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免加盟费的餐饮加盟店

本文目录

600+店的头部烤肉品牌“下乡”:取消加盟费,“掘金”三五线城市

文职业餐饮网程三月

下沉市场太性感,跑出蜜雪华莱士等数个万店品牌;

下沉市场又太残忍,麦肯等巨头们都难啃这硬骨头。

而来自成都的烤肉品牌——北木南烤肉和酒(以下简称北木南),靠人均50元的极致性价比“狙击”县城青年,在疫情中逆势增长,仅去年一年就开店241家!

并且它还是行业内首个做到肉品全配的烤肉品牌,让门店极大降低成本,用技术掀起了一场效率革命!

不久前,它更是大胆推出了取消加盟费的政策,意欲加速抢占下沉市场的红利。

近日,职餐专访了北木南创始人之一王洪超,深度探讨了中式烤肉藏在县城里的新模式和新机遇。

高校烤肉品牌进阶,

下沉市场里藏着中式烤肉的“春天”

时间回到2016年,刚大学毕业的李长志怀揣着开一家烤肉店的梦想,在他的母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发表了一场演讲,当时在场30多个同学朋友慷慨解囊凑出的十几万元,成了北木南第一家门店的启动基金。

或许谁也不曾想,这个开在学校门口的小小烤肉店,会在6年后开出600+家门店,一跃成为烤肉行业的头部品牌。

而这场逆袭离不开北木南在疫情危机中的“从高校转向下沉市场”的战略调整。

1、“转攻”县城危中生机,去年逆势增长241家店

此前,北木南的门店主要开在高校附近,因为当时大学附近的餐厅都是火锅串串、烤鱼、炒菜之类,几乎没有烤肉店,抢占到市场空白的北木南很快火爆起来,并迅速打开了高校市场,仅2017年,就开出了13家门店。

然而,2023年疫情爆发,学生不能按时上学,高校餐饮备受打击。

“危”中求“机”,北木南创始团队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后,发现了广袤的三五线城市有着同样的市场空白。于是,毅然调整品牌策略,从高校转向下沉市场。

北木南也用成绩证明了策略转变的成功,在依旧被疫情笼罩的2023年,它逆势增长了241家门店。

2、模式完美契合三五线城市,摆脱下沉“水土不服症”

“事实上,下沉市场没有那么好做,一二线品牌到三四线的时候,绝大部分会水土不服,因为市场跨度太大,创业逻辑完全不一样。

北木南能下沉成功,是因为高校市场和三五线城市市场是相通的。”王洪超解释道。

高校和县城之间模式可以平移,这是北木南打赢“下沉战”的深层次原因。

有同样的市场空缺。

烧烤已经成为仅次于火锅的第二大餐饮品类,烤肉作为重要细分品类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

而传统日韩烤肉人均100元以上的偏中高端定位,基本限定了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难以下沉,这给人均50元左右的中式烤肉留下了一片蓝海市场。

再者,高校在客单价、店型等方面与三五线城市非常契合。

在面积上,北木南在高校附近的店是120平~200平左右,到县城之后也是100平~200平左右;在客单上,二者都是五六十元;而且它们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都相差无几。

3、下沉市场更广袤,突破品牌规模天花板

更重要的是,下沉市场的体量远比高校大得多。

北木南定位高校时的目标是“2000所高校2000家店”,中国高校的数量就是它品牌规模的天花板。

而转向三五线城市之后,北木南的市场更广阔了。

有资料显示,2023年底我国有1866个县及县级市,常住人口约2.5亿人。

“中国的县城很多,有的还比较大,北木南人均50元的价格,每个县不止可以开一两家,甚至可以开三四家,基本能开到3000~5000家左右,再加上我高校的2000家左右,前景非常可观。”王洪超说。

在县城里,北木南看到了中式烤肉的“春天”。

用人均50元的极致性价比,

在全国开出600+门店!

目前,北木南在全国签约670家门店左右,遍及全国198个城市。

而它能快速切入下沉市场的核心则是其人均50元的极致性价比,更有粉丝称其为“烤肉界性价比的天花板!”

那北木南是怎么做到高性价比的呢?又是如何从众多烤肉品牌中突围的呢?

