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火爆大鱿鱼加盟店

本文目录

揭秘火爆大鱿鱼能有多赚?每家门店月销售额居然是这个数

出餐快、用人少、投入小、毛利高.....

近几年最风光的餐饮业态非小吃莫属了,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特色风味小吃独领风骚,一枝独秀。一个看似不见经传的网红锅盔也会被估值10亿元,而人均营收过万的小吃店更是不足为奇了。

最近有一个爆款小吃品牌“台道火爆大鱿鱼”,走进了吃货们的视线。把火爆大鱿鱼做成几乎家喻户晓的爆款小吃,而且常常是男女老少一家子人手一份,不大的小店平均月营业额超过23万,不仅受到了众多年轻消费者们喜爱,加盟商、创业者们也纷纷跟进,跟随台道火爆大鱿鱼,抢占第一波市场红利。

经过对火爆大鱿鱼以及其他众多小吃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了拥有以下属性条件的小吃更容易赚钱,分享给大家作为选品的一个参考:

一、年轻人更青睐烧烤、油炸类小吃

本身小吃就是一门针对年轻人的生意,所以要想赚钱,就要做年轻人喜欢吃的小吃,契合年轻人消费场景十分重要。而年轻人逛街多是成群结队,所有一串一串的油炸烧烤类的小吃,能够互相分享,能带来一定的社交属性。而且高热量、刺激过瘾的油炸烧烤小吃,更能满足年轻人享受对味蕾的刺激。这也是正新鸡排、绝味鸭脖、卤人甲等一批品牌小吃被带火的原因。

台道火爆大鱿鱼的顾客中,也确实拥有相当比例的年轻人。你还能看到他们会手持一串大如蒲扇的火爆大鱿鱼,拍一张美照,炫一下朋友圈。

二、做可复制、地域限制小的爆款小吃

酸辣粉和麻辣烫都起源川渝地区,麻辣烫全国遍地开花,而酸辣粉的市场份额就相对小了许多。因为麻辣烫作为涮类的食物,可以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加入不同的食材混搭,自由度很高,地区限制很小。无论到东北还是到广州,麻辣烫都随处可见。而酸辣粉从名字上就已经被限制住了,发展区域注定比麻辣烫小。所以选择小吃品类时,一定要选择自由度更高,适应性更强的小吃。

来自宝岛台湾的台道火爆大鱿鱼的地域限制就很小,从台湾来到内地,也不会产生因饮食文化,口味习惯不同而产生的排斥。和麻辣对舌尖刺激不同,香酥美味的火爆鱿鱼,从儿童到老人,从男人到女人,都可以人手一串,享受美味。而不能吃辣的人,是很少会碰麻辣烫的。

三、供应链成熟十分关键

对于任何小吃经营者来说,快速扩张铺量的前提条件是供应链稳定而成熟。高质量的供应链往往能体现在顾客体验、顾客口碑上,给你的经营带来助力,还能减少售后问题。在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的环境下,如何避免“后院失火”,协调好供应链质量与成本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做好小吃的必备条件。

台道对于供应链十分重视,为了确保鱿鱼的品质与口感,采用阿根廷深海大鱿鱼,不仅个头大、分量足,而且口感更为鲜嫩。供应也更加稳定。顾客们也对大如蒲扇,口感鲜美的台道火爆大鱿鱼赞不绝口,口口相传,形成了优秀的口碑。作为油炸小吃,台道火爆大鱿鱼在用油上也毫不含糊。不仅采用全球用量最大的印尼棕榈油,而且坚持做到一日一换。原料安全,用油健康成为了台道大鱿鱼的另一张口碑。

四、小吃品牌十分重要

现在大家买东西都会认牌子,因为品牌背后代表的是顾客对他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强力的品牌还会有自己的品牌溢价。有品牌的小吃项目,顾客的复购率和忠诚度要远远高于非品牌性的小吃。

台道火爆大鱿鱼之所以几年时间快速扩张到一百多家门店,每个门店都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做到生意火爆。据统计,台道火爆大鱿鱼门店月均销售额超过23万元。同时利润空间在小吃行业中,十分优秀。

除了产品本身有特色有品质外,也在于一直在积累口碑,将口碑转化为品牌力。而且十分重视品牌的台道还有一直专门的品牌队伍,持续在线上进行品牌曝光与投放,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同时众多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活动为线下门店引流,增加营收。

专注于健康、营养、美味、时尚的美食研发与传播,集产品研发、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特许加盟为一体的综合性餐饮企业。

