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吉祥馄饨,餐饮创业者的明智之选
民以食为天,每天三顿饱饭是所有人的生存需求,这是餐饮行业经久不衰的原因。不同时期餐饮行业的发展流行模式不尽相同,随着现在网络信息的快速流通,网红餐饮店成堆出现,让不少创业小白趋之若鹜,觉得做餐饮是一件很简单很容易成功的事,却忽视了其背后极高的失败率。创业新人想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站稳脚跟,加盟有品牌的餐饮店是比从零开始自行摸索更好的选择,关键是擦亮眼睛选对品牌。吉祥馄饨作为一个创立二十多年的老品牌,其成熟的加盟模式值得餐饮小白去好好了解,加盟吉祥馄饨可以说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成为中国快餐集团10强集团,吉祥馄饨的路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顺利的,其中的艰难大概只有创始人张彪和他的伙伴能体会。秉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铸造品牌、持续支援”的经营理念,吉祥馄饨在不断磨合中形成现在的连锁加盟模式,从上海人民路的一家馄饨店变成现在全国超过2500家门店,印证了自己在国内餐饮加盟店行业“领头羊”的实力。
吉祥馄饨科学的加盟模式,为餐饮新人省去在店面选址、门店装修、店员业务培训和后期运营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店面选址和产品定位是决定客流量的关键,一碗十几元的馄饨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是可以承受的范围,吉祥馄饨也会综合考量这些方面,为加盟者的最终决定提供合理的参考。后续的门店装修、开业培训和店铺经营,吉祥馄饨都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跟进,对于没有餐饮经验的加盟商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经营管理的好机会。
可能会有人觉得,一家店只做馄饨并不能长久地留住食客,但吉祥馄饨用二十多年的品牌实力证明,一切花里胡哨的噱头都比不上菜品质量上的提升,只有好的味道与品质才是决定餐饮店存亡的最关键原因,也是所有餐饮人最需要努力进步的方向。
加盟吉祥馄饨对创业新人来说,不只是一份事业上的正确选择,要学会如何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个行业,才能提升自己作为餐饮人的综合素质。
吉祥馄饨陪我走过低谷——吉祥馄饨加盟案例
我是一个比较容易焦虑的人,在大学期间,课不多,空闲的时间很多,一不上课就没事干,待在寝室心里发慌。就去找了做初中数学家教的兼职,还做过产品促销员,大学几年没问家里要过生活费,存了些小钱,毕业后就用这些钱创业,回嘉兴做馄饨店是第二次创业。
刚毕业的时候,我和两个大学同学合计开了一家小餐馆,因为上学的时候学校附近的餐饮店生意都挺好,所以就找了一家就在学校附近的门店,是一个很小的店铺,做的一些街头小吃。但因为各种原因,这家小店倒了,没赚到钱,投入的钱都赔进去了。
第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对我来说是挺大的打击,虽然是合开的店每个人平摊下来赔的钱不多,但是挫败感很强。那时候一边想,要不算了吧,找个工作好好上班,一边又想,我就不信了创业有这么难,还想再试一把。一直在矛盾和焦虑中挣扎,直到遇到了吉祥馄饨。
吉祥馄饨我一直是知道的,也是吃过的,但没有真正去关注了解过。因为还是想创业,所以时不时会在网上查餐饮创业相关的东西,就看到了吉祥馄饨,真正加入之前做了很多功课,不限于在网上查资料,线下门店我去了很多家,去尝尝不同门店的味道有没有差别,向不同的老板打听经营情况。对吉祥馄饨很有好感之后,才联系了加盟这块的负责人,之后我们谈了加盟相关的事情,然后还去总部进一步了解品牌。事无巨细,对吉祥馄饨做了全面的了解。
了解完以后,我心里就踏实了。从确定加盟到正式开店,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整个流程基本吉祥馄饨品牌方都提供了协助服务,或者可以说有些环节是吉祥在主导,我是在做配合。我就感觉自己“拿了一手好牌”,所以就想着一定要“打好牌”,不能浪费这次机会。开店后自己也很尽力,吉祥也很关注,多方面原因,这次创业很成功。
这些就是我加盟吉祥馄饨的一个大致的历程。
3个硕士辞职卖馄饨,日售20万碗,年入15亿,打造中国版麦当劳
一个公务员,
一个大学老师,
一个国企经理,
上演了又一个“中国合伙人”的创富记。
从左至右:左兵、翁联辉、张彪
一、馄饨硕士下海路优秀的合伙人是一笔终身财富,我们先让时间回到1999年。
一次会后,安徽贵池县观前税务局科员左兵“炒”了县委鱿鱼,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因为他是县里第一个辞职的公务员。
左兵瘦瘦的个儿,如果按部就班地过下去,他会分到一套房子和一辆摩托车,但他留下一句“我不要那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后,拂袖而去。
在左兵辞职的同年,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硕士翁联辉也辞掉了大学老师的工作。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罗森便利店店长,他觉得与其加盟别人,不如自己创业,让别人加盟你。
就在这个时候,当地一家国企分公司经理张彪失业了。经济体制改革大潮来临,饭碗说没就没。
中国有句俗话叫“无巧不成书”,用来形容他们三个人恰如其分。
他们同为小学同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上海聚到了一起。因为各有所长,于是他们决定合伙创业,开一家馄饨铺。