1、改良齐齐哈尔烤肉,独家秘制腌料做到“多肉多味”

齐齐哈尔被誉为“烤肉之乡”,烤肉以肉质优越和蘸料独特闻名,北木南的产品原型就来源于此。

不过,北木南把齐齐哈尔烤肉从北方带到南方,进行了口味改良,它将齐齐哈尔烤肉的品质和川湘烤肉的麻辣鲜香相结合,打造出自己的独特味型,突破了产品的地域限制。

在产品味型上,北木南抓住了“年轻人吃口味”的趋势,做到了不同产品不同口味。

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中式烤肉品牌都是用两到三款不同的腌料腌制了所有的产品,口味比较单一。

但北木南的产品,则针对牛肉、鸡肉、五花肉等不同肉的特点,在腌制手法和腌制香料上下功夫,研发出独家秘制腌料,不同肉品用不同腌料,突出原味,解决传统烤肉吃了容易腻的难题。

北木南的秘制蘸料也广受食客好评

在产品品质上,它的选品标准和很多一线餐饮大牌一样,还与双汇、龙大牧原、新希望等供应链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保证了肉品供应的高品质。

口味与品质兼得,让北木南快速俘获年轻人的胃。

2、店型优势解决餐饮“三高”顽疾,提高门店抗风险能力

“就连很多餐饮老板来北木南吃了烤肉,都觉得这种品质的肉怎么可以卖这么便宜?!”

王洪超说:“这就离不开我们的店型优势了,我们通过店型设计降低了单店投资,降低了每日运营成本,从而降低客单价。”

北木南具体是怎么降本增效的呢?

在原材料成本上,北木南采用全国集采,降低采购成本;集采之后,在中央厨房进行统一腌制后真空包装配送到门店,极大降低食材损耗。

在人工成本上,传统烤肉店至少需要一个墩子或者厨师进行切配和腌制,而北木南门店不需要厨师,员工只要撕开包装,照着图片出品摆盘就好了,傻瓜式操作;前厅也只要简单的服务员,门店所有的员工还可以通岗。

这样一来,员工数量就减少了,再加上出品也没什么技术难度,员工工资水平在2500~3500元,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有些湘式烤肉现切现拌如果卖10万营业额,它人工成本起码比我多出三个人的工资,那算下来基本将近1万,回本周期又压缩了几个月。利润都是这么挤出来的。”

在房租成本上,北木南主推的120平、150平和200平的三个店型,选址大多数是在3~5线的街边店,房租占比在10%~15%,占比较小,价格也比较稳定和可控。

“一二线的很多餐饮门店,最大的问题就是转让费跟房租,特别是疫情期间,一旦客流减少,房租成本会非常高。但是在三五线,一个120平的门店,房租一般来说一年5万左右,它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强。比如今年营业两三个月,就可以把这一年的房租挣出来了。”

的确,餐饮的未来一定是模式之争、效率之争,餐企只有精细化管理才能锁住利润。

3、供应链强赋能,烤肉赛道首个实现肉品全配的品牌

极致效率打造出来的极致性价比,离不开北木南扎实的供应链体系。

北木南的每款产品都有两家以上的工厂生产和供应,确保不会因为疫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停产后产品链断裂,确保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原材料全国集采后统一运到中央工厂,进行切割、腌制、灭菌和包装等预制化工序,接着迅速放到零下几十度冷冻锁鲜,再发往位于全国各地的分仓,之后全程冷链运输到各个门店。

其中工厂生产全部采用现在最先进的设备完成,并且克服了不少技术难点。

以五花肉为例,为了解决五花肉腌制时容易出现肥肉和瘦肉散开无法成型的问题,北木南特地采购了定制设备,采用注射和浸泡的方式,让肉腌制得肥瘦相间非常均匀,而每台设备的价格都在100万以上。

据王洪超介绍,北木南是目前烤肉赛道首个实现肉品全配的品牌。

取消加盟费:

“一场品牌和创业者之间的共赢”

加盟,是北木南门店扩张的主要手段。

不过,在今年10月份,北木南突然宣布:取消加盟费!

这是北木南战略调整后的又一重大决定,背后又藏着哪些考量呢?

