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之良品、许留山、UA…封关两年多,香港多少熟悉的店消失了?
图ShzhWk
从2023年2月封关至今,我们与香港已经“隔离”两年多了。
好久不见,但又似乎未曾离开。
在这段时间,从港乐综艺的《声生不息》,到抖音上的香港金曲BGM的洗脑,再到复古港风在美妆穿搭的火爆,可以说这两年,香港在内地更火了。
图ShzhWk
然而在疫情迷茫的这两年多里,这个曾经的“购物天堂”、“美食圣地”却充满了各种告别与破产,从许留山到珍宝海鲜舫,再到几天前优之良品的宣布结业。
香港的老字号食肆一间间结业、曾经人满为患的药妆店倒闭大半,还有那些经典香港电影里的取景地,都在逐渐消失。
如今通关遥遥无期,深圳人熟悉的那些香港记忆,以后或许看不到了...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再通关,这些美食也吃不到了
香港一直以来都有美食之都的盛名,在70、80年代,香港大街小巷的美食店多如繁星,每家店各有特色。
然而2023年至今,香港有多家老字号名店因为经济原因闭店。据i显示,香港2023年有2000多家餐厅结业,平均每个月都有200多家。
这些店深圳人可能每次去香港都要光顾,也可能写在计划表里,期待下次去香港再品尝。
可没想到,这些曾经的老味道一间又一间离开,没能等到再通关的时候。
再见,优之良品
营业近30年的“香港零食大王”——优之良品,在6月7日宣布正式结业。
以前的香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优之良品的铺子,种类繁多的零食承包了很多深圳人童年的回忆。
每次过关去香港都会在优之良品买上几袋零食手信,回家带给孩子或者寄给内地的亲友们。
优之良品诞生于1993年,在2007年风靡海内外,高峰时开了150间加盟店。
而到了2023年,因为疫情封关,流失了大量游客导致亏损,最终全线零售结业。
犹记得小时候去香港,总会拉着父母走进优之良品,店里琳琅满目的零食柜在当时的我看来就像天堂。
矶烧鸭肾、鱿鱼丝、糖果、巧克力、小鱼干、牛肉干.....只有过年时才能央求父母买一堆放肆吃一回。
一包糖果巧克力大集合,放在罐子里保存好,隔三差五来一颗能吃上大半年。
大包的芒果干是过年招待亲戚必备的零食,我总爱一小口一小口咬慢慢感受那股酸甜,吃完嗦一嗦手上残留的粉末,转头一看,桌上的芒果干都被亲戚家小孩吃完了。
现在有了能随心购买零食的经济实力,却再也吃不到当初争着抢着的那些优之良品零食了。
@狂拽暴富瘦無敵好運美少女
优之良品已经全线结业了,感觉就像构建我童年记忆的其中一块瓦片突然消失了。以后再也沒机会可以路过优之良品,心血来潮的时候买个我挚爱的牛肉干猪肉干还有矶烧元贝芒果干。
@围围今天早睡了吗
优之良品结业了.......小时候觉得它简直是港版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拎个袋子往里面随便装糖果的快乐,简直我童年的天堂,等到我长大赚到钱,可以进去糖果肉干麻薯随便拿了,它居然就这样结业了....