说干就干,他们马上去工商局领到了上海市第一家个体户证书,证书编号001。
二、以史为鉴创稳定三个无业硕士筹了4万块钱,每人出资1.33万,各占33.3%股份,第一家“吉祥馄饨”铺就在上海人民路开张了。
刚踏入餐饮业没经验,他们开始了天天吃馄饨的生活,称之为市场调研。很快,他们吃遍了上海的大饭店小饭馆,并且还打包一份回去拆开来研究。
做小吃生意的辛苦是常人难以体会的。“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了,去菜场批发芹菜、荠菜,讨价还价,回来三个人一起拌馅、开电瓶车送外卖,晚上就睡在店里的阁楼上。”
三个人学历高,眼界自然不低。当过公务员的左兵喜欢读史,每次看《太平天国》,就对里面兄弟反目,祸起萧墙的历史扼腕叹息。
他拉着张彪和翁联辉结合自身情况探讨历史,最后出一套协定:
1、所有的决定2:1才能通过,当然,3:0更好;
2、所有的决定必须当场表达,不能说回去再考虑,三人的老婆不能“参政”;
3、三人中如有直系亲属进入公司工作,必须告知另外两人并且征得同意;
4、手机费、汽油费等所有私人费用一律不能报销;
5、不管谁做老大,另外两人必须要支持他。
这套协定保证了吉祥馄饨的稳定发展,避免了分歧得不到解决的情况,那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沿用至今。
三、用简单打造核心竞争力成立19年,吉祥馄饨几度经历市场环境恶化,门店亏损严重,生死悬于一线。但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这一切源于两个字:简单。最简单的品类,最小的开店成本,最高效的运作模式。
曾经,吉祥馄饨的菜单有50多种馄饨,100多种馅。后来三兄弟发现随着产品线的拉长,管理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弱,空间越来越小。所以他们把产品砍到20个品种,管理起来轻松多了。
三兄弟死磕产品,把上海人的精明和细致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追求标准化,他们挑选了十几家面粉供应商,最后才确定以上海面粉有限公司的“沪1”面粉为原料。在五花肉上面,他们也和肉联厂签订协议,肥瘦比例必须是2:8,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虽然手工包馄饨肯定有误差,但吉祥馄饨严格控制误差率,一碗馄饨310克,上下误差不超过5克。就这样,标准化保证了质量和规模。
因为以产品简单为核心,三兄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管理上,他们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模式:
“如果吉祥馄饨走到今天算有点成绩的话,是因为选择了一个简单的产品。这个产品让我们有机会增加自己的组织能力,更完善自己的品牌管理能力,在运营当中像自己开店一样。”
四、小店铺,大连锁吉祥馄饨的店面非常小,在那个年代既没有外卖,也没有无处不在的社交平台曝光,怎样把爆款店变成连锁店?
摆在三兄弟面前其实是一道残酷的考验。
机会很快来了。随着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后发展起来,90年代末“特许经营”大火。“特许经营”就是个体缴纳加盟费,品牌方提供软、硬件,再在营收里扣一定比例品牌管理费。
三兄弟中,翁联辉是金融硕士,早在本科期间就学过特许经营,在他的解释下,最终团队一致通过不应该用高昂的加盟费来捆绑合作伙伴。
麦当劳、肯德基的加盟费都在百万以上,而吉祥馄饨的加盟费3年才1万,他们不靠加盟费赚钱,他们要赚的是产品的钱。
这个时候,伴随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很多计划经济的企业破产。200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一轮大规模的下岗潮。
由于经营正规且加盟费低,吉祥馄饨被政府选中,成为了下岗再就业的指定项目。
在吉祥馄饨,加盟和直营是协同的关系。到今天为止,他们在全国有2500家门店,每天卖出20万碗馄饨,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虽然机构越来越庞大,但他们一直保持着85%的加盟店、15%的直营店这样的比例关系。
这就是他们“小店铺、大连锁”的商业模式。
五、走向成功的独门秘笈有别于条条框框的军事化管理,张彪觉得粗放式的人情味管理更适合他们。吉祥馄饨学习海底捞的师徒培养制,从一线的馄饨技工,到门店加盟商,都是师徒制,员工流失率从95%降低到了20%。
风雨十九年,爱顾客、爱朋友,爱员工,成为了三兄弟走向成功的独门秘笈。
他们制定出了一个门店合伙人计划,凡是吉祥馄饨的员工愿意出去创业的,他们经过考核,会把店铺交给员工去经营,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公司还设立了大病医疗补助基金,凡是员工或其家人生了大病,就能领到2万到3万的医疗补助。
还有吉祥之光爱心社,专门帮助弱势群体,为创造和谐、友爱、真诚、信任、包容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代滚滚向前,洪流中处处演绎着惊心动魄的成功与失败的变奏曲。在这波涛汹涌的拼争中,一碗小小的馄饨,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我们欣赏乔布斯,是因为他全情投入了一件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希望全国的中餐企业亦珍惜自己的行业,用无限热爱把中国餐饮推向世界。
作者: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