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千骨厚积薄发显身手 麻辣烫加盟店气势非凡创佳绩
作为街知巷闻的美食,麻辣烫无疑受到了国人的热捧,随着麻辣烫的盛行,有不少麻辣烫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投资者选择的对象。不过,并非每一个麻辣烫品牌都如辣千骨一样,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正因辣千骨麻辣烫的活跃,才给麻辣烫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麻辣烫市场充满了生机。当然,如果投资者想要通过辣千骨获取丰厚的收益回报,就必须认识到辣千骨的优势所在,为自己的创业做好详细的计划。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麻辣烫行业在2013-2015年期间处于疲软状态,2013年的增长幅度为8.33%左右,而进入2014年增长幅度仅为7.69%,2015年增长幅度甚至跌至7.14%。进入2016年以后,麻辣烫市场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局面,增长幅度悄然恢复到两位数字11.2%。面对这一喜人的成绩,让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再次投身于麻辣烫行业中来。
辣千骨为了更好的适应消费人群的习惯,加强了对产品质量、就餐氛围以及价格上的管理。
在产品上,辣千骨采用原汁原味的四川香料、猪大骨及各种药材经三十六道工序,细煮慢熬制作而成,汤底香味浓郁,与市面上用香精、人工添加剂制作出来的产品有着天壤之别。另外,辣千骨推出了传奇麻辣汤底、酸甜番茄汤底、秘制大骨汤底、鲜香菌菇汤底等十种各具特色的汤底,并相继推出了与汤底配套的十色菜宴。这些产品都是辣千骨按照科学的配比进行荤素搭配的,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还有养生保健的功效。
与传统麻辣烫大相径庭的是,辣千骨还为消费者打造了良好的就餐环境。宽敞明亮的店面环境、干净整洁的桌面、舒适时尚的座椅、悦耳动听的音乐、亲切热情的服务态度也让辣千骨的消费者感到食欲大振,舒适、优雅是辣千骨立志为消费者打造的最佳就餐氛围。
辣千骨还对近几年麻辣烫的产品价格进行了统计调查。2013年-2016年,麻辣烫产品的评价售价大概7-8元左右,今年则略有上浮。而辣千骨亲民的产品价格一直为消费者津津乐道,无论是什么阶层的人都能轻松享用,而没有经济压力。
辣千骨凭借着对麻辣烫的专注和孜孜不倦的研发,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逐步成为了国内麻辣烫行业的王者。记者相信,也正因辣千骨的不断努力才能取得如今傲人的成绩,登上事业的巅峰。
编辑:鼎城
聚焦潍坊夜经济:三更灯火不曾收 玉脍金齑满市楼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夜太美,总有人为美食乐此不疲!一顿美味的大餐,无论是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火锅,还是伴着“滋啦”声响的烤肉,都能让市民在喧嚣中寻到一份享受,这就是充满烟火气的潍坊的夜,也是生活本应有的滋味。5月23日晚,记者探访潍坊城区部分特色街区,感受美食带给这座不夜城的无限商机与活力。
记者探访·十笏园文化街区:惠书记打卡特色美食店,市民约着朋友慕名而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板桥美食街人潮涌动。走进原时烤肉电音酒场,灯光闪耀,欢快的音乐充满律动,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店内座无虚席,三三两两的人群围坐在烤盘前,色泽鲜嫩的烤肉经炭火洗礼,香气四溢,再撒上孜然、椒盐等佐料更加入味。整个室内充满烟火气息,客人们大快朵颐。
这家充满创意的烤肉店,在22日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当时惠书记一行人就坐在这张桌子用餐。”工作人员刘朔朔指着2号桌向记者介绍,店里提前接到顾客晚上留桌的电话,当时也不知道是谁用餐,以为是普通顾客。当天正好是周五,店内全部满桌,惠书记进店前,他们完全不知情。
22日晚6时30分,市委书记惠新安等一行人到来。“惠书记当时入店时,我们都在忙着,看到有客人来,我就迎了上去。他看到后冲我微笑,当时我觉得这个人很有礼貌,还有些面熟。招呼他们坐下后,我就去拿菜单,这时我认出了惠书记。”刘朔朔说,虽然她之前从媒体报道中多次看到惠书记,但这是第一次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一时没认出,“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能来我们店里吃饭,感觉太荣幸了。”
惠书记落座后,询问了店里的特色,点了鲜切黄牛肉、炭烤鲜Q弹虾滑、土豆片、金针菇、凉拌黄瓜等荤素搭配的美食。“惠书记用餐很快,大约一个小时,期间一直有说有笑,还时不时给身边的人用公筷夹烤肉。”刘朔朔回忆说,用餐结束后,惠书记主动到吧台扫码结账,还关切地询问了近期店里的经营情况。
惠书记带头打卡特色美食店成为坊间美谈,不少市民慕名而来。“今天有不少客人都是看到惠书记来吃饭的消息后过来的。”原时烤肉电音酒场老板张鹏告诉记者。
23日晚9时,在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板桥美食街原时烤肉电音酒场,李军(左)和朋友慕名而来。
23日晚9时许,记者探访该店时,市民李军正和朋友享受着烤肉美食,鲜切黄牛肉、炭烤鲜Q弹虾滑……李军点了和惠书记同样的菜。“这家店环境很好,口味也不错,很适合朋友聚餐。今天看到网上说惠书记也来这里吃饭了,我也很想尝尝,就约着朋友过来了。”李军说,惠书记推荐的地方肯定错不了。
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板桥美食街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特色美食街,汇聚上席、元润尚品、恒盛斋等品牌餐饮店、山东老字号等,更有适合年轻人消费的特色音乐茶餐厅、烤吧、名吃店等。