@才舒全
优之良品在今天落下了帷幕,葵瓜子朱古力,青梅,棉花糖,芒果干,草饼和各种吃到最后有粉末的糖,那些味蕾的记忆是别的产品代替不了的,小时候的奢侈零食,每一年过年才有机会吃,香港的大伯娘会带不同的优之良品回来过年,家里去香港腿都要走断永远都会有一大袋优之良品。
再见,许留山
那个承载了无数人“香港糖水记忆”的许留山,也在去年11月底结业了。
许留山曾经火遍华南地区,是很多80、90两代深圳人的回忆。一碗“多芒小丸子”让人念念不忘。
每次路过闻到芒果的清新香气,就知道钱包又要遭殃。
1960年代,许留山在香港新界元朗开业,至今已经60年了。
因为疫情缘故导致翻台率大幅下降,最终因为欠租而申请清盘结算。
2002年,正当红的组合Twi还推出了一首《友谊第一》,其中有一句歌词就是“让我们结伴探访许留山”。
许留山在深圳人心中,是在香港逛街过后的歇脚地,是和朋友谈天说地的绝佳场所,也是小朋友和家长们周末过来香港玩耍后必吃的甜品铺。
多芒西米捞、杨枝甘露、多芒小丸子、金粉捞丸子、鲜什果芒果布甸....觉得太甜就再加一份咖喱什锦。
图大公报-大公网
那时候和姐妹们去香港,买完化妆品后不想太早回深,就会找家许留山消磨时光。学生时代身上没钱,大家凑单就只点一份多芒小丸子分着吃。
我总是吃不惯顶上的香草冰激淋球,每次都让给姐妹,专注捞底下的小丸子。一大碗甜甜的芒果冰沙总能在夏日里给予我们最清凉解暑的慰藉。
曾经的姐妹如今很久未见,如同许留山一样,终究留给我们的只剩美好回忆了。
@瑩合你-JT
香港如此惨淡的经济,60年老字号的许留山都要结业了,一个专做芒果甜品的老字号没有了。听到这个消息都有点酸,我最爱的芒果,这份甜甜的美美的味道,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
@IFYOUWISH·
聊起港式茶餐厅突然想起许留山,真的是小时候的最爱了,经常跑去香港玩都必须要去许留山吃上一吃,买买买不如许留山。没想到许留山原来已经凉了,爷青结。
@糯米团子N的五花蘑菇
许留山算是我曾经最爱的甜品店之一。零几年去香港和澳门的时候,一定要去许留山吃甜品。年后它开到了我所在的城市,也是我周末常去的地方,60年的老店品牌,说没了就没了。哎,这两年要唏嘘得太多!
鸣春
图A_A_味缘_A_A
22年2月,香港最地道的京菜馆鹿鸣春结业。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家店,是因为美食家蔡澜经常光顾,很喜欢吃店里像女人鞋子一样大的山东大包。
本来想着通关后带家人过来,尝尝酒煮鸭肝、北京烤鸭、鸡煲翅、烤羊肉、雪衣豆沙、拔丝莲子,再叫一盘包子看能一次性吃掉几个,可惜再没有机会尝试了。
羽茶室
2023年4月,近百年历史的中环陆羽茶室暂停营业。
很多深圳人慕名而来,点一壶茶,几笼虾饺、鸡球大包、猪润烧卖,看着店里的酸枝木家具,墙上的字画,静静感受香港本地的悠闲饮茶氛围。
舒淇的那句“请到陆羽茶室等我,地址是中环士丹行街24到26号,我会在那里等你.....”至今还回荡在耳边,却没法在一楼那副水墨画下相约了。
图龙爱苗
还有乐香园、百好咖啡饼店、雪山茶餐厅、泉昌美食、兰英印尼小食、佐敦峇里餐厅、祥利美食、池记食家、海安咖啡室、九龙城公和豆品厂、兰香园、明将寿司、天马快餐....曾经久负盛名的食肆如今一家家相继结业。
有些美味还没来得及品尝,已经猝不及防离我们远去,等通关后再去香港,又该去哪里寻找香港的老味道呢?
大批药妆店倒闭,再不见背包客
曾经的香港是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周末节假日大街小巷全是过关去香港的背包客。
每家药妆店里都有无数人拿着购物篮扫货刷卡,再拆掉外包装努力塞进随身的行李箱。
而现在,深圳人经常去的大型化妆品连锁店SASA,在去年关闭了近30家门店,位于黄金地段尖沙咀广东道的SASA莎莎也不再续租。
图CBOf
以前的SASA真的是来香港必逛,里面的化妆品种类多又便宜,学生时代经常来这里买彩妆,还要帮朋友带上一堆回去,搞得自己跟个代购一样。
图CBOf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店里人挤人,店员们忙着调货拿货脚下生风,代购们一箱箱买面膜把计算器敲得啪啪响....
