的全面复苏。
作为国内连锁行业领先的综合业态专业性展会,SFE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历经18年经验沉淀,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专业化和高标准的办展理念,整合全产业优质资源,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热点,打造集店型展示、产品与服务体验、商务洽谈及活动交流为一体的行业盛会。本届展会,受外部环境影响,连续被迫延期,在延期的过程中,我们对展会的内容进行了更加专注和深入地打磨。力争在宝贵的窗口期内,为所有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更具获得感的专业内容和服务体验。
01
资源融合,深层赋能
引领行业趋势新风向
11月8-10日,SFE第35届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作为国内领先的加盟投资专业平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SFE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初心,克服一切困难,利用18年来累积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严选当下市场热点品类,集合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标杆品牌和实力新锐品牌,以及他们的热门店型和爆款产品,提供全方位的、各方信任的、高效且精准的加盟配对服务。
四大板块
涵盖120+主流细分业态
SFE第35届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涉及餐饮、零售、服务和连锁资源四大板块,以线上线下强融合的形式,严选600+主流细分赛道头部标杆品牌和实力新锐品牌,如:久久丫、袁记云饺、夸父炸串、三顾诸葛烤串、研卤堂、满米酸奶、NwwCff.挪瓦咖啡、罗曼林、紫燕百味鸡、继光香香鸡、柳螺香、正新鸡排、诚实果品、田老师红烧肉、茶乙己、好德、可的、良记卷饼、咖啡之翼、激力炸鸡社、哚哚米线、龙七爷跷脚牛肉面、多乐之日、共禾之约、DQ、棒约翰、和番丼饭、喜味儿、鲜目录、王记香满棠麻辣香锅、大花小栈、苏澄潘师傅、奶奶的美食、吴太和鲍汁黄焖鸡、嗨族拌面、大叔拉面、方快、天真蓝、大鼓米线、永和大王、宏状元、唐太盅、市井婆豆沙牛乳、优贝R、香漫谷、子臣灰煻鸭、莘辣道、吴佳拌米粉、i推理馆、沈阳中街、诗碧曼ii、鱼本鱼、卤太后、陈作林陈记牛肉面、黑马座小灶、神牛作芝士烤牛肉卷……等,集店型展示、产品和服务体验、商务洽谈及活动交流为一体,助力优质连锁品牌和专业投资人之间的精准高效配对。
紧贴市场脉搏
打造热门投资主题亮点
展会还将围绕多个市场热点,如高频刚需,最具万店想象力的中式快餐;品类重塑,打开品牌化发展空间的区域特色小吃;消费常态化,迎来规模红利期的茶与咖啡;加速布局,聚焦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成为连锁品牌重要场景的社区商业;个性化需求带动崛起的精致生活品类等,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实现展会现场与实际门店的高度还原,充分展示参展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帮助投资人全面了解当下市场的商业热点,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打造同期专业活动
智慧解读行业未来
展会还将同期举办2023中国商业特许经营高峰论坛、“2023年度杰出影响力连锁品牌”颁奖、第三届世界外卖产业大会、2023预制菜产业大会和2023FF未来食物设计大会等等贴合当下热点、重磅嘉宾出席、精彩内容呈现和多维度思想碰撞的高品质专业性活动,为连锁行业提供赋能增值,以及连锁品牌的创新融合带来更多可能。同时,也为现场参会品牌和投资人提供了一次思维碰撞,了解行业风向,促进交流学习的绝佳机会。
同期第二十六届FHC上海环球食品展
深度打通上下游产业价值
本届展会同期举办第二十六届FHC上海环球食品展,将继续携50+国家与地区展团、3,000+展商,100,000+展品,主要板块包括:肉制品;水产品;烘焙轻餐、咖啡茶饮;休闲食品、甜食、巧克力;调味品及油品;饮料;乳制品;食品包装及设计;婴童食品;高端食材供应链及预制食品;餐饮及智能店装设计;火锅食材及用品;罐藏食品及原辅材料等,贯穿SFE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餐饮板块的全产业链条,联袂打造连锁品牌投资加盟和商业资源的一站式采购和交互平台。
汇聚核心资源
探索万店底层逻辑
展会同期全新板块SFEP品牌设计及店铺配套展惊艳亮相,覆盖连锁行业供应链、设计服务、数字化服务、法务咨询、店铺运维、资本对接等板块,邀约在以上领域表现优异的代表连锁品牌及其背后的优质供应商和服务商,在为专业观众深度呈现连锁商业逻辑,研判行业趋势的同时,也为参展品牌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赋能。