记者探访·高新区茂街:晚上十时仍人声鼎沸,市民跑十几公里来吃牛筋
5月23日晚9时20分许,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健康东街与永惠路交叉口附近的城市特色街区茂街看到,尽管时间已经比较晚了,但这里依旧是一片热闹景象,几家特色美食店里都有不少顾客在大快朵颐。
从东门走进茂街内,迎面是一家名叫“西虹市麻辣烫”的小店,店内有一排长桌,桌前坐满了顾客,大家都在埋头享受美食。“西虹市”这个名字因为《夏洛特烦恼》和《西虹市首富》两部电影而名声大噪,这家麻辣烫店的店面虽然不大,可这个独特的名字,一下子拉近了年轻人的距离感,也凸显了茂街的年轻化、时尚化。不少市民笑言,冲着这个名字,就非得尝尝这里的麻辣烫好不好吃。
一家名叫“签海”的串串火锅店内同样热闹,不少市民在享用串串火锅。店里的装修非常有特色,配合着独特的串串火锅,深受年轻人青睐。
23日晚9时50分,高新区茂街易筋经牛筋火锅店内,市民在享受美食。
来到二楼,一家名叫“易筋经”的牛筋火锅店一下子抓住了记者的眼球。虽然已近晚上10时,但这家店内依旧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几乎没有空桌。这家店是茂街颇有名气的特色美食店之一,有不少食客都是慕名而来,遇到周末,经常需要排队。
家住奎文区虞河生活城小区的刘女士正和朋友在享受美食。“闺蜜来探望我,我特意带着她跑了十几公里来尝尝这里的牛筋,她对这里赞不绝口,连夸好吃,我感觉挺有面子。”刘女士笑着说。
记者从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茂街是去年打造的一个占地1.5万平方米的国际化特色街区,秉承高端大气又很接地气的泛餐饮业态导向,引入了40余家商户,其中包括东来顺饭庄、小龙坎、鱼笙、易筋经等知名网红美食品牌,努力打造属于潍坊人的味觉名片。
记者探访·中兴商业街:街道不宽但秩序井然,各种风味的美食让人应接不暇
奎文区泰华城中兴商业街白天人头攒动,到了晚上更成了美食的不夜城。这里拥有各式各样美食,生意爆棚的餐饮店铺位于街道两侧,不仅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街道虽然不宽,但秩序井然,成为市民的网红美食打卡地。
23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中兴商业街,北京爆肚、东北烤冷面、关东煮、哈尔滨烤红肠、水果捞、烤脑花、烤猪蹄、海鲜烧烤、朝天锅、章鱼烧……各种风味的美食让人应接不暇、垂涎三尺,不少店铺前都排起了长队。
23日晚9时,奎文区泰华城中兴商业街人头攒动,不少店铺前排起长队。
在阿水大杯茶店铺前,高新区市民娄佳和朋友在排队买奶茶。“今天我们吃了哈尔滨烤红肠、烤冷面、羊肉串,现在有点渴了,买杯奶茶喝。”娄佳说,来泰华逛街,自然不能错过美食,中兴商业街的小吃应有尽有,价格实惠,很受年轻人的喜爱。她和朋友每周至少要来一次,每次都是奔着吃来的,吃累了就找个路边店逛一逛、歇一歇。
在一家烤猪蹄店铺前,奎文区市民赵先生和女朋友正享受着猪蹄带来的满足感。“我们每次来这里都要吃烤猪蹄。”赵先生说,他和女朋友之前每周都要来中兴商业街吃好吃的,疫情发生后,这是第一次来,“想念这里的美食太久了,这次来一定多吃几种,犒劳一下自己的胃。”
市民声音:夏日来临疫情也已好转,忍不住想约朋友们大快朵颐
夏天来了,又到了一年中潍坊夜里最热闹的时候,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享受一顿美味大餐,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已经按捺不住肚子里的馋虫,忍不住想约朋友们大快朵颐。
家住奎文区中央生活城小区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受疫情防控影响,还是不太敢到人太多的餐饮店就餐。不过,她去过几次商场,看到餐饮店里都坐了不少人,她有些按捺不住了。
“最近一段时间,学校逐渐复学,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觉得晚上应该出去走走了。生活毕竟还得继续,总憋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已经计划了一大堆想吃的美食店,现在就等着挨个去吃了。”孙女士说。
家住高新区大观天下小区的宋女士表示,夏天到了,夜变得短了很多,下班回家闲着没事,还不如约着朋友们一起出去坐坐。“白天大家都忙着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相约去一家爱吃的美食店,品尝一下特色美食就成了不错的选择。既能缓解一天的疲惫,还能交流感情,缓解一下压力。”宋女士对记者说。
家住潍城区上城国际小区的钟先生则笑言,白天的时间属于工作,晚上的时间才属于自己。已经到了夏天,忍不住想约朋友们一起感受一下潍坊的夜生活,放松身心。
城区规划:发展酒吧、特色美食风情街
记者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我市发布了《潍坊市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大力推动我市夜间经济发展。
《意见》中提出要发展酒吧、特色美食风情街。以酒吧、演艺娱乐为街区特色,进一步优化阳光壹佰酒吧街、夜未坊酒吧街、泰华城中兴商业街、万达金街的街区业态。在茂街、“239·蓉花里”品牌特色街等引进国际化的特色酒吧、咖啡馆、西餐厅,培育高端西式餐饮聚集区。以蓉花路、文化路、四平路为示范,打造5-6条汇集南北特色的餐饮街区,加快形成一批夜间经济聚集区和高质量的网红打卡地。
中心城区规划新建或改造提升4-6条街区,打造具有东南亚风情、欧美风情为特色的国际化、多元化美食休闲区。各县市结合依山、傍水、向海的实际,创新发展酒吧、美食集聚区;鼓励举办美食节会、餐饮大赛、品鉴评选等活动,推广潍坊餐饮品牌。
《意见》中要求改进监督管理服务。适当放宽夜间消费集聚区夜间特定时段相关摆卖管制,允许企业利用门前广场举办促销、文化娱乐、展览展示活动,允许有条件的餐饮街、酒吧街设置“外摆位”,在夜间经济集聚区开展夜市试点。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降低夜间经济街区运营主体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