而街边的药妆品店也没逃过疫情的冲击。
因为封关旅客减少,曾经距离罗湖口岸最近,也是背包客带货首选的上水,街道上一间间药妆店已经倒闭关上了铁门。
街上空空荡荡,和昔日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图香港01
海禧广场地下10间药妆店,现在已经倒闭了7家,曾经药妆店林立的巷仔街,街尾的5家店也全都结业。
图香港01
曾经繁华的旺角,目前关闭的店铺已超过10家,骆克道及谢斐道一带,甚至出现了超过30家店铺倒闭。
目前还在开业的药妆店也挂满了”半价“、”清仓“的横幅,为了清仓,过去200港币的奶粉硬是卖出了50港币的史上最低价。
这种价格在以前真的想都不敢想,怕是要有一个算一个全家来香港薅羊毛的程度。
图香港01
除了药妆店外,海港城、又一城、时代广场、崇光百货等大型商场如今也门可罗雀,很多门店歇业。
LV时代广场店关闭,P铜锣湾旗舰店不再续约,周大福也关闭了40多家店...
图CBOf
封关将近三年,这座曾经的“美妆代购天堂”,深圳人购物逛街首选地,终归要走向下坡路。
想要复刻香港电影经典镜头?没机会了
很多深圳人的童年都是看着TVB里的港片长大,跟着剧学粤语,单手插兜倚在墙上嗦一口糖棍吐出并不存在的烟雾,幻想手里拿枪对着歹徒一阵扫射,路过台阶障碍物要学成龙一步跨过....
还没去过香港,就已经被港片里的故事、人物、场景吸引,对香港的大街小巷如数家珍。九龙、旺角、庙街、尖沙咀、湾仔、铜锣湾、红磡、中环.....一个个地名每次看到都能回忆起港片里的情节。
然而现如今,很多经典港片里的拍摄地也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再不能去打卡怀念了。
《食神》拍摄地——珍宝海鲜舫
还记得电影《食神》里那场激动人心的第二十八届超级食神大赛,和那碗扭转战局的黯然销魂饭吗?
还记得《无间道2》里倪永孝在珍宝海鲜舫里参加酒会时被警方带走的那一幕吗?
还记得《哥斯拉之世纪必杀阵》里在海上怒吼大肆破坏的哥斯拉吗?
这些经典电影的拍摄地就是港岛曾经的明珠“珍宝海鲜舫”(又称珍宝王国)。
如今,这座在香港停留了45年、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海上食府已在2023年3月暂停营业。
在疫情冲击下陷入困境,它每年都要耗费平均数百万港元做维修和保养,至今未有合适的经营者接手,其母公司宣布6月将移离香港,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图香港文汇网
图香港遗美
《PTU》拍摄地——中国冰室
《全职杀手》里任达华饰演的警察,坐在中国冰室二楼,讲完了两个杀手争锋搏命的故事。
杜琪峰公认的警匪片杰作《PTU》里,中国冰室在几个重要的场景中都有露面。
《新不了情》中,刘青云饰演的男主角阿杰在中国冰室的二楼获得了女朋友阿敏母亲的认同。
而这间众多港星都爱来光顾,拍摄过无数电影的中国冰室也在2023年12月底宣告结业。
《春娇与志明》拍摄地——兰桂坊翠华
《志明与春娇》中余文乐曾经对杨千嬅说过,“来到兰桂坊,一定要来翠华”。
这间中环人的集体回忆,被香港人戏称“兰桂坊照妖镜”的餐厅于2023年3月停业。
地——赤柱蓝屋
张国荣和常盘贵子合演的《星月童话》,还有电视剧《美味天王》、《原来爱上贼》、《载得有情人》和《富贵门》的取景地赤柱蓝屋,也在2023年底宣布可能被改建。
不光这些港片的取景地以后看不到了,就连深圳人到香港经常去的UA戏院也在2023年3月8日宣布结业。
某些电影大陆没有上映的时候,深圳人都是跑到香港UA戏院去看的;很多深圳人第一次看IMAX电影也是在香港UA。
当时去UA看IMAX电影简直成为了一种新潮,人满为患,一票难求。
去香港和另一半约会在UA,和朋友相约观看新上映的电影在UA,和亲戚朋友过年看春节档也在UA。
图橙新闻
可惜这样一个在香港经营了36年,曾经拥有无数荣光的影院也要和我们告别了。
图橙新闻
前段时间,TVB《东张西望》栏目报道过,因为疫情,曾经的购物天堂空空荡荡,尖沙咀地下通道空无一人。
图《东张西望》
曾经人潮如织的香港兰桂坊,到了晚上店铺的灯都看不到几盏。
感觉就像《喜帖街》里唱的“就似这一区曾经称得上美满甲天下,但霎眼全街的单位快要住满乌鸦”。
图香港玩乐购物
再过10多天,就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很多老深圳人和深二代们都还记得1997年回归之夜,深圳街头的盛景。
如今,深圳与香港已经有两年多未曾相见。香港那一碗饭、一家店、一条街都在悄悄离我们远去,一去不回。