02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
开辟值得信赖的破局路径
在连续的不确定中,展会的平台功能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凭借18年沉淀下的对国内加盟投资市场的深刻洞察,从2023年开始,SFE就开始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应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变化,为推动国内连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不断努力的同时,寻找可依信赖赖的前进路径。
践行互联网战略
提供常态化的线上服务
SFE线上服务并导入线下展会和自媒体矩阵的80W+高意向人群,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强融合,目前,SFE加盟在线配对服务平台入驻品牌已经超过1200家,月均询盘配对1000+,累积举办各类直播活动60余场。
2023年,在线下展被迫延期的情况下,我们启动了“洞悉投资热点,云享开年商机”SFE2023线上主题展,将前期筹备的精彩内容复刻到线上,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累计举办了15场线上活动,其中云加盟配对会8场,线上公益讲座7场,参与品牌60家,累计观看101172人次,通过持续的专业内容输出,为行业重启传递了动能,为市场重振注入了信心。
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加速,未来的SFE将持续践行既定的互联网战略,汇聚热点业态和代表品牌,传递行业时效资讯,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在提供常态化的线上加盟配对服务的同时,为参展品牌和专业投资人进行全面赋能。
优化场景打造
用更强体验感促成交
在线上渠道越来越多元的当下,线下展会如何转变思路,适应不断细分不断迭代下的品牌方和投资人需求?在传统的“展”和“会”之外,SFE瞄准线上渠道场景感不足、聚焦度不够等痛点,在线下展会的设计上,更加突出体验感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线上渠道的便捷,让投资人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很快地了解到品牌的相关信息。但相较于实地的考察,颗粒度明显不足。在展会线上的展示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了大面积的特装,就是利用宝贵的时间,将过往传递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而作为主办方,我们在品牌大面积特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专业展区和商业氛围的搭建,让品牌门店的考察环境更加还原真实场景,推动最终的成交。
线上活动因为考虑到时长和受众的覆盖面等因素的限制,主题虽然聚焦,但往往是线性的,其中某个点的解读可能只限于其中的一个部分。而线下展现场,投资人有足够的时间去聚焦自己所关注的业态和品牌。我们还将开发针对热点业态和热门品牌的小规模配对会,让加盟配对服务更加精准和高效。
传递行业资讯,紧随行业趋势
精准把握入局时机
客观上来讲,连续三年的反复,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具体到个人,保守和谨慎是当下主流的选择。在最近三年的市场调研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品牌在这轮疫情中凋零。在令人惋惜的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能够坚持到当下的品牌,已经产生了足够的抗体。而无论这些抗体是怎样形成的,最终都会在他们的店型和产品中去体现。
并且,我们也看到,总会有持续的热点和爆款出现。比如,在如火如荼但规模化尚不突出的咖啡赛道,NOWWA挪瓦咖啡如何做到百店齐开?争论不休的C端预制菜,紫燕百味鸡和袁记云饺能否在社区和菜市场打开消费新场景?想理清这些热点背后的逻辑,需要我们保持足够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才能精准把握入局时机的关键。
为此,我们不仅邀约了120+市场主流细分赛道的头部标杆品牌和实力新锐品牌,同时还邀请它们的创始人和高管,通过会议论坛的形式,分享他们对市场的理解,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战略战术,帮助现场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底层的商业逻辑,从而对市场的整体环境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