鱿鱼西施:燊记石烤鱿鱼月入十万想做加盟大品牌

位于成都市建设巷内的“燊记石烤鱿鱼”因其火山石烤制的独特工艺和长相甜美的老板娘走红网络,网友更将老板娘刁晗婧封为“鱿鱼西施”。

10月22日下午3点,相对于周边其他店面的冷清,“燊记石烤鱿鱼”店前,食客排起的队伍将街道堵了大半边。店铺面积不大,除去后厨,店面基本被烤鱿鱼的操作间占据,食客可以坐在店门前的小桌上享用美味。

每份烤鱿鱼的售价为10元。在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内,刁晗婧就卖出了不下50份。她不停地把一串串冰冻的鱿鱼串掰开,放到滚烫的火山石上,不一会儿白嫩的鱿鱼就变成紫红色。她熟练地把烤红的鱿鱼放到川香酱汁中卤煮一会,然后拌上各种佐料。

趁着操作的间隙,刁晗婧对记者说,从早晨店面开门就没有怎么休息过,傍晚和晚间生意会更好。据她估计,每月的营业额大约有10万元。

搞定“核心技术”

刁晗婧和男朋友胡家晨都是电子科技大学大四的学生,大三时两人开始卖烤鱿鱼。在创业的初期,刁晗婧和胡家晨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店面,只有一台价值约1000元的车。

胡家晨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一直是他的理想。在真正创业之前,胡家晨最想做的是互联网,他自己也没想到,第一桶金会从烤鱿鱼开始。

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家晨和女友沿着成都的二环路闲逛,二人发现路边售卖铁板鱿鱼的摊位很多,且生意火爆,胡家晨觉得铁板鱿鱼市场潜力较大。从未下过厨的胡家晨找到一位售卖铁板鱿鱼的师傅开始学习手艺,但是师傅留了一手,胡家晨觉得“核心技术没学到”。

去年国庆假期,他又联系到了家里一位从事餐饮业工作的亲戚,学习烹制鱿鱼的手艺。他最终选择的石烤鱿鱼,是把鱿鱼在火山石上加热风干,无油无烟,保留了鱿鱼的原汁原味,这是和铁板烤最大的区别。四川人爱吃辣,胡家晨特别研发了椒麻、火锅、酸辣等5种口味。假期过后,学到手艺的胡家晨决定小试牛刀,每周五和周末就与女友刁晗婧一起推着小吃车在学校周边卖烤鱿鱼,生意慢慢好起来,每日营业额约为五六百元。

创业不能怕吃苦

创业很艰苦。那段时间,两人晚上收摊回去后还要穿鱿鱼串、准备材料,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非常辛苦。鱿鱼是冰冻的,如果用开水解冻鱿鱼就会被烫熟,口感变差,只能用冷水化开,慢慢用手掰。“冬天,我的手上满是冻疮。”刁晗婧说。胡家晨也因长期穿鱿鱼串,手上磨出了茧子。

不过,面对艰苦,两人相互鼓励着。这两位就读于重点大学的说,选择烤鱿鱼创业没什么抹不开面子的,虽然烤鱿鱼是个不起眼的行业,但是至少自己敢想敢做,别的同学也对他们刮目相看。

鉴于之前在成都摆摊烤鱿鱼收益不错,今年春节,趁着回胡家晨老家四川省射洪县的机会,两人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当地一个公园内摆起5个烤鱿鱼摊点,生意依然火爆。短短7天,刁晗婧和胡家晨攒下了第一桶金——10万元。

创造品类抢占认知

“创业的目的如果仅是赚钱,是永远赚不到钱的。”胡家晨说,“很关键的一点是打造品牌。”

胡家晨认为,做小吃这一行,创造自己的品类非常重要。鱿鱼的做法有很多种,铁板鱿鱼、干锅鱿鱼等,都算是鱿鱼的品类,他采用石烤就是创造一个新的品类。刁晗婧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广告设计专业出身的她亲自为店铺设计了商标、广告、招贴画等。

今年4月,两人花8万元盘下了位于建设巷这间30平方米的店铺,又花两万元添置了设备和装修,之后小店正式开张。

“我们开店的时候就同步注册了商标,还为石烤鱿鱼的烹制工艺申请了专利,并利用、电视台等来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抢占认知,让消费者一提到石烤鱿鱼就觉得燊记是最正宗的。”

事实证明,他们的市场策略为小店赢得了人气。网友们还给面容甜美的刁晗婧冠以“鱿鱼西施”的美誉。有的食客是冲着鱿鱼去的,也有的是冲着“西施”去的,这家小店在成都这座美食之都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目前,胡家晨已经为燊记石烤鱿鱼开设了加盟热线,他和刁晗婧打算把自己的川味石烤鱿鱼向市场推广,将品牌发扬光大。

靠“收割”加盟商大赚后,杨国福麻辣烫又要上市割韭菜?