文/图本潍坊晚报记者刘燕赵春晖(署名除外)
来源:新华号潍坊日报
时政新闻眼丨第5次冬奥考察,习近平谈到这5个关键词
“今天是元旦后上班第一天,我来专题调研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工作,主要是来给大家鼓劲加油。”1月4日,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表达他新年首次考察的目的。
从2017年到2023年,五年之内总书记五次考察北京冬奥筹办工作。《时政新闻眼》发现,不同的年份里,总书记多次提及同一些词语,它们成为读懂总书记冬奥之行的关键。
第一个关键词:“中国元素”
1月4日的考察中,习近平第一站来到国家速滑馆。这是五次冬奥考察中第三次首站看比赛场馆。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和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总书记强调,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
△2023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农历大年初四开幕,寓意吉祥喜庆的中国结提前装点“冰丝带”。(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名片,总书记念兹在兹。犹记2023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中,就有中国结、中国龙、凤凰、高速铁路、大飞机、航天器等中国元素的展示。
2017年1月首次考察冬奥筹办时,习近平就对比赛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中国元素、当地特点,要“成为城市新名片”。
△北京冬奥村。(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在去年1月考察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
如今,从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到以四合院理念设计建设的冬奥村,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浓浓的中国风。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造型设计融入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建筑曲线优美、流畅。(总台央视记者刘岳拍摄)
第二个关键词:“万无一失”
毗邻“冰丝带”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是习近平此次冬奥考察的第二站。
在这里,总书记重点谈到了安全问题。他说,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讲,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最大的考验。
考虑到防疫等方面的需要,主媒体中心采用了“智慧餐厅”。总书记郑重提醒,要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越是智能化,越要注重源头把控,确保万无一失。
△“智慧餐厅”机器人制作的“麻辣烫”。(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万无一失”,也是习近平在以往冬奥考察中提出的要求。去年1月,在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安全是重大体育赛事必须坚守的底线。
他强调,高山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要强化各方面安全保障,“确保万无一失”。
△高山滑雪运动瞬间。(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北京2023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他强调,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
会上要求,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针对各种风险挑战,完善工作方案和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筑牢安全防线,才有冬奥的精彩。去年5月7日,习近平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电话。巴赫表示,“相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向世界展现抗击疫情的榜样力量。”
第三个关键词:“奥运遗产”
如何避免赛时精彩辉煌、赛后门庭冷落,这是奥运会留给世人的一道命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做好赛后利用、能否存留历久弥新的奥运遗产,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月4日,在此次冬奥考察的第三站——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习近平总书记说,冬奥村是冬奥会的重要场所和重要遗产。你们统筹赛时需要和赛后利用,把冬奥村建设成为永久设施,赛后转化为人才公寓,这个做法很好。
△冬奥村(冬残奥村)内,运动员住房样板间干净整洁。(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对于赛后利用和奥运遗产问题,北京冬奥会在筹办之初就早有考虑。2016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中南海专题听取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时说,要充分考虑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