虽然回忆会永远留存,但还是免不了唏嘘感慨,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回到从前那个热热闹闹,繁荣的香港,回到想走就走,能和亲友自由见面的时代。
深圳与香港,从未远离。
图ShzhW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
福州一知名海鲜餐厅忽然闭店!消费者急了
福州的宋先生向FM全媒体《维权超给力》求助:2023年10月,他在锦绣庭·复合餐厅(五四北泰禾店)开通会员并充值2000元,至今卡里剩余342元。可今年12月初,他再去消费时发现餐厅已经倒闭,联系负责人询问相关事宜,却被告知无法退费。
已倒闭的锦绣庭·复合餐厅(五四北泰禾店)
卡内还有余款却发现餐厅大门紧锁去年10月,在锦绣庭·复合餐厅(五四北泰禾店)就餐的宋先生办理了会员卡,充值2000元,并当即消费了1400元。今年6月,他还去餐厅再次消费了258元,卡内剩余342元。而12月初宋先生再去就餐时发现餐厅大门紧锁。
宋先生:“6月份就餐结账时餐厅负责人还让我继续充值,我拒绝了。现在我咨询五四北泰禾的客服,他说那家店已经倒闭清场了,只能去12345投诉。”
宋先生在餐厅的充值与消费记录
宋先生表示,他此前未接到任何短信、电话通知退费,查询餐厅的微信公众号,上面也没发布餐厅关闭的情况说明。
餐厅公众号最后一条推文是3月16日,未提及关店、退费等信息
宋先生致电餐厅负责人询问情况,负责人则表示目前餐厅倒闭,公司注销,会员卡上的余额无法退费。
宋先生:“他就说现在已经清算完了,什么都不管了。”
宋先生网上查询发现,福州白马路万科广场还有一家“锦绣庭”。他联系这家店负责人苏先生,但对方表示,两家店并非连锁,五四北泰禾店只是朋友借用此品牌,公司也是另外注册的,名叫“福州市晋安区锦庭餐饮店”的公司。
实际管理锦绣庭五四北泰禾店的公司已注销
原股东回应:有通知退款,目前已结束FM全媒体记者王栋根据宋先生提供的电话联系到了锦绣庭·复合餐厅(五四北泰禾店)负责人蔡先生。他表示,餐厅由于疫情影响,公司运营遭遇巨大困难,最终决定注销。7月开始清算,9月底就关门了。蔡先生坦言,关店时有交代公司的员工在微信群里通知会员前来退费,退费持续了两个多月。
负责人蔡先生:“我们不是就退一两天,没人过来退才停掉。我们没办法通知那么多,群里面发了消息就没一个个打电话过去,但我们通知的时候他自己没看到,我不可能一直等。”
正常营业时的锦绣庭·复合餐厅(五四北泰禾店)
蔡先生告诉记者,他目前仍在就店面后续问题与东二环泰禾广场协商中,计划把店内设备变卖后再恢复毛坯房。记者提出可否将店内设备变卖的钱作为给宋先生的退款,蔡先生予以拒绝。
负责人蔡先生:“原来有人退费我都补给他们,我自己也垫了一部分,现在我没办法这么做。”
那么会员卡能否在白马路万科广场的“锦绣庭”使用呢?蔡先生解释道,五四北泰禾店是加盟店,品牌是经过白马路“锦绣庭”负责人授权的,但由于白马路的餐厅还有其他股东,最终两店没能连锁在一起,所以宋先生的会员卡无法在那边消费。
正常营业时的锦绣庭·复合餐厅(五四北泰禾店)
律师:消费者可起诉公司原股东目前,蔡先生已经向晋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此事。其回复称由于餐厅已关闭,公司也已注销,工商系统中查不到相关资料,所以晋安区工商局无法介入此事,建议蔡先生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
餐厅公众号内功能菜单中也未体现关店、退费等信息
《维权超给力》特约律师、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周林律师表示,虽然餐厅负责人已注销了公司并关闭了餐厅,但消费者还是可以对原公司里的股东提起法律诉讼,让其履行退款的义务。
周林律师:“餐馆无法按原来的约定提供相应的餐饮服务,对会员是有通知义务的。即使他要注销这家公司,也要先把这些债权理顺。”
周林律师称,餐厅只在微信群通知退费并不妥当,餐厅拥有所有会员的详细信息,应该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及时、逐个地通知会员退款的详细流程。
周林律师:“不履行通知义务的话,消费者后续来退费的时候要及时退。这个款项本来就是应该退的,股东自己垫付就行,他们内部可以按原来的占比来分担。”
目前宋先生还在极力争取退费,后续进展《维权超给力》将继续关注。
记者:王栋,监制:超艺
本文为福建FM全媒体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门店5783家,营收逾11亿……“杨国福”冲刺“麻辣烫第一股”,食品安全问题是道绕不过去的坎
继“火锅第一股”、“新式茶饮第一股”后,“麻辣烫第一股”也要来了。