对商业嗅觉灵敏且二十年来都跑在行业前列的杨国福而言,将公司转为股份制绝对不会是随意的举动,必然有着全盘的考虑。或许很多人会把麻辣烫和火锅进行类比,但是杨国福要想上市,能学习模仿的对象并非海底捞。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行者伊然

···

杨国福麻辣烫要上市了?

近期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

具体来说,公司企业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品牌管理、互联网销售、餐饮管理等。

一般来说,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是为了接下来的大规模资本运作铺平道路。业内人士认为,杨国福此举或是为了后续大规模资本运作铺路,因为股份公司更易吸引投资机构,优化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进而向证监会提出IPO上市申请。

如果最终上市,杨国福本人颇有传奇色彩,二十多年的餐饮创业故事或许又会被坊间津津乐道一番。

▲图片来源:杨国福麻辣烫宣传视频

1.

/东北“老大哥”创业做麻辣烫/

麻辣烫是四川特产,但是让多数人想不到的是,真正将这门小生意做大的却是一位东北人。

闻名全国的杨国福和张亮算得上不近不远的亲戚,杨国福生于1970年,比张亮年长15岁。据张亮本人说,二人并非是坊间盛传的舅舅和外甥的关系,杨国福其实是自己“姑家的表姐夫”,算是平辈。

杨国福的老家是距离哈尔滨有八十多公里的宾县万发村。家里条件有限,杨国福15岁就开始打工赚钱。不过村里能做的生意少,多是农活和杂活,二十岁的时候他选择到哈尔滨投奔亲戚,摆摊做食品生意。

杨国福回忆称,当时的夜市一家名叫“华辰快餐”的小餐馆靠着卖麻辣烫生意火爆,让卖烤肉串和铁板鱿鱼的他羡慕不已。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摆摊做生意的空间越来越少,小贩们也渐渐将生意转移到了门脸房,杨国福在新永和街和果戈理大街交叉口租了一个半地下室。

眼瞅着烤串和铁板鱿鱼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靠着摆摊赚到第一桶金的杨国福决定试着做麻辣烫。直觉告诉他,这是一门肯定有前途的生意,毕竟相对于其他小吃,麻辣烫的成本较低,回本速度肯定会快一些。

在妻子的支持下,杨国福没有拜师学艺,也没有花钱去买配方,而是自己在屋里琢磨,研制有特色的麻辣烫底料。那时候学习同行买回香辛料放到锅里炒,甚至尝试用豆瓣酱研制底料,虽然有盈利,但客户的评价不好,于是他决定将店面关掉,等研究成功后再开业。

几番折腾,杨国福终于找到了按照东北人口味改良四川小吃的方法——用东北人喜欢喝的牛骨汤中和辣味,添加冰糖、全脂乳粉让汤汁呈现奶白色,打造了口味咸中带甜能喝汤的麻辣烫底料。

2003年9月,33岁的杨国福在哈尔滨永和街开启了自己的生意——杨记麻辣烫。

杨国福认为,“可以喝汤”改变了大众对麻辣烫的认知,不再将其视为高盐高油的垃圾食品,而是比较健康的街边小吃,荤素搭配且价格不贵。

杨国福回忆道:“当时麻辣烫还是按碗卖的,一碗三块钱。有的顾客吃一碗麻辣烫,可以续上两三次汤。”

东北讲究人情关系,依靠亲友谋生是普遍情况。杨国福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周边人自然也想沾光。亲朋好友跟着杨国福在哈尔滨周边开出了几十家店麻辣烫店。

当然,真正让杨国福麻辣烫突围的不仅是“可以喝”的产品改良,更重要的是其不断创新的生意模式,某种程度上正如杨国福本人所言——他精准的商业嗅觉和思维。

跟着他一起赚钱的人越来越多,小本生意也渐渐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2.

/加盟费一年能赚两三百万/

看到哈尔滨一家包子店在当地开出将近300家连锁店,杨国福受到启发,认为自己也得走品牌加盟的路线。

2005年,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2006年,对外开放加盟;2007年,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杨国福麻辣烫按碗售卖,客单价从3元一碗渐渐涨至4元、5元、8元,但还是不足以应对房租、人工等各项成本的上涨。

2009年,杨国福麻辣烫来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改造,首创了麻辣烫行业“论斤称重”商业模式。

杨国福看到了自取食材的巨大潜力,他认为:“一方面,消费者自主性提高,可以根据喜好自主选择菜类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依据食量选择重量,吃的多费用就高,吃的少费用就低,避免了涨价所带来的客流量减少等问题。”

后来,这个模式被同行广泛应用,几乎成为了行业惯例。

2012年,杨国福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对麻辣烫的出品方式进行改革,废除了“大锅熬煮一整天”的模式,改成“单锅现做”。按需制作让顾客获得了全新的体验,不再担心汤底重复利用,进一步认可麻辣烫新鲜健康的理念。