打破“餐饮加盟就是割韭菜”的传统偏见。

在快招和山寨横行的餐饮业,它们“只生不养”的模式败坏了加盟连锁的口碑,以至于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加盟就等同于“圈钱、割韭菜”。

北木南此次开放0元加盟,就是为了打破大众对餐饮加盟的偏见,意欲成为烤肉连锁品牌合作方式革新第一人。

再者,走“强管理”路线,让品牌和加盟商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北木南取消加盟费,并不是说抛弃标准和品质,相反,反倒是为了加大加盟商筛选力度。

因为,传统加盟商觉得我交了加盟费了,那我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就可以不按品牌标准来。

那我们现在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北木南不收加盟费,那意味我们会对加盟商提要求,管得也会更严!

我们开始走‘强管理’这条路,背后逻辑一定是要找到可以长期经营门店的老板,然后让门店长久稳定地存活下去。因为只有门店盈利了,我们才能盈利,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成长的良好关系。”王洪超解释。

为此,北木南还开启了“6个月帮助加盟商爆店计划”,在全国招募优秀的创业者,从开店选址、到活动策划、日常运营管理等全方位提供支持,助力其门店快速火爆、快速回本。

总而言之,北木南0元放加盟,一方面是为了加速品牌抢占下沉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携手更多创业者共享“烤肉下乡”的红利。

职业餐饮网小结:

中国的县城里,藏着餐饮的下一个蓝海,但下沉市场里有多诱人就有多危险。

北木南短短几年里能在三五线城市开出600+家店,能在疫情中逆势扩张,离不开它来自高校市场的企业基因,离不开它人均50元的极致性价比,离不开它供应链所带来的极致效率,更离不开它历经六年打磨的模式优势。

此次,北木南又大胆提出了0元加盟的政策,更是增加了其品牌抢占下沉市场的筹码。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突破千家门店的中式烤肉品牌。

三个上海人,最早吃到加盟红利,靠卖一碗“吉祥馄饨”年入15亿

23年来,创业者张彪几乎见证了中国加盟产业从0到1的发展历程。

1999年,他创立的吉祥馄饨诞生在上海市人民路。那是一间15平米的小门脸,高峰时,一天接待1000人,翻台率是50桌。

这是一家由三个上海人出资4万元创建的馄饨店。创业之前,他们分别是国企经理、公务员以及大学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几个“读书人”开这么一家馄饨店,压力不小。

打动他们的,不只是开一家馄饨店,而是特许经营(即加盟)这个当时颇为新颖的商业模式。

1987年底,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进入中国,带来了特许经营模式;到90年代初,全聚德等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尝试特许连锁模式;1997年,《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建立了中国特许连锁的基本规则和框架。

这是特许经营模式在中国爆发式成长的前夜,更是一代创业者在摸索中前进的奋斗史。

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也正是在这一年,吉祥馄饨开始在全国推出区域特许模式。到了2007年,吉祥馄饨的门店数量已达到“数百家”。

中国餐饮行业早年的加盟模式,基本集中在火锅和西餐两大品类。一次性收取培训费和管理费,再授予品牌的使用权,供应一些如火锅底料等基础支持,这就是初代连锁加盟品牌能提供的全部内容了。

在早期粗放的加盟市场中,吉祥馄饨未充分意识到供应链的意义,再加上管理上的薄弱导致代理商话语权渐渐强大,合作伙伴分崩离析。一场与供应链掌控权的争夺,让整个团队意识到,只有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联系,才能真正的与加盟商建立共赢关系。

回收代理权,把供货能力重新抓在手里,让产品和供应链成为品牌与加盟商的共同利益体纽带。这些基本常识,却是最初的行业探路者们摸索了十余年的成果。

寻到破局方法的吉祥馄饨,吃到了加盟模式在中国发展早期的红利,也要面对野蛮生长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作为创始人与管理者,张彪也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从一门心思做好馄饨,学习变成一个具有领导力的一把手。

他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用户的审美疲劳?如何抓住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如何面向15-55岁的消费者做营销?如何让组织模式更加高效?