2月22日,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杨国福麻辣烫或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向“麻辣烫第一股”发起冲击。
杨国福麻辣烫创立于2003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其品牌旗下共有5783家门店,营收突破11亿元,毛利突破3亿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当年度或商品交易总额以及门店数量分别计算,杨国福麻辣烫在中国的中式快餐市场和麻辣烫市场中均排名第一。
尽管已做到行业龙头,但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杨国福麻辣烫接连曝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加盟店+供应链”模式
2003年,杨国福夫妇在哈尔滨开设了第一家以“杨记麻辣烫”品牌命名的自营麻辣烫餐厅。2007年,“杨记麻辣烫”正式更名“杨国福麻辣烫”,并成功注册商标。2008年底,杨国福麻辣烫门店已扩展到黑龙江全省,店铺数量突破300家,开始省外加盟。2014年,公司的加盟网络已覆盖中国北部及中部,加盟餐厅的数量超过2300家。2015年,杨国福麻辣烫将集团总部从哈尔滨迁至上海。
2023年来,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网络发展迅速,即使是在2023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中,也没有挡住公司线下加盟店扩张的脚步。
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4721家门店,2023年底增至5253家。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旗下门店数量达到5783家。与此同时,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健。2023年、2023年、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1.82亿元、11.14亿元和11.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9亿元和2.02亿元。
虽然杨国福麻辣烫扩张速度很快,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张亮麻辣烫也不甘示弱。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成立于2008年的张亮麻辣烫拥有连锁门店数量超过5800家,与杨国福麻辣烫不相上下。不过,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二者在经营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张亮麻辣烫采用的是外采经营模式,没有建立自己的供应链,收入主要来自加盟费。而杨国福麻辣烫自2010年起,通过与供货商开展战略合作,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向加盟商配送调味料与主要常温食材。2015年,公司建立了自有研发及制造中心四川杨国福,统一供应自营及加盟门店的调味料等若干产品。
招股书显示,向加盟商销售货品是杨国福麻辣烫主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2023年、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加盟费及系统维护费收入分别为5841.6万元、5543.6万元和3873.8万元,分别只占各期总收入的4.9%、5%和3.3%;向加盟商销售食材、调味品等货品的收入则分别达到9.77亿元、10亿元和10.58亿元,分别占到各期总收入的82.7%、89.8%和90.9%。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对于以加盟为主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个绕不过的坎儿。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在加盟店数量快速增长同时,杨国福麻辣烫最近几年接连曝出多起有关食品安全和门店管理的负面新闻,为其品牌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7年3月,有媒体曝光,杨国福麻辣烫在某外卖平台上的门店中,有20余家门店出现了证照不符的情况,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此进行了调查。