至今对第一个加盟招商的电话,杨国福仍能倒背如流。那时候,他一天要接十几个咨询电话,最初加盟费只有1000元至3000元,性价比十分高,一年就能吸引到几百个加盟商。

2009年,仅靠加盟费,杨国福一年就能赚两三百万元。2010年,杨国福加盟店总数突破1000家,遍布东北三省。

做上了东北“老大哥”,杨国福却很焦虑,松散的组织机构和公司混乱的管理问题重重——店铺数量虽然多,但是没有系统规划,统一性不强,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几乎等同于杂牌军。

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杨国福决定进行内部整顿,实现转型升级。为此,他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加盟业务整整暂停了两年。

期间,他请人重新确立了品牌策略,提出快餐式麻辣烫的概念,确立“巴蜀文化+时尚快餐+麻辣元素”的基本方针。同时,杨国福将加盟流程正规化、建立标准化食品加工厂、与国内外各类食材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完成品牌升级的杨国福麻辣烫决定走出东北,向全国市场进军。既然要走出去,那就得把招牌打的响亮。杨国福决定进军北京核心商务区,建立样板店。

杨国福麻辣烫在建外SOHO东区打造的200平米样板店开业就在京城餐饮界引起了轰动,加盟商纷至沓来。一年多的时间,北京就多了一百多家杨国福。

拿下北京市场,进军其他省市就变得容易了。2015年,杨国福权衡之后,决定南下,将公司的总部从哈尔滨搬到了上海,成立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也是从那年开始,杨国福的开店数量一直力压张亮,坐稳了麻辣烫行业“一哥”的位置。

同年,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杨国福在四川的工厂年产能达到1.5万吨,可以供1.2万家店使用,

▲图片来源:微博@杨国福麻辣烫

3.

/食品安全屡翻车,背后的隐患/

对商业嗅觉灵敏且二十年来都跑在行业前列的杨国福而言,将公司转为股份制绝对不会是随意的举动,必然有着全盘的考虑。

或许很多人会把麻辣烫和火锅进行类比,但是杨国福要想上市,能学习模仿的对象并非海底捞。2023年,海底捞招股书显示,341家直营门店的非流动资产高达30.46亿元。

海底捞有着重资产撑腰,走加盟路线的杨国福属于轻资产,收益更多是靠加盟费和销售收入。

据悉,依照不同的地域,杨国福的加盟费从7900元/年-49900元/年不等。除了加盟费,总公司主要通过卖原材料赚钱。有加盟商透露的原材料成本价在1.3元/碗。按照杨国福集团的官方数据,平均每家门店每天订单量在300-400单,以此推算6000家店每天贡献的原料收益在300万元左右。

今年,杨国福推出火锅底料和自热产品,显然也是在尝试拓宽自己的营收渠道。

2023年底,杨国福曾在采访中透露当年公司营收预计将达到13亿元,加盟费只占其中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但是杨国福并没有透露公司的利润。

彼时,杨国福对公司五年发展提出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计划:海外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国内门店数量增至9000家,集团整体营收达到100亿元。

计划归计划,现实是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模式,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近年,杨国福麻辣烫因为食品卫生问题多次被爆料:

2017年,二十多家店铺在外卖平台上存在证照不符的问题;2023年,员工在厨房切肉时双脚放在案台上;今年7月,视频博主潜伏拍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杨国福麻辣烫的投诉中,多名投诉人表示在食物中曾吃出虫子、苍蝇、蚊子、蟑螂、头发、指甲等,有消费者还说自己吃出了肠胃炎。

12月11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针对近期市、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食品安全问题通报,整理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名单,杨国福麻辣烫又因为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榜。

每一次被媒体爆料、被监管机构处罚,杨国福麻辣烫都迅速发布致歉声明,表示总部派工作人员前往监督。但是每次整改,似乎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事后弥补。

据悉,A股对餐饮类企业的上市审批较为严格,行业不规范、企业财务透明度不高、利润不稳定、运营模式太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等等成为餐饮类企业上市的“拦路虎”。

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死线,杨国福如果真的走向了资本市场,那相关问题会产生的连带影响会越来越大。投资机构必然需要杨国福拿出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规避风险。

在“2023年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杨国福表示数字化建设目前是品牌短板,处在起步阶段,将投4000千万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或许不仅是为杨国福公司内部提供清晰全面全国店铺信息,也可以满足投资人的需求。毕竟在大数据分析一切的年代,详细的数据库在辅助公司向外部投资人推销和证明自身的实力,也能够让外部资本对杨国福进行估值。

从种种举措看,杨国福是实打实地在往上市的方向上努力,但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至少先得过了消费者这关。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