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场馆,到北京2023年冬奥会的冰球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精彩“转身”。2017年2月,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指出,一些场馆要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
在考察结束后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各项建设和改造工程都要努力成为精品工程,同时要充分考虑后续利用,不要贪大贪多。
既有精彩赛事可回味,又有现实遗产可亲近,这样的北京冬奥会,注定会长留心间。
△冬奥村特许商品零售店内,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冰球运动文创产品亮相。(总台央视记者钟锋拍摄)
第四个关键词:“精准化、精细化”
北京冬奥村,是运动员赛时的“家”,服务保障水平至关重要。在这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谈到一个关键词——“精准化、精细化”。他说,要提高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安全、温馨、舒适的“运动员之家”。
△比赛期间,冬奥村(冬残奥村)将为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3000多个床位。(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京张高铁,承担着联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重任。去年1月,习近平在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考察时说,要提高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冬奥会期间安全高效运行积累经验、做好充分准备。
△京张高铁太子城站。(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在今年这次考察中,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这里也是“精准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枢纽。
总书记在这里指出,加强统一指挥调度,是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的关键。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要加强协调配合和统一指挥调度,形成一盘棋。
△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工作现场。赛时,这里将实时了解涉奥场馆运行、住宿抵离等情况。(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项系统工程。“精准化、精细化”,是办好这场国际重大赛事的方法论。
“致广大而尽精微”,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冬奥村特许商品零售店内的“福”字冰箱贴。(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
第五个关键词:“敢于拼搏”
习近平此次冬奥考察的最后一站,是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国家队正在这里紧张训练备赛。
面对现场的运动员、教练员等,总书记殷切寄语:作为东道主,我们不仅要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而且要努力取得好成绩,“坚持拼字当头,敢于拼搏、善于拼搏”。
△越野滑雪队运动员登上六自由度训练测试台。这项训练能提供赛道起伏等空间模拟,让运动员的体感更加真实。(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五次冬奥考察,总书记每次都会走进训练现场,为运动员鼓劲加油:“运动员要有为国争光、勇创佳绩的志气”“多为祖国争荣誉、为人生添光彩”“发挥在‘家门口’参赛优势,争取在高山滑雪项目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
这次考察当天,正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个月。总书记希望运动员们抓住最后的备战关键期专心训练,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大赛的到来。他说,“人生能有几回搏,长期准备、在此一举。”
敢于拼搏,也要科学训练。总书记说,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
敢于拼搏,也要赛出风格。总书记说,要力争在竞技上、道德上、风格上都拿最好的奖牌。
敢于拼搏,也要全面带动。总书记说,要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冬奥会形成的热潮,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体推进。
冬奥筹办是一盘大棋,落子不只在竞技场。
从“中国元素”“万无一失”“奥运遗产”,到“精准化、精细化”“敢于拼搏”,这些关键词折射着习近平总书记深远的战略考量。总书记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读懂了这些关键词,我们才能理解这一句话的深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