2023年6月,广州一家杨国福麻辣烫门店被曝“一名店员在厨房切肉时,将双脚放在了案台上”。事后,该门店负责人称,这名员工只是临时工,已被辞退。当地食药监局随后也介入了调查。
2023年7月24日,某视频博主曝光杨国福麻辣烫门店存在卫生问题。该博主称,杨国福麻辣烫门店的仓库中遍地老鼠屎,袋装芝麻酱被老鼠咬破,煮熟后的猪肺直接放在地上,店员拿猪肺当“抹布”擦拭肮脏的盆壁,门店的洗碗布被用来洗鞋,且洗鞋的水池正是洗菜池。
视频曝光后舆论哗然,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对该门店进行现场检查,针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查封了涉事门店、没收违法所得,罚款5万元。
2023年7月25日,杨国福麻辣烫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7月26日,在市场监管总局的统筹指导下,广东、上海、河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江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了辖区内杨国福麻辣烫门店3323家,责令整改841家,警告5家,立案查处24件。
2023年1月,北京市消协在其官网发布了一组数据,自2023年10月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以来,在北京食品安全问题门店数量排名中,杨国福麻辣烫以17家门店排名第三。
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曾公开表示,公司对标的是星巴克,希望未来能像星巴克一样线上线下多元发展,让消费者吃到麻辣烫也能有荣耀的感觉。但目前来看,若想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杨国福麻辣烫还需先加强门店管理和对食品安全的质量把控。
内地餐饮企业纷纷赴港上市
2023年以来,已有多家内地餐饮企业先后宣布赴港上市计划。2023年,江浙菜系知名品牌绿茶集团、粤式火锅连锁品牌捞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进入2023年,在杨国福麻辣烫之前,江浙沪地区知名的海鲜餐厅品牌七欣天、中式快餐龙头乡村基于1月下旬相继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越来越多内地餐饮企业有意登陆港股市场,但已在港股上市的餐饮股市场表现却并不理想。
2014年底在港上市的“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在2023年2月冲高至27.08港元的上市以来最高点后,股价便一路走低,目前已跌至5港元附近,跌幅达80%。
2023年6月登陆港股的“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首日即破发,之后股价便跌跌不休,最新股价在7港元附近,相比其19.8港元的发行价已腰斩。
曾经备受资本青睐的海底捞也风光不再,其最新股价相比2023年2月中旬85.78港元的最高点,跌去超七成。
股价大跌的背后,是亏损的业绩。
奈雪的茶此前公告,预计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1.35亿至1.65亿元。海底捞此前公告,预计2023年净亏损38亿至45亿元。在2023年,海底捞关闭了300多家门店。
与之相反,杨国福麻辣烫则在招股书中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称,计划于2023年至2024年间,每年在中国开设不少于1000家加盟餐厅。公司能否成功上市,能否继续快速扩张,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