20多年过去了,吉祥馄饨已覆盖250个城市,拥有2500多家门店,其中加盟门店过半,年营收超过15亿。在2023年,吉祥馄饨提出了万店目标,并首次接受了来自番茄资本的近亿元融资。

创业邦独家采访到吉祥馄饨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彪。吉祥馄饨走过的23年历程,张彪讲述的老品牌新故事,既是启发,也是警醒。

23年后的“万店”梦想

创业邦:吉祥馄饨发展了23年,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考虑“万店”的目标?

张彪:我们三个人在最初创业的时候,就提到过千店的目标,当时觉得,撑起千家店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情。

我们在去年年底,又提出一个万店的目标,它实际上蕴藏着我们整个公司未来三五年的发展战略,这是我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思考出来的结果。

讲战略,首先要讲趋势,如果没有趋势的战略,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趋势,就是现在出现了一些标杆性的万店小吃或餐饮品牌,他们都具备了一些共性:比方说,日常客单价在20元左右的社区街边店,都是以加盟模式推广的,这些跟我们也是符合的。

再从新趋势的角度讲,这两年餐饮是市场中一个比较热的行业。餐饮业聚集了各个行业的人才,很多发展很好的公司都有互联网背景。我觉得,人才聚集是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大前提。

第二个,现在整个市场的经营要素发生了变化。

比方说,与外卖平台合作,可以让我们渗透进更加庞大的客群之中。我们的POS系统、巡店系统,可以应付几千甚至上万家门店的管理。再比如,现在遍布大江南北的供应链系统,在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想要把产品低成本快速的运送到各个区域,都是不敢想象的。

创业邦:如今很多新兴品牌的扩张速度非常快,但吉祥馄饨发展了20多年,只开了2500多家门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彪:老品牌与新品牌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别,源于发展阶段的不同。

在我们最早推加盟的时候,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但是餐饮门店的拓展速度并不是线性的。人比较喜欢新鲜感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有点疲劳,所以餐饮品牌怎么样持续和顾客建立某种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是我们在门店达到一定数量后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而不是持续高增速开店。那样的发展模式不健康。

只要商业模式好,供应链搭建好,加盟品牌就会有很快的发展,但真正的挑战在3~5年以后,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品牌持续能力和竞争力的时候。

我们最早的一家店面积只有15平方,一天可以接待1000个人,一天翻台50桌。等开到300家的时候,肯定不能始终保持这个水平。

这是品牌发展周期的一个必然曲线。审美疲劳是所有品牌都必须要面对的,哪怕麦当劳、肯德基,也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马上要推出第7代店。23年时间里,过去我们做了6代店,基本上3到4年就会换一代店。

每一代店就像苹果手机一样,有些代际之间的变化很大。比方说4代店。直至2010年,吉祥馄饨门店只有200家,而从2010年至今的10年多时间里,实现了从200家店到了2000多家店的增长,这4代店的推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业邦:第4代门店有哪些关键的地方?

张彪:第4代店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几个地方:

第一,我们在菜单上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缩减了馄饨的品类,加了一部分非馄饨的辅餐。这几年,大部分品类都在缩减,我们增加了面条、烧麦、锅贴等。

第二是门店操作空间上的调整。因为顾客对场景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也尝试着给顾客提供体验空间,包括后厨、厨房设备、视觉上的一些改变。要给顾客一个全新的概念,就像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口味一样,要给他们一些新鲜的东西。

创业邦:吉祥馄饨想做到万店,是否也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

张彪:整个组织上需要有比较大的调整。我们原来过度集中在发达市场,而忽略了下沉市场。

第二个就在于我们的供应链配送能力,核心是控制成本。

最后还有考核问题。未来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KPI,才能让团队和组织产生真正可持续的牵动作用,都是要花心思去琢磨。

创业邦:吉祥馄饨要推行下沉市场策略,会向谁学习么?

张彪:肯定会向标杆企业学习,同时也要保持我们的特色。

例如,我们发现现在的网店有两种组织模式,一种组织模式叫大区制,它的业务是通过大区来推动。但蜜雪冰城不是大区制,反而总部可以直接渗透到2万多家店,无论是换菜单,还是产品配送,总部职能都渗得下去。

两种模式各有千秋,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包括华莱士合伙模式、核心加盟商这样的一些模式都是我们要去学习的。

有些人把加盟这个概念弄错了

创业邦:您曾提到,这几年加盟行业经历了很大的动荡,指的是什么?

张彪:这几年加盟行业的动荡,主要是在于有一些商家把加盟的模式弄错了。前几年有很多公司靠一个概念,甚至一个漂亮的PPT和视频,就想招揽加盟,但实际上,他们的商业模式、门店的支持能力,根本就无法支撑。

这对一些小创业者还是蛮伤的,对整个行业也是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两年稍微好一点,前两年讲加盟,基本像一个贬义词。

这几年,很多人看懂了供应链对于加盟的价值。加盟的关键,不仅产品重要,体系更重要。选址、日常运营、持续更新菜单、外卖、大众点评、抖音……这不是一个个体所能完成的事情,背后是复杂的体系。

创业邦:在加盟商的管理上,吉祥馄饨有没有自己的方法?

张彪:我们会把加盟商叫做对消费者洞察最前端的人,甚至他们的认知,会超越我们的管理团队。他们离消费者最近,又最在乎市场动态,所以我们经常能通过小加盟商,了解到一些顾客信息,包括市场的趋势。

加盟商就是最小的竞争单元,也是竞争单元当中最主要的人。

创业邦:吉祥馄饨现在提出的“非常小店”,是指社区门店吗?

张彪:不止。非常小店是我的一个梦想。

第一,我驻店的时候发现,百分之六七十的顾客是不用看菜单的,我们已经变成了这些顾客身边的邻居。这里是有情感联系的,怎么样能给邻居带去一些更温暖的东西?

以前常去一家小吃店,老板是江苏人,他每隔几天会买几十斤萝卜,切成丝,放一些花椒盐,腌成酸萝卜。看他只要空下来的时候,一定会拿小碗装一点酸萝卜给客人,说这是我们老家的口味。一般的连锁店,连蘸酱都是一样的,可他那个举动,就让我一下子有了感觉。

我们要提供和别家不一样的、情感上的、温暖的东西,好多加盟商都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通过一个小小的、低成本的咸菜,一句“我们老家的口味”,给到顾客的那种感觉,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是非常有意思的。

第二,我们是馄饨界的扛把子,我们对整个的产品走向,口味的研发,包括一些定价和组合,都有当仁不让的义务和责任,应该不断地推出一些新概念。

其中也包括数字化的东西。我们最近在推一些会员,与头部的互联网平台合作智慧店铺。

老品牌如何打动新消费者?

创业邦:老品牌如何打动新一代消费者?

张彪:早年吉祥馄饨完全是靠产品力领先的。那时候,在上海是家喻户晓。像你这代人,见到我都会说,“张总我是吃吉祥馄饨长大的”,听到这句话,我是既高兴又不高兴。

高兴,是觉得这个人曾经是我的客户,有时甚至为了这句话,我还多喝了两杯,喝醉了。但是我不高兴的是什么,我们确实年纪不小了。

我们曾经产品种类最多时有100多种馅,就像药房一样,挂着各种各样的牌子,卖掉了就翻掉。那时候消费者对于“大”的需求是很显著的。在上海,吉祥当时的馄饨比其他家略大一点,所以我们的馄饨一推出,非常受欢迎。

再比方说汤,上海店里的汤,用的都是清汤加紫菜、蛋皮、虾米。我们当时做了些创新,加了一些胡椒粉,让味道更刺激。

但是如今,消费者还是会反馈,嫌汤太清淡,没有味道,要有肉汤。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觉得非常不刺激,这是很显著的变化。

现在很多人喜欢拌馄饨,吉祥馄饨现在只有一款夏天吃的麻酱拌馄饨,可对于年轻人来说,好像什么都能拌,口味上的差距跟过去差很多。

这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也导致了口味上的融合变化。

创业邦:这种口味上的变化,会不会导致南北口味的差距变小了?

张彪:我认为是的。我们看到一些万店品牌,他们的地域跨度非常大,如果没有一定的口味类似性,是很难做到的。

有人曾经挑战我们,说吉祥馄饨如果开到别的地方,人家不一定喜欢这种口味。我说沙县小吃开到了四川,甚至新疆,不是说四川人都吃辣的吗?所以,如今更多人是基于消费目的下的选择,而不是纯粹把吃,当做一种习惯。

创业邦:吉祥馄饨的味道,会重点照顾哪一类人,主要客群是谁?

张彪:我们的消费人群跨度很大,从15岁一直到55岁。这也是我们做营销和产品时,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毕竟,无论怎么讲产品,馄饨都有自己的特殊属性,我们很难脱离这个属性,去给馄饨做改变。所以,我们还是专注于馄饨,把馄饨这个事情做得更丰富多彩一点。

创业邦:现在吉祥馄饨有多少种馅料?

张彪:我们在减SKU(最小存货单位),希望能把SKU控制在25个左右。

创业邦:为什么要减SKU?有些品牌在拼命想把单品做出更多花样。

张彪:吉祥馄饨已经从原来的一个特色小吃,转变成一个偏快餐形式的小吃。过去把品种做多,是增加聚客能力。

而今天,我们强调的是便利性和性价比。为了满足顾客这方面的需求,就要有一些供应链和效率上的变化。因为我们这种产品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需要通过价格优势,去跟顾客做沟通,通过成本的优势,与加盟商建立关系。

让顾客对性价比满意,又要让加盟商挣到钱,这都要求我们在后台,不断的去强化供应链能力。

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

创业邦:您现在的主要工作重心是什么?

张彪:最近我也在调整我的管理风格。

我是2007年EMBA毕业的,10多年过去了,我才发现当初管理型课本里的知识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两年我一直在转变自己的定位。我要变成一个有领导力的人,我要变成客户和公司利益的代言人,我最应该做顾客价值和加盟商利益的坚守者。这都是我最近在一些角色上的理解。

与此同时,我注意到很多时候中层管理者的做法比我更聪明,比我专业性更强。但是过去我一说话就会干扰别人,现在我会刻意注意这些方面,尽量少用那种带句号的语气,少命令,做有来有回的沟通,更多的是用问号。怎么样?为什么?

要实现万店这个目标,一定是要有一支非常强有力的高管团队,我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就要信任别人,要去承担作为一把手的责任。

第二个,我们在推“一把手工程”,建设数字化、会员、供应链、组织机制、单店业绩提升等能力,只有这几个能力培养出来以后,才可能在未来三五年,支撑我们的万店目标。

创业邦:这是一个从产品经理到管理者思维的转变?

张彪:真的有体会,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以前的EMBA考试,我也通过了,可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去,真的是这两年的事,我自己的变化也很大。

以前我就一门心思想把馄饨这件事做好,后来才有了一个集体的概念,更多的看到别人,看到团队的作用。

创业邦:现在日常的工作里面,能让您觉得非常兴奋的部分是什么?

张彪:在店里面,看着客人连汤带馄饨吃完,真的很满足。

我一般每新开一家店,就在这家店从开门待到关门,基本上是会从早上8:00待到晚上7:00左右。

实际上每次驻店我是有压力的,我不好意思坐在凳子上,怕人家加盟商有意见。我通常就站着,驻店一天通常12个小时左右。但是每次驻店,如果看到顾客和老板店员之间的互动,看到大家把馄饨吃完,我觉得真的是快乐,比在办公室看财务报表利润更能持续,我说的是真心话。

创业邦:驻店时都在关注什么?

张彪:第一个,就是要看店员的操作。第二个,看海报、促销用语,这些策略的实际使用情况。

我也会擦桌子,最拿手的是洒消毒剂。在疫情的时候,洒消毒剂是最受顾客欢迎的一个动作,因为他觉得心里踏实。

我也会看顾客在选品上的搭配,顾客的年纪等等。在不忙的时候,去周边的这些店转转,数人家店来了多少客人。

我通常做的岗位是收银,那个简单一点。我也会帮外卖小哥开门,因为外卖小哥有时候很急,我就快点给他开门,甚至有些外卖小哥刚停车,我就拎着外卖递给他了。

门店是我们的最终端,如果连我都不知道那些地方发生了什么的话,我想这个经营也只能是一个高谈阔论而已。

本文源自创业邦

喜小茶关门后,喜茶开放加盟模式,选择“抱团加盟”度过这个冬天

前些年,在饮料市场上走出新道路的新茶饮赛道如今也到了哀鸿遍野的时候,如今的新式茶饮企业上,有大批量在根据地闭店的茶颜悦色,越过食品安全底线的奈雪的茶,甚至以前30元以上的喜茶如今都降到30元以下。

而近期,新茶饮行业迎来新的消息,头部品牌喜茶旗下的喜小茶门店从11月2日起全部关闭,随着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门店纷纷歇业,一直到最初的广州第一家喜小茶门店关门,喜茶的喜小茶也落下了帷幕。

之后,11月3日,喜茶突然宣布对外开放加盟,包括在非一线城市开展事业合伙业务,而针对开放加盟的原因,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是为了让更广大的消费者尽早喝到喜茶产品,也是为了加快拓店的速度。尤其是在喜小茶的门店关门后,如今喜茶位于深圳南头古城的首家“手造店”已于近日关闭,而这距离门店开门营业也才1年多而已。

这样的方式真的有利于化解风险吗?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如今喜茶的这一举动,其实也说明了喜茶目前面临的增长困境,以及在面对资产市场上一路高歌的蜜雪冰城,喜茶不惜违背品牌的初衷,也开始加快门店建设,开放了加盟。

其实,看看数据从2023年7月份起,喜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坪效与店均收入开始下滑。尤其是按照去年10月份的数据来看,店均收入与销售坪效较7月份分别下滑了19%、18%;与202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了35%、32%。已经说明,喜茶面临了增长的困境,并且,喜茶的门店建设速度从2023年的227家到2023年的320家,以及到2023年的202家,看出喜茶在门店建设的速度都在下降,增速从139%下滑至26%。

那么喜茶如今开放加盟的方式,到底是想学蜜雪冰城的套路,赚快钱以解燃眉之急吗?还是喜茶已经到了面临无可奈何下沉求增长?

作为新茶饮市场的近期报告,我们看到目前我国的2023~2023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的增长率分别为26.5%、23.4%、26.1%,但是,之后我国的新茶饮赛道已经开始面临增速放缓的困境,也就是基本上新茶饮市场要到顶了,那么在之后就是互相比拼的时代了,谁的好,活的就更好了,客流量和营收也会更多。

但是,在食品饮料行业,如果你开放加盟,那么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难去管理控制,虽然说在全球的很多餐饮巨头等等,大多数都是走的加盟和直营并行的模式,比如星巴克、肯德基等等。

而如今喜茶走的这套加盟模式,在要求上还是非常高的,不亚于去开一家直营店,比如必须独立申请加盟商,不允许多人合伙,且申请人一旦成功成为喜茶加盟商,以后必须全职参与到门店的日常经营工作中。还有,加盟前需要在喜茶门店工作至少3个月、必须充分理解和认同喜茶的精神和企业文化、必须通过门店的晋升考核、连续3次以上通过现有门店标准的食安品控督检考核,以此来确认加盟商已获得店长任职能力等。

可以看出,喜茶的这种加盟模式有点像是当年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的要求差不多,而此次喜茶主要面对的加盟的城市大多数都是非一线城市,主要是因为在一线城市上喜茶的自营门店基本上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想要继续发展之后走出一线城市去发展,像蜜雪冰城那种,全国县市都可以有门店才行。

而此次喜茶向着非一线城市开放加盟,其实就是在探索新增量市场的行为。早在之前,为了让自己的业绩增长,喜茶已经尝试了业内各种常用的开拓市场的方式,然而,并不好。包括,瓶装饮料、烘焙产品、还有已经全面关闭的喜小茶等等,所以喜茶一直想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但是,之前的各种探路都失败了,那么此次的开放加盟,真的能给喜茶带来新的曲线?这条路好走吗?

作为新入局加盟这一行业的喜茶,要走下沉市场的路是要很久的,毕竟,要如何把握加盟开店的节奏呢?并且,还不能透支消费者对于喜茶的好感,否则,一旦出现各种负面问题,那么在下沉市场上的道路会更加艰难,尤其是在不同地域的消费者的爱好也都不一样,都是要满足的。

作为茶饮界的“爱马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开放了加盟后,那么还能像品牌预设的那样,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将是未来喜茶管理加盟店铺的核心与重中之重。

所以,你认为喜茶的加盟开放是好是坏